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集团(00373)

搜索文档
联合集团(00373)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19:17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36.167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34.667亿港元[3]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845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8863万港元[3]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股东应占亏损1.63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6.057亿港元[4] - 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亏损0.05港元,2022年同期为0.17港元[4] - 2023年上半年全面费用总额11.555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2.08亿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68.53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0.7778亿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42.688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2.4722亿港元[6] - 2023年上半年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平价值处理之权益工具投资公平价值亏损463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094亿港元[5] - 2023年上半年物业重估收益2020万港元,2022年同期无此项收益[5] - 2023年上半年折算至呈列货币产生的汇兑差额亏损6.08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8.842亿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6094.5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3638.2百万港元[7]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6594.3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834.0百万港元[7] - 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85129.3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9611.8百万港元[7] - 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42947.5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3114.5百万港元[7] - 2023年6月30日非控股权益为23217.9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5092.2百万港元[7] - 2023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66165.4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8206.7百万港元[7]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8963.9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1405.1百万港元[7]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总分部收入3600.9百万港元,来自外部客户的分部收入3512.9百万港元,分部业绩612.1百万港元,本期亏损25.8百万港元[16] - 2022年上半年集团总分部收入3474.0百万港元,来自外部客户的分部收入3418.2百万港元,分部业绩178.4百万港元,本期亏损562.1百万港元[17] - 2023年上半年来自客户的合约收入1063.7百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900.3百万港元[21][22] - 2023年上半年物业价值变动为34.3百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 - 199.6百万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为327.3百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333.2百万港元[24] - 2023年上半年计入销售成本及其他直接成本和融资成本的总额分别为225.6、386.6百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分别为118.7、430.9百万港元[25]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203.0百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377.9百万港元[16][17] - 存货成本费用处理从2022年的43490万港元增至2023年的67350万港元[27] - 2023年香港所得税支出1.155亿港元,中国6300万港元,土地增值税4600万港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355亿港元、8270万港元、1.113亿港元[28] - 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2023年为1.639亿港元,2022年为6.057亿港元[29] - 2023年确认分派股息4.129亿港元,2022年为4.392亿港元;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中期股息,2022年中期股息为2640万港元[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35.129亿港元,2022年为34.182亿港元[42]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期间亏损为1.63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6.057亿港元[42]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权益回报率为 -0.4%,2022年为 -1.4%[42] - 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05港元,2022年同期为0.17港元[42] - 2023年6月30日资本负债比率为16.4%,2022年12月31日为19.9%[42] - 2024年票据期末面值为3.125亿美元或24.485亿港元,2022年末为3.196亿美元或24.957亿港元;2026年票据期末面值为3.991亿美元或31.27亿港元,2022年末为4.201亿美元或32.806亿港元[45] - 期末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429.475亿港元,较2022年末减少1.67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66.482亿港元,2022年末为155.384亿港元[45] - 集团银行及其他借贷以及应付票据共236.867亿港元,2022年末为241.371亿港元;其中一年内偿还部分为112.57亿港元,2022年末为95.419亿港元;长期部分为124.297亿港元,2022年末为145.952亿港元[45] - 集团流动资金流动比率为1.64倍,2022年末为1.80倍;资本负债比率为16.4%,2022年末为19.9%[4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贷为174.995亿港元,2022年末为175.59亿港元;银行存款、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66.482亿港元,2022年末为155.384亿港元[47] - 银行贷款要求时偿还或一年内为66.296亿港元,2022年末为57.874亿港元;一年以上但不超两年为16.586亿港元,2022年末为17.962亿港元等[46] - 本期新鸿基股东应占亏损为2.875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亏损4.012亿港元[55] - 2023年上半年,亚洲联合财务股东应占溢利为4.075亿港元,2022年为5.264亿港元,6月30日综合消费金融客户贷款结余总额达112亿港元[55] - 天安股东应占溢利按其报告为5.772亿港元,从公司角度本期财务业绩为溢利1.319亿港元,2022年为亏损3830万港元[57] - 天安上市附属公司亚证地产股东应占溢利为1450万港元,2022年为亏损440万港元[58] - 报告期末,集团持有亚太资源约43.5%权益,本期应占亚太资源亏损较2022年同期减少[5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按营运地点划分,香港、中国、英国、澳洲外部客户所得收入分别为2053.8、1438.3、18.2、2.6百万港元[17] - 2022年上半年按营运地点划分,香港、中国、英国、澳洲外部客户所得收入分别为2014.7、1382.6、19.3、1.6百万港元[17] - 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2023年为106.35亿港元,2022年为110.259亿港元[31] - 逾期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2023年为8.678亿港元,2022年为9.688亿港元[33] - 按揭贷款2023年为26.699亿港元,2022年为30.639亿港元[34][35] - 逾期按揭贷款2023年为4.863亿港元,2022年为5.439亿港元[36] - 有期贷款2023年为15.713亿港元,2022年为16.992亿港元[37] - 应收贸易款项、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2023年为6.128亿港元,2022年为7.667亿港元[3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款项、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款项总计23.89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974亿港元[39] - 与2022年相比,集团香港物业组合租金收入维持稳定水平,AKL物业组合期内呈报溢利,2022年同期为亏损[56] - 天安总租金收入较2022年同期增加22%,在13个城市拥有20个已开发或发展中的天安数码城[57] 财务报表编制相关 - 公司已按照香港公司条例规定递交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表,核数师报告无保留意见[8] - 本中期期间公司首次应用2023年1月1日开始强制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新订及修订本编制报表[11] - 公司将在支柱二法例颁布后于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披露相关所得税风险资料[14]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对本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5] 股权交易相关 - 2023年2月27日,亚证地产附属公司收购香港物业,总付款为10.00000003亿港元,7月5日完成交易[41] - 2023年2月27日,亚证地产集团出售非核心物业,中国物业代价为8000万港元,香港物业总代价为2.5亿港元,7月3日完成交易[4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透过场内交易收购天安额外股份,代价约2.358亿港元,持股量由2022年末的约51.74%增至约55.72%;再收购代价约660万港元,持股量增至约55.83%[4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天安集团以约2.3475亿港元购入金融资产额外股份,拥有中国医疗网络约33.03%已发行股本[48] - 若中国医疗网络要约获独立股东悉数接纳,天安集团应付总金额约5.987亿港元,2023年6月30日要约尚未开始[49] 风险及担保相关 - 集团外汇风险主要来自自营买卖持仓、外币私募股权投资等,由高级管理层管理及监察,或用远期或对冲合约降低风险[5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就物业买家等获授或已使用的贷款融通提供约34.572亿港元担保,合营公司两项法律行动或产生或然负债分别约为2.336亿港元和2.36亿港元[5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附属公司在美国法律诉讼中被要求未指明的损害赔偿1000万美元,管理层认为无需计提拨备[5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账面价值269.378亿港元物业等资产及2.664亿港元证券用作97.025亿港元贷款及信贷抵押,已提用信贷额为83.327亿港元[53] 员工数据相关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员工总数为3545名,2022年12月31日为3930名[60] 政策相关 - 中国央行将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从3.65%下调20个基点至3.45%,将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从4.30%下调10个基点至4.20%[61] - 2023年3月中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61] 企业管治相关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除若干偏离合规行为外,遵守企业管治守则[62] - 公司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与企业管治守则条文D.3.3有三点偏离[63] - 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等,未进行详细独立核数审查[64] 股份交易相关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回、出售或赎回股份行为[65]
联合集团(00373)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6 17:38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集团收入为100.794亿港元,2021年为59.732亿港元[5]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年度亏损为12.205亿港元,2021年为溢利66.889亿港元[5] - 2022年每股亏损为0.35港元,2021年为每股盈利1.90港元[5] - 2022年全年股息总额为每股12.50港仙,2021年为每股13.25港仙[6] - 2022年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11.75港仙,2021年为每股12.50港仙[6] - 2022年12月31日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资产净值为12.27港元,2021年为13.15港元[11] - 2022年资本负债比率为19.9%,2021年为39.1%[11]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0079.4百万港元,2021年为5973.2百万港元[13][14]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年度亏损为1220.5百万港元,2021年溢利为6688.9百万港元[13][14]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43114.5百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3100.1百万港元[13][17]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权益回报率为 - 2.8%,2021年为14.5%[13] - 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35港元,2021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90港元[13][15] - 2022年末,2024年票据面值为319.6百万美元或2495.7百万港元,2021年为340.0百万美元或2651.0百万港元[17] - 2022年末,2026年票据面值为420.1百万美元或3280.6百万港元,2021年为375.0百万美元或2923.9百万港元[17] - 2022年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5538.4百万港元,2021年为10952.9百万港元[17][20] - 2022年公司银行及其他借贷以及应付票据合共为24137.1百万港元,2021年为29033.3百万港元[17][19] - 2022年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19.9%,2021年为39.1%[17] - 2022年度全年股息总额为每股12.50港仙,2021年为每股13.25港仙[137] - 2022年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11.75港仙,2021年为每股12.50港仙[13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物业重估价值为25,230.2百万港元,公平价值减少净额250.2百万港元[137] - 2024年票据未偿还本金为330,500,000美元,按5.75%计息[139] - 2026年票据未偿还本金为421,250,000美元,按5.00%计息[139] 子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年度新鸿基股东应占亏损为15.348亿港元,2021年为溢利28.137亿港元[24] - 新鸿基投资管理分部本年度除税前亏损24.038亿港元,2021年为除税前溢利19.178亿港元[24] - 亚洲联合财务本年度股东应占溢利为9.466亿港元,2021年为12.726亿港元[24] - 2022年底综合消费金融客户贷款结余总额达116亿港元,2021年底为127亿港元[24] - 本年度天安股东应占溢利根据其报告为15.286亿港元,2021年为14.303亿港元;从公司角度而言,天安本年度财务业绩为溢利3.084亿港元[27] - 天安总租金收入较2021年稍增0.4%[2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天安上市附属公司亚证地产有限公司股东应占亏损4370万港元,2021年为1.5631亿港元[29] - Allied Services Hong Kong Limited年内录得溢利870万港元,2021年为940万港元[29] - 2022年底公司持有亚太资源约43.1%权益,录得应占亚太资源亏损9800万港元,2021年为3910万港元[29] 公司股权结构 - 公司拥有天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55.72%股权[12] - 公司拥有新鸿基有限公司73.31%股权[12] - 新鸿基实际持有亚洲联合财务有限公司62.74%股权[12] - 董事狄亚法持有龙资源22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0.14%[146] - 董事李成辉持有公司2,635,105,180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74.99%[146] - 董事李淑慧持有公司2,634,646,760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74.98%[146] - 亚太资源由公司透过全资附属公司拥有约43.12%[146] - 龙资源由亚太资源拥有约28.82%[146] - Lee and Lee Trust间接持有公司2,634,646,76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74.98%[147][157] - Cashplus Management Limited持有公司1,117,233,76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31.79%[157] - Zealous Developments Limited持有公司1,117,233,76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31.79%[157] - Minty Hongkong Limited持有公司1,517,413,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3.18%[157] - Vigor Online Offshore Limited持有公司220,993,1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6.29%[157] - China Spirit Limited持有公司220,993,1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6.29%[157] - 庄舜而女士持有公司303,033,1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8.62%[157] - Cashplus持有1,117,233,760股股份权益,Vigor持有220,993,100股股份权益,Pricewell持有2,040,000股股份权益,Powerwin持有80,000,000股股份权益[159] - Lee and Lee Trust控制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74.99%,间接拥有新鸿基已发行股份总数约73.24%权益[162] 公司业务运营相关 - 公司在2022年实施多项新冠预防措施,2023年恢复正常[36] - 公司于二零二三年开展信用卡业务,提升具竞争力的产品组合[46] - 公司基金管理平台二零二一年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取得开展证券交易及提供资产管理活动的牌照,二零二二年一月获准就证券提供意见[48] - 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公司没有任何占本集团总资产5%以上的重大投资[49] - 2022年集团物业发展所得收入为44.133亿港元,2021年为6.514亿港元;物业租赁所得收入为7.283亿港元,2021年为3.268亿港元[5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物业销售活动主要来自天安,应占销售楼面面积总计488,600平方米[54][55] - 集团拥有约2395.7万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的土地储备,集团应占约1694.13万平方米[5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发展中及待发展物业应占楼面面积为227.84万平方米,已竣工投资等物业应占楼面面积为78.76万平方米[57][58] - 集团在美国拥有一块永久业权土地,地盘面积为1387.53万平方米[58] - 深圳天安数码城占地约27.35万平方米,总楼面面约78.77万平方米,集团占股25.87%[60] - 深圳天安云谷占地约76万平方米,规划总楼面面约280万平方米,二期约59.94万平方米已完成[60] - 深圳光明天安雲谷占地约81,556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约382,800平方米,已在2022年竣工,权益占比11.12%[61] - 深圳天安龙岗数码城占地约118,856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约454,400平方米,四期三批及四批工程共约136,700平方米预计2023年竣工,权益占比25.87%[63] - 东莞天安数码城占地约278,989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约823,200平方米,八期约28,200平方米已在2022年竣工,九期约28,300平方米预计2023年竣工,权益占比20.18%[63] - 东莞天安深创谷占地约184,114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约739,800平方米,一期一批及二批共约297,900平方米已分别于2022年及2023年2月竣工,二期约441,900平方米预计2023年竣工,权益占比23.31%[64] - 广州天安番禺节能科技园占地约513,088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约751,700平方米,九期约48,700平方米已在2022年竣工,十期约23,900平方米已在2023年1月竣工,权益占比25.87%[68] - 上海天安豪园占地约291,960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约494,400平方米,天安1号一批及二批工程共约122,400平方米预计2025年竣工,权益占比51.74%[70] - 上海天安千树占地约58,930平方米,西块约62,700平方米已在2022年竣工开业,东块约114,400平方米预计2024年竣工,权益占比51.74%[70] - 上海松江天安金谷占地约185,590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约297,000平方米,二期一批约30,300平方米已在2022年竣工,一期约91,800平方米已在2023年1月竣工,权益占比15.52%[70] - 昆山兰亭大境花园占地约83,781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约192,600平方米,二期约96,400平方米已在2022年竣工,项目已全面竣工,权益占比6.62%[72] - 无锡天安智慧城占地约118,330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约236,700平方米,二期约48,100平方米已在2022年竣工,权益占比25.87%[72] - 南京天安数码城项目公司权益占比25.87%,占地约93,160平方米,总楼面积约210,100平方米,四期约69,200平方米预计2023年竣工[74] - 南京未来生态城公司权益占比25.87%,占地约1,047,000平方米,已取得占地约223,686平方米、总楼面积约568,100平方米土地,一期及二期约183,900平方米预计2023年竣工[74] - 南京长江会公司权益占比31.04%,占地约8,359平方米,一期约19,200平方米已于2022年竣工,二期在规划设计阶段[75] - 上海天安中心公司权益占比50.71%/51.74%,总楼面积48,910平方米,已售18,320平方米,自用1,620平方米,余下28,970平方米为投资物业,出租率约90%[83] - 上海西庭网球俱乐部和公寓公司权益占比51.74%,含68,660平方米262个住宅单位、10,600平方米会所及附属设施等[84] - 南通天安逸品花园公司权益占比41.39%,占地约70,000平方米,总楼面积约140,300平方米,一期约83,600平方米已于2022年竣工,二期约56,700平方米预计2023年竣工[75] - 宁波天安盛世臻境花苑公司权益占比41.39%,占地约69,515平方米,总楼面积约134,800平方米,已于2022年全面竣工[77] - 大连天安海景花园公司权益占比51.74%,一期及二期总楼面积约85,800平方米已竣工,三期约17,400平方米预计2023年竣工[79] - 天津天安象屿智慧城公司权益占比25.87%,占地约581,907平方米,总楼面积约1,319,300平方米,二期二批约87,100平方米已于2022年竣工,三期一批住宅约35,000平方米预计2023年竣工[80] - 青岛天安数码城公司权益占比25.87%,占地约313,466平方米,总楼面积约633,700平方米,二期三批及三期二批总楼面积约140,300平方米已于2022年竣工,三期三批约141,000平方米预计2025年竣工[81] - 南京天安国际大厦商场楼面积66,400平方米已全租出,办公大楼约10,700平方米转为投资物业,公司占股51.74%[86] - 北京天安豪园总楼面积约42,100平方米,约一半单位已售,其余出租,公司占股51.74%[86] - 大连天安国际大厦总楼面积67,210平方米,已售14,790平方米,其余转为投资物业,公司占股51.74%[86] - 香港港晶中心购物商场楼面积约13,700平方米、车库约2,340平方米,平均出租率87%,公司占股38.79%/31.04%/15.52%[86] - 香港港湾工贸中心及海湾工贸中心总工业及货仓楼面积约93,630平方米,有133个停车位,平均出租率约50%,公司占股17.24%[86] - 香港帝后
联合集团(00373)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4-17 20:13
财报印刷错误澄清 - 公司澄清2022年度业绩公布中英文版本第18页的印刷错误,涉及应付贸易款项等账龄分析小计数字[2] - 除上述披露外,业绩公布其他资料维持不变,澄清公布应与业绩公布一并阅读[5] 应付贸易款项等账龄财务数据变化 - 2022年少于31日/于要求时偿还的应付贸易款项等为585.7百万港元,2021年为1,157.1百万港元[4] - 2022年31至60日的应付贸易款项等为177.3百万港元,2021年为48.1百万港元[4] - 2022年61至90日的应付贸易款项等为18.7百万港元,2021年为7.4百万港元[4] - 2022年91至180日的应付贸易款项等为209.3百万港元,2021年为173.0百万港元[4] - 2022年180日以上的应付贸易款项等为556.7百万港元,2021年为425.3百万港元[4] 其他财务数据变化 - 2022年并无账龄的应计员工成本等为1,547.7百万港元,2021年为1,810.9百万港元[4] - 2022年其他应付款项为1,349.7百万港元,2021年为1,217.7百万港元[4] - 2022年应付贸易款项等总计2,897.4百万港元,2021年为3,028.6百万港元[4]
联合集团(00373)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8 21:52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总收入为103.39亿港元,2021年为61.526亿港元[2] - 2022年除税前亏损为3.756亿港元,2021年溢利为86.111亿港元[2] - 2022年本年度亏损为11.311亿港元,2021年溢利为79.773亿港元[2] - 2022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0.35港元,2021年每股盈利为1.90港元[3] - 2022年其他全面费用为32.473亿港元,2021年其他全面收益为7.091亿港元[6] - 2022年全面费用总额为43.784亿港元,2021年全面收益总额为86.864亿港元[6]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707.778亿港元,2021年为754.155亿港元[7] - 2022年流动资产为424.722亿港元,2021年为448.924亿港元[7] - 2022年本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12.205亿港元,2021年应占溢利为66.889亿港元[3] - 2022年非控股权益应占溢利为8940万港元,2021年应占溢利为12.884亿港元[3] - 2022年流动负债为236.382亿港元,2021年为268.478亿港元[8] - 2022年流动资产净值为188.34亿港元,2021年为180.446亿港元[8] - 2022年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896.118亿港元,2021年为934.601亿港元[8] - 2022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431.145亿港元,2021年为462.146亿港元[8] - 2022年权益总额为682.067亿港元,2021年为738.479亿港元[8] - 2022年非流动负债为214.051亿港元,2021年为196.122亿港元[8] - 2022年总收入为100.794亿港元,2021年为59.732亿港元[13] - 2022年公司除税前亏损,本年度亏损113110万港元;2021年除税前溢利861110万港元,本年度溢利797730万港元[16][18] - 2022年来自外部客户之分部收入为1007940万港元,2021年为597320万港元[17][18]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12.205亿港元,2021年盈利为66.889亿港元[32] - 2022年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盈利之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为35.141亿股,2021年为35.151亿股[32] - 2022年已付及宣派股息43930万港元,2021年为46580万港元;年内确认分派股息46560万港元,2021年为43940万港元[33] - 2022年公司收入100.794亿港元,2021年为59.732亿港元[48][49]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年度亏损12.205亿港元,2021年溢利66.889亿港元[48][49]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权益431.145亿港元,2021年为462.146亿港元[48]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权益回报率为 - 2.8%,2021年为14.5%[48] - 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0.35港元,2021年每股基本盈利1.90港元[48][50]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每股资产净值12.27港元,2021年为13.15港元[48] - 2022年资本负债比率19.9%,2021年为39.1%[48] - 2024年票据期末面值为3.196亿美元或24.957亿港元,2021年为3.4亿美元或26.51亿港元[52] - 2026年票据期末面值为4.201亿美元或32.806亿港元,2021年为3.75亿美元或29.239亿港元[52]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431.145亿港元,较2021年减少31.001亿港元[52] - 2022年末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55.384亿港元,2021年为109.529亿港元[52] - 银行及其他借贷以及应付票据合共为241.371亿港元,2021年为290.333亿港元[52] - 流动比率为1.80倍,2021年为1.67倍;资本负债比率为19.9%,2021年为39.1%[52] - 银行贷款要求时偿还或一年内为17.962亿港元,2021年为72.185亿港元[53] - 集团银行及其他借贷为175.59亿港元,2021年为191.67亿港元[54] - 集团银行存款、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55.384亿港元,2021年为109.529亿港元[54] - 本年度新鸿基股东应占亏损153.48亿港元,2021年为溢利281.37亿港元[60] - 本年度亚洲联合财务股东应占溢利9.466亿港元,2021年为12.726亿港元[60] - 2022年底,综合消费金融客户贷款结余总额达116亿港元,2021年底为127亿港元[61] - 本年度天安股东应占溢利为15.286亿港元,2021年为14.303亿港元;从公司角度,天安本年度财务业绩为溢利3.084亿港元[63] - 截至2022年底,集团持有亚太资源约43.1%权益,应占亏损9800万港元,2021年为3910万港元[66] - 2022年,天安上市附属公司亚证地产呈报股东应占亏损4370万港元,2021年为15.631亿港元[64] - Allied Services Hong Kong Limited年内录得溢利870万港元,2021年为940万港元[6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员工总数为3930名,2021年为4177名;总雇员成本为12.243亿港元,2021年为12.987亿港元[67] 各业务线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已竣工物业销售为44.133亿港元,2021年为6.514亿港元[13] - 2022年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之利息收入为34.667亿港元,2021年为35.046亿港元[13] - 2022年物业租赁为7.283亿港元,2021年为3.268亿港元[13] - 2022年来自客户之合约收入总额为506460万港元,2021年为124590万港元[14][15] - 2022年香港地区按营运地点划分的外部客户所得收入为403620万港元,2021年为421220万港元;中国内地2022年为599510万港元,2021年为174170万港元[19] - 2022年物业价值变动净额为 - 33040万港元,2021年为8120万港元[20] - 2022年透过损益账按公平价值处理之金融资产及负债(亏损)收益净额为 - 178050万港元,2021年为249890万港元[22] - 2022年投资及金融分部收入81440万港元,消费金融349930万港元,物业发展441330万港元等;2021年投资及金融103700万港元,消费金融352620万港元,物业发展65140万港元等[17][18] - 2022年各分部业绩中投资及金融为 - 153190万港元,消费金融119710万港元等;2021年投资及金融275850万港元,消费金融166540万港元等[17][18] - 2022年融资成本、应占联营公司业绩等相关数据为 - 84540万港元、1120万港元、 - 10720万港元;2021年为 - 56870万港元、48520万港元[17][18] - 2022年应占合营公司业绩为 - 8650万港元,2021年为 - 16010万港元[17][18] - 2022年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减值亏损净额为92800万港元,2021年为75100万港元[23] - 2022年存货之成本作费用处理为25.914亿港元,2021年为2.566亿港元[29] - 2022年所得税支出为7.555亿港元,2021年为6.338亿港元[31] - 2022年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1102590万港元,2021年为1204970万港元;其中香港为874310万港元,中国为288720万港元,2021年分别为876730万港元和391320万港元[34] - 2022年逾期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扣除减值拨备)为96880万港元,2021年为103170万港元[35] - 2022年按揭贷款为306390万港元,2021年为346130万港元;其中香港为310750万港元,2021年为351440万港元[36] - 2022年逾期按揭贷款为54390万港元,2021年为58850万港元[37] - 2022年有期贷款为169920万港元,2021年为251440万港元;其中有抵押为213340万港元,无抵押为40100万港元,2021年分别为288340万港元和45530万港元[37] - 2022年应收贸易款项、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为76670万港元,2021年为95030万港元[41] - 2022年应付贸易款项、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款项为289740万港元,2021年为302860万港元[43] - 新鸿基投资管理分部本年度除税前亏损240.38亿港元,2021年为除税前溢利191.78亿港元[60] - 新鸿基基金管理业务本年度除税前亏损2290万港元,2021年为除税前溢利1660万港元[60] - 新鸿基私募融资业务本年度除税前亏损4470万港元,2021年为除税前溢利510万港元[60] - 新鸿基信贷有限公司本年度除税前溢利12.23亿港元,2022年底贷款结余总额31亿港元[60] - 与2021年相比,集团香港物业组合租金收入稳定,本年度物业组合价值净减少[62] - 天安总租金收入较2021年增加0.4%[63] 重大交易事项 - 2021年天安股份回购后,公司在天安持股权益从约48.86%增至约50.01%,确认亏损935.77亿港元[24] - 2021年收购天安产生议价收购收益135.218亿港元[26] - 2023年2月27日,公司附属公司拟3港元收购香港物业,完成时将提供10亿港元贷款,总付款10.00000003亿港元[45] - 同日,亚证地产集团拟8000万港元出售中国非核心物业,2.5亿港元出售香港非核心物业[45] 股息相关 - 董事会宣布2022年度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11.75港仙,代替末期股息,2022年全年股息总额每股12.50港仙[46] - 2013年和2014年中期及末期股息若在2023年4月28日仍未认领将被没收[80] 公司运营相关 - 天安深圳龙岗坂田街道天安云谷二期楼面面积约59.94万平方米已竣工;深圳光明区光明天安云谷楼面面积约38.28万平方米、浙江德清德清天安云谷部分楼面面积约30.8万平方米于2022年竣工,余下约15.18万平方米正在开发[63] - 天安位于江苏及浙江的三项住宅项目于2022年竣工并移交客户,本年度带来重大利润确认[63] - 上海天安1号(前称天安豪园二期)住宅项目首期成功预售,将在分期开发中带来稳定收益[64] 公司治理相关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除若干偏离行为外遵守企业管治守则[73] - 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遵照守则条文D.3.3规定,但存在三点偏离,董事会认为应继续按更新后职权范围运作并至少每年检讨一次[74] - 审核委员会连同公司管理层审阅了集团所采纳的会计原则及惯例和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75] - 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所列数字获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同意,但相关工作不构成核证委聘[76] - 除4月购回股份外,公司或附属公司在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无购回、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77] - 4月购回股份数目为1,398,000股,最高每股购买价2.80港元,最低2.77港元,已付代价总额3,903,640港元[78] - 董事会建议采纳新组织章程细则,须待股东于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上以特别决议案方式批准[79] - 公司将于2023年4月底前寄发202
联合集团(00373)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6 16:36
公司基本信息 - 联合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为373[5] - 报告期为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2] - 公司主席兼非执行董事为狄亚法,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为李成辉[4] - 公司往来银行包括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交通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等多家银行[5]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香港湾仔告士打道138号联合鹿岛大厦22楼[5]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处为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位于香港湾仔皇后大道东183号合和中心17楼1712 - 1716铺[5] - 公司核数师为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注册公众利益实体核数师[5] - 公司律师包括简家驄律师行、胡百全律师事务所、胡关李罗律师行[5] - 公司网站为http://www.alliedgroup.com.hk和http://www.irasia.com/listco/hk/alliedgroup/index.htm[5] - 文档为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涵盖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信息[125][130][132][134][14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总收入为34.667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25.872亿港元[8] - 2022年上半年销售成本及其他直接成本为8.247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2.347亿港元[8]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3.779亿港元,2021年同期溢利为35.298亿港元[8] - 2022年上半年本期亏损为5.621亿港元,2021年同期溢利为32.491亿港元[8][10] - 2022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17港元,2021年同期每股基本盈利为0.63港元[8] - 2022年上半年其他全面费用为16.459亿港元,2021年同期其他全面收益为5.191亿港元[10] - 2022年上半年全面费用总额为22.08亿港元,2021年同期全面收益总额为37.682亿港元[10] - 2022年上半年应占本公司股东亏损为14.605亿港元,2021年同期溢利为25.976亿港元[10] - 2022年上半年应占非控股权益亏损为7.475亿港元,2021年同期溢利为11.706亿港元[10] - 2022年上半年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平价值处理之权益工具投资公平价值亏损为2.094亿港元,2021年同期收益为2.052亿港元[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743.434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54.155亿港元下降1.42%[1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428.546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48.924亿港元下降4.54%[1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63.003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68.478亿港元下降2.04%[1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65.543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80.446亿港元下降8.26%[1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总权益为705.344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38.479亿港元下降4.49%[1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203.633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96.122亿港元增长3.83%[1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投资物业为253.96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64.687亿港元下降4.04%[1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待发展物业为54.466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9.346亿港元下降8.22%[1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为117.383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20.497亿港元下降2.58%[1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股本为22.217亿港元,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14] - 权益总额为489.654亿港元,较之前有变动[15] - 总计为119.46亿港元,较之前有变动[15] - 应占附属公司净资产为119.558亿港元,较之前有变动[15] - 以股份支付之雇员酬金储备为900万港元[15] - 为雇员股份拥有计划持有股份为 - 1880万港元[15] - 股息储备为4.13亿港元[15] - 累计溢利为339.564亿港元[15] - 资本及其他储备为1770万港元[15] - 非供派發储备为5520万港元[15] - 汇兑储备为2.757亿港元[1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70,534.4百万港元,较期初73,847.9百万港元减少4.5%[17] - 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888.9百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429.2百万港元[19] - 2022年上半年,透过损益账按公平价值处理之金融资产减少1,147.7百万港元,2021年同期增加1,541.9百万港元[19] - 2022年上半年,有期贷款减少600.2百万港元,2021年同期减少419.6百万港元[19] - 2022年上半年,按揭贷款减少74.3百万港元,2021年同期增加339.6百万港元[19] - 2022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增加307.0百万港元,2021年同期增加814.5百万港元[19] - 2022年上半年,已付利息586.9百万港元,已缴税项267.6百万港元;2021年同期已付利息286.6百万港元,已缴税项84.0百万港元[1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应占附属公司净资产为26,246.2百万港元,较期初27,663.5百万港元减少5.1%[1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累计溢利为42,894.3百万港元,较期初43,526.6百万港元减少1.4%[1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股息储备为26.4百万港元,较期初439.4百万港元减少94%[17] - 2022年上半年出售透过损益账按公平价值处理之长期金融资产所得款项为13.886亿港元,2021年为21.571亿港元[21] - 2022年上半年合营公司还款9.221亿港元,2021年为330万港元[21] - 2022年上半年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6.094亿港元,2021年为2150万港元[21] - 2022年上半年筹集所得新造银行及其他借贷为90.225亿港元,2021年为159.666亿港元[24] - 2022年上半年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为90.811亿港元,2021年为155.28亿港元[24] - 2022年上半年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4.633亿港元,2021年为20.535亿港元[24]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8.162亿港元,2021年减少净额为16.458亿港元[24] - 2022年上半年汇率变动影响为 - 2.175亿港元,2021年为3490万港元[24] - 2022年上半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1.162亿港元,2021年为78.903亿港元[24] - 2022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7.149亿港元,2021年为62.794亿港元[24] - 2022年上半年总亏损为5亿6210万港元,2021年同期溢利为32亿4910万港元[47][54] - 2022年上半年来自外部客户的分部收入为34亿1820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25亿520万港元[47][54] - 2022年上半年消费金融业务减值亏损净额较2021年上半年增加51.0%,盈利能力下降[65][66] - 2022年上半年新鸿基私募融资亏损减少,融资成本较2021年上半年减少63.6%,减值亏损净额减少80.6%[69][71] - 2022年上半年新鸿基投资管理金融资产及负债亏损净额为6.351亿港元,利息收入为3760万港元[70][72] - 2022年上半年新鸿基投资管理对第三级资产投资总额为93.741亿港元[70][72] - 2022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减少净额为1.15亿港元,2021年为增加3830万港元[74] - 2022年上半年酒店物业拨回减值亏损470万港元,2021年为20万港元[74] - 2022年上半年确认租赁土地及楼宇减值亏损290万港元[74] - 2022年上半年待发展物业减值亏损8340万港元[74] - 2022年上半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为3.332亿港元,2021年为3.136亿港元[75]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成本总额为5.496亿港元,2021年为3.525亿港元[7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形资产摊销(电脑软件)为160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160万港元[78] - 2022年上半年待发展物业摊销为1030万港元,2021年同期无此项[78] - 2022年上半年存货成本作费用处理为4.349亿港元,2021年同期无此项[78] - 2022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4880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4420万港元[78]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支出中,香港为1.355亿港元、中国为8270万港元、其他司法地区为10万港元,2021年分别为1.597亿港元、220万港元、0[82] - 2022年上半年土地增值税为1.113亿港元,2021年同期无此项[82] - 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股东应占基本及摊薄亏损盈利计算中,亏损为6.057亿港元,2021年为21.981亿港元[86] - 2022年报告期末后宣派中期股息每股0.75港仙,金额为2640万港元,2021年相同[90] - 2022年上半年期内确认分派的2021年第二次中期股息(代替末期股息)为4.392亿港元,2021年为4.13亿港元[90] - 公司宣布派发2022年中期股息每股0.75港仙,与2021年持平[91] - 2022年6月30日,租赁土地、土地及楼宇、设备使用权利资产平均租期分别为49.5年、4.0年、4.5年,与2021年12月31日相比,租赁土地租期略有缩短[99] - 2022年6月30日,租赁土地、土地及楼宇、设备使用权利资产账面净值分别为2.456亿港元、4.319亿港元、0.013亿港元,总计6.78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2.596亿港元、4.689亿港元、0.016亿港元,总计7.301亿港元[102] - 2022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折旧、租赁负债利息费用、短期租赁及低价值资产租赁费用分别为8880万港元、680万港元、530万港元;2021年分别为7210万港元、550万港元、230万港元[103] - 2022年中期报告期内,使用权资产增加4910万港元,2021年为1.291亿港元[103] - 2022年中期报告期内,租赁现金总流出为8920万港元,2021年为7640万港元[104] - 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12月31日,租赁土地使用权资产分别为533860万港元及560860万港元,包含在待发展物业中[105][10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已就位于澳洲的待发展物业确认减值亏损8340万港元,2021年无此项亏损[105][106] - 2022年中期报告期间,租赁现金流出总额为8920万港元,2021年为7640万港元[10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反向回购协议未结清款项已全数结算,2021年12月31日未结清款项为1.693亿港元[168][169] - 2022年6月30日,按抵押品类型分析,债务工具反向回购协议应收款项为0,2021年12月31日为1.601亿港元[16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为12320.9百万港元,减值拨备为582.6百万港元,净额为11738.3百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12680.5百万港元、630.8百万港元和12049.7百万港元[17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逾期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总计1156.1百万港元,其中逾期少于31日为828.9百万港元;2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