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大绿色环保(01257)
搜索文档
中国光大绿色环保(01257) - 2020 - 中期财报
2020-08-27 17:0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收益为4,245,875千港元,与去年同期4,241,430千港元相比基本持平,增长0%[13]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盈利为822,20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813,184千港元增长1%[13] - 每股基本盈利为39.80港仙,较去年同期39.36港仙增长1%[13] - 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EBITDA)为1,565,38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369,150千港元增长14%[13] - 公司2020年上半年收益为4,245,875,000港元,与去年同期4,241,430,000港元基本持平[38] - EBITDA同比增长14%至1,565,385,000港元(去年同期:1,369,150,000港元)[38] - 股东应占盈利微增1%至822,208,000港元(去年同期:813,184,000港元)[38] - 公司收入为42.4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42.41亿港元基本持平[113] - 毛利为14.26亿港元,同比增长7.5%(2019年同期:13.27亿港元)[113] - 税前利润为10.26亿港元,同比下降1.4%(2019年同期:10.41亿港元)[113] - 期内净利润为8.27亿港元,与去年同期8.26亿港元基本持平[113]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39.80港仙,较去年同期39.36港仙增长1.1%[113]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期间盈利为8.222亿港元(2019年同期:8.132亿港元)[159] - 2019年同期净利润为8.132亿港元,2020年同比下降1.1%[12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员工成本约为港币261,398,000元,较2019年同期港币231,168,000元增长13.1%[82] - 财务费用总额为261,676,000港元,其中银行借款利息257,810,000港元,应付中间控股公司款项利息9,484,000港元[151] - 已付利息2.67亿港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1.68亿港元增加58.9%[123] - 应付中间控股公司利息开支从2019年同期的2,688千港元增加至2020年的9,484千港元,增幅252.9%[189] - 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916,378,000港元,其中工资薪金231,049,000港元,退休保障计划供款30,349,000港元[153] - 采购机器费用从2019年同期的19,718千港元增加至2020年的56,861千港元,增幅188.4%[186] - 蒸汽采购费用从2019年同期的572千港元激增至2020年的10,105千港元,增幅1,666.6%[186] - 主要管理层薪酬总额为2486.2万港元,同比增长29.5%(2019年:1920.6万港元)[191] 各条业务线表现: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收益达3,639,878,000港元,占集团总收益85.7%[39] - 生物质总设计处理能力达每年8,089,800吨[43][44]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上网电量2,514,567兆瓦时,同比增长53%[45][46] - 生物质原材料处理量2,891,000吨,同比增长43%[45][46] - 蒸汽供应量588,000吨,同比增长67%[45][46] - 生物质项目EBITDA达13.1亿港元,同比增长32%[45][46] - 生物质项目净利润7.72亿港元,同比增长23%[45][46]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建造服务收益同比下降19.1%至16.03亿港元[144]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运营服务收益同比上升50.2%至19.19亿港元[144] - 服务特许经营权安排财务收入同比上升35.6%至1.22亿港元[144] 各条业务线表现: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 - 新增危废及固废设计处理能力约每年39.25万吨[22][23] - 危废及固废无害化处置量80,000吨,同比减少2%[49][51] - 危废资源化综合利用量5,700吨,同比增长32%[49][51] - 资源化产品销售2,400吨,同比增长20%[49][51] - 危废及固废项目EBITDA为1.92亿港元,同比减少32%[50][51] - 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建造服务收益同比下降47.7%至1.33亿港元[144] 各条业务线表现:环境修复项目 - 公司承接环境修复项目31个,总合同金额约人民币8.74亿元[20][21] - 新增环境修复项目合同金额约人民币1.49亿元[22][23] - 环境修复项目合同总金额约人民币4.87亿元,涉及11个执行中项目[52] - 环境修复项目EBITDA约港币1322.4万元,同比下降75%[53][54] - 环境修复项目净盈利约港币252.8万元,同比下降93%[53][54] - 环境修复项目运营服务收益同比下降71.3%至6191万港元[144] 各条业务线表现:光伏及风电项目 - 光伏及风电项目总投资额约人民币13.95亿元,总装机容量125.9兆瓦[55][56] - 光伏及风电项目上网电量135,965兆瓦时,同比下降5%[57][58] - 光伏及风电项目EBITDA约港币9619.6万元,同比下降4%[57][58] - 光伏及风电项目净盈利约港币4379万元,同比下降7%[57][58] - 光伏发电及风电项目运营服务收益同比下降9.1%至9778万港元[144]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地区客户合约收益占比99.9%达41.21亿港元[145] - 来自单一中国地方政府机关收益达937,415,000港元,占集团收益比例超过10%[148] - 来自中国地方政府机关的建造服务、运营服务及财务收入总额为3,778,832,000港元[149] - 中国内地业务占比超过95%,形成自然外汇对冲效应[7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现金流健康且盈利较去年同期轻微增长[31][32] - 公司通过区域燃料互补和"优质优价"模式降低采购成本[31][32] - 公司危废业务成立区域调度中心完善"大客户"体系[31][32] - 公司向发改委提交新冠疫情对生物质能行业影响的紧急报告[33][35] - 公司参与编写《2020年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报告》[33][35] - 公司正推动业务转型,增加环境修复业务比重[66][68] - 公司计划拓展一般工业固废及废旧轮胎处理等新兴业务[66][68] 其他重要内容:运营和项目数据 - 公司已落实环保项目116个,总投资额达约人民币300亿元[20][21] - 公司新取得9个新项目及3份补充协议,新增总投资额约人民币10.81亿元[22][23] - 新增生活垃圾设计处理能力约每年2.19万吨[22][23] - 新增设计蒸汽供应能力约每年82万吨[22][23] - 公司在建或执行中项目共35个,包括11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13个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和11个环境修复项目[24][26] - 生活垃圾总设计处理能力达每日约8,910吨[43][44] - 生活垃圾处理量1,077,000吨,同比增长70%[45][46] - 绿色发电量2,650,533兆瓦时,可满足2,208,777户家庭年用电需求[59][62] - 减少标准煤消耗1,060,213吨,减排二氧化碳2,226,684吨[59][62] - 处理垃圾发电厂及危废填埋场渗滤液308,976立方米[59][62] - 公司正式向公众开放项目21个[36][37] - 公司累计开展线下公众开放活动66次接待1,051人次[36][37] - 公司开展线上开放活动8次吸引682,311人次浏览[36][37] - 公司所有运营项目的排放数据实时上传政府监管平台[36][37] 其他重要内容:资产和负债 - 资产总额为28,866,900千港元,较2019年末26,258,315千港元增长10%[13] - 负债总额为17,770,785千港元,较2019年末15,670,963千港元增长13%[13]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为10,823,449千港元,较2019年末10,346,219千港元增长5%[13]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536,693千港元,较2019年末2,897,486千港元下降12%[13] - 资产负债比率为61.6%,较2019年末59.7%上升1.9个百分点[13] - 流动比率为158.8%,较2019年末148.7%上升10.1个百分点[13] - 公司总资产为港币288.669亿元,较2019年底增加约9.9%[69][71] - 公司净资产为港币110.961亿元,较2019年底增加约4.8%[69][71] - 每股净资产为港币5.24元,较2019年底增加5%[69][71]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港币25.367亿元,较2019年底减少约12.5%[70][72] - 公司运营资金主要来自中期票据发行、内部现金流及银行贷款[70][72] - 公司现金大部分以港币和人民币持有[70][72]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未偿还贷款总额为131.53亿港元,较2019年底增加20.59亿港元[73] - 有抵押计息借贷约为71.53亿港元,无抵押计息借贷约为60亿港元[73] - 贷款货币构成:人民币占比74%,港元占比26%[73] - 银行融资额度达188.1亿港元,其中67.51亿港元未动用[73] - 获得中国银行40亿元人民币三年期资金支持[73] - 获得中国邮政储蓄银行50亿元人民币三年期金融合作[74] - 获批注册总额不超过35亿元人民币的中期票据,有效期两年[75] - 2020年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金额10亿元人民币,期限3+2年,首三年票面利率3.68%[77] - 中期票据未发行注册本金余额为25亿元人民币[77] - 已抵押资产账面净值总额约为港币15,769,943,000元,较2019年末港币14,193,658,000元增长11.1%[81] - 建造合约采购承诺约为港币1,967,457,000元,较2019年末港币1,934,256,000元增长1.7%[81] - 联营公司资本注入承诺港币32,730,000元,较2019年末港币33,148,000元减少1.3%[81] - 合营企业资本注入承诺港币15,279,000元,2019年末为零[8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61亿港元,较2019年末26.85亿港元减少12.1%[115]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为131.53亿港元,较2019年末110.95亿港元增长18.6%[117] - 资产净值为110.96亿港元,较2019年末105.87亿港元增长4.8%[118] - 合约资产总额为86.99亿港元,较2019年末70.04亿港元增长24.2%[115][117]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保留盈利为57.388亿港元,较期初49.118亿港元增长16.8%[119] - 公司2020年上半年其他全面亏损为1.797亿港元[119] - 公司2020年上半年汇兑储备减少1.780亿港元[119] - 公司综合储备从2019年末87.382亿港元增至2020年6月末92.154亿港元,增长5.5%[119][120] - 非控股权益从期初2.411亿港元增至2.727亿港元,增长13.1%[119] - 公司支付2019年末期股息1.653亿港元[119] - 非控股股东向非全资附属公司出资3.338亿港元[119] - 公司向非控股股东支付股息3479万港元[119] - 经营活动中使用的现金净额为10.56亿港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2.26亿港元大幅增加[122] - 投资活动中使用的现金净额为10.14亿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22.43亿港元显著减少[122] -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7.76亿港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25.92亿港元有所下降[123] - 新增银行贷款28.59亿港元,略低于2019年同期的28.89亿港元[123] - 偿还银行贷款17.84亿港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4.89亿港元大幅增加[12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2.94亿港元,而2019年同期为净增加1.23亿港元[124]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1.41亿港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2.62亿港元减少46.2%[122] - 增置无形资产支出7.74亿港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17.10亿港元减少54.7%[122] - 无形资产总值从期初114.04亿港元增至期末122.09亿港元,增长7.1%[161] - 商誉从期初1.491亿港元降至期末1.457亿港元,减少2.3%[161] - 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总额从期初19.83亿港元增至期末23.07亿港元,增长16.4%[162] - 即期应收部分从期初13.80亿港元增至期末16.92亿港元,增长22.6%[162] - 逾期超过12个月的应收账款从期初5939.5万港元增至期末1.1256亿港元,增长89.5%[164] - 逾期金额总额从期初3.238亿港元增至期末4.328亿港元,增长33.7%[164] - 应收账款总额从2019年底的711,104千港元增加至2020年6月的931,827千港元,增长31.0%[165] - 超过13个月的应收账款从78,208千港元增至146,566千港元,增长87.4%[165] - 服务特许经营权资产从4,225,112千港元增至5,088,670千港元,增长20.4%[167] - 未开发票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从2,561,239千港元增至3,381,343千港元,增长32.0%[167] - 合约资产即期部分从3,041,149千港元增至3,955,148千港元,增长30.0%[167]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1,884,647千港元增至2,158,305千港元,增长14.5%[174] - 定期及已抵押银行存款从1,012,839千港元降至378,388千港元,下降62.7%[17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685,459千港元降至2,361,003千港元,下降12.1%[174] - 存放于关联方银行的存款从403,569千港元降至285,110千港元,下降29.4%[175][176] - 已抵押银行存款从189,847千港元降至175,690千港元,下降7.5%[174] - 应付账款总额从2019年末的2,138,271千港元下降至2020年6月末的2,069,776千港元,降幅3.2%[178] - 应付建造款项从2019年末的1,594,892千港元减少至2020年6月末的1,546,432千港元,减少48,460千港元[180] - 应付同系附属公司款项从2019年末的618千港元增加至2020年6月末的1,235千港元,增幅99.8%[177] - 应付中间控股公司款项从2019年末的16,635千港元大幅减少至2020年6月末的55千港元,降幅99.7%[177] - 未履行采购承诺从2019年末的1,934,256千港元增加至2020年6月末的1,967,457千港元,增加33,201千港元[183] - 对联营公司资本承担从2019年末的33,148千港元减少至2020年6月末的32,730千港元,减少418千港元[184] - 新增合营企业资本承担15,279千港元,2019年末为零[184] - 已抵押银行融资金额达1060.41亿港元,较2019年末987.71亿港元增长7.4%[192] - 已动用抵押融资715.28亿港元,利用率67.4%(2019年末:647.26亿港元)[192] - 无抵押银行融资金额820.62亿港元,其中已动用490.69亿港元,利用率59.8%[192] - 抵押资产账面净值总额1576.99亿港元,较2019年末1419.37亿港元增长11.1%[192] - 受财务比率约束的融资金额1039.47亿港元,已动用795.03亿港元,利用率76.5%[193] - 关联方银行贷款金额2.
中国光大绿色环保(01257) - 2019 - 年度财报
2020-03-27 17:18
财务表现 - 收益为92.8亿港元,同比增长33%[7] - 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EBITDA)为28.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7]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盈利为16.21亿港元,同比增长22%[7] - 每股基本盈利为78.48港仙,同比增长22%[7] - 公司2019年收入为港币927.9555亿元,较2018年港币700.182亿元增长33%[61][63] - 公司2019年EBITDA为港币287.6139亿元,较2018年港币216.1227亿元增长33%[61][63] - 公司2019年股东应占盈利为港币162.1477亿元,较2018年港币132.4871亿元增长22%[61][63] - 建造服务收入为港币491.9759亿元,较2018年港币412.744亿元增长19%[64] - 运营服务收入为港币416.5265亿元,较2018年港币273.3532亿元增长52%[64]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EBITDA约港币21.93亿元,较2018年增长34%;净盈利约港币13.45亿元,增长29%[75][76] - 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EBITDA约港币5.72亿元,较2018年增长54%;净盈利约港币3.63亿元,增长48%[83] - 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贡献EBITDA约港币5.718亿元,同比增长54%[85] - 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贡献净盈利约港币3.629亿元,同比增长48%[85] - 环境修复项目贡献EBITDA约港币5545.4万元,同比增长126%[93] - 环境修复项目贡献净盈利约港币3068.3万元,同比增长54%[93] - 光伏及风电项目贡献EBITDA约港币1.857亿元,同比下降18%[97][99] - 光伏及风电项目贡献净盈利约港币8339.8万元,同比下降24%[97][98] 业务规模与项目 - 公司持有108个环保项目及累计承接环境修复项目27个[23][25] - 公司环保项目总数108个,总投资额约人民币289.08亿元[38][41] - 环境修复项目累计27个,总合同金额约人民币7.25亿元[38][41] - 新签约项目23个及补充协议5份,新增投资额约人民币57.02亿元[40][42] - 新增环境修复合同金额约人民币1.13亿元[40][42] - 温岭危废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13.66亿元,分两期建设[44][45] - 新增危废及固废年处理能力96.5万吨[40][42] - 新增蒸汽供应年设计能力124.24万吨[40][42] - 新增生物质年处理能力12万吨[40][42] - 在建或执行中项目27个(含13个生物质项目/5个固废项目/9个环境修复项目)[46][47] - 公司拥有48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总发电设计容量1002兆瓦,年生物质处理设计能力808.98万吨[71] - 公司拥有48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额约人民币149.47亿元,总设计发电装机容量达1,002兆瓦[73] - 生物质总设计处理能力达每年8,089,800吨,生活垃圾总设计处理能力达每日8,850吨[73] - 公司拥有51个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总投资额约人民币125.66亿元,总设计处理能力达每年2,229,400吨[80][81] - 环境修复业务在执行项目9个,总合同金额约人民币3.34亿元[90][92] - 新增1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15个危废及固废处理项目和7个环境修复项目[193] 运营数据 - 生物质综合利用运营项目32个,上网电量及蒸汽供应量分别较2018年增长50%及125%[23][25] - 公司危废及固废处置运营及完工项目20个,危险废弃物处置量较2018年增加45%[23][25]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实际上网电量约3,826,504兆瓦时,较2018年增长50%[74][76][77] - 生物质原材料处理量约4,635,939吨,较2018年增长47%;生活垃圾处理量约1,439,893吨,增长63%[74][76][77] - 蒸汽供应量约818,804吨,较2018年大幅增长125%[74][76][77] - 危废及固废无害化处置量约184,248吨,较2018年增长45%[82][84] - 危废及固废无害化处理量达184,248吨,同比增长45%[85] - 光伏及风电项目上网电量268,675兆瓦时,同比下降15%[97][98][99] - 公司年处理垃圾渗滤液30.11万立方米,化学需氧量(COD)总削减量达9728.4吨[99] - 公司提供绿色电力约4,095,179兆瓦时,可供3,412,649个家庭一年使用[100] - 公司节约标煤1,638,07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83,615吨[100] - 公司减少森林树木砍伐532,373,293株[100] - 公司处理垃圾发电厂及危废填埋场渗滤液301,095.5立方米[100] - 公司去除化学需氧量(COD) 9,728.4吨[100] - 凤阳项目处理农林废弃物30.56万吨和生活垃圾15.28万吨[194] - 凤阳项目提供绿色上网电力2.64亿千瓦时并节约标煤14.86万吨[194] 财务与资本状况 - 资产总额为262.58亿港元,同比增长41%[7] - 负债总额为156.71亿港元,同比增长71%[7]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为103.46亿港元,同比增长11%[7]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8.97亿港元,同比增长28%[7] - 资产负债比率为59.7%,同比增加10.4个百分点[7] - 资产总额自2016年以来复合年增长率为52.1%[8]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达港币262.58亿港元,较2018年增长41.2%[114][116] - 公司净负债率为59.7%,较2018年上升10.4个百分点[114][116]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港币28.97亿港元,较2018年增加港币6.37亿港元[115][117] - 应收账款中国家补贴资金约人民币18亿元,涉及12个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109][110] - 未偿还借贷总额约港币110.95亿港元,较2018年增加港币50.88亿港元[118] - 银行授信额度达港币174.24亿港元,其中未使用额度为港币63.29亿港元[118] - 每股净资产港币5.01元,较2018年增长11%[114][116] - 流动比率148.7%,较2018年下降5.9个百分点[114][116] - 公司未偿还贷款总额约110.95亿港元,较2018年底增加50.88亿港元(增幅84.7%)[120] - 有抵押计息借贷约64.73亿港元(2018年:40.27亿港元)[120] - 无抵押计息借贷约46.22亿港元(2018年:19.80亿港元)[120] - 人民币贷款占比71%,其余为港元贷款,均为浮动利率[120] - 银行融资额度约174.24亿港元,其中未动用额度约63.29亿港元[120] - 已抵押资产账面净值总额约141.94亿港元(2018年:75.98亿港元)[124][126] - 未付采购承担约19.34亿港元(2018年:15.78亿港元)[127][132] - 资本承担约3314.8万港元(2018年:5621.6万港元)[127][13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业务覆盖中国境内14个省份及自治区以及德国[1][3] - 公司于2017年5月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1257[1][3] - 公司专注于生物质综合利用危废及固废处置环境修复光伏发电及风电业务[1][3]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2][3] - 公司核数师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5][6]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香港等多家金融机构[5]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香港分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6] - 公司网站为www.ebgreentech.com[6] - 公司总部及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夏悫道16号远东金融中心36楼3602室[5]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5] - 公司业务覆盖中国14个省份及自治区[23][25] 项目进展与投资 - 公司完成并投运山东威海生物质热电联供项目及湖北钟祥生物质及垃圾发电一体化项目[18] - 公司完成并投运河南社旗生物质及垃圾发电一体化项目及湖北沙洋生物质及垃圾发电一体化项目[18] - 公司签署浙江温岭危废综合处置项目,涉及投资约人民币13.66亿元[19] - 公司在建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13个,总设计发电装机容量246兆瓦,设计生物质处理能力约每年187万吨[74][76] - 2020年1月中标吴江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合同金额人民币3769万元[111][112] 政府支持与补贴 - 公司获专项补贴资金人民币1.62亿元[23][25] - 公司2019年获政府补贴约人民币1.62亿元及增值税退税约人民币5615万元[66][67] - 公司对林业残留物占比接近80%的项目持续优化燃料结构以争取达到80%增值税退税门槛[166][169] 股息与股东回报 - 公司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8.0港仙,较2018年6.5港仙有所增加[67][68] 技术与研发 - 持有授权专利105项(含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73项)[48][49] - 集团持有发明专利增至3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73项[193] 管理与人力资源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超过3,000名[151] - 2019年总员工成本约为5.90478亿港元,较2018年的4.4623亿港元增长32.3%[151] - 公司组建了144人的公众开放团队[57][59] - 公司派遣19名优秀员工完成第九期清华大学高管研修班[148] - 公司每月召开管理委员会会议审议项目投资及运营情况[144] - 公司新增技术管理部以强化业务技术支撑[143] - 公司开展"四比活动"聚焦节支增效、能耗下降和成本控制[144] - 公司实施风险管理培训提升管理人员风险防控能力[148] - 公司修订多项管理制度包括《管理人员选拔任用规定》和《市场拓展管理及考核奖励办法》[150] - 公司通过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持续引进人才[147] - 公司组织内部讲师队伍建设提升员工技能水平[148] - 后备干部数量较2018年增加44.9%[191] - 培训活动覆盖53名管理人员包括后备干部和项目公司总经理[191] - 开展季度项目安全检查并督促整改[191] - 修订雇佣政策以完善体系并保障员工权益[191] 风险管理与合规 - 公司面临环保政策变动风险,包括国家补贴减少,需通过市场化收费弥补[155][156] - 公司积极拓展固废处理项目以加快现金流回收,规避补贴延迟风险[155][156] - 公司新增土壤修复和金属废液回收等新项目以推动未来发展[155][156] - 公司定期(每月/每季度)及不定期进行环境检查,确保排放达标[157][158] - 公司购买环境污染责任险以转移部分环境风险[157][158] - 公司通过运行数据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运营数据,确保合规[157][158] - 公司在工程合同中明确进度要求及罚则,严格管控施工节点[159][160] - 公司要求承包商购买意外保险、财产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以转移风险[159][160] - 公司制定应收账款催收计划,通过电话、传真或上门等方式加强催收[162] - 公司通过调整业务比例、开发新业务及合理商业模式减少应收账款风险[162] - 公司制定并发布《安全环境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及19项环境管理标准[171][173] - 公司加强高风险作业区域安全管控包括生物质料场和危废暂存库[171][173] - 公司开展季度性及重大节日前环境合规性审查实现分级安全风险控制[171][173] - 公司开发完成环境信息系统强化污染物排放实时监管[171][173] - 公司制定《供应商行为准则》规范供应链环境与社会行为标准[190] - 2019年未发现任何违反环境及社会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的事件[190] - 2019年8月为全体员工提供合同法律风险培训以提升风险防范意识[190] 公众参与与社会责任 - 2019年正式开放项目16个[57][59] - 公众开放活动累计开展555次[57][59] - 公众开放活动共接待8,545人次[57][59] - 公众开放活动满意度达100%[57][59] - 公司发布10项管理标准包括公众访问管理标准和应急预案模板[50][51] - 组织两轮环境管理合规性审查[50][51] - 制定并颁布风险管理制度[52][54] - 获得香港品质保证局绿色金融认证计划预发行阶段认证[53][55] - 协助财政部开展生物质发电补贴问题研究并编制补贴政策总体方案[56][58]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为当地社区直接或间接提供超过10万个工作岗位[195] - 生物质项目为当地农民创收约人民币15.64亿元[195] - 灌云项目通过收购生物质废物为贫困家庭提供较高价格收入[195] - 16个运营项目开展公众开放活动以提高环保意识[195] 项目荣誉与认证 - 公司项目获得节水企业称号包括汉山/滁州/定远生物质直燃项目[175] - 贵溪生物质直燃项目获评2018年江西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175] - 萧县一体化项目获评2018年职业健康管理示范企业[175] - 如皋生物质直燃项目获2018年南通市及如皋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175] - 盐城危废填埋项目获2018年盐城市沿海化工园区生态先进企业[175] - 含山、滁州、定远生物质直燃发电及萧县、怀远一体化项目获安徽省节水型企业称号[176] - 贵溪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获2018年度江西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176] - 砀山、萧县一体化垃圾发电项目获安徽省生活垃圾焚烧厂无害化AA级评级[176] - 萧县一体化项目获2018年度萧县职业卫生管理示范企业奖[176] - 社旗一体化项目获南阳市生态文明促进会绿色发展示范企业称号[176] - 如皋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获2018年度南通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及如皋市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称号[176] - 盐城危废填埋项目获2018年度盐城市滨海化工园区生态环境工作先进企业称号[176] 未来战略与展望 - 公司危废及固废处置业务将提升在主营业务中的占比[103] - 公司生物质综合利用业务将全面转向热电联供和高附加值业务[103] - 公司环境修复业务将探讨新发展模式[103] - 公司科研投入将增加以加强前沿技术研究[104][106] - 公司大部分项目已恢复正常运营,疫情影响可控[107] 融资与合作 - 获得中国银行400亿元人民币战略授信额度(需签署正式协议)[119] - 中国银行提供三年内40亿元人民币资金支持[121]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提供三年内50亿元人民币金融合作[123] 会计处理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45个运营项目和24个在建项目[139] - 34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和7个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按服务特许经营权安排入账[139] - 2019年无形资产项下建造收益为36.61亿港元(3,661,081千元)[141] - 2019年服务特许经营权资产项下建造收益为12.59亿港元(1,258,678千元)[141] - 2019年服务特许经营权安排总建造收益达49.20亿港元(4,919,759千元)[141] - 2018年服务特许经营权安排总建造收益为41.27亿港元(4,127,440千元)[141] - 生物质及垃圾发电一体化项目的生物质部分建造合约计入无形资产[139] - 生物质及垃圾发电一体化项目的垃圾发电部分建造合约计入服务特许经营权资产[139] - 建造阶段支付款项根据项目类型分别计入经营活动或投资活动现金流量[136][138] - 运营阶段服务费收入计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136][138]
中国光大绿色环保(01257) - 2019 - 中期财报
2019-08-29 16:37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为42.414亿港元,同比增长35%[7] - 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EBITDA)为13.692亿港元,同比增长33%[7]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盈利为8.132亿港元,同比增长26%[7] - 每股基本盈利为39.36港仙,同比增长26%[7] - 公司2019年上半年收益达4,241,430,000港元,同比增长35%[24][26] - 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EBITDA)为1,369,150,000港元,同比增长33%[24][26]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盈利为813,184,000港元,同比增长26%[24][26] - 每股基本盈利为39.36港仙,较去年同期31.20港仙增加8.16港仙[24][26] - 公司2019年上半年收益为42.41亿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31.53亿港元增长34.5%[116] - 2019年上半年毛利为13.27亿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9.86亿港元增长34.6%[116] - 经营盈利为11.94亿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8.97亿港元增长33.2%[116] - 除税前盈利为10.41亿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8.01亿港元增长30.0%[116] - 本期间盈利为8.26亿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6.48亿港元增长27.5%[116] - 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39.36港仙,较2018年同期的31.20港仙增长26.2%[116] - 公司總收益從2018年上半年的3.1529億港元增至2019年上半年的42.414億港元,增長34.5%[158] - 公司综合收益从2018年上半年的3,152,907千港元增长至2019年上半年的4,241,430千港元,同比增长34.5%[174] - 公司股东应占盈利813.18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6%[18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财务费用从2018年上半年的92,436千港元增至2019年上半年的155,718千港元,增长68.4%[174][177] - 员工费用从2018年上半年的177,176千港元增至2019年上半年的231,168千港元,增长30.5%[179] - 折旧和摊销费用从2018年上半年的136,128千港元增至2019年上半年的172,888千港元,增长27.0%[174] - 支付中国所得税6527.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825.8万港元增长131.1%[130] - 中国业务所得税拨备为93.15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46.34百万港元增长101%[181] 各业务线表现 - 建造服务收益为2,234,897,000港元,同比增长19%[25][27] - 运营服务收益为1,916,504,000港元,同比增长57%[25][27] - 建造服务收益占总收益53%,运营服务收益占45%[25][27]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贡献EBITDA约9.917亿港元,同比增长35%[43]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贡献净利润约6.265亿港元,同比增长34%[43] - 生物质原材料处理量约202万吨,同比增长54%[42][47] - 上网电量约1,648,634兆瓦时,同比增长52%[42][47] - 生活垃圾处理量约63.2万吨,同比增长84%[42][47] - 蒸汽供应量约35.3万吨,同比增长154%[42][47] - 危废及固废无害化处置量82,000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9%[52][54] - 危废及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处置量4,300吨,销售资源化利用产品约2,000吨[52][54] - 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贡献EBITDA约港币281,031,000元,同比增长38%[53][54][55] - 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贡献净盈利约港币168,094,000元,同比增长18%[53][54][55] - 环境修复项目贡献EBITDA约港币51,868,000元,同比增长781%[58][59] - 环境修复项目贡献净盈利约港币35,885,000元,同比增长542%[58][59] - 公司太阳能和风电项目售电量同比下降17%至143,625兆瓦时[61][62][63] - 公司太阳能和风电项目EBITDA同比下降23%至约港币100,582,000元[61][62][63] - 公司太阳能和风电项目净盈利同比下降31%至约港币47,335,000元[61][62][63]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建造服务收益2019年上半年為19.808億港元,較2018年同期17.011億港元增長16.5%[158] - 危廢及固廢處置項目運營服務收益2019年上半年為12.775億港元,較2018年同期8.532億港元增長49.7%[158] - 環境修復項目運營服務收益大幅增長至2019年上半年的2.157億港元,較2018年同期0.123億港元增長1,654%[158]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建造及运营分部收入为33.44259亿港元[170] - 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建造及运营分部收入为5.78885亿港元[170] - 环境修复项目运营分部收入为2.15094亿港元[170] - 光伏发电及风电项目运营分部收入为1.07555亿港元[170]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建造及运营分部EBITDA为7.3512亿港元[170] - 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建造及运营分部EBITDA为2.81021亿港元[170] - 环境修复项目运营分部EBITDA为0.51868亿港元[170] - 光伏发电及风电项目运营分部EBITDA为1.00582亿港元[170] - 报告分部盈利(EBITDA)从2018年上半年的1,076,067千港元增至2019年上半年的1,425,146千港元,同比增长32.4%[174] 各地区表现 - 來自中國當地政府機關的收益2019年上半年為9.0638億港元,較2018年同期12.164億港元下降25.5%[159][161] - 公司與中國當地政府機關的總交易額2019年上半年達38.4675億港元,較2018年同期28.7589億港元增長33.8%[160][161] - 德國市場收益2019年上半年為255.2萬港元,較2018年同期302.1萬港元下降15.5%[158] 项目投资与规模 - 拥有106个环保项目,总投资额约280.83亿元人民币[11] - 公司已落实环保项目106个,总投资额达人民币280.83亿元[12] - 公司累计承接环境修复项目24个,涉及合同金额约人民币6.56亿元[12] - 公司新取得14个项目和1份补充协议,新增总投资额约人民币32.38亿元[13][15] - 公司新增环境修复合同金额约人民币3771万元[13][15] - 公司新增生物质设计处理能力约每年12万吨[13][15] - 公司新增设计蒸汽供应能力约每年77.52万吨[13][15] - 公司新增危废及固废设计处理能力约每年67.5万吨[13][15] - 公司在建或执行中的项目共32个[16][18] - 危险及固废处理项目总投资约106.14亿元人民币,年设计处理能力约183.9万吨[50]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约160.74亿元人民币,总设计发电装机容量1,080兆瓦[40][41] - 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总投资额约人民币106.14亿元,总设计处理能力达每年1,839,130吨[51] - 公司在建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5个,总设计年处理能力106,000吨[52][54] - 公司执行中环境修复项目共15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8个[58] - 公司太阳能和风电项目总设计发电装机容量为125.9兆瓦,总投资额约人民币13.95亿元[60][62] - 公司收购格林环境全部股权,对价为人民币6,800万元[69][70] - 公司签署张家港危废物化综合处置项目,投资额约人民币1.76亿元,年处理能力10万吨[69][70] - 公司报告期物业、厂房及设备等非流动资产增置总额为14.88363亿港元[170] 资产与负债 - 资产总额为225.964亿港元,较2018年末增长21%[7] - 负债总额为125.104亿港元,较2018年末增长36%[7]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为99.385亿港元,较2018年末增长6%[7]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3.454亿港元,较2018年末增长4%[7] - 资产负债比率为55%,较2018年末增加6个百分点[7] - 总资产达225.964亿港元,较2018年底增加21.5%[71] - 净资产达100.861亿港元,较2018年底增加6.9%[71] - 每股净资产4.81港元,较2018年底增长6%[71] - 资产负债比率55%,较2018年底上升6个百分点[71] - 流动比率163%,较2018年底上升8个百分点[71] - 现金及银行结余23.454亿港元,较2018年底增加0.845亿港元[72] - 未偿还贷款总额83.566亿港元,较2018年底增加23.5亿港元[72] - 银行融资额度137.993亿港元,其中54.427亿港元未动用[72] - 已抵押资产账面净值总额约为港币97.155亿元,较2018年底的港币75.98亿元增长27.9%[78] - 建造合约采购承诺金额为港币12.32亿元,较2018年底的港币15.78亿元减少21.9%[78] - 对联营公司资本注入承诺金额为港币4489.3万元,较2018年底的港币5621.6万元减少20.1%[78] - 公司非流动资产从2018年底的134.15亿港元增至2019年中的159.96亿港元,增长19.2%[122] - 流动资产从2018年底的51.88亿港元增至2019年中的66.00亿港元,增长27.2%[122] - 银行有抵押贷款从2018年底的34.00亿港元增至2019年中的46.12亿港元,增长35.6%[125] - 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从2018年底的152.47亿港元增至2019年中的185.59亿港元,增长21.7%[123] - 资产净额从2018年底的94.31亿港元增至2019年中的100.86亿港元,增长6.9%[125] - 储备从2018年底的77.31亿港元增至2019年中的83.31亿港元,增长7.8%[125] - 非控股权益从2018年底的0.92亿港元增至2019年中的1.48亿港元,增长60.0%[125] - 公司总资产从2018年末的18,602,802千港元增至2019年中的22,596,446千港元,增长21.5%[175]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资产从2018年末的13,615,644千港元增至2019年中的16,327,621千港元,增长19.9%[173] - 危险及固体废物处理项目资产从2018年末的2,629,636千港元增至2019年中的3,385,264千港元,增长28.7%[173] 现金流 - 经营现金流出净额2.2557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3.85187亿港元改善41.5%[13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22.4287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4.85779亿港元大幅增加361.7%[130] - 融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25.9169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5.95602亿港元大幅增长335.2%[132] - 新增银行贷款28.8940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1.66277亿港元增长147.7%[132] - 无形资产购置付款17.1009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9.63411亿港元增长77.5%[130]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购置付款2.7846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2.11063亿港元增长31.9%[13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1.60808亿港元,较期初20.44826亿港元增长5.7%[132] - 偿还银行贷款4.8897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2.99489亿港元增长63.2%[132] - 收购附属公司现金净流出2.42996亿港元[13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44,826千港元增至2,160,808千港元,增长5.7%[197] 融资与资金支持 - 获中国银行4亿元人民币三年期资金支持[73] - 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5亿元人民币三年期金融合作[74]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港币32.345亿元已全部按招股章程用途使用完毕[80][81]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投资金额达港币20.69亿元,占已使用募集资金的64.0%[81] - 危险及固体废物处理项目投资金额为港币6.94亿元,占已使用募集资金的21.5%[81] - 研发及先进技术收购投入港币1.62亿元,占已使用募集资金的5.0%[81] 技术与专利 - 公司持有授权专利105项,包括发明专利3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73项[17][18]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员工总数超过3000人,员工成本为港币2.31亿元,同比增长30.5%[82] - 董事钱晓东持有18.2万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0.0088%[85] - 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0.66亿股[85][86] - 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持有中国光大绿色环保有限公司1,440,000,000股股份,占总已发行股份的69.70%[90][95] - 中国光大集团(香港)有限公司通过其控制的公司合计持有1,462,912,986股股份,占总已发行股份的70.81%[90][94] -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间接持有中国光大绿色环保有限公司1,462,912,986股股份,占总已发行股份的70.81%[94][97] - 中央汇金通过其关联公司及非全资附属公司另持有100,550,000股股份,占总已发行股份的4.87%[94][97]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066,078,000股[97] - 董事卢锦勋与其妻子共同持有6,041股股份,占总股份的0.0001%[87] - 董事宋俭通过其妻子持有7,851股股份,占总股份的0.0001%[87] - 中国光大绿色控股有限公司为光大国际全资附属公司,持有1,440,000,000股股份[95][96] - Guildford Limited持有21,706,369股股份,光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1,206,617股股份[97] - 中央汇金持有中国光大集团55.67%股权[97] - 公司自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全面遵守企业管治守则[99][101] - 董事会下设三个委员会:审核及风险管理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99][101] - 审核及风险管理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02][103] - 审核及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查了截至2018年12月31日经审核年度财务业绩[104][105] - 审核及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查了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及中期报告[104][105] - 提名委员会由董事会主席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06][107] - 薪酬委员会由1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主席)、行政总裁及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08] - 薪酬委员会在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审议了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待遇[108] - 公司确认所有董事在回顾期内遵守标准守则规定[109] 股息与股东回报 - 公司宣派中期股息每股8.0港仙,高于去年同期的6.0港仙[38] - 公司宣布派发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8.0港仙,较2018年同期的6.0港仙增长33.3%[110] - 中期股息支付比率为20.3%,较2018年同期的19.2%上升1.1个百分点[110] 政府补助与税务 - 公司获批政府补贴约7,467万元人民币及增值税退税约2,445万元人民币[36][37] - 公司获得政府补助金25,605千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14,128千港元增长81.2%[179] - 增值税退税金额为28,172千港元,与2018年同期的27,621千港元基本持平[179] - 递延所得税项产生暂时性差异123.45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3%[181] 应收账款与合约资产 - 应收账款总额582.705百万港元,较期初369.417百万港元增长58%[185][186] - 逾期超过6个月但
中国光大绿色环保(01257) - 2018 - 年度财报
2019-03-28 17:5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7年5月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码为1257[1][3] - 公司董事包括王天义(主席)、钱晓东(行政总裁)等[5] - 公司核数师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6] - 公司合规顾问为国泰君安融资有限公司[6] - 公司主要股份过户登记处为Estera Trust (Cayman) Limited[6]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香港分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6] - 公司电子网址为www.ebgreentech.com[6] - 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1257[6] - 公司业务覆盖中国境内14个省份及直辖市,并拓展至德国[1][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18年收益及EBITDA为70.0182亿港元,较2017年的45.81352亿港元增长53%[7] - 2018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盈利为13.24871亿港元,较2017年的9.53823亿港元增长39%[7] - 2018年每股基本盈利为64.12港仙,较2017年的51.70港仙增长24%[7] - 2018年公司收入约为70.02亿港元,较2017年的45.81亿港元增长53%[54] - 2018年公司EBITDA约为21.61亿港元,较2017年的15.18亿港元增长42%[54] - 2018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约为13.25亿港元,较2017年的9.54亿港元增长39%[54] - 2018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64.12港仙,较2017年的51.70港仙增加12.42港仙[54] - 2018年公司收益约70.02亿港元,较2017年的45.81亿港元增加53%[56][57][58][60] - 2018年公司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约21.61亿港元,较2017年的15.18亿港元增加42%[56] - 2018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盈利约13.25亿港元,较2017年的9.54亿港元增加39%[56] - 2018年每股基本盈利为64.12港仙,较2017年的51.70港仙增加12.42港仙[56] - 2018年建造服务收益约41.27亿港元,较2017年的29.53亿港元增加40%;运营服务收益约27.34亿港元,较2017年的15.49亿港元增加77%[57][58][60] - 2018年各收益比重为建造服务占59%,运营服务占39%,财务收入占2%[57][58] - 2018年公司获政府补贴约9700.5万元及增值税退税约5023.9万元[60][61] - 董事会建议2018年派发末期股息每股6.5港仙,2017年为9.0港仙[62][65] - 2018年公司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EBITDA约16.32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43%;贡献净利润约10.42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38%[68] - 2018年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贡献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约16.31932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43%;贡献净盈利约10.41932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38%[71] - 2018年公司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贡献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约3.70246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53%;贡献净盈利约2.45373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48%[79][80] - 2018年环境修复项目贡献EBITDA约2451.5万港元,净利润约1986.7万港元[90][91] - 2018年光伏和风电项目售电约3.16811亿千瓦时,贡献EBITDA约2.25605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15%[93][94] - 2018年光伏和风电项目贡献净利润约1.10047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14%[93][94] - 2018年发电项目供电量较2017年增长约72.35%[174][17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18年公司22个生物质综合利用运营项目,上网电量和蒸汽供应量较2017年分别提升84%和112%[22] - 2018年公司有22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运营,上网电量约25.57亿千瓦时,较2017年增加84%;处理生物质原材料约316万吨,较2017年增加88%;处理生活垃圾约88.13万吨,较2017年增加254%;供应蒸汽约36.34万吨,较2017年增加112%[67]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有51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额约154.24亿元,总设计发电装机容量1073兆瓦,生物质总设计处理能力每年869.98万吨,生活垃圾总设计处理能力每日9350吨[70] - 2018年公司运营中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22个,上网电量约25.57亿千瓦时,较2017年增加84%;处理生物质原材料约315.999万吨,较2017年增加88%;处理生活垃圾约88.1254万吨,较2017年增加254%;供应蒸汽约36.3391万吨,较2017年增加112%[70] - 2018年在建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14个,总设计发电装机容量354兆瓦,设计生物质处理能力约每年280万吨,设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约每日2150吨[70]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有36个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总投资额约76.5亿元,总设计处理能力约每年118.103万吨[76][77] - 2018年公司运营中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12个,安全处置危险废弃物约12.7052万吨,较2017年增加12%[76][77] - 2018年公司签署协议以1.8亿元收购江苏佳愿90%股权,江苏佳愿可处理含铜蚀刻废液等危险废物,旗下江阴中鑫和昆山中环部分业务正常运营[78][80] - 公司可安全处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所列46类危废中的43类,并拓展至危废综合利用领域[75] - 2018年在建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4个,总设计处理能力达每年9.3万吨[76][77] - 环境修复板块员工中具备注册职业资格、高级职称及高级学历的人员占比超85%[85][87] - 2018年公司自主承接9个环境修复项目,总合同金额约1.87亿元人民币[88][90] - 公司以2.222亿元人民币收购上田环境修复88.88%股权[89][91] - 上田环境修复持有96项国家专利,其中19项为发明专利,还有10项注册商标[89][9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上田环境修复执行中项目合同金额约4.32亿元人民币[89][91] - 公司有7个光伏和2个风电运营项目,总投资约13.95亿元人民币,总设计发电装机容量125.9兆瓦[92][94] - 2018年光伏和风电项目售电约3.16811亿千瓦时,贡献EBITDA约2.25605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15%[93][94] - 2018年光伏和风电项目贡献净利润约1.10047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14%[93][94] - 2018年公司提供绿色电力约28.7387亿千瓦时,处理渗滤液143676立方米[94][95] 项目投资与建设 - 2018年公司多个项目建成投运,包括四川绵竹、江苏常州等项目[11] - 2018年公司开辟5个省份的环保市场,环境修复及危废固废处置业务获首份合同[22]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有96个环保项目和9个环境修复项目[22] - 2018年公司取得24个新项目,包括8个生物质综合利用、7个危废及固废处置和9个环境修复项目[22] - 2018年公司以股权转让方式收购2家环保公司,新增总投资额约51.3亿元,新增环境修复服务合同金额约1.87亿元[22] - 2018年公司新拓展24个项目及签署2份股权收购协议,新增总投资额约51.3亿元,新增环境修复服务合同金额约1.87亿元[32][34] - 截至2018年底,公司已落实环保项目96个,总投资额达约244.68亿元,自主承接环境修复项目9个,涉及总合同金额约1.87亿元[33] - 2018年公司新增总设计发电装机容量122兆瓦,新增生物质设计处理能力约每年60万吨,新增生活垃圾设计处理能力约每日3100吨,新增危废及固废设计处理能力约每年54.7万吨[32][34] - 2018年公司收购江苏佳愿90%股权,代价1.8亿元,增加年危废处理设计容量18.3万吨;收购上田环境修复88.88%股权,代价2.222亿元[35][38] - 2018年公司进入甘肃、浙江等5个新省份环保市场,业务拓展至14个省市[36][38] - 2019年1 - 2月,公司签署安徽怀远危废填埋项目,投资约1.74亿元,年处理设计容量4万吨;签署江苏丰县项目,合同金额约3032万元[37][39] - 2018年公司新开工项目23个,完工及投运项目14个,截至年底在建或执行项目24个,预计2019年完工或投运[40][42] - 安庆固废综合处理项目公司持股49%,投资约5.76亿元[30] - 安庆固废综合处置项目涉及投资额约5.76亿元,公司权益占比49%[32][33][34] - 2019年1月公司完成对Suntime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和Jiangsu Jiayuan的收购[102]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投资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20.69亿港元、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6.59亿港元、运营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3.1亿港元、研发及收购先进技术6617.6万港元[125]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有45个投运项目和24个在建项目,其中34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及7个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入账列作服务特许经营权安排[131][132] 公司管理与运营 - 公司每月召开管理委员会会议,对项目投资、筹备、建设和运营进行审查[135] - 公司强调安全生产和排放合规管理,组织“支出减少、效率提升、节能和成本控制”四项指标竞赛[135] - 公司引入“五小创新奖”鼓励员工创新[135] - 公司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审计”纳入审计流程,确保管理系统有效实施[134] - 公司加强端到端业务流程标准化运营,控制运营风险[134] - 公司加强ESHS管理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实践演练[134] - 公司组织4次团队执行力拓展培训,逾300人参训;派遣19名骨干人才参加第八期清华大学总裁班学习[139][140] - 集团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多种方式提拔引进人才,提升员工素质[138][140] - 集团制定《光大绿色环保后备干部管理办法》等,加强人才储备管理[141][144] - 集团完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体系,识别评估重大风险[143][145] - 公司内部法律人员与外部法律顾问配合,实现双重法律风险控制[154][155] - 2018年公司完善ESHS管理体系,贯彻执行“SOP”,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检查整改[148] - 公司坚持垃圾发电项目环保排放资料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148] - 公司优化组织制度,建立“安全委员会 – 安全分委员会 – 安全支委员会”安全管理结构[157] - 公司按季度和重大节日前开展ESHS项目检查,及时闭环整改消除隐患[157] - 2018年公司健全ESHS制度体系,优化组织体系,修订评价标准,加强隐患管理,采用工艺技术确保排放达标,增强第三方监测,完善环境信息系统[159] - 2018年公司快速建设ESHS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完成烟气排放信息系统建设并每周对接国发平台烟气数据[158][160] - 公司项目运营和环境服务表现严格参照相关标准和环评报告要求,2018年无违反法律法规及环保标准致重大损失和影响记录[161][162] - 公司旗下所有运营项目完成线上监测系统比对并与政府平台联网,建成环境信息系统对接国发平台[166][169] - 公司今年首期开放5个项目,2019 - 2020年计划陆续开放15个项目开展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167][169]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201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按GRI标准等编制,融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71] - 公司201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英文版在年报发布后三个月内可在公司和港交所网站下载[172] - 发电项目提供约28.74亿千瓦时绿色上网电力,能满足2394892户家庭一年用电,节约标准煤约1149548吨[174][176] - 运营避免约2480116.54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相当于约373603100棵树被保存[177][181] - 生物质发电项目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均低于100mg/m³[180][182] - 危废处置项目安全处理约127052吨危险废弃物,处理《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中超90%的危废种类[183][184] - 公司采用“以人为本”发展策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186][189] - 为全职员工提供包括保险、医疗等的综合福利套餐[187] - 多数项目配备健身房、图书馆等娱乐设施[188] - 通过公司内网、问卷等与员工积极沟通[188] - 提供涵盖业务发展、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综合培训项目[189] - 报告期内公司每位员工平均培训时数为104.38小时,较2017年上升19.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