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家乐集团(00341)
icon
搜索文档
大家乐集团(00341) - 2020 - 中期财报
2019-12-06 16: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19/20财年上半年收入为42.63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6%[6]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减少34.5%至1.497亿港元[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增加1.6%至42.638亿港元(2018年:41.985亿港元)[9][10]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率下跌至11.7%(2018年:13.4%)[11][13]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费用上升8.5%至2.599亿港元(2018年:2.395亿港元)[12][14] - 2019年原材料及包装成本为11.886亿港元,占收入27.9%;员工成本为13.896亿港元,占收入32.6%;租金成本为5.311亿港元,占收入12.5% [15] - 2018年原材料及包装成本为11.54亿港元,占收入27.5%;员工成本为13.416亿港元,占收入32.0%;租金成本为5.26亿港元,占收入12.5% [15] - 其他净(亏损)/收益减少1280万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增加820万港元[17]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减少34.5%至1.497亿港元[17]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分类业绩下跌21.2%至2.982亿港元,中国内地分类业绩下跌6.3%至7370万港元[17]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每股基本溢利减少34.5%至25.81港仙[17] - 截至2019年9月30日,集团员工从19110人增至20337人[23] -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共有20337名员工,较2019年3月31日的19110名有所增加[2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录得净现金约5.53亿港元,可动用银行信贷额为7.85亿港元[27] -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为0.6(2019年3月31日:0.8),现金比率为0.3(2019年3月31日:0.5)[27] - 公司在回顾期内资本开支(不包括使用权资产)为2.75亿港元(2018年:1.43亿港元)[27] -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尚未行使的资本承担(不包括使用权资产)为3.23亿港元(2019年3月31日:5.8亿港元)[27] -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向财务机构提供担保附属公司信贷额约9.45亿港元(2019年3月31日:9.15亿港元)[28][30]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42.63787亿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41.98526亿港元增长1.55%[75]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为1.50344亿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2.29558亿港元下降34.51%[75] - 2019年上半年,每股基本溢利为25.81港仙,较2018年同期的39.41港仙下降34.51%[72]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拟派中期股息1.11284亿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1.11253亿港元增长0.03%[7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150,344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229,558千港元[78] - 转换海外附属公司之汇兑差额,2019年为(24,110)千港元,2018年为(51,681)千港元[78] - 按公平值列入其他全面收入之金融资产的公平值亏损,2019年为(18,370)千港元,2018年为(7,144)千港元[78] - 期内总全面收入,2019年为107,864千港元,2018年为170,733千港元[78] - 应占期内总全面收入中,本公司股权持有人2019年为107,261千港元,2018年为169,886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2019年为603千港元,2018年为847千港元[78] - 2019年4月1日经重列结余中,股本为58,554千港元,股份溢价为616,811千港元[80]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溢利使保留溢利增加149,741千港元[80]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总全面(亏损)╱收入为107,864千港元[80] - 雇员股份奖励计划–雇员服务价值为13,027千港元[80] - 2019年9月30日结余中,股本为58,570千港元,股份溢价为621,122千港元[80] - 2018年4月1日股本结余为58,554千港元,股份溢价为616,811千港元,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总计为3,569,681千港元,股权总计为3,573,500千港元[82] - 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6使其他储备减少730千港元,保留溢利减少224,770千港元,总计减少225,500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减少980千港元,股权总计减少226,480千港元[82] - 2018年4月1日经重列后股权总计为3,347,020千港元[82] - 2018年4 - 9月期内溢利为228,711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为847千港元,总计229,558千港元[82] - 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总全面收入为169,886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为847千港元,总计170,733千港元[82] - 2019年经营业务营运产生的净现金为922,215千港元,已付香港利得税21,276千港元,已付海外税项10,489千港元,经营业务产生的净现金为890,450千港元[84] - 2019年投资活动中,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290,546千港元,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所得款240千港元,已收上市投资股息12,246千港元,已收利息9,304千港元,用于投资活动的净现金为272,624千港元[84] - 2019年融资活动中,行使股份期权发行股份所得款净额3,601千港元,购买股份奖励计划持有之股份支出40,631千港元,已付股息377,011千港元,支付租赁负债474,941千港元,用于融资活动的净现金为888,982千港元[84] - 2019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271,156千港元,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35,537千港元,外币汇率转变影响为11,688千港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52,693千港元[84] - 2018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171,771千港元,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01,240千港元,外币汇率转变影响为33,151千港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96,318千港元[84] - 截至2019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6.77亿港元,3月31日为3.78亿港元[91][92] -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66.80711亿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69.64547亿港元下降4.07%[6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6.09655亿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56.61618亿港元下降0.92%[6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10.71056亿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13.02929亿港元下降17.80%[6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37.94007亿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37.84693亿港元上升0.24%[68] - 截至2019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20.45949亿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21.03917亿港元下降2.75%[68]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17.48058亿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16.80776亿港元上升3.99%[68] - 2019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42.64亿港元,销售成本为37.65亿港元,毛利为4.99亿港元[110] - 2019年采用HKFRS 16后,公司营运溢利为2.35亿港元,较采用前的1.83亿港元增长28.95%[110] - 2019年采用HKFRS 16后,公司期内溢利为1.50亿港元,较采用前的1.55亿港元下降2.78%[110] - 2019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运产生之现金为9.22亿港元,较2018年经重列的9.90亿港元下降6.87%[114] - 2019年采用HKFRS 16后,公司经营业务产生之净现金为8.90亿港元,较采用前的4.16亿港元增长114.05%[114] - 2019年采用HKFRS 16后,公司用于融资活动之净现金为8.89亿港元,较采用前的4.14亿港元增长114.75%[114] - 2019年采用HKFRS 16后,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88亿港元,较采用前的1.92亿港元下降2.02%[110] - 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偿付租赁负债的现金付款46710万港元须在重列的简明综合现金流量表中由经营业务重新划分至融资活动[116] - 根据新定义,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分类业绩减少380.9万港元[118] - 根据新定义,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分类业绩减少1064.8万港元[118] - 2019年9月30日,公司按公平值列入其他全面收入的上市股权投资额为135,732千港元(未经审核)[129] - 2019年3月31日,公司按公平值列入其他全面收入的上市股权投资额为154,102千港元(已审核)[130]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总分类收入为3,653,887千港元,中国内地为668,629千港元,集团为4,322,516千港元[13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外部收入为3,651,922千港元,中国内地为611,865千港元,集团为4,263,787千港元[13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分类业绩为298,158千港元,中国内地为73,743千港元,集团为371,901千港元[136] - 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总分类收入为3,609,494千港元,中国内地为652,770千港元,集团为4,262,264千港元[140] - 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外部收入为3,607,843千港元,中国内地为590,683千港元,集团为4,198,526千港元[140] - 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分类业绩为378,401千港元,中国内地为78,678千港元,集团为457,079千港元[140]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使用權資產–物業折舊開支為391,525千港元,中国内地为38,753千港元,集团为430,278千港元[142] - 2018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使用權資產–物業折舊開支為386,552千港元,中国内地为36,246千港元,集团为422,798千港元[142]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租賃負債之財務成本為45,245千港元,中国内地为11,380千港元,集团为56,625千港元[142] - 2018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租賃負債之財務成本為45,483千港元,中国内地为11,933千港元,集团为57,416千港元[142] - 截至2019年及2018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无单一外部顾客交易产生占集团总收入10%或以上的收入[145] - 2019年和2018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分类业绩分别为371,901千港元和457,079千港元[149] - 2019年和2018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折旧及摊销(使用权资产–物业之折旧除外)分别为-184,951千港元和-183,598千港元[149] - 2019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为8,199千港元,2018年无此项亏损[149] - 20
大家乐集团(00341) - 2019 - 年度财报
2019-07-04 16:3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公司收入为8493883千港元,较2018年的8427399千港元增长0.8%[16] - 2019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590285千港元,较2018年的458055千港元增长28.9%[16] - 2019年公司资产总值为4494090千港元,较2018年的4616329千港元下降2.6%[16] - 2019年公司资产净值为3421750千港元,较2018年的3573500千港元下降4.2%[16] - 2019年公司每股基本溢利为1.02港元,较2018年的0.79港元增长29.1%[16] - 2019年公司每股中期及末期股息为84港仙,较2018年的81港仙增长3.7%[16] - 2019年公司每股资产净值为5.84港元,较2018年的6.10港元下降4.3%[16] - 公司年度收入为84.94亿港元,较上财政年度增加0.8%,股东应占溢利上升28.9%至5.9亿港元[30][31] - 2018/19财年公司收入增长0.8%至8493.9百万港元,2017/18财年为8427.4百万港元[43][44] - 毛利率从2017/18财年的12.4%上升至13.4%,原材料和包装成本收入占比从28.5%降至27.5%[45] - 其他净溢利/(亏损)上升31.4百万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减少29.5百万港元至3.5百万港元[45] - 行政费用减少2.4%至447.8百万港元,以股份支付的酬金开支减少27.4百万港元[46][52] - 所得税费用增加6.4%至129.8百万港元,撇除股息预扣税则上升24.7%[47][53] - 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增加28.9%至590.3百万港元,主要因营运效率和利润率提高[48][54] - 香港分类业绩增加11.7%至884.7百万港元,中国内地业务业绩增长19.1%至162.0百万港元[49][54] - 每股基本溢利增加29.1%至1.02港元[50][55] - 截至2019年3月31日,集团员工总数为19110名,上一年度为18940名[75][77] - 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录得净现金约8.36亿港元,可用银行信贷额度为7.82亿港元[79][81] - 2019年3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为1.4(2018年3月31日:1.4),现金比率为0.9(2018年3月31日:0.9)[79][81] - 2018/19财年公司股本回报率为17%(2017/18财年:13%),资产回报率为13%(2017/18财年:10%)[79][81] - 回顾年度内,公司资本支出为2.9亿港元(2017/18财年:4.62亿港元)[80] - 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未行使的资本承担为5.8亿港元(2018年3月31日:4.8亿港元)[80] - 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向金融机构提供担保附属公司信贷额约9.15亿港元(2018年3月31日:4.15亿港元)[80] - 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入稳定,股东应占溢利强劲增长[187][189] - 年内已派中期股息每股19港仙,董事会建议派末期股息每股65港仙,约3.80603亿港元[190] - 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可供分配储备约为8.54794亿港元[190] - 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五大客户或供应商占营业额或采购额分别少于30%[190]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香港速食餐饮及机构饮食业务收入占比73.8%,香港休闲餐饮业务收入占比10.7%,中国内地业务收入占比13.6%,其他业务收入占比1.9%[37] - 截至2019年3月31日,营运单位总数为465个,其中香港速食餐饮及机构饮食新分店3家,香港休闲餐饮新分店16家[39] - 速食餐饮和机构饮食业务收入略跌0.6%至6264.4百万港元,占2018/19财年总收入73.8%[56][57] - 大家乐快餐同店销售增长持平,年内开1间新店,年末门店162间(2018年3月31日:167间),计划未来数月开7间新店[59] - 一粥一面同店销售增长2%,年末门店49间(2018年3月31日:50间),28间门店推出晚膳送餐服务[61] - 泛亚饮食年末运营单位87个(2018年3月31日:81个),活力午餐连续十四年成香港最大学童午膳供应商[61] - 休闲餐饮业务收入9.058亿港元,较去年上升2.7%(2017/18年度:8.82亿港元),年末经营60间门店(2018年3月31日:68间)[62][64] - 上海姥姥年末经营12间门店(2018年3月31日:14间),米线阵年末经营17间门店(2018年3月31日:15间),年内开3家新店[63][64] - 意粉屋年末经营7间门店(2018年3月31日:9间),利华超级三文治年末经营13间门店(2018年3月31日:15间)[65][66]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11.519亿港元,增长7.0%(2017/18年度:10.762亿港元),同店销售增长2%[67] - 中国内地业务年内开16间新店,年末门店107间(2018年3月31日:97间),计划2019/20财年再开20间新店[68]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增长7.0%至11.519亿港元,上一年度为10.762亿港元,同店销售增长2%[69] - 回顾年度内中国内地增设16间新店,门店数目较去年增加一倍,年末门店数达107间,上一年为97间,计划2019/20年度增设20间新店[69] - 集团堂食业务稳定增长,线上营销线下外送(O2O)业务健康增长,业务模式仍专注堂食[70][72] - 核心速食餐饮业务专注改善“顾客旅程”及科技升级[187][189] - 休闲餐饮业务因品牌发展为集团利润带来大幅贡献[187][189] - 内地业务加速开设新店并持续稳健增长[187][189] 公司业绩公布及股息派付相关 - 公司中期业绩于2018年11月26日公布,全年业绩于2019年6月14日公布[17] - 公司建议末期股息为每股65港仙,于2019年9月18日派付[17] - 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65港仙(2017/18年度:63港仙),年内总派息率为83.3%[30][31] - 董事局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65港仙,年内总派息率为83.3%[51][55] 公司发展策略及市场相关 - 中国市场尤其是大湾区是公司过去一年增长的关键驱动力[21] - 公司计划把资源集中投放于内部培训,以加强储备人才的实力[22][23] - 科技是公司在香港本土市场和大湾区脱颖而出的关键,电子渠道业务占比将日益重要[25][27] - 公司将继续透过「顾客旅程」来提升顾客体验,保持香港市场领导地位,为大湾区快餐行业发展作贡献[25][28] - 公司速食餐饮和机构饮食业务致力提高营运效率,计划扩大分店网络规模[30][31] - 休闲餐饮业务成功发展主要品牌,对集团的利润贡献大幅增加[30][31] - 中国内地业务业绩稳健,将继续在华南地区加快网络拓展步伐[30][31] - 集团推出全新第六代(6G)概念店获顾客好评,还推出“客户服务大使”计划[70][73] - 集团新开发“虚拟门店”销售渠道,顾客可通过微信网上订餐,由京东物流支援送餐服务[70][73] - 集团通过提升“顾客旅程”彰显品牌差异,多品牌策略将扩大市场占有率[71][74] - 集团按促进社会共融、培育青年、推广可持续生活三个原则回馈社区[72][74] - 展望未来,公司预计香港市场保持稳健,中国内地市场是增长动力,将继续投资并拓展业务[82] 公司人员及董事局相关 - 罗开光63岁,1982年加入集团,1990 - 2016年4月为执行董事,1997年12月 - 2012年3月任公司董事总经理,2012年4月 - 2016年3月任首席执行官,2016年4月起为非执行董事[83] - 罗碧灵66岁,1982年加入集团,1990年起为执行董事,2016年9月 - 2017年12月为非执行董事,2019年4月起为非执行董事[83] - 陈裕光67岁,1984年加入集团,1988年任公司董事,1989 - 1997年任行政总裁,1997 - 2012年任执行主席,2012年4月起为非执行董事,2012年4月 - 2016年3月任公司主席[84][86] - 许栋华65岁,1984年加入集团,1997年起为非执行董事[87][90] - 蔡涯棉61岁,1994年起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任薪酬委员会主席及审核、提名委员会成员[88][91] - 李国星69岁,1994年起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提名委员会主席及审核、薪酬委员会成员[89][91] - 罗开光、罗碧灵、陈裕光为亲属关系[83][86] - 陈裕光为多家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或非执行董事[85][86] - 李国星为多家上市公司非执行董事或独立非执行董事[89][91] - 蔡涯棉从事房地产业逾38年[88][91] - 郭琳廣先生63岁,2004年7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92][94] - 区啸翔先生68岁,2013年1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40年会计界经验,曾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任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93][94] - 罗德承先生57岁,1996年加入集团,1998年起任执行董事,2015年9月任副首席执行官,2016年4月起任首席执行官[96][98] - 罗名承先生45岁,2010年起任非执行董事,2016年3月调任执行董事[99][102] - 梁可婷女士48岁,2019年2月加入集团,任行政总裁(速食餐饮业务),有超25年亚太区零售及快消行业经验[101][103] - 杨斌先生48岁,2016年2月加入集团,任行政总裁(中国),有超20年国际企业管理经验[104] - 公司董事局现由十名成员组成,包括四名非执行董事、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二名执行董事[114] - 最近一次经外部专业顾问作出的董事局评核于2018年6月完成[114] - 罗碧灵女士自2019年4月1日起获调任为非执行董事[114] - 董事局主席为罗开光先生,首席执行官为罗德承先生,职责在董事局章程中明确[114][116] - 公司由董事局领导,负责带领及监督公司事务,促进公司发展[114] - 公司主席及首席执行官分别由罗开光先生及罗德承先生担任[118] - 公司有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已就其独立性作出年度确认,提名委员会认为彼等属独立[120] - 获委任填补临时空缺之董事,须于获委任后首个股东大会上获股东推选;所有董事须最少每三年轮值告退一次,并符合资格膺选连任[122][124] - 公司董事局多元化政策考虑技能、专业经验、文化及教育背景等可计量目标以达成及保持成员多元化[121] - 董事局提名以用人唯才为原则,参考提名委员会制定的客观选择准则及公司业务与策略[121] - 新委任董事获全面就职资料,外聘法律顾问会确保其知悉董事职责[123] - 高级管理人员及公司秘书定期向董事提供集团业务发展及法规变动资料[123] - 公司鼓励董事参与外部持续发展课程并承担费用,董事须定期提供培训记录[125] - 年内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和执行董事均参与了多项培训,培训范畴包括业务发展、公司治理等[126] - 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的技能、专业知识和经验为董事局带来裨益,对集团业务方向和决策有独立判断和贡献[119] - 董事会职责包括审批集团战略、业务计划、财务预算等,还负责董事等人员的任免和薪酬等[127][128][129] - 董事会将集团日常事务管理权力授予管理局,管理局以CEO为首,成员包括执行董事等[130][131] - 董事会设立提名、薪酬和审核委员会,各委员会有书面职权范围并公布在港交所和公司网站[133][137] - 提名委员会由5名董事组成,多数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年内召开1次会议,审议2018年董事会评估结果等事项[134][135][136][138] - 薪酬委员会由4名董事组成,多数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主要负责就集团薪酬政策和架构等向董事会提建议[140] - 2018年9月7日公司股东大会进行董事重选[139] - 陈裕光先生于2018年10月8日获委任为薪酬委员会非执行董事[140] - 提名委员会认为现董事会架构、人数、组成及多元性适合集团发展[139] - 执行董事薪酬大部分与公司及个人表现挂钩,以符合公司长远利益[140] - 董事会授予管理局职责时会明确权限,且会不时检讨授权以切合集团业务需求[130][131] - 薪酬委员会年内举行2次会议,审议CEO雇佣合约更新及薪酬等事项[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