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01315)

搜索文档
通讯:一棵柠条的绿色经济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07-19 18:48
柠条生态经济价值 - 柠条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兼具防风固沙生态功能与经济发展潜力 成为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的关键支点 [1] - 鄂托克前旗昂素镇通过"百万亩柠条种植行动"建成12万亩基地 配套2处育苗基地和2家平茬合作社 形成种植-加工产业链 [2] - 森晶饲料加工厂将柠条转化为草粉等产品 年产量达3000吨 实现生态资源向经济产出的转化 [2] 产业化发展现状 - 昂素镇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后 户均年增收达3万元 形成"绿进沙退 羊肥民富"模式 [4] - 乌审旗推进种苗培育工程 当前培育柠条等抗旱苗木1.2亿棵 计划2025年育苗量提升至1858万棵 支撑"三北"工程种源需求 [4] - 杭锦旗锡尼镇颗粒饲料加工厂年产万吨高营养饲料 通过原料置换服务带动200余户牧民 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 [4] 经济效益量化表现 - 柠条饲料使牲畜出栏期缩短2个月 养殖户田桂莲20头牛年节省饲料成本2.5万元 日均单牛饲料成本控制在20元 [5] - 合作社推动6万亩草场改良 其中5万余亩实现柠条与沙柳种植覆盖 显著提升荒漠化草场载畜量 [6] - 内蒙古灌木林地中柠条占比达1/3 总面积超1亿亩 其平茬复壮特性(5-8年周期)催生循环利用产业需求 [7] 产业升级路径 - 鄂尔多斯通过机械化平茬与多元化加工破解柠条枯萎难题 既维持生态功能又创造产业价值 [7] - 产业链涵盖育苗种植(昂素镇)、饲料加工(森晶工厂)、循环经济(乌审旗绿色矿山)三大环节 形成完整价值网络 [2][4][7]
从能矿到绿色经济、金融服务与旅游业,中国与澳大利亚有哪些经贸合作新看点?
第一财经· 2025-07-13 18:47
中澳双边关系发展 -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开启第二次访华 这是其连任后首次访华 也是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第二个10年的重要节点 [1] - 中澳关系从低谷期转向全面稳定 目前正处于超越稳定、走向改善的提升进程中 [2] - 阿尔巴尼斯打破访华惯例 首次到访成都 表明澳大利亚正将目光投向更广大的中国市场 [4][5] 经贸合作现状 - 2023年中澳双边贸易额达2292亿美元 占澳大利亚外贸总额28% 中国连续15年成为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 [8] - 2024年双边贸易额进一步增长至2880亿美元 自中澳自贸协定生效以来双边贸易额增长超一倍 达到3120亿澳元 [8][10] - 澳大利亚对华出口以能源矿产品、农牧业产品、水产品为主 中国对澳出口包括电动汽车、燃油车、家用电器等高竞争力产品 [8] 代表团构成与商业活动 - 阿尔巴尼斯率领政商界代表团访华 包括麦格理集团、汇丰控股澳大利亚分公司、福特斯克金属集团、博思格钢铁集团、力拓集团和必和必拓集团等企业高管 [6] - 代表团将在上海向200名商界领袖发表午餐演讲 并举行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 [6][7] - 参会企业构成相对传统 涵盖金融业、银行、矿业集团等领域 [7] 新兴合作领域 - 中澳将探讨清洁能源、光伏产业、风电发电等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 FMG公司计划明年使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绿色钢铁 [8][9] - 服务业成为新看点 包括金融服务与旅游业 中国长期是澳大利亚最大国际游客来源国 游客支出远超其他国家 [9] - 中方建议重新评估中澳自贸协定 拓展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 [10]
绿色经济(01315)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7 22:2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收益为28.33486亿港元,较2024年的29.34565亿港元下降约3.44%[4] - 2025年毛利为5864万港元,较2024年的8493.4万港元下降约30.96%[4] - 2025年经营溢利为4955.3万港元,较2024年的4817.3万港元增长约2.86%[4] - 2025年年度溢利为1525.4万港元,较2024年的1820.6万港元下降约16.21%[4] - 2025年基本每股盈利为2.51港仙,较2024年的4.89港仙下降约48.67%[5] - 2025年运输服务收入为3.7889亿千港元,2024年为3.2641亿千港元[20] - 2025年物料贸易收入为241.4584亿千港元,2024年为216.7991亿千港元[20] - 2025年楼宇建造及其他建造相关业务收入为1360万千港元,2024年为1963万千港元[20] - 2025年改建、翻新、改善及室内装修工程收入为4.4541亿千港元,2024年为11.6177亿千港元[20] - 2025年物业维修保养收入为33.5112亿千港元,2024年为61.5793亿千港元[2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来自外部客户的总收益为2833486千港元,较2024年的2934565千港元下降约3.44%[21] - 2025年香港市场收益为646425千港元,2024年为892516千港元;中国(除香港)市场2025年收益为2187061千港元,2024年为2042049千港元[21] - 2025年3月31日,分配至建造合约剩余履约责任一年內的交易价格为42901千港元,2024年为706227千港元[2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供应链管理分部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为2452473千港元,分部溢利为25124千港元[27] - 截至2024年3月31日,供应链管理分部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为2200632千港元,分部溢利为37580千港元[27] - 2025年公司总部分部溢利为61107千港元,较2024年的86778千港元下降约29.58%[27] - 2025年综合收益为2,833,486千港元,2024年为2,934,565千港元[28] - 2025年可呈报分部损益总额为61,107千港元,2024年为86,778千港元[28] - 2025年客户A收益为559,296千港元,2024年为1,114,477千港元[29] - 2025年融资成本为27,441千港元,2024年为25,889千港元[29] - 2025年所得税开支为6,858千港元,2024年为4,078千港元[30] - 2025年年度溢利计算中售出存货成本为2,389,319千港元,2024年为2,130,197千港元[32] - 2025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所用盈利为15,427千港元,2024年为18,221千港元[34] - 2025财政年度总营业额约2833百万港元,2024财政年度约为2935百万港元[51] - 2025财政年度毛利约58.6百万港元,较2024财政年度减少约26.3百万港元;经营溢利约为49.6百万港元,2024财政年度约为48.2百万港元[51] - 2025财政年度每股基本盈利约2.51港仙,2024财政年度约4.89港仙[53] - 供应链管理分部2025财政年度收益约2453百万港元,2024财政年度约2201百万港元;分部溢利约25.1百万港元,2024财政年度约37.6百万港元[55] - 楼宇建造分部2025财政年度收益约1.4百万港元,2024财政年度约2百万港元;分部溢利约0.4百万港元,2024财政年度约1.7百万港元[56] - 改建及加建工程分部2025财政年度收益约44.5百万港元,2024财政年度约116百万港元;分部溢利约2.9百万港元,2024财政年度约13.5百万港元[58] - 物业维修保养分部2025财政年度收益约335.1百万港元,2024财政年度约615.8百万港元;分部溢利约32.7百万港元,2024财政年度约34.0百万港元[5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拨回1827千港元,2024年拨备1993千港元[27] - 2025年资本开支为9千港元,2024年为1022千港元[2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运输服务收入为3.7889亿千港元,2024年为3.2641亿千港元[20] - 2025年物料贸易收入为241.4584亿千港元,2024年为216.7991亿千港元[20] - 2025年楼宇建造及其他建造相关业务收入为1360万千港元,2024年为1963万千港元[20] - 2025年改建、翻新、改善及室内装修工程收入为4.4541亿千港元,2024年为11.6177亿千港元[20] - 2025年物业维修保养收入为33.5112亿千港元,2024年为61.5793亿千港元[2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供应链管理分部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为2452473千港元,分部溢利为25124千港元[27] - 截至2024年3月31日,供应链管理分部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为2200632千港元,分部溢利为37580千港元[27] - 2025年公司总部分部溢利为61107千港元,较2024年的86778千港元下降约29.58%[27] - 供应链管理分部2025财政年度收益约2453百万港元,2024财政年度约2201百万港元;分部溢利约25.1百万港元,2024财政年度约37.6百万港元[55] - 楼宇建造分部2025财政年度收益约1.4百万港元,2024财政年度约2百万港元;分部溢利约0.4百万港元,2024财政年度约1.7百万港元[56] - 改建及加建工程分部2025财政年度收益约44.5百万港元,2024财政年度约116百万港元;分部溢利约2.9百万港元,2024财政年度约13.5百万港元[58] - 物业维修保养分部2025财政年度收益约335.1百万港元,2024财政年度约615.8百万港元;分部溢利约32.7百万港元,2024财政年度约34.0百万港元[59]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香港市场收益为646425千港元,2024年为892516千港元;中国(除香港)市场2025年收益为2187061千港元,2024年为2042049千港元[2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目标是建立港口混矿整合平台,成为铁矿石产品及服务集成商与行业服务与产品代理,开发供应链管理软件系统[63] - 公司力争在2025年实现贸易业务的多样化及发展[63] - 香港建造业因物业市场滞后、利率高企等因素增长放缓,公司将专注运营成本控制并发掘机会降低业务风险[65] - 集团坚守审慎财务管理原则,部分银行结余及现金以外币计值,买卖以港元、美元及人民币交易,会考虑外汇及利率对冲[77] - 董事通过编制集团截至2026年6月30日止15个月的现金流量预测估计现金需求,认为集团有充足营运资金[101] - 董事认为采纳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属恰当[10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集团与黄先生将所有未偿还贷款届满日期延至2027年9月30日,年利率13%[13]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拥有未动用银行融资约4.46456亿港元,其中4884.9万港元可用作营运资金[13] - 集团于2024年4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首次应用多项香港财务报告会计准则及诠释(修订本)[14] - 香港会计师公会已颁布若干新准则及准则修订及诠释,部分于2025 - 2027年生效,部分待厘定生效日期[16]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取代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对财务报表呈列方式有重大变动[17] - 2023年4月6日公司进行股份合并,2023年12月8日进行股本削减,2024年通过供股发行股份,2025年3月31日已发行股份数目为621,876,317股,面值为621.9万港元[42] - 2024年9月11日,集团以8.7万港元现金代价收购润鹏控股有限公司100%已发行股本[43] - 润鹏及其附属公司收购日可识别净资产公平值为72.5万港元,非控股权益应占部分为3.8万港元,议价收购收益为60万港元[44] - 集团于业务合并中确认60万港元的议价收购收益,计入其他收益及亏损[44] - 润鹏及其附属公司在收购日期至报告期末产生收益1.93737亿港元及亏损84.2万港元[45] - 2025年6月19日,公司与目标公司及黄先生订立结算契据,公司应指示黄先生向目标集团付款并向目标公司支付1500万港元以结算往来款项[47] - 2025年6月18日,公司宣布以最高1160万港元认购佰泽医疗集团的投资者股份;6月19日,公司有条件同意以1港元出售目标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50] - 2024年2月21日董事会建议供股,最多发行224,999,972股新股,筹集约3623万港元;4月16日完成供股,筹集所得款项总额约2767万港元,净额约2597万港元[66] - 2024年9月11日,全资附属公司订立协议收购润鹏控股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代价87000港元[71][72] - 贸易毛利率低,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交易价及汇率波动影响经营业绩;航运业周期性强,集团承担运输及市场价格波动风险[76] - 因向客户履约作出赔偿,履约保证金约933.4万港元,董事认为被申索可能性不大[7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履约保证担保金额为9151千港元,较2024年的12796千港元有所下降[8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物业维修保养未完成合约进度金额为273987千港元,较2024年的1229787千港元减少[8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工程未完成合约进度金额为89693千港元,较2024年的139038千港元减少[82]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约66210万港元,流动负债约41800万港元,流动比率1.58倍;现金及银行存款总额约20990万港元[67] - 2025年3月31日,总计息贷款约20730万港元,现金结余净额约10750万港元;已获信贷融资额及贸易融资额最多约6950万港元及5000万美元,信贷融资额约1200万港元已被动用[68] - 2025年3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约31.1% [69] - 2025年3月31日,其他应收款项9.2万港元、银行存款6575.9万港元已抵押,总计6585.1万港元[70] - 2025年6月18日公司宣布以最高1160万港元认购佰泽医疗集团投资者股份[92] - 2025年6月19日公司有条件同意以1港元出售目标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92] - 公司应向目标公司支付1500万港元以结算往来款项余额[93] - 2024年9月11日,全资附属公司订立协议收购润鹏控股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代价87000港元[71][72] - 本年度业绩公布于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刊载,2025年年度报告将于2025年7月31日或之前寄发股东并于上述网站刊载[104] - 核数师认为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真实而中肯地反映集团财务状况、表现及现金流量[97] - 核数师已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审计准则进行审计,相信所获审计凭证能为审计意见提供基础[98] - 核数师提请关注综合财务报表附注2,集团情况表明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99]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2024年亦无[85] - 2024年9月11日,集团以8.7万港元现金代价收购润鹏控股有限公司100%已发行股本[43] - 润鹏及其附属公司收购日可识别净资产公平值为72.5万港元,非控股权益应占部分为3.8万港元,议价收购收益为60万港元[44] - 集团于业务合并中确认60万港元的议价收购收益,计入其他收益及亏损[44] - 润鹏及其附属公司在收购日期至报告期末产生收益1.93737亿港元及亏损84.2万港元[45] - 2025年6月19日,公司与目标公司及黄先生订立结算契据,公司应指示黄先生向目标集团付款并向目标公司支付1500万港元以结算往来款项[47] - 2025年6月
新疆和田地区多元化防沙治沙 激发绿色经济新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6-27 19:15
沙化土地治理成效 - 和田地区通过多元化治沙防沙策略,包括工程固沙、植树种草、引洪灌溉、退化林修复和光伏治沙等措施,绿洲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2%以上 [1]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531.29万亩,完成新疆计划任务的65%以上 [1] - 通过沙化土地承包政策,将58.94万亩国有未利用沙地划拨到795个行政村,确权到1.26万户农户,明确70年土地经营权 [1] 生物治沙与农业产业融合 - 在生物治沙区域试种中药材及特色农作物,推动"一县一品"中药材种植,2025年全地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4万亩 [2] - 主要中药材品种包括肉苁蓉、瓜蒌、玫瑰花等,带动稳定就业1.26万人、灵活就业5.35万人次,预计产值达到7.22亿元 [2] - 借助安徽援疆力量引进药企,打造绿色有机中药材产业链 [2] 生态环境改善 - 和田地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强化生态屏障建设 [2] - 2025年1至5月沙尘日数较去年同期减少15%,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2]
重庆: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 绿色经济动能强劲
中国发展网· 2025-06-25 18:16
节能降碳成效 - 重庆市"十四五"以来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1.8%,年均能源消费增速2.4%支撑年均经济增长5.6% [1] - 2021-2024年能耗强度同比分别下降3.5%、2.7%、3.0%、3.2% [1] - 新能源装机规模占电力总装机比重提升至15.5%,新能源消纳率持续保持100% [2] 政策与组织机制 - 将节能指标纳入党建统领"八张报表",实施月度监测和季度成效晾晒机制 [2] - 编制钢铁/水泥/合成氨/电解铝/数据中心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2] - 推出6项优化节能审查措施,包括先进能效项目准入和低能耗高产出项目优先用能 [2] 产业结构优化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4.6% [2] - 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 [2] - 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70家、绿色园区16个,完成44个市级及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 [4] 能源转型举措 - 实施"百万千瓦屋顶光伏"和"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建成丰都莲花山风电/巫溪塘坊光伏等项目 [2] - 建成化学储能项目总规模151万千瓦/315万千瓦时,形成"源网荷储一体化"消纳体系 [2] - 藏电/西北电入渝电量快速增长,跨省能源通道建设加速 [2] 工业节能管理 - "十四五"以来市级支持266个项目合理用能,实施工业技改项目5640个、改造设备近4万台(套) [3] - 对315家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考核,梳理节能改造潜力清单 [3] - 推广高效节能装备47项,完成263台落后机电设备处置 [3][4] 建筑与交通节能 - 2024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比例达99.68%,装配式建筑占比40.7%(同比+6.7%) [4] - 高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1107公里/4503公里,多式联运"一单制"入选国家典型案例 [4] - 中心城区新增公交/出租车新能源占比100%,建成标准化岸电泊位286个(覆盖率99.3%) [4][5] 数字化赋能 - "工业绿效码"应用覆盖超30000家工厂,数字赋能/两化融合指数西部第一 [2] - 建成三级数字化城市治理中心,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八大行动" [2][4]
“共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圳绿色交易所与环球绿色合作编制国家方法学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6 11:16
合作背景与核心内容 - 深圳绿交所与环球绿色签署国家碳排放权方法学编制研究合作协议 聚焦能源 农业 建筑及燃料飞逸性排放四大领域 [1] - 合作旨在为中国碳市场机制创新与行业低碳转型提供科学支撑 [1] - 方法学作为碳市场基础规则 通过技术创新与行业协同推动碳资产价值释放 [3] 方法学应用的经济影响 - 能源领域方法学应用在全球带动超过数十万亿元产业增值 [3] - 欧盟碳市场农业减排方法学推动相关技术研发及服务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3] - 建筑领域方法学预计激活国内绿色建材 智能建造等产业链 潜在市场规模或达万亿元 [3] - 燃料飞逸性排放方法学有望撬动超万亿元低碳技术市场 [3] 合作具体内容 - 组建专业团队完成多项《国家方法学》及配套《编制说明》 [4] - 方法学编订覆盖四大类别下12个细分行业 包括汽车工业 电池工业 建筑工业 能源工业 光伏工业 BIPV 风力发电 水力发电 甲烷及甲醛工业 氢工业 农地 草原等 [4] - 项目聚焦数据调研 模型构建及行业适配性研究 提供可复制减排路径 [4] 战略意义 - 合作标志着碳信用开发与低碳技术领域的深度融合 [4] - 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4] - 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3]
【高端访谈】绿色经济为中巴合作拓展新空间——专访巴西皮奥伊州州长拉斐尔·丰特莱斯
新华财经· 2025-06-14 16:57
能源转型与绿色经济发展 - 巴西皮奥伊州清洁能源比重达99.75%,主要议程是吸引依赖绿色能源的产业落地并出口氢能及其衍生产品 [1] - 州政府开展12次国际招商活动,今年计划再开展2次,国际投资方对巴西兴趣增长,尤其来自中国、欧洲、美国和中东的代表 [1] - 新能源发电弃风弃光和限电问题已提交巴西联邦政府,4月成立专题工作组尝试解决,方案包括加快拍卖机制、增强电网连接能力、推动公营金融机构介入融资 [1][2] 碳市场与绿色金融 - 巴西联邦国会已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立法,监管框架正在完善,预计COP30前投入运行为氢能等项目提供低碳认证 [2] - 皮奥伊州将与瑞士摩科瑞能源集团签署协议,开发塞拉杜与卡廷加生物群区的碳信用,通过控制森林砍伐和火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 - 州政府引导绿色资本进入氢能、绿色钢铁、数据中心等高附加值制造业,已在帕尔纳伊巴特别经济区签署多项合作备忘录 [2] 教育与技术普及 - 皮奥伊州从九年级开始将人工智能列为必修课程,覆盖12万名学生,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和伦理问题 [3] - 州政府为公务员开设人工智能培训课程以推动技术普及 [3]
绿色经济(01315.HK)6月9日收盘上涨19.63%,成交20.88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6-09 16:33
市场表现 - 6月9日恒生指数上涨1 63%至24181 43点 绿色经济股价单日上涨19 63%至0 128港元/股 成交量159 5万股 成交额20 88万港元 振幅23 36% [1] - 绿色经济近1个月累计涨幅5 94% 但年初至今累计下跌9 32% 跑输恒生指数18 61%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9月30日 公司营业总收入12 98亿元 同比减少5 21% 归母净利润196 77万元 同比增长118 01% [1] - 毛利率2 02% 资产负债率82 01% [1] 行业估值 - 一般金属及矿石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为-2 2倍 行业中值-0 1倍 绿色经济市盈率2 05倍 行业排名第1位 [2] - 可比公司市盈率:爱德新能源2 23倍 康利国际控股2 33倍 兴合控股2 51倍 沪港联合2 73倍 兴业合金3 42倍 [2] 公司背景 - 公司2011年注册于开曼群岛 拥有多家英属维尔京群岛 香港 澳门及新加坡的附属公司 [3] - 主营业务包括香港 澳门及新加坡的楼宇建造 物业维修保养 改建翻新及室内装修工程 [3] - 2006年拓展澳门市场 2008年进入新加坡 获香港发展局工务科承建商名册认证 可竞投超0 75亿港元公共工程合约 [3] - 具备历史建筑维修资质 可承建中西式工程及全包室内设计装修项目 [3]
生态治理圈也是绿色经济圈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8 03:52
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 - 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沧州南大港湿地和天津中新生态城成为生态治理典范 [1] - 京津冀地区面临水污染 湿地退化和岸线侵蚀等跨界环境问题 导致"近水不能戏水""临海不能亲海"的困境 [1] -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 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也是河流密布 湿地集中 海岸绵长的环保关键地带 [1] 生态协同治理机制 - 京津冀构建"统一标准 统一监测 统一执法"的生态协同治理体系 打破行政壁垒 [2] - 天津与河北建立近岸海域联合保障机制 共商总氮管控 水质保障和海洋环境信息化监管 有效遏制"船-港-城"污染物排放 [2] - 北京高校智力资源联合怀来县设立湿地修复科技示范中心 提升跨界湿地保护效率 [2] 生态价值转化 - 南大港依托湿地美景推出文旅融合项目 成为冀东沿海生态旅游新地标 [3] - 天津七里海湿地吸引绿色制造业项目落户 形成光伏组件生产与麋鹿栖息共存的生态产业模式 [3] - 衡水湖开发候鸟观测等业态 吸引大量京津游客 带动沿线乡村文旅 生态农业和绿色餐饮等产业发展 [3]
围绕“10个产业、8个行动” 北京助推城市副中心绿色经济加速跑
北京商报· 2025-06-03 20:02
发展目标 - 到2027年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建成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绿色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建成1个绿色产业集聚区(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1] - 到2035年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15%左右形成3个以上绿色产业集聚区绿色经济增加值稳步增长[1] 当前绿色建设成果 - 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实现100%绿电供应成为国内首个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的地区行政办公区率先实现绿色三星建材100%比例应用[3] - 高级别自动驾驶3.0示范区建设完成无人驾驶小巴在城市绿心投用公交线路新能源车辆配备率达100%已有1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 重点培育的6个特色绿色产业 - 碳专业服务业:支持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建设吸引碳资产开发咨询、第三方审定核证、碳资产管理、碳金融服务等机构形成碳市场生态圈[4] - ESG专业服务业:吸引高水平国际化ESG评级机构及相关服务企业形成国际影响力ESG服务业集聚区[4] - 绿色金融业: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多元创新支持气候投融资试点探索发行生物多样性金融产品[4] - 绿色投资:支持各类绿色产业投资机构发展[4] - 未来能源细分产业:聚焦超导材料、真空系统、高功率电源等细分赛道加强政策资金支持争取科研机构落地[4] - 合成生物制造业:建设合成生物相关产业园区带动产业聚集形成规模效益[4] 巩固提升的4个既有绿色产业 - 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产业:推动与数字产业融合创新促进智慧监测等技术研发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新污染物治理、生态修复等产业[5] - 新能源产业:支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打造分布式先进能源、智慧能源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强氢能储、运、加产业链[5]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瞄准车用电子及核心零部件打造完备的车用电子供应体系[5][6] - 绿色建造业:吸引低碳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建筑业上下游企业集聚[6] 重点实施的8项任务 - 加快建设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集聚新型绿色专业服务产业打造绿色发展新地标[7] - 推动成立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支持绿色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全链条服务体系[8] - 联合科研机构推动绿色低碳领域技术成果转化落地[8] - 支持绿色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吸引碳资产开发咨询、ESG等上下游企业探索碳信用国际互认[8] - 强化区级产业基金与市级绿色低碳领域基金互补支持绿色低碳项目建设[9] - 提升绿色金融市场能级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建成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9] - 打造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品牌增加国际元素邀请国内外专家机构参与[9] - 增强绿色产业全链条服务保障能力建立高效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能力[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