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4 18:02
公司概况 - 北京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生态发展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公司[2] - 公司拥有107个太阳能发电站和21个风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为7,228,582兆瓦,全年发电量达到约7,141,204兆瓦时[2] - 公司吸引了包括京能集团、招商局集团、中信银行等在内的多个实力投资者[4]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旨在建立最高效和最先进的清洁能源运维平台,通过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绿色生态圈,将清洁能源普及到千家万户[5] - 公司将继续抓住国际能源产业大变革的历史机遇,以高质量快速发展为核心,加快构建绿色为主、多能互补、智慧协同的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系统,努力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最大化[7] 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收入约411.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约47.2亿元人民币[22] - 公司总资产约6032.85亿元人民币,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8吉瓦[22] - 公司控制的清洁能源累计装机容量约12吉瓦,全年生产绿色电力约722.86亿千瓦时[22] 业务拓展 - 公司将专注于2023年风电和光伏发电建设,预计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160吉瓦,同比增长超过33%[38] - 公司将加快推动“蒙电进京”和“吉电进京”项目,以实现关键性突破[45] - 公司将加强在北京本地市场的开发力度,探索“光伏智慧农业”产业融合项目[45] 公司治理 - 盧振威先生于2013年6月10日被任命为公司执行董事[94] - 趙兵先生于2021年1月29日被任命为公司非执行董事[97] - 蘇永健先生于2022年2月25日被任命为公司非执行董事[100] 风险管理 - 公司对物业、厂房及设备未确认任何减值支出,未进行进一步减值测试[152] - 公司应收账款、票据及电价补贴应收账款总计约为86.3亿元人民币,其中电价补贴项目清单中的併网装机容量为5603.44兆瓦[157] - 公司面临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问题,中国政府发布通知进行全国自查工作,以确定最新实际情况,取消对不合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补贴以减轻财务压力[158]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0 22:44
公司业务及发展 - 本年度,公司的发电量大幅增加至约7,141,204兆瓦时,增幅约为84%[7] - 公司拥有105个太阳能发电站和20个风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为5,603.44兆瓦[3] - 公司的全年业绩表现稳健,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生态发展解决方案供应商[2] - 公司有策略地开发、建设及收购发电站,以达到预先确定的最低回报率[4] - 公司主要拥有预计容量超过5吉瓦的水电开发权,正在等待中国政府生态保护红线的规划[5] - 公司在2022年实现电力销售收入41.1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45.7%[70] - EBITDA达到3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46.1%[70] - 公司在2022年实现全面收益总额为8.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下降88.6%[73] - 公司在2022年底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414.6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35.9%[74] - 公司在2022年底的流动资产总额为188.6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0.3%[74] - 公司在2022年底的资产总额为603.2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30.6%[74] - 公司在2022年底的负债总额为501.4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35.9%[75] - 公司在2022年底的权益总额为101.8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0.0%[75] - 公司为一间在百慕大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主要營業地址在香港[76] - 北京能源投资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为公司直接控股股东,持有公司约32%已发行股本[77] - 公司主要从事开发、投资、运营及管理发电站及其他清洁能源项目,綜合财务报表以人民币呈列[78] - 公司主要经营实体位于中国,全部收入源自中国的业务运营[103] 财务状况 - 本年度公司录得溢利淨額约为人民币472百万元,较上年减少约178百万元[16] - 公司收入和EBITDA分别约为人民币4,115百万元和3,500百万元,较上年增长分别约45.5%和46.0%[17] - 公司融资成本增至人民币1,514百万元,增幅约为36.4%,主要由于银行及其他借款平均金额增加[20] - 公司管理层确认对电价补贴应收账款进行了减值评估,本年度确认减值支出约为人民币25百万元[24] - 本集团收取电价补贴约人民币1,771百万元[30] - 本集团銀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43,955百万元,債務對EBITDA比率下降至约10.3[32] - EBITDA利润率保持稳定约85%,主要由于发电业务持续稳定运营[33] - 營運現金流量对淨債務比率上升至约5.8%[35] - 利息保障比率约为2.49,较上年略有下降[36] - 资本负债比率为78.0%,较上年略有上升[40] - 本集团拥有现金及等价物约8,023百万元,无任何对冲用途的金融工具[42] - 本集团擁有物業、廠房及設備的資本承擔约人民幣3,975百万元[43] - 本集团完成了对朔州風電、昔陽新能源、昔陽風電及右玉風電的股权收购,总代价约为人民幣1,448百万元[44] - 本公司完成了收购鳳台縣晟陽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代价约为人民币412百万元[46] - JN Viet Nam Renewable Energy Company Limited与Cuu An Wind Power Joint Stock Company签订了有条件的股权收购协议,代价约为人民币215百万元[47] - 本集团已完成收购若干附属公司,总并网装机容量为306.86兆瓦[48] - 本集团于本年度未进行任何其他重大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企业的收购或出售[49] - 本集团将继续寻找合适且前景良好的投资机会,以改善未来财务表现和盈利能力[50] - 电力销售业务的中国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附属公司,分别占应收账款总额的约73.50%和25.80%[51] - 本集团约52%的银行及其他借款以抵押发电模块、设备、担保按金、电力销售收费权和/或抵押附属公司股份作为担保[52] - 本集团提供具竞争力的薪酬及福利待遇予不同层级的员工,包括额外医疗保险、酌情花红、多项培训计划、进修赞助以及购股权计划[53] - 本集团主要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经营业务,预计汇率波动风险较微[54] - 本集团于本年度未发生重大或有负债[55] 会计准则及审计事项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报告第2号修订本规定实体须披露重要会计政策资料[84] - 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引入会计估计的新定义,澄清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之间的关系[87] - 修订本为釐清如何将债务及其他负债分类为流动或非流动提供进一步指引[90] - 二零二二年修订本延迟至二零二四年一月一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生效[94] - 本年度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对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1 16:31
1 BEIJING ENERGY INTERNATIONAL HOLDING CO., LTD. 北京能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INTERIM REPORT 2022 二零二二年中期報告 Contents 目錄 Corporate Information 2 公司資料 Management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4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Interim Condensed 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Profit or Loss 21 中期簡明綜合損益表 Interim Condensed 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23 中期簡明綜合全面收益表 Contents 目錄 Interim Condensed 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 24 中期簡明綜合財務狀況表 Interim Condensed 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Changes in Equity 26 中期簡明綜合權益變動表 Interim Conden ...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1 16:34
公司概况 - 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拥有97座太阳能发电站及7座风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4,168.02兆瓦[3] - 公司吸引众多实力投资者,包括京能集团、招商新能源集团、中国华融、青岛城投及欧力士集团[3]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农业银行、盘谷银行、中国银行(香港)、江苏银行、上海银行、中信银行(国际)等[5]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百慕大Clarendon House, 2 Church Street Hamilton HM11[5]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干諾道中168–200號信德中心西翼10樓1012室[5] - 公司网址为http://www.bjei.com[5] - 公司拥有97座太阳能发电站和7座风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4,168.02兆瓦[55] - 公司所有发电站均位于中国,广泛分布在21个不同省份[55] - 公司短期将集中精力发展太阳能及风力发电业务,同时加强可再生能源组合的多样性[6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总装机容量为4,168.02兆瓦,较2020年的2,070.40兆瓦增长约101.3%[68] - 公司主要拥有预计容量超过5吉瓦的水电开发权,间接持有项目公司75%股权[57]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的全职员工人数为752人,员工福利开支总额为人民币201百万元[110][112]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并无重大或有负债[113]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并无持有任何重大投资,未来将积极物色投资机会[106][107]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并无任何作对冲用途的金融工具[103][105] 财务表现 - 2021年全年总发电量达到约3,879,751兆瓦时[3] - 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约人民币2,825百万元,实现溢利约人民币650百万元,总资产约人民币46,159百万元,累计“控制+确权”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约12吉瓦,全年生产绿色电力达到约3,879,751兆瓦时[7] - 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约人民币2,825百万元,实现溢利约人民币650百万元,总资产约人民币46,159百万元,累计“控制+确权”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约12吉瓦,全年生产绿色电力达到约3,879,751兆瓦时[7] - 2021年公司成功完成工银股权融资、信用贷款和美元可换股债券,强化财务管理,优化债务结构,维护投资者利益[7] - 2021年公司净利润约为人民币6.5亿元,较2020年的约人民币2.62亿元有所增长[74] - 2021年公司确认了约人民币7百万元的物業、廠房及設備減值支出,主要为在建工程[85] - 2021年公司确认了约人民币65百万元的金融資產減值支出[88] - 2021年公司确认了约人民币6百万元的出售附屬公司虧損[88] - 2021年公司应收账项、票据及电价补贴应收账项总额为人民币7,552百万元,相比2020年的约人民币4,344百万元有所增加[88][90] - 公司积极寻求融资/再融资机遇以降低集资成本及改善资金流动性[9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32,039百万人民币,其中一年内到期部分为7,820百万人民币,第二年到期部分为6,664百万人民币,三至五年到期部分为13,181百万人民币,六至十年到期部分为4,125百万人民币,十年后到期部分为485百万人民币[92] - 公司EBITDA利润率从2020年的约92%下降至2021年的约85%,主要由于业务扩张导致的额外运营费用[93][96] - 公司债务对EBITDA比率从2020年的约7.4上升至2021年的约11.1,主要由于业务扩张导致的净债务增加[94][96] - 公司运营现金流对净债务比率从2020年的约7.9%下降至2021年的约5.7%,主要由于业务扩张导致的净债务增加[94][96] - 公司利息保障比率从2020年的约2.41上升至2021年的约2.74,表明公司偿付利息的能力有所提升[95][9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5,671百万人民币,流动负债为11,323百万人民币[98]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从2020年的72.1%上升至2021年的74.1%,主要由于业务扩张导致的净债务增加[100][101]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5,844百万人民币,其中非流动部分为939百万人民币,流动部分为4,905百万人民币[102]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的现金存款以人民币计值[103]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拥有约人民币1,793百万元的资本承诺[103][105] - 公司于2021年完成了47项总装机容量为1,676.27兆瓦的附属公司收购[104][105] - 公司于2021年6月完成了以人民币3,000百万元向工银投资出售联合光伏常州不超过29.43%股权的交易[106][107]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的主要客户应收款中,国家电网和内蒙电力的附属公司分别占77.2%和22.4%[108][109]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的银行及其他借款中,约59%以资产抵押[109][111] - 公司于2022年1月至3月期间,NEX集团向公司转让了估值约人民币4百万元的太阳能发电站公司股权及人民币12百万元的现金,用于结算用途[120] - 公司确认了人民币43百万元的预期信贷亏损,主要由于NEX集团尚未偿还的结余信贷风险增加[116] - 公司与NEX集团签订了第二份经修订结算协议,涉及NEX集团转让估值约人民币39百万元的太阳能发电站公司股权、人民币32百万元的现金及约人民币57百万元的股份,以结算约人民币174百万元的未偿还结余[116] - 公司成功落地人民币30亿元权益融资业务[25] - 公司成功发行于二零二四年到期的50,000,000美元3.8%可转换债券[25] - 公司获得山东省282兆瓦新能源项目指标[27] - 公司获得海南省100兆瓦新能源项目指标[28] - 公司陆续取得山西省、内蒙古、广西省600兆瓦新能源项目指标[28] - 公司2021年总发电量为3,879,751兆瓦时,相当于258.7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量[29] - 公司2021年总发电量相当于17,639.1万棵植树量[29] - 公司2021年总发电量相当于1,183千吨标准煤节约[29] - 公司于2021年6月完成了一项增资交易,向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出售不超过29.43%的股权,筹集资金人民币30亿元[71] - 公司于2021年6月成功发行了本金为5000万美元的可转换债券,票面利率为3.8%,净收益约为4900万美元,其中约4050万美元用于偿还海外债务[7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的实际利率约为4.40%,较2020年的约4.70%有所下降[70] - 公司在中国境内(不分地区)的余量上网容量为102.22兆瓦,发电量为71,420兆瓦时,收入为人民币0.57亿元[66] - 公司在河北、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全量上网模式下,总装机容量为4,065.80兆瓦,发电量为3,808,331兆瓦时,收入为人民币27.84亿元,平均电价为每千瓦时0.73元[68] - 公司在2021年通过债务融资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筹集资金,以提升融资能力和降低融资成本[70] - 公司计划将剩余的约800万美元在2022年12月31日前全部用于偿还海外债务、海外项目和一般营运资金[73] - 公司成功发行本金金额为50百万美元的可换股债券,票面利率为每年3.8%[76] - 2021年溢利净额约为人民币650百万元,相比2020年的约人民币262百万元有所增加[77] - 2021年收入和EBITDA分别为约人民币2,825百万元和人民币2,397百万元,相比2020年的约人民币2,149百万元和人民币1,967百万元有所增加[77] - 2021年每千瓦时平均电价(不包括增值税)约为人民币0.73元,相比2020年的约人民币0.77元有所下降[78] - 2021年总融资成本约为人民币1,110百万元,与2020年基本持平[79] - 2021年公司拥有97座太阳能发电站和7座风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为4,168.02兆瓦,相比2020年的约2,070.40兆瓦有所增加[81] 战略与目标 - 公司旨在建立最高效及最先進的可再生能源運維平台,并透過採用低碳及可持續發展模式建造綠色生態圈[3] - 公司未来将把握国际能源产业大变革的历史机遇,加快構築綠色為主、多能互補、智慧協同的清潔能源產業生態體系[3] - 公司明确战略方向,坚定信念、毫厘必争,发挥机制优势,顺利实现既定目标,在装机规模、利润指标等方面交出满意答卷[7] - 公司巩固安全生产基础、细化成本管控、强化市场营销、全面铺开工程建设,不断提升经营效能[7] - 公司认为建设一个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清洁、安全、可靠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是中国能源行业未来数十年所面临最严峻的考验,是巨大的挑战但更是史无前例的重大机遇[9] - 公司致力于成为一流的国际清洁能源生态投资运营商,重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13] - 公司将摆脱既有思维窠臼和传统路径依赖,认真研究顺应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发展新模式,勇于二次改革[13] - 公司将结合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和特征,将投资驱动和创新发展进行有机结合并付诸行动,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13] - 公司致力于成为一流的国际清洁能源生态投资运营商,并坚持加速提升装机规模以在新兴能源行业取得重要话语权[23] - 2022年是公司在新起点上再出发的一年,公司将锚定方向,坚定不移落实实现一流的战略目标,夯基垒台,持续改革,全面优化基础管理体系,做到高效合规[16] - 公司将坚持价值驱动,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上做文章,推动加快转型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到忙而有序、未雨绸缪,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16] - 公司将坚持自主开发,积极推动“绿电进京”项目规划,助推京能国际结构升级转型[17] - 公司将在“三北”地区加快大型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布局[17] - 公司将重点打造河北、山东、山西、广西、广东、海南等区域光伏集群[17] - 公司将加快推进行业领先的轻资产服务业务布局,包括电力市场交易、碳资产和碳交易等[17] - 公司将加大和先进农业、高效组件、储能、氢能等企业的战略合作力度,通过“能源+产业”整体优势争取项目[19] - 公司将加快战略新兴业务布局,重点研究储能、氢能等方面的新技术投资孵化[19] - 公司将加快推进行业领先的轻资产服务业务布局,包括电力市场交易、碳资产和碳交易等[17] - 公司将加快推进行业领先的轻资产服务业务布局,包括电力市场交易、碳资产和碳交易等[17] - 公司将加快推进行业领先的轻资产服务业务布局,包括电力市场交易、碳资产和碳交易等[17] - 公司将加快推进行业领先的轻资产服务业务布局,包括电力市场交易、碳资产和碳交易等[17] 行业趋势 - 2021年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突破100吉瓦,其中风电新增约47.57吉瓦,光伏发电新增约54.93吉瓦[9] - 截至2021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00吉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30吉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310吉瓦,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9] - 公司依托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和四大海上风电基地,重点加快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光基地项目规划建设和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9] - 第一批大基地约1亿千瓦项目正在按照“成熟一个、开工一个”的原则有序开工,第二批基地项目近期将正式发布[9] -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升,储能的刚性需求逐渐显现,储能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重要支撑,未来十年将出现爆发式增长[12] - 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已进入新的时代,产业格局逐步固化,行业上游设备供应商呈强者恒强的局面,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头部企业议价能力越来越强[13] - 能源央企纷纷加大投资规模,非传统能源央企也加快进入,市场空间逐步被挤压[13] - 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导向明显,下游投资逐步向大容量风机、高效组件及储能、氢能等上游制造端延伸,产业链整合态势明显[13] - 能源互联网构建在加速,将成为中国经济和中国能源未来最大的发展趋势和增值空间,也是未来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跨行业融合将成为其重要特点[13] - 公司预计在“十四五”时期,风电和光伏基地的总装机规模将达到约200吉瓦[123] - 公司预计2022年风电和光伏的新增装机规模分别为约50吉瓦和90吉瓦,总新增量将达到约140吉瓦[123] - 公司预计到2025年,抽水蓄能的投产总规模将达到62吉瓦以上,到2030年将达到约120吉瓦[124] - 公司预计到2025年,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将达到30吉瓦以上[124] - 公司认为中国将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成为世界的重要示范和引领[126] - 公司预计自然资本投资和绿色低碳转型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新支柱[126] - 公司致力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打造一流的国际清洁能源生态投资运营商[127] 公司治理 - 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项下的所有适用守则条文[131] - 董事會共同負責履行企業管治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16 16:35
太阳能发电站情况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拥有76座太阳能发电站,较2020年12月31日的61座增加[7][1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太阳能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2,825.4兆瓦,较2020年12月31日的约2,070.4兆瓦增长[7][1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太阳能发电站分布在中国18个不同地区,较2020年12月31日的17个增加[7][1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太阳能发电站数量76座,总装机容量2,825.4兆瓦,加权平均利用小时708小时;2020年数量58座,总装机容量1,945.4兆瓦,加权平均利用小时669小时[13] - 2021年1类地区发电站23座,总装机容量895.0兆瓦,发电量606,641兆瓦时,收入458百万元,每千瓦平均电价0.75元[16] - 2021年2类地区发电站27座,总装机容量1,224.6兆瓦,发电量744,681兆瓦时,收入524百万元,每千瓦平均电价0.70元[16] - 2021年3类地区发电站20座,总装机容量610.8兆瓦,发电量323,163兆瓦时,收入266百万元,每千瓦平均电价0.82元[16] - 总装机容量由约1945.4兆瓦扩大至约2825.4兆瓦,增幅约45.2%[21] 水电项目情况 - 公司间接持有水电项目公司75%股权,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间接持有25%股权[9][12] - 公司拥有预计容量超5吉瓦的水电开发权[9][12] 集团发电量情况 - 2021年集团发电站总发电量约1,744,946兆瓦时,较2020年的约1,388,242兆瓦时增加约25.7%[13] 银行及借款利率情况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实际利率约4.49%,2020年12月31日约为4.70%[17] - 2021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实际利率约为4.49%,2020年12月31日约为4.70%[20] - 2021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非即期为154.28亿人民币、即期为77.67亿人民币,总计231.95亿人民币;2020年12月31日非即期为122.84亿人民币、即期为53.05亿人民币,总计175.89亿人民币[162] - 2021年银行及其他借款变动中,收购附属公司增加41.99亿人民币,银行借款所得款项增加50.08亿人民币等;6月30日实际年利率为4.49%,2020年12月31日为4.70%[163] 股权出售与债券发行情况 - 2021年6月完成向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出售联合光伏(常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不超过29.43%股权,对价30亿元[18] - 2021年6月29日,公司成功向优质机构投资者发行本金5000万美元(约3.2亿元)的三年期可换股债券,票面利率3.8%,换股价0.33港元/股[19] - 可换股债券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约4900万美元(约3.16亿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未使用,预计年底前全部使用[19] - 2021年6月21日(认购协议条款确定前最后交易日),公司在港交所上市股份市价为0.275港元/股[19] - 2021年5月7日,公司附属公司与工银投资订立增资产协议,以3000百万元向其出售联合光伏常州不超29.43%股权,6月完成交易[20] - 2021年6月29日,公司成功发行本金50百万美元三年期可换股债券,票面利率3.8%,换股价每股0.33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49百万美元[20] - 2021年5月7日,公司两间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等与工银投资就视作出售联合光伏常州不超29.43%股权订立增资协议,代价30亿元,6月完成交易[96] - 公司于2021年6月29日向独立第三方发行2024年到期本金额为5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的三年期可换股债券,年票率为3.8%,换股价为每股港币0.33元[100] - 2021年6月29日公司向独立第三方发行三年期可换股债券,本金5000万美元,利率3.8%,所得款项净额约3.16亿元,按摊余成本列账之金融负债2.66亿元,按公允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负债1.08亿元,发行可换股债券首日公允值亏损5600万元[154] - 2021年1月1日发行可换股债券时初始确认债务部分2.12亿人民币、衍生品部分1.08亿人民币,总计3.2亿人民币;6月30日债务部分为2.66亿人民币、衍生品部分为1.08亿人民币,总计3.74亿人民币[157] 财务关键指标变化情况 - 本期集团录得溢利净额约361百万元,2020年6月30日约为93百万元[21] - 本期收入及EBITDA分别约为1310百万元及1131百万元,2020年6月30日分别约为1071百万元及977百万元[21] - 本期每千瓦平均电价(不含增值税)约为0.75元,2020年6月30日约为0.77元[21] - 总融资成本由2020年约569百万元升至本期约667百万元,升幅约17.2%[21] - 2021年6月30日,贸易及票据应收款项为285百万元,2020年12月31日为229百万元[23] - 公司EBITDA利润率从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91%下降约5%至本期的约86%[26][29] - 债务对EBITDA比率从2020年6月30日的约14.9上升至本期的约15.9[27][29] - 营运现金流量对净债务比率从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4.3%下降至本期的约3.8%[27][29] - 利息保障比率从2020年6月30日的约2.77下降至本期的约2.49[28][29] - 2021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约为人民币13,953百万元,流动负债约为人民币10,443百万元[31][32] - 2021年6月30日,公司借贷总额及可换股债券为24,174百万元,2020年12月31日为18,030百万元[34] - 2021年6月30日,公司债务净额为18,035百万元,2020年12月31日为15,058百万元[34] - 2021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8,968百万元,2020年12月31日为5,655百万元[34] - 2021年6月30日,公司资本总额为27,003百万元,2020年12月31日为20,713百万元[34] - 2021年6月30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66.8%,2020年12月31日为72.7%[34]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13.1亿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10.71亿人民币[66] - 2021年上半年公司EBITDA为11.31亿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9.77亿人民币[66] - 2021年上半年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为4.09亿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1.32亿人民币[66]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为3.61亿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0.93亿人民币[66] - 2021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基本每股盈利为1.65人民币分,摊薄每股盈利为1.57人民币分;2020年同期基本和摊薄每股盈利均为0.41人民币分[68]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93亿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0.44亿人民币[72] - 2021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3.03亿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0.36亿人民币[72] - 2021年上半年电力销售及电价补贴为4.2亿和8.9亿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3.3亿和7.41亿人民币[66] - 2021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支付之开支)为7400万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4200万人民币[66] - 2021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3.39亿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2.84亿人民币[6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1696亿人民币,较2020年12月31日的1.6366亿人民币增长32.57%[7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1.3953亿人民币,较2020年12月31日的0.9722亿人民币增长43.52%[7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3.5649亿人民币,较2020年12月31日的2.6088亿人民币增长36.64%[7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6238亿人民币,较2020年12月31日的1.2676亿人民币增长28.10%[7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1.0443亿人民币,较2020年12月31日的0.7757亿人民币增长34.63%[7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总额为2.6681亿人民币,较2020年12月31日的2.0433亿人民币增长30.57%[7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0.8968亿人民币,较2020年12月31日的0.5655亿人民币增长58.59%[7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全面收入/(亏损)为0.0303亿人民币,较期初增长[8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与权益持有人交易导致权益增加0.302亿人民币[8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为0.5741亿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为0.3227亿人民币[74][85] - 2021年上半年经营业务产生现金3.1亿元,已付所得税4500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2.65亿元;2020年同期分别为5.17亿元、2800万元、4.89亿元[90] - 2021年上半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13.25亿元,主要因收购子公司等支出;2020年同期为2.67亿元[90] - 2021年上半年融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4.522亿元,2020年同期为1.604亿元[93] - 2021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3.462亿元,期初为1.577亿元,期末为4.953亿元;2020年同期分别为1.826亿元、2390万元、2.026亿元[93] - 2021年融资成本总额为6.67亿元,2020年为5.69亿元[125] - 2021年即期所得税为5300万元,递延所得税为 - 500万元;2020年即期所得税为3900万元,递延所得税为0[129] - 2021年和2020年公司均未派付或宣派股息[130] - 2021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65分,2020年为0.41分;2021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3.71亿元,2020年为8500万元[133] - 2021年集团有两类潜在普通股,2020年有一类[134][135] - 2021年每股摊薄盈利为1.57分,2020年为0.41分[138] - 截至2021年1月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40.97亿元,6月30日为184.29亿元,期间添置5000万元,收购附属公司46.71亿元,折旧3.39亿元,汇兑差额500万元[142] - 2021年6月30日使用權資產为4.37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3.25亿元;2021年6月30日租赁负债为1.46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1.33亿元[144] - 2021年6月30日应收账项及电价补贴应收账项为61.88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41.78亿元;应收票据2021年6月30日为1.38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1.66亿元;应收账项、票据及电价补贴应收账项2021年6月30日为63.26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43.44亿元[14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应收电力销售款约1.47亿元,2020年12月31日约6300万元,一般三至十二个月内偿付[147] - 应收账项及电价补贴应收账项按发票日期账龄分析,2021年6月30日即期为60.69亿元,1 - 30日为3600万元,181 - 365日为1800万元,超过365日为6500万元;2020年12月31日即期为40.74亿元,1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4-22 16:3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的投资者包括京能集团、招商新能源集团、中国华融、青岛城投和欧力士[1]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张平、卢振威、徐建軍等[2] - 公司的法律顾包括百慕达康德明律师事务所、香港亚司特律师事务所等[2] - 公司的主要往来银行包括盘谷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银行(香港)等[2] - 公司的核数师为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2] - 公司的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为香港干诺道中168 - 200号信德中心西翼10楼1012室[2] - 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发电站及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投资、营运及管理[28]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集团主要从事开发、投资、营运及管理太阳能电站及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108] 公司战略与发展目标 - 公司旨在建立高效先进的可再生能源运维平台,构建绿色生态圈[1] - 公司未来将以高质量快速发展为核心,构筑清洁能源产业生态体系[1] - 2020年公司与多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锁定前期开发资源[6] - 公司布局京津冀、长三角和大湾区,中标的北京怀柔中科院高能所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为10兆瓦,锁定的隆基嘉兴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为17兆瓦[6] - 公司推进广东阳江75兆瓦、广东河源40兆瓦、广西贵港20兆瓦光伏项目等三个基建项目达标投产[6] - 公司优化设置“7内1外”8个区域公司,明确总部“4 + 1”、区域公司“3 + 1”职能[7] - 2021年公司将重点推动新疆、陕北、内蒙、东北、西南等地大规模风光储清洁能源基地开发[9] - 2021年公司将重点突破3至5个国家地区,初步建立清洁能源业务海外布局[9] - 2021年公司将在源侧发展规模化新能源项目,加大绿色电力投资强度[12] - 2021年公司将通过电力现货市场、绿证、碳交易等方式开发绿色电力衍生服务[12] - 2021年公司将围绕综合能源和电能交易业务加大市场开拓力度[12] - 2021年公司将加大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力度,探索新兴能源技术[12] 公司业务数据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61个太阳能电站,总装机容量约2070.4兆瓦,全年总发电量约2795834兆瓦时[1]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61座太阳能发电站,2019年12月31日为57座[29] - 2020年12月31日太阳能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2070.4兆瓦,2019年12月31日约为1895.4兆瓦[29] - 2020年12月31日所有太阳能发电站均位于中国[29] - 2020年太阳能发电站广泛分布在17个不同地区,2019年12月31日为17个[29] - 集团拥有预计容量超5吉瓦水电开发权,间接持有项目公司75%股权[30] - 2020年集团持续经营业务发电站总发电量约2,795,834兆瓦时,较2019年的约2,752,231兆瓦时增加约1.58%[30] - 2020年附属公司太阳能发电站数量61个,总装机容量2,070.4兆瓦[31] - 2020年按资源区统计,1类地区小计收入7.98亿元,2类地区小计收入8.24亿元,3类地区小计收入4.27亿元,其他地区小计收入1亿元,总计收入21.49亿元[33] 公司财务数据 - 2020年公司实现收入约人民币2149百万元,实现盈利约人民币344百万元[3] - 2020年12月31日,银行及其他借款实际利率约4.70%,2019年12月31日约为5.43%[33] - 2020年集团录得溢利净额约2.62亿元,2019年为亏损净额约34.95亿元[34] - 2020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及EBITDA分别约为21.49亿元及19.67亿元,2019年分别约为21.68亿元及19.20亿元[35] - 2020年每千瓦平均电价(不计增值税)约为0.77元[35] - 总融资成本由2019年的约12.39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约11.10亿元,降幅约10.4%[35] - 以股份为基础支付之开支减少,因集团对预期将归属的购股数目估计作出修订[35] - 2017年集团为西藏及四川预期容量约5.2吉瓦的水电项目和60兆瓦的太阳能项目确认开发权,2019年7月1日起水电项目上网电价从0.35元/千瓦时降至0.341元/千瓦时,2020年无开发权减值支出,2019年为8.31亿元[36] - 2019年底集团获得多个太阳能电站项目特许权,2020年11月到期,2019年确认特许权减值支出5.31亿元,2020年无相关减值支出并撇销累计减值成本[36] - 2020年底集团有61个太阳能电站,总装机容量约2070.4兆瓦,2019年底为57个、约1895.4兆瓦,2020年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支出约300万元,2019年为9.58亿元(含在建工程),使用权资产减值1800万元[37] - 2020年集团就已收回应收款项确认拨回约500万元,2019年无;2020年确认撇销约400万元,2019年为3900万元[37] - 2019年集团因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确认减值亏损约10.94亿元,2020年与上述事件无关的其他按金及应收款项减值亏损约100万元[38] - 2020年集团确认出售附属公司亏损约100万元,2019年完成出售若干附属公司[39] - 中国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为25%,可再生能源项目部分附属公司获优惠税项减免[39] - 2019年集团出售英国太阳能电站获约400万元收益,2020年无已终止经营业务收益或亏损[39] - 应收账款及票据通常3 - 12个月内偿付,2020年中国电价补贴应收账款偿付进一步延迟[39] - 应收账款及票据为2.29亿元,补贴项目装机容量为1785.7兆瓦,对应金额为38.46亿元,总计装机容量为2050.4兆瓦,对应金额为43.44亿元[41]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计178.86亿元,账面价值为175.89亿元[43] - EBITDA利润率从约89%增加约3%至约92%,债务对EBITDA比率降至约7.7,营运现金流量对净债务比率从约6.4%上升至约7.6%,利息保障比率约为2.41[44] - 流动资产约为97.22亿元,流动负债约为77.57亿元[45] - 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75.89亿元,借贷总额为180.3亿元,债务净额为150.58亿元,资本总额为207.13亿元,资本负债比率为72.7%[46] - 现金存款总计29.72亿元,其中人民币24.53亿元、港币4.9亿元、美元0.29亿元[48] - 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本承诺约为1.83亿元[49] - 完成两项总装机容量为50兆瓦的附属公司收购[49] - 除57.21亿元按固定利率计息的借款外,其他借贷按浮动利率计息[47] - 集团无作对冲用途的金融工具,无重大投资[48][49] - 2020年12月31日,国家电网及内蒙古电力附属公司应收款分别占应收账项、票据及电价补贴应收账项总额约82.4%及17.3%[50]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约71%的银行及其他借款以质押发电模组等作担保[50]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436名,2019年为412名[50] - 2020年持续经营员工福利成本总额(不含股份支付开支400万元)约1.01亿元,2019年约1.15亿元[50] 公司人事变动 - 徐建军于2019年6月27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拥有股权融资及投资行业专业知识[20] - 隋晓峰于2020年6月29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具有丰富能源行业从业经验[21] - 赵兵于2021年1月29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具有丰富财务及管理经验[21] - 李浩于2017年3月20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在投资银行及金融方面拥有超13年经验[22] - 谢懿于2019年1月22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在金融机构有丰富金融投资及企业销售经验[22] - 关启昌于2011年4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审核委员会主席等职[23] - 严元浩73岁,2011年4月6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4] - 陈洪生71岁,2019年1月21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5] - 靳新彬67岁,2020年12月31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5] - 朱军53岁,2020年9月18日获委任为公司首席执行官,2020年3月加入集团[26] - 黄慧48岁,2020年2月21日获委任为公司首席财务官[27] - 张平先生自2020年2月21日起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9月18日起辞任首席执行官[66] - 卢振威先生自2020年2月21日起辞任董事会主席,6月29日起辞任授权代表[66] - 钟晖女士自2020年2月21日起辞任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66] - 隋晓峰先生自2020年6月29日起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66] - 赵兵先生自2021年1月29日起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66] - 靳新彬女士自2020年12月31日起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66] - 石定寰先生自2020年12月31日起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66] 公司重大事件 - 2020年1月,京能集团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赎回3.5亿美元8.25%尚未偿还优先票据,发行2.6亿美元8%有担保优先票据[13] - 2020年2月,公司变更董事及高级管理层[13] - 2020年6月,公司与新疆玛纳斯县地方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13] - 2020年9月,公司正式更名为“北京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完成职业经理人选聘[16] - 2020年10月,公司签署9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收购协议,荣获香港2020年度InnoESG奖项[15] - 2020年12月,公司签署300兆瓦和5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收购协议[14] - 2021年1月29日,公司拟收购拥有165兆瓦光伏电站公司全部股权[51] - 2021年2月8日,公司拟收购内蒙古明华全部股权,总代价约3.01亿元[52] - 2021年2月25日,投资者注资10亿元获联合光伏(常州)12.21%股权,后续可注资不超20亿元,完成后投资者权益不超29.43%,集团权益摊薄至不少于70.57%[53] - 2021年2月26日,公司购回本金3300万美元优先票据,占初始本金29.38%,代价约3400万美元[54] - 2021年3月26日,烟台吉顺与深圳京能租赁订立八年售后回租协议[54] - 2021年3月29日,集团与NEX集团就NEX结算订立协议[54] - 2021年3月29日,集团与NEX集团就2020年12月31日应收NEX集团未偿还结余净额2.96亿元订立经修订结算协议[56] - 根据经修订结算协议,NEX集团通过转让股权(约3500万元)、债券(约1.61亿元)、现金(约1000万元)、第三方结算(约3800万元)及股份(约6000万元)全额结算应收结余净额[56] - NEX集团同意抵押约4.6亿股公司股份作为NEX结算抵押品[56] - 2020年8月3日特别股东大会通过议案,公司英文名由「Panda Green Energy Group Limited」改为「Beijing Energy International Holding Co., Ltd.」,中文第二名由「熊猫绿色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改为「北京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07] - 2020年公司宪章文件除上述名称变更外无其他变更[107] - 2020年1月17日,公司发行260百万美元8%有担保优先新票据,招银国际有权收取不超本金总额1%的配售费[133] - 2020年2月10日,华青向公司提供10.99百万美元贷款,华青持有3,048,750,000股股份,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本约19.99%[133] - 2020年8月17日,深圳京能租赁以190百万元购买永仁惠光35兆瓦光伏电站系统设备,租金总额约241百万元[135] - 2020年8月17日,深圳京能租赁以100百万元购买永胜惠光19.8兆瓦光伏电站系统设备,租金总额约127百万元[135] - 联合光伏常州回购张家港市招港基金持有的目标公司17%股权,总代价为48163851元,年化回报率9%[137] - 联合光伏常州回购深圳国调招商基金持有的目标公司17%股权,总代价为50326107.31元,年化回报率9%[137] - 目标公司拥有装机容量为3.8兆瓦和20兆瓦的光伏电站,联合光伏常州直接拥有其10.44%股权,联合光伏深圳直接拥有5.56%股权[137] - 联合光伏深圳拟收购西藏华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公司全部权益,支付50百万元意向金[139] - 集团与招商局物流及其附属公司签订多个购电协议,涉及昆明2.4兆瓦、宁波3兆瓦、南昌2兆瓦、青岛4.1兆瓦、合肥2.4兆瓦屋顶太阳能电站,为期20年[139][140] - 电力按政府指定每千瓦时价格(不含税)折让14%计算单位价格供应,折让参考范围为10% - 15%[140] - 2020年4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0 - 年度财报
2020-08-30 18:08
行业及集团整体规模数据 - 2019年末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794吉瓦,同比增长约9%,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9.5%,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其中光伏和风电装机分别同比增长约14.0%和约17.3%[3] - 2019年集团实现收入约人民币21.68亿元,累计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约2吉瓦,全年生产绿色电力约317.29万兆瓦时[3]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团及其联营公司/合营企业拥有61座可再生能源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2吉瓦,2019年全年生产约3,172,916兆瓦时绿色电力[11] - 2019年总发电3,172,916兆瓦时,相当于211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量[29] - 2019年底公司及其联营公司拥有61座太阳能发电站,较2018年底的74座减少[34] - 2019年底太阳能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1979.2兆瓦,较2018年底的2329.6兆瓦降低[34] - 2019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发电站的总发电量约3172916兆瓦时,较2018年的约3109894兆瓦时增加约2.03%[37]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超50个太阳能发电站,总装机容量1.9吉瓦[50] 股东及股权变动 - 2020年2月18日京能集团完成认购公司增发的约71.77亿股份,持股约32%,成为第一大股东[4] - 2019年1月20日,四家机构拟增持公司股份,总投资额超17亿港元,3月21日完成新股发行[24] - 2020年初公司成功引入京能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73] - 2019年12月31日,京能投资所持股份总数为7,176,943,498,占已发行股份的47.06%[154] - 2019年12月31日,招商局、招商新能源集团、NEX所持股份总数均为3,832,229,603,占已发行股份的25.13%[154] - 2019年12月31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华青光伏有限公司所持股份总数均为3,048,927,933,占已发行股份的19.99%[155] - 2019年12月31日,欧力士股份有限公司所持股份总数为1,461,948,993,占已发行股份的9.59%[155] - 2019年12月31日,已发行上市股份为15,251,004,934股[156] - 2019年3月21日,认购人I、II、III分别认购12.16793309亿股、1.35199257亿股、9.38054087亿股新股份,认购价均为每股0.3港元[161] 项目进展 - 2019年12月26日公司内蒙古包头领跑者项目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50MW,年均发电量约8.645亿千瓦时[6] - 2019年12月26日15时30分,公司旗下内蒙古包头领跑者项目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50兆瓦[27] - 2017年集团确认西藏及四川预期容量约5.2吉瓦的水力发电项目以及6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开发权,受政策影响,水电上网电价从0.44元/千瓦时降至0.341元/千瓦时,2019年确认开发权减值支出约人民币831百万元,2018年无[48]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获得太阳能电站项目特许权,因限电等问题,2019年确认特许权减值支出约人民币531百万元,2018年约为人民币279百万元[49] - 2019年完成出售若干附属公司,包括总装机容量96兆瓦的风力发电站附属公司及在总装机容量270兆瓦太阳能发电站合资企业有投资的两间附属公司[52] - 2019年将英国太阳能发电站以约3400万英镑出售给独立第三方[53] - 2019年集团完成出售多间附属公司股权,涉及太阳能、风能发电站总装机容量分别为372.4兆瓦、96兆瓦[63] - 2019年3月22日和7月5日,卖方分别向买方I、II出售目标公司17%股权,总代价均为4335万元人民币[161][162] - 目标公司拥有一个装机容量为3.8兆瓦和一个装机容量为20兆瓦的光伏电站[162] 公司战略及转型 - 2019年公司将工作重心放在提升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从“粗放式管理追求规模扩张”向“精细化管理实现质量效益提升”转变[6] - 公司未来将加快优化资产布局,加大资本运作和市场开发力度,拓展风电等清洁能源市场,探索氢能、储能等领域[10] - 公司未来将发挥市场化机制优势,完善组织架构、风险管控、激励约束,提升内部运营管理水平[10] - 公司未来将结合绿色能源发展和地方扶贫,带动地方就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10] - 公司未来将跟踪行业高科技和新技术动向,鼓励技术创新,加大薄膜发电等先进能源技术的应用和转化力度[10] - 公司未来将推动战略转型,构建绿色为主、多能互补、智慧协同的清洁能源生态体系,提升公司估值和品牌力[10] - 2019年是公司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发展的一年,完成各项主要生产经营指标,满足还本付息资金需求[72] 补贴相关 - 2019年1 - 12月公司陆续收到纳入第五、六及第七批国补目录的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金额共计人民币8.71亿元[7] - 2020年4月公司启动第八批国补目录申报工作,申报的电站有望全部纳入[7] 公司荣誉 - 2019年2月山西大同熊猫电站在“中国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会”亮相,还出现在8分钟双语形象宣传片中[8] - 2019年5月公司获“港股上市公司最具社会责任奖”,在中国企业精英颁奖礼上获“最具社会责任奖”[8] - 2019年5月10日,公司入围“2018年度电站投资商品牌价值”十强榜单[25][28] - 2019年5月31日,公司荣获“港股上市公司最具社会责任奖”[25][28] - 2019年9月6日,公司被授予“最具社会责任奖”[27][28] 公司治理及人员变动 - 张平于2020年2月21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有逾30年能源行业从业经验[13] - 卢振威于2013年6月10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在专案融资和企业运营等方面经验丰富[13] - 徐建軍于2019年6月27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拥有股权融资及投资行业专业知识[14] - 隋晓峰于2020年6月29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有丰富能源行业从业经验[15] - 陈大宇于2020年6月29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有丰富能源行业从业经验[15] - 李浩于2017年3月20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在投资银行及金融方面有超12年经验[16] - 谢懿于2019年1月22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在金融机构有丰富金融投资及企业销售经验[16] - 于秋溟先生46岁,2017年9月12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2019年6月27日调任非执行董事,2018年7月17日获委任为联席首席执行官,2019年5月14日辞任[17] - 关启昌先生70岁,2011年4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曾出任美林证券集团亚太区总裁及首席营运总监[18] - 严元浩先生72岁,2011年4月6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994年4月至2007年3月为香港政府律政司法律草拟专员[19] - 石定寰先生76岁,2013年6月10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曾为中国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第七、八届理事长[20] - 陈洪生先生70岁,2019年1月21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曾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1] - 2020年2月21日,黄慧获委任为公司首席财务官[22] - 2019年6月3日股东周年大会上,李原、李浩、谢懿、严元浩及石定寰退任董事并获重选连任[86] - 2019年12月30日股东特别大会上,钟晖、陈庆龙、徐建军及王衡退任董事并获重选连任[86] - 2020年8月3日股东特别大会上,张平、隋晓峰及陈大宇退任并获重选为董事[86] - 2020年6月29日,隋晓峰、陈大宇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王衡辞任非执行董事[82] - 2020年2月21日,黄慧辞任执行董事及公司首席财务官,钟晖辞任执行董事及公司首席执行官[82] - 2019年获委任新董事钟晖女士等6人接受就职简报会并获更新后董事就职手册[87] - 2019年公司安排专业公司对董事进行培训,董事持续参与座谈会及简报会更新知识[87] 各业务线发电数据 - 附属公司太阳能发电站2019年发电2686470兆瓦时,2018年发电2495055兆瓦时[38] - 附属公司风能发电站2019年发电65761兆瓦时,2018年发电99308兆瓦时,且该电站已在2019年出售[38] - 联营公司太阳能发电站2019年发电420685兆瓦时,2018年发电515531兆瓦时[38] - 1类地区附属公司太阳能发电站2019年发电999387兆瓦时,收入7.66亿人民币,平均电价0.77元/千瓦时[40] - 2类地区附属公司太阳能发电站2019年发电1098227兆瓦时,收入8.53亿人民币,平均电价0.78元/千瓦时[40] - 3类地区附属公司太阳能发电站2019年发电467643兆瓦时,收入4.14亿人民币,平均电价0.89元/千瓦时[40] 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12月31日,银行及其他借款实际利率约5.43%,2018年12月31日为5.31%[41] - 2019年集团亏损约人民币3495百万元,2018年12月31日亏损约人民币454百万元[42] - 2019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及EBITDA分别约为人民币2168百万元及人民币1920百万元,2018年12月31日分别约为人民币2023百万元及人民币1700百万元[43] - 2019年每千瓦时平均电价(不计增值税)约为人民币0.81元[43] - 2019年确认的按公允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公允值亏损约为人民币168百万元,2018年12月31日亏损约为人民币114百万元[44] - 总融资成本由2018年的约人民币1319百万元下降至2019年的约人民币1239百万元,降幅为6.1%[46] - 2019年EBITDA利润率由84%增至89%,债务对EBITDA比率降至约8.3,营运现金流量对净债务比率升至6.4%,利息保障比率为2.15[56]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79.05亿元,流动负债约107.62亿元[57] - 2019年12月31日应收账项及票据1.13亿元,电价补贴应收账项总计38.08亿元[55] - 2019年12月31日借贷总额为188.75亿元,债务净额为159.11亿元,权益总额为36.41亿元,资本总额为195.52亿元,资本负债比率为81.4%;2018年12月31日借贷总额为227.73亿元,债务净额为195.53亿元,权益总额为58.7亿元,资本总额为254.23亿元,资本负债比率为76.9%[58] - 2019年12月31日现金存款总计29.64亿元,其中人民币29.61亿元,港币0.03亿元;非流动部分12.65亿元,流动部分16.99亿元[60] - 2019年12月31日银行及其他借款账面值总计183.01亿元,其中人民币148.56亿元,美元36.12亿元,港币2.11亿元[61] - 2019年12月31日后,集团未遵守1.5亿美元银行借款非财务相关贷款契约,可能导致约10.375亿元及33.05亿元、35.41亿元借款即时到期,集团正与银行沟通[61] - 2019年确认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支出约7.97亿元,西藏水电建设在建工程1.61亿元全面减值[50] - 2019年确认撇销其他应收款项约3900万元[51] - 2019年确认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支出约10.94亿元[51] - 2019年所得税涉及项目公司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为7.5%或12.5%[53] - 2019年12月31日,国家电网及内蒙古电力附属公司应收款分别占应收账项等总额约82%、17.7%[64]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63%的银行及其他借款以多种资产质押作担保[65]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有412名全职雇员,2018年为418名;本年度持续经营员工福利成本总额(不含股份支付开支600万元)约1.15亿元,2018年约1.06亿元[66]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重大或有负债[68] - 2020年1月公司成功发行本金约372百万美元的8厘新优先票据,含112百万美元交换票据,用于清偿到期现有优先票据[69] - 2020年2月公司以每股0.25港元完成配7,176,943,498股认购股份,所得款项总额约1795百万港元,相当于约1598百万元人民币[70]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无可供分派储备,2018年同期亦无;股份溢价账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19 - 中期财报
2019-09-18 16:37
发电站资产情况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及其联营公司/合营企业有67座太阳能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2199.20兆瓦,较2018年6月30日的2061.60兆瓦有所增加[7][9] - 2019年6月30日,太阳能发电站分布在17个不同地区,2018年6月30日为16个[7][9] - 公司将英国的太阳能发电站全部出售给独立第三方[12] - 公司在中国山西有风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96兆瓦,一期48兆瓦已全容量并网,二期48兆瓦在建[13] - 公司拥有水电开发权,预期容量超5吉瓦,公司间接持有项目公司75%股权,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间接持有25%股权[13] - 公司将英国所有太阳能发电站出售给独立第三方[15] - 公司在中国山西拥有总装机容量96兆瓦的风能发电站,一期48兆瓦已全容量并网,二期48兆瓦在建[16] - 公司主要拥有预计容量超5吉瓦的水电开发权,间接持有项目公司75%股权[16] - 附属公司太阳能发电站数量从49个增至55个,总装机容量从1625.40兆瓦增至1845.4兆瓦,发电量从1165866兆瓦时增至1351053兆瓦时[20] - 附属公司风能发电站数量均为1个,总装机容量均为48.0兆瓦,发电量从62656兆瓦时降至48582兆瓦时[20] - 联营/合营企业太阳能发电站数量均为12个,总装机容量均为353.8兆瓦,发电量从273648兆瓦时增至292287兆瓦时[2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共有67座发电站,总装机容量2247.2兆瓦,发电量1691922兆瓦时,收入1355百万元人民币,每千瓦时平均电价0.80元人民币[24][26] - 2019年期间公司将位于英国的太阳能发电站按约3400万英镑出售给独立第三方[43][45] - 2019年3月公司完成出售英国太阳能电站附属公司100%股权及中国太阳能电站联营公司17%股权[68][70] - 2019年1月18日,公司收购中国四川一家总并网容量为198兆瓦的风能公司少数股东权益,有权进一步注资最多34.54%[120] - 2019年3月19日,公司完成出售英国一间附属公司全部权益,现金代价约为3400万英镑(相当于约人民币2.97亿元)[120] - 2019年3月22日,集团出售丰县晖泽17%股权,现金代价约4300万元,4月15日完成交易,集团可行使认购期权,买方可行使认沽期权[124][125] - 2018年12月,集团订立两份协议,分别以2.69亿元及2.74亿元收购两家附属公司51%及100%股权[133][135]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支付约10.2亿元作为订金,磋商总装机容量不少于775兆瓦的太阳能及风能发电站潜在收购事项[133][135]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有资本承担约2.11亿元,主要与建设总装机容量为293兆瓦的太阳能及风能发电站有关[134][135] - 2019年7月,集团订立协议出售17%权益法投资股权,代价约4300万元,8月完成交易[138] - 集团计划进一步剥离部分太阳能电站项目[138] - 2019年7月公司订立买卖协议出售一项投资17%股权,交易于8月完成,代价约4300万元人民币[139] - 公司计划从若干太阳能发电站项目撤资[139] - 公司现持及计划收购的太阳能及风能发电站已并网,预计带来经营现金流入[143][144]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有一个可呈報分部,即太陽能分部,英国太阳能发电站已出售并分类为已终止经营业务[178][181] - 2019年6月30日,公司按地域分析之非流动資產(除金融工具及遞延稅項資產外)中国为194.07亿元,英国为0,其他为0.12亿元;2018年12月31日分别为197.68亿元、5.28亿元和0.09亿元[184] 发电量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联营公司/合营企业持续运营的发电厂总发电量从2018年上半年的约1502170兆瓦时增至约1691922兆瓦时,增幅约13%[14] - 公司及其联营/合营企业持续经营业务发电站总发电量从2018年上半年约1502170兆瓦时增至约1691922兆瓦时,增幅约13%[17] - 公司及其联营/合营企业太阳能发电站加权平均利用小时本期略微增加[21][22] - 公司位于中国山西的风能发电站本期平均利用小时为1012,较2018年同期下降22%[21][22] 业务发展战略 - 短期内公司将聚焦太阳能发电业务,长期将多元化可再生能源投资组合[13] - 短期内公司将集中发展太阳能发电业务,加强可再生能源组合多样性[16] - 2019年下半年公司将延续上半年思路,提高质量和发展效益,提升安全文明生产水平[89][91] - 2019年下半年公司将降低成本,加强财务稳健性,稳定市场预期,提升盈利能力和综合效益[89][91] - 2019年下半年公司将创新投融模式,开拓投资渠道,推进优质高效稳健发展[89][90][91] 财务业绩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约1093百万元人民币,EBITDA约978百万元人民币,较2018年6月30日分别增长,主要因项目装机容量扩张约13%及运维有效监控[31] - 2019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约114百万元人民币,2018年为亏损约87百万元人民币,本期利润含持续经营业务约110百万元人民币和终止经营业务约4百万元人民币[30] - 2019年上半年,公司净公允价值收益约14百万元人民币,2018年6月30日为亏损79百万元人民币,主要因处置联营公司17%股权嵌入的看涨期权确认约23百万元人民币公允价值收益[32] - 2019年期间公司录得纯利约1.14亿元,2018年亏损约8700万元[34] - 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及EBITDA分别约为10.93亿元及9.78亿元,2018年6月30日分别为9.73亿元及8.44亿元,收入及EBITDA增加归因于装机容量扩充约13%和发电量提升[35] - 2019年期间确认的公允值收益净额约为1400万元,2018年6月30日亏损7900万元,主要因出售联营公司17%股权附带的认购期权确认公允值收益约2300万元[36] - 2019年6月30日后,公司收到电价补贴应收款项约5.73亿元[44][46] - EBITDA利润率从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87%增至2019年期间的89%,增加2%[52] - 债务对EBITDA比率从2018年6月30日的20.47略降至2019年期间的约17.67[53] - 营运现金流量对净债务比率从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4%增至2019年期间的2.8%[53] - 利息保障比率从2018年6月30日的1.87增至2019年期间的2.01[54] - EBITDA利润率从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87%增加2%至89%[55] - 债务对EBITDA比率略微降低,约为17.67(2018年6月30日:20.47)[55] - 营运现金流量对净债务比率从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4%上升至2.8%[55] - 利息保障比率为2.01(2018年6月30日:1.87)[55]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电力销售收入3.24亿人民币,电价补贴7.69亿人民币,收入10.93亿人民币[94] - 2019年上半年公司EBITDA为9.78亿人民币,2018年同期为8.44亿人民币[94]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39亿人民币,2018年同期亏损0.8亿人民币[94]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本期溢利为1.1亿人民币,2018年同期亏损0.99亿人民币[94] - 持续经营业务本期溢利为1.1亿人民币,上年同期亏损9900万人民币[96] - 已终止经营业务溢利为400万人民币,上年同期为1200万人民币[96] - 本期溢利为1.14亿人民币,上年同期亏损8700万人民币[96][100]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81人民币分,上年同期亏损0.91人民币分[96] - 本期其他全面亏损为1.43亿人民币,上年同期为5700万人民币[100] - 本期全面亏损总额为2900万人民币,上年同期为1.44亿人民币[10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全面收益/(亏损)总额为 - 1500万元[108] - 2018年同期全面收益/(亏损)总额为 - 1440万元[110] - 持续经营业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2.95亿元,2018年为净流出0.88亿元[113] - 持续经营业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1.37亿元,2018年为2.84亿元[113] - 持续经营业务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3.73亿元,2018年为3.14亿元[11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15亿元,2018年为6.88亿元[114]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录得溢利约1.14亿元[129][131] - 2019年上半年,就收购使用权益法入账之投资发行之认购期权公允值收益净额为 - 0.07亿元,2018年为 - 0.43亿元;就部分出售一项使用权益法入账之投资发行之认购期权为0.23亿元[187] - 2019年上半年,就部分出售一项使用权益法入账之投资发行之认沽期权公允值亏损净额为 - 0.15亿元,应付或然代价为0.13亿元[188] - 2019年上半年,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支出为5.58亿元,贷款融资费用为0.60亿元;2018年分别为4.87亿元和0.89亿元[190] - 2019年上半年,利息资本化前之融资成本总额为6.22亿元,2018年为6.39亿元;融资成本总额2019年为6.22亿元,2018年为6.28亿元[190] - 中国企业所得税标准税率为25%,部分可再生能源项目子公司享有优惠税收减免,2019年上半年当期所得税为0.29亿元,2018年为0.19亿元[192][194] 融资与借款情况 - 本期公司通过股本融资约1446百万元人民币(其中约784百万元人民币已直接抵销贷款)和债务融资约1900百万元人民币,共筹集资金约3346百万元人民币[28][29]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实际利率约为5.30%,2018年12月31日为5.31%[28][29] - 2019年期间公司获得借款约19亿元[49][51] - 2019年3月21日,公司按认购价每股港币0.30元配售发行57.21亿股股份,所得款项总额约港币17.16亿元(相当于约人民币14.46亿元)[122] - 认购所得款项中约港币9.15亿元(相当于约人民币7.84亿元)用于抵销贷款,现金流入净额约为港币7.98亿元(相当于约人民币6.60亿元)[122] - 2019年3月21日,公司配售57.21亿股,认购价每股0.30港元,所得款项总额约17.16亿港元,净现金流入约7.98亿港元[123] - 2019年6月30日后,集团成功获得约4.2亿元短期借款[138] - 2019年6月30日后公司成功取得约4.2亿元人民币短期借款[139] - 公司向国家发改委登记备案发行不超5亿美元境外债券,董事相信会获登记及发行[143][144] - 公司就长期借款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磋商,以履行现有财务责任及支付资本开支[142][144] 资产负债情况 - 2019年6月30日,集团录得非流动资产约人民币23,286百万元、流动资产约人民币6,404百万元、流动负债约人民币8,196百万元及非流动负债约人民币14,208百万元[57][58] - 2019年6月30日资本负债比率为70.3%,较2018年12月31日的76.9%下降,归因于2019年3月配售新股份[59] - 除总额约人民币7,288百万元的银行及其他借款按固定利率计息外,其他借款按浮动利率计息[62] - 2019年6月30日,现金存款总计约人民币2,864百万元,包括已抵押存款约人民币2,618百万元、受限制现金约人民币24百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人民币222百万元[63] - 2019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款账面价值总计约人民币19,615百万元,加权平均年期约为5.33年[66] - 2019年6月30日,集团就物业、厂房及设备已签约的资本承担约为人民币211百万元[67]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来自国家电网及内蒙古电力附属公司的应收账项、票据及电价补贴分别占总额约78.5%及21.3%[72][76]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65%的银行及其他借款以质押发电模组等作担保[73][77]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无重大或有负债[80][84]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32.86亿人民币,较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18 - 年度财报
2019-04-29 17:04
熊貓綠色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香港股份代號:00686 二零一八年 年報 共同建設綠色家園, 讓熊貓的微笑走遍 世界各地! Contents 目錄 | 2 | 致投資者信 | | --- | --- | | 6 | 公司概況 | | 7 | 公司資料 | | 8 | 董事及高層管理人員之簡歷 | | 12 | 2018年大事件 | | 14 | 2018年獎項 | | 18 | 投資者關係 | | 19 |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 | 29 | 企業管治報告 | | 55 | 董事會報告 | | 74 | 獨立核數師報告 | | 82 | 綜合損益表 | | 83 | 綜合全面收益表 | | 84 | 綜合財務狀況表 | | 86 | 綜合權益變動表 | | 87 | 綜合現金流量表 | | 88 | 財務報表附註 | | 175 | 五年財務概要 | | 176 | 投資者參考資料 | 熊貓綠色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 2018年年報 1 2 2 熊貓綠色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 2018年年報 致投資者信 尊敬的投資者們: 2018年是全球經濟格局變動的轉折之年,也是中國經濟轉 型升級的關鍵之年;是全球能源變革的深化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