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和记电讯香港(00215)
icon
搜索文档
和记电讯香港(00215)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8-17 17:29
总收益情况 - 2022年上半年总收益22.98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25.65亿港元下降10%[4] - 2022年上半年收益为22.98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25.65亿港元下跌10%[8][9] - 2022年上半年收益为22.98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25.65亿港元[47] - 2022年上半年收益为2,298百万港元,2021年为2,565百万港元,其中流动通讯及其他相关服务2022年为1,558百万港元,2021年为1,630百万港元;电讯硬件及其他产品2022年为740百万港元,2021年为935百万港元[58] 服务收益情况 - 2022年上半年服务收益15.58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16.30亿港元下降4%[4] - 2022年上半年客户服务收益净额为15.58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16.30亿港元下降4%[8] EBITDA情况 - 2022年上半年EBITDA总额6.95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7.47亿港元下降7%[4] - 2022年上半年EBITDA为6.95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7.47亿港元下跌7%[8] - 2022年EBITDA总计6.95亿港元,较2021年的7.47亿港元下降7%[83] (LBIT)╱EBIT情况 - 2022年上半年(LBIT)╱EBIT总额亏损4300万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盈利9200万港元下降147%[4] - 2022年上半年LBIT为4300万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下跌1.35亿港元或147%[9] 股东应占盈亏情况 - 2022年上半年股东应占亏损9600万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溢利3100万港元下降410%[4] - 2022年上半年股东应占亏损为96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410%[9] - 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期间亏损为9600万港元,2021年同期溢利为3100万港元[47] - 2022年上半年期间亏损9600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期间溢利3100万港元[49]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9600万港元,2021年6月30日为溢利3100万港元,期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819096208股[65] - 2022年本公司股东应占亏损9600万港元,2021年溢利3100万港元[83] 每股盈亏及股息情况 - 2022年上半年每股亏损1.99港仙,较2021年上半年每股盈利0.64港仙下降410%[4] - 2022年上半年无特别中期股息,较2021年上半年每股19.80港仙下降100%[4] - 2022年上半年每股中期股息2.28港仙,与2021年上半年持平[4] - 2022年上半年每股亏损为1.99港仙,2021年同期每股盈利为0.64港仙[47] - 2022年中期股息每股2.28港仙,金额1.1亿港元,2021年相同;2021年已支付特别中期股息每股19.80港仙,金额9.54亿港元;2021年末期股息每股5.21港仙,合共2.51亿港元已在2022年上半年支付[66] - 中期股息记录日为2022年8月24日,股息将于2022年9月2日派发[28] - 2022年中期股息记录日为2022年8月24日,派息日为2022年9月2日[86] 客户数量情况 - 2022年6月30日香港及澳门客户总数约300万名,较去年同期约320万名下跌7%[5] - 2022年上半年后缴客户数147.6万名,较2021年上半年的142.3万名增长4%;预缴客户数153.8万名,较2021年上半年的181万名下降15%;客户总数301.4万名,较2021年上半年的323.3万名下降7%[10] 后缴客户相关指标情况 - 2022年上半年每月后缴客户流失率改善至0.7%,2021年上半年为1.1%[5] - 2022年上半年后缴客户占客户总数49%,较2021年上半年增加5个百分点;后缴客户对客户服务收益净额之贡献为90%,较2021年上半年增加1个百分点;每月后缴客户流失率为0.7%,较2021年上半年的1.1%改善0.4个百分点[10] - 2022年上半年后缴总ARPU为179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194港元下降8%;后缴净ARPU为161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171港元下降6%;后缴净AMPU为143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148港元下降3%;本地后缴总ARPU为167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183港元下降9%;本地后缴净ARPU为149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160港元下降7%[10] 网络投资与发展情况 - 公司自2019年起投资超30亿港元拓展流动网络及发展5G网络,并于2022年启动700兆赫频段的5G商用网络[7] 硬件及其他产品收益情况 - 2022年上半年硬件及其他产品收益为7.40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9.35亿港元下跌21%[8] 毛利情况 - 2022年上半年毛利总额为13.90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14.37亿港元下降3%[8] 营运支出情况 - 2022年上半年营运支出为6.58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6.51亿港元下降1%[8] 现金及银行结余情况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由2022年初的39.75亿港元减至2022年6月30日的37.59亿港元[9]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馀为37.5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9.75亿港元[11]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净额为37.5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39.75亿港元),其中99%以港元列值[18]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总计37.5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9.75亿港元[69] 利息及融资成本情况 - 2022年上半年利息及其他融资成本净额为27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500万港元;银行存款利率由2021年上半年的平均值0.34%上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平均值0.57%[11] - 2022年上半年利息及其他融资收入为15百万港元,2021年为13百万港元;利息及其他融资成本2022年为38百万港元,2021年为23百万港元;利息及其他融资成本净额2022年为23百万港元,2021年为10百万港元[63] 资本开支情况 - 物业、设施及设备的资本开支占集团服务收益的10%(2021年上半年:20%),减少52%至1.57亿港元[12] - 期内集团购入物业、设施及设备成本为1.57亿港元,2021年6月30日为3.24亿港元;出售账面净值为10万港元,2021年6月30日为30万港元[67] 集团股本及权益情况 - 2022年6月30日,集团股本为12.05亿港元,权益总额为104.68亿港元[18] - 公司法定股本包括100亿股每股面值0.25港元的股份,已发行及缴足股份为4819096208股,金额12.05亿港元[75][76] 集团担保情况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提供履约、财务与其他担保为12.22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1.17亿港元[21] 集团资本承担情况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有关物业、设施及设备的总资本承担为1.1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2.69亿港元),电讯牌照为1.1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2.52亿港元)[22] - 2022年6月30日已订约但未拨备之资本承担为2.32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21亿港元下降55.5%[80] 集团员工情况 - 2022年6月30日集团聘用1125名全职及兼职员工,2021年12月31日为1045名;2022年上半年平均聘用1065名员工,2021年上半年为972名[25] - 2022年上半年雇员成本(包括董事酬金)合共1.67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1.60亿港元[25] 公司人员股份持有情况 - 2022年6月30日,霍建寧持有公司1202380股股份,概约百分比为0.0249%;呂博聞持有9100000股,概约百分比为0.1888%;胡超文持有2001333股,概约百分比为0.0415%;古星輝持有20000股,概约百分比为0.0004%[31] - 2022年6月30日,霍建寧持有6011438股长和普通股,约占长和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之0.15%;持有5100000股HTAL普通股,约占HTAL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之0.03%[32] - 2022年6月30日,胡超文持有8892股长和普通股,约占长和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之0.0002%[32] - 2022年6月30日,黎啟明持有34200股长和普通股,约占长和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之0.0008%[32] - 2022年6月30日,施熙德持有192187股长和普通股,约占长和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之0.0050%[32] - 2022年6月30日,葉毓強与另一名人士共同持有100000股长和普通股,约占长和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之0.0026%;持有面值为250000美元由CK Hutchison International (17) Limited发行于2027年到期、息率为3.5釐之票据[32] - 2022年6月30日,藍鴻震持有13680股长和普通股,约占长和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之0.0003%[32] 主要股东持股情况 - 主要股东HTIHL、GLL等持有公司股份3184982840股,持股概约百分比为66.09%[35] - 李嘉诚持有公司股份404132779股,持股概约百分比为8.38%[36] - 李泽钜持有公司股份353638029股,持股概约百分比为7.33%[36] - 李嘉诚基金会持有公司股份350527953股,持股概约百分比为7.27%[36] 认股权利计划情况 - 公司认股权利计划于2019年5月20日届满,计划项下并无尚未行使之认股权利,集团并无其他认股权利计划[40]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之企业管治守则内所有适用之守则条文[42] - 董事会采纳和电香港证券守则,所有董事于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任期内进行的证券交易均遵守该守则[42] 叶毓强任职情况 - 叶毓强于2022年2月1日获委任为香港科技大学职业发展咨询委员会主席[43] - 叶毓强于2022年4月1日获委任为科大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资深顾问[43] - 叶毓强于2022年3月31日不再担任科大校董会成员[43] 资产负债情况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03.31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4.69亿港元[48]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4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9.77亿港元[48]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20.36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1.45亿港元[48]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6.27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4.86亿港元[48] - 2022年6月30日资产净额为104.6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8.15亿港元[48] - 2022年6月30日其他非流动资产总计3.87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03亿港元[68] - 2022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其他流动资产总计8.15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7.29亿港元[70] - 2022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15.6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6.93亿港元[72] - 2022年6月30日其他非流动负债总计24.55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3.58亿港元[74] 现金流量情况 - 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务产生现金558百万港元,2021年为1,162百万港元;经营业务现金净额2022年为549百万港元,2021年为1,150百万港元[51]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950百万港元,2021年为8
和记电讯香港(00215)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01 17:2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总收益为53.85亿港元,较2020年的45.45亿港元增长18%[4] - 2021年EBITDA总额为14.77亿港元,较2020年的16.72亿港元下降12%[4] - 2021年EBIT总额为1.32亿港元,较2020年的4.03亿港元下降67%[4] - 2021年股东应占溢利为400万港元,较2020年的3.61亿港元下降99%[4] - 2021年每股盈利为0.08港仙,较2020年的7.49港仙下降99%[4] - 2021年每股末期股息为5.21港仙,与2020年持平[4] - 2021年每股特别中期股息为19.80港仙,2020年无此项[4] - 2021年全年每股股息为27.29港仙,较2020年的7.49港仙增长264%[4] - 2021年公司总收益增加8.40亿港元或18%至53.85亿港元,主要因硬件及其他产品收益增长70%和企业解决方案收益增长35%,但漫游收益下跌29%抵减部分增幅[10] - 2021年公司EBITDA下跌1.95亿港元或12%,主要因投资5G技术和拓展网络覆盖使网络成本增加[10] - 2021年公司EBIT下跌2.71亿港元或67%,因折旧及摊销增加6%和现有频谱续期使用费增加[10] - 2021年股东应占溢利及每股盈利均下跌99%,分别为400万港元及0.08港仙,因影响EBITDA及EBIT因素和利息收入减少[10] - 2021年9月派发特别中期股息9.54亿港元后,现金及银行结馀由2020年初的54.16亿港元减至2021年12月31日的39.75亿港元[10] - 2021年全年股息每股27.29港仙,较2020年上升264%(2020年全年股息7.49港仙)[11] - 2021年公司收益增加18%至53.85亿港元,2020年为45.45亿港元[25][28] - 2021年客户服务收益净额下跌1%至32.41亿港元,2020年为32.85亿港元[25][28] - 2021年本地服务收益上升2%至29.80亿港元,2020年为29.17亿港元[25][28] - 2021年漫游服务收益下跌29%至2610万港元,2020年为3680万港元[25] - 2021年硬件及其他产品收益上升70%至21.44亿港元,2020年为12.60亿港元[25][28] - 2021年EBITDA下跌12%至14.77亿港元,2020年为16.72亿港元[25][28] - 2021年EBIT下跌67%至1.32亿港元,2020年为4.03亿港元[25][28] - 2021年股东应占溢利下跌99%至400万港元,2020年为3.61亿港元[25][28] - 2021年9月公司派发特别中期股息9.54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0年初的54.16亿港元减至2021年12月31日的39.75亿港元[28] - 2021年缴费客户情况:后缴客户数144.2万名,同比增1%;预缴客户数176万名,同比降5%;客户总数320.2万名,同比降2%[29] - 2021年每月后缴客户流失率为1.2%,较2020年降0.1个百分点;本地后缴服务净ARPU上升4%至159港元[29][30] - 2021年利息及其他融资成本净额为4000万港元,较2020年的4700万港元下降;银行存款利率从2020年的平均1.72%降至2021年的平均0.31%[31]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为39.75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52.51亿港元[31] - 物业、设施及设备的资本开支占集团服务收益的27%(2020年为18%),增加47%至8.74亿港元[32]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股本为12.05亿港元,权益总额为108.15亿港元;现金净额为39.75亿港元,较2020年减少[39]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提供履约、财务与其他担保为11.17亿港元,2020年为3.30亿港元[41]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有关物业、设施及设备的总资本承担为2.69亿港元(2020年为5.02亿港元),电讯牌照为2.52亿港元(2020年为20.40亿港元)[4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本地服务收益为29.80亿港元,较2020年的29.17亿港元增长2%[4]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香港及澳门客户总数约320万名,2020年12月31日约330万名,每月后缴客户流失率1.2%,本地后缴服务净ARPU上升4%至159港元[10] 5G网络发展情况 - 自2019年起,3香港已投放逾30亿港元扩展流动网络及发展5G网络[7] - 5G基站数目自2020年第三季度起增加43%[15] - 自2019年起,公司已投资超30亿港元拓展移动网络及发展5G网络[17] - 公司实现了99%的5G网络人口覆盖[17] - 2021年底,公司建立超1300个3.5吉赫5G“黄金频段”的基站[17] 业务合作与拓展 - 公司与屈臣氏合作扩大分销网络至逾500家门市[12] - 2021年,公司将SoSIM的销售点拓展至全港逾500个分销店[18] - 公司新创意中心DIGI3OX占地4500平方英呎并于年内启用[19] 股息派发情况 - 2021年9月初公司向股東支付2021年上半年中期股息每股2.28港仙及一次性特別中期股息每股19.80港仙[89] - 董事建議於2022年5月26日向股東派發末期股息每股5.21港仙[89] 公司业务范围与内容 - 公司主要業務為投資控股,主要附屬公司業務載於第171頁[87] - 集團業務審視相關內容分別載於第3、10 - 23、24 - 29、134 - 141、72 - 110、47 - 71頁[88] 慈善捐款情况 - 集团年内慈善捐款约180万港元,2020年为270万港元[90] 公司董事相关信息 - 霍建宁70岁,自2009年3月起出任公司主席兼非执行董事,在多家公司任职[64] - 呂博聞70歲,2009年3月起任公司副主席兼非執行董事,2018年8月改任聯席副主席兼非執行董事[65] - 胡超文68歲,2017年1月起任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2018年8月改任聯席副主席兼非執行董事,在電訊業擁有逾31年經驗[66] - 古星輝49歲,2018年8月起任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2020年7月起任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成員,在電訊行業擁有逾26年經驗[67] - 黎啟明68歲,2009年3月起任公司非執行董事,2017年1月起任替任董事,在不同行業擁有逾35年管理經驗[68] - 施熙德70歲,2017年1月起任公司非執行董事,2007年11月起任公司秘書,2020年7月起任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2022年2月28日起任提名委員會成員,在法律等事務具有逾35年經驗[69] - 葉毓強69歲,2019年12月起任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審核委員會主席等職,在國際銀行及財務界擁有逾31年經驗[71] - 霍建寧於2022年1月4日獲委任為PT Indosat之監事會副會長,2月28日不再擔任公司提名委員會成員[77] - 胡超文於2022年1月4日獲委任為PT Indosat之監事會成員[77] - 施熙德於2022年2月28日獲委任為公司提名委員會成員[77] - 葉毓強於2021年9月24日獲頒城大榮譽院士,9月1日獲委任為港大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兼任教授,2022年1月1日獲委任為城大顧問委員會成員,2021年12月4日不再擔任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校董會校董[7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霍建寧通過受控制公司權益持有公司股份1,202,380股,持股權概約百分比為0.0249%[7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呂博聞作為實益擁有人持有公司股份9,100,000股,持股權概約百分比為0.1888%[7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胡超文作為實益擁有人持有公司股份2,001,333股,持股權概約百分比為0.0415%[7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古星輝通過配偶權益持有公司股份20,000股,持股權概約百分比為0.0004%[79] - 霍建寧持有6,011,438股長和普通股,約佔長和已發行有投票權股份之0.15%;持有5,100,000股HTAL普通股,約佔HTAL已發行有投票權股份之0.03%[80] - 胡超文持有8,892股長和普通股,約佔長和已發行有投票權股份之0.0002%[80] - 黎啟明持有34,200股長和普通股,約佔長和已發行有投票權股份之0.0008%[80] - 施熙德持有192,187股長和普通股,約佔長和已發行有投票權股份之0.0050%;持有面值250,000美元2022年到期、息率4.625釐之票據[82] - 葉毓強與他人共同持有100,000股長和普通股,約佔長和已發行有投票權股份之0.0026%;持有面值250,000美元2027年到期、息率3.5釐之票據;持有面值500,000美元後償有擔保永久資本證券[82] - 藍鴻震持有13,680股長和普通股,約佔長和已發行有投票權股份之0.0003%[82] 公司关连交易情况 - 2020年12月28日公司与长和订立总协议,有效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95] - 2021 - 2023年向长和集团提供集团电讯供应年度上限分别为4200万、5400万、6400万港元[96] - 2021 - 2023年集团采购长和电讯供应年度上限分别为6100万、1亿、1.35亿港元[96] - 2021 - 2023年集团采购业务相关供应年度上限分别为2.33亿、2.74亿、2.74亿港元[96] - 2021年集团向长和集团提供集团电讯供应交易总额2200万港元,年度上限4200万港元[97] - 2021年集团向长和集团采购长和电讯供应交易总额1400万港元,年度上限6100万港元;采购业务相关供应交易总额6100万港元,年度上限2.33亿港元[97] - 公司外聘核数师确认,集团于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根据总协议订立的持续关连交易无异常情况[99] - 集团于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订立的关连人士交易概要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6[99] - 与长和集团进行的所有交易属“持续关连交易”,部分获豁免遵守上市规则第十四A章相关规定[99] - 公司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所订立的关连交易及持续关连交易,已遵守上市规则第十四A章的披露规定[99]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Hutchison Telecommunications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等持有公司3184982840股股份,占比66.09%[10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李嘉诚持有公司404132779股股份,占比8.38%[10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李泽钜持有公司353638029股股份,占比7.33%[10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李嘉诚基金会有限公司持有公司350527953股股份,占比7.27%[103] - 李嘉诚(环球)基金会持有245,546股股份[104] - 李嘉诚基金会持有350,527,953股股份[104] - 李嘉诚先生相关公司持有53,206,000股股份[104] - 李泽钜先生相关公司持有2,519,250股股份[104] 公司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集团五大客户收益合占集团总收益不足30%[109] - 最大供应商占集团总采购额的58%[1
和记电讯香港(00215)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8-18 16:55
总收益情况 - 2021年上半年总收益25.65亿港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19.82亿港元增长29%[4] - 2021年上半年集团总收益上升29%至25.65亿港元,2020年上半年为19.82亿港元[8][9] - 2021年上半年收益为25.65亿港元,2020年同期为19.82亿港元[49] - 2021年上半年收益为25.65亿港元,2020年同期为19.82亿港元[59] 本地服务收益情况 - 2021年上半年本地服务收益15.03亿港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14.43亿港元增长4%[4] - 2021年上半年漫游服务收益下跌43%,减少9400万港元,本地服务收益上升4%,增加6000万港元[8][9] EBITDA情况 - 2021年上半年EBITDA总额7.47亿港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7.78亿港元下跌4%[4] - 2021年上半年EBITDA总额下跌4%,减少3100万港元至7.47亿港元[9] - 2021年EBITDA总计7.47亿港元,2020年为7.78亿港元[83] EBIT情况 - 2021年上半年EBIT总额9200万港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1.47亿港元下跌37%[4] - 2021年上半年EBIT总额下跌37%,减少5500万港元[9] - 2021年EBIT总计9200万港元,2020年为1.47亿港元[83] 股东应占溢利情况 - 2021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3100万港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1.46亿港元下跌79%[4] - 2021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31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79%,2020年同期为1.46亿港元[8][9] - 2021年上半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期间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3100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1.46亿港元[49] - 2021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3100万港元,2020年为1.46亿港元[83] 每股盈利情况 - 2021年上半年每股盈利0.64港仙,较2020年上半年的3.03港仙下跌79%[4] - 2021年上半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盈利为0.64港仙,2020年同期为3.03港仙[49] - 2021年6月30日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股东应占溢利约3100万港元计算,2020年6月30日为1.46亿港元[64] 股息情况 - 2021年上半年每股特别中期股息19.80港仙,较2020年上半年增长100%[4] - 2021年上半年每股中期股息2.28港仙,与2020年上半年持平[4] - 2021年上半年股息总额为每股22.08港仙或10.64亿港元,已计及未来两年资本开支及频谱支出约20亿港元[7] - 2021年中期股息每股2.28港仙,特别中期股息每股19.80港仙,共1.064亿港元;2020年中期股息每股2.28港仙,共1100万港元[65] - 2020年末期股息每股5.21港仙,合共2.51亿港元已在2021年上半年支付,2020年6月30日末期股息每股3.75港仙,合共1.81亿港元[65] - 2021年中期股息及特别中期股息记录日期为2021年8月25日,派发日期为2021年9月3日[86] - 2021年8月25日为股东收取中期股息及特别中期股息的记录日,9月3日派息[28] 客户数量情况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港澳客户总数约320万名,较2020年6月30日的约330万名下跌2%[5] - 2021年上半年后缴客户数142.3万名、预缴客户数181万名、客户总数323.3万名,较2020年上半年均下降2% [10] 本地后缴净ARPU情况 - 本地后缴净ARPU上升7%至160港元,主要因企业分部贡献增加及更多客户升级5G服务[5] - 本地后缴净ARPU上升7%至160港元,主要因企业分部贡献增加及更多客户升级5G服务 [10] 服务收益情况 - 2021年上半年服务收益下跌2%至16.30亿港元,2020年上半年为16.64亿港元[8][9] - 2021年上半年流动通讯及其他相关服务收益为16.3亿港元,2020年同期为16.64亿港元[59] 硬件收益情况 - 2021年上半年硬件收益为9.35亿港元,较2020年同期上升194%,增加6.17亿港元[8][9] - 2021年上半年电讯硬件及其他产品收益为9.35亿港元,2020年同期为3.18亿港元[59] 营运成本情况 - 2021年上半年营运成本上升2%,增加1400万港元至9.36亿港元,2020年上半年为9.22亿港元[9] 库存现金及现金净额情况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库存现金总额为51.06亿港元[7] - 2021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净额为51.06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52.51亿港元),99%以港元列值 [18] - 2021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值为51.06亿港元,2020年同期为55.36亿港元[53] - 2021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值为51.06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52.51亿港元[68] 利息及融资成本情况 - 2021年上半年利息及其他融资成本净额为1500万港元,去年同期收入净额为4300万港元,银行存款利率从2020年上半年平均2.40%降至2021年上半年约0.34%,现金结余净额从2020年初54.16亿港元减至2021年6月30日51.06亿港元 [1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利息及其他融资收入净额为 - 1000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5200万港元[62] 资本开支情况 - 物业、设施及设备相关资本开支占集团服务收益从2020年上半年6%增至2021年上半年20%,增加209%至3.24亿港元 [12] - 2021年上半年集团购入物业、设施及设备成本为3.24亿港元,2020年6月30日为1.05亿港元[66] 股本及权益总额情况 - 2021年6月30日,集团股本为12.05亿港元,权益总额为118.27亿港元 [18] - 2021年6月30日期末权益总额为118.27亿港元,2020年6月30日为119.28亿港元[51] 担保及资本承担情况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提供履约、财务与其他担保为5.12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3.30亿港元) [21] - 2021年6月30日,集团物业、设施及设备总资本承担为5.12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5.02亿港元),电讯牌照共15.40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20.40亿港元) [22] - 2021年6月30日集团履约担保或有负债为1.84亿港元,财务担保为3.27亿港元,其他为100万港元,总计5.12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履约担保为1.84亿港元,财务担保为1.46亿港元,总计3.3亿港元[78] - 2021年6月30日集团物业、设施及设备资本承担为5.12亿港元,电讯牌照为15.4亿港元,总计20.52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物业、设施及设备为5.02亿港元,电讯牌照为20.4亿港元,总计25.42亿港元[79] 客户流失率情况 - 每月后缴客户流失率稳定维持于1.1%(2020年上半年:1.1%) [10] 员工情况 - 2021年6月30日集团聘用991名全职及兼职工(2020年12月31日为990名),2021年上半年平均聘用972名(2020年上半年为963名)[2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成本(包括董事酬金)合共1.60亿港元(2020年上半年为1.65亿港元)[25]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回、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29] 股东持股情况 - 2021年6月30日霍建寧持有公司1,202,380股,约0.0249%[31] - 2021年6月30日呂博聞持有公司9,100,000股,约0.1888%[31] - 2021年6月30日胡超文持有公司2,001,333股,约0.0415%[31] - 2021年6月30日古星輝持有公司20,000股,约0.0004%[31] - 2021年6月30日霍建寧持有6,011,438股长和普通股,约占长和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0.15%[32] - 2021年6月30日霍建寧持有5,100,000股HTAL普通股,约占HTAL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0.03%[3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Hutchison Telecommunications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等多家公司持有公司股份3184982840股,持股比例66.09%[3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李嘉诚持有公司股份404132779股,持股比例8.38%[3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李泽钜持有公司股份353638029股,持股比例7.33%[3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李嘉诚基金会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350527953股,持股比例7.27%[37] 认股权利计划情况 - 公司认股权利计划于2019年5月20日届满,计划项下并无尚未行使之认股权利,集团并无其他认股权利计划[41]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致力于达到并维持适合集团需要及利益的高企业管治水平,已采纳及应用一套企业管治原则及常规[4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之企业管治守则内的所有守则条文[43] - 董事会已采纳和电香港证券守则规管董事进行证券交易,所有董事在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任期内的证券交易均遵守该守则[43] 资产负债情况 - 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87.78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83.91亿港元[50]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61.08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64.23亿港元[50]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8.98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20.13亿港元[50] - 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1.61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7.54亿港元[50] - 2021年6月30日资产净额为118.27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120.47亿港元[50] - 2021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其他流动资产为7.08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8.39亿港元[69] - 2021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3.98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14.95亿港元[71] 现金流量情况 - 2021年上半年经营业务产生现金11.62亿港元,2020年同期为8.22亿港元[53] - 2021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8.42亿港元,2020年同期为2.7亿港元[53] - 2021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53亿港元,2020年同期为3.96亿港元[53] - 2021年上半年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为11.62亿港元,2020年同期为8.22亿港元[76] 准则采纳及评估情况 - 集团自2021年1月1日起采纳多项现有准则修订,对营运业绩或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57] - 多项新订准则及现有准则修订未生效,集团正评估其影响[58] 呈报分部情况 - 集团仅识别一个呈报分部,即流动通讯业务[61] 税项情况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地区总税项为4300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4100万港元,税率均为16.5%[63] 合营企业相关情况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付合营企业的网络使用费为5700万港元,2020年6月30日为6400万港元;向合营企业贷款之利息收入为500万港元,2020年6月30日为900万港元[77] 频谱情况 - 和记电话投得1800兆赫频段频谱,使用期15年,频谱使用费15.4亿港元,将以15期年度分期支付,首期为总额除以15,往后每期较前一期增加2.5%[79] - 和记电话投得900兆赫频段10兆赫频谱,使用期15
和记电讯香港(00215) - 2018 - 年度财报
2019-03-27 17:1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18年收益为79.12亿港元,较2017年的67.52亿港元增长17%[4] - 2018年硬件收益为42.50亿港元,较2017年的28.99亿港元增长47%[4] - 2018年EBITDA为11.57亿港元,较2017年的12.67亿港元下降9%[4] - 2018年来自经常性业务之股东应占溢利为4.04亿港元,较2017年的2.22亿港元增长82%[4] - 2018年出售附属公司之溢利及其他项目为0,较2017年的45.44亿港元下降100%[4] - 2018年股东应占溢利为4.04亿港元,较2017年的47.66亿港元下降92%[4] - 2018年每股经常性盈利为8.38港仙,较2017年的4.61港仙增长82%[4] - 2018年每股盈利为8.38港仙,较2017年的98.90港仙下降92%[4] - 2018年全年每股股息为86.30港仙,较2017年的8.45港仙增长921%[4] - 2018年服务收益为38.53亿港元,2017年为36.62亿港元[19][20] - 2018年来自经常性业务之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4.04亿港元,2017年为2.22亿港元[21][22] - 2018年硬件收益为42.50亿港元,较2017年的28.99亿港元上升47%[23][24][36] - 2018年EBITDA为11.57亿港元,较2017年的12.67亿港元减少9%[25][26][36] - 2018年集团收益为79.12亿港元,较2017年的67.52亿港元增加17%[36] - 2018年EBIT下降15%至3.39亿港元[36] - 2018年收益增加17%至79.12亿港元,硬件收益上升47%至42.50亿港元,服务收益减少5%至36.62亿港元[65][67] - 2018年本地服务收益下跌6%至29.80亿港元,漫游服务收益上升1%至6.82亿港元,其中漫游数据收益增加24% [65][67] - 2018年客户服务毛利净额减少7%至33.18亿港元,客户服务净毛利率为91%,较2017年下降2个百分点[65] - 2018年EBITDA为11.57亿港元,较2017年的12.67亿港元减少9%,服务EBITDA为11.08亿港元,减少8%,服务EBITDA毛利率为30%,较2017年下降1个百分点[65][77] - 2018年EBIT为3.39亿港元,较2017年的3.98亿港元下跌15% [65][81] - 2018年利息及其他融资收入净额为1.93亿港元,2017年开支为6000万港元[85] - 2018年9月3日向股东支付中期股息每股3.10港仙,2019年拟派一次性特别中期股息每股80.00港仙、末期股息每股3.20港仙[193] - 集团2018年向慈善机构捐款约130万港元,2017年为70万港元[19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18年CACs(已扣除手机收益)为-1.60亿港元,较2017年的-2.77亿港元增加42% [65] - 2018年营运支出及雇员成本为-21.23亿港元,较2017年的-21.53亿港元增加1%,占客户服务毛利净额比率为64%,较2017年下降4个百分点[65] - 2018年折旧及摊销为-7.68亿港元,较2017年的-8.22亿港元增加7% [65] - 2018年用于物业、设施及设备的资本开支为5.22亿港元,2017年为5.33亿港元,2018年资本开支占服务收益的14%,与2017年相同[8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以3品牌在香港和澳门提供先进的流动通讯服务[13] - 2018年客户总人数约330万名,2017年约330万名,其中2018年后缴客户占比46%,2017年为45%[37] - 2018年后缴客户流失率为1.3%,与2017年持平[32][37] - 2018年综合后缴总ARPU为219港元,较2017年的230港元下跌5%[33][37] - 2018年公司以20.40亿港元投得900兆赫及1800兆赫频段的频谱资源[54] - 2018年公司完成2100兆赫频段重组以提升4.5G网络容量及覆盖[53] - 2018年公司完成3.5吉赫及28吉赫频段的5G室外网络测试并进行全港首个5G户外现场直播[54][56] - 2018年公司完成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及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全线路网络建设[54] - 2018年公司与环球技术及金融服务公司合作提供电子钱包缴费服务[48] - 2018年公司与环球技术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开发生态系统[48] - 2018年公司与多个技术伙伴为多幢智能大厦及多家建筑公司推出窄频物联网方案[51] - 2018年公司举办“香港智慧企业数码峰会”[51] - 2018年公司推出共享三地数据的中港澳计划[56] - 2018年公司与本地金融科技先锋推出3Money「新机 • 现金双享计划」[56] - 2018年后缴客户人数为149.9万名,较2017年增加1%,预缴客户人数为177.7万名,减少3%,客户总人数为327.6万名,减少2% [82] - 2018年后缴客户占客户总人数的46%,较2017年增加1个百分点,后缴客户对客户服务收益净额的贡献为90%,与2017年持平[8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集团业务、财政状况与营运业绩受市场经济和竞争等因素影响[103][104] - 集团部分业务通过共有控制权的非全资附属公司与合营企业经营,与跨国公司、政府机构等组成策略联盟,但不能保证伙伴继续合作及既定策略能执行[105] - 集团凭个别国家/地区规管当局授予的牌照提供电讯服务与经营网络,牌照有期限且续发不保证,若违规可能受制裁,监管决定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竞争[106] -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颁布及可能颁布更多新订及修订的会计准则与诠释,采用新会计政策可能对集团财政状况与营运业绩造成重大影响[108] - 全球电讯行业技术及服务发展迅速,集团面临技术竞争,开发新技术耗时长、成本高且有风险,若未能及时获取新技术等可能丧失客户和市场份额[109] - 集团网络部分关键要素损坏会使网络覆盖环节无法运作,长时间无法向大部分客户提供流动电讯服务会对业务及营运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110] - 集团部分资产、项目及客户、供应商处于水灾等天灾地区,虽未遭受严重结构性破坏,但不能保证日后不会受天灾影响[111] - 年报所载集团表现及营运业绩为历史数据,过往表现不保证日后业绩,年报中的前瞻性陈述涉及风险和不确定因素[11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集团与主要持份者保持持续沟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意见,关注环境、社会与管治合规及集团对社区的惠及情况[12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共聘用1180名全职员工[124] - 2018年,公司获得「第九届亚洲最佳雇主品牌奖-亚洲最佳雇主品牌」[126] - 2018年,公司获得多个服务奖项[130] - 公司设有24x7网上3iChat客户界面及电子自助服务项目[130] - 公司采用多种客户沟通渠道收集及回应意见[132] - 公司保障消费者及其个人隐私,遵守资料隐私法律法规[131][133] - 公司与供应商及承建商紧密合作,推行内部政策[136] - 公司有防止贿赂及反贪污政策,设立处理举报不当行为的程序[139] - 公司分析及监察业务营运的规管架构,更新内部政策[129][135] - 公司按工作性质提供安全培训课程,执行安全标准[128] - 2018年用电量由2017年的125,791,648千瓦小时减少12%至111,277,682千瓦小时[144] - 2018年惠及香港和澳门社区项目的现金捐款及实物捐赠约140万港元,其中130万港元为慈善机构捐款[151] - 2018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61,008公吨二氧化碳当量,2017年为69,273公吨二氧化碳当量[155] - 2018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强度为0.008公吨二氧化碳当量/收益千港元,2017年为0.010公吨二氧化碳当量/收益千港元[155] - 2018年电力用量为111,277,682千瓦小时,2017年为125,791,648千瓦小时[155] - 2018年汽油及柴油用量为177,248千瓦小时,2017年为217,057千瓦小时[155] - 2018年能源总耗量强度为14.1千瓦小时/收益千港元,2017年为18.7千瓦小时/收益千港元[155] - 2018年纸张用量为60公吨,2017年为72公吨[155] - 2018年纸张循环再造量为40公吨,2017年为18公吨[155] - 2018年水用量为6,791立方米,2017年为25,181立方米[155] - 霍建寧67歲,自2009年3月起出任公司主席兼非執行董事[157] - 呂博聞67歲,2009年3月出任公司副主席兼非執行董事,2018年8月1日改任聯席副主席兼非執行董事[158] - 胡超文65歲,2017年1月出任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2018年8月1日改任聯席副主席兼非執行董事[160] - 古星輝46歲,自2018年8月1日起出任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161] - 黎啟明65歲,自2009年3月起出任公司非執行董事,自2017年1月起出任替任董事[162] - 施熙德67歲,自2017年1月起出任公司非執行董事,自2007年11月起出任公司秘書[164] - 张英潮71岁,自2009年4月起出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19年1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长实集团及长江基建各自提名委员会成员[165][173] - 蓝鸿震78岁,自2009年4月起出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39年公务员生涯,2019年1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及长江基建各自提名委员会成员[167][173] - 王䓪鸣66岁,自2009年4月起出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18年8月获委任为上海加州中心幼儿园咨询委员会主席等职,2019年1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及长和各自提名委员会成员[168][173] - 马励志51岁,自2009年6月起出任公司非执行董事黎启明先生之替任董事,有逾29年相关经验[169] - 霍建宁于2019年1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电能实业有限公司等各自提名委员会主席及长和、长江基建各自提名委员会成员[171] - 吕博闻于2018年8月1日改任为公司联席副主席兼非执行董事,2019年1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提名委员会成员[171] - 胡超文于2018年8月1日改任为公司联席副主席兼非执行董事,2019年1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提名委员会成员[171] - 古星辉于2019年1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提名委员会成员[171] - 黎启明于2019年1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及长和各自提名委员会成员[171] - 施熙德于2019年1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及长和各自提名委员会成员[173] - 霍建寧持有公司1,202,380股股份,持股概約百分比為0.0250%[175] - 呂博聞持有公司9,100,000股股份,持股概約百分比為0.1888%[175] - 胡超文持有公司2,001,333股股份,持股概約百分比為0.0415%[175] - 古星輝持有公司20,000股股份,持股概約百分比為0.0004%[175] - 霍建寧持有5,111,438股長和普通股,約佔長和已發行有投票權股份之0.13%[176] - 霍建寧持有5,100,000股HTAL普通股,約佔HTAL已發行有投票權股份之0.03%[176] - 霍建寧配偶持有26,740股和黃中國醫藥科技普通股,約佔和黃中國醫藥科技已發行有投票權股份之0.04%[176] - 胡超文持有8,892股長和普通股,約佔長和已發行有投票權股份之0.0002%[177] - 黎啟明持有34,200股長和普通股,約佔長和已發行有投票權股份之0.0008%[177] - 施熙德持有57,187股長和普通股,約佔長和已發行有投票權股份之0.0014%[179]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包括九名董事,2018年8月1日董事任职有变动[196] - 古星辉、霍建宁、施熙德、张英潮将在即将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退任,符合资格并愿膺选连任[196]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主要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