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icon
搜索文档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5-08 06:12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公司收入较2022年减少约23.78%至约67.63百万港元[5] - 公司总资产在2023年底为约909.42百万港元,较2022年底下降至约1,101.55百万港元[6] - 公司主席报告指出,2023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中国和香港经济分别增长约5.3%和3.2%[8] - 2023年收入较2022年减少约21,096,000港元,降幅约23.78%[18] - 2023年毛利较2022年减少约12,399,000港元,降幅约37.22%[19] - 2023年其他净收益主要来自租金收入约3,708,000港元[20] - 2023年资产减值主要包括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减值损失约9,809,000港元[23] - 2023年按攤銷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减值虧損撥回/减值虧損淨額包括應收貿易賬款、其他應收款項和應收貸款的减值虧損撥回/减值虧損淨額[24] - 2023年IT City的業績對本集團的應佔比例基于股權基準[25] - 麗江項目的商舖物業是作为存貨物業,由于COVID-19的影响,销售计划受阻,因此采取短租形式出租商舖以增加访客和顾客人数[26] - 麗江項目商舖的销售计划是出售商舖以获利,商舖随时可推出销售[28] - 2023年人民幣兑换成港币导致价值减少[29] - 2023年,电子产品生产、放債服務、受規管金融服務和物業開發和管理分别占总收益的76.92%、6.42%、5.78%和10.88%[30] - 2023年电子产品生产的收益较2022年减少22.08%,主要市场为中国[32] - 2023年放債服務的收益较2022年减少59.08%,主要由于贷款本金减少[3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未抵押贷款的总本金约为138,370,000港元,已到期且未续期[41] - 自无抵押贷款各自到期日起,已收回约20,130,000港元,其中2023年已收回15,430,000港元[41] - 贷款利率是相互独立的,根据信用风险设定,包括违约可能性和违约损失[42] - 2023年應收貸款減值虧損撥備为164,513,000港元,较2022年减少约1,483,000港元[46] - 2023年物业销售收入为零,管理费收入约为7,356,000港元[50] - 受规管金融服务在2023年为收入贡献约3,911,000港元,较2022年减少30.28%[5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5,809,000港元,计息借款约为484,786,000港元[52]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净资产价值为44,336,000港元,流动比率为0.69[55] - 公司的办公室物业和受限制银行存款被质押以担保集团的贷款[57] - 公司的货币资产、贷款和交易主要以港元和人民币计价,未参与任何衍生活动[58]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约300名员工,员工成本约为30,974,000港元[59]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Ms. Yeung So Lai于2017年1月25日加入公司,担任执行董事[61] - 公司董事Mr. Lee Chi Shing Caesar于2017年1月25日加入公司,担任执行董事[62] - 公司董事Mr. Chow Wai Leung William于2017年2月8日加入公司,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64] - 梁萬民先生于2019年4月17日加入公司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并于2022年6月1日调任为薪酬委员会主席[65] - 谢庭均先生于2022年6月1日加入公司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超过20年的审计、财务和会计经验[67] - 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的投资控股公司,主要子公司的业务详见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1[69] - 最大客户和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占总收入的31.75%和76.77%[72] - 最大供应商和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总采购额的10.34%和32.61%[73] - 董事会不建议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支付最终股息(2022年:无)[76] - 公司于2019年1月21日采纳了股息政策,股息的宣派、派付及金额将由董事会酌情决定[78] - 公司没有预定的股息分配比例或比率,股息的宣派、派付及金额将由董事会酌情决定[80] - 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变动详见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3[81] - 公司于2017年12月29日向独立第三方发行了3亿港元的债券,年利率为8%[82] - 公司于2018年3月20日支付了首笔利息[82] - 公司于2018年7月23日部分偿还了2千万港元的本金[83] - 公司于2019年12月24日进一步部分偿还了2千万港元的本金,并将剩余未偿还的本金从2019年12月28日延长至2020年12月28日[84] - 公司于2020年12月28日与债券持有人签订了第三份补充契约,将债券利率从8%提高至10%,并规定分期赎回债券[85] - 公司应在2020年12月28日赎回1千万港元的债券,已于2021年1月7日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4-30 18:08
整体财务业绩 - 2023年收益为67,634千港元,较2022年的88,730千港元下降约23.77%[1] - 2023年毛利为20,917千港元,较2022年的33,316千港元下降约37.21%[1] - 2023年年内亏损为240,343千港元,较2022年的95,326千港元扩大约152.13%[2] - 2023年每股亏损为11.76港仙,较2022年的4.60港仙增加约155.65%[2] - 2023年除税前亏损为244,690千港元,2022年为96,266千港元[23] - 2023年资产总值为909,423千港元,2022年为1,101,550千港元[23] - 2023年负债总额为865,087千港元,2022年为805,189千港元[25]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239,044,000港元,流动负债净额约263,792,000港元[10] - 2023年收益为67634000港元,较2022年的88730000港元下降约23.78%,毛利为20917000港元,较2022年减少约37.22%,毛利率降至30.93%[46] - 2023年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2.39044億港元,2022年為9342.6萬港元[3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录得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2.39044亿港元,拥有流动负债净额约2.63792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580.9万港元,应付债券及银行借款本金和应计利息已拖欠付款[79]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244,896千港元,较2022年的277,668千港元下降约11.79%[4] - 2023年流动资产为598,998千港元,较2022年的631,079千港元下降约5.09%[4] - 2023年流动负债为862,790千港元,较2022年的715,918千港元增加约20.51%[4] - 2023年流动负债净值为263,792千港元,较2022年的84,839千港元增加约210.93%[4] - 2023年资产净值为44,336千港元,较2022年的296,361千港元下降约85.05%[5] - 2023年无形资产总计5973000港元,包括牌照1825000港元和商誉4148000港元,公司就受规管金融服务业务分部项下牌照确认减值7361000港元[41][42] - 2023年应收贸易账款净额为15384000港元,应收票据为1806000港元,按发票日期计,0至60日的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票据为11620000港元[43] - 2023年应收贷款净额为13592000港元,本金总额合计148370000港元的应收贷款及应收利息总额29735000港元,利率介于每年6%至15%之间[44] - 2023年应付贸易账款为26630000港元,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为317469000港元,按发票日期计,0至60日的应付贸易账款为8556000港元[44] - 2023年合约负债为3720000港元,主要由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和生产电子产品产生,本年度确认年初计入合约负债的收益导致合约负债减少593000港元[45] - 2023年按公允值於損益列賬之金融資產中非上市股本投資為0,2022年為604.9萬港元[38] - 2023年按公允值於其他全面收益列賬之金融資產中非上市股本投資為0,2022年為5900萬港元[39] - 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本金总额合计148,370,000港元(2022年:164,300,000港元),应收利息总额29,735,000港元(2022年:26,074,000港元)[53] - 2023年应收贷款本金介乎10,000,000港元至23,915,000港元(2022年:介乎500,000港元至24,500,000港元),利率介乎每年6%至15%(2022年:每年6%至15%)[53] - 2023年有抵押和无抵押应收贷款本金总额分别为10,000,000港元(2022年:10,500,000港元)及138,370,000港元(2022年:153,800,000港元)[54] - 2023年12月31日,应收最大借款人和前五名借款人占公司应收贷款金额分别为23,915,000港元(16.12%,2022年:24,500,000港元及14.91%)和97,399,000港元(65.65%,2022年:103,700,000港元及63.12%)[55] - 2023年12月31日,所有无抵押贷款本金总额约为1.3837亿港元,已到期未续期,自到期日起已收回约2013万港元,其中约1543万港元于2023年内收回[58] - 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减值亏损拨备为1.64513亿港元,较2022年减少约148.3万港元,主要因收回应收贷款导致各阶段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有增减变化[5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580.9万港元,计息借款约为4.84786亿港元,计息借款除以总资产为53.31%,资本负债比率为10.80,资产净值为4433.6万港元,流动比率为0.69[64] - 2023年12月31日,多家公司股权已被质押为公司2017年发行的债券作担保,办公室物业及受限制银行存款已质押予银行担保集团贷款[65] 业务分类收益 - 公司有电子产品生产、放债、物业开发和管理、受规管金融服务四个可报告分类[20] - 2023年电子产品生产及销售收益52022千港元,较2022年66763千港元下降[21] - 2023年物业管理收益7356千港元,较2022年5740千港元上升[21] - 2023年受规管金融服务收益3911千港元,较2022年5610千港元下降[21] - 2023年放债收益4345千港元,较2022年10617千港元下降[21] - 2023年可报告分类收益67634千港元,较2022年88730千港元下降[21] - 2023年电子、物业开发和管理、受规管金融服务收益分别为52,022千港元、7,356千港元、3,911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66,763千港元、5,740千港元、5,610千港元[27] - 2023年电子产品生产销售收入、放债服务利息收入、受规管金融服务收入和物业开发管理收入分别约占总收益76.92%(2022年:75.24%)、6.42%(2022年:11.97%)、5.78%(2022年:6.32%)及10.88%(2022年:6.47%)[51] - 2023年电子产品生产贡献收益约52,022,000港元(2022年:66,763,000港元,较2022年减少22.08%)[52] - 2023年提供放债服务贡献收益约4,345,000港元(2022年:10,617,000港元,较2022年减少59.08%)[53] - 本年度提供受规管金融服务分类贡献收益约391.1万港元,较2022年的561万港元减少30.28%,主要因一项受管理资产基金于2023年5月结束[63] - 丽江项目建筑面积约3.6583万平方米,由人防工程结构、可销售商铺、杂物室和商业多用途室组成,现持作出售用途,商铺出租产生租金和管理费收入,本年度无物业销售收入,管理费收入约735.6万港元[61][62] 财务准则影响 - 采用多项新订或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公司业绩和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4] - 董事预期采用新订及修订准则未来不会对综合财报产生重大影响[18] 地区与客户收益 - 2023年来自中国内地、香港的外部客户收益分别为8,256千港元、67,634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16,227千港元、88,730千港元[26] - 2023年三名主要客户交易收益为44,965千港元,2022年为47,971千港元[27] 其他财务指标 - 2023年其他收益净额为 - 6,049千港元,2022年为 - 2,671千港元[28] - 2023年员工成本总额为30,974千港元,2022年为35,675千港元[28] - 2023年所得税抵免为4,347千港元,2022年为940千港元[29] - 中国企业所得税按25%税率计提,中国土地增值税按30%至60%累进税率缴纳[29] - 2023年香港利得稅按估計應課稅溢利16.5%計稅,合資格實體首200萬港元應課稅溢利按8.25%計稅[30] - 2023年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根據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及普通股加權平均數20.32571385億股計算[31] - 2023年其他收益净额主要来源于租金收入约3708000港元、政府补助约1572000港元及按公允值于损益列账之金融资产之公允价值亏损约6925000港元[46] - 2023年财务成本减少,主要是由于2022年财务成本包含应付债券的额外违约利息[47] - 2023年资产减值主要来源于物业、厂房及设备之减值亏损9809000港元、无形资产减值亏损7361000港元及于一间联营公司之权益减值亏损134911000港元[48] - 2023年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回净额包括应收贸易账款减值亏损净额约565,000港元、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净额约88,000港元及应收贷款减值亏损拨回净额约1,483,000港元[49] 金融投资情况 - 2023年公司於IT City資本比例34%,投票權比例28.57%,2022年資本比例60%[32] - 2022年12月20日,IT City認購本金3.02億港元、年利率10%的壹年期可換股債券[33] - 2023年5月31日,IT City行使可換股債券轉換權,轉換為18股華瀚創投股份[34] - 2023年6月8日,華瀚創投股份拆細,IT City持有股份由18股增至1.8萬股[3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華瀚創投股份40.98%,以按公允值於其他全面收益列賬之金融資產列賬[36][37] 信用风险管理 - 集团视乎贸易客户之信贷状况及地理位置给予0至120日的信贷期,董事认为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票据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相若,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相若[43][44][45] - 公司对放债业务有信用风险策略、政策及信用审查和风险评估,授出贷款前后会评估和检查抵押品价值[56] - 公司不会主动要求借款人续期贷款,会因应要求续期并进行持续信贷评估,认为实际违约风险不高[57] 货币与资金情况 - 集团货币资产、贷款及交易主要以港元及人民币计值,借款全部以港元及人民币计值,2023年12月31日未参与衍生工具活动及对金融工具作出承担以对冲财务状况风险[66] 人员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约300名雇员,2023年员工成本总额约为3097.4万港元[67] 后续事项披露 - 董事不知悉2023年12月31日后至公布日期发生须披露的重大事项[68] 股息与证券交易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69] - 本年度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0] 公司守则遵循 - 公司采用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准则,全体董事年内遵守规定[71] - 公司采用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及报告中的守则条文作为企业管治常规守则[7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除偏离企业管治守则条文C.2.1外,遵守其他守则条文[73] 审核与管理 - 审核及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批准集团会计政策及2023年度业绩,认为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有效[74][75] - 天健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已核对集团2023年度综合业绩公布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额一致,但未就业绩公布发出核证[76] - 核数师对集团综合财务报表不发表意见,因无法获得充足审核凭证,认为报表按香港公司条例披露规定编制[78] 持续经营措施 - 公司正与银行磋商调解或延期偿还借款,将寻求额外财务资助,董事实施改善营运资金和现金流措施[12] - 董事认为公司未来十二个月有充裕现金资源,按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6 08:02
公司整体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约3182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4884.4万港元下跌34.85%[8][11] - 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3.71%,较去年同期的42.90%下降9.19%[9][11] - 2023年上半年亏损约2913.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约3070.8万港元有所下降[9][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3.182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8844亿港元下降34.85%[68] - 期内亏损为2913.8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070.8万港元减少5.11%[68] - 每股亏损为1.43港仙,较2022年同期的1.64港仙减少12.80%[6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741.2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36.5万港元[51][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计息借款约为4.851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87067亿港元[52][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除以总资产为45.17%,2022年12月31日为44.22%[53][5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1.91,2022年12月31日为1.62[53][5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约为2.4892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96361亿港元[54][5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金比率为0.82,2022年12月31日为0.88[54][5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6955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70471亿港元减少0.19%[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6.04577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31079亿港元减少4.20%[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7.39336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15918亿港元增加3.27%[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1.34759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483.9万港元增加58.84%[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3.34799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85632亿港元减少13.18%[7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8587.5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927.1万港元减少3.80%[7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48924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96361亿港元减少15.99%[73] - 2023年1月1日期初权益总额为2.96361亿港元,6月30日为2.48924亿港元[78]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2913.8万港元,全面收益总额亏损4743.7万港元[78] - 2023年6月30日储备总计为3539.4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1.59454亿港元[78][79]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608.8万港元,2022年为577.6万港元[82]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动用现金净额82万港元,2022年为357.2万港元[82]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动用现金净额583.9万港元,2022年产生112.9万港元[82]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57.1万港元,2022年增加333.3万港元[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2905.1万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741.2万港元[93][9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约3.98518亿港元的应付债券本金及利息未按协议条款偿还[93][9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益3.182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8844亿港元下降34.85%[112][114][118] - 2023年上半年可报告分类溢利7173万港元,而2022年同期亏损2365万港元[114][115]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3.207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0607亿港元增加4.78%[115]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市场收益2.7013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0059亿港元下降32.57%[118] - 2023年上半年香港市场收益4807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785万港元下降45.28%[1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可报告分类资产62.678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5.3895亿港元下降4.14%[1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益为2939.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285.5万港元[1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益净额为280.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919.5万港元[1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成本为3702.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254万港元[1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相关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202.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192.1万港元[1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抵免为293.2万港元,2022年同期开支为10.1万港元[1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905.1万港元计算,2022年同期为3333.5万港元[135][13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为82.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47.5万港元[140][142] 各业务板块表现 - 2023年上半年电子制造、放债、金融服务、幼教、物业开发管理收入分别占总收益约75.46%、7.62%、7.49%、0.00%、9.43%[10][12] - 2023年上半年电子制造业务收益约2401.2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635.3万港元下跌33.95%[14][17] - 2023年上半年放债业务收益约242.5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98.9万港元下跌59.51%[16] - 电子制造业务因两大客户自2022下半年起减少订单,2023年上半年销售下跌[14][17] - 放债业务利息收入减少是因2023年上半年贷款本金净减少且无新贷款[16] - 放债业务对2022下半年转入预期信贷损失第三阶段的贷款,2023年上半年未确认利息收入[16] - 放债业务主要提供大额担保贷款,资金源于公司内部资源[15] - 截至2023年上半年,提供放債服務分類貢獻收益約242.5萬港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59.51%[18] - 2023年上半年無新增貸款,但已回收本金約1174.5萬港元[18] - 2023年上半年提供受规管金融服务的服务收入约238.2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下跌14.81%[37][41] - 2023年上半年无提供幼儿教育服务的服务收入[38][42] - 丽江地下步行街建筑面积约36583平方米,含741间可销售商店[39][43] - 2023年上半年物业销售收入为0,管理费收入约300.1万港元,2022年同期管理费收入为370.6万港元[45]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电子产品制造、物业开发管理、放贷服务、受规管金融服务和幼儿教育服务[46] - 2023年上半年电子产品生产及销售收益2.4012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6353亿港元下降33.94%[112][114] - 2023年上半年放债业务收益2425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989万港元下降59.51%[112][114] - 2023年上半年物业开发及管理收益3001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706万港元下降19.02%[112][114] - 2023年上半年受规管金融服务收益2382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796万港元下降14.81%[112][114] 放债业务详情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金總額1.52555億港元,應收利息總額2781.6萬港元,來自9名獨立第三方[20][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有抵押貸款本金1000萬港元,無抵押貸款本金1.4255億港元[21][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應收最大借款人和前五名借款人佔應收貸款金額分別為2820.4萬港元(15.64%)和1.15173億港元(63.85%)[26][30] - 公司對放債業務有信用風險策略、政策及信用審查和風險評估[27][30] - 公司不會主動要求借款人續期貸款,但會因應要求續期,並對續期貸款進行持續信貸評估[28][3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無抵押貸款本金約1.42555億港元已到期且尚未續期[29][31] - 先機財務已向無抵押貸款借款人及擔保人發出催款函,董事積極協商還款[29][31] - 應收貸款利率介乎每年6%至15%,借款結欠本金介乎1000萬港元至2.4115億港元[20][22] - 2023年上半年从到期无抵押贷款收回约1124.5万港元[32][35] - 2023年上半年应收贷款减值拨备减少约700.2万港元,2022年同期增加1005.4万港元[34][36] - 2023年上半年无应收贷款确认为坏账,2022年同期也无[35][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贷款为180,371千港元,减值拨备后净额为21,377千港元[1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来自9个独立第三方的应收贷款本金总额为152,555,000港元,应收利息为27,816,000港元,贷款利率为6% - 15%[1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1笔应收贷款由借款人股份抵押担保,9笔由独立第三方担保[1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贷款本金总额1.52555亿港元,应收利息总额2781.6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本金减少,应收利息增加,应收贷款来自9名独立第三方,利率6% - 15%[173] 公司业务规划 - 公司考虑缩小或关闭放贷业务,若有合适买家,可能处置该业务[47] - 公司因监管和疫情影响,考虑关闭幼儿教育服务[47] - 公司计划收缩甚至结束幼儿教育服务,缩减规模甚至关闭放债业务,若有合适买家可能出售放债业务[4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百慕达注册成立,股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84][85][88] - 2023年6月30日,超名控股为公司直接控股公司,杨素丽女士及李志成先生为最终控股方[85][88] - 中期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及上市规则适用披露规定编制[87][88] 公司资金安排与应对措施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股东款项285.6万港元,该股东承诺到期后不要求偿还直至公司其他负债清偿[99] - 公司将继续与债券持有人磋商以延长应付债券偿还期限[99] - 公司将寻求额外融资,包括借入贷款、发行额外股本或债务证券[99] - 董事将实施改善公司营运资金及现金流的措施,密切监察行政开支及营运成本[99] - 董事认为公司有足够现金资源满足未来十二个月营运资金及其他融资需求,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报表合适[97][98] - 若公司无法持续经营,需调整资产价值、为未来负债拨备并重新分类资产负债,潜在调整影响未反映在报表中[100][102] 会计政策与准则 - 自2023年1月1日起会计期间,公司首次采纳多项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05][108] 联营公司与投资 - 2023年1月1日公司于联营公司权益为1.73311亿港元,2022年1月1日为1.46313亿港元[144] - 2023年上半年应占一间联营公司业绩为1092.2万港元,2022年为2533.7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9-11 18:11
应收贷款减值拨备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减值拨备中的第三阶段预期信贷亏损约为1.11313亿港元,其中约9521.6万港元由第一及第二阶段预期信贷亏损转拨,约1609.7万港元为2022年新增拨备[3] 无抵押贷款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所有无抵押贷款本金总额约为1.538亿港元,均已到期且尚未续期[4] - 截至公告日期,自无抵押贷款各自到期日起已收回约2491.9万港元[4]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1 18:19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31,820千港元,同比下降34.8%[1]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10,726千港元,同比下降48.8%[1]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29,138千港元,同比减少5.1%[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亏损为1.43港仙,同比减少12.8%[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银行结余为7,412千港元,同比下降11.4%[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流动负债净值为134,759千港元,同比增加58.8%[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非流动资产为266,002千港元,同比下降4.2%[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334,799千港元,同比下降13.2%[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权益总额为248,924千港元,同比下降16.0%[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存在398,518千港元应付债券本金及利息未按协议偿还,可能导致债权人要求立即还款[1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可报告分类溢利为7,17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亏损2,365千港元有所改善[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银行存款及结余利息为175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761千港元略有下降[23] - 2023年上半年租金收入为105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431千港元大幅下降[23]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3702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2537千港元显著增加[23]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1202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1921千港元略有增加[23] - 2023年上半年应占一间联营公司之业绩为1092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5337千港元大幅下降[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为82300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475000千港元大幅减少[26]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014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0.016港元有所改善[24]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31,82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4.85%[33] - 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3.71%,较去年同期的42.90%下降9.19个百分点[3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亏损为29,138,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0,708,000港元有所减少[3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来自电子产品生产的收入占总收益的75.46%,较去年同期的74.43%有所增加[34]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2023年6月30日约为7,412,000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365,000港元有所减少[52] - 公司计息借款在2023年6月30日约为485,170,000港元,其中400,863,000港元须在一年内偿还[52] - 公司资产净值在2023年6月30日约为248,924,000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96,361,000港元有所下降[52] - 公司流动比率在2023年6月30日为0.82,较2022年12月31日的0.88有所下降[52] 业务表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电子产品生产及销售收益为24,012千港元,同比下降33.9%[1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放债业务收益为2,425千港元,同比下降59.5%[1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物业开发及管理收益为3,001千港元,同比下降19.0%[1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受规管金融服务收益为2,382千港元,同比下降14.8%[1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总收益为31,820千港元,同比下降34.8%[19] - 电子产品生产分类在2023年上半年贡献收益24,012,000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3.95%[35] - 提供放債服務在2023年上半年貢獻收益約2,425,000港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59.51%[36] - 2023年上半年放債利息收入減少,主要由於貸款本金淨減少,且無新增貸款,已回收本金約11,745,000港元[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金總額合計152,555,000港元,應收利息總額27,816,000港元,收取自九名獨立第三方[36] - 應收貸款利率介乎於每年6%至15%之間,借款結欠本金介乎10,000,000港元至24,115,000港元[36] - 提供受規管金融服務在2023年上半年服務收入約為2,382,000港元,較2022年同期下跌14.81%[43] - 提供幼兒教育服務在2023年上半年並無確認服務收入,因自2021年9月1日起不再收取幼兒園管理費[45] - 丽江地下步行街的管理费收入在2023年上半年约为3,001,000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706,000港元有所下降[49] - 公司没有参与任何衍生工具活动,也没有对任何金融工具作出承担以对冲财务风险[54]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没有产生物业销售收入[49] 融资与债务 - 公司将继续与债券持有人协商延长债券偿还期限[13] - 公司股东承诺在2023年6月30日的应付股东款项2,856,000港元到期后不会要求偿还,直至所有其他负债清偿为止[13] - 公司计划寻求额外融资,包括借入贷款、发行额外股本或债务证券[13] - 公司预计未来十二个月将有充裕现金资源满足营运资金和融资需求[14] - 公司计划缩减甚至关闭其放债业务,并考虑出售该业务[51] - 公司正在考虑结束幼儿教育服务,并已陆续收缩在该领域的投资[51] 应收与应付账款 - 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票据在2023年6月30日的净额为17,118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9,197千港元有所减少[30] - 应收贷款在2023年6月30日的净额为21,377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4,378千港元有所减少[31]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受限制银行存款为2,994千港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31] - 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在2023年6月30日的总额为305,130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83,707千港元有所增加[32] - 2023年上半年應收貸款減值撥備減少約7,002,000港元,其中包括預期信貸虧損第一階段減少470,000港元,第二階段減少4,079,000港元,第三階段減少2,453,000港元[41] - 2023年上半年並無應收貸款確認為壞賬[42] 公司治理与报告 - 公司没有派付2023年上半年的中期股息[56] - 公司中期业绩报告和中期报告已发布在公司网站和联交所指定网站上[62] - 公司执行董事为杨素丽女士和李志成先生[62]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周伟良先生、梁万民先生和谢庭均先生[62] - 中期报告将在公司和联交所网站上可供浏览[62] 项目与资产 - 麗江地下步行街項目建築面積約為36,583平方米,包括19,923平方米的可銷售商店和2,915平方米的商業多用途室[46]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8 06:25
财务表现 - 收益為88,730千港元,較上年度下降32.9%[5] - 毛利為33,316千港元,較上年度下降32.0%[5] - 資產減值撥回為1,329千港元,而上年度則錄得減值8,225千港元[5] - 按攤銷成本計量之金融資產減值虧損淨額為5,293千港元,較上年度減少79,910千港元[5] - 應佔一家聯營公司之業績為25,337千港元,較上年度大幅改善[5] - 除稅前虧損為96,266千港元,較上年度減少21.3%[5]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為93,426千港元,較上年度減少35.2%[5] - 資產淨值為296,361千港元,較上年度減少30.7%[6] - 集团收入由2021年的132.22百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的88.73百万港元,下降约32.89%[15] - 集团毛利由2021年的49.00百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的33.32百万港元,下降约32.01%[16] - 毛利率由2021年的37.06%略微上升至2022年的37.55%[16] - 集团录得2022年度亏损约95.33百万港元,而2021年度亏损约143.69百万港元[9] 其他收益及成本 - 2022年其他收益净额主要包括租金收入約3.21百万港元、政府補助約6.93百万港元以及按公允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公允值損失約2.67百万港元[17] - 2022年財務成本增加主要由於利率上升及應付債券違約導致利率上升[19] - 2022年資產減值撥回1.33百萬港元,主要為2021年就受規管活動牌照計提的減值損失[20] - 2021年資產減值主要包括受規管金融服務業務牌照減值1.33百萬港元、商譽減值3.48百萬港元及聯營公司權益減值3.42百萬港元[20] - 金融資產減值虧損淨額包括應收貿易賬款項減值虧損撥回淨額約5,860,000港元,其他應收款項減值虧損淨額約7,563,000港元及應收貸款減值虧損淨額約3,590,000港元[21] - 應佔聯營公司IT City Development Fund LP之業績[22] 業務表現 - 電子產品生產收益約66,763,000港元,較去年減少25.79%,主要由於兩名主要客戶減少訂單[26] - 收購深圳市加信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全部股權的盈利保證已履行完畢[27] - 本集團不再提供幼兒園管理服務,因此於2022年並無提供幼兒教育服務的收入[28,29] - 提供放債服務是本集團的主要業務[30] - 放債利息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51.75%,主要由於貸款本金淨減少所致[31] - 於2022年12月31日,應收貸款本金總額為1.643億港元,應收利息總額為2,607.4萬港元[32] - 有抵押貸款和無抵押貸款的本金總額分別為1.05億港元和1.538億港元[34] - 最大借款人和前五大借款人分別佔應收貸款的14.91%和63.12%[35] - 所有貸款均應借款人要求續期,本集團會對續期貸款進行持續信貸評估[37] - 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無應收貸款確認為壞賬[43] - 於本年度,麗江地下步行街未有物業銷售收入,但產生管理費收入約5,740,000港元[45] - 提供受規管金融服務分類貢獻收益約5,610,000港元,較二零二一年減少19.05%[46] 財務狀況 - 本集團於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8,365,000港元[48] - 本集團於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資產負債率為44.22%,資本負債比率為1.62[49] - 本集團於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資產淨值為296,361,000港元,流動資金比率為0.88[50] - 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的股权已被质押以为公司2017年12月29日发行的债券作担保[51] - 公司的办公室物业和受限制银行存款已质押予银行以担保公司的贷款[52] - 公司的货币资产、贷款及交易主要以港元和人民币計值,公司未參與任何衍生工具活動以對冲財務風險[53] 人力資源 - 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共有約300名員工,大部分位於中國,員工薪酬與市場趨勢和行業水平相符[54] - 公司執行董事楊女士在企業管理方面經驗豐富[56] - 公司執行董事李先生在會計、審計和企業管理方面具有豐富經驗[57][58] - 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周先生在審計、稅務和公司秘書業務方面有多年經驗[59] - 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梁先生為香港執業律師和中國委託公證人[60] 企業管治 - 本公司為一家多元化投資控股公司,主要附屬公司的業務載於綜合財務報表附註[66] - 本公司已採納香港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附錄十四所載之企業管治守則作為本公司之企業管治常規守則[145] - 於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本公司遵守企業管治守則載列之守則條文,惟偏離守則條文第C.2.1條者除外[146] - 董事會由五名董事組成,包括二名執行董事及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157] - 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具備豐富的學歷、專業資歷及經驗,為董事會有效履行職責提供強力支援[161] - 董事會已設立多項機制確保獨立意見可提供予董事會,並每年檢討有關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1 19:05
财务业绩整体情况 - 2022年收益为88,730千港元,较2021年的132,217千港元下降约32.9%[1] - 2022年毛利为8,935千港元,较2021年的10,136千港元下降约11.8%[1] - 2022年除税前亏损为940千港元,2021年为亏损21,345千港元[1] - 2022年年内亏损为95,326千港元,较2021年的143,687千港元有所收窄[2] - 2022年每股亏损为4.60港仙,2021年为7.09港仙[2] - 2022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6676.3万港元,2021年为8996.9万港元;2022年放债业务收益为8873万港元,2021年为1.32217亿港元[15] - 2022年可报告分类溢利为428.6万港元,2021年亏损6930.6万港元[17] - 2022年资产总值为11.0155亿港元,2021年为12.55417亿港元[17] - 2022年负债总额为8.05189亿港元,2021年为8.28267亿港元[19] - 2022年中国市场(含大陆和香港)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为1.61233亿港元,2021年为2.35499亿港元[20] - 2022年收益为88730000港元,较2021年的132217000港元下降约32.89%;毛利为33316000港元,较2021年的49002000港元減少约32.01%,但毛利率由37.06%上升至37.55%[33]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277,668千港元,较2021年的299,483千港元有所下降[4] - 2022年流动资产为631,079千港元,较2021年的788,538千港元有所下降[4] - 2022年流动负债为715,918千港元,较2021年的595,781千港元有所上升[4] - 2022年资产净值为296,361千港元,较2021年的427,150千港元有所下降[5] - 2022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86,403千港元,较2021年的415,964千港元有所下降[5] - 2022年末集团于联营公司IT City权益为173311千港元,2021年末为146313千港元[27] - 2022年按公允值於損益列賬之金融資產為6049千港元,2021年為8720千港元[28] - 2022年無形資產總計13443千港元,2021年為12363千港元,2022年牌照減值撥回1329000港元[28][29] - 2022年應收貿易賬款淨額為17538千港元,2021年為42760千港元;應收票據2022年為1659千港元,2021年為1635千港元[30] - 2022年應收貸款淨額為24378千港元,2021年為112464千港元,2022年本金總額164300000港元的應收貸款及利息取自十名第三方[31] - 2022年應付貿易賬款為23512千港元,2021年為25865千港元;應計費用及其他應付款項2022年為260195千港元,2021年為179870千港元[31] - 2022年合約負債為593千港元,2021年為3200千港元[32] - 2022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本金总额1.643亿港元(2021年:2.473亿港元),应收利息总额2607.4万港元(2021年:2757万港元),来自十名(2021年:十三名)独立第三方[44] - 2022年12月31日,有抵押贷款和无抵押贷款本金总额分别为1050万港元和8400万港元,2021年分别为1.538亿港元和1.633亿港元[45] - 2022年12月31日,应收最大借款人和前五名借款人占公司应收贷款金额分别为2450万港元(14.91%)和1.037亿港元(63.12%),2021年分别为4800万港元(17.61%)和1.5亿港元(54.58%)[4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项目约为836.5万港元,2021年为568.6万港元[5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借款约为4.87067亿港元,2021年为4.98584亿港元[5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除以总资产为44.22%,2021年为39.71% [5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1.62,2021年为1.15 [5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净值为2.96361亿港元,2021年为4.2715亿港元[5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金比率为0.88,2021年为1.32 [53] 业务分类情况 - 公司目前有电子产品生产、幼儿教育服务、放债业务、物业开发和管理业务、受规管金融服务业务五个可报告分类[14] - 2022年三名电子产品生产分类客户交易收益超集团年内收益10%,分别为A客户18016千港元、B客户16350千港元、C客户13605千港元,2021年分别为18690千港元、26105千港元、28167千港元[21] - 2022年电子产品收益66763千港元,2021年为89969千港元;2022年幼儿教育、物业开发和管理、受规管金融服务等业务部分有收益确认[21] - 2022年电子、放债、受规管金融、幼兒教育、物业开发和管理收入分别占总收益75.24%(2021年:68.05%)、11.97%(2021年:16.64%)、6.32%(2021年:0.51%)、0.00%(2021年:6.47%)、6.47%(2021年:9.56%)[38] - 2022年电子产品生产贡献收益约6676.3万港元(2021年:8996.9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25.79%,主要因两名主要客户因产品设计变更减少订单约2431.7万港元或44.81%[39] - 2022年提供幼兒教育服务无收益贡献(2021年:67.2万港元),因集团不再提供幼兒園管理服务[41] - 2022年提供放债服务贡献收益约1061.7万港元(2021年:2200.5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51.75%,因贷款本金净减少8300万港元,且1.11313亿港元贷款转入预期信贷亏损第三阶段未确认利息收入[43] - 2022年无物业销售收入,产生的管理费收入约为574万港元,2021年为1264.1万港元[51] - 2022年提供受规管金融服务分类贡献收益约561万港元,较2021年的693万港元减少19.05% [52] 财务准则相关 - 已颁布但未生效的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部分于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年度期间生效,部分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年度期间生效,部分生效日期待定[9][10][11] - 公司董事预期采用新订及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在可预见未来不会对综合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12] 其他财务指标 - 2022年添置分类非流动资产为43.6万港元,2021年为37.9万港元[16] - 2022年融资(抵免)/开支净额为463.8万港元,2021年为549.8万港元[16] - 2022年其他收益净额8935千港元,2021年为10136千港元,其中收到“保就业”计划政府资金支持464000港元[22] - 2022年除税前亏损相关,员工成本总额35675千港元,2021年为35943千港元;存货成本49523千港元,2021年为74736千港元等[23] - 2022年所得税抵免940千港元,2021年开支为21345千港元,中国企业所得税按25%计提,土地增值税按30% - 60%累进税率缴纳[24] - 香港利得税按16.5%计税,合资格实体首2000000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计税[25] - 2022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93426000港元及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32571385股计算[26] - 2022年其他收益淨額主要來源於租金收入约3211000港元、政府補助约6925000港元及金融資產公允值虧損约2671000港元[33] - 2022年財務成本增加主要因利率上升及應付債券違約導致利率上升[34] - 2022年资产减值拨回为132.9万港元,是对2021年受规管活动牌照减值亏损的拨回,2021年资产减值主要源于牌照、商誉及联营公司权益减值亏损,分别为132.9万、348.1万及341.5万港元[35] - 2022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包括应收贸易账款减值亏损拨回净额约586万港元、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净额约756.3万港元及应收贷款减值亏损净额约359万港元,因收回长期未偿债款,2022年末应收贸易账款结余总额较2021年减少3349.3万港元[36] - 丽江地下步行街商铺属存货物业,2022年价值减少因人民币兑港币的汇兑差额[37] 公司运营相关 - 卖方就收购深圳市加信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作出的盈利保证于2022年9月21日履行完毕[4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约300名雇员,2021年约为300名;2022年员工成本总额约为3567.5万港元,2021年约为3594.3万港元[5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为9342.6万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836.5万港元[6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约3.67268亿港元的应付债券本金额及利息未按协议条款偿还[68] 股息与证券交易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2年末期股息[25]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末期股息,2021年也无派息[58] - 公司本年度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任何上市证券[59] 公司治理与审核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之操守准则,全体董事年内一直遵守规定[60] - 公司已采纳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之企业管治守则及报告中之守则条文作为企业管治常规守则,但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61][62] - 公司审核及风险管理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已审阅及批准集团会计政策及惯例、2021年度业绩,认为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有效[64][65] - 集团核数师天健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已核对2022年度综合业绩公布涉及数字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额一致,但未就业绩公布发出核证[66] - 核数师认为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相关准则真实而公平地反映集团财务状况、表现及现金流量,并已按规定妥为编制[67]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1-18 18:10
应收贷款本金情况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贷款本金总额为2.473亿港元,来自十三名独立第三方[4] - 有抵押贷款本金总额为8400万港元,无抵押贷款本金总额为1.633亿港元[4] 有抵押贷款详细信息 - 有抵押贷款本金介于500万至4700万港元之间,2018 - 2021年贷出本金总额分别为6900万、500万、500万、500万港元,利率介于8% - 15% [4] 无抵押贷款详细信息 - 无抵押贷款本金介于500万至2500万港元之间,2018 - 2021年贷出本金总额分别为8580万、4280万、3500万、0港元,利率介于6% - 10% [4] 贷款续期及风险评估 - 所有贷款应借款人要求续期,公司对续期贷款进行了信贷风险评估[5] - 董事认为无抵押贷款虽部分无抵押但有个人担保,实际违约风险不高,决定为其续期[5] 贷款利率设定因素 - 贷款利率相互独立,考虑信用风险后设定,信用风险包括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5] 违约风险影响因素 - 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受贷款推荐人、借款人及其担保人声誉等多种因素影响[5] 年报资料情况 - 补充资料不影响年报其他资料,除披露内容外年报其他资料不变[5] 公司公告及人员信息 - 公告日期为2022年11月18日,公司执行董事为杨素丽女士及李志成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周伟良先生、梁万民先生及谢庭均先生[7]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3 07:3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益约4884.4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约5366.9万港元下跌8.99%[8][1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42.90%,较去年同期的44.53%下降1.63%[9][1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约3070.8万港元,去年同期约2605.8万港元,亏损增加主要因联营公司业绩从应占溢利约105.9万港元转为应占亏损约638.2万港元[9][1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860.8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568.6万港元[40][4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计息借款约为4.9510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98584亿港元[40][43] - 2022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除以总资产为41.21%,2021年12月31日为39.71%[41][44]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1.29,2021年12月31日为1.15[41][44] - 公司资产净值约为3.7679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2715亿港元[42][44]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金比率为1.02,2021年12月31日为1.32[42][44]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支付2022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1年同期也未支付[49] - 公司不建议派付2022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1年同期亦无[53] - 2022年上半年收益48,844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53,669千港元[56] - 2022年上半年毛利20,95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3,900千港元[56]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30,607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3,044千港元[56] - 2022年上半年期内亏损30,70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6,058千港元[56] - 2022年上半年每股亏损1.64港仙,2021年同期为1.29港仙[56] - 2022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亏损50,356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亏损21,898千港元[5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450,736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66,879千港元[6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750,574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788,538千港元[6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732,875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595,781千港元[61] - 2022年6月30日总资產減流動負債为468,435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659,636千港元[62] - 2022年6月30日計息借款为90,237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31,055千港元[62] - 2022年6月30日資產淨值为376,794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27,150千港元[62] - 2022年上半年期內虧損为33,335千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26,302千港元[65][67] - 2022年上半年換算海外業務產生之匯兌差額为 - 19,918千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4,274千港元[65][67] - 2022年6月30日儲備總計为159,454,000港元,2021年6月30日为322,316,000港元[67][68] - 2022年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之現金淨額为5,776千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27,663千港元[71] - 2022年上半年投資活動已動用之現金淨額为 - 3,572千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 - 2,551千港元[71] - 2022年上半年融資活動產生之現金淨額为1,129千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 - 20,566千港元[71] - 2022年6月30日期末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为8,608千港元,2021年6月30日为16,207千港元[71] - 2022年上半年集团总收益48,844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53,669千港元,同比下降9%[96,101] - 2022年上半年可报告分类亏损2,36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4,803千港元,亏损幅度收窄51%[96,98]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30,607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3,044千港元,亏损扩大33%[9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可报告分类资产768,500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816,172千港元下降6%[9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可报告分类负债216,894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32,193千港元下降7%[96] - 2022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市场收益40,05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8,169千港元,同比增长5%[101] - 2022年上半年香港市场收益8,78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5,500千港元,同比下降43%[101] - 2022年上半年银行存款及结余利息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4千港元,同比下降25%[106] - 2022年上半年租金收入1,76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4,183千港元,同比下降58%[106]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净额144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0千港元[98] - 2022年上半年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利息为12,537,000港元,2021年为12,126,000港元;租赁负债利息2022年为3,000港元,2021年为6,000港元[109] - 2022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1,921,000港元,2021年为11,183,000港元[109]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101,000港元,2021年为3,014,000港元;香港利得税按16.5%计税,首2,000,000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计税;中国企业所得税按25%计税[112]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2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1年同期亦为零[116] - 2022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3,335,000港元及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32,571,385股计算,2021年同期分别为26,302,000港元和2,032,571,385股[117] - 2022年上半年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为2,475,000港元,2021年为2,555,000港元[123] - 2022年初对一间联营公司权益为146,313,000港元,6月30日为139,931,000港元;2021年初为153,580,000港元,12月31日为146,313,000港元[125] 各业务线收入占比变化 - 2022年上半年电子制造、放债、受规管金融、幼儿教育、物业开发收入分别占总收益约74.43%(2021年同期58.08%)、12.26%(2021年同期20.21%)、5.72%(2021年同期8.67%)、0.00%(2021年同期0.84%)、7.59%(2021年同期12.20%)[10][12] 电子制造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电子制造业务贡献收益约3635.3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3116.9万港元上升16.63%[14][17] - 2022年上半年电子产品生产及销售收益为36353千港元,2021年为31169千港元[93] 放债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放债业务贡献收益约598.9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084.5万港元下降44.78%[1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放债业务贷款应收款本金总额2.453亿港元,应收利息总额2854.7万港元,贷款年利率6% - 15%,本金范围500万 - 4700万港元[1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放债业务有3笔贷款应收款以借款人股份抵押,12笔由第三方担保,所有贷款应收款在报告期结束后12个月内偿还[16] - 截至2022年上半年,放债业务分部收入约598.9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44.78%[19] - 2022年6月30日,应收贷款本金总额为2.453亿港元,应收利息总额为2854.7万港元[19] - 应收贷款年利率介乎6%至15%,本金介乎500万港元至4700万港元[19] - 2022年6月30日,应收最大借款人和前五名借款人的应收贷款金额分别约为5076.2万港元和1.52亿港元,分别占应收贷款总额的18.54%和55.51%[21][24] - 2022年上半年放债收益为5989千港元,2021年为10845千港元[9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应收贷款总额273,847千港元,减值拨备172,460千港元,应收贷款净额101,387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274,870千港元、162,406千港元、112,464千港元[149] - 2022年6月30日,来自十三名独立第三方的应收贷款本金总额245,300,000港元,应收利息总额28,547,000港元;2021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247,300,000港元、27,570,000港元,贷款利率均为6% - 15%[149][150] 受规管金融服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提供受规管金融服务的服务收入约为279.6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下跌39.94%[27][31] - 自2021年5月起,金融服务公司管理的一项资产基金的管理收费由每年1%下调至0.5%[27][31] - 2022年上半年受规管金融服务收益为2796千港元,2021年为4655千港元[93] 幼儿教育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提供幼儿教育服务无服务收入,2021年同期为45.2万港元[28][32] - 因相关法规修订,公司不再收取幼儿园管理费[29][32] - 2022年上半年幼儿教育收益为0千港元,2021年为452千港元[93] 物业开发及管理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丽江地下步行街项目建筑面积约为36583平方米[30][33] - 丽江地下步行街项目已完成,正交付预售商铺,集团附属公司提供物业管理服务[30][33] - 2022年上半年物业管理收益为3706千港元,2021年为6548千港元[93] 公司股权及资产质押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有6家公司股权被质押,为2017年12月29日发行的债券作担保[46][5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办公室物业及受限制银行存款被质押,为借款作担保[46][50] - 非上市股权投资持有人Link Complex Limited的股权已被质押为集团已发行债券作担保[137] - 债券延期后,以额外质押包括Edisoft Investment Limited等公司股权作抵押[172] - 债券延期后,以额外质押包括Joint Faith Enterprise Management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等公司股权作抵押[175] 公司员工数量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有员工约300名,2021年12月31日约为250名[48][52] 公司会计政策相关 - 中期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及联交所上市规则适用披露规定编制,以港元列值[77] - 自2022年1月1日起会计期间,公司首次采纳多项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状况、表现及披露无重大影响[86][89] 公司业务分类情况 - 公司目前有五个可报告分类,分别为电子产品生产、幼儿教育服务、放债业务、物业开发及管理业务、受规管金融服务业务[88][90] IT City相关情况 - 2018年5月2日,公司承诺分别以普通合伙人身份出资51,000,000港元及以有限合伙人身份出资100,000,000港元认购IT City权益[127] - IT City总资本为255,250千港元,集团贡献资本对应投票权比例为28.57%,集团持股比例为60%[13
先机企业集团(00176)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9 07:2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收益为1.3222亿港元,较2020年的1.0113亿港元增加约30.74%[9][16][18] - 2021年公司毛利为4900万港元,较2020年的4227万港元增加约673万港元[9][16][18] - 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37.06%,较2020年的41.80%有所下降[16][18] - 2021年公司亏损约1.4369亿港元,2020年亏损约1.0615亿港元[9][16][18] - 2021年资产总值为12.55417亿港元,2020年为13.60944亿港元[13] - 2021年负债总额为8.28267亿港元,2020年为8.02364亿港元[13] - 2021年资产净值为4.2715亿港元,2020年为5.5858亿港元[13]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4.15964亿港元,2020年为5.47601亿港元[13] - 2021年公司收益从2020年的1.01129亿港元增加约3108.8万港元至1.32217亿港元,增幅约30.74%[30][33] - 2021年公司毛利从2020年的约4226.7万港元增加约673.5万港元至约4900.2万港元,增幅约15.93%[30][33] - 2021年公司毛利率从2020年的41.80%减少约4.74%至37.06%[30][33]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568.6万港元,2020年为1159.8万港元[62][65]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计息借款约为4.98584亿港元,2020年为4.98952亿港元[63][66]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除以总资产为39.71%,2020年为36.66%[63][66]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1.15,2020年为0.87[63][66]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净值为4.2715亿港元,2020年为5.5858亿港元[64][67]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金比率为1.32,2020年为1.73[64][6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电子产品销售分类营业额约8997万港元,较上年度增加约63.57%[16][18] - 放债业务收益贡献比例由2020年的24.81%下降至2021年的16.64%[16][18] - 2021年电子产品制造收入、放债服务利息收入、受规管金融服务收入、幼儿教育收入和房地产开发及管理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约68.05%(2020年:54.39%)、16.64%(2020年:24.81%)、5.24%(2020年:7.95%)、0.51%(2020年:1.74%)和9.56%(2020年:11.11%)[38] - 2021年电子产品生产、放债服务、受规管金融服务、幼儿教育、物业开发和管理收入分别占总收益68.05%(2020年:54.39%)、16.64%(2020年:24.81%)、5.24%(2020年:7.95%)、0.51%(2020年:1.74%)及9.56%(2020年:11.11%)[40] - 2021年电子产品生产贡献收益约8996.9万港元,较2020年的5500.5万港元上升63.57% [43][47] - 2021年提供幼儿教育服务贡献收益约67.2万港元,较2020年的175.6万港元减少61.73% [44][48] - 2021年提供放债服务贡献收益约2200.5万港元,较2020年的2509.5万港元减少12.31% [45][4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本金总额2.473亿港元及应收利息总额2757万港元,2020年分别为2.774亿港元和2498.2万港元 [46][49] - 2021年12月31日,应收最大借款人和前五名借款人的应收贷款金额分别占公司应收贷款的17.61%(2020年:17.07%)和54.58%(2020年:56.61%) [50][54] - 丽江地下步行街项目建筑面积约36583平方米,2021年产生管理费收入约1264.1万港元,2020年为1123.1万港元 [57][59] - 2021年提供受规管金融服务贡献收益约693万港元,较2020年的804.2万港元减少13.83% [58][60] 公司其他收益与成本情况 - 2021年公司其他收益净额主要来源于租金收入约508.2万港元、政府补助约239.2万港元及按公允价值于损益列账之金融资产之公允价值收益约170万港元[31][33] - 2021年公司资产减值主要来源于受规管金融业务之牌照及商誉减值481万港元及于一间联营公司之权益减值亏损341.5万港元[32][34] - 公司行政成本上升主要是由于业务发展成本增加[31][34] - 公司财务成本减少主要是由于租赁负债确认的利息减少[31][34] 应收贷款相关情况 - 2021年估算应收贷款违约损失时,违约损失基率较2020年上调10%[36][39] - 2021年公司因调升违约损失基率及个别应收货款的特别拨备分别额外确认约2200万港元及5700万港元金融资产减值亏损[36][39] - 应收贷款年利率在6% - 15%之间,2020年也是6% - 15% [46][4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应收贷款确认为坏账,2020年也无 [53][55] 公司员工相关情况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约300名,2020年约250名[72][75] - 2021年员工成本总额约为3594.3万港元,2020年约为2998.3万港元[72][75] 公司股权质押与债券情况 - 2021年12月31日,多家公司股权被质押为公司2017年12月29日发行的债券作担保[70][73] - 2017年12月29日公司发行本金3亿港元债券,年利率8%,2019年12月28日到期[100][106] - 2018年7月23日集团偿还2000万港元部分本金[109][112] - 2019年12月24日集团再偿还2000万港元部分本金,剩余2.6亿港元本金到期日延至2020年12月28日[109][112] - 2020年12月28日债券利率从8%提至10%,最终到期日延至2022年6月28日并分期赎回[110][113] - 2020年12月28日应赎回1000万港元本金债券,已于2021年1月7日结清[110][113] - 2021年6月28日或之前应赎回不少于2000万港元本金[110][113] - 2021年12月28日或之前应赎回不少于1.6亿港元本金[110][113] - 2022年6月28日或之前应赎回所有剩余未赎回本金[110][113] 公司董事相关情况 - 李志成58岁,2017年1月25日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2月8日获委任为副主席[79] - 胡竞英63岁,2013年11月6日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会计及财务经验逾27年[81][82] - 周伟良49岁,2017年2月8日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83][85] - 梁万民54岁,2019年4月17日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84][85] - 李志成先生及胡竞英女士将在即将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李先生愿膺选连任,胡女士不再参选[118][121] - 执行董事杨素丽女士及李志成先生分别放弃约660万港元及540万港元薪金[123][12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杨素丽女士和李志成先生分别透过超名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152,731,997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56.71%[130][134] - 杨素丽女士拥有超名55%权益,李志成先生拥有超名45%权益[132][134][145] - 除已披露情况外,董事或其联系人无公司或相联法团股份、相关股份或债券权益或淡仓[131][133] - 公司全年及至年报日期,董事无竞争业务权益[137][140] - 公司全年无安排使董事可通过购入股份或债券得益[138][141] 公司股份与公众持股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032,571,385股[134] - 公司全年公众持股量不少于已发行股份的25%[149]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032,571,385股,Wise Prismatic、Huarong Overseas Investment等各方被视为于1,152,731,997股股份中拥有权益[154] - 公司本年度及直至年报日期维持充足公众持股量,不少于已发行股份的25%[153] 公司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销售额分别占本年度总收益额的21.30%及61.81%[160][166] - 最大供应商及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分别占本年度总采购额的11.55%及26.01%[160][167] 公司购股期权计划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无购股期权根据购股期权计划获授出[172][176] - 截至年报日期,可供发行的股份总数为203,257,138股,约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186] - 每位参与者在任何12个月期间的最高获授权益不超过已发行股份的1%[187] - 2017年6月6日公司通过决议采纳新购股期权计划,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已批准相关股份上市及买卖[171][175] - 接纳要约时需支付1.00港元[190][196] - 购股计划有效期至2027年6月5日,之后不再授出购股权,但已授未行使且符合规定的购股权仍可按条款行使[192][197] - 可发行股份总数为203,257,138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10%[193] - 每名参与者最高配额不超任何十二个月期间已发行股份的1%[194] - 自购股计划采纳日期以来未根据计划授出任何购股[198][200] 公司审计师相关情况 - 2021年12月14日,BDO Limited辞去公司审计师职务,任期为2009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199] - 2021年12月15日,Confucius International CPA Limited被任命为公司审计师,任期至下一次年度股东大会结束[199] 公司财务报表与股息政策情况 - 董事会提呈集团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88][92] - 集团该年度业绩列于第104页综合损益表及综合财务报表附注[90]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0年:无)[90] - 董事会于2019年1月21日采纳股息政策[91] - 公司不建议派付2021年末期股息,2020年亦无股息[94] 公司其他情况 - 公司货币资产、贷款及交易主要以港元及人民币计值,借款全部以港元及人民币计值,2021年12月31日未参与衍生工具活动及金融工具对冲[71][74] - 公司为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主要附属公司业务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1内[89][93] - 公司细则无优先认购权规定,百慕达法律也无相关限制[150] - 本年度公司无须遵守上市规则的关连交易,获豁免交易在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7披露[156][163] - 本年度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5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