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翠华控股(01314)
icon
搜索文档
翠华控股(01314):重选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23:18
公司治理 - 翠华控股董事局根据公司章程细则第83(3)条委任董事填补临时空缺 委任董事任期至首个股东周年大会并可重选连任 [1] - 苏智文将于2025年8月13日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 符合资格且愿意在该大会上重选连任 [1] 股东会议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定于2025年8月13日下午3时举行 [1]
翠华控股:重选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智通财经· 2025-08-04 23:15
公司治理动态 - 苏智文董事将于2025年8月13日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 [1] - 退任董事符合章程细则第83(3)条关于临时空缺董事任期规定 [1] - 该董事符合资格且愿意在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上参与重选连任 [1]
翠华控股(01314) - 有关於2025年8月13日(星期三)下午三时正假座香港举行的股东週年大会...
2025-08-04 22:53
公司基本信息 - 翠华控股有限公司股份面值为每股0.01港元[2] 会议相关 - 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8月13日下午三时在香港举行[2] - 大会补充通告日期为2025年8月4日[2] - 通函日期为2025年7月15日[6] - 补充代表委任表格须48小时前送达公司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6] - 补充代表委任表格用于第8项决议案[6] - 第1至7项决议案用随7月15日通函寄发的表格[6]
翠华控股(01314) - 股东週年大会补充通告
2025-08-04 22:50
会议安排 - 翠华控股有限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8月13日下午3时在香港举行[3] 会议决议 - 大会将考虑重选苏智文为独立非执行董事[3] 公司信息 - 公司董事会有九名成员[4] - 补充通告附重选决议案补充代表委任表格[4] - 股东需阅读先前通告了解其他决议案详情[4]
翠华控股(01314) - 公告重选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2025-08-04 22:48
人员变动 - 苏智文将于2025年8月13日股东周年大会退任,符合资格重选[4] - 董事会提议苏智文于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重选连任[12] 人员信息 - 苏智文56岁,2024年8月23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函三年[6][8] - 苏智文财务及会计经验逾33年[7] 薪酬情况 - 苏智文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薪酬146,000港元,月董事袍金20,000港元[8] 董事会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4日,董事会9名成员,苏智文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之一[13] 评价与建议 - 提名委员会确认苏智文为独立人士,认为其表现满意能作贡献[12] - 董事会认为重选苏智文决议案符合公司及股东利益,建议赞成[13]
翠华控股(01314)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4 19:4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收益由去年的9.541亿港元下跌至本年度的9.06亿港元,跌幅达5%[7] - 本年度公司收益约9.06亿港元,较去年下跌约5%,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230万港元[18] - 本年度公司收益约为9.06亿港元,较2024年度约9.541亿港元减少约5%[25] - 本年度已售存货成本约为2.342亿港元,较2024年度约2.461亿港元减少约4.8%,占收益约25.8%,与2024年持平[26] - 本年度毛利约为6.719亿港元,较2024年度约7.08亿港元减少5.1%[2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2053名雇员,本年度员工成本约为3.113亿港元,较2024年度约3.148亿港元减少约1.1%[28] - 本年度折旧及摊销总额约为1.195亿港元,占收益13.2%(2024年:约1.347亿港元,占收益14.1%)[29] - 本年度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约为5990万港元,较2024年度约5410万港元增加10.7%[30] - 本年度其他营运开支约为1.215亿港元,较2024年度约1.513亿港元减少约19.7%,占收益约13.4%(2024年:约15.9%)[31] - 本年度融资成本约为1040万港元,较2024年度减少约10万港元[34] - 本年度应占合营企业溢利约为2840万港元,较2024年度减少约960万港元[35] - 本年度公司溢利约为1140万港元(2024年:3300万港元)[3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旗下副线品牌门店数达25家,贡献全年营业额34%[8] 各地区表现 - 公司在新加坡开设第五间翠华分店,坚信号上海生煎皇开设第一间分店[8] - 公司在中国内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及上海复旦大学开设两间新分店[8] - 公司翠华餐厅重返中环,即将在尖沙咀开设新店[10] - 公司接手经营50年的鸿運冰厅饼店[10] - 公司将澳门星际酒店分店从三楼迁至一楼[10] - 公司位于银河酒店的餐厅正在进行翻新[10] - 本年度公司在香港关闭2间餐厅,开设4间餐厅[19] - 本年度公司在内地关闭4间餐厅,后开设2间餐厅[21] - 新加坡餐厅总数增至6间,新分店于2025年3月开业[2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香港、澳门、中国内地及新加坡经营共72间餐厅[1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实施多元化拓展业务范围及收入来源的措施,包括开拓平台、开发新品牌、探索新型业务模式[41] - 公司将加快进军海外市场及大湾区的速度,并加强营销力度以扩展客源[41] - 公司期望巩固品牌地位,增加在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的市场份额[41] - 公司将善用与新加坡珍宝的战略伙伴关系,审慎寻求在新加坡及其他东南亚地区发展的机会[41] - 公司将积极推广外卖服务,加强送餐业务,并推出营销推广宣传吸引顾客[41] - 公司通过控制成本(如租金及劳工成本)以及检视及重整经常性开支,以保持利润率[41]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全年业绩发布[6] - 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餐饮业总收益临时估计为280亿港元,较上年同期下跌0.6%[17] - 李远康先生70岁,自2012年5月29日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兼主席,在餐饮行业累积逾50年经验[43] - 李堃纶先生40岁,自2016年11月1日起担任执行董事,2019年6月1日起担任集团行政总裁[44] - 李易舫女士41岁,自2019年6月1日起担任集团执行董事及供应链总经理[46] - 郑仲勋先生44岁,自2016年11月1日起担任非执行董事,在商业、投资及资本市场方面拥有逾20年经验[49] - 邓文慈自2016年11月1日起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国际投资及企业银行服务方面累积逾20年经验[54] - 严国文自2012年11月5日起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企业融资等方面累积逾20年经验[56] - 苏智文自2024年8月23日起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财务及会计事务方面累积逾33年经验[57] - 公司自2022年1月起采纳及遵守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60] - 本年度及直至报告日期止,公司一直遵守企管守则全部适用守则条文[61] - 董事局负责领导及控制公司,承担公司所有重要事项的决策责任[63] - 邓文慈于2018年7月9日至2019年3月22日出任神舟航天的独立非执行董事[55] - 严国文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担任永恒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自2016年3月4日起担任星星地产集团(开曼群岛)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于2018年2月15日获委任为光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56] - 苏智文曾于1992 - 2000年在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香港办事处工作,2000 - 2004年担任香港经济日报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2004 - 2011年担任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2011 - 2017年为雅仕维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等[58] - 公司深知董事局独立性对良好企业管治及董事局效能至关重要,已设立机制确保董事独立观点及意见能传达给董事局[65] - 本年度董事会举行五次会议,各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和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的出席率大多为100%[67] - 2025年3月31日,董事会由八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0] - 公司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符合上市规则至少占董事会成员人数三分之一的要求[70] - 公司主席为李先生,集团行政总裁为李堃纶先生,符合企管守则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区分的规定[69] - 董事会已审阅公司所有政策、董事培训主题及公司遵守企管守则和上市规则情况,认为公司全面遵守规定[68] - 提名委员会每年评估新提名和现有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资历、时间投入并进行绩效评估[66] - 全体董事透过书面决议案方式同意及/或批准公司若干事项[67] - 公司为董事安排全面介绍,确保其了解公司运营、业务及责任[75] - 公司就董事责任安排适当保险,所涵盖范围每年检讨及重续,无保单索偿[73] - 全体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并合资格重选连任[74]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有2,053名雇员,男性918名占约44.7%,女性1,135名占约55.3%[83]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其中1名为女性[82] - 2025年6月28日委任额外独立非执行董事后,董事会目标为至少保持目前女性代表水平[82] - 2025年6月27日董事会采纳集团员工多元化政策[83] - 提名委员会本年度举行两次会议,全体当时成员均出席一次会议,李先生、邓先生及苏先生出席另一次会议[88] - 为自2025年7月1日起遵守上市规则对提名委员会性别的要求,公司将自2025年6月28日起委任Nora Kayu Liebl女士为额外独立非执行董事并担任提名委员会委员[81]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规管董事买卖本公司上市证券的行为守则[78] - 全体董事确认本年度内遵守标准守则所载交易标准[79] - 董事会已成立提名、薪酬及审核委员会,各委员会已制订书面职权范围[80] - 公司预期在2026年第一季度对工作团队的多元化进行进一步审查[83] - 本年度薪酬委員會已舉行三次會議,審核委員會舉行兩次會議[92][95] - 2025年6月27日,薪酬委員會和審核委員會均舉行一次會議[94][100] - 本年度已付或應付獨立核數師的審核服務費用為1960千港元,內部控制審閱費用為168千港元,合計2128千港元[107] - 董事局負責確定公司的企業管治常規及程序,本年度曾進行相關工作並審閱本報告[101] - 舉報制度適用於僱員、股東、客戶及供應商,可保密向審核委員會提出關注事項[102] - 本年度董事薪酬詳情載於綜合財務報表附註8,薪酬政策於本年報第42頁披露[105] - 董事承認刊發年度及中期報告、編製綜合財務報表等責任[106] - 集团风险管理框架以“三道防线”模式为基础,明确各层次角色和责任[109] - 关键风险管理流程包括至少每年识别和评估风险、制定缓解计划、监控系统有效性等[113] - 董事会通过审核委员会对本年度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成效进行年度审查,认为系统有效充分[114] - 内幕消息披露政策包括指定人士交流、及时汇报、平等有效披露和严格保密等内容[117][118] - 郭兆文先生于2021年10月1日再获委任为公司秘书,SK2自该日起提供部分服务[120][121] - 郭先生本年度出席超过15小时相关持续专业培训[121] - 集团制定政策维持高透明度,通过多种方式确保股东和潜在投资者接收资讯[122] - 股东周年大会和特别大会按股数投票,结果按规定公布[122] - 公司定期与机构投资者等会面,即时发布重大进度资料[122] - 公司参照相关指引制定内幕消息披露政策,加强资料管理[116]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定于8月13日举行[123] - 持有公司实缴股本不少于1/10的股东可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大会须在申请后2个月内举行[124] - 提名非现任董事参选董事,通知期限自股东大会通告发出后开始,至大会举行前7天结束,最短通知期为7天[126] - 董事会拟在股东周年大会建议将各财政年度不低于30%纯利用作股息分派[129] - 公司于2023年8月25日采纳经修订及重列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本年度无变动[131] - 公司股份于2012年11月26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36]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餐厅运营及销售食品[135] - 公司设有合规及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本年度无重大违反法律及规例情况[137] - 2024年度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2.5港仙,约3528万港元,于2024年7月31日派发现金;本年度中期股息每股1.0港仙,约1411.2万港元,于2024年12月31日派发现金;本年度不宣派第二次中期股息及末期股息[142] - 2025年8月8日至8月13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未登记股东需在8月7日下午4时30分前交回过户表格及股票以确定出席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资格[14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3.37538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3.8656亿港元[146]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计划每股行使价2.27港元,2017年11月25日未行使购股期权失效,942.1万港元购股期权储备转拨至保留盈利,2025年3月31日无尚未行使购股期权[150][151][152] - 购股计划于2022年11月25日届满,自采纳以来未授出购股期权,2025年3月31日无尚未行使购股期权[153] - 李易舫女士、邓先生、严先生及苏先生将在2025年8月13日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李易舫女士、邓先生、苏先生愿意重选连任[156] - 本年度公司与供应商、客户及其他持份者无重大或严重争议[138] - 本年度公司业绩、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储备变动、物业厂房设备变动、股本详情分别载于年报第52 - 53页、第54 - 55页、第57 - 58页、第56页、财务报表附注13、财务报表附注25 [139][141][147][148][149] - 过去五个财政年度业绩、资产及负债概要载于年报第120页[145] - 董事履历详情载于年报第12 - 15页[157] - 2025年3月31日已发行股份为1,411,226,450股[161][166] - 李先生在翠发普通股中拥有499,000股,占比49.90%[160] - 李先生拥有受控法团权益的股份数为770,092,000股,占比54.57%[161] - 李堃纶先生拥有实益权益的股份数为136,000股,占比0.01%[161] - 黄先生、吴先生、邓先生、严先生拥有实益权益的股份数均为2,500,000股,占比均为0.18%[161] - 陈彩凤女士拥有配偶权益的股份数为770,092,000股,占比54.57%[163] - 何先生拥有与其他人士共同持有的权益及受控法团权益的股份数为878,956,000股,占比62.28%[163] - 张汝桃先生、张汝彪先生、张伟强先生拥有与其他人士共同持有的权益及受控法团权益的股份数均为878,956,000股,占比均为62.28%[163] - 胡珍妮女士、戴银霞女士、林晓敏女士、吕宁女士拥有配偶权益的股份数均为878,956,000股,占比均为62.28%[163] - Boost Treasure Limited作为受托人拥有股份数为79,048,000股,占比5.60%[163] - 执行董事李先生、李堃綸先生、李易舫女士服务协议均重续三年,分别自2024年11月1日、2025年6月1日起[169] - 非执行董事郑先生及黄先生委任自2022年11月1日起重续三年,独立
内地市场关闭4家餐厅,翠华控股年度净利润下跌超六成
南方都市报· 2025-06-30 12:45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同比下滑5.04%至9.06亿港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68.42%至1234.2万港元 [1] - 香港市场收入同比上涨1.8%至5.15亿港元,内地市场收入同比下跌14.1%至3.71亿港元,其他市场收入同比上涨22.2%至2085.7万港元 [2] - 年内溢利同比下降65.5%至1.14亿港元,其中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下降68.4%至1234.2万港元 [2] - 基本每股盈利同比下降67.8%至0.92港仙,摊薄每股盈利同比下降67.7%至0.92港仙 [2] 门店网络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拥有餐厅72家,与上一年同期持平,其中香港31家(净增2家),内地32家(净减4家),澳门3家(持平),新加坡6家(净增2家) [2][3][5] - 报告期内关闭6家餐厅(香港2家,内地4家),新开6家餐厅(香港4家,新加坡2家) [3][5] - 内地市场门店数量从最多时的43家缩减至32家 [5] 区域市场表现 - 香港市场新开4家餐厅(翠华、甘一堂、扬食屋、坚信号上海生煎皇各1家),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同比上涨10.59%至5985.5万港元 [3] - 内地市场受经济环境影响,价格战加剧,食材成本上涨,公司通过非繁忙时段吸引客户及优化供应链控制成本 [5] - 新加坡市场通过与珍宝公司合作新开2家门店,总数达6家 [5] 公司背景 - 公司前身为1967年在香港旺角创立的冰室,1989年开设首家翠华茶餐厅,2009年进入内地市场,2012年在港交所上市 [2] - 旗下品牌包括翠华餐厅、扬食屋、锡兰、坚信号上海生煎皇、神鸟烧、From Seed to Wish、甘一堂等 [3]
翠华控股(01314)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7 22:1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收益为9.0604亿港元,较2024年的9.54128亿港元下降5%[3][4] - 年内溢利为1137.9万港元,较2024年的3297万港元下降65.5%[3][4]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1234.2万港元,较2024年的3908.7万港元下降68.4%[3][4] - 非控股权益应占溢利为 - 96.3万港元,较2024年的 - 611.7万港元下降84.3%[3][4] - 基本每股盈利为0.92港仙,较2024年的2.86港仙下降67.8%[3][4] - 摊薄每股盈利为0.92港仙,较2024年的2.85港仙下降67.7%[3][4] - 2025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为906,040千港元,2024年为954,128千港元,其中香港地区2025年为514,598千港元、2024年为505,713千港元,中国内地2025年为370,585千港元、2024年为431,348千港元[18] - 2025年客户合约收益中,某一时间点转移的餐厅营运收入为881,226千港元、2024年为934,692千港元,某一时间点转移的食品销售收入为24,814千港元、2024年为19,436千港元[20] - 2025年其他收入为17,062千港元,2024年为20,590千港元,其中银行利息收入2025年为3,486千港元、2024年为7,917千港元,租金收入2025年为5,198千港元、2024年为4,797千港元等[23] - 2025年其他收益为6,052千港元,2024年为17,551千港元,其中提早终止租赁收益2025年为5,790千港元、2024年为17,551千港元[23] - 投资物业租金收入减去直接支出后,2025年为3,405,000港元,2024年为3,222,000港元[23] - 2025年每股基本盈利0.92港仙,2024年为2.86港仙[31] - 2025年每股摊薄盈利0.92港仙,2024年为2.85港仙[31] - 本年度集团收益约9.06亿港元,较去年下跌约5%,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230万港元[37] - 本年度集团收益约为9.06亿港元,较2024年度约9.541亿港元减少约5%[46] - 本年度毛利约为6.719亿港元,较2024年度约7.08亿港元减少5.1%[48] - 本年度集团溢利约为1140万港元,2024年为3300万港元[5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已售存货成本为234,162千港元,2024年为246,127千港元[25] - 2025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36,430千港元,2024年为43,596千港元[25] - 2025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79,348千港元,2024年为87,275千港元[25] - 2025年员工福利开支(含工资及酬金等)为303,010千港元,2024年为309,168千港元[25] - 2025年融资成本为10,471千港元,2024年为10,544千港元,其中银行贷款利息2025年为85千港元、2024年为13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2025年为10,386千港元、2024年为10,531千港元[24] - 2025年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对源自香港的估计应课税溢利作出拨备,与2024年相同[26] - 2025年香港本年度所得税支出为1,497千港元,2024年为538千港元[27] - 2025年其他地区本年度所得税支出为1,882千港元,2024年为3,189千港元[27] - 2025年本年度税项支出总额为3,311千港元,2024年为1,777千港元[27] - 本年度已售存货成本约为2.342亿港元,较2024年度约2.461亿港元减少约4.8%,占集团收益约25.8%(2024年约25.8%)[4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有2053名雇员,本年度员工成本约为3.113亿港元,较2024年度约3.148亿港元减少约1.1%[49] - 本年度物业、厂房及设备、投资物业及无形资产折旧及摊销约4020万港元,相当于集团收益4.4%(2024年约4740万港元,相当于集团收益5%)[51] - 本年度使用权资产折旧约7930万港元,相当于集团收益8.8%(2024年约8730万港元,相当于集团收益9.1%)[51] - 本年度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由2024年度约5410万港元增加10.7%至约5990万港元[52] - 其他营运开支由2024年度约1.513亿港元减少约19.7%至本年度约1.215亿港元,占集团本年度收益约13.4%(2024年约15.9%)[53] - 本年度确认使用权资产及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约290万港元及1230万港元(2024年合共约4480万港元)[53] - 本年度融资成本约为1040万港元,较2024年度减少约10万港元[55] - 本年度应占合营企业溢利约为2840万港元,较2024年度减少约960万港元[5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餐厅营运收入履约责任于服务完成后达成,食品销售履约责任于交付食品时达成,付款通常在交付后即时至60日内到期[21][22] - 公司主要从事餐饮服务,因资源统一处理且无独立营运分部财务资料,未呈列营运分部资料[16]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地区收益为5.14598亿港元,较2024年的5.05713亿港元增长1.8%[3] - 中国内地收益为3.70585亿港元,较2024年的4.31348亿港元下降14.1%[3] - 其他收益为2085.7万港元,较2024年的1706.7万港元增长22.2%[3] - 2025年餐厅数目香港为31家、中国内地为32家、澳门为3家、新加坡为6家[3]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563,658千港元,2024年为526,483千港元,其中香港地区2025年为185,244千港元、2024年为169,029千港元,中国内地2025年为291,798千港元、2024年为281,601千港元[19] - 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餐饮业总收益临时估计为280亿港元,较上年同期下跌0.6%[3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在香港、澳门、中国内地及新加坡共经营72间餐厅[37] - 本年度集团在香港关闭2间餐厅,开设4间餐厅[38] - 本年度集团根据经营策略在内地关闭4间餐厅,之后开设2间餐厅[41] - 本年度新加坡餐厅总数增至6间,新分店于2025年3月开业[4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本年度,董事会已就2024年度派发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2.5港仙,约3528万港元;已就本年度宣派及派发中期股息每股1.0港仙,约1411.2万港元;不宣派第二次中期股息或建议就本年度派发末期股息[64] - 股东名册将于2025年8月8日至2025年8月13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65]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2025年1月1日生效,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修订本等2026年1月1日生效,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等2027年1月1日生效,采纳这些修订本预计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但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除外[15] - 2022年9月公司向若干董事授出合共1000万股公司股份[50] - 公司自2022年1月起采纳及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原则,本年度一直遵守全部适用守则条文[66][67] - 审核委员会于2012年11月5日成立,现任成员为苏智文先生、严国文先生和黄志坚先生,苏智文先生为主席[69]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本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根据适用会计准则编制,符合上市规则及相关法定条文规定,且已充分披露[70] - 独立核数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将初步业绩公布所载财务数字与集团综合财务报表金额比较,认为金额一致,但未发表核证意见[71] - 本年度公司就股份奖励计划购入4031.2万股股份,无赎回、购买或出售其他上市股份[72] - 本年度结束后至公布日期无重大事项发生[73] - 公布日期为2025年6月27日[75] - 公布日期时,董事会有八名成员,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5]
翠华控股(01314.HK)6月9日收盘上涨9.76%,成交46.57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6-09 16:40
市场表现 - 6月9日港股收盘恒生指数上涨1.63%报24181.43点 翠华控股股价上涨9.76%至0.225港元/股 成交量209.6万股 成交额46.57万港元 振幅7.32% [1] - 最近一个月翠华控股累计跌幅5.09% 今年以来累计跌幅7.66% 同期恒生指数涨幅18.61%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9月30日 公司营业总收入4.04亿元 同比减少9.85% 归母净利润579.22万元 同比减少4.8% [1] - 毛利率74.21% 资产负债率45.98% [1] 行业估值 - 旅游及消闲设施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40.23倍 行业中值-0.67倍 [1] - 翠华控股市盈率7.46倍 行业排名第18位 低于其他易站绿色科技(0.42倍) LET GROUP(0.7倍) 嘀嗒出行(1.11倍) OKURA HOLDINGS(1.13倍) 陆庆娱乐(1.34倍) [1] 公司概况 - 翠华控股是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首家茶餐厅连锁集团(股票代码1314) 业务覆盖香港 澳门及内地7个城市共9个地区 [2] - 公司以"弘扬健康优质香港饮食文化"为理念 注重食品质量 环境卫生和服务品质 [2] - 经营特色为融合东西方饮食文化 坚持使用优质食材 服务宗旨为"快·靓·正"(快速准确 时尚美味 高效优质) [2]
翠华控股(01314)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06 16:46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4.4832亿港元,同比下跌9.8%;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642.3万港元,同比下跌4.8%[15] - 香港地区收益2.41856亿港元,同比下跌6.4%;中国内地收益1.95861亿港元,同比下跌15.3%;其他地区收益1060.3万港元,同比增长40.7%[1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在香港、澳门、中国内地及新加坡经营69间餐厅,回顾期内收入约4.483亿港元,较上一回顾期减少约9.8%,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640万港元[46] - 回顾期内已售存货成本约1.156亿港元,较上一回顾期减少约11.8%,占集团收益约25.8%(上一回顾期约26.4%)[52] - 2024年9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695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减少约6550万港元[56] - 2024年9月30日,集团并无计息银行借款,资产负债比率为0%[57] - 回顾期内公司收益约4.483亿港元,较上一回顾期约4.973亿港元减少约9.8%,主要因香港及内地经济不景气[71] - 回顾期内公司毛利约3.327亿港元,较上一回顾期约3.662亿港元减少9.1%,主要因香港及内地经济不景气[74] - 回顾期内公司员工成本约1.526亿港元,较上一回顾期约1.621亿港元减少约5.9%,因对员工开支采取更审慎管理及控制[75] - 回顾期内公司融资成本为480万港元,较上一回顾期减少40万港元[78] - 回顾期内公司应占合营企业溢利约为1750万港元,上一回顾期约为1980万港元[79] - 回顾期内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640万港元,上一回顾期为670万港元[80] - 2024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及流动负债总额分别约为2.524亿港元和2.19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2倍[8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4.4832亿港元,较2023年的4.97285亿港元有所下降;期内溢利300.7万港元,较2023年的281.9万港元略有增长[95]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47港仙,2023年为0.49港仙[95]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扣除税项为610.6万港元,2023年为 - 1143.2万港元[97] - 于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1.67574亿港元,资产净值4.54098亿港元[101] - 2024年9月30日综合储备4.6537亿港元,2023年9月30日为4.74409亿港元[103]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或然负债约17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约为290万港元[10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58.8188亿港元,较3月的58.0422亿港元有所增加[12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25.2446亿港元,较3月的30.9902亿港元有所减少[12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21.8962亿港元,较3月的24.2483亿港元有所减少[12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3.3484亿港元[12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为62.1672亿港元,较3月的64.7841亿港元有所减少[124] - 2024年4 - 9月期内溢利为642.3万港元,全面收益总额为952.2万港元[126] - 2024年4 - 9月已付股息为3391.4万港元[12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运业务产生现金29,968千港元,较2023年的87,446千港元有所下降;营运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31,532千港元,2023年为91,524千港元[128] - 2024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 - 2,721千港元,2023年为82,573千港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 - 95,010千港元,2023年为 - 130,950千港元[128]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 - 66,199千港元,2023年为43,147千港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9,528千港元,2023年为226,043千港元[12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448,320千港元,2023年为497,285千港元,其中餐厅营运收入为436,436千港元,2023年为487,263千港元;食品销售为11,884千港元,2023年为10,022千港元[136][142] - 按地区划分,2024年香港收益为241,856千港元,2023年为258,472千港元;中国内地收益为195,861千港元,2023年为231,276千港元;其他地区收益为10,603千港元,2023年为7,537千港元[136] - 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计531,043千港元,3月31日为526,483千港元,其中香港为157,430千港元,3月31日为169,029千港元;中国内地为280,258千港元,3月31日为281,601千港元;其他地区为93,355千港元,3月31日为75,853千港元[160] - 2024年期内税项支出总额为791千港元,2023年为1,719千港元[167] - 回顾期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约642.3万港元,上一回顾期约674.7万港元[168] - 回顾期集团购入物业、厂房及设备272.1万港元,上一回顾期为1742.7万港元[170] - 2024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402.7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263.6万港元[188] - 2024年9月30日应付账款为3027.2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3710.7万港元[17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已售存货成本为1.15602亿港元,2023年为1.31041亿港元[18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工资及薪金为1.39428亿港元,2023年为1.48664亿港元[182] - 2024年向合营企业销售食品为1023.9万港元,2023年为747.2万港元[192] - 2024年已付及应付关连方的洗衣服务费为20.5万港元,2023年为20万港元[19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短期雇员福利为603.3万港元,2023年为402万港元[19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离职后福利为7.3万港元,2023年为7万港元[194] 股份与股息 - 2024年9月30日,100万股奖励股份已归属予非执行董事及各独立非执行董事,另有175万股其他奖励股份将在两年内归属[4] - 董事局向2024年12月19日营业结束后在册股东宣派中期股息每股1.0港仙,预计12月31日前后派付[93] - 董事局议决向股东宣派回顾期间的中期股息每股1.0港仙,与上一个回顾期间相同[167] 店铺运营与拓展 - 2024年10月初,公司在新加坡开设首间坚信号上海生煎皇海外分店[18] - 公司计划2024年底前在九龙湾开设“廿一堂”,并在新加坡开设第五间翠华餐厅[20] - 2024年9月30日,公司餐厅总数为69间,较2024年3月31日的72间和2023年9月30日的73间有所减少[34] - 回顾期内,集团在香港及中国内地分别关闭2间餐厅,同时于香港开设1间餐厅[47] - 集团将在上海复旦大学EMBA大楼旁开设一间翠华餐厅,首次涉足大学餐饮市场[39] - 集团目前在新加坡经营4家翠华分店,2024年1月在克拉码头中心新开一家分店,未来将继续寻找扩张机会[50] 市场与业务策略 - 公司注意到新加坡营运开支上涨及劳工短缺挑战,全球经济前景难测[28] - 公司希望巩固并扩大在澳门的业务,优化内部运作并适应市场变化[29] - 集团计划深化与澳门当地旅游机构及商业伙伴的合作,开发符合当地市场特色的产品[51] - 集团将实施一区域一间旗舰店及多间翠华Express分店的核心策略,坚持传统市场增长,审慎开设新店[48] - 展望未来,各地政府刺激消费和吸引旅客措施或带来正面影响,公司计划拓展零售网络[89] 品牌与奖项 - 公司获得2024年全球品牌大奖最佳传统连锁餐厅(香港)及2024 - 2025年度“优质旅游服务”计划认可优质商户[22] - 集团获颁多个重大奖项及认可,包括大湾区快餐店市场领袖、连续10年或以上获颁“商界展关怀”标志[42][43] 所得款项使用 - 所得款项净额7.944亿港元,已动用7.438亿港元,剩余5060万港元[90] - 未动用所得款项5060万港元,约3000万港元将于2025年第四季华南厨房全面运作前动用,余额2060万港元预留作上海新中央厨房之用[92] - 公司正于华南地区物色新中央厨房选址,预计即将决定[92]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7.944亿港元[113] 公司管理与服务提升 - 公司为雇员提供全面培训课程及发展计划,提升前线员工服务素质[111] - 公司将通过严格维持食品安全、提供时令菜式等策略提升顾客饮食体验[111] 财务准则应用 - 本集团已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并于2024年4月1日开始之年度期间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编制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34][154] 政府补助 - 回顾期间,公司获得中国政府补助449,000港元[144] 品牌推广 - 回顾期内公司进行品牌重塑,打造“华仔公仔”吸引年轻消费者,与香港快运航空合作扩大品牌影响力[66] 合作经营 - 公司在新加坡与珍宝集团合作,以“翠华”品牌经营港式茶餐厅,对提升在当地600万人口中的声誉乐观[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