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粤丰环保(01381)
icon
搜索文档
粤丰环保:瀚蓝粤丰强强联合,协同效应显著
华泰证券· 2024-07-08 09:02
报告评级 - 报告维持"买入"评级 [3] - 目标价上调至5.59港币 [3] 报告核心观点 - 瀚蓝环境和粤丰环保强强联合,通过区域市场协同、管理协同和技术协同,有望提升资产质量和估值水平 [3] - 粤丰环保资产优质,广东项目发电量占比达59.3% [5] - 2024年粤丰环保现金流有望持续增强 [6] 公司概况 - 截至2023年底,粤丰环保控股及合联营项目在手产能54540吨/日,其中广东占比49.1% [5] - 2023年粤丰环保垃圾处理量和发电量中,广东项目占比分别为57.9%和59.3% [5] - 粤丰环保2022年营业收入为82.47亿港币,同比增长21.37% [13] - 粤丰环保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13.33亿港币,同比增长0.82% [13] 估值分析 - 给予公司13.0倍2024年预测PE,对应目标价5.59港币 [3] - 可比公司平均2024年PE为10.0倍 [14] - 粤丰环保2024年预测PE为9.43倍 [13]
粤丰环保(01381)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16:39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收入为49.80亿港元,同比下降39.6%[5] - 公司2023年毛利率为41.8%,同比增加11.1个百分点[5] - 公司2023年EBITDA为26.57亿港元,同比下降13.9%[5] - 公司2023年利润为10.21亿港元,同比下降24.9%[5] - 公司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41.2港仙,同比下降25.0%[5] - 公司2023年末总资产为270.75亿港元,同比增加4.9%[5] - 公司2023年末总负债为174.06亿港元,同比增加3.5%[5] - 公司2023年末资产负债率为64.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5] 垃圾焚烧发电业务 - 公司已签订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每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总能力达54,540吨[6] - 公司在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江苏、江西、遼寧、山東、上海、山西、四川、雲南等地擁有36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6] - 公司拥有36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日处理能力达到35,250吨[7] - 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装机容量合计达到1,032兆瓦[7] - 公司垃圾处理费用主要在人民币49元/吨至250元/吨之间[7,8] 环卫服务业务 - 公司在香港、河北、广东、四川等地拥有环卫服务项目[8] - 公司在河北、广东、安徽等地拥有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项目[8] 新项目拓展 - 與達州上實訂立為期三年的廢物處理服務協議,將約200,000噸廢物自填埋場運往達州垃圾焚燒發電廠,並將達州垃圾焚燒發電廠產生的固化飛灰於填埋場進行處理[9] - 易縣垃圾焚燒發電廠開始試運營[9] - 中標河北省曲陽縣城鄉環衛和生活垃圾壓縮轉運及處理項目,服務期為25年,合同金额達人民幣3,256百萬元[9] - 由本公司主導的粵豐 — 保華聯營獲授香港北大嶼山廢物轉運站及離島廢物轉運設施第二期延續合約,合約價值為2,818百萬港元,合約期為10年[10] - 營口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取得核證碳減排標準的登記批准,預計每年減排245,000噸二氧化碳當量[10] - 惠州垃圾焚燒發電廠開始試運營[10] - 中標安徽省碭山縣城市管家服務特許經營項目,服務期為25年,合同金额為人民幣1,795百萬元[10] 业务发展概况 - 集团垃圾焚烧发电业务量同比上升27.4%至8,621,000吨[1] - 集团获得多项环境、社会及企业管治方面的殊荣,充分证明其在相关领域的出色表现[2][3][4] - 集团环卫业务持续发展,新增合同金额超过人民幣8,000百万元[2] - 集团中标多个环卫项目,包括河北省曲阳县城乡环卫和生活垃圾压缩转运及处理项目,以及首次中标香港废物转运站合同[2] - 集团首次进军安徽省环卫领域,成功中标碭山县城市管家服务特许经营项目[2] 未来发展策略 - 集团将继续深耕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探索技术创新,持续进行精细化管理,全方位深化、升级环卫一体化服务及智慧城市管理业务[5] - 集团将聚焦"质"的提升,致力提質增效,全面推动轻资产业务,以技术创新赋能商业模式创新[6] - 集团将积极拓展碳资产开发,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战略投入,支持绿色经济、金融创新,拓宽收益基础,创造新的增长引擎[7] 可持续发展 - 集团无害化處理垃圾約16,615,728噸,同比增長18.7%;利用綠色能源發電6,217,594,000千瓦時,同比增加18.4%;節約標準煤數量按年增長17.5%至1,623,000噸;減排二氧化碳當量245,000噸[21] - 集团堅持「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使命,致力於成為最值得尊敬和信賴的環保企業[112] - 集团專注於「焚燒+」增長戰略,以實現在財務和環境、社會及管治績效方面的可持續增長[117] 企业管治 - 董事會負責制定集團整體策略、作出重大企業及經營決策,高級管理層負責監督及執行董事會政策和策略[122] - 集團主席、副主席及行政總裁的角色和職責已有明確界定[124][125][126] - 集團董事會成員具有多元化背景,有利於支持集團達致策略目標和可持續發展[122] - 公司已遵守上市規則要求,獨立非執行董事佔董事會成員人數至少三分之一[127] - 各獨立非執行董事已確認其獨立性,公司亦認為彼等為獨立人士[128] - 獨立非執行董事負責監督及向董事會提供獨立判斷,以保障公司及股東整體利益[129] 风险管理 - 集團面臨「鄰避」效應、國家補貼/稅務優惠政策變動、市場競爭等風險[97][98][99] - 集團面臨不良供應商/承包商、招聘、健康與安全等運營風險[103][104][105] - 集團需遵守上市規則及其他相關法例,存在合規性風險[102] - 集團積極與政府及監
收入结构改变,毛利率大幅提升
中泰国际证券· 2024-03-28 00:00
业绩总结 - FY23毛利率同比上升11.1个百分点至41.8%[1] - FY23总收入同比下跌39.6%至49.8亿元(港元)[1] - FY23建设业务毛利率为15.3%,远低于垃圾处理及发电业务的46.6%[1] - FY23环卫及其他服务收入同比上涨50.7%至3.4亿元,所占总收入比例同比增加4.1个百分点至6.9%[2] - 粤丰环保2024年预测营业额为46.68亿港币,预测净利润为12.67亿港币[4] 股票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调整至4.40港元[3] - 公司给出的目标价为4.40港币,评级为增持[5] - 公司评级定义中,增持表示股价的潜在投资收益介于10%以上至20%之间[6] 其他信息 - 报告内容仅代表研究人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观点[8] - 公司与报告所述公司无企业融资业务关系[9] - 公司可能持有报告所评论公司1%以上的财务权益[9] - 报告内容未经公司事先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再次分发[10]
粤丰环保(0138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6 12:21
财务数据 - 2023年度收入为4,980,160千港元,较去年下降39.6%[1] - 毛利为2,079,499千港元,较去年下降17.8%[1] - EBITDA为2,657,276千港元,较去年下降13.9%[1] - 年内利润为1,020,527千港元,较去年下降24.9%[1] - 每股基本盈利为41.2港仙,较去年下降25.0%[1] - 每股股息总额为8.1港仙,较去年下降25.7%[1] - 集团2023年总收入为4,980.2百万港元,较去年减少39.6%[14] - 集团2023年净利润为1,020.5百万港元,较去年减少24.9%[14] - 集团2023年毛利率由30.7%上升至41.8%[14] - 集团2023年EBITDA利润率由37.4%上升至53.4%[14] - 集团2023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首次转正至1,078.5百万港元[14] - 集团2023年负债比率减少0.8个百分点至64.3%[14] 业务拓展 - 本集团年内无害化处理垃圾16,615,728吨,利用绿色能源发电6,217,594,000千瓦时[2] - 本集团中标河北省曲阳县城乡环卫和生活垃圾压缩转运及处理项目,合同金额达人民币3,256百万元[5] - 本公司主导的粤丰—保华联营获授香港北大屿山废物转运站及离岛废物转运设施第二期延续合约,合同价值为2,818百万港元[6] - 集团新增合同金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持续发展环卫业务[18] 市场趋势 - 集团垃圾焚烧发电业务保持稳定发展,每日城市生活垃圾总处理能力达54,540吨[17] - 集团已投入运营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每日处理能力达43,690吨,无害化处理垃圾约16,615,728吨,利用绿色能源发电6,217,594,000千瓦时[17] - 集团连续三年被《机构投资者》票选为「最受尊崇企业」[21] 财务状况 - 非流动资产中,无形资产为15,015,890千港元,占总资产的55.5%[29] - 流动资产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97,648千港元,占总资产的7.0%[29] - 公司股本为24,395千港元,股份溢价为2,640,551千港元[30] - 非流动负债中,银行借款为11,496,916千港元,占总负债的72.6%[30]
粤丰环保(01381)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8 17:59
公司业绩 - 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2023年中期报告显示,收入为2,981,02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7.5%[4][15][35] - 毛利率为7.7%,毛利为1,133,20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1%[4][15][35] - EBITDA为1,446,68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0.1%[4][15][36] - 公司在2023年8月23日达到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总能力为54,540吨[5] - 广东省每日处理能力最高,达到26,790吨[5] - 四川省智能停车服务的项目数量最多,共有2个,总处理能力为5,000吨[5] - 公司期内无害化处理垃圾8,082,573吨,同比增长18.3%;利用绿色能源发电3,079,463,000千瓦时,同比增加19.4%[18] - 公司致力于实现在财务和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方面的可持续增长,专注于“焚烧+”增长战略[30]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 公司拥有多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包括科威、东莞粤丰、麻涌等项目[6] - 垃圾处理能力和装机发电容量分别为1800吨和36兆瓦至2250吨和80兆瓦不等[6] - 垃圾处理费用在110元/吨至81.8元/吨之间,不同项目有所差异[6] - 公司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要集中在东莞、湛江、清远、中山等地,覆盖了多个城市[6] 合同及项目 - 公司与达州上实签订为期三年的废物处理服务协议,合同金額达人民幣3,256百萬元[9] - 公司中标河北省曲阳县城乡环卫和生活垃圾压缩转运项目,合同金額突破人民幣3,000百萬元[9] - 公司主导的粤丰环保华联营获授香港北大屿山废物转运站及离岛废物转运设施第二期延续合约,合同价值为2,818百萬港元[9] 财务状况 - 公司资产净值为9,315.0百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11.1百万港元[80] - 公司借款分析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银行借款总额为13,745.5百万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64.9%[81] - 公司的银行借款为13,745.5百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3] 公司治理 - 公司设有5个委员会,主席和大部分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16] - 審核委员会由陈锦坤先生担任主席,定期会见外聘核数师[117] - 提名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檢討董事会架构、提名董事、评核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等[127]
粤丰环保(01381)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3 12:1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27.5%,达2,981.0百万港元[13][66] - 公司期内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跌18.2%,为640.7百万港元[13] - 公司毛利率和EBITDA利润率分别由30.3%上升至38.0%和39.1%上升至48.5%[13][90] - 公司派发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4.9港仙[14][13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为2,981,021千港元,毛利为1,133,203千港元,经营利润为945,897千港元[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期内利润为640,686千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25.1港仙[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405,820千港元,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全面收益为383,786千港元[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6,557,512千港元,股本为24,395千港元,股份溢价为2,640,551千港元,保留盈利为5,606,568千港元,总权益为9,315,047千港元[27] - 公司非流动负债为13,243,091千港元,流动负债为3,999,374千港元,总负债为17,242,465千港元[28] 公司业务拓展 - 公司无害化处理垃圾量增长18.3%,利用绿色能源发电量增加19.4%[16][67] - 公司节约标准煤数量增长11.9%至736,000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上升16.0%至4,040,000吨[16] - 集团環衛一體化業務在合同量及市场上均实现突破,環衛業務已进入发展阶段[17] - 集团首次獲授香港廢物轉運站合約,合同金額達2,818百萬港元[17][81] - 集团被授予国家「AAA級旅遊景區牌匾」,中山項目科普研學基地受到社會广泛认可[18] - 集团在2023年度被评选为《機構投資者》的「亞洲最佳管理團隊」,并获得多项環保奖项认可[19] - 集团展望未来,将继续深耕垃圾焚燒發電業務,以「焚燒+」業務策略助力垃圾發電產業鏈上下游業務的协同发展[21] - 集团将继续推动環衛業務走向科技智慧轉型升級,进一步佈局智慧城市管理業務,探索新的利潤增長點[22] - 集团将秉持「團結勤奮、篤行勵志、精益求精」的理念,抓緊国内绿色產業持续向好的机遇,致力实现可持续增长[23] - 公司主要经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截至2023年6月30日收入主要来源于中国市场[39][85] - 公司与3个客户的交易各占收入的10%以上,最大客户收入约为590,812,000港元[39] - 集团签署了5个位于贵州省和广东省的填埋场修复项目[79] 公司财务风险 - 银行贷款利息费用为33105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288632千港元有所增加[45] - 当期所得税中,中国企业所得税为7285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62698千港元有所增加[45] - 附属公司中,东莞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一期项目的适用税率为15%,较去年同期不变[49] - 附属公司中,中山市广业龙澄环保有限公司一期项目的适用税率为25%,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49] - 附属公司中,泰州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的适用税率为0%,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49] - 本集团的资产净值为9,315.0百万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64.9%[108][110] - 本集团的银行授信额度为16,516.7百万港元,其中2,715.5百万港元尚未动用[111]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总借款成本为331.1百万港元,增加42.5百万港元[112] - 本集团外汇风险主要源自集团公司之间以人民币计值之应收/应付余额,且未使用任何金融工具进行对冲[113]
粤丰环保(01381)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4 17:35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从事垃圾焚烧发电和智慧城市环境卫生服务[2] - 公司拥有36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多个项目获得最高级别评级[3] - 公司在多个地区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处理能力达54,540吨[7] - 公司在2022年年报中列出了各个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地点、垃圾处理能力、装机发电容量和垃圾处理费用等详细信息[8][9] - 公司在2022年年报中展示了各个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运营状态,包括營運中、規劃中、在建中等情况[8][9] - 公司在2022年年报中提到了一些重要的公司里程碑,如成功透过质押国家补贴应收账款获得贷款、獲委託管理及經營寶山垃圾焚燒发电厂等[10] - 公司在2022年年报中提到,已完成收购四川达州佳境全部股权,拥有每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为2,0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11]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达到8,246,645千港元,同比增长21.4%[6] - 每股基本盈利为54.9港仙,同比增长0.9%[6] - 總資產达到25,820,181千港元,同比增长5.6%[6] - 公司在2022年年报中指出,集团收入按年增长21.4%至8,246.6百万港元,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按年增长0.8%至1,332.8百万港元[19] - 2022年,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收入为8,246.6百万港元,较2021年增长21.4%[33] - 2022年毛利达2,529.0百万港元,较2021年增加19.8%[55] - 售电收入占总收入的29.1%,垃圾处理费收入占13.2%,项目建设服务收入占52.9%[53]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致力于强化垃圾焚烧发电与环卫一体化产业链整合,推进“焚烧+”业务模式,拓宽收入来源[23][23] - 公司成立战略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致力于提升整体战略、环境、社会及企业治理工作[24][24] - 公司将继续强化技术创新,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推动经营效益提升,深耕垃圾焚烧发电业务[26][26] - 公司持续推进战略延伸扩张,致力于拓展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强化垃圾焚烧发电与环卫一体化产业链整合[30][30] - 公司将持续拓展其他综合智慧城市管理服务,提升公司综合竞争能力,确保疫情下项目生产正常运营[32][32] 财务风险管理 - 公司借款情况多样化,银行借款为13,582.3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9] - 公司通过多个融资协议获得定期贷款融资,用于偿还贷款、资本支出和一般经营资金[70][71][72][73][74][75][76] - 公司资产净值为9,003.9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8] - 公司银行授信额度为16,273.8百万港元,尚有2,640.4百万港元未动用[80]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董事会及審核委員会与外聘专业机构合作識別、監察並制定計划,以減輕对公司業務有重大影响的潜在風险及不明朗因素[112] - 公司董事会已遵守上市规则关于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和资格要求的规定[143] - 董事会每年至少举行四次会议,主席与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每年最少举行一次无执行董事出席的会议[153] - 董事会会议记录由公司秘书撰写和保存,详细记录会议讨论的事项和决定[157] - 審核委员会定期会见外聘核数师,关注会计政策及实务变化的影响[163] - 外聘核数师羅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已连续三年担任本集团核数师[166]
粤丰环保(01381)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2 12:2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收入8246.6百万港元,较2021年增长21.4%[2][8] - 2022年公司毛利2529.0百万港元,较2021年增长19.8%[2] - 2022年公司EBITDA为3086.2百万港元,较2021年增长18.0%[2] - 2022年公司年内利润1359.5百万港元,较2021年增长3.1%[2] - 2022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1332.8百万港元,较2021年增长0.8%[2][8]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54.9港仙,较2021年增长0.9%[2] - 2022年每股股息总额10.9港仙,较2021年增长0.9%[2][8] - 2022年公司收入8,246,645千港元,较2021年的6,794,571千港元增长21.37%;年内利润1,359,463千港元,较2021年的1,319,167千港元增长3.06%[12] - 2022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和摊薄每股盈利均为54.9港仙,2021年为54.4港仙[12] - 2022年全面收益总额为382,308千港元,2021年为1,600,311千港元,同比下降76.12%[13] - 2022年总资为25,820,181千港元,2021年为24,439,670千港元,同比增长5.65%[14] - 2022年总权益为9,003,906千港元,2021年为8,885,935千港元,同比增长1.33%[14] - 2022年负债总额为16,816,275千港元,2021年为15,553,735千港元,同比增长7.47%[15] - 2022年流动资产净值为642,745千港元,2021年为831,673千港元,同比下降22.72%[15] - 2022年公司收入为8,246,645千港元,2021年为6,794,571千港元,同比增长21.37%[20] - 2022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1,332,805千港元,略高于2021年的1,321,995千港元[29]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54.9港仙,2021年为54.4港仙[29] - 2022年公司收入为82.466亿港元,较2021年的67.946亿港元增长21.4%[42] - 2022年售电及垃圾处理收入为34.867亿港元,较2021年的29.973亿港元增长16.3%[42] - 2022年经营利润为20.567亿港元,2021年为18.625亿港元[42] - 2022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13.328亿港元,较2021年的13.22亿港元增长0.8%[42]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54.9港仙,2021年为54.4港仙[42] - 2022年公司收入达82.466亿港元,较2021年的67.946亿港元增长21.4%,售电及垃圾处理费收入达34.867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16.3%[52] - 2022年销售成本从2021年的46.843亿港元增加22.1%至57.176亿港元[55] - 2022年公司毛利达25.290亿港元,较2021年的21.103亿港元增加19.8%,毛利率从2021年的31.1%略微减少至2022年的30.7%[56] - 2022年一般及行政费用由2021年的5.180亿港元增加12.0%至5.800亿港元[59] - 2022年其他收入由2021年的2.378亿港元减少9.2%至2.159亿港元[60] - 2022年公司录得其他亏损净额1.082亿港元,而2021年则为其他收益净额0.324亿港元[61] - 2022年利息费用净额由2021年的4.116亿港元增加45.7%至5.998亿港元[62] - 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净利润从2021年的9650万港元增加96.8%至2022年的1.899亿港元[63] - 所得税费用从2021年的2.282亿港元增加25.9%至2022年的2.874亿港元[64]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从2021年的13.22亿港元增加0.8%至2022年的13.328亿港元[64] - 集团从经营项目所得现金2022年为22.068亿港元,2021年为17.553亿港元[65] - 按BOT安排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预付及使用现金净额2022年为24.55亿港元,2021年为41.052亿港元[65] - 年内经营活动所用总现金净额2022年为2.482亿港元,2021年为23.499亿港元[6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18.09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7.04亿港元[65] - 2022年集团收到可再生能源附加补助资金2.691亿港元[6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借款为135.823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7.039亿港元[66] - 集团资产净值2022年为90.03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88.859亿港元[70] - 2022年12月31日银行借款总额为135.82329亿港元,2021年为127.03875亿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65.1%,2021年为63.6%[7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总借款成本为6.28亿港元,2021年为4.917亿港元,增加1.363亿港元;实际利率介乎1.37%至6.75%,2021年为1.43%至5.39%[7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资本开支为39.048亿港元,2021年为34.058亿港元[77] - 年内公司派发每股普通股中期股息6.2港仙,2021年为5.0港仙;董事会建议末期股息4.7港仙,2021年为5.8港仙[87] 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电力销售收入为2,399,495千港元,2021年为2,119,197千港元,同比增长13.23%[20] - 2022年垃圾处理费为1,087,176千港元,2021年为878,067千港元,同比增长23.81%[20] - 2022年项目建设服务收入为4,360,980千港元,2021年为3,515,339千港元,同比增长24.06%[20] - 2022年来自最大单一客户的收入总额约为889,240,000港元,2021年最大、第二、第三大客户收入总额分别约为836,132,000港元、714,135,000港元、689,705,000港元[20] - 2022年维护成本226,962千港元,较2021年的201,231千港元有所增长[21] - 2022年环保费用407,870千港元,高于2021年的349,148千港元[21] - 2022年雇员福利费用615,353千港元,相比2021年的488,983千港元增加[21] - 2022年无形资产折旧及摊销650,464千港元,远超2021年的488,075千港元[21] - 2022年项目建设服务确认的建设成本3,695,980千港元,高于2021年的3,052,412千港元[21] - 2022年其他收入215,875千港元,低于2021年的237,809千港元[22] - 2022年利息费用净额为(599,784)千港元,2021年为(411,608)千港元[25] - 2022年所得税费用287,410千港元,高于2021年的228,243千港元[26] - 2022年售电收入23.995亿港元,占比29.1%;垃圾处理费收入10.872亿港元,占比13.2%;项目建设服务收入43.610亿港元,占比52.9%[53] - 2022年华南地区收入46.225亿港元,占比56.1%;华中地区收入0.984亿港元,占比1.2%;中国西部地区收入6.650亿港元,占比8.1%[54] - 2022年售电及垃圾处理营运毛利16.141亿港元,占比63.8%;项目建设服务毛利6.650亿港元,占比26.3%[57] 垃圾处理与能源业务数据变化 - 2022年公司无害化处理垃圾量13993553吨,利用绿色能源发电5249545000千瓦,节约标准煤1381000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6769000吨[4] - 2022年公司运营中的每日总处理能力从35240吨增加至41890吨,新增4个项目后每日总处理能力上升至56740吨[4] - 2022年公司无害化处理垃圾13,993,553吨,绿色能源发电5,249,545,000千瓦,抵消二氧化碳当量排放6,769,000吨,节约标准煤1,381,000吨[9] - 2022年公司有38个已签订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每日城市生活垃圾总处理能力达56,740吨;31个项目已投入运营,每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41,890吨,新增每日处理能力6,650吨[9] - 2022年公司无害化处理垃圾13993553吨,利用绿色能源发电5249545000千瓦,节约标准煤1381000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6769000吨[4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31个项目的每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41890吨[4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组合有38个运营中、已签订及已公布项目,每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56740吨[43] - 2022年广东所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量为8872108吨,较2021年的7345544吨有所增长[45] - 2022年公司总发电量为5249545兆瓦时,较2021年的4375466兆瓦时增长[45] 项目与合同相关情况 - 2022年公司获惠东、百色、曲阳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特许经营权[9] - 2022年公司成功中标河北涞水县、曲阳县及四川成都市、宜宾市等环卫承包合同,以及清远市、中山市及从江县填埋场复修整治项目[10] - 2022年公司与上实宝金刚及达州上实签订宝山项目及达州项目运营管理合同[10] - 2022年1月中山项目质押国家补贴应收账款获25.0百万元人民币贷款[4] - 2022年12月31日已获授权但未订约的资本承担有关特许经营权建设成本为14.706亿港元,2021年为23.044亿港元;已订约但未计提拨备的有关特许经营权建设成本为17.659亿港元,2021年为45.073亿港元;有关注资予联营及合营公司为2.012亿港元,2021年为2.04亿港元[75] - 2022年2月23日公司以1900万港元收购枣庄中科29.56%股权,收购后持有80.56%股权[76] - 2020年7月6日担保方为简阳粤丰提供总额不超7.837亿港元担保[78]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就东莞新东清银行贷款提供担保3620万港元,2021年为3950万港元;就中洲环保银行贷款提供担保1.008亿港元,2021年为1.101亿港元[79]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抵押账面总值为137.865亿港元资产以取得信贷融资,2021年为129.405亿港元[80] - 2022年1月1日至2月6日公司向粤星支付租金70万港元,2021年为790万港元;2022年2月7日起至12月31日三阳租赁框架协议交易上限为1.08亿元人民币[81] - 2022年2月7日至12月31日,集团向三阳支付租金880万港元,2021年无此项支出[82] - 2022年2月7日与粤丰节能科技订立协议,2022 - 2025年交易年度上限分别为650万元、700万元、750万元、70万元人民币,2022年服务费350万港元,2021年无[82] - 2022年2月9日与上实宝金刚订立协议,2022 - 2025年交易年度上限均为4600万元人民币,2022年管理服务收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