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达控股(01100)

搜索文档
飞达控股(01100) - 董事会召开日期
2025-08-14 16:41
会议安排 - 公司董事会2025年8月26日开会[3] - 会议批准2025年上半年中期业绩及发布[3] - 会议考虑派付中期股息(如适用)[3] 人员构成 - 董事会有9名董事,6名执行董事,3名独董[4]
飞达控股(01100)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6:16
股本与股份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亿港元,股份10亿股,面值0.1港元[1] - 截至2025年7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4.29164448亿股,库存股份0股[2] 购股计划 - 截至2025年7月底,2011年购股计划本月底结存股份期权1934.05万个[3] - 截至2025年7月底,2024年购股计划本月底结存股份期权0个[3] 资金与股份变动 - 2025年7月因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港元[3] - 2025年7月已发行及库存股份总额变动均为0普通股[5]
飞达控股发盈喜 预计中期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加至不少于5800万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7-31 19:09
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拥有人应占综合溢利不少于5800万港元 [1] - 较2024年同期拥有人应占溢利约3526.9万港元显著增长 [1] 增长驱动因素 - 制造业务分部营业额及利润增加为主要增长动力 [1] - 孟加拉制造业务表现突出 受益于(i)更多订单从受美国高关税影响国家转移至该地区 (ii)生产效率提升 (iii)成本控制改善 [1] 部分抵消因素 - 贸易业务分部表现未达预期 部分抵消了2025年中期业绩的增长幅度 [1]
飞达控股(01100)发盈喜 预计中期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加至不少于5800万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19:05
公司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的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溢利将不少于5800万港元 [1] - 2024年同期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3526.9万港元 [1] - 净利润同比增长显著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制造业务分部(特别是孟加拉制造业务)的营业额及利润增加 [1] - 更多订单从受美国高关税影响国家转移至孟加拉 [1] - 生产效率提升 [1] - 成本控制改善 [1] 业绩增长限制因素 - 贸易业务分部表现未如预期部分抵销了整体业绩增长 [1]
飞达控股(01100.HK)预期中期溢利将不少于5800万港元
新浪财经· 2025-07-31 18:49
公司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中,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溢利将不少于58,000,000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5,269,000港元增长显著 [1] 净利润增长驱动因素 - 制造业务分部(特别是孟加拉制造业务)的营业额及利润增加是主要驱动因素 [1] - 增长原因包括:(i)更多订单从受美国高关税影响国家转移至孟加拉 (ii)生产效率提升 (iii)成本控制改善 [1] 业绩增长的部分抵消因素 - 集团贸易业务分部表现未如预期,部分抵销了2025年未经审核中期业绩的增长预期 [1]
飞达控股(01100) - 正面盈利预告
2025-07-31 18:36
业绩总结 - 预计2025年未经审核中期溢利不少于5800万港元[3] - 2024年同期溢利约3526.9万港元[3] - 2025年较2024年同期净利润增长[3] 增长原因 - 制造业业务营业额及利润增加[3] - 源于订单转移、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改善[3] 其他要点 - 2025业绩增长预期被贸易业务抵销[3] - 2025业绩公布预计8月底刊发[4] - 截至2025年7月31日董事会有9名董事[6]
飞达控股(0110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6 19:0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收益14.74488亿港元,2023年为14.18994亿港元,毛利4.55482亿港元,同比下跌4.4%,毛利率下跌2.7个百分点至30.9% [11] - 股东应占溢利为5707.4万港元,2023年为1.17949亿港元,同比下跌51.6% [11] - 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5港仙,2023年为6港仙,全年股息总额8港仙,2023年为9港仙 [11] - 2024年12月31日手头现金及未动用银行融资总额分别约为1.91793亿港元及7.2062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3.26804亿港元及7.337亿港元 [1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存款及流动投资组合合计1.96亿港元,较2023年的3.31亿港元减少;银行信贷额度为9.054亿港元,其中7.206亿港元未动用;借贷与权益比率为16.9%,高于2023年的13.8%[21] - 2024年集团添置厂房及设备开支约3340万港元,收购及装修美国仓库开支约1.341亿港元,贸易业务设备及系统开支430万港元;2025年资本开支预算为1.526亿港元,其中1.458亿港元用于墨西哥仓库及宿舍建设和孟加拉国、柬埔寨业务扩张,已授出680万港元用于贸易业务设备升级[22] - 2024年,全体董事均参加企业管治培训课程或阅读相关材料[57] - 2024年,主席曾在其他执行董事避席下与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会议讨论公司业务[57] - 2024年中期股息每股3港仙,合共1287.7万港元于2024年10月10日派付[109] - 董事建议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5港仙,2023年为每股6港仙[109] - 若获股东批准,末期股息将于2025年6月20日或之后向2025年6月5日营业结束时在册股东派发[10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用作现金分派的储备为7.81707亿港元(2023年:7.76593亿港元),股份溢价账为1.69606亿港元(2023年:1.69606亿港元)[116] - 集团年内慈善及其他捐款为226.5万港元(2023年:375.4万港元)[1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赎回任何股份,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14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孟加拉厂房每月产能达650万件帽品及30万件配饰,墨西哥工厂预计2025年底产能达每月100万件帽品 [12] - 制造业业务2024年收益为9.31812亿港元,2023年为8.2176亿港元,同比增加13.4%,占集团总收益的63.2% [12] - 制造业业务分部经营溢利同比增加2.0%至1.90576亿港元 [12] - 2024年孟加拉工厂经营溢利同比增长15.2%至1.94624亿港元,墨西哥及深圳工厂分别录得经营亏损7101.3万港元 [13] - 2024年12月31日,孟加拉工厂约7400名员工,墨西哥及深圳工厂分别约430名及120名员工 [13] - 贸易业务收益同比减少9.1%至5.42676亿港元,占集团总收益36.8%,录得经营亏损9544.3万港元 [14] - 墨西哥工厂基本款式产品生产步入正轨,计划2025年第二季度起生产高档款式,预计2025年内大幅提升运营效益[15] - 集团计划2025年下半年在柬埔寨加开生产线,利用租赁厂房生产帽品,每月产能约45万件[15] - 贸易业务借助收购荷兰公司拓展市场至中东及非洲,获取更多品牌授权,虽2025年需承担其应占亏损,但中长期有利提升销售额及利润[16] - 2025年第一季投入使用的美国密苏里州仓库为集团节省租金,提高运营效率[17] 公司人员相关情况 - James S. Patterson现年54岁,2009年4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受聘于New Era超20年[32] - 颜肇翰现年34岁,2014年11月加入公司,2015年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24年2月获委任为策略总监[33] - 黎文星现年57岁,1999年7月初次加入公司,2008年3月重返公司,2019年12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任财务总监[34] - 颜肇臻现年37岁,2011年7月至2017年6月曾任非执行董事,2024年1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任持续改善总监[35] - 吴君栋现年60岁,2014年9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993年在英格兰及威尔士、1994年在香港获律师资格[36] - 庄棣盛现年54岁,2023年9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企业融资积逾20年经验[37] - 李引泉现年69岁,2023年9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多家公司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38] - 顾青瑗现年47岁,2003年5月初次加入公司,2009年2月重返公司,获委任为营运总监[39] - 刘家辉现年58岁,2009年2月加入公司,2025年2月获委任为高级设计总监,任职国际采购公司超20年[45] - Courtney Bush现年49岁,1998年加入San Diego Hat Company,为营运总监,在帽品及配饰行业有逾20年经验[42] - 2024年1月4日获委任的执行董事颜肇臻先生于1月2日参加培训课堂[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1名女性和7名男性董事组成[59] - 报告日期员工层面(包括高级管理层)男女比例约为1:0.9[5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全职员工8179名及兼职员工21名[191] 公司治理相关情况 - 2024年股东大会召开2次,董事会会议召开4次,提名委员会会议召开2次,薪酬委员会会议召开1次,审核委员会会议召开2次[48] - 董事会包括6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至少占董事会三分之一[54] - 吴君栋先生已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9年,董事认为其仍符合上市规则项下的独立性[55] - 召开董事会定期会议日期至少提前14日安排并发出通知[49] - 颜禧强先生为公司主席,颜宝铃女士为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二人是夫妻关系[52] - 公司已采纳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并遵守所有守则条文[47] - 公司符合上市规则有关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规定[54]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当时三分之一的董事(如并非三或三的倍数则为最接近但不超过三分之一的数目)须轮值退任,每名董事须最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61] - 截至年报日期,提名委员会主席为李引泉先生,其他成员为吴君栋先生、庄棣盛先生、颜禧强先生及颜肇臻先生[62] - 2024年,一名董事候选人获提名[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体董事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67] - 截至年报日期,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3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上市规则规定[68] - 每年,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需书面确认符合上市规则第3.13条的独立规定[68] - 提名委员会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并审查其年度确认书[68] - 公司会至少在计划举行董事会会议或其辖下委员会会议日期三天前,将议程及相关董事会文件送交全体董事[71] - 公司成立薪酬委员会,多数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制定及审阅集团全体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具体薪酬待遇[72] - 2024年和2023年,薪酬在500,001 - 1,000,000港元、1,000,001 - 1,500,000港元、2,500,001 - 3,000,000港元区间的高级管理人员均为2人;2024年薪酬在2,000,001 - 2,500,000港元区间的高级管理人员为1人,2023年薪酬在1,500,001 - 2,000,000港元、2,000,001 - 2,500,000港元区间的高级管理人员均为1人[73] - 公司董事以持续经营基准编制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未发现影响集团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因素[76] - 公司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审阅财务汇报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年报、财务报表及中期报告等[78] - 审核委员会在2024年建议董事会促请股东续聘现任核数师为公司2024年外部核数师,董事会同意该建议[79][81]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并批准集团2025年内部审核计划[79] - 集团外部核数师酬金为审核费用2,870,000港元及其他非审核服务117,000港元[82] - 审核委员会完整会议记录由公司秘书保存,会议记录初稿及定稿会先后送呈全体成员[82] - 审核委员会成员无公司现任核数师行前任合伙人,履行职责时获提供足够资源[82] - 公司制定股息支付政策,需定期检讨并提交董事会批准修改[83] - 集团年内遵守企业管治守则,设立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董事会负责审查其有效性[84] - 集团风险管理流程植入多方面,管理层负责执行风险评估,主要风险记录于风险登记册并定期更新[86] - 董事会每半年审批公司年度财务预算,管理层密切监察各业务单位每月财务汇报[86] - 监控活动包括审批核实、检讨等,由集团不同层面人员执行,制造业务单位设置每月产量和次品率目标[87] - 业务单位收集的资讯作内部讨论并向香港总部管理层汇报,管理层向董事会汇报情况,董事会每年最少举行四次会议[88] - 董事会及审核委员会在内部审核团队协助下监督流程,审核委员会每年举行两次会议[89] - 2024年审核未发现重大内部控制缺点,外聘核数师对集团财务报表进行独立法定审核[89] - 集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会计系统有效运作,董事会审查未发现重大内部控制缺陷[90] - 公司对贪污贿赂零容忍,制定反贪污政策,2024年未发现集团及其员工严重违反相关法律规例[91] - 公司秘书陈海盈本财政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96] - 留待董事会决定事项包括业务计划、财务报表等六项[97] 公司股权及交易相关情况 - Sharp Assets收购Difuzed已发行股本的55%权益,现金代价为500万欧元,约合4312.4万港元[25] - 2024年8月起,公司拥有Difuzed 55%权益[46] - 最大客户占集团销售总额的43.7%,首五名最大客户合计占64.0%;最大供应商占集团采购总额的19.4%,首五名最大供应商合计占53.2%[113] - 2024年11月11日公司与NEHK续订制造协议,NEHK有权要求颜禧强先生及颜宝铃女士购买最多4179万股公司股份[124] - 2024年12月30日公司独立股东批准制造协议,2025 - 2027年供应交易最大年度总值分别为10.93323亿港元、12.02656亿港元及13.22919亿港元[12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New Era之联属公司向集团采购货品共6.44444亿港元[125] - NEHK持有公司19.48%股权,Christopher Koch先生拥有NEHK 75%已发行股本[113] - 颜肇翰先生、黎文星先生及吴君栋先生须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均符合资格及愿意膺选连任[120] - 公司已获核数师就持续关连交易发出无保留意见函件[12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颜禧强先生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79,623,400股,占比65.16%[1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颜宝铃女士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79,623,400股,占比65.16%[1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James S. Patterson先生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050,000股,占比0.25%[1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颜肇翰先生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100,000股,占比0.49%[1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黎文星先生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050,000股,占比0.25%[1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根据前2011年购股计划尚有28,345,000份购股权未获行使[132] - 前2011年购股计划因全部购股权获行使可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39,858,328股,为2011年12月29日已发行股份的10%[135] - 购股计划因全部购股权获行使可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42,916,444股,为2024年5月24日及2025年3月26日已发行股份的10%[136] - 购股计划在截至授出当天的12个月内,向每位参与者授出购股权获行使已发行及将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已发行股份的1%[136] - 前2011年购股计划在任何12个月期间,向每位承授人授出购股权获行使已发行及可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相关时间已发行股本的1%[13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根据购股计划可发行股份总数为42,916,444股,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0%[138] - 2024年12月31日,各董事及雇员根据购股计划拥有可认购公司股份的购股权权益总计28,345,000份,结算日每股市值为1.60港元[140] - 2
飞达控股(0110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22:52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14.74488亿港元,2023年为14.18994亿港元[3] - 2024年毛利为4.55482亿港元,2023年为4.76364亿港元[3] - 2024年经营溢利为1.13004亿港元,2023年为1.90204亿港元[3] - 2024年本年度溢利为6183.2万港元,2023年为1.27808亿港元[5]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为13.2989港仙,2023年为27.5473港仙[5] - 2024年全面收益总额为5298.5万港元,2023年为1.2986亿港元[6] - 2024年总资为19.44866亿港元,2023年为17.86603亿港元[7] - 2024年总负债为7.65577亿港元,2023年为6.2542亿港元[8]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3.4278亿港元,2023年为5.12581亿港元[8] - 2024年经营溢利为113,004千港元,2023年为190,204千港元;2024年年内溢利为61,832千港元,2023年为127,808千港元[17] - 2024年总负债为765,577千港元,2023年为625,420千港元[18] - 2024年美国市场收益为1,243,322千港元,欧洲市场为202,007千港元;2023年美国市场为1,229,812千港元,欧洲市场为149,395千港元[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最大客户带来收益644,444,000港元,占公司收益43.7%;2023年为598,728,000港元,占42.2%[22]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940,361千港元,2023年为725,022千港元[23] - 2024年其他(亏损)/收益净额为 - 267千港元,2023年为44,965千港元[24] - 2024年财务成本净额为 - 11,723千港元,2023年为 - 13,177千港元[25] - 2024年除所得税前溢利相关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54,580千港元,2023年为51,243千港元[26]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39,420千港元,2023年为49,369千港元[26]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3.2989港仙,2023年为27.5473港仙[29] - 2024年每股摊薄盈利为13.1488港仙,2023年为26.9886港仙[31] - 2024年末期股息为每股5港仙,股息总额为21,458,000港元[32]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375,642千港元,2023年为321,399千港元[34]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为24,373千港元,2023年为17,752千港元[34] - 2024年集团收益1474488000港元,毛利455482000港元,同比下跌4.4%,毛利率下跌2.7个百分点至30.9%,股东应占溢利57074000港元,同比下跌51.6%[46] - 2024年底集团现金及等价物等合计1.96亿港元,银行信贷额度9.054亿港元,未动用7.506亿港元[55] - 集团借贷与权益比率为16.9%,较2023年的13.8%有所上升[55] - 2024年集团资本开支约1.718亿港元,2025年预算为1.526亿港元[56] - 董事建议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5港仙,2023年为每股6港仙[6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制造业务来自外部客户收益为931,812千港元,2023年为821,760千港元;贸易业务2024年为542,676千港元,2023年为597,234千港元[17] - 2024年须呈报分类溢利制造业务为190,576千港元,贸易业务亏损95,443千港元;2023年制造业务为186,886千港元,贸易业务亏损56,563千港元[17] - 总销售及分销成本2024年6.0%来自制造分类,94.0%来自贸易分类;2023年4.6%来自制造分类,95.4%来自贸易分类[17] - 总行政开支2024年42.4%来自制造分类,48.2%来自贸易分类;2023年51.5%来自制造分类,43.2%来自贸易分类[17] - 2024年须呈报分类资产制造业务为837,367千港元,贸易业务为808,639千港元;2023年制造业务为794,939千港元,贸易业务为557,820千港元[18] - 2024年集团制造业务收益931812000港元,同比增加13.4%,分部经营溢利同比增加2.0%至190576000港元,占集团总收益的63.2%[48] - 2024年孟加拉工厂经营溢利同比增长15.2%至194624000港元,墨西哥及深圳工厂分别录得经营亏损71013000港元[48] - 贸易业务收益同比减少9.1%至5.42676亿港元,占集团总收益36.8%[50] - 贸易分部毛利率按年下跌2.0个百分点,经营亏损9544.3万港元[51] 公司准则应用情况 - 公司于2024年1月1日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首次应用多项准则及修订本[12] 公司收购情况 - 公司收购Difuzed B.V.已发行股本的55%权益,现金代价为5000000欧元(相当于43124000港元),收购相关成本1124000港元[42] - 收购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42935千港元,已就收购事项产生的无形资产公平值调整计提递延所得税负债11648000港元[43] - Difuzed自2024年8月23日起贡献收益63594000港元,亏损净额为14414000港元[44] - 公司收购荷兰公司Difuzed 55%权益,代价为500万欧元(约4312.4万港元)[58] 公司产能情况 - 2024年孟加拉厂房每月产能达650万件帽品及30万件配饰,墨西哥工厂预计2025年底产能达每月100万件帽品[47] - 柬埔寨生产线预计2025下半年投产,每月产能约45万件[52] 公司员工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孟加拉工厂约有7400名员工,墨西哥及深圳工厂分别约有490名及120名员工[49] - 2024年底集团在中国(含香港)等多地雇员共8190名,年内雇员开支约3.98亿港元[60] 公司其他财务相关情况 - 2024年其他预付款项9426千港元,向供应商支付之预付款项5703千港元,贸易应付款项188009千港元,合约负债537000港元[40] - 2024年计入合约负债之已确认收益为1031000港元[41] 公司汇率影响情况 - 预计孟加拉塔卡每升值1%将减少制造业业务毛利率约0.25%[59] 公司股份及会议相关情况 - 公司将于2025年5月20日至23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欲出席2025年5月23日股东周年大会的股东需在2025年5月19日下午4时30分前交回过户文件[62]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赎回股份,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63] 公司合规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企业管治常规守则[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所有董事确认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标准守则[65] 公司财务报表审核情况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66] - 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确认集团初步公布所载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资产负债表等相关数字与草擬综合财务报表金额相符[67] 公司董事会情况 - 公布日期,公司董事会有9名董事,其中6名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7]
飞达控股(01100)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2 17:01
财务业绩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益6.87114亿港元,较2023年中期的7.80258亿港元下降,毛利下跌19.9%至2.1951亿港元,毛利率降至31.9%,股东应占溢利下跌45.8%至3526.9万港元[3] - 2024年上半年收益6.87114亿港元,较2023年的7.80258亿港元有所下降;期内溢利3997.9万港元,较2023年的7160.3万港元下降[23] -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8.218港仙,摊薄每股盈利为8.141港仙,较2023年有所下降[2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176.5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46272亿港元减少78.30%[3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所耗现金净额为1.23068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70.9万港元增加1167.56%[3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融资活动所耗现金净额为3639.9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863万港元减少37.92%[3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2770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增加7793.3万港元[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8628亿港元,较期初的3.17849亿港元减少40.65%[30][3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为3526.9万港元,非控股权益溢利为471万港元[2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已付股息257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570.3万港元[31] - 2024年上半年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量之金融资产之公平值亏损232.2万港元,2023年为收益119.1万港元[55] - 2024年上半年保险合约投资价值变动亏损13.5万港元,2023年为收益416.6万港元[55] - 2024年上半年汇兑收益净额亏损284.1万港元,2023年亏损134.9万港元[55]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807.8万港元,2023年为2567.5万港元[55] - 2024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折旧710.1万港元,2023年为980.7万港元[55] - 2024年上半年存货拨备净额116.2万港元,2023年为193.6万港元[55] - 2024年上半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净额216.3万港元,2023年为205.2万港元[5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3526.9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6507.5万港元[60][62]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8.218港仙,2023年同期为15.230港仙[60] - 2024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8.141港仙,2023年同期为14.900港仙[62] - 2024年上半年已宣派中期股息每股3港仙,金额为1287.5万港元,2023年同期金额为1286.1万港元[62] - 2024年上半年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1.27615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368.5万港元;收购无形资产2867.8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558.1万港元[65] - 2024年上半年增加使用权资产119.7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零[66] - 2024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折旧费用710.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980.7万港元[67] - 2024年上半年租赁相关现金流出总额为1154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070.8万港元[67] - 2024年上半年财务费用净额为659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837.4万港元[57] - 2024年确认且计入合约负债期初结余的收益为1,031,000港元,低于2023年的1,133,000港元[79] - 2024年上半年短期雇员福利为14,380千港元,低于2023年的15,861千港元[85] - 2024年上半年向一名股东之联属公司销售货品金额为315,467千港元,低于2023年的343,535千港元[84] 业务板块情况 - 制造业务收益减少5.0%至4.45769亿港元,占总收益约64.9%,主要因欧美市场零售消费信心弱及客户消化库存[4] - 孟加拉厂产销按年下跌,开始生产配件,加强自动化;深圳厂接单量减成本上升;墨西哥厂投产初期经营亏损,约有400名员工[6] - 制造业务分部经营溢利为9317.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7.8%[6] - 贸易业务收益减少22.4%至2.41345亿港元,占总收益35.1%,录得经营亏损3773.9万港元[7] - 公司经营分类包括制造业务和贸易业务,制造业务生产设施位于孟加拉、墨西哥及中国深圳,客户主要在美国及欧洲;贸易业务通过H3、SDHC、Aquarius及DPI经营[50][51] 业务拓展与投资 - 公司收购美国密苏里州物业作仓库,收购荷兰设计公司55%权益开拓海外市场[7] - 墨西哥工厂收到大量合作咨询,前景广阔,将开拓新客源并与孟加拉厂配合提升供应链效率[10] - 贸易业务将借收购荷兰设计公司扩大市场覆盖至中东及非洲,获更多品牌授权[10] - 美国密苏里州仓库预计2024年第四季投入使用,可省租金开支并提高运营效率[10] - 2024年8月23日,公司收购荷兰Difuzed B.V. 55%股本权益,总代价500万欧元[17] - 2024年期间,公司投资约1.024亿港元在美国密苏里州收购物业,投资2420万港元添置设备及机械,投资100万港元添置贸易业务设备及系统[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就兴建墨西哥仓库及宿舍及扩张孟加拉国制造业业务批准资本承担1.227亿港元,已授出资本承担2630万港元用于翻新美国仓库及升级贸易业务设备[15] - 向中国成立的有限合伙企业注资目标为人民币30百万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注资人民币12.1百万元[82] - 向香港成立的有限合伙企业注资目标为0.5百万美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注资0.375百万美元[82]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等总额为2.052亿港元,银行信贷额度为9.121亿港元,借贷除以总权益比率为13.4%[1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8.36392亿港元,流动资产为9.39359亿港元,总资产为17.75751亿港元[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11.73506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61183亿港元增长1.06%[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6.02245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2542亿港元减少3.71%[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额为49,825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6,452千港元增加3,373千港元[40][42] - 于美国的非上市股本投资为对美国一个非上市基金的18%股权投资,截至2024年6月30日价值10,262千港元[40][44] - 于英属处女群岛的非上市股本投资为对英属处女群岛一个非上市基金的2.3%股权投资,截至2024年6月30日价值20,47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815千港元增加2,658千港元[40][42][45] - 于中国的非上市股本投资,集团于2021年注资约36.6百万港元,占目标注资额约3.05%,截至2024年6月30日出资额约13.7百万港元[46] - 于香港的非上市股本投资基金截至2024年6月30日价值12,23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73千港元大幅增加[40][42] - 于香港的上市证券截至2024年6月30日价值4,14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219千港元略有减少[40][42] - 2024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物业为4445.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046.7万港元[66]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370,82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39,151千港元有所增加[70]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352,257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21,399千港元有所增加[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429,164,448股,对应金额为42,916千港元[72] - 2024年6月30日尚未行使之购股权为28,345,000份,涉及28,345,000股相关股份[73]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50,75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9,544千港元有所下降[78] - 2024年6月30日借贷期末金额为157,65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0,703千港元减少[80] - 2024年6月30日已订约但尚未产生的资本开支为4,739千港元,高于2023年的3,867千港元[81] - 2024年6月30日应收一名股东之联属公司之贸易应收款项为173,723千港元,高于2023年12月31日的144,585千港元[84] 员工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含香港)雇佣335名员工,较2023年的386名减少;在孟加拉雇佣7222名,较2023年的8830名减少;在墨西哥雇佣389名,2023年为零;在美国及英国雇佣158名,较2023年的163名减少[19] - 2024年上半年雇员开支约1.923亿港元,2023年为1.818亿港元[19] 金融风险与会计政策 - 集团业务承受市场风险、信贷风险及流动资金风险等多种金融风险,与年末相比金融负债的合约未折现现金流出无重大变动,风险管理政策无变动[38] - 集团采用新订及经修订准则,但无需变更会计政策或作出追溯调整,已颁布但未应用的准则预期无重大影响[35][36] - 编制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需管理层作判断、估计及假设,实际结果或与估计有出入,重大判断及估计不明朗因素来源与2023年相同[37] 购股计划 - 根据购股计划,可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42,916,444股,即2024年5月24日已发行股份的10%[73] - 服务提供者分项限额合计不得超4,291,644股,即2024年5月24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73] - 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无新授出购股(2023年同期相同)[74] - 2024年6月30日购股加平均合约期限为2.2年,2023年12月31日为2.7年[76] - 2024年6月30日28,345,000份购股可予行使,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7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获行使购股为零份,2023年同期为2,083,000份[76] - 2024年5月24日公司采纳购股计划,因全部购股计划获行使而可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42,916,444股,即2024年5月24日已发行股份的10%;服务提供者分项限额不得超4,291,644股,即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92] - 购股计划行使价为股份面值、提呈要约当日收市价及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三者最高者,计划有效期十年[94] - 除非获股东批准,任何12个月期间,每名承授人根据购股计划及其他计划获授购股行使所发股份总数,不得超公司相关时间已发行股本的1%[94] - 截至中期报告日期,除已授未行使购股外,根据购股计划可发行股份总数为42,916,444股,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0%[94] - 2024年6月30日,董事、雇员于购股计划中拥有权益,董事未行使股份数9,450,000股,雇员未行使股份数18,895,000股,总计28,345,000股[96] 股权结构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颜禧强先生和颜宝铃女士分别拥有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279,623,400股,占比65.23%;James S. Patterson先生拥有1,050,000股,占比0.24%;颜肇翰先生拥有2,100,000股,占比0.49%;黎文星先生拥有1,050,000股,占比0.24%[8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尚有28,345,000
飞达控股(01100)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7 17:52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687,11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780,258千港元,同比下降11.94%[1]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219,51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73,930千港元,同比下降20.01%[1]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65,04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0,000千港元,同比下降34.95%[1]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39,97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71,603千港元,同比下降44.17%[2]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836,39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25,022千港元,增长15.36%[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939,35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61,581千港元,下降11.51%[4] - 2024年6月30日总权益为1,173,50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61,183千港元,增长1.06%[5] - 2024年6月30日总负债为602,24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25,420千港元,下降3.71%[6] - 2024年6月30日流动净资产为419,11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12,581千港元,下降18.24%[6] - 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1,255,50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37,603千港元,增长1.45%[6] - 2024年6月30日总资產为1,775,75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86,603千港元[14] - 2024年6月30日总负债为602,24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25,420千港元[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溢利为65,04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0,000千港元[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费用-净额为6,59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374千港元[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溢利为39,97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71,603千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量之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232.2万港元,2023年同期收益119.1万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807.8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567.5万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财务费用净额为659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837.4万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1846.4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000.9万港元,香港利得税税率均为16.5%[19]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8.218港仙,2023年同期为15.230港仙[21] - 2024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为8.141港仙,2023年同期为14.900港仙[22] - 2024年上半年已宣派中期股息1287.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286.1万港元,每股均为3港仙[23] - 2024年上半年就2023年派付末期股息257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570.3万港元,每股均为6港仙[24] - 2024年上半年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12761.5万港元,无形资产2867.8万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2368.5万港元和558.1万港元[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物业为4445.1万港元,租赁负债非流动为3495.2万港元、流动为1402.3万港元,上半年增加使用权资产119.7万港元[26]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收益6.87114亿港元,较2023年中期的7.80258亿港元下降,毛利下跌19.9%至2.1951亿港元,毛利率下降3.2个百分点至31.9%,股东应占溢利下跌45.8%至3526.9万港元[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手头现金约1.88628亿港元,未动用银行信贷额度约8.03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3.17849亿港元及7.337亿港元[33]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3.5225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1399亿港元[27]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5075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69544亿港元[2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含短期存款)和流动投资组合总额为2.052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31亿港元减少;银行信贷额度为9.121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427亿港元增加,其中8.037亿港元未动用[39] - 集团借贷除以总权益比率为13.4%,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8%略有下降[3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制造业来自外部客户收益为445,76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69,233千港元;贸易业为241,34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11,025千港元;合计为687,11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780,258千港元[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制造业须予呈報分類溢利为93,17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29,083千港元;贸易业亏损为37,739千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为28,039千港元;合计为55,43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1,044千港元[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制造业须予呈報分類資產为813,23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94,939千港元;贸易业为652,30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57,820千港元;合计为1,465,53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52,759千港元[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制造业须予呈報分類負債为169,90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6,589千港元;贸易业为190,96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9,900千港元;合计为360,87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86,489千港元[15] - 2024年期内产生之资本开支合计为157,490千港元,2023年为153,639千港元;其中制造业为24,164千港元,2023年为145,653千港元;贸易业为133,326千港元,2023年为7,986千港元[15] - 2024年上半年制造业务收益减少5.0%至4.45769亿港元,占集团总收益约64.9%,经营溢利下降27.8%至9317.8万港元[34][35] - 2024年6月30日,孟加拉及深圳工厂分别有约7200及200名员工,2023年12月31日分别约7600名及300名员工,墨西哥工厂约有400名员工[35] - 2024年上半年贸易业务收益减少22.4%至2.41345亿港元,占集团总收益35.1%,录得经营亏损3773.9万港元[36] - 贸易业务毛利率按年增加2.3个百分点,但分销成本高企[36] 集团投资与收购情况 - 2024年8月23日,集团收购荷兰公司Difuzed B.V. 55%股本权益,总代价约4250万港元[31] - 2024年8月23日,集团以500万欧元收购荷兰公司Difuzed B.V. 55%股本权益[41] - 本期集团投资约1.024亿港元在美国密苏里州收购物业,投资2420万港元添置设备及机械,投资100万港元添置贸易业务设备及系统;已就兴建墨西哥仓库及宿舍等批准资本承担1.227亿港元,授出资本承担2630万港元用于翻新仓库及升级设备[40] 汇率对业务影响 - 预计孟加拉塔卡每升值/贬值1%,将导致制造业业务毛利率减少/增加约0.28%[42] 员工数量变化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在中国(含香港)雇佣335名员工,较2023年6月30日的386名减少;在孟加拉雇佣7222名员工,较2023年6月30日的8830名减少;在墨西哥雇佣389名员工(2023年6月30日为零名);在美国及英国雇佣158名员工,较2023年6月30日的163名减少[43] 股息派付与股份过户相关 - 董事会宣派中期股息每股3港仙,与2023年中期相同[33] - 董事会宣派中期股息每股3港仙,与2023年相同,将于2024年10月10日或其后派付[43] - 公司将在2024年9月17日至9月20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欲获中期股息资格,过户文件及股票需在9月16日下午4时30分前交回[44] 证券交易与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行为[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常规守则、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及设立审核委员会规定[46][47][48] 董事会构成情况 - 公司董事会共有九名董事[49] - 执行董事有六名[49]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有三名[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