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能源(01004)

搜索文档
中国智慧能源(01004) - 更改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
2025-08-25 12:01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 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CHINA SMARTER ENERGY GROUP HOLDINGS LIMITED 承董事會命 中國智慧能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主席兼執行董事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1004) 更改香港股份過戶登記分處 中國智慧能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之董事會(「 董事會」)宣佈 自二零二五年九月十二日起, 本公司之香港股份過戶登記分處將更改為: - 卓佳證券登記有限公司 香港夏慤道16號 遠東金融中心17樓 電話 : (852) 2980 1333 傳真 : (852) 2810 8185 由二零二五年九月十二日起, 有關本公司之股份過戶及登記手續將由卓佳證券 登記有限公司辦理。 於二零二五年九月十一日下午四時三十分後仍未領取之股 票, 可於二零二五年九月十二日起從卓佳證券登記有限公司領取。 中國智慧能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 陳夏軒 香港,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五日 於本公告日期,陳夏軒先 ...
中国智慧能源(01004) - 截至2025年7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2:17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中國智慧能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1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1004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20,000,000,000 | HKD | | 0.0025 | HKD | | 3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120,000,000,000 | HKD | | 0.0025 | HKD ...
中国智慧能源管理系统(SEMS)行业方向建议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4-21 08:28
行业综述 -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SEMS)是智慧能源的控制中枢,涵盖基础层、信息层和应用层 [4] - 行业监管体系包括主管部门和自律组织,标准体系涵盖国际标准和中国标准 [3] - 产业链结构完整,包括能源技术、管理调度、信息通信和安全防护四大技术体系 [4][7] 全球市场现状 - 2024年全球SEMS市场规模达数十亿美元,预计2025-2031年保持稳定增长 [23] - 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为主要市场,其中美国、日本在政策支持和项目布局方面领先 [6][23] - 全球市场竞争格局集中,头部企业包括霍尼韦尔、西门子、ABB等跨国企业 [15][23] 中国市场发展 - 2019-2024年中国SEMS市场规模从XX亿元增长至XX亿元,年均增速超XX% [24] - 截至2024年,中国能源互联网企业数量达XX家,SEMS新增注册企业XX家 [6] - 招投标市场活跃,2023-2024年招标项目金额主要集中在XX-XX万元区间 [6] 技术体系创新 - 核心技术包括边缘计算、大数据、数字孪生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 [7][8] - 2020-2024年行业研发投入累计超XX亿元,研发强度达XX% [25] - 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累计申请XX项,热门技术聚焦能源优化与调度 [8][25] 应用场景拓展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智慧园区、智慧工厂、智慧用电、智慧医院和智慧港口 [11][12][14] - 智慧工厂领域需求潜力显著,2024年智慧工厂建设市场规模达XX亿元 [13] - 系统功能涵盖数据采集、能耗分析、能源预测和优化调度等核心模块 [11] 政策与投资环境 - 国家"十四五"规划、能源互联网规划及"双碳"战略驱动行业发展 [20] - 2019-2024年行业投融资事件累计XX起,总金额超XX亿元,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领域 [8] - 31省市均出台支持政策,发展目标明确指向能源数字化转型和碳中和目标 [20] 企业竞争格局 - 国际企业以技术优势和全球布局主导市场,中国头部企业包括协鑫集成、阳光电源、中控技术等 [15][17][18] - 企业重点布局专利技术,应用场景覆盖工业、商业和公共设施领域 [16][19] - 资本市场活跃,多家企业已完成IPO或处于上市筹备阶段 [8] 未来发展趋势 - 2025-2031年中国SEMS市场规模预计突破XX亿元,年均增速超XX% [20] - 技术向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重点加强碳排放指标分析和降本增效能力 [20][21] - 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系统经济性和功能全面性提升 [21]
利好来袭!301004,午后大逆转
证券日报· 2025-03-31 16:13
文章核心观点 - 嘉益股份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二级市场股价上涨,还发布了利润分配及转增股本方案,其稳健经营和市场布局助力发展 [2][5][7] 公司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36亿元,同比增长59.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3亿元,同比增长55.27% [2] - 不锈钢器皿类产品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6.82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94.56%,同比增长57.64% [6] - 2024年境外销售收入达26.90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94.85%,同比增长59.39%;境内销售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66.96% [7] 二级市场表现 - 3月31日开盘价为106.38元/股,随后震荡下行,午后逆转,报收104.50元/股,涨幅为3.58% [2] - 当日最高108.50元/股,最低100.10元/股,成交量2.26,成交额2亿,换手率2.36%,市盈(TTM)14.81,总市值108亿 [3] 利润分配及转增股本方案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3.12亿元 [5] - 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拟增股本4154.77万股,公司注册资本将由1.04亿元变为1.45亿元,总股本将由1.04亿股增加至1.45亿股 [5] 分红情况评价 - 2022 - 2024年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为6.24亿元,未低于年均净利润的30% [6] - “每10股派现30元、转增4股”的分红方案,折合现金分红率超过40%,在A股制造类公司中属“非常慷慨”范畴,体现公司对股东回报的重视及对自身现金流和未来增长的信心 [6] 市场布局优势 - 凭借强大研发能力和优质产品质量,持续推出创新产品,多样化产品线和全球化市场布局利于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7]
中国智慧能源(01004)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8 18:00
公司整体收入与亏损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97,45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02,523千港元下降约4.94%[5] - 期内亏损为90,59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8,397千港元增加约87.20%[5]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97港仙,2022年同期为0.50港仙[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亏损净额约9059.9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约4839.7万港元[9,14] - 2023年上半年可呈报分类收入为9.7455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0.2523亿港元[20][22][23]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亏损2.2897亿港元,2022年同期经营活动溢利2.0397亿港元[20]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8.8627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4.7841亿港元[20]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9.059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4.8397亿港元[20]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净额约90,599,000港元,亏损净额增加91.5%[61] - 本期每股基本亏损为0.97港仙,每股亏损增加94%[62] 公司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091,58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77,930千港元下降约7.33%[7]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960,586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75,857千港元下降约1.56%[7]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264,965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76,711千港元下降约0.52%[7]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 - 1,304,37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 - 1,300,854千港元增加约0.27%[7]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06,392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8,773千港元下降约10.42%[8] - 2023年6月30日,负债净值为 - 319,182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 - 241,697千港元增加约32.06%[8] - 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总权益为 - 319,162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 - 241,677千港元减少约32.06%[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13.04379亿港元,借贷总额约12.92007亿港元,现金及等同现金约1.15014亿港元[14] - 2023年6月30日可呈报分类资产为20.5217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1.53787亿港元[21] - 2023年6月30日可呈报分类负债为23.7135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3.95484亿港元[21] - 2023年6月30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3.7094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8424亿港元[29]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净额为7.3556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6896亿港元[31] - 2023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账款为6085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0709千港元[32]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中非上市投资基金为4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3千港元[33]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29200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41476千港元[33] - 2023年6月30日银行贷款(有抵押)为47522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93421千港元[33] - 2023年6月30日其他贷款(有抵押)分别为515380千港元、288311千港元、13091千港元,对应2022年12月31日为535112千港元、299349千港元、13594千港元,年利率分别为7.90%、7.00%、6.00%[33][36][37][3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15,014,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7,287,000港元),计息借贷约为1,292,007,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41,476,000港元)[7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亏绌总额约为319,162,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1,677,000港元),债务资产比率为负368.8%(2022年12月31日为负490.0%)[7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借款475,225,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93,421,000港元),由附属公司提供上限为人民币440,758,000元担保[8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其他贷款515,380,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35,112,000港元),按每年7.90%计息,由独立公司及上海国之杰担保[8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其他贷款为2.8831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99349亿港元,按每年7.00%计息[83] 公司现金流量情况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3681.8万港元,2022年同期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632.4万港元[10]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96.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3万港元[10]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104.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5.6万港元[10]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等同现金增加净额为 - 3689.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29.1万港元[10] - 2023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等同现金为1.15014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8721.9万港元[10] 公司应对流动资金压力措施 - 公司已与贷款方磋商延长债务到期日、推迟还款时间表,竭力取得其他潜在融资并出售若干太阳能发电厂以减轻流动资金压力[15] 财务准则应用情况 - 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应用多项新订或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8,19] 财务报表编制基准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14,16] 各业务线收入与成本情况 - 2023年上半年销售电力收入9.6893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0.2523亿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6.573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6.8238亿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清洁能源收入约96,893,000港元,投资收入约562,000港元[61] - 公司本期在损益确认股息收入562,000港元(比较期为零)[73] 各项目销售电量与收入情况 - 甘肃金昌锦泰100兆瓦项目本期销售电量69,942,000千瓦,较比较期减少9.5%,销售收入约61,006,000港元,较比较期减少10.9%[65] - 山东德州冠阳8.25兆瓦项目本期销售电量3,653,000千瓦,较比较期减少4.3%,销售收入约3,615,000港元,较比较期减少2.0%[66] - 山东德州宏祥8兆瓦项目本期销售电量1,839,000千瓦,较比较期减少30.9%,销售收入约1,857,000港元,较比较期减少27.4%[67] - 山东德州金德5兆瓦项目本期销售电量约2,600,000千瓦(比较期为零),销售收入约2,552,000港元(比较期为零)[67] 公司股本情况 - 法定股本方面,2023年1月1日及6月30日每股面值0.0025港元之普通股股份数目为120000000千股,金额为300000千港元[39] - 已发行及缴足股本方面,2023年1月1日及6月30日股份数目为9374351千股,金额为23436千港元[39] 购股权计划相关规定 - 未经股东批准,因新计划及其他购股权计划授出购股权可发行股份数目上限不得超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面值总额10%[42] - 向任何人士授出购股权限定,若导致12个月内已发行及将发行股份总数超已发行股份数目1%则不得授出[43] - 任何时间,因新计划及其他购股权计划已授出但未行使购股权限定,可发行股份数目上限不得超公司不时已发行股份30%[45] - 公司根据新计划可发行股份总数为594,491,440股,占已发行股本的6.3%[50] 其他财务相关数据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付关联方款项为9,660千港元[51] - 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集团主要管理层成员酬金为1,194千港元[52] - 2023年6月30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总计379千港元[5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发电量约为172兆瓦[63] - 本期清洁能源业务分类溢利约35,523,000港元[64] - 公司太阳能发电厂本期平均利用时数约为1,300千瓦[70] 法律仲裁相关情况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金昌锦泰及第三方被指滞纳金合共为2375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2202.7万元)[89]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集团须向甘肃锦泰支付3138.9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2912.2万元)及相应滞纳金370.8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343.9万元),向第三方支付2340.3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2170.6万元)及相应滞纳金568.8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527.5万元)[90]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甘肃锦泰就收购金昌锦泰的尚未支付应收款项及相应滞纳金共1.47746亿港元(相当于人民币1.37031亿元)提起仲裁呈请[91]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民就收购高安金建提起仲裁,涉及应收款项及相应滞纳金共2.7282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2.2017亿元),董事估计集团可能须支付4813.3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4464.2万元)[92] - 2021年9月30日,公司与中民订立和解协议,总和解金额上升至4744.1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4400万元)[93] - 2019年11月20日,集团起诉宏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收回1135.7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1053.3万元),董事估计集团可能须支付446.6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414.2万元)[94] 公司人员与股权结构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聘用约20名雇员,2022年12月31日为21名[85] - Gorgeous Investment等持有40.92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43.65%[99] - 山东高速投资基金等持有8.31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8.86%[99] - 山东高速集团持有14.97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15.97%[99] - Safe Castle Limited等持有6.78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7.11%[100] - DayShine Agricultural等持有6.5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6.93%[100] - Cheer Hope Holdings等持有6.89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7.35%[102] - 何国梁等持有43.63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46.54%[102] - 2023年6月30日,上海谷元持有上海国之杰75.66%股权[105] - 2023年6月30日,富冠和创安集团分别持有上海谷元59.79%和40.21%股权[106] - 2023年6月30日,山东高速投资控股持有山东高速投资基金管理49%股权[109] - 2023年6月30日,Coupeville Limited附属公司Safe Castle Limited持有666,372,364股股份[113] - 2023年6月30日,睿烜(控股)投資有限公司持有DayShine Fund 100%权益[120] - 2023年6月30日,中国民生投資持有中民新能90%股权[123] - 2023年6月30日,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有建行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7.11%权益[129]
中国智慧能源(01004)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0 20:47
公司整体收入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97,455千港元,较2022年的102,523千港元下降4.94%[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可呈报分类收入为97,455千港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可呈报分类收入为102,523千港元[42][4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来自香港的收入为562千港元,来自中国的收入为96,893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来自中国的收入为102,523千港元[50] - 2023年1 - 6月清洁能源收入约96,893,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102,523,000港元;投资收入约562,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零[79] 公司亏损情况 - 期内亏损为90,599千港元,较2022年的48,397千港元增加87.20%[10][14]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97港仙,2022年为0.50港仙[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产生亏损净额约90,599,000港元,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1,304,379,000港元[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亏损22,897千港元,除税前亏损88,627千港元,期内亏损90,599千港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溢利20,397千港元,除税前亏损47,841千港元,期内亏损48,397千港元[42][4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的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90,599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47,321千港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9,374,351千股[69] - 2023年1 - 6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净额约90,599,000港元,2022年同期约47,321,000港元,亏损净额增加91.5%[80] - 2023年1 - 6月每股基本亏损为0.97港仙,2022年同期为0.50港仙,每股亏损增加94%[8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总额约为3.19162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1677亿港元[98] 公司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091,58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77,930千港元下降7.33%[19][20]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960,586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75,857千港元下降1.56%[21][22]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264,965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76,711千港元下降0.52%[23][2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1,304,37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00,854千港元增加0.27%[24] - 2023年6月30日负债净值为319,182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41,697千港元增加32.06%[2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可呈报分类资产为2,052,175千港元,可呈报分类负债为2,371,35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可呈报分类资产为2,153,787千港元,可呈报分类负债为2,395,484千港元[46][47]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未开票为544,977千港元,超过30日为190,572千港元,总计735,56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未开票为641,807千港元,超过30日为27,153千港元,总计668,960千港元[73][74]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应付一名董事之款项均为300千港元,应付非控股股东款项均为9,360千港元,总计均为9,660千港元[7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1501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7287亿港元;计息借贷约为12.9200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41476亿港元[98] - 2023年6月30日,债务资产比率为负368.8%,2022年12月31日为负490.0%[98] 公司其他收支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银行利息收入399千港元,其他收入24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59千港元,电价补贴累计收益之推算利息收入1,202千港元,其他收入41千港元[5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可退还按金之减值亏损48,490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汇兑亏损28千港元,衍生金融工具之已变现及未变现收益净额596千港元,其他收益120千港元[5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租赁负债利息开支545千港元,银行及其他借款之利息65,185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租赁负债利息开支1,044千港元,银行及其他借款之利息67,194千港元[59] - 2023年1 - 6月上市股本证券买卖产生的已变现及未变现收益或亏损净额为零,股息收入为零,与2022年同期持平[93] - 2023年1 - 6月集团于损益确认股息收入562,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零[94] 公司税项情况 - 中国企业所得税计提税率为25%,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公司均有七间从事运营光伏电站及分布式太阳能电站的附属公司获相关优惠税项减免[63] 公司业务线数据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发电量约为172兆瓦,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均为光伏发电项目[83] - 2023年1 - 6月分类溢利约35,523,000港元,2022年同期约41,385,000港元[84] - 甘肃金昌锦泰100兆瓦项目2023年1 - 6月销售电量69,942,000千瓦 时,较2022年同期减少9.5%;销售收入约61,006,000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0.9%[85] 公司借贷情况 - 集团借贷总额约为1,292,007,000港元,其中即期借贷约1,292,007,000港元,现金及等同现金仅约为115,014,000港元[3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借款4.75225亿港元,由附属公司提供总额上限为人民币4.40758亿元担保,贷款全部金额分类为流动负债,违约未纠正[10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其他贷款5.1538亿港元,按每年7.90%计息,由独立公司及上海国之杰担保,违约未纠正[10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其他贷款2.88311亿港元,按每年7.00%计息,由附属公司担保,违约未纠正[106] 公司人员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聘用约20名雇员,2022年12月31日为21名[108] 公司法律纠纷情况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金昌锦泰及第三方涉仲裁,集团须支付相关款项及滞纳金,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未达成和解[109]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甘肃锦泰就收购金昌锦泰未支付应收款项及滞纳金提起仲裁,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未达成和解[110] - 2019年11月20日,集团向宏祥新材料提起诉讼,宏祥反诉,董事估计集团可能须支付约人民币414.2万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未达成和解[1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已就清洁能源分部服务提供商法律索偿在诉讼及索偿拨备以及其他应付款项中计提足够负债[1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其他重大或然负债[115] 公司证券交易及股息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16]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回顾期内未支付股息[123] 公司合规及治理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全体董事均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规定标准[117]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遵守企业管治常规守则第2部所有守则条文[119] - 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商讨核数、内部监控及财务申报事宜[120] - 审核委员会由卢家麒、郭迅昇、潘孝汶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主席为卢家麒[122] 公司报告相关情况 - 报告期结束后至公告日期,无影响集团的重要事项[124] - 中期报告将适时在港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公布,印刷本将邮寄给股东[125]
中国智慧能源(01004)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7-12 16:38
年报资料补充 - 公司对2022年年报资料进行补充,涉及核数师关于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估值及可退回按金预期信贷亏损估计的修改意见[4] - 上述额外资料不影响2022年年报其他资料,年报其他资料保持不变[17] 少数股权及财务资料问题 - 公司仅持有被投资公司约或少於5%的少数股权,因被投资公司拒绝合作缺少其财务资料,董事会及审核委员会认为与公司风险管理或内部控制制度无关[9] 核数师审核范围限制 - 公司核数师因缺少卖方财务资料或质押资产相关资料,无法确定是否调整按金账面价值,限制审核范围,董事会及审核委员会认为公司已维持有效制度[10]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改进 - 公司将委聘外部独立顾问审阅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政策,审核委员会提出多项建议,包括提高董事会会议频率、加强境外私营公司投资内部控制等[11][12][13][14] - 在收到外部独立顾问审阅结果前,公司将委聘专业顾问审阅未来投资条款、取得审核委员会批准、安排应届董事培训[15][16] - 公司通常考虑预期商业利益风险订立交易,为避免类似事件将采取一系列措施[11] 按金相关事项 - 公司为收回按金提起的法律诉讼仍在进行中[6] 质押资产处理 - 公司核查质押资产清单,考虑但尚未强制执行对质押资产的权利[7] 资产保护与责任履行 - 公司自交易对手违约后通过磋商、签署协议等方式保护资产,现任董事会认为已履行受信责任[8]
中国智慧能源(01004)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8 17:05
中国能源政策与目标 - 中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5] -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2020年的15.9%提高到2025年的20%,2030年进一步提高到25%[5] - 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5] - 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022年末为392.61GW,并网风电装机容量为365.44GW[5] - 2020年至2030年,风电及光伏将新增665GW[5] - 推进钢铁、石化、建材等传统高能耗行业的绿色化改造[5] 储能与综合能源服务 - 至少有8个省份要求新建风电和太阳能电站必须配套5%-20%不等的储能设施[6] - 综合能源服务是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路径[6] - 推动能源产、运、储、销、用各环节设施的数字化升级[6] - 公司将抓住绿色发展政策的历史机遇,积极拓展储能、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的业务[7] - 公司计划在新能源领域内积极拓展储能和综合能源服务等业务[36] 清洁能源业务表现 - 清洁能源业务收入约为195,910,000港元,与上年度持平[18] - 清洁能源业务收入主要由金昌锦泰光伏电力有限公司贡献,其总装机容量为100兆瓦[19] - 清洁能源业务分类溢利约为69,852,000港元,较上年度增加约28,834,000港元[20] - 清洁能源业务溢利增加主要由于物業、廠房及設備之減值虧損減少[20] - 清洁能源业务装机规模为172兆瓦,全部为光伏发电项目,分布于甘肅、安徽、江西及山東四省[18] - 清洁能源业务本年度併網售電量约为219,244,000千瓦时,较上年度增加约12,725,000千瓦时[19] - 清洁能源业务收入按地区划分,全部来自中国,上年度亦全部来自中国[18] - 清洁能源业务收入按业务分类划分,全部来自清洁能源,上年度亦全部来自清洁能源[18] - 清洁能源业务收入按业务分类划分,上年度投资业务收入约为5,616,000港元,大宗商品贸易业务收入约为2,090,000港元,本年度无相关业务收入[18] - 清洁能源业务收入按地区划分,上年度香港收入约为5,616,000港元,新加坡收入约为2,090,000港元,本年度无相关地区收入[18] - 甘肅金昌錦泰100兆瓦項目:銷售電量增加10.2%至154,087,000千瓦時,銷售收入增加2.7%至121,334,000港元[22] - 山東德州冠陽8.25兆瓦項目:銷售電量增加12.3%至7,580,000千瓦時,銷售收入增加13.7%至7,835,000港元[23] - 山東德州宏祥8兆瓦項目:銷售電量減少47.5%至3,022,000千瓦時,銷售收入減少47.5%至3,160,000港元[24] - 山東德州金德5兆瓦項目:銷售電量減少42.4%至1,171,000千瓦時,銷售收入減少46.5%至1,163,000港元[25] - 山東德州佳陽10兆瓦項目:銷售電量增加1.2%至9,440,000千瓦時,銷售收入減少4.8%至9,420,000港元[26] - 安徽長豐紅陽20兆瓦項目:銷售電量減少0.2%至22,776,000千瓦時,銷售收入減少0.2%至27,454,000港元[27] - 江西高安金建20兆瓦項目:銷售電量增加5.8%至21,168,000千瓦時,銷售收入增加2.6%至25,544,000港元[28]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減少3.6%至195,910,000港元,主要由於股息收入和大宗商品銷售收入減少100%[37] - 公司虧損減少85.3%至95,445,000港元,主要由於多項減值虧損減少[38] - 销售成本减少5.3%至112,635,000港元[39] - 经营及行政开支增加22.7%至44,972,000港元[40] - 现金及银行结余增加至157,287,000港元[41]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减少至1,341,476,000港元[41]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絀总额增加至241,677,000港元[41] - 资产负债比率改善至-490.0%[44] - 流动负债净额减少至1,300,854,000港元[42] - 流动比率提高至42.9%[42] - 员工人数减少至21名[53] - 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52] - 公司质押股份总数为4,363,014,000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46.54%[57] - 2022财年公司产生净亏损约95,400,000港元[60] - 2022财年公司录得流动负债净额1,401,700,000港元[60] - 2022财年公司借款总额为1,341,500,000港元,现金及等同现金为157,300,000港元[60] - 2022财年公司产生正经营现金流106,500,000港元[61] - 公司可退回按金估值为98,000,000港元,已在其账目中撇减[65] - 公司正在考虑多个融资计划,包括债务重组及股权集资[63] - 公司未能及时刊发2021年财务报表及2021年年度业绩[72] - 公司未能及时刊发2022年中期业绩[72] - 公司本年度产生亏损净额约95,445,000港元[145] - 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1,300,854,000港元,负债净额为约241,697,000港元[145] - 借款总额达约1,341,476,000港元,现金及等同现金仅约157,287,000港元[145] - 公司已采取多项措施改善流动资金及财务状况,以重组借款[146] - 董事会认为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属合宜之举,但不保证措施会达致预期结果[146] 公司治理与股东沟通 - 公司董事会相信良好的企业管治常規对维持及提升股东价值及投资者信心日益重要[70] - 公司董事会由六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7] - 董事会负责制定集团的整体策略,并审查其运营和财务表现[75] - 董事会授予管理层有关集团日常管理的权力和责任[75] - 董事会每年定期召开四次会议,本年度内共举行十四次会议[87] - 董事会成员与公司高级管理层之间无财务、业务、家庭或其他重大关系[88] - 所有新委任董事均已接受公司的就职培训[81] - 董事及高级行政人员已获得适当的法律责任保险[86] - 公司已为可能掌握内幕消息的员工确立书面指引,以规范证券交易[74] - 公司所有公司通讯均已明确说明独立非执行董事身份[80] - 公司于本年度内举行两次股东大会,分别在二零二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及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二日[90] - 公司延迟寄发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報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期間的未經審核報告,并延迟举行2022年股東週年大會,原因是新冠肺炎爆發干擾審核程序[92] - 2023年股東週年大會將於2023年5月31日舉行,全體董事將出席與股東分享意見[93] - 提名委員會由一名執行董事及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負責審閱董事會的架構、規模、組成及多元化,並向董事會提出改動建議[96] - 董事會已設立提名政策,訂明向董事會提名合適人選的方法,供董事會考慮及向股東提出建議[97] - 董事會多元化政策於2013年11月22日採納,尋求通過考慮多項因素實現董事會之多元化,包括性別、年齡、文化及教育背景、種族、專業經驗、技能、知識及服務年限[10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董事會中有1名女性董事,約佔董事會成員的17%[106] - 本年度内,薪酬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以检讨董事及高级管理层之薪酬[111] - 本年度内,审核委员会举行五次会议[117] - 本年度内,本集团就核数师(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提供之法定审核服务应付费用为约1,950,000港元[122] - 本公司外聘核数师就其对本公司于本年度内之财务报表之申报责任声明载于本年報「獨立核數師報告」一節[119] - 中匯安達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自羅申美會計師事務所辭任同日起擔任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之核數師[120] - 本公司之股東大會提供股東與董事會溝通的機會[124] - 股東可根據公司細則及百慕達一九八一年公司法(經修訂)所載條文召開本公司股東特別大會[125] - 股東可將書面查詢發送至本公司香港主要營業地點(註明公司秘書為收件人),向本公司提出查詢[126] - 本公司於二零二三年五月三十一日舉行之應屆股東週年大會(「二零二三年股東週年大會」)通告內所載全部決議案的表決將以投票方式進行[127] - 本公司堅持採取開誠的股東通訊政策,定期與股東溝通,並向彼等作出合理的資料披露[129] - 公司已订立股东沟通政策以确保股东的意见及关注得到适当解决[131] - 公司使用多种方式与股东沟通,包括刊发公告、中期报告及年度报告,以及举行股东周年大会和其他股东大会[132] - 董事会负责编制综合财务报表,确保其真实且公平地反映集团及公司业务状况及业绩[133] - 董事会认为集团有充裕资源以供在可预见将来持续经营[134] - 董事会负责集团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及检讨其成效[135] - 各部门负责识别、评估及管理其业务范畴内的风险,管理团队负责监察集团的内部监控活动[136] - 董事会已实行处理及发布内幕消息的程序和内部监控措施[137] - 公司已建立一套体系,确保管理层及相干人员充分实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139] - 董事会已批准并采纳股息政策,考虑多种因素后决定是否宣派或推荐股息[140][141] - 公司组织章程文件在本年度内并无任何变动[144]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董事会监督公司的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及报告的有效性[147] - 公司已采纳环境、社会及管治政策,并授予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及执行委员会权力及权限处理相关事宜[148] - 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业务,并致力于成为具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業[149]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乃根据上市规则附录二十七所载《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编制[150] - 公司重视持份者的参与以及彼等对业务及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的意见[158] - 公司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1,403吨,其中大部分为所购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每兆瓦时出售电力平均排放6.4千克二氧化碳[165] - 公司太陽能發電站發電量為219,244兆瓦時,相比中國燃煤發電廠,有害副產物大幅減少[166] - 公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18,587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097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662噸,減少灰塵排放174噸[166] - 公司產生的無害廢棄物約為1.2噸,有害廢棄物甚微及少於0.01噸[169] - 公司計劃使用高壓水槍清洗太陽能電池板以進一步節約用水,並持續從源頭減少外購電力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170] - 公司強調於日常營運中節約能源、用水及材料,並向僱員及供應商開展提高“綠色”環境意識的教育[171] - 公司繼續推行無紙化工作環境,減少日常辦公營運所消耗的紙張,降低打印成本並促進資訊共享[173] - 公司太陽能發電站所使用的主要資源是“陽光”,太陽能發電過程中所耗用的不可再生能源極少
中国智慧能源(01004)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4-03 12:0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持续业务收入为195,910千港元,2021年为203,280千港元[6] - 2022年毛利为83,275千港元,2021年为84,298千港元[6] - 2022年经营活动溢利为39,901千港元,2021年亏损277,212千港元[8] - 2022年除税前亏损为102,529千港元,2021年为421,727千港元[8]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为94,744千港元,2021年为650,707千港元[11] - 2022年全面亏损总额为80,361千港元,2021年为811,509千港元[19] - 2022年基本每股亏损(来自持续及已终止业务)为1.01仙,2021年为6.94仙[20] - 2022年总非流动资产为1,177,930千港元,2021年为1,384,251千港元[25] - 2022年总流动负债为2,276,711千港元,2021年为2,294,266千港元[29] - 2022年负债净额为241,697千港元,2021年为156,608千港元[32] - 2022年公司产生亏损净额约9544.5万港元,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13.00854亿港元,负债净额约2.41697亿港元[38] - 2022年末公司借款总额约13.41476亿港元,现金及等同现金仅约1.57287亿港元[38] - 2022年可呈报分类收入总额为195,910千港元,2021年为203,280千港元[62] - 2022年持续业务之除税前综合亏损为102,529千港元,2021年为421,727千港元[64] - 2022年综合资产总额为2,153,787千港元,2021年为2,276,837千港元[68] - 2022年综合负债总额为2,395,484千港元,2021年为2,433,445千港元[70] - 2022年即期税项-海外本年度拨备为399千港元,2021年为5,514千港元;递延税项2022年为 - 7,483千港元,2021年为 - 7,742千港元[80] - 2022年持续业务亏损94,744,000港元,2021年为422,756,000港元;已终止业务2022年亏损为零,2021年为227,951,000港元[103] - 2022年销售成本约91,391,000港元,2021年为100,194,000港元[100] - 2022年持续业务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01港仙,2021年为4.51港仙;已终止业务2022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零仙,2021年为2.43港仙[105] - 2022年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金融资产总值350,000港元,2021年为1,200,000港元;会所会籍债券2022年和2021年均为130,000港元[111] - 2022年应收贸易账款695,929,000港元,呆账拨备26,969,000港元;2021年应收贸易账款653,304,000港元,呆账拨备30,882,000港元[119] - 2022年未开票应收贸易账款641,807,000港元,2021年为599,522,000港元[121] - 2022年电价补贴的应计收入按2.05% - 2.34%折现,2021年为2.46% - 2.92%[124] - 2022年可退还按金98,220,000港元,2021年为99,135,000港元;2022年未确认减值亏损,2021年确认237,558,000港元[126][130] - 2022年应付贸易账款超过60日为零,2021年为12,000港元[132] - 2022年核数服务酬金1,950,000港元,2021年为1,650,000港元;2021年其他服务酬金290,000港元[99] - 2022年清洁能源收入约1.9591亿港元,2021年约1.95574亿港元;2022年投资收入无,2021年约561.6万港元;2022年大宗商品贸易收入无,2021年约209万港元[140] - 2022年香港地区收入无,2021年约561.6万港元;2022年中国地区收入约1.9591亿港元,2021年约1.95574亿港元;2022年新加坡地区收入无,2021年约209万港元[140][141] - 2022年并网售电量约2.19244亿千瓦时,2021年约2.06519亿千瓦时;2022年收入约1.9591亿港元,2021年约1.95574亿港元[143] - 2022年分类溢利约6985.2万港元,2021年约4101.8万港元,溢利增加因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减少[144] - 本年度集团收入约1.9591亿港元,比较年度约2.0328亿港元,股息和大宗商品销售较比较年度均减少100%[161] - 本年度集团亏损净额约9544.5万港元,比较年度约6.4745亿港元,亏损减少85.3%[162] - 本年度销售成本约1.12635亿港元,比较年度约1.18982亿港元,减少5.3%[163] - 本年度经营及行政开支约4497.2万港元,比较年度约3666.2万港元,增加22.7%[16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57287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8407.3万港元[16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约13.41476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14.5874亿港元[16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亏绌总额约2.41677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1.62017亿港元[16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杠杆比率为 - 490.0%,2021年12月31日为 - 848.5%[16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值约13.0085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14.0168亿港元[16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为42.9%,2021年12月31日为38.9%[16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借款4.93421亿港元,2021年为5.3909亿港元,由附属公司提供最高4.40758亿人民币(相当于4.93421亿港元)担保[17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一笔其他贷款为5.35112亿港元,2021年为5.84642亿港元,按每年7.90%计息,已拖欠还款[17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另一笔其他贷款为2.99349亿港元,2021年为3.27057亿港元,按每年7.00%计息,已拖欠还款[17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又一笔其他贷款为1359.4万港元,2021年为795.1万港元,按每年6.00%计息,已拖欠还款[176] - 2022年集团产生亏损净额约9544.5万港元,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13.00854亿港元,负债净额约为2.41697亿港元[19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总额约为13.41476亿港元,现金及等同现金仅约为1.57287亿港元[19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销售电力收入为19.591亿港元,2021年为19.5574亿港元;2021年销售大宗商品收入为209万港元,2022年为0 [46] - 2022年销售电力包含已收及应收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电价补贴1.48688亿港元,2021年为1.53882亿港元[49] - 2022年清洁能源外界客户收入19.591亿港元,分类溢利6.9852亿港元;证券买卖分类亏损431.9万港元;投资分类亏损3.9万港元;大宗商品贸易分类亏损389.1万港元[55] - 2022年末清洁能源分类资产18.76912亿港元,分类负债13.5854亿港元;证券买卖分类资产4535.9万港元,分类负债7.01183亿港元;投资分类负债249.1万港元[55] - 2021年外界客户收入中,清洁能源为19.5574亿港元,大宗商品贸易为209万港元,已终止业务的清洁能源为784万港元,总计2.05504亿港元[58] - 2021年股息收入为561.6万港元[58] - 2022年清洁能源分类中客户A收入为124,159千港元,客户B为22,262千港元,客户C为20,320千港元[77] - 2021年已终止业务收入为7,840千港元,除税前溢利为1,458千港元,年内溢利为1,883千港元[87][88][89] - 2021年视作出售一间附属公司代价为421,680千港元,视作出售之亏损净额为 - 229,834千港元[93][94] - 2022年甘肃金昌锦泰项目售电量较2021年增加10.2%,销售收入增加2.7%;山东德州冠阳项目售电量增加12.3%,销售收入增加13.7%等[145][146] 财务报告准则应用情况 - 公司已首次应用2022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年度期间强制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41] - 公司未采用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认为采纳不太可能对综合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43][45] 税项政策 - 中国企业所得税计提税率为25%,七间附属公司获相关优惠税项减免,可减免50%或按15%优惠税率缴纳[83] 法律仲裁及诉讼情况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金昌锦泰及第三方被指滞纳金共2465.9万港元,集团需支付甘肃锦泰及第三方相关款项及滞纳金分别为3260.2万港元、590.5万港元、2430万港元、590.5万港元[133]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甘肃锦泰就收购金昌锦泰未支付应收款1.24268亿港元及滞纳金2913.8万港元提起仲裁[134]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民新能就收购高安金建向集团附属公司提起仲裁,涉及应收款及滞纳金约2832.3万港元,2021年9月30日和解金额升至4925.8万港元[135][136] - 2019年11月20日,集团起诉宏祥新材料收回电费及滞纳金1158.6万港元,宏祥反诉,集团预计支付463.7万港元[137] 人员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聘用约21名雇员,2021年12月31日为33名[179] 财务报表相关情况 - 公司未能按规定及时刊发2021年财务报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和未经审核中期业绩[182] - 审核委员会由公司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会计原则惯例及本年度综合财务报表[189][190] - 核数师对集团综合财务报表不发表意见,因集团持续经营等事宜重大[194] 持续经营相关情况 - 公司董事编制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的现金流量预测,实行融资计划及措施降低资金压力、重组财务责任并改善财务状况[196] - 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有效性取决于措施实施结果,受多项不确定因素影响[196] - 不确定因素包括与贷款方磋商延长未来12个月内到期债务的到期日[197] - 不确定因素包括与贷款方磋商推迟未来12个月后到期借款的还款时间表[198] - 不确定因素包括成功取得其他潜在融资[198] - 不确定因素包括成功出售公司其他太阳能发电厂[198] - 若公司未来无法持续经营,需对资产账面价值等作出调整,综合财务报表未反映此影响[199] - 因多重不确定因素综合影响,无法获得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综合财务报表适当性的足够审核凭证[200] 装机规模情况 - 2022年和2021年12月31日,集团装机规模均约为172兆瓦,全部为光伏发电项目[142]
中国智慧能源(01004)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1 22:58
持续业务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持续业务收入为195,910千港元,2021年为203,280千港元[6] - 2022年毛利为83,275千港元,2021年为84,298千港元[6] - 2022年经营活动溢利为39,901千港元,2021年亏损277,212千港元[8] - 2022年除税前亏损为102,529千港元,2021年为421,727千港元[8]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为94,744千港元,2021年为650,707千港元[11] - 2022年其他全面收益为15,084千港元,2021年亏损164,059千港元[19] - 2022年全面亏损总额为80,361千港元,2021年为811,509千港元[19] - 2022年持续业务之除税前综合亏损为102,529千港元,2021年为421,727千港元[64] - 2022年持续业务亏损94,744,000港元,2021年为422,756,000港元;已终止业务2022年亏损为零,2021年为227,951,000港元[103] - 2022年持续业务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01港仙,2021年为4.51港仙;已终止业务2022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零仙,2021年为2.43港仙[105] - 本年度集团收入约1.9591亿港元,比较年度约2.0328亿港元,股息和大宗商品销售较比较年度均减少100%[161] - 本年度集团亏损净额约9544.5万港元,比较年度约6.4745亿港元,亏损减少85.3%[162] - 本年度销售成本约1.12635亿港元,比较年度约1.18982亿港元,减少5.3%[163] - 本年度经营及行政开支约4497.2万港元,比较年度约3666.2万港元,增加22.7%[164] 资产负债相关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总非流动资产为1,177,930千港元,2021年为1,384,251千港元[25] - 2022年总流动负债为2,276,711千港元,2021年为2,294,266千港元[29] - 2022年负债净额为241,697千港元,2021年为156,608千港元[32] - 2022年综合资产总额为2,153,787千港元,2021年为2,276,837千港元[68] - 2022年综合负债总额为2,395,484千港元,2021年为2,433,445千港元[70] - 2022年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金融资产总值350,000港元,2021年为1,200,000港元;会所会籍债券2022年和2021年均为130,000港元[111] - 2022年应收贸易账款695,929,000港元,呆账拨备26,969,000港元;2021年应收贸易账款653,304,000港元,呆账拨备30,882,000港元[119] - 2022年未开票应收贸易账款641,807,000港元,2021年为599,522,000港元[121] - 2022年可退还按金98,220,000港元,2021年为99,135,000港元;2022年未确认减值亏损,2021年确认237,558,000港元[126][130] - 2022年应付贸易账款超过60日为零,2021年为12,000港元[13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57287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8407.3万港元[16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约13.41476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14.5874亿港元[16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亏绌总额约2.41677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1.62017亿港元[165] - 2022年12月31日,杠杆比率为 - 490.0%,2021年12月31日为 - 848.5%[16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值约13.0085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14.0168亿港元[166] - 2022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42.9%,2021年12月31日为38.9%[16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借款4.93421亿港元,2021年为5.3909亿港元,由附属公司提供上限4.40758亿人民币担保[17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一笔其他贷款5.35112亿港元,2021年为5.84642亿港元,按每年7.90%计息,由独立公司及上海国之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担保[17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另一笔其他贷款2.99349亿港元,2021年为3.27057亿港元,按每年7.00%计息,由附属公司担保[17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又一笔其他贷款1359.4万港元,2021年为795.1万港元,按每年6.00%计息,由附属公司担保[176]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销售电力收入为19.591亿港元,2021年为19.5574亿港元;2021年销售大宗商品收入为209万港元,2022年为0 [46] - 2022年电力销售含国家电网电价补贴1.48688亿港元,2021年为1.53882亿港元[49] - 2022年清洁、证券、投资、大宗商品贸易分类溢利/(亏损)分别为6.9852亿、 - 431.9万、 - 3.9万、 - 389.1万港元,总计6.1603亿港元[55] - 2022年清洁、证券、投资、大宗商品贸易分类资产分别为18.76912亿、4535.9万、0、0万港元,总计19.22271亿港元[55] - 2022年清洁、证券、投资、大宗商品贸易分类负债分别为13.5854亿、7.01183亿、24.91万、0万港元,总计20.62214亿港元[55] - 2021年外界客户收入中,清洁、证券、投资、大宗商品贸易分别为19.5574亿、0、0、209万港元,总计19.7664亿港元[58] - 2021年股息收入中,清洁、证券、投资、大宗商品贸易分别为0、0、561.6万、0万港元,总计561.6万港元[58] - 2022年清洁能源收入约1.9591亿港元,与2021年的约1.95574亿港元基本持平,投资、大宗商品贸易、香港及新加坡收入为0[140][141] - 2022年装机规模约172兆瓦,与2021年持平,全部为光伏发电项目[142] - 2022年并网售电量约2.19244亿千瓦时,较2021年的约2.06519亿千瓦时增加6.2%,收入约1.9591亿港元[143] - 2022年分类溢利约6985.2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4101.8万港元增加70.3%[144] - 甘肃金昌锦泰100兆瓦项目2022年销售电量较2021年增加10.2%,销售收入增加2.7%[145] - 2022年太阳能发电厂平均利用时数约为1300小时[151] 税务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即期税项-海外本年度拨备为399千港元,2021年为5,514千港元;递延税项2022年为 - 7,483千港元,2021年为 - 7,742千港元[80] - 中国企业所得税计提税率为25%,七间附属公司获相关优惠税项减免,未来两年减免50%或按15%优惠税率缴纳[83] 已终止业务相关数据 - 2021年已终止业务收入为7,840千港元,除税前溢利为1,458千港元,年内溢利为1,883千港元,出售亏损为229,834千港元[87][88][89] - 2021年视作出售一间附属公司代价为421,680千港元,视作出售之亏损净额为229,834千港元[93][94] 公司运营相关事项 - 公司已首次应用2022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年度期间强制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正评估已颁布但未生效准则的影响,认为不太可能造成重大影响[41][45] - 2022年中国地区收入为195,910千港元,非流动资产为1,152,824千港元[73] - 2022年清洁能源分类中客户A收入为124,159千港元,客户B为22,262千港元,客户C为20,320千港元[77] - 2022年销售成本约91,391,000港元,2021年为100,194,000港元[100] - 2022年电价补贴的应计收入按2.05% - 2.34%折现,2021年为2.46% - 2.92%[124] - 2022年核数服务酬金1,950,000港元,2021年为1,650,000港元;其他服务酬金2021年为290,000港元[99]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金昌锦泰及第三方被指滞纳金共2465.9万港元,集团需支付甘肃锦泰及第三方相关款项及滞纳金共6665.7万港元[133]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甘肃锦泰就收购金昌锦泰未支付应收款及滞纳金共15340.6万港元提起仲裁[134]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民新能就收购高安金建未支付应收款及滞纳金共2832.7万港元提起仲裁,2021年和解金额升至4925.8万港元[135][136] - 2019年集团起诉宏祥新材料收回电费及滞纳金1158.6万港元,2020年宏祥反诉,集团估计需支付463.7万港元[13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聘用约21名雇员,2021年12月31日为33名[179] - 公司未能按规定及时刊发2021年财务报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和未经审核中期业绩[182]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综合财务报表[189][190] - 核数师对集团综合财务报表不发表意见,因持续经营等事宜重大[193][194] 公司持续经营相关事项 - 公司董事编制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现金流量预测,实行融资计划及措施降低资金压力[196] - 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有效性取决于措施实施结果及多项不确定因素[196] - 不确定因素包括与贷款方磋商延长未来12个月内到期债务的到期日[197] - 不确定因素包括与贷款方磋商推迟未来12个月后到期借款的还款时间表[198] - 不确定因素包括成功取得其他潜在融资[198] - 不确定因素包括成功出售公司其他太阳能发电厂[198] - 若公司无法持续经营,需对资产账面价值等作出调整[199] - 综合财务报表未反映无法持续经营时调整的影响[199] - 因多重不确定因素综合影响,无法获得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综合财务报表适当性的足够审核凭证[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