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经济(01315)
icon
搜索文档
越南政府对话中国企业 洽绿色经济及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9:15
中越经济合作新动向 - 越南政府与中国企业CEO圆桌对话会在广西南宁举办 旨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市场产业对接 拓展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 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1][3] - 越南副总理梅文政强调中国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活跃 承诺为外国投资者营造良好环境 特别重视创新和数字化转型[3] 能源建设领域投资 -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越南控股投资约20亿美元海阳电厂 系中资企业在越南单笔投资金额最大的投建营一体化项目[3] - 公司计划在风电 光伏 LNG发电和储能领域实现滚动投资 建议越方设定混合型电价支付机制以优化投资环境[3] 人工智能产业合作 - 润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人工智能上市企业 提议与越南共同推动AI教育 AI医疗 智能运维产品普及[4] - 公司将创新推动具身机器人和AI智能体场景应用 培育越南数字经济新业态[4]
绿色经济(01315) - 延长买卖协议的最后截止日期
2025-09-16 21:59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拟出售目标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3] - 买卖协议原最后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30日,后延至2025年10月31日[3] - 出售事项须待先决条件达成,未必一定落实[4] 其他 - 公布日期董事会有六名执行董事[5] - 公布日期董事会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
服贸会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多方共议绿色转型与创新发展
中国化工报· 2025-09-16 10:18
绿色经济发展论坛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围绕绿色转型与创新发展开展交流研讨 重点包括产业绿色转型 资源循环利用 节能降碳与环保产业 AI赋能等新业态新模式 [1] - 强制碳市场扩容可满足碳市场发展需求 构建碳减排激励约束新格局 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 催生碳核查 碳金融等新兴领域 为企业带来新增长点 [1] - 企业需提前规划并主动适应强制碳市场扩容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 循环经济实践与规划 - 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未来将建设一体化绿色产业平台 全面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 [1] - 园区重点聚焦城市矿产开发 废弃物零填埋 再生资源跨境流通等领域 打造大型城市绿色治理和循环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 [1] 能源集团绿色转型路径 - 国家能源集团绿色低碳转型围绕四方面开展:参与零碳园区建设 分区域级 园区级 企业级推进低碳项目 推动传统能源转型 落地生物质耦合与污泥掺烧技术项目 [2] - 能源转型需统筹多学科技术 低碳建设需集成技术转化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 [2] AI与绿色能源融合 - AI作为绿色能源与装备制造转型核心引擎 可提升绿色能源生产效率 推动全链条智能化 实现降本增效与零碳目标 [2] - 华电集团正在构建AI+应用创新体系 推动AI与能源深度融合 [2] 国际合作与ESG发展 - ESG中环境是关键要素 中国是最早推动低碳发展的国家之一 [2] - 一带一路被定位为低碳项目孵化器 期待中法企业在绿色经济领域共享技术与利益 [2]
2025年服贸会“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热议SDGs实现路径
中国经济网· 2025-09-15 13:57
论坛概况 - 2025年服贸会"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于9月12日在首钢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参会人数超过300人 包括10国驻华使节、联合国及欧盟官员、中央部委专家和多地政府代表[1] - 论坛聚焦"共筑SDGs——绿色经济创新与全球合作"主题 深入研讨四大核心议题:SDGs与绿色经济 绿色贸易与碳足迹 绿色创新与产业转型 零碳园区建设与发展[1] 国际机构观点 -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祖康强调17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国际社会最大共识 绿色经济创新与全球合作是推动SDGs实现的核心要求[1] - 联合国驻华总协调员常启德指出2030年SDGs时限仅剩五年 国际社会需即刻行动 中国在绿色经济与人工智能领域成果值得肯定 建议从绿色创新 技术共享 标准互认三方面深化国际协作[2] 中国政策导向 - 北京市政府将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纳入"十五五"规划 重点推进绿色技术 绿色产业培育 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 绿色经济政策环境四大任务[2] -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强调将推动ESG理念和体系作为落实SDGs的核心框架 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且国际接轨的ESG评价体系[2] 论坛成果 - 创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经济解决方案生态伙伴联盟" 建立链接联合国与国际社会的专项平台[3] - 发布《2025年绿色发展报告(中英双语)》等5项最新研究成果与标准 为全球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实践参考与路径指导[3]
寻路全球绿色经济新空间
北京商报· 2025-09-14 00:06
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核心观点 - 全球绿色转型进入创新驱动关键阶段 论坛聚焦绿色经济创新与全球合作 共同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1] 绿色金融工具发展 - 绿色债券及SDGs债券将成为重要金融工具 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1] - 多边开发银行在融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解决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1] 中国绿色产业全球化趋势 - 中国绿色产业全球化从产品出海深化为产业出海 竞争优势从价格优势跃升为价值引领[1] - 品牌竞争力 技术原创性和标准制定权成为核心[1] -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将成为重要增长引擎和绿色贸易发展伙伴[1] 碳市场发展影响 - 强制碳市场扩容实现碳排放交易从单一市场管控向多元管控转变 纳入更多边际减排成本和不同主体[2] - 碳市场完善催生碳核查 碳监测 碳咨询 碳金融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 为企业带来新业务增长点[2] 能源行业绿色转型挑战 - 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需要熟悉行业并适应地方政策 需一项目一方案和一企一策的综合能源转型方案[2] - 低碳技术需要极强技术转换能力 从实验室到小试再到中试 是技术和产业相融合协同推进的产业创新[2] 人工智能在绿色能源转型中的作用 - 人工智能成为驱动绿色能源与装备制造转型的核心引擎[2] - 机器学习与大模型显著提升绿色能源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2] - 人工智能驱动绿色能源全链条智能化跃迁 实现清洁能源降本增效与零碳目标协同突破[2] - 人工智能驱动智能装备向自诊断 自优化 自进化跃迁 实现效能极限突破与全生命周期价值重塑[2] 零碳园区建设重点 - 建设零碳园区重点是优化能源结构 从供给端调整能源结构 从需求端提高能效 在生产端改进生产工艺和优化产业布局[3] - 零碳园区建设分为八个步骤 包括核算能源供应和消费情况 核算碳排放情况 可行性分析预测 制定建设目标 制定阶段目标 加快清洁能源转型 改进基础设施 预测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3][4] 零碳园区核心价值 - 创建零碳园区最核心价值是降本增效和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通过余热余压回收和智慧管控平台实现节能技术深度赋能[4] - 零碳园区提升品牌形象并促进招商引资 满足企业对低碳基础设施需求 应对国际碳贸易壁垒[4] - 零碳园区培育绿色产业并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通过技术开发和产业链转型培育新兴业态 实现技术突破到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打造区域绿色发展核心引擎[4]
2025年服贸会“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13 17:11
论坛概况 - 2025年服贸会"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在首钢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吸引联合国及欧盟委员会官员 10国驻华使节 中央部委专家 多地政府代表 专家学者 企业及媒体代表等300余人参会[1] - 论坛聚焦"共筑SDGs——绿色经济创新与全球合作"主题 深入研讨SDGs与绿色经济 绿色贸易与碳足迹 绿色创新与产业转型 零碳园区建设与发展4大议题[1] 国际机构观点 -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祖康强调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项目标是国际社会最大共识 需通过绿色经济创新与全球合作推动实现[1] - 联合国系统驻华总协调员常启德指出议程目标时限仅剩5年 国际社会需即刻行动 并肯定中国在绿色经济与人工智能领域成果 建议从绿色创新 技术共享 标准互认三方面深化国际协作[2] 中国政策导向 - 北京市政府将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纳入"十五五"规划 重点推进绿色技术 绿色产业培育 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 绿色经济政策环境四方面任务[2] -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强调ESG理念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框架 将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ESG评价体系[2] 行业实践与协作 - 中外嘉宾围绕绿色贸易与碳足迹 全球绿色贸易动向 产品碳足迹 绿色供应链等热点分享方案[3] - 论坛签署两项合作协议: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法国) 国际地球宪章中国中心与国际绿色经济协会达成可持续发展国际行动伙伴协议 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与湖北绿冷高科集团签约AI智能节能环保空气源热泵项目[4] 成果发布 - 创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经济解决方案生态伙伴联盟"平台 发布《2025年绿色发展报告(中英双语)》[4] -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首发《生态社区建设与评估导则》标准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首发Climate Drive平台及《净零排放指南》[4] - 美国落基山研究所发布《区域废钢回收中心发展态势洞察与战略研究》 英国CDP发布《ESG全球数据研究与前瞻:可持续发展红利与商业韧性》报告[4]
热议绿色经济,服贸会传递创新与全球合作声音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3 13:00
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核心议题 - 论坛以共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主题 聚焦绿色经济创新与全球合作 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1][3]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7项中9项直接关联绿色经济 169个分项目标仅35%进展顺利 公共健康 教育 能源 数字互联领域进展显著 安全饮用水 卫生服务 气候变化领域进展缓慢 [3] - 多边协作与绿色创新被视为实现目标的核心路径 需构建更具雄心的全球伙伴关系 [3]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实践 - 中国在所有SDGs目标上均提前完成 新能源汽车发展对全球经济贡献显著 [4] - 中国外贸结构从服装 家具 家电老三样转向电动汽车 锂离子电池 太阳能组件新三样 体现绿色转型实践 [4] - 绿色经济创新需从绿色技术 技术共享 标准互认三方面深化国际协作 [4] 北京市绿色经济发展战略 - 北京市聚焦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产业培育等五大方面 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 [5] - 将绿色经济发展纳入十五五规划 重点培育七大战略性产业:先进能源 合成生物制造 替代蛋白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气候韧性环保产业 绿色金融 新型绿色专业服务业 [5] 绿色经济国际合作重点领域 - 绿色贸易与碳足迹 零碳园区 人工智能绿色产业应用被确定为全球合作核心领域 [3] - 国际社会需坚持行动导向的多边合作 与中国深化绿色经济协作 [3]
2025服贸会 | 国内外政、企、学界代表共话绿色经济创新与全球合作
北京商报· 2025-09-12 22:28
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核心观点 - 全球绿色转型进入创新驱动关键阶段 聚焦绿色经济创新与全球合作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 [1] 绿色金融工具发展 - 绿色债券及SDGs债券将成为重要金融工具 多边开发银行可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解决环境社会可持续问题 [2] 中国绿色产业全球化趋势 - 绿色产业从产品出海深化为产业出海 通过海外建厂和技术授权加强本地化运营 [3] - 竞争优势从价格优势跃升为价值引领 核心是品牌竞争力技术原创性和标准制定权 [3] -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成为重要增长引擎和绿色贸易发展伙伴 [3] 碳市场发展影响 - 强制碳市场扩容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构建碳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新格局 [4] - 碳排放交易从单一市场管控向多元管控转变 纳入更多边际减排成本和不同主体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 [4] - 碳市场完善催生碳核查碳监测碳咨询碳金融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 带来新业务增长点 [4] 能源行业转型挑战 - 绿色低碳转型需跨专业多项技术整合 要求一项目一方案一企一策的综合能源转型方案 [5] - 低碳技术需要极强技术转换能力 需经历实验室到小试到中试的产业创新过程 [5] - 需要具备资源整合和组织协调能力的项目管理人才 [5] 人工智能驱动转型 - 人工智能成为驱动绿色能源与装备制造转型的核心引擎 [6] - 机器学习与大模型显著提升绿色能源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6] - 人工智能驱动绿色能源全链条智能化跃迁 实现降本增效与零碳目标协同突破 [6] - 人工智能驱动智能装备向自诊断自优化自进化跃迁 实现效能极限突破与全生命周期价值重塑 [6] 零碳园区建设重点 - 建设零碳园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 供给端调整能源结构 需求端提高能效 生产端改进生产工艺和优化产业布局 [7] - 零碳园区建设分八个步骤:能源核算、碳排放核算、可行性分析、目标制定、阶段规划、清洁用能转型、基础设施调整、效益预测 [7] 零碳园区核心价值 - 实现降本增效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降低用电成本 余热余压回收和智慧管控平台实现节能技术深度赋能 [8] - 提升品牌形象促进招商引资 满足低碳基础设施需求应对国际碳贸易壁垒 [8] - 培育绿色产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通过技术开发和产业链转型培育新兴业态 实现技术突破到产业升级良性循环 [8]
2025服贸会|国内外政、企、学界代表共话绿色经济创新与全球合作
北京商报· 2025-09-12 22:24
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核心议题 - 论坛聚焦共筑SDGs目标 设置绿色经济创新与全球合作四大重点议题包括SDGs与绿色经济 绿色贸易与碳足迹 绿色创新与产业转型及零碳园区 [2] 绿色金融工具发展 - 绿色债券及SDGs债券将成为重要金融工具 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 [3] - 多边开发银行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解决环境及社会可持续问题 [3] 中国绿色产业全球化路径 - 绿色产业从产品出海深化为产业出海 通过海外建厂和技术授权加强本地化运营 [4] - 竞争优势从价格优势跃升为价值引领 核心是品牌竞争力 技术原创性和标准制定权 [4] -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成为重要增长引擎和绿色贸易发展伙伴 [4] 碳市场发展与企业机遇 - 强制碳市场扩容构建碳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新格局 实现从单一市场管控向多元管控转变 [5] - 碳市场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 催生碳核查 碳监测 碳咨询 碳金融等新兴领域发展 [5] 能源行业转型挑战 - 绿色低碳转型需跨专业多项技术整合 要求一项目一方案和一企一策的综合能源转型方案 [6] - 低碳技术需要从实验室到小试到中试的技术转换能力 是技术与产业融合的协同创新 [6] - 需要具备资源整合和组织协调能力的项目管理人才 [6] 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变革 - 人工智能成为驱动绿色能源与装备制造转型的核心引擎 [7] - 机器学习与大模型提升绿色能源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7] - 人工智能实现绿色清洁能源降本增效与零碳目标协同突破 [7] - 智能装备向自诊断 自优化 自进化跃迁 实现效能极限突破与全生命周期价值重塑 [7] 零碳园区建设路径 - 零碳园区建设重点优化能源结构 从供给端调整能源结构 需求端提高能效 生产端改进生产工艺和优化产业布局 [8] - 建设分为八个步骤:核算能源供应消费情况 核算碳排放 可行性分析预测 制定建设目标 制定阶段目标 清洁能源转型 调整基础设施 效益预测 [8] 零碳园区价值创造 - 核心价值是实现降本增效 通过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降低用电成本 余热余压回收和智慧管控平台实现节能技术深度赋能 [9] - 提升品牌形象促进招商引资 满足低碳基础设施需求并应对国际碳贸易壁垒 [9] - 培育绿色产业新动能 通过技术开发和产业链转型培育新兴业态 实现技术突破到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9]
国内外政、企、学界代表共话绿色经济创新与全球合作
北京商报· 2025-09-12 22:20
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核心观点 - 全球绿色转型进入创新驱动关键阶段 重点讨论绿色经济创新与全球合作以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 [2] 绿色金融工具发展 - 绿色债券及SDGs债券将成为重要金融工具 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2] - 多边开发银行在融资中发挥重要作用 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解决环境及社会可持续问题 [2] 中国绿色产业全球化趋势 - 绿色产业全球化从产品出海深化为产业出海 通过海外建厂和技术授权加强本地化运营 [2] - 竞争优势从价格优势跃升为价值引领 核心是品牌竞争力 技术原创性和标准制定权 [2] -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成为重要增长引擎和绿色贸易发展伙伴 [2] 碳市场发展影响 - 强制碳市场扩容在更大范围 更宽领域 更深层次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构建碳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新格局 [3] - 碳排放交易从单一市场管控向多元管控转变 纳入更多边际减排成本和不同主体 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 [3] - 碳市场完善催生碳核查 碳监测 碳咨询 碳金融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 带来新业务增长点 [3] 能源行业转型挑战 - 绿色低碳转型是多学科技术集成难题 需要跨专业多项技术整合的综合性方案 [4] - 低碳技术需要极强技术转换能力 从实验室到小试到中试 是技术与产业融合协同推进的产业创新 [4] - 需要整合资源 组织协调能力强的项目管理人才 [4] 人工智能驱动绿色转型 - 人工智能成为驱动绿色能源与装备制造转型核心引擎 [5] - 机器学习与大模型显著提升绿色能源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5] - 人工智能驱动绿色能源全链条智能化跃迁 实现降本增效与零碳目标协同突破 [5] - 人工智能驱动智能装备向自诊断 自优化 自进化跃迁 实现效能极限突破与全生命周期价值重塑 [5] 零碳园区建设重点 - 建设零碳园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 供给端调整能源结构 需求端提高能效 生产端改进生产工艺和优化产业布局 [6] - 零碳园区建设分为八个步骤:核算能源供应消费情况 核算碳排放 可行性分析预测 制定建设目标 制定阶段目标 清洁能源转型 调整基础设施 效益预测 [6] 零碳园区核心价值 - 最核心价值是实现降本增效和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降低用电成本 余热余压回收和智慧管控平台实现节能技术深度赋能 [7] - 提升品牌形象促进招商引资 满足低碳基础设施需求 应对国际碳贸易壁垒 [7] - 培育绿色产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通过技术开发和产业链转型培育新兴业态 实现技术突破到产业升级良性循环 打造区域绿色发展核心引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