Workflow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icon
搜索文档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 内幕消息 - 收到传讯令状及继续暂停买卖
2025-10-24 18:31
法律诉讼 - 公司收到2025年10月21日传讯令状[3] - 原告索偿未偿还金额5.46781667亿港元及违约利息[3] - 公司拟征询法律意见后抗辩申索[4] 股票交易 - 公司股份自2025年4月1日起暂停买卖并继续停牌[5] - 公司需履行复牌指引方可复牌[5]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 截至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8 11:20
股本与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15亿港元,股份150亿股,面值0.1港元,本月无增减[1] - 截至2025年9月底,已发行股份20.32571385亿股,库存股份0,本月无增减[2] 期权与资金情况 - 2025年9月股份期权相关结存、发行、转让数均为0,行使期权所得资金0港元[3] 股份变动情况 - 2025年9月已发行和库存股份增减总额均为0普通股[5]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 復牌进度季度更新及继续暂停买卖
2025-09-30 17:50
业绩相关 - 2024年电子产品生产销售额增长且有分部利润,2025年维持稳定[4] - 丽江项目截至公告日无商铺售出,租金及管理费收入与2023年相若[5] - 预计2024年年度业绩2025年11月30日前刊出,2025年中期业绩随之延迟[6][7] 费用与交易 - 刊发2024年年度业绩前需支付约100万港元阶段性费用[6] - 公司股份于2025年4月1日起暂停买卖[9] 审计情况 - 2024年年度业绩未发现重大审计问题,部分工作未完成[8]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 内幕消息 - (1)进一步延迟刊发二零二四年年度业绩及寄发二零二四年...
2025-09-25 18:57
业绩发布 - 2024年年度业绩预计2025年11月30日或之前刊发[5] - 2025年中期业绩预计在2024年年度业绩刊发后不久刊发[6] 资金与交易 - 正积极筹集资金支付费用,预计交易2025年10月底前落实[5] 审计情况 - 截至公告日未发现重大审计问题,未完成资产估值和预算审核[7] 股份交易 - 股份自2025年4月1日起暂停买卖,继续停牌至履行复牌指引[8]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 内幕消息 - (1)延迟刊发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
2025-09-01 18:20
业绩披露 - 公司需在2025年8月31日前刊发2025年中期业绩,9月30日前寄发报告[3] - 2025年中期业绩延迟刊发,报告延迟寄发直至另行通知[3] 股份交易 - 公司股份自2025年4月1日上午9时起暂停于联交所买卖并继续停牌[4]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1 12:50
股本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15亿港元,股份150亿股,每股面值0.1港元[1] - 截至2025年8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20.32571385亿股,库存股份0,总数20.32571385亿股[2] 期权及资金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股份期权计划结存数目、本月发行新股及转让库存股份数目均为0[3] - 2025年8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港元[3] 股份增减情况 - 2025年8月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及库存股份增减总额均为0普通股[5]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8:28
股本情况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5亿港元,股份数目为150亿股,每股面值0.1港元[1] 股份发行 - 上月底和本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及总数均为20.32571385亿股,库存股份为0[2] 购股计划 - 上月底和本月底购股计划结存股份期权数目为0,本月发行新股和转让库存股份为0[3] - 本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港元[3] 股份增减 - 本月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和库存股份增减总额均为0普通股[5]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30 12:0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百慕达注册成立,股份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0] - 2024年6月30日,超名控股为直接控股公司,杨素丽和李志成是最终控股方[20] 财务收益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34,71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1,820千港元[8] - 2024年上半年总收益为3.4718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3.182亿港元[30][33] - 2024年上半年电子业务收益为2.748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4012亿港元[30][33] - 2024年上半年放债业务收益为198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425万港元[30][33]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开发及管理业务收益为374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001万港元[30][33] - 2024年上半年受规管金融服务业务收益为151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382万港元[30][33]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收益3122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7013千港元;香港收益3471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1820千港元[37] - 2024年上半年电子产品收益2748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4012千港元;物业发展及管理收益374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001千港元;受规管金融服务收益151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382千港元[41]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净额270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809千港元[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约3471.8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约3182万港元上升9.11%[111] - 2024年上半年,电子产品生产、放债服务、受规管金融服务和物业开发及管理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约79.15%、5.72%、4.35%和10.78%,2023年同期分别为75.46%、7.62%、7.49%和9.43%[112] - 2024年上半年,电子产品生产分类贡献收益约2748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上升14.44%[112] - 2024年上半年,放债服务分类贡献收益约198.5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8.14%[113][115] - 2024年上半年提供受规管金融服务的服务收入约为151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38.2万港元下跌36.61%,主要因一项基金于2023年5月结束[122][1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并无应收贷款确认为坏账,2023年同期也无[121][1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物业销售收入,管理费收入约为374.3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00.1万港元有所增长[127] 财务亏损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0,88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726千港元[8]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56,18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2,070千港元[8]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56,21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138千港元[7][8][9][10] - 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为2.77港仙,2023年同期为1.43港仙[9] - 2024年上半年换算海外业务产生之汇兑差额为 - 9,38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18,299千港元[10]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 - 65,59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47,437千港元[1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29,138千港元[1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其他全面收益为 - 18,299千港元[1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 - 47,437千港元[15] - 2024年上半年亏损5639.1万港元,全面收益总额为-8558.9万港元[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产生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5639.1万港元[2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分类亏损为7423万港元,2023年数据未提及亏损情况[33]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5618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2070千港元[35]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3843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7023千港元[45]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046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2025千港元[47] - 2024年上半年确认的存货成本为2128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8583千港元[47]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2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抵免2932千港元[4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639.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905.1万港元[51] - 2024年上半年,IT City收益为0,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 - 131.8万港元,应占联营公司业绩(扣除税项)为 - 44.8万港元[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在联营公司应占资产净值/全面收益总额为-44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3,007千港元[61]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约562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2913.8万港元增加[111] - 应占一间联营公司业绩由去年同期溢利约1092.2万港元转为本期亏损约44.8万港元[111] - 非上市股本投资在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内公允值变动为 - 604.9万港元[110] - 2024年上半年应收贷款减值亏损拨备为1.6409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约42.3万港元,主要因收回应收贷款使第二、三阶段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分别减少约16.5万及25.8万港元[121][1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亏绌约为2126.3万港元,每股总亏绌为1.05港仙[131] 资产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99,33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10,425千港元有所下降[11]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590,35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98,998千港元略有减少[11]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904,87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62,790千港元有所增加[11]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 - 314,51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 - 263,792千港元亏损扩大[11] - 2024年6月30日计息借款非流动负债为5,77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973千港元大幅增加[13] - 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 - 30,605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5,413千港元由盈转亏[13] - 2024年6月30日(亏损)/权益总额为 - 21,26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4,336千港元由盈转亏[13] - 2024年1月1日总权益为4433.6万港元,6月30日为-2126.3万港元[17] - 2024年6月30日储备总计为负2.33862亿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3539.4万港元[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可报告分类资产为6.0171亿港元,可报告分类负债为1.97455亿港元[3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可报告分类资产为6.14785亿港元,可报告分类负债为1.93595亿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汇兑调整为-89千港元[66] - 无形资产包括牌照和商誉,2024年牌照减值7,361千港元,商誉汇兑调整-109千港元[67]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净额为12,63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384千港元;应收票据为45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06千港元[69] - 按发票日期,2024年6月30日,0 - 60日应收贸易和票据账款为9,61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620千港元[71]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贷款净额为13,24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592千港元[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贷款本金总额为1.45617亿港元,应收利息总额为3172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4837亿港元和2973.5万港元[74][7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约22.7万港元银行存款为集团2.17331亿港元银行借款作抵押,2023年12月31日借款为2.17281亿港元[76][77]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2497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663万港元[77] - 2024年6月30日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为3.6092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17469亿港元[77][7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中0 - 60日为724.1万港元,61 - 90日为182.9万港元,90日以上为1590万港元[78] - 2024年6月30日应付代价为8134.8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334万港元[7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有抵押定期贷款为2.17331亿港元,无抵押借款为110.9万港元,有担保循环贷款为663.4万港元,有担保定期贷款为738.3万港元,应付债券为2.5亿港元[82]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有担保定期贷款为577.8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7.3万港元[82] - 2024年6月30日计息借款总计4.8619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84786亿港元[8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有抵押定期贷款约2.17331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7281亿港元略有增加,年利率为1个月银行同业拆息加1.4%至2% [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无抵押固定利率贷款为110.9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39.8万港元减少,年利率为15% [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由附属公司董事个人担保的贷款为321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56.3万港元减少,年利率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5个基点 [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由企业担保的固定利率贷款为342.4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1.5万港元增加,年利率为3.7% [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由董事个人担保的固定利率贷款为546.5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37.9万港元增加,年利率为2.75%,须按需偿还 [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由附属公司董事个人及企业担保的浮动利率贷款为561.8万港元,其中133.8万、107万和321万港元分别须于1年、1至2年及2至5年内偿还 [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由附属公司董事个人及企业担保的浮动利率贷款为207.8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96.6万港元减少,年利率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45个基点 [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58万和149.8万港元分别须于1年及1至2年内偿还该笔贷款,而2023年12月31日对应金额分别为87.7万、87.7万和109.6万港元,偿还期限分别为1年、1至2年及2至5年 [84] - 所有贷款无按需偿还条款,但须履行契诺,若公司违反契诺,贷款将按需偿还 [84] - 公司定期监察其契诺合规情况 [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约4.63796亿港元应付债券本金及利息未按协议偿还,债券利率从10%提至25% [86] - 除未偿还本金为1339.2万元人民币(约1433万港元)贷款外,所有计息借款均以港元结算[87] - 2024年6月30日计划偿还的流动及非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19:51
整体财务业绩对比 - 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3471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1820千港元[1]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088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726千港元[1]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5618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2070千港元[2]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5621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138千港元[2]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2.77港仙,2023年同期为1.43港仙[2]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6559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7437千港元[3] - 2024年上半年电子产品生产及销售收益为2.748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4012亿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开发及管理收益为374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001万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受规管金融服务收益为151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382万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放债收益为198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425万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范围外的收益为3.273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9395亿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可报告分类收益为3.4718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3.182亿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可报告分类亏损为7423万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为7173万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5618.9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207万港元[14] - 2024年上半年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外部客户收益为3.4718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3.182亿港元[15]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净额为270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809万港元[17]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384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702.3万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21万港元,2023年同期抵免为2932万港元[21]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0277港元,2023年同期为0.0143港元[23] - 2024年上半年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为61.9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82.3万港元[2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应占一间联营公司业绩(扣除税项)为 - 448千港元[2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收益约3471.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9.11%[37]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1.34%,较去年同期下降2.37%[37] - 2024年上半年亏损约562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7] - 2024年上半年,电子产品生产、放债服务、受规管金融服务、物业开发及管理收入分别占总收益约79.15%、5.72%、4.35%、10.78%,2023年同期分别为75.46%、7.62%、7.49%、9.43%[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电子产品生产分类贡献收益约2748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上升14.44%[40] - 截至2024年上半年,提供放债服务分类贡献收益约198.5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8.14%[41] - 2023年上半年、下半年及2024年上半年分别回收放债本金约1174.5万、418.5万、275.3万港元[41] - 2024年上半年,提供受规管金融服务的服务收入约为151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38.2万港元下跌36.61%,主因一项基金于2023年5月结束[47] - 丽江项目建筑面积约为3.6583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物业销售收入,产生的管理费收入约为374.3万港元,高于2023年同期的300.1万港元[48] 资产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9933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10425千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59035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98998千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90487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62790千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负债)资产净值为 - 2126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4336千港元[5]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票据为1308.6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19万港元减少[31]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贷款净额为1324.7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59.2万港元减少[32] - 2024年6月30日,受限制银行存款约22.7万港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33][34]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为38589.7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4409.9万港元增加[34] - 应收贷款本金总额1.45617亿港元,利率介于每年6%至15%之间[32] - 银行存款22.7万港元为2.17331亿港元银行借款作抵押[33] - 2024年6月30日,本金总额1.45617亿港元,应收利息总额3172万港元,来自九名独立第三方[42] - 2024年6月30日,应收最大借款人和前五名借款人应收贷款分别占公司应收贷款本金金额的16.42%、66.71%,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6.12%、65.65%[44] - 2024年6月30日,有抵押和无抵押贷款本金总额分别为1000万、1.3561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000万、1.3837亿港元[43] - 有抵押贷款利率为每年15%,无抵押贷款利率介于每年6%至9%,均需自2024年6月30日起十二个月内偿还[43] - 2024年6月30日,无抵押贷款本金总额约为1.35617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837亿港元有所减少,上半年已从到期无抵押贷款收回约275.3万港元[45]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贷款减值亏损拨备为1.6409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约42.3万港元,主要因收回应收贷款致二、三阶段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分别减少约16.4万港元及25.9万港元[4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亏损约2126.3万港元,每股总亏损1.05港仙,流动资金比率为0.65 [5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964.1万港元,其中港元54.5万,人民币847.3万 [50] - 集团计息借款约为4.862亿港元,其中4.825亿须按要求或一年内偿还 [5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计息借款总额除以总资产为54.65% [51] 债务处理与融资计划 - 2024年6月30日,应付债券本金及应计利息分别约为2.5亿港元及约2.13796亿港元,银行借款本金及应计利息约2.28856亿港元拖欠支付[8] - 公司正与债券持有人磋商调解或延期偿还应付债券本金及利息,与银行就银行借款的续期或延期偿还进行调解或延期谈判[10] - 公司已与超名(股东贷款提供者)进行多次磋商,超名有意磋商延长股东贷款[10] - 公司将寻求额外的新财务资助,包括借入贷款、发行额外股本或债务证券,持有丽江商铺可作质押资产获取替代融资[10] - 集团拟以丽江项目质押进行债务融资,所得用于偿还逾期债务 [49] - 集团将开售丽江项目存货商铺或出售全部权益,所得用于偿还债务融资 [49] 联营公司与投资情况 - 2024年1月1日公司于一间联营公司权益为556千港元,2023年1月1日为173,311千港元[25] - 2018年公司通过附属公司对IT City分别出资5100万港元和1亿港元[25] - 2022年IT City认购3.02亿港元年利率10%的华瀚创投可换股债券[26] - 2023年5月IT City将可换股债券转换为18股华瀚创投股份[26] - 2023年6月华瀚创投股份拆细后,IT City持股增至18,000股[27] - 2023年9月IT City分派股份后,公司共持有11,065股(约40.98%)华瀚创投股份[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IT City资产按比例分配给普通合伙人并申请注销[27] - 2024年6月30日公司于IT City贡献资本255,250千港元,比例34% [28] 无形资产情况 - 2024年6月30日无形资产总计5,884千港元,包括牌照和商誉[30] 股息分配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4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2]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 [55] 放债业务情况 - 集团正计划缩减甚至关闭放债业务,可能考虑出售该业务 [49] - 公司对放债业务有信用风险策略、政策及信用审查和风险评估,授出贷款后会检查抵押品价值[44] - 公司不会主动要求借款人续期贷款,但会因应要求续期并进行持续信贷评估[44] 企业管治与报告披露 - 公司已采纳企业管治守则和董事进行证券交易标准守则 [57][58] - 审核及风险委员会由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4年6月30日成员为谢庭均先生(主席)、周伟良先生及梁万民先生[59] - 外聘核数师未审阅集团中期业绩,审核及风险委员会与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等事项[59] - 审核及风险委员会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报表[59] - 中期业绩公布于公司网站(www.superactive.com.hk)及联交所指定网站(www.hkexnews.hk)刊载[60] - 中期报告将适时在公司及联交所网站可供浏览[60] - 公布日期执行董事为杨素丽女士及李志成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周伟良先生、梁万民先生及谢庭均先生[60] 员工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拥有约300名雇员,薪酬与市场趋势一致 [54] 项目情况 - 丽江项目商铺属存货物业,公司有意出售赚取利润[38]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6-07 18:05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核數師未就本集團2023年度的合併財務報表发表意见[3] - 董事会已审视本集团的现金流量预测,认为本集团有足够现金资源继续经营[4] - 公司与債券持有人和银行积极协商,达成共识以展期償还债务[6] - 公司拥有优质资产,可作为质押资产,有利于谈判延长银行借款[7] - 公司融资银行表示将考虑续期和展期银行贷款[8] - 公司计划将商铺作为质押资产,以获得替代融资償还债务[10] 公司经营能力 - 審核委員会认为公司具有持续经营能力[12] - 公司行动计划能有效解决不发表意见声明[13] 审计师意见 - 核數師认为在公司展示财务和经营现金流稳定改善趋势后,将重新审视情况[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