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南资源(01229)
icon
搜索文档
南南资源(0122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22 22:25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54,10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10,712千港元下降51.13%[1] - 期内溢利为17,371千港元,而2022年同期亏损241,725千港元[1] - 基本每股盈利为2.38港仙,2022年同期亏损31.53港仙[2]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20,881千港元,较3月31日的332,702千港元下降3.55%[3]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192,831千港元,较3月31日的250,912千港元下降23.15%[3]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57,917千港元,较3月31日的82,400千港元下降29.71%[3] - 2023年9月30日,流动净资产为134,914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68,512千港元下降19.94%[3]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24,402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25,448千港元下降0.83%[4]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330,239千港元,较3月31日的373,898千港元下降11.67%[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513,712千港元,总负债为388,156千港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总资产为583,614千港元,总负债为456,298千港元[2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为54,10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10,712千港元有所下降[2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3,09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967千港元有所下降[2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董事酬金除外)为16,37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7,023千港元有所下降[2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无形资产摊销为3,85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1,929千港元大幅下降[2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出售存货成本为37,10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6,512千港元略有上升[2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抵免为2,565千港元,2022年同期所得税开支为9,193千港元[3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8176亿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24.1353亿港元[4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应收账款401.6万港元,较3月31日的410.5万港元略有减少[4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应付账款1162.6万港元,较3月31日的1533.2万港元有所减少[4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应付货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4966.1万港元,较3月31日的6302.7万港元减少[4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计息借贷已全部偿还,而在3月31日为3477000港元,平均实际利率在3.3%至6.0%之间[45][46] - 报告期内集团收益约54100000港元,较2022年减少约56612000港元或约51.1%[49] - 集团报告期内毛利约7752000港元,较2022年减少约52964000港元或约87.2%,毛利率为约14.3%,较去年减少约73.9%[57] - 集团其他收益约为1699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533000港元或约45.7%[58] - 集团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约3016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1176000港元或约58.9%[59] - 集团报告期内溢利约为17371000港元,较去年同期转亏为盈[60] - 2023年9月30日可换股债券公平值约为2.57079亿港元,3月31日约为2.99372亿港元,公平值变动约4229.3万港元[65][66] - 公司估计信贷评级为B,2023年9月30日贴现率为11.97%,3月31日为13.76%[64] - 2023年9月30日及3月31日公司股份收市价分别为0.168港元及0.223港元,对应股价预期波幅分别为109.93%及108.49%[66]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额约1.34914亿港元,资产净额约1.25556亿港元;3月31日分别约为1.68512亿港元及1.27316亿港元[96] - 2023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约1.81023亿港元;3月31日约为2.34113亿港元[96]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约5791.7万港元;3月31日约为8240万港元[97] - 2023年3月31日,计息借贷须一年内偿还,平均实际利率每年介乎3.3%至6.0%,截至9月30日已结清[99]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约3.30239亿港元;3月31日约为3.73898亿港元[100] - 2023年9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2.65;3月31日约为2.98[101] - 2023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7.65373584亿股普通股,与3月31日持平[103]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有142名雇员;2022年9月30日及2023年3月31日为145名[109] - 报告期间,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总额约1637.9万港元;2022年9月30日约为1702.3万港元,2023年3月31日约为4055.8万港元[10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主要业务为煤炭开采及销售、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和资讯科技外包、咨询及技术服务[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外部客户之收益及可报告分类收益总计54,100千港元,其中煤矿业务42,744千港元、可再生能源业务1,759千港元、资讯科技服务业务9,597千港元[2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总计7,752千港元,其中煤矿业务6,252千港元、可再生能源业务820千港元、资讯科技服务业务680千港元[2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分类业绩总计7,241千港元,其中煤矿业务5,782千港元、可再生能源业务820千港元、资讯科技服务业务639千港元[2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外部客户之收益及可报告分类收益总计110,712千港元,其中煤矿业务94,376千港元、可再生能源业务1,804千港元、资讯科技服务业务14,532千港元[2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总计60,716千港元,其中煤矿业务57,451千港元、可再生能源业务813千港元、资讯科技服务业务2,452千港元[2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分类业绩总计60,234千港元,其中煤矿业务56,987千港元、可再生能源业务813千港元、资讯科技服务业务2,434千港元[23] - 2023年来自煤矿业务分类的客户C收益为6,550千港元,客户D收益为5,975千港元;2022年客户A收益为12,136千港元,客户B收益为16,140千港元[2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煤矿业务销售煤炭收益为42,744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94,376千港元下降[27] - 煤矿业务收益约42744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51632000港元或约54.7%,煤炭销售量减少约48.6%,平均售价减少约11.8%[50][51] - 可再生能源业务收益约1759000港元,较2022年减少约45000港元或约2.5%[52] - 资讯科技服务业务收益约9597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935000港元或约34.0%[53] - 煤矿业务为集团主要业务,报告期贡献收益约4274.4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约5163.2万港元或约54.7%[70] - 报告期集团售出约30.0971万吨煤炭,2022年约为58.5876万吨,销售收入分别约为4274.4万港元及9437.6万港元[71] - 报告期混合煤销售28.9152万吨,占比96.1%;沫煤销售1.1819万吨,占比3.9%[71] - 可再生能源业务报告期收益约175.9万港元,2022年约为180.4万港元[71] - 资讯科技服务业务报告期收益约959.7万港元,2022年约为1453.2万港元[72] 税务相关信息 - 截至2023及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合资格法团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缴纳税项,超过部分按16.5%缴纳;不符合资格法团按16.5%统一税率缴纳[33] - 马来西亚企业所得税按24%税率计算,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缴足股本250万马币或以下及营业收入总额不超5000万马币的实体,首15万马币按15%税率,其后45万马币按17%税率[34] - 新加坡企业所得税按17%税率计算,新加坡注册公司首1万新加坡元正常应课税收入享75%税项豁免,其后19万新加坡元享50%税项豁免[35][3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英国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为25%,溢利不超5万英镑公司按19%小额利得税率缴纳;2022年9月30日法定税率为19%[37] 股息分配情况 - 截至2023及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无派付、宣派或建议派付股息,公司董事不建议派付中期股息[39]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报告期间中期股息,2022年也无派付[110] 公司股权及收购事项 - 法定普通股数目为5000000000股,金额为500000000港元;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数目为765373584股,金额为76537000港元[47] - 可换股债券本金为2亿港元,到期日延长至2026年3月13日,2023年9月30日尚未偿还本金仍为2亿港元[62][63] - 凯源公司收购经扩大凯源煤矿新采矿权,代价为1.60978亿元,矿区面积4.1123平方公里,估计煤矿资源为4164.33万吨,开采年期30年[79] - 凯源公司分十五期支付收购代价,第一期3220万元,第二至十四期每期920万元,最后一期917.8万元[79] - 凯源公司就凯源煤矿1980万吨煤矿向新疆自然资源厅支付补充资源费7650.25万元[80] - 裕智创投收购港海控股80%股权,代价为3571.2万港元,认购45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5%,认购价为200.88万港元[82] - 完成收购及认购后,公司间接拥有港海控股80.86%已发行股份权益[82] - 港海集团收购事项代价已支付2851.2万港元,余下720万港元由公司发行三份承兑票据支付,认购价已现金结付[83] - 卖方保证港海集团2018 - 2020财政年度每年纯利不少于720万港元[85] - 2018财政年度溢利保证达成,2019及2020财政年度未实现[86] - 2019财政年度溢利保证不足金额218.7091万港元,从承兑票据扣除后,未偿还金额21.2909万港元由集团支付给卖方[87] - 2020财政年度溢利保证不足金额253.8041万港元,从承兑票据扣除后,多出金额13.8041万港元由卖方支付给集团[88] 公司运营相关其他信息 - 采纳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公司当前或过往期间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5] - 公司煤炭销售大部分需预付款,部分客户平均信贷期90天,可再生能源及资讯科技服务业务客户信贷期最多60天,采购商品平均信贷期最多180天[42][43][44] - 2023年9月30日新疆煤矿总概约储量为6362万吨,3月31日约为6391万吨,报告期开采约29万吨[74][75] - 凯源公司向当地政府作出一笔自愿结算约7,043,000港元补充环境相关费用[30] 公司治理及报告披露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4] - 审核委员会与公司管理层及外聘核数师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常规[114] - 外聘核数师根据香港审阅工作准则第2410号对中期财务资料进行审阅[1
南南资源(0122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7-19 16:31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业务为在中国新疆从事煤炭开采和销售[9] - 公司完成了对NEFIN Leasing Technologies Limited和其全资子公司NEFIN Technologies (Malaysia) Sdn. Bhd.的收购,主要从事马来西亚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业务[10] - 公司完成了对Harbour Group Holdings及其子公司的收购,主要在香港提供信息技术外包、咨询和技术服务,并在英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扩展业务[10] - 公司除了煤矿开采外,还在探索新市场,扩展技术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业务范围,旨在多元化业务组合,进入提供更高增长动力的行业[20] 财务表现 - 本年度公司收入为239,886,000港元,较上一年的300,241,000港元有所下降[6] - 毛利为133,829,000港元,净亏损为59,038,000港元,较上一年的净利润66,000,000港元下降[6] - 毛利下降约28,767,000港元,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增加约6,812,000港元[7] - 可转换债券公允价值损失约116,835,000港元,较上一年的公允价值损失11,254,000港元大幅增加[7] - 集团本年度的毛利为约133,829,000港元,较2022年的约162,596,000港元减少,毛利率约为55.79%[34] - 本年度集团其他收入约为4,147,000港元,较2022年的约1,305,000港元增加,主要原因包括利息收入增加和政府补助[36] - 本年度集团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约为48,896,000港元,较2022年的约42,084,000港元增加,主要原因包括薪金、零星费用和法律费用增加[37] - 集团本年度的亏损约为59,038,000港元,较2022年的约66,000,000港元盈利转为亏损,主要原因包括汇兑损益、毛利减少和行政费用增加等[38] 资产情况 - 公司在新疆拥有一项采矿权,凯源煤矿的估计剩余储量约为5.11百万吨[54] - 2023年3月31日,新疆煤矿总储量约为63.91百万吨[57] - 2023年3月31日,可再生能源现金产生单位的可收回金额高于其账面价值约23,119,000港元[64] - 2023年3月31日,煤矿资产的使用价值高于其账面值约81,118,000港元[67] 财务风险 - 公司主要以人民币、港元和马币计值收入和成本,面临着外汇风险[93] - 公司流动负债约为82,400,000港元,主要包括应付货款及其他应付款63,027,000港元[84] - 总计息借贷约为3,477,000港元,年平均实际利率介乎3.3%至6.0%[85] - 公司非流动负债约为373,898,000港元,主要包括可换股债券非即期部分299,372,000港元[86]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为2.98,按总负债除以总权益计算[87]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关文辉拥有超过10年的企业融资和银行业务经验[98] - 公司董事王四维持有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硕士学位和加拿大麦马斯达大学理学士荣誉学位[100] - 公司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关文辉先生在本年度内兼任行政总裁职责[158] - 董事会设立了三个委员会来监督集团事务,确保适当控制和高企业治理标准[159] - 公司将在2024年12月31日之前委任至少一名不同性别的董事加入董事会[1] - 提名委员会目前由四名成员组成,包括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关文辉先生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2]
南南资源(0122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6-27 20:53
财务业绩整体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为239,886千港元,较2022年的300,241千港元下降20.1%[1] - 本年度毛利为133,829千港元,较2022年的162,596千港元下降17.7%[1] - 年内亏损为59,038千港元,而2022年为溢利66,000千港元[1] - 2023年每股亏损为7.62港仙,2022年每股盈利为8.70港仙[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总收益为239,886千港元,较2022年的300,241千港元下降20.1%[19][20] - 2023年公司年内亏损59,038千港元,而2022年为盈利66,000千港元[19][20] - 2023年公司除税前亏损32,417千港元,2022年为溢利88,940千港元[19][20] - 2023年公司所得税开支为26,621千港元,2022年为22,940千港元[19][20] - 2023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583,614千港元,总负债为456,298千港元;2022年3月31日总资产为616,270千港元,总负债为392,081千港元[21] - 2023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总收益为239,886千港元,2022年为300,241千港元,其中中国内地收益2023年为199,198千港元,2022年为275,463千港元[2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除税前亏损32,417千港元,2022年为溢利88,940千港元;年内所得税开支26,621千港元,2022年为22,940千港元[34]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每股基本亏损为58,328千港元,2022年为溢利66,592千港元;每股摊薄亏损计算数据中,2023年为71,990千港元,2022年为71,778千港元[35] - 本年度公司收益约2.399亿港元,较去年减少约6035.5万港元或20.10%[60] - 本年度公司毛利约1.338亿港元,较去年减少约2876.7万港元或17.69%,毛利率增加约1.63%至约55.79%[67] - 本年度公司其他收益约414.7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284.2万港元或217.78%[68] - 本年度公司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约4889.6万港元,较去年增加约681.2万港元或16.19%[69] - 本年度公司亏损约5903.8万港元,上一年度溢利约6600万港元,转盈为亏减少约1.25亿港元[70] - 本年度煤炭销售量约1,059,859吨,销售收入约199,198,000港元,较2022年的约1,988,282吨和275,463,000港元下降[75] - 可再生能源业务服务收入约3,594,000港元,较2022年的约3,781,000港元减少,主要受汇率不利影响[75] - 资讯科技服务业务服务收入约37,094,000港元,较2022年的约20,997,000港元增加,因疫情结束逐步复苏[76] - 本年度开采约1.31百万吨煤炭,较2022年的约1.47百万吨下降[78] - 2023年3月31日煤矿总概约储量63.91百万吨,较2022年的约65.22百万吨减少[79]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有流动资产净值约168,512,000港元,2022年为流动负债净额约32,068,000港元[84] - 2023年3月31日总计息借贷约3,477,000港元,较2022年的约37,254,000港元下降,平均实际利率介乎3.3%至6.0%[86] - 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2.98,2022年约为1.37[88]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有145名雇员,较2022年的140名增加,员工成本约40,558,000港元,较2022年的约38,954,000港元增加[95] 资产与负债情况 - 非流动资产为332,702千港元,较2022年的341,348千港元略有下降[3] - 流动资产为250,912千港元,较2022年的274,922千港元有所减少[3] - 流动负债为82,400千港元,较2022年的306,990千港元大幅下降[3] - 流动净资产值为168,512千港元,而2022年为流动负债净值32,068千港元[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25,448千港元,较2022年的221,538千港元下降43.4%[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应收第三方货款4,105千港元,2022年为4,770千港元;已就相关应收货款确认亏损拨备支出约477,000港元,2022年为拨回亏损拨备约17,000港元[37][4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应付货款15,332千港元,2022年为18,149千港元;合约负债4,778千港元,2022年为6,414千港元[4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合约负债报告期末为4778千港元,2022年为6414千港元[44] - 2023年3月31日,有抵押计息借贷流动部分为3477千港元,2022年为37254千港元[46] - 2023年3月31日,公司抵押账面价值约109410000港元采矿权获计息借贷[47] - 计息借贷须于生效起一年内偿还(2022年:一年至五年),平均实际年利率介乎3.3%至6.0%(2022年:3.9%至9.7%),均以人民币(2022年:港元及人民币)计值[49] 业务分类情况 - 公司可报告及经营分部包括煤矿业务、可再生能源业务和资讯科技服务业务[15] - 2023年煤矿业务收益为199,198千港元,可再生能源业务为3,594千港元,资讯科技服务业务为37,094千港元[19] - 2023年煤矿业务销售煤炭收益199,198千港元,可再生能源业务服务收入3,594千港元,资讯科技服务业务收益37,094千港元[24] - 2023年来自煤矿业务分部客户A收益为26,694千港元,客户B为24,389千港元;2022年客户A为45,799千港元,客户B为42,761千港元[23] - 煤矿业务收益约1.992亿港元,较去年减少约7626.5万港元或27.69%,煤炭销量减少约46.69%,平均售价增加约35.66%[61] - 可再生能源业务营业额约359.4万港元,较去年减少约18.7万港元[62] - 资讯科技服务业务收益约3709.4万港元,较去年增加约1609.7万港元或76.66%[63] - 公司从事煤矿、可再生能源、资讯科技服务三个业务分类,主要业务为在中国内地新疆从事煤矿开采及煤炭销售[50] 财务准则应用情况 - 公司首次应用多项新订或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但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7][8][9] - 采用相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不会对综合财务报表构成重大影响[13] 税务情况 - 中国内地附属公司两个年度企业所得税率为25%,外资企业应付外国投资者股息须缴付10%预扣税[27][28] - 香港合资格法团截至2023及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首2,000,000港元溢利按8.25%缴税,超过部分按16.5%缴税[29] - 马来西亚企业所得税按集团在马实体估计应课税溢利的24%计算;实缴资本250万马币或以下及总营业收入不超5000万马币的马注册实体,首15万马币按15%、随后45万马币按18%缴税,余额按24%缴税[30] - 新加坡企业所得税按集团在新实体估计应课税收入的17%计算;新注册公司首1万新加坡元正常应课税收入享75%税项豁免,其后19万新加坡元享50%税项豁免[31][32] - 集团于英国成立的实体须按19%的法定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33] - 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26,621千港元,2022年为22,940千港元,其中中国内地企业所得税2023年为22,413千港元,2022年为14,211千港元[26] 业务运营相关政策 - 公司向煤炭客户销售大部分按预付款项基准,部分良好客户平均信贷期90天;可再生能源及资讯科技服务业务客户信贷期最多60天[38][39] - 采购商品平均信贷期最多180天,公司制定政策确保应付款项于信贷期限内清偿[43] 股息分配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既无派付亦无建议派付股息,2022年同样无[34] - 董事会不建议就本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022年也无派息[96] 收购与资源情况 - 2018年完成新能源集团收购,2019年完成港海集团收购[50] - 2019年凯源公司收购经扩大凯源煤矿4.1123平方公里新采矿权,代价160978000元,开采寿命30年,估计煤矿资源41.6433百万吨[53] - 新采矿许可证已多次续期,现续期至2031年10月11日止,为期十年[53] - 收购事项扩大集团煤矿资源,与扩大煤矿业务战略一致[56] - 凯源公司就19.8百万吨煤炭向新疆自然资源厅支付补充资源费76502500元[54] 未来规划 - 来年公司预计对资本资产和煤矿安全标准工作作出合理开支,资金主要来自煤炭销售收益及外部银行融资[57] 企业管治与审核情况 - 公司本年度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但偏离守则条文第A.2.1条,主席兼董事总经理关文辉履行行政总裁职务[98]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全体董事本年度遵守规定准则[99] - 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已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常规等事宜[100] - 集团本年度数字已由中审众环审阅并核对,但中审众环不就公告作出核证[101] 信息披露情况 - 年度业绩公告登载于港交所及公司网站,年报将适时寄发股东并登载于相关网站[102]
南南资源(0122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2-12-07 16:30
财务业绩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10,71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17,995千港元][1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60,716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43,262千港元][1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232,53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9,873千港元][1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241,72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9,900千港元][1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281,35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4,406千港元][1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241,35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9,641千港元][1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280,92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4,124千港元][1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为31.53港仙,2021年同期为3.87港仙][1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每股摊薄亏损为31.53港仙,2021年同期为3.87港仙][1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为241,353千港元][2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其他全面亏损为39,570千港元][2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280,923千港元][2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26,553千港元,较2021年的38,619千港元有所下降;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31,003千港元,高于2021年的26,475千港元;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32,186千港元,远高于2021年的1,851千港元;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减少净额为36,636千港元,而2021年为增加10,293千港元][2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外部客户的总收益为1.10712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17995亿港元下降6.17%][43][4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煤矿业务收益为9437.6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0503亿港元下降10.14%][43][4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可再生能源业务收益为180.4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89.3万港元下降4.70%][43][4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资讯科技服务业务收益为1453.2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107.2万港元增长31.25%][43][4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2.32532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987.3万港元亏损扩大678.46%][43][4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2.41725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990万港元亏损扩大708.44%][43][4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摊销为1192.9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584.2万港元增长104.19%][43][4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折旧为609.3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602万港元增长1.21%][43][4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053.3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668.8万港元下降36.87%][43][4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为1.10712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17995亿港元有所下降][51][55] - [2022年来自中国内地的收益为9437.6万港元,较2021年的1.0503亿港元有所下降;来自香港的收益为1096.3万港元,较2021年的416.5万港元有所上升][51] - [2022年煤矿业务销售煤炭收益为9437.6万港元,较2021年的1.0503亿港元有所下降;可再生能源业务服务收入为180.4万港元,较2021年的189.3万港元有所下降][55] - [2022年资讯科技服务业务销售资讯科技硬件产品收益为610.7万港元,较2021年的501.5万港元有所上升;资讯科技外包服务收益为514.9万港元,较2021年的529.1万港元有所下降][5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396.7万港元,较2021年的565.2万港元有所下降][57] - [2022年员工成本(董事酬金除外)为1702.3万港元,较2021年的1903.4万港元有所下降][57] - [2022年无形资产摊销为1192.9万港元,较2021年的584.2万港元有所上升;出售存货成本为3651.2万港元,较2021年的4931.3万港元有所下降][57] - [2022年应收账款亏损拨备为19.3万港元,较2021年的0.8万港元有所上升][5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919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7千港元,其中即期税项为1195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75千港元,递延税项为 - 275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 - 48千港元][59]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每股基本亏损为(241353)千港元,2021年为(29641)千港元,用以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765373584股][64]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每股摊薄亏损计算中,应占期内亏损为(241353)千港元,可换股债券公平值变动为263539千港元,汇兑亏损为35707千港元,总计57893千港元,2021年分别为(29641)千港元、45290千港元、 - 2041千港元、13608千港元,用以计算每股摊薄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1765373584股,2022年及2021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相同][66][67] - [2022年4 - 9月,集团剥离活动资本开支约为1195.4万港元,低于2021年同期的1897万港元][70]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无派付、宣派或建议派付股息,公司董事不建议派付中期股息][6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约1.1071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28.3万港元或约6.2%][120] - [报告期内,煤矿业务收益约9437.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065.4万港元或约10.1%,煤炭销量约58.5876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56.5011万吨或约49.1%,但每吨平均售价增加][121] - [可再生能源业务收益约180.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7%,主要因汇率不利影响][122] - [资讯科技服务业务收益约1453.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1.3%,因COVID - 19防控措施放宽业务逐步回升][123]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约6071.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745.4万港元或约40.3%,毛利率为约54.8%,较去年同期上升约18.1%][128] - [其他收益约为116.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59.1万港元或约102.8%,主要因“保就业”计划下抗疫基金的政府补助][129] - [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约1898.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78.5万港元或约10.4%,主要因员工数目增加][130] - [报告期内公司亏损约2.42亿港元,较2021年增加约2.12亿港元][132] - [可换股债券公平值亏损约2.64亿港元,2021年约为4529万港元][132] - [煤矿业务为主要业务,报告期收益约943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0.1%][132][143] - [报告期内售出约58.59万吨煤炭,2021年约为115.09万吨][144] - [可再生能源业务报告期收益约180.4万港元,2021年约为189.3万港元][145] - [资讯科技服务业务报告期收益约1453.2万港元,2021年约为1107.2万港元][146]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21,512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341,348千港元有所减少][1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222,272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74,922千港元有所减少][1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522,182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306,990千港元有所增加][1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 - 299,910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 - 32,068千港元亏损扩大][1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59,385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21,538千港元权益大幅减少][17] - [股本在2022年3月31日和9月30日均为76,537千港元][1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78,768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85,091千港元有所减少][1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6.1627亿港元,总负债为3.92081亿港元,而在2022年3月31日,总资产为5.43784亿港元,总负债为6.0095亿港元][4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指定非流动资产为3.16628亿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3.38787亿港元有所下降][5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11.6436亿港元,较3月31日的12.5553亿港元有所下降][6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商誉账面净值为4229万港元,与3月31日持平][7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应收货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为2.6691亿港元,高于3月31日的1.6545亿港元][7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应付货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6.2536亿港元,低于3月31日的7.0444亿港元][83] - [2022年9月30日,应收货款扣除亏损拨备后为6675万港元,较3月31日的4770万港元增加][8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流动部分计息借贷为3471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37254千港元大幅减少][84] - [2022年9月30日,计息借贷以账面价值约1.06434亿港元采矿权等作抵押,较2022年3月31日的约1.28446亿港元有所降低;平均实际年利率介乎1.6%至4.6%,较2022年3月31日的3.9%至9.7%有所下降][8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使用权资产之租赁物业账面价值为1886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347千港元有所增加][8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租赁负债流动部分为1378千港元,非流动部分为464千港元,总计1842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338千港元有所增加][87][9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使用权资产之折旧支出为939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182千港元有所减少;租赁现金流出总额约116.1万港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约129.1万港元有所减少][87] - [2022年9月30日,未付及未于计量租赁负债时反映之相关租赁付款约为7.3万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约9.9万港元有所减少][8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数目为765373584股,金额为76537千港元][92] - [2022年9月30日,公司已订约但未拨备(扣除就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已付之按金)为1088.5万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增加][117] - [2022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
南南资源(0122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2-07-05 16:4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收益约3亿零24.1万港元,2021年约1亿3052.1万港元[14][15] - 2022年公司毛利约1亿6259.6万港元,2021年约5460.7万港元[14][15] - 2022年公司溢利净额约6600万港元,2021年亏损净额约220.8万港元[14][15] - 2022年公司已售服务及货品成本约1亿3764.5万港元,2021年约7591.4万港元[14] - 2022年公司销售及分销费用约137.6万港元,2021年约64.2万港元[14] - 2022年公司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约4208.4万港元,2021年约3450.5万港元[14] - 2022年公司汇兑亏损约409.1万港元,2021年汇兑收益约797.9万港元[14][15] - 2022年公司融资成本约1034.2万港元,2021年约962.6万港元[14] - 2022年公司商誉减值亏损约581.4万港元,2021年约1450.3万港元[14] - 董事会不建议2022年派付任何股息,2021年亦无派息[14][15] - 毛利增加约1.07989亿港元[17] - 其他收益减少约735.6万港元[17] - 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增加约757.9万港元[17] - 指定为按公平值列账并在损益内处理之金融负债之可换股债券之公平值亏损约为1125.4万港元(2021年约2485.7万港元)[17] - 应收或然代价之公平值亏损为零(2021年约364.8万港元)[17] - 融资成本增加约71.6万港元[17] - 商誉减值亏损约581.4万港元(2021年约1450.3万港元)[17] - 上一年度所得税抵免约1432.6万港元,本年度所得税开支约2294万港元[17] - 公司本年度收益约3.00241亿港元,较2021年约1.30521亿港元增加约1.6972亿港元,增幅约130.03%[48][54] - 公司本年度毛利约1.62596亿港元,较2021年约5460.7万港元增加约1.07989亿港元,增幅约197.76%,毛利率增加约12.32%至约54.16%[62][66] - 公司本年度其他收益约130.5万港元,较2021年约866.1万港元减少约735.6万港元,减幅约84.93%[63][67] - 公司本年度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约4208.4万港元,较2021年约3450.5万港元增加约757.9万港元,增幅约21.96%[64] - 本年度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约4208.4万港元,较2021年增加约757.9万港元或约21.96%[68] - 本年度集团溢利约6600万港元,2021年亏损约220.8万港元,较去年转亏为盈,改善约6820.8万港元[70] - 本年度汇兑亏损约409.1万港元,2021年汇兑收益约797.9万港元[70] - 本年度毛利增加约1.07989亿港元[70] - 本年度其他收益减少约735.6万港元[70] - 指定为按公平值列账并在损益内处理之金融负债之可换股债券公平值亏损约1125.4万港元,2021年约2485.7万港元[70] - 本年度融资成本增加约71.6万港元[70] - 本年度商誉减值亏损约581.4万港元,2021年约1450.3万港元[70] - 上一年度所得税抵免约1432.6万港元,本年度所得税开支约2294万港元[70] - 可换股债券贴现率为14.41%,2021年为13.20%[72] - 2022年和2021年3月31日可换股债券公平值分别约为1.82537亿港元及1.71283亿港元,变动约1125.4万港元;公司股价分别为0.066港元及0.090港元,预期波幅分别为93.35%及88.74%[76] - 2022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约3206.8万港元,2021年为流动资产净值约8761万港元[121] - 2022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约2.60753亿港元,2021年约2.04079亿港元[121] - 2022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约3.0699亿港元,2021年约1.52732亿港元[121] - 2022年计息借贷平均实际年利率介于3.9% - 9.7%,2021年为5.1% - 9.1%[121] - 2022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负债约8509.1万港元,2021年约2.57873亿港元[121] - 2022年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37,2021年约为2.16[121] - 2022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765373584股普通股[122][126] - 2022年3月31日公司抵押账面价值约1.28446亿港元采矿权,2021年约1.32175亿港元[123][127] - 2022年3月31日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2021年也无[125] - 2022年3月31日公司有140名雇员,2021年为120名,员工成本总额约3895.4万港元,2021年约3340.6万港元[12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从事煤炭开采、可再生能源、IT服务三个业务分类[19] - 煤矿业务本年度收益约2.75463亿港元,较2021年约1.00688亿港元增加约1.74775亿港元,增幅约173.58%,销量约198.8282万吨,较2021年约143.8392万吨增加约38.23%[49][55] - 可再生能源业务本年度营业额约378.1万港元,较2021年约128.5万港元增加约249.6万港元[50][56] - IT服务业务本年度收益约2099.7万港元,较2021年约2854.8万港元减少约755.1万港元,减幅约26.45%[51][57] - 煤矿业务本年度销售成本约1.17557亿港元,较2021年约5391.3万港元增加[52][58] - 可再生能源业务本年度服务成本约212.9万港元,较2021年约51.7万港元增加约161.2万港元[53][59] - IT服务业务本年度已售服务及货品成本约1795.9万港元,较2021年约2148.4万港元减少[61][65] - 煤矿业务本年度收益约2.75463亿港元,2021年约1.00688亿港元,同比增加约173.58%[78][79] - 本年度售出约198.8282万吨煤炭,2021年约143.8392万吨,销售收入分别约2.75463亿港元及1.00688亿港元[79][80] - 混合煤、沫煤、风化煤销售量分别为21.4763万吨、153.4935万吨、23.8584万吨,占比分别为10.80%、77.20%、12.00%[82] - 可再生能源业务本年度服务收入约378.1万港元,2021年约128.5万港元[82] - 资讯科技服务业务本年度服务收入约2099.7万港元,2021年约2854.8万港元[82] - 本年度开采约147万吨煤炭,2021年约190万吨[84] - 2022年3月31日,新疆煤矿总概约储量6522万吨,2021年约6669万吨[84] 煤矿业务相关收购及运营情况 - 公司与新疆自然资源厅磋商凯源煤矿优化升级方案,扩大开采面积并获取新采矿权[19]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凯源公司以1.60978亿元收购经扩大凯源煤矿新采矿权,矿区面积4.1123平方公里,开采期30年[22] - 经扩大凯源煤矿30年开采寿命估计煤炭资源为4164.33万吨[22] - 新采矿许可证最初有效期为2018年12月21日至2019年12月21日,后续期至2021年12月21日,又续期至2031年10月11日[22] - 收购代价1.60978亿元分十五期支付,第一期3220万元已支付,第二期至十四期每期920万元于2020 - 2032年每年11月20日前支付,最后一期917.8万元于2033年11月20日前支付[22] - 凯源公司就1980万吨煤炭向新疆自然资源厅支付7650.25万元补充资源费,已在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损益确认[24][28] - 经扩大凯源煤矿因采矿许可证到期及续期延迟,自2019年12月21日起暂停销售及营运[25][29] - 新采矿许可证于2020年3月续期,复产申请于2020年8月2日获批准,可恢复采矿经营及销售[26][29] - 公司自2011年积极进行经扩大凯源煤矿新采矿权优化升级方案,收购扩大了煤矿资源[43][45] - 凯源公司成功重续新采矿许可证,经扩大凯源煤矿采矿权期限从2021年10月11日至2031年10月11日,为期10年[43][45] - 来年公司将在资本资产和提高煤矿安全标准工作上有合理开支,资金主要来自煤炭销售收益和外部银行融资[44][45] - 2020年3月31日,凯源煤矿(不含经扩大凯源煤矿)估计剩余储量约511万吨;收购经扩大凯源煤矿时,其概算储量约6348万吨[84] - 凯源煤矿及经扩大凯源煤矿采矿权于2049年8月届满,现有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至2031年10月11日(可续)[112] 港海集团收购事项 - 2019年3月11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Ample Talent以3571.2万港元收购港海控股80%股权[33] - 2019年3月11日,Ample Talent以200.88万港元认购港海控股450股普通股,约占认购协议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4.5%[33] - 2019年4月23日完成收购及认购后,公司间接持有港海控股80.86%已发行股份[33] - 港海集团收购事项代价为3571.2万港元,裕智创投购买港海控股80%股权;认购事项总认购价为200.88万港元,裕智创投认购港海控股45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5%,完成后公司间接拥有港海控股80.86%已发行股份权益[35] - 港海集团收购事项中,卖方以现金2851.2万港元支付,余下720万港元由公司向卖方发行三份本金均为240万港元的承兑票据[34] - 卖方保证港海集团2018 - 2020财年每年经审核综合纯利不少于720万港元,2018财年达标,2019和2020财年未达标[37][40] - 2019财年溢利保证不足金额为218.7091万港元,从240万港元承兑票据扣除后,集团向卖方支付未偿还金额21.2909万港元[38][41] - 2020财年溢利保证不足金额为253.8041万港元,从240万港元承兑票据扣除后,卖方支付未偿还金额13.8041万港元给集团[39][41] 商誉及资产减值相关 - 2019年4月23日,公司收购港湾集团80.86%股权产生主要商誉[87] - 2022年3月31日资讯科技服务现金产生单位可收回金额约789.8万港元,2021年约1877.2万港元;2022年该单位商誉为减值约581.4万港元,2021年约1450.3万港元[93][96] - 公司于2018年10月8日收购新能源租赁及其附属公司90%股权产生另一项主要商誉[95] - 2022年可再生能源现金产生单位五年期间按年收益增长为1.36% – 1.69%,目标毛利率为45.18%,永续增长率为3.00%,贴现率(税前)为5.40%[99] - 2022年3月31日可再生能源现金产生单位可收回金额高于其账面价值约2294万港元,2021年约966.9万港元,2022年和2021年均无商誉减值[101] - 公司商誉主要产生于2019年4月23日收购港海集团80.86%股权连同资讯科技服务现金产生单位[91] - 公司在各报告期间结束或出现减值迹象时对采矿权及剥离活动资产进行减值检讨,并委聘中诚达行评估煤矿资产现金产生单位使用价值以作减值测试[101] - 截至2022年3月31日,煤矿资产使用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约3286.5万港元,2021年约为2377.3万港元[103] - 公司评估煤矿资产减值时,采用涵盖采矿权届满日期后的现金流量预测方式[103] - 公司认为2049年8月后续采矿权风险对煤矿资产使用价值无重大影响[104][107] - 公司评估现金产生单位使用价值时,采用反映货币时间价值和
南南资源(01229) - 2022 - 中期财报
2021-12-09 16:3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17,995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25,082千港元[1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43,262千港元,2020年同期毛损为4,130千港元[1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29,873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28,677千港元[1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29,900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20,781千港元[1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其他全面收益为5,494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10,541千港元[1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24,406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10,240千港元[1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29,641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21,141千港元[1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24,124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10,648千港元[1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基本每股亏损为3.87港仙,2020年同期为2.76港仙[1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摊薄每股亏损为3.87港仙,2020年同期为2.76港仙[12] - 2021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38,619千港元,2020年为 - 21,821千港元[27] - 2021年上半年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 - 26,475千港元,2020年为1,819千港元[27] - 2021年上半年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 - 1,851千港元,2020年为8,735千港元[27] - 2021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0,293千港元,2020年为 - 11,267千港元[27] - 2021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6,417千港元,2020年为155,967千港元[2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外部客户之总收益为117,995千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25,082千港元增长370.44%[40][4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29,900千港元,2020年同期亏损为20,781千港元[40][42] - 2021年1 - 9月,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收益为105,030千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11,531千港元增长810.85%[48]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及分销费用为373千港元,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为17,199千港元[4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成本为5,652千港元,可换股债券之公平值变动为45,290千港元[4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5,652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5,195千港元;员工成本为19,034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16,612千港元[5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无形资产摊销为5,842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871千港元;出售存货成本为49,313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20,114千港元;银行利息收入为 - 465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 - 5,283千港元[5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27千港元,2020年同期所得税抵免为7,896千港元[56]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29,641千港元,2020年为21,141千港元[61][63] - 2021年指定为按公平值列账并在损益内处理的可换股债券公平值变动为45,290千港元,2020年为1,863千港元[63] - 2021年指定为按公平值列账并在损益内处理的可换股债券汇兑收益为 - 2,041千港元,2020年为 - 5,812千港元[63] - 截至2021年及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派付、宣派或建议派付中期股息[6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剥离活动资本开支成本约为18,970,000港元,2020年9月30日约为53,668,000港元[67] - 报告期内公司收益约1.17995亿港元,较2020年约2508.2万港元增加约9291.3万港元或约370.4%[127]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约4326.2万港元,2020年为毛损约413万港元,由毛损率转为毛利率约36.7%[135]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益约为57.5万港元,较2020年约716.3万港元减少约658.8万港元或约92.0%[136] - 报告期内公司亏损约为2990万港元,较2020年约2078.1万港元增加约911.9万港元[138] - 可换股债券尚未偿还本金额为2亿港元,2021年9月30日及3月31日公平值分别约为2.16573亿港元及1.71283亿港元,公平值变动约4529万港元[141][142] - 公司估计信贷评级为CCC,贴现率为13.13%(2021年3月31日:13.20%)[141] - 公司股份2021年9月30日及3月31日收市价分别为0.13港元及0.09港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及截至3月31日止年度股价预期波幅分别为100.05%及88.74%[142] - 2021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9041.5万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约8761万港元有所增加[169] - 2021年9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约2.16417亿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约2.04079亿港元有所增加[169] - 2021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约1.41704亿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约1.52732亿港元有所减少[170] - 2021年9月30日,集团非流动负债约3.08044亿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约2.57873亿港元有所增加[170] - 2021年9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2.96,较2021年3月31日的约2.16有所上升[171] - 2021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765373584股普通股,与2021年3月31日持平[173] - 报告期内,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总额约1903.4万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约3340.6万港元有所减少[179]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报告期间之中期股息,与2020年情况相同[181]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并无购入、出售或赎回任何公司上市证券[200] 公司资产负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1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42,806千港元,较3月31日的319,846千港元增长7.17%[1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232,119千港元,较3月31日的240,342千港元下降3.42%[1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141,704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52,732千港元下降7.22%[1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90,415千港元,较3月31日的87,610千港元增长3.20%[1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433,221千港元,较3月31日的407,456千港元增长6.32%[1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22,183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46,307千港元下降16.49%[1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308,044千港元,较3月31日的257,873千港元增长19.45%[1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449,748千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410,605千港元增长9.53%[4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指定非流动资为333,530千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310,733千港元增长7.34%[48]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20,272千港元,无形资产为203,061千港元,商誉7,003千港元[45] - 2021年9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总额为171,848千港元,3月31日为156,110千港元[66] - 2021年9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120,272千港元,3月31日为109,011千港元[66] - 2021年9月30日商誉总额为65,846千港元,累计减值亏损为58,843千港元,账面净值为7,003千港元[70] - 2021年3月31日商誉账面净值为10,043千港元[70] - 截至2021年及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无形资产并无减值亏损[68] - 2021年9月30日,资讯科技服务现金产生单位可收回金额约1333.4万港元,低于2021年3月31日的约1877.2万港元,该期间商誉减值约304万港元[75] - 2021年9月30日应收货款来自第三方为4263千港元,亏损拨备79千港元,其他应收款项总计11320千港元,应收货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15504千港元[78] - 2021年9月30日应付货款90天内为15677千港元,91 - 180天为5589千港元,181 - 365天为8千港元,超过1年为4824千港元,应付货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74730千港元[83] - 2021年9月30日流动部分计息借贷为60778千港元[84] - 2021年9月30日计息借贷由账面价值约12954.8万港元采矿权等作抵押,平均实际年利率介乎3.5%至8.1% [85] - 2021年9月30日使用权资产租赁物业账面价值为2314千港元,租赁负债流动部分为1754千港元,非流动部分为628千港元[8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使用权资产折旧支出租赁物业为1138千港元,汽车为44千港元,总计1182千港元[8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租赁现金流出总额约129.1万港元,高于2020年9月30日的约105.6万港元[87] - 2021年9月30日,集团未付且未于计量租赁负债时反映的相关租赁付款约为57,000港元,2021年3月31日约为65,000港元[89] - 2021年9月30日,租赁负债一年内应付款项为1,834千港元,超过一年但不超过两年为2,478千港元,租赁负债总额为2,382千港元;2021年3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1,910千港元、2,263千港元、2,185千港元[9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已订约但未撥備(扣除就收購物業、廠房及設備已付之按金)為8,356千港元,3月31日為9,127千港元[124] - 2021年9月30日,集团已抵押采矿权,账面价值约为1.29548亿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1.32175亿港元有所减少[17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煤炭开采及销售、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资讯科技外包等服务[29] - 集团可报告及经营分类包括煤矿业务、可再生能源业务、资讯科技服务业务[36] - 分类收益指煤矿、可再生能源、资讯科技服务业务产生的收益[37] - 分类业绩指各分类赚取的溢利或招致的亏损,未分配部分公平值变动及汇兑损益[3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煤矿业务总资产为481,878千港元,可再生能源业务为41,190千港元,资讯科技服务业务为15,227千港元[4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煤矿业务毛利为40,874千港元,资讯科技服务业务毛利为995千港元[40] - 截至202
南南资源(01229) - 2021 - 年度财报
2021-07-19 16:3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1年收益约1.30521亿港元,2020年约1.27989亿港元[12] - 公司2021年毛利约5460.7万港元,2020年约5221.4万港元[12] - 公司2021年亏损净额约220.8万港元,2020年约2460.4万港元[12] - 董事会不建议2021年派付股息,2020年也未派付[12] - 2021年较2020年亏损减少约2239.6万港元[12] - 2021年节省补充资源费,2020年约8568.8万港元[12] - 2021年汇兑收益约797.9万港元,2020年汇兑亏损约467.2万港元[12] - 2021年已售服务及货品成本7591.4万港元,2020年7577.5万港元[12] - 2021年销售及分销费用64.2万港元,2020年36.7万港元[12] - 2021年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3450.5万港元,2020年4941.1万港元[12] - 毛利增加约239.3万港元[14] - 其他收益增加约282.8万港元[14] - 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减少约1490.6万港元[14] - 指定为按公平值列账并在损益内处理之金融负债之可换股债券之公平值变动约为2485.7万港元,2020年约为7144.3万港元[14] - 应收或然代价之公平值亏损约364.8万港元,2020年公平值收益约300.9万港元[14] - 融资成本增加约267.4万港元[14] - 商誉减值亏损约1450.3万港元,2020年约为383.1万港元[14] - 上一年度所得税开支约618.2万港元,本年度所得税抵免约1432.6万港元[14] - 公司2020/21年度收益约1.30521亿港元,较上一年增加约253.2万港元,增幅约1.98%[29][32] - 公司本年度毛利增至约5460.7万港元,较2020年约5221.4万港元增加约239.3万港元,增幅约4.58%,毛利率增加约1.04%至约41.84%[37] - 公司本年度其他收入约866.1万港元,较2020年约583.3万港元增加约282.8万港元,增幅约48.48%,主要因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增加等[38] - 公司本年度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约3450.5万港元,较2020年约4941.1万港元减少约1490.6万港元,减幅约30.17%,主要因节省额外土地费用等[39] - 本年度集团毛利增加至约5460.7万港元,2020年约5221.4万港元,较上一财年增加约239.3万港元或约4.58%,毛利率增加1.04%至约41.84%[41] - 本年度集团其他收益约866.1万港元,2020年约583.3万港元,较上一财年增加约282.8万港元或48.48%[42] - 本年度集团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约3450.5万港元,2020年约4941.1万港元,较去年减少约1490.6万港元或约30.17%[43] - 本年度集团亏损约220.8万港元,2020年亏损约2460.4万港元,较去年亏损大幅减少约2239.6万港元[45] - 本年度节省补充资源费,2020年约8568.8万港元[45] - 本年度汇兑收益约797.9万港元,2020年汇兑亏损约467.2万港元[45] - 本年度融资成本增加约267.4万港元[45] - 本年度商誉减值亏损约1450.3万港元,2020年约383.1万港元[45] - 由上一年度所得税开支约618.2万港元转为本年度所得税抵免约1432.6万港元[45]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流动净资产约8761万港元,2020年约为1.2707亿港元[84]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04079亿港元,2020年约为2.35126亿港元[84]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约2.40342亿港元,2020年约为2.59694亿港元[84]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约1.52732亿港元,2020年约为1.32624亿港元[84]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计息借贷平均实际年利率在5.1% - 9.1%之间,2020年为4.9% - 8.0% [84]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负债约2.57873亿港元,2020年约为2.33637亿港元[84]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为2.16,2020年约为1.98 [84] - 2021年集团支付或应付核数师审核服务费用为103.8万港元,2020年为131万港元[165] - 2021年集团支付或应付核数师非审核服务费用为51万港元,2020年为36万港元[165] - 2021年集团支付或应付核数师总费用为154.8万港元,2020年为167万港元[165]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缴入盈余约为1.28013亿港元,股份溢价账结余约为1.91534亿港元[193] - 本年度,集团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总销售额65.66%,最大客户销售额占22.81%[193] - 本年度,集团五大供应商货品及服务采购额占总采购额95.92%,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80.49%[19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业务包括煤矿开采、可再生能源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16] - 煤矿业务本年度收益约1.00688亿港元,较去年增加约2677.8万港元,增幅约36.23%,销量约143.8392万吨,较去年增加约38.64%[30][33] - 可再生能源业务本年度营业额约128.5万港元,2020年约77.5万港元,收益增加因本年度产量提高[31] - IT服务业务本年度收益约2854.8万港元,较2020年约5330.4万港元减少约2475.6万港元,减幅约46.44%,主要因香港社会动荡和全球疫情[31] - 煤矿业务本年度销售成本约5391.3万港元,2020年约3176.5万港元,成本增加因固定成本吸收及煤炭开采量增加0.81百万吨[31] - 可再生能源业务本年度服务成本约51.7万港元,2020年约30.6万港元[31] - IT服务业务本年度服务及货品销售成本约2148.4万港元,2020年约4370.4万港元,成本减少与收益下降一致[36] - 本年度资讯科技服务业务已售服务及货品成本约2148.4万港元,2020年约4370.4万港元[40] - 集团可报告及经营分类包括煤矿业务(中国内地新疆煤矿开采及销售)、可再生能源业务(马来西亚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服务收入)、IT服务业务(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及英国提供IT服务)[49] - 分类收益指煤矿业务、可再生能源业务及IT服务业务产生的收益[49] - 煤矿业务本年度收益约1.00688亿港元,较去年增加约36.23%,2020年约为7391万港元[51] - 本年度集团售出约143.8392万吨煤炭,2020年约为103.7492万吨,总销售收入约1.00688亿港元,2020年约为7391万港元[51] - 可再生能源业务本年度收益约128.5万港元,2020年约为77.5万港元[51] - IT服务业务本年度收益约2854.8万港元,2020年约为5330.4万港元[51] 公司收购事项 - 公司完成新能源集团和港海集团的收购事项[16]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凯源公司收购经扩大凯源煤矿新采矿权,矿区面积4.1123平方公里,含原矿区约1.1596平方公里,代价1.60978亿元,期限30年(2019年8月 - 2049年8月)[18] - 经扩大凯源煤矿30年开采寿命的估计煤炭资源为4164.33万吨[18] - 凯源公司2018年11月3日获新采矿许可证,期限1年(2018年12月21日 - 2019年12月21日),已续期2年(2019年12月21日 - 2021年12月21日)[18] - 收购代价1.60978亿元分十五期现金支付,第一期3220万元已支付,第二至十四期每期920万元于2020 - 2032年每年11月20日前支付,最后一期917.8万元于2033年11月20日前支付[18] - 凯源公司就1980万吨煤炭向新疆自然资源厅支付补充资源费7650.25万元,该费用已在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损益确认[20] - 凯源煤矿2017年末累计产出量2365万吨,已支付资源费的产出量为388.19万吨[20] - 经扩大凯源煤矿自2019年12月21日起因采矿许可证到期及续期延迟暂停销售及营运[20] - 新采矿许可证2020年3月续期,复产申请2020年8月2日获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20] - 2019年3月11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裕智创投以3571.2万港元收购港海控股80%股权[22] - 裕智创投以200.88万港元认购港海控股450股普通股,占认购协议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5%[22] - 完成收购及认购后,公司间接拥有港海控股80.86%已发行股份权益[22] - 港海集团收购事项代价中2851.2万港元以现金支付,7200万港元通过发行三份本金各为2400万港元的承兑票据支付[22] - 卖方保证港海集团2018 - 2020财年每年净利润不少于720万港元[24] - 2018财年溢利保证已达成,2019和2020财年未实现[24] - 2019财年溢利保证不足金额为218.7091万港元,扣除后集团向卖方支付承兑票据未偿还金额21.2909万港元[24] - 2020财年溢利保证不足金额为253.8041万港元,扣除后卖方支付集团承兑票据未偿还金额13.8041万港元[24] 可换股债券相关情况 - 公司于2008年3月14日发行本金2亿港元零票息可换股债券,转换价每股0.2港元,到期日延至2023年3月13日,年报日期未偿还本金2亿港元[47] - 公司聘请中诚达行评估可换股债券2021年3月31日公平值,采用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式,公司信贷评级估计为CCC,贴现率13.20%(2020年:18.80%)[47] - 2021年和2020年3月31日可换股债券公平值分别约为1.71283亿港元和约1.46426亿港元,公平值变动约2485.7万港元[49] - 2021年和2020年3月31日公司收盘价分别为0.09港元和0.12港元,按历史价格波动计算的股价预期波幅分别为88.74%和70.97%[49] - 公司于2008年3月14日发行本金总额为2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到期日延至2023年3月13日[86] 煤矿储量及开采情况 - 2020年3月31日,开元煤矿(不包括经扩大开元煤矿)估计剩余储量约511万吨,经扩大开元煤矿概算储量约6348万吨[53] - 本年度开采约190万吨煤炭,2020年约为109万吨[53] - 2021年3月31日,新疆煤矿总概约储量为6669万吨,2020年约为511万吨[53] 商誉减值相关情况 - 2021年3月31日,资讯科技服务现金产生单位可收回金额约1877.2万港元,低于账面价值[63] - 2021年3月31日,分配至资讯科技服务现金产生单位的商誉减值约1450.3万港元[63] - 为资讯科技服务现金产生单位商誉减值测试的五年期按年收益增长1.80%,目标毛利率26.00%,永续增长率2.00%,贴现率(税前)14.00%[58] - 截至2021年3月31日,资讯科技服务现金产生单位可收回金额约1877.2万港元,低于账面价值,分配至该单位的商誉减值约为1450.3万港元[66] 煤矿资产减值评估 - 截至2021年及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预期煤矿资产使用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约2377.3万港元,该年度无确认减值亏损[69] - 评估煤矿资产减值时,2021年3月31日收益增长假设为3.00%[74] - 评估煤矿资产减值时,2021年3月31日目标毛利率假设为47.72%[74] - 评估煤矿资产减值时,2021年3月31日长期增长率假设为3.00%[74] - 评估煤矿资产减值时,2021年3月31日贴现率(税前)假设为13.72%[74]
南南资源(01229) - 2021 - 中期财报
2020-12-08 19:01
N NAN NAN RESOURCES ENTERPRISE LIMITED 南 南 資 源 實 業 有 限 公 司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1229) 2020/21 TERREAL 38 目錄 獨立核數師之審閱報告 簡明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簡明綜合財務狀況表 簡明綜合權益變動表 簡明綜合現金流量表 簡明綜合中期財務資料附註 10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其他資料 47 本中期報告以中英文編製。如有任何歧義,敬請參閱英文版本,並以英文版本為準。 本中期報告以環保紙張印製。 公司資料 2 3 4 5 7 9 公司資料 | --- | --- | |--------------------------------------|--------------------------------------| | 董事會 | 主要往來銀行 | | 執行董事 | 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 | | 關文輝(主席兼董事總經理) |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 | | 王翔飛 | | | 王四維 | 註冊辦事處 | | 獨立非執行董事 | Clarendon House | | 黃文顯 | 2 Chur ...
南南资源(01229) - 2020 - 年度财报
2020-07-21 16:5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公司收益约1.27989亿港元,2019年约为7562.5万港元[10] - 2020年公司毛利约5221.4万港元,2019年约为3108.3万港元[10] - 2020年公司亏损净额约2460.4万港元,2019年溢利约2884.3万港元[10] - 2020年较2019年溢利减少约5344.7万港元[10] - 指定为按公平值列账并在损益内处理之金融负债之可换股债券公平值变动及产生之收益2020年约为7144.3万港元,2019年约为2937.3万港元[10] - 应收或然代价之公平值变动2020年约为300.9万港元,2019年为零[10] - 汇兑亏损2020年减少约467.2万港元,2019年约为617.5万港元[10] - 毛利2020年增加约2113.1万港元[10] - 融资成本2020年增加约598.8万港元,2019年约为96.4万港元[10] - 2020年补充资源费用约8568.8万港元,2019年为零;商誉减值亏损2020年约为383.1万港元,2019年为零[10] - 本年度集团收益约1.27989亿港元,2019年约7562.5万港元,同比增加约5236.4万港元或约69.24%[35][37] - 集团本年度毛利约5221.4万港元,较2019年约3108.3万港元增加约2113.1万港元或约67.98%,毛利率降至约40.80%,较去年减少约0.31%[43][47] - 集团本年度其他收益约583.3万港元,较2019年约1043.8万港元减少约460.5万港元或约44.12%[44][48] - 集团本年度行政及经营费用约4941.1万港元,较2019年约2868.8万港元增加约2072.3万港元或约72.24%[45][49] - 集团本年度亏损约2460.4万港元,2019年溢利约2884.3万港元,较去年减少约5344.7万港元[51] - 2020年3月31日和2019年3月31日公司采用的税后贴现率分别为16.40%和14.60%,税前贴现率分别为21%和22%[59][60] - 2020年3月31日,无风险利率为0.78%-2.59%,市场风险溢价为7.12%-7.30%,规模溢价为3.39%,股本成本为19.83%,债务成本为11.77%,股本价值占企业价值比例为68.46%,债务价值占企业价值比例为31.54%,企业税率为25.00%,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16.40%,通胀率为3.00%,贴现率为16.40%;2019年3月31日,无风险利率为1.47%-3.07%,市场风险溢价为6.65%-6.94%,规模溢价为3.48%,股本成本为19.53%,债务成本为3.70%,股本价值占企业价值比例为69.14%,债务价值占企业价值比例为31.00%,企业税率为25.00%,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14.60%,通胀率为3.00%,贴现率为14.60%[61] - 2020年和2019年3月31日可换股债券公平值分别约为1.46426亿港元和约2.17869亿港元,公平值变动约7144.3万港元[76] - 可换股债券贴现率2020年为18.80%,2019年为9.40%[76] - 2020年和2019年3月31日公司收市股价分别为0.12港元和0.24港元[76] - 截至2020年和2019年3月31日财政年度公司股价预期波幅分别为70.97%和64.00%[76] - 2020年3月31日公司流动净资产约1.2707亿港元,2019年约0.84255亿港元[100] - 2020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35126亿港元,2019年约4.16662亿港元[100] - 2020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约1.32624亿港元,2019年约3.48204亿港元[100] - 2020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负债约2.33637亿港元,2019年约0.03257亿港元[102] - 2020年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98,2019年约为1.55[102] - 2020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765373584股普通股[102] - 2020年3月31日公司抵押账面价值约0.07376亿港元受限银行结余作借贷担保,2019年约0.077612亿港元[102] - 2020年3月31日公司有126名雇员,2019年为82名[106][109] - 本年度员工成本总额(不含董事酬金)约0.50609亿港元,2019年约0.10913亿港元[106][109] 公司业务收购相关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新疆煤矿开采及煤炭销售,2018年10月收购新能源集团,2019年4月收购港海集团[12] - 2019年12月2日,凯源公司以1.60978亿元向新疆自然资源厅收购经扩大凯源煤矿新采矿权,矿区面积4.1123平方公里,含原矿区约1.1596平方公里,期限30年(2019年8月 - 2049年8月)[14] - 经扩大凯源煤矿30年开采寿命估计煤炭资源为4164.33万吨[14] - 凯源公司2018年11月3日获新采矿许可证,期限1年(2018年12月21日 - 2019年12月21日),已续期2年(2019年12月21日 - 2021年12月21日)[14] - 收购代价1.60978亿元分十五期现金支付,第一期3220万元已支付,第二至十四期每期920万元于2020 - 2032年每年11月20日前支付,最后一期917.8万元于2033年11月20日前支付[14] - 收购构成公司非常重大收购事项,相关信息将在通告中披露[16] - 凯源公司需向新疆自然资源厅支付7650.25万元资源费,对应1980万吨煤炭[16] - 2019年3月11日,裕智创投有条件同意以3571.2万港元购买港海控股80%股权[25] - 裕智创投有条件同意以200.88万港元认购港海控股45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5%[25] - 2019年4月23日完成收购及认购事项后,公司间接拥有港海控股80.86%已发行股份权益[25] - 港海集团收购事项代价中2851.2万港元以现金支付,720万港元以发行三份各240万港元承兑票据支付[25] - 港海集团收购及认购事项构成业务合并,卖方保证2018 - 2020财年每年净利润不少于720万港元,2018财年达标,2019财年未达标,不足金额为2187091港元[27] - 2019年12月收购经扩大凯源煤矿新采矿权,年产量范围从90万吨增至120万吨,为现有产能十倍或以上[29] 煤矿业务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年度煤矿业务收入约7391万港元,2019年约7523.4万港元,同比减少约132.4万港元或约1.76%[36] - 本年度煤炭销售量约103.7492万吨,2019年约176.4591万吨,同比减少约41.20%[36] - 煤矿业务本年度收益约7391万港元,较去年约7523.4万港元减少约132.4万港元或约1.76%,煤炭销量约103.75万吨,较去年约176.46万吨减少约41.20%[38] - 煤矿业务本年度销售成本约3176.5万港元,2019年约4436.7万港元[39] - 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煤炭总销量为1037492吨,较上一年度的1764591吨减少41%;总收益为73910千港元,较上一年度的75234千港元减少2%。其中,沫煤销量为754201吨,较上一年度的62882吨增长1099%,收益为65610千港元,较上一年度的3630千港元增长1707%;风化煤销量为283291吨,较上一年度的1531874吨减少82%,收益为8300千港元,较上一年度的56660千港元减少85%;混合煤、三六煤、三八煤销量和收益均较上一年度减少100%[56] - 公司聚焦销售沫煤及风化煤,总销售收益较去年上升超过一倍[58][60] - 本年度煤矿业务收益约7391万港元,2019年约7523.4万港元,较去年减少约1.76%[78] - 本年度集团售出约1,037,492吨煤炭,2019年约1,764,591吨,总销售收入约73,910,000港元,2019年约75,234,000港元[80][86] - 本年度沫煤销售754,201吨,占比72.69%;风化煤销售283,291吨,占比27.31%[82] - 截至2010年3月31日,现有矿坑以北B2煤层可售储量4.58百万吨,占比100%[93] - 截至2010年3月31日,矿山规划范围B3煤层可售储量3.57百万吨,占比25%;B2煤层可售储量10.86百万吨,占比75%[94] - 原凯源煤矿总储量约75%分类为「证实」类别[96] - 2020年3月31日,原凯源煤矿估计剩余煤矿储量约5.11百万吨,2019年约6.20百万吨,本年度开采约1.09百万吨,2019年约1.70百万吨[97][98] 可再生能源业务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可再生能源业务本年度营业额约77.5万港元,2019年约39.1万港元[39] - 可再生能源业务本年度服务成本约30.6万港元,2019年约17.5万港元[41][46] - 本年度可再生能源业务服务收入约775,000港元,2019年约391,000港元[83][85] IT服务业务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IT服务业务本年度收益约5330.4万港元,2019年无收益[39] - IT服务业务本年度服务成本约4370.4万港元,2019年无成本[42][46] - 本年度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服务收入约53,304,000港元,2019年无[83][84] 煤矿资产估值相关情况 - 估值师对煤矿资产进行估值时,假设来自John T. Boyd Company编制日期为2010年6月27日的技术报告及若干工程调查报告的开元煤矿资源估计可合理反映其储备状况[65][66] - 预测期间的煤炭价格由董事参考煤炭价格的历史稳定性估计得出[67][69] - 就董事提供的生产计划、销售量、经营费用及资本开支而言,经济环境与预测无太大偏差[68][69] - 扩大后的开元煤矿采矿许可证已续期两年,从2019年12月21日至2021年12月21日[69] - 所采用无风险利率为摘录自彭博有关长期中国政府债券于2020年3月31日的收益率[69][71] - 估值报告显示煤矿资产于2020年3月31日的使用价值约为其账面价值,报告及使用价值经董事评估及审阅[70][71][72] 可换股债券相关情况 - 公司于2008年3月14日发行本金2亿港元的零票息可换股债券,转换价每股0.2港元,到期日延至2023年3月13日,年报日期未偿还本金仍为2亿港元[74] - 公司于2008年3月14日发行本金总额为2亿港元的零息可换股债券,到期日延至2023年3月13日[102] 公司人员相关情况 - 关文辉51岁,2008年3月25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17年3月起出任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112][114] - 王翔飞68岁,2008年3月25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13][115] - 王翔飞曾于2002年7月至2009年6月任重庆钢铁股份独立非执行董事[117] - 王翔飞曾于2006年12月至2012年11月任中信银行股份独立非执行董事[117] - 王翔飞曾于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任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独立非执行董事[117] - 王翔飞曾于2003年6月至2015年5月任财讯传媒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117] - 王翔飞曾于2009年4月至2015年5月任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外部监事[117] - 王四维37岁,2018年11月20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07年取得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取得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硕士学位[117] - 王四维于2017年
南南资源(01229) - 2020 - 中期财报
2019-12-04 16:3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1229[1][5]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煤炭开采及销售、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资讯科技外包等服务[2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年度变化 - 2019年收益为63,665千港元,2018年为16,079千港元[13] - 2019年毛利为30,459千港元,2018年为4,255千港元[13] - 2019年除税前溢利为36,294千港元,2018年为34,864千港元[13] - 2019年期内溢利为32,425千港元,2018年为34,573千港元[13] - 2019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4,019千港元,2018年为19,152千港元[13] - 2019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32,973千港元,2018年为34,573千港元[13] - 2019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4,061千港元,2018年为19,152千港元[13] - 2019年基本每股盈利为4.31港仙,2018年为4.52港仙[13] - 2019年摊薄每股盈利为0.82港仙,2018年为0.61港仙[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半年变化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为24,609千港元[20]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与拥有人进行交易导致权益变动,支付予非控股权益股息等使权益减少1,010千港元[20]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业务所得现金为42,950千港元,2018年为 - 2,731千港元;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39,068千港元,2018年为 - 8,116千港元[27]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10,024千港元,2018年为 - 30,979千港元[27]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 - 2,306千港元,2018年为 - 7,937千港元[27]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46,786千港元,2018年为 - 47,032千港元[27] - 2019年4月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78,814千港元,2018年为440,437千港元;2019年9月30日为312,385千港元,2018年为355,559千港元[2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不同时间点对比 - 2019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49,685千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103,685千港元增长44.36%[15] - 2019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410,361千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432,459千港元下降5.11%[15] - 2019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342,270千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348,204千港元下降1.70%[15] - 2019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68,091千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84,255千港元下降19.18%[15] - 2019年9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217,776千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187,940千港元增长15.87%[15] - 2019年9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08,248千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183,639千港元增长13.30%[17] - 2019年9月30日非控股权益为1,284千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1,044千港元增长22.99%[17] - 2019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8,244千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3,257千港元增长153.12%[17] -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为560,046千港元,总负债为350,514千港元;而在2019年3月31日,总资产为536,144千港元,总负债为351,461千港元[50] - 物业、厂房及设备于2019年9月30日总额为1.18896亿港元,较2019年4月1日的7960.6万港元有所增加[70] - 物业、厂房及设备中楼宇于2019年9月30日账面净值为2522.7万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670.1万港元增加[70] - 2019年9月30日应收货款来自第三方亏损拨备为46千港元,应收货款为7,998千港元;其他应收款项中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6,566千港元,其他应收税项为194千港元,不可退还按金为2,315千港元,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之预付款项为1,252千港元,总计18,325千港元;2019年3月31日总计为30,290千港元[86] - 2019年9月30日应付货款账龄分析:90天内为12,099千港元,91天至180天为32千港元,181天至365天为9,938千港元,超过1年为71千港元,应付货款为22,140千港元;合约负债为8,002千港元,应付政府徵费中煤炭资源地方经济发展费为25,997千港元,其他为3,660千港元,应计费用为3,547千港元,已收不可退还按金为6,909千港元,其他应付款项为5,292千港元,应付货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75,547千港元;2019年3月31日总额为58,794千港元[92] - 2019年9月30日计息借贷流动部分有抵押为67,302千港元,2019年3月31日为68,345千港元[93] - 2019年9月30日计息借贷由账面价值约73,888,000港元之受限制银行结存作抵押,2019年3月31日约为77,612,000港元[93] - 截至2019年9月30日,使用权资产中租赁物业账面价值为3464千港元,汽车为388千港元,总计3852千港元;租赁负债中流动为1796千港元,非流动为2221千港元,总计4017千港元[107] - 2019年9月30日,应收或然代价公平值为6598千港元,指定为按公平值列账并在损益内处理之金融负债之可换股债券公平值为 - 189385千港元[113] - 2019年3月31日,按公平值列账并在损益内处理之金融资产-保本基金公平值为60236千港元,指定为按公平值列账并在损益内处理之金融负债之可换股债券公平值为 - 217869千港元[114] - 2019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6809.1万港元,3月31日约8425.5万港元[197] - 2019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约3.86273亿港元,3月31日约4.16662亿港元[197] - 2019年9月30日流动负债约3.4227亿港元,3月31日约3.48204亿港元[197] - 2019年9月30日应付货款及其他应付款项约7554.7万港元,3月31日约5879.4万港元[197] - 2019年9月30日计息借贷约6730.2万港元,3月31日约6834.5万港元[197] - 2019年9月30日可换股债券约1.89385亿港元,3月31日约2.17869亿港元[197] - 2019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约824.4万港元,3月31日约325.7万港元[198] - 2019年9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1.23,3月31日约1.55[198] 财务报表编制相关 - 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未经审核,但经审核委员会及外聘核数师根据相关准则进行审阅[30] - 除若干金融工具按公平值计量外,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以历史成本基准编制[32] 会计准则应用及影响 - 本集团应用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除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有影响外,无重大影响[33][34] - 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导致会计政策变动,集团就若干物业租赁确认长期租赁负债[35] - 2019年4月1日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物业、厂房及设备中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调整为2339千港元,租赁负债流动部分调整为708千港元,非流动部分调整为1631千港元[38] - 计量经营租赁的租赁负债时,采用的加权平均贴现率介于5.39%至5.91%[38] - 2019年3月31日长期租赁物业经营租赁承担为2936千港元,扣除相关项目后,2019年4月1日确认的租赁负债为2339千港元[3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半年情况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煤矿业务来自外部客户收益为38166千港元,可再生能源业务为388千港元,资讯科技服务业务为25111千港元,总计63665千港元[4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煤矿业务毛利为25159千港元,可再生能源业务为303千港元,资讯科技服务业务为4997千港元,总计30459千港元[4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煤矿业务为18932千港元,可再生能源业务亏损54千港元,资讯科技服务业务为2740千港元,总计36294千港元[4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煤矿业务为3863千港元,可再生能源业务抵免15千港元,资讯科技服务业务抵免21千港元,总计3869千港元[4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分类业绩煤矿业务为15069千港元,可再生能源业务亏损39千港元,资讯科技服务业务为2719千港元,总计32425千港元[4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摊销总计2946千港元,折旧总计2732千港元[4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煤矿业务为29507千港元,可再生能源业务为9025千港元,资讯科技服务业务为1315千港元,总计40668千港元[46]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年度对比 - 2019年来自外部客户之收益为63,665千港元,较2018年的16,079千港元增长约296%[53] - 2019年中国内地收益为38,166千港元,香港为13,369千港元,马来西亚为8,445千港元,新加坡为2,071千港元,英国为1,614千港元;2018年仅中国内地有收益16,079千港元[53] - 2019年指定非流動資產在中国内地为87,163千港元,香港为34,500千港元,马来西亚为14,300千港元;2019年3月31日中国内地为84,486千港元,马来西亚为11,439千港元[53] - 2019年来自煤矿业务客户B的收益为6,765千港元,资讯科技服务业务客户C及其联属公司为12,761千港元;2018年煤矿业务客户A为10,197千港元,客户B为2,333千港元[53] - 2019年煤矿业务销售煤炭收益为38,166千港元,可再生能源服务收入为388千港元,资讯科技服务业务销售硬件产品为4,446千港元、外包服务为14,606千港元、咨询及技术服务为6,059千港元;2018年仅煤矿业务销售煤炭有收益16,079千港元[55] - 2019年某一时间点确认收益为42,612千港元,随时间推移确认收益为21,053千港元;2018年某一时间点确认收益为16,079千港元[55] 所得税相关 - 2019年和2018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总额分别为3869千港元和291千港元[57] - 2019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内地企业所得税为3757千港元,马来西亚企业所得税为16千港元,新加坡企业所得税为5千港元[57] - 2019年和2018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符合条件的法团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缴税,超过部分按16.5%缴税;不符合资格的法团按16.5%统一税率缴税[58] - 中国内地附属公司2019年和2018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税率为25%[58] - 马来西亚企业所得税按24%税率计算,实缴资本250万马币或以下的实体首50万马币按18%缴税[58] - 2019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新加坡企业所得税按17%税率计算,可获20%退税,上限1万新加坡元[61] 融资成本相关 - 2019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2758千港元,2018年为0[63] 每股盈利计算相关 - 2019年和2018年用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