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礼制药(01672)

搜索文档
歌礼制药-B(01672):有望成为同类首创皮下注射小分子GLP-1R激动剂ASC30美国Ib期试验取得积极期中结果
智通财经网· 2025-03-31 19:05
文章核心观点 - 歌礼制药ASC30单次皮下注射Ib期研究取得积极期中结果,制剂显示超长效潜力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1][2] 试验基本情况 - 试验为在美国开展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ASC30单次皮下注射Ib期研究,在肥胖症患者(BMI:30 - 40kg/m²)中进行,含小分子ASC30的三种超长效皮下注射制剂 [1] - 研究小分子GLP - 1受体激动剂ASC30的三种超长效皮下注射制剂(100毫克,单次注射)的半衰期,制剂通过歌礼超长效技术平台研发 [1] - 每个队列含8名接受ASC30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和2名接受等量安慰剂注射的患者 [1] 制剂效果 - 一种制剂在接受单次皮下注射的肥胖症患者中显示出36天的半衰期,支持每月一次或更低频率给药,且为皮下注射无菌溶液,在中性pH值附近保持稳定,为开发复方制剂及联合给药方案提供可能,正推进至进一步临床试验评估100毫克以上剂量临床疗效 [1] - 另两种制剂与上述制剂理化性质不同,在肥胖症患者中也显示出超长效潜力 [2] 安全性情况 - ASC30皮下注射剂总体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未观察到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 [2] - 大多数胃肠道相关不良事件为轻度,肝酶指标未升高,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ECGs及体格检查均未见异常 [2] - 大部分ASC30注射部位反应均为轻度,未发生3级或以上注射部位反应 [2] 产品特点 - ASC30是首款也是唯一一款既可每日一次口服也可每月一次或更低频率皮下注射的用于治疗肥胖症的试验阶段小分子GLP - 1R激动剂 [2]
歌礼制药-B(01672)发布年度业绩 股东应占亏损3.01亿元 同比扩大107.95%
智通财经网· 2025-03-26 18:48
文章核心观点 歌礼制药-B发布2024年度业绩,收入大幅减少、亏损扩大,但代谢性疾病管线取得重大进展,亏损扩大因研发开支增加且公司资金充足支持未来创新研发 [1][2] 业绩情况 - 集团收入128.3万元,同比减少97.73% [1] - 股东应占亏损3.01亿元,同比扩大107.95% [1] - 每股亏损30.05分 [1] 研发进展 - 每日一次服用ASC30口服片治疗肥胖症,治疗28天后体重相对基线平均下降最多达6.3% [1] - 每月一次或更低频率皮下注射ASC30治疗肥胖症,有望成为同类首创,期中数据预计2025年3月底公布 [1] - 每月一次或更低频率皮下注射ASC47治疗肥胖症(减重不减肌),有望成为同类首创,在患者体内半衰期长达40天 [1] 亏损原因与资金情况 - 亏损扩大主要由于肥胖症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研发开支增加 [2] - 集团拥有充足资金支持未来五年的创新研发 [2]
歌礼制药-B(0167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18:4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4年2月25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18年8月1日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83][84]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集团主要从事药品研发、生产、营销及销售[83] - 歌禮生物科技于2013年4月26日在中国成立,为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141] - 歌禮药业于2014年9月24日在中国成立,为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141] - 甘莱制药于2019年9月3日根据中国法律成立,为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141] - 股份于2018年8月1日在联交所主板公开发售及上市[141]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一年期间[142] - 公司于2025年3月26日发布公告[144] - 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吴劲梓博士及何淨島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魏以楨博士、顧炯先生及華林女士[144] - 股份为公司股本中每股面值0.0001美元的普通股[145]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 财务报表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香港公司条例披露规定编制,采用历史成本基准[85][8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28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6596千元人民币[3]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为30093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44715千元人民币[3] - 2024年公司每股亏损为30.05分人民币,2023年为13.47分人民币[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约为1980.8百万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约为2299.4百万元人民币[6] - 公司研发费用从2023年的约216.8百万元人民币增加39.5%至2024年的约302.4百万元人民币[6] - 公司总收入从2023年的约5660万元降至2024年的130万元[32]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约3060万元降至2024年的约50万元[33]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的约1.847亿元减少35.1%至2024年的约1.198亿元[35] - 2024年公司未录得任何销售及分销开支,2023年约为40万元[37]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约1.156亿元减少12.0%至2024年的约1.017亿元[38] - 公司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约2.168亿元增加39.5%至2024年的约3.024亿元[41] - 2024年公司融资成本约为20万元,2023年约为10万元[43] - 公司其他开支从2023年的约210万元增加453.1%至2024年的约1180万元[44] - 2023年及2024年公司未产生任何所得税开支[45] - 存货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610万元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440万元,主要因存货减值增加[46]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540万元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20万元,主要因收到推广服务费[47] - 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1430万元减少36.2%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910万元,主要因增值税退税增加[50] - 预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410万元减少69.8%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120万元,主要因预付特许权使用费及研发预付款减少[51]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非流动部分从2023年12月31日的零增加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5350万元,因重新计量权益[53]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流动部分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2480万元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740万元,因减少理财产品投资[54] - 定期存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1944457千元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1074436千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330117千元增加至864326千元[55]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649千元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31千元[56] - 应计开支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340万元增加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660万元,主要为应计研发开支[57] - 应付工资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561万元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137万元,因支付年终奖[58] - 2024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为人民币34160万元,主要因营运资金变动前经营亏损约人民币35540万元[60][61] - 2024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为人民币97890万元,主要由于定期存款减少约人民币86600万元[60][62] - 2024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为人民币10350万元,主要因以约人民币9850万元总代价购回股份[60][63] - 资本开支从2023年12月31日约人民币520万元减少62.4%至2024年12月31日约人民币200万元[64] - 2024年10月4日,公司收到ITC初步裁定,建议处以56.7万美元(约人民币403.8万元)罚款,公司已作出拨备[6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为人民币6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0万元[71] - 流动比率从2023年12月31日的16.6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12.9,速动比率从16.5降至12.8[72][74]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3年12月31日的6.0%增至2024年12月31日的7.5%[72][74] - 2024年度集团总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13610万元,2023年度约为人民币14400万元[76] - 2024年计入集团综合收益表的中国退休金计划供款约640万元,2023年约650万元[78] - 2024年收入1283千元,2023年为56596千元;2024年经营亏损295419千元,2023年为124296千元;2024年年内亏损300936千元,2023年为144715千元[79]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30.05分,2023年为13.47分[79] - 2024年年内其他全面收入(经扣除税项)20560千元,2023年为24525千元;2024年年内综合亏损总额280376千元,2023年为120190千元[80]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153790千元,2023年为158253千元;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1970782千元,2023年为2332756千元[81]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153053千元,2023年为140679千元;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1817729千元,2023年为2192077千元[81] - 2024年非流动负债总额5357千元,2023年为8264千元;2024年资产净值1966162千元,2023年为2342066千元[82] - 2024年客户合约收入为1283千元,2023年为56596千元,其中销售产品2024年为681千元,2023年为51048千元;授权费收入2023年为2830千元;提供研发服务2024年为602千元[91] - 2024年Sagimet Biosciences Inc.占集团收入的53.1%,Northridge Health Group (Hong Kong) Co., Limited占46.9%;2023年客户A占60.4%,客户B占33.7%[94] - 2024年来自中国内地的收入为0千元,其他地区为1283千元;2023年来自中国内地的收入为56596千元[98] - 2024年中国内地特定非流动资产为71941千元,美国为5千元;2023年中国内地为86023千元,美国为17千元[98]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计119793千元,2023年为184650千元,其中政府补助2024年为21148千元,2023年为6603千元;银行利息收入2024年为92237千元,2023年为99278千元[98] - 2024年融资成本中租赁负债利息为244千元,2023年为144千元[99] - 2024年员工成本为136126千元,2023年为144008千元,其中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2024年为126680千元,2023年为136154千元[99] - 2024年存货成本为9805千元,2023年为33382千元;研发成本2024年为302394千元,2023年为216781千元[99] - 2024年诉讼开支为47017千元,2023年为59288千元[99] - 公司除税前亏损2024年为人民币300,936,000元,2023年为人民币144,715,000元[108][109] - 公司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24年为1,001,588,704股,2023年为1,074,103,460股[109] - 贸易应收款项2024年为人民币152,000元,2023年为人民币5,432,000元[110][111] - 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2024年为人民币17,762,000元,2023年为人民币21,850,000元[114] - 贸易应付款项2024年为人民币31,000元,2023年为人民币649,000元[116]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2024年为人民币145,188,000元,2023年为人民币132,732,000元[117]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率为0.03%[113] - 2025年3月10日仲裁庭判决公司赔偿申诉人,确认拨备人民币11,227,000元;与诉讼相关罚金为567,000美元(约人民币4,038,000元)[117][118]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付股息,2023年也无派息[120] - 2024年1月1日普通股已发行及已缴足股份数目为1,072,739千股,金额为731千元人民币;12月31日股份数目为1,012,758千股,金额为689千元人民币[121] - 2024年公司购回78,004千股股份,总现金代价为107,834,000港元(约98,531,000元人民币),注销59,981千股股份(约93,780,000元人民币)[122] - 2023年公司购回44,413千股股份,总现金代价为86,194,000港元(约78,961,000元人民币),注销14,395千股股份(约27,010,000元人民币)[123] - 2024年10月4日,公司收到ITC初裁,认为候选药物进口至美国违反相关条例,被处以567,000美元(约4,038,000元人民币)经济制裁[125] - 2024年分配所得款项总计1,008.7百万港元,其中用于支持新管线候选药物研发占比30.8%,金额为310.5百万港元[128] - 2024年12月31日未动用所得款项为793.7百万港元,2025年分配后未动用金额仍为793.7百万港元[128] - 2025年分配中,用于支持治疗代谢性疾病的管线产品研发金额为225.5百万港元,用于支持新管线候选药物研发金额为147.4百万港元[128] - 2025年分配后,用于治疗肿瘤的管线产品持续研发未动用金额为34.5百万港元,占比4.3%[128] - 2025年分配后,用于营运资金及作其他一般公司用途未动用金额为78.6百万港元,占比9.9%[128] - 约30.8%的2024年修订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支持新管线候选药物研发,82.2%的2025年分配后未动用所得款项也用于该用途,其中63.6%用于支持代谢性疾病研发,18.6%用于支持新管线候选药物研发,30.8%的2024年分配后未动用所得款项重新分配用于支持代谢性疾病研发[129] - 报告期内公司于联交所购回78,004,000股股份,总代价为107,834,120港元;报告期内及直至公告日期,购回80,644,000股股份,总代价为117,135,590港元[132] - 公告日期,报告期内购回的37,970,000股普通股及36,889,790股库存股份已被注销,已发行股份
歌礼制药-B:公告点评:ASC47与司美格鲁肽联合用药在肥胖小鼠模型中显示优越减重效果
光大证券· 2024-12-24 11:2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维持"买入"评级 [3][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在MASH与减肥赛道布局积极,进度处于我国前列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SC47与司美格鲁肽联合用药的临床前数据 - ASC47联用司美格鲁肽在肥胖小鼠模型中显示出优越的减重效果 低剂量ASC47(3 mg/kg或9 mg/kg,皮下注射,每四周一次)联合司美格鲁肽(30 nmol/kg,皮下注射,每日一次)的疗效优于司美格鲁肽单药 联合用药组1(3mg/kg组)使体重下降36.2%,比司美格鲁肽单药多减重56.7%;联合用药组2(9mg/kg组)使体重下降35.9% 治疗结束时,两个给药组的肌肉总量/总体重均为68.8%,与健康非肥胖小鼠(66.0%)相似,优于司美格鲁肽单药给药组(57.2%) [1] ASC47的临床试验进展 - 公司正在澳大利亚积极推进ASC47的临床试验 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偏高受试者中开展的I期单剂量递增(SAD)研究中,ASC47剂量已递增至90 mg,显示ASC47皮下注射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半衰期达21天 此外在肥胖患者中也正在展开临床2期试验,IIa期数据预计在2025年第二季度公布 [2] ASC47单药的临床前数据 - ASC47单药在临床前实验中显示出减脂增肌效果 常规剂量ASC47(45 mg/kg,皮下注射,每两周一次)使肥胖小鼠体重下降24.6%,与司美格鲁肽单药(30 nmol/kg,皮下注射,每日一次)的23.1%体重下降效果相似 ASC47使肌肉总量增加5.8%,而司美格鲁肽使肌肉总量减少9.3%,展现药物良好的减脂增肌潜力 [7] 公司减肥管线的推进 - 公司正在开展多个减肥相关药物的研究,除了ASC47外还在推进ASC30的每日口服制剂与每月一次皮下注射制剂的临床试验,后者为小分子GLP-1R激动剂 目前ASC30的口服制剂与皮下注射制剂均在美国开展临床1期试验,顶线数据预计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公布 [8]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24-25年净利润预测为-2.61/-3.13亿元(前值为-2.84/-3.40亿元),新增26年净利润为-3.22亿元 [3] 财务数据 - 2022-2026年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15亿元、-1.45亿元、-2.61亿元、-3.13亿元、-3.22亿元 [11] - 2022-2026年EPS预测分别为-0.29元、-0.14元、-0.26元、-0.31元、-0.32元 [11]
歌礼制药-B:减重不减肌药研发推进顺利,市场空间广阔
国元国际控股· 2024-12-13 18:06
投资评级 - 报告建议积极关注歌礼制药-B(1672 HK),认为公司价值严重低估 [2] 核心观点 - 歌礼制药是创新研发驱动型生物科技公司,其减重不减肌候选药物ASC47和ASC30的研发进展顺利,市场空间广阔 [2] - ASC47在澳大利亚进行的临床I期研究取得积极结果,显示出健康的减重效果(减重不减肌),临床数据有望在2025年第二季度公布 [2] - ASC30是美国临床试验顺利开展的小分子GLP-1R激动剂,每月一次皮下注射和每日一次口服片剂治疗肥胖症的两项I期临床试验预计在2025年第一季度公布 [2] - 公司产品使用更加便捷,市场空间广阔 [2] - 公司自2023年6月以来已累计回购超过1 8亿港币,截止2024年6月30日,公司可用现金约21亿人民币,足够保障5年以上的研发投入需求 [2] 研发进展 - ASC47在澳大利亚进行的临床I期研究取得积极结果,显示出健康的减重效果(减重不减肌),临床数据有望在2025年第二季度公布 [2] - ASC30是美国临床试验顺利开展的小分子GLP-1R激动剂,每月一次皮下注射和每日一次口服片剂治疗肥胖症的两项I期临床试验预计在2025年第一季度公布 [2] 市场空间 - 公司产品使用更加便捷,市场空间广阔 [2] 公司财务 - 公司自2023年6月以来已累计回购超过1 8亿港币,截止2024年6月30日,公司可用现金约21亿人民币,足够保障5年以上的研发投入需求 [2]
歌礼制药-B(0167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17:0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0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46,506千元下降100%,主要由于利托那韦产品市场需求收缩[3][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130,318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6,559千元增加687.0%,主要由于研发成本增加[3][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49,004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75,041千元下降34.7%[3][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为48,076千元,同比下降1.8%[2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助为12,226千元,同比增长180.5%[2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41,356千元,同比增长59.4%,主要由于员工相关成本及咨询费增加[3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132,382千元,同比增长43.5%,主要由于在研发管线候选药物方面加大投资[3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拓展性适应症研发成本为70,127千元,同比增长537.5%[3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存货为6,484千元,同比增长6.8%,主要由于研发项目的原材料增加[3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贸易应收款项为零,同比下降100.0%,主要由于已收到向上海罗氏收取的派罗欣®在中国的推广服务费[3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2,934千元,同比增长236.7%,主要由于在途银行存款增加[39] - 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从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4.3百万元减少11.5%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2.6百万元,主要由于税务返还增加[40] - 预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1百万元增加7.9%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4.5百万元,主要由于研发相关的预付款项增加[40]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非流动部分从2023年12月31日的零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40.3百万元,主要由于对Sagimet的权益重新计量[41]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流动部分从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4.8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5.0百万元,主要由于减少了理财产品的投资[4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30,117千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42,994千元[43] - 应计开支从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4.0百万元增加9.5%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7.2百万元,主要由于临床及临床前项目的研发成本增加[46] - 应付工资从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56.1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2.0百万元,主要由于支付了2023年度奖金[47] - 递延收入从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7.1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6.4百万元,主要由于政府补助的按年摊销[48] -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净额从2023年的人民币67,959千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203,415千元,主要由于研发成本的支付[50] - 公司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约为人民币261.6百万元,主要由于赎回了原到期日为三个月以上的定期存款约人民币243.0百万元[51] - 公司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为人民币45.5百万元,主要由于报告期内购回了股份[52] - 公司资本开支由2023年12月31日的约人民币5.2百万元减少72.6%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1.4百万元,主要由于购买实验室装修所需的机器及办公室设备[5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无任何借款,且无任何未清偿的按揭、押记、债券、银行透支、借款、承兌負債或其他类似债务或任何担保[54] - 公司流动比率由2023年12月31日的16.6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24.4,速动比率由16.5增加至24.3,主要由于流动负债减少[58]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4.2%,较2023年12月31日的6.0%有所下降[5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入为46,506千元人民币,全部来自中国内地市场[10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为49,004千元人民币,主要包括银行利息收入48,076千元人民币和政府补助12,226千元人民币[10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汇兑收益净额为2,32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17,853千元人民币大幅下降[10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摊薄联营公司权益之收益为21,147千元人民币,而2023年同期无此项收益[10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重新计量的联营公司权益公平值产生净亏损24,546千元人民币[10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按公平值计量的Sagimet权益未变现净亏损为14,369千元人民币[104] - 公司因丧失对Sagimet Biosciences Inc.的重大影响力,确认亏损人民币24,546,000元[10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130,318,000元,加权平均股数为1,016,412,000股[11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购资产成本为人民币1,432,000元,较2023年同期的691,000元有所增加[11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新增使用权资产人民币3,950,000元,主要用于办公室租赁[11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按公平值计量的可转让存单为人民币30,424,000元[11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按公平值计量的上市股本证券为人民币40,331,000元[11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42,994,000元,其中中国内地现金为人民币328,863,000元[11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人民币464,000元,较2023年底的649,000元有所减少[11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购回自身股份总金额为45,985,000港元(约人民币41,830,000元)[11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注销已购回股份59,981,000股[1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中,理财产品公平值为4,990千元人民币,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为40,331千元人民币[1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中,可转让存单公平值为30,424千元人民币[1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签约但尚未拨备的购买厂房及机器资本承担为886千元人民币[1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的薪酬总额为44,544千元人民币,其中短期雇员福利为43,289千元人民币[13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所用现金为人民币203,415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76,978千元大幅增加[9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61,633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50,704千元有所增长[9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购回股份支付款项为人民币41,830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0,043千元大幅增加[9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42,994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469,694千元有所减少[9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汇兑差异为人民币8,688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53,812千元有所减少[9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购买理财产品及结构性存款为人民币142,348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504,000千元大幅减少[9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出售理财产品及结构性存款所得款项为人民币162,312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511,700千元有所减少[9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原到期日超过三个月的定期存款减少为人民币243,007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32,176千元有所增加[9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已收利息为人民币28,381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9,019千元大幅增加[95] - 公司2024年中期财务报告根据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未经审核但已由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阅[97] - 公司收入100%来自中国内地客户,未提供其他地区分部资料[101]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60,67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8,253千元人民币略有增加[10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为人民币12.82分,较去年同期的1.52分大幅增加[8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计亏损为人民币1,304,721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74,403千元增加了130,318千元[9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30,318千元,较去年同期的16,559千元大幅增加[86][8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人民币132,382千元,同比增长43.5%[8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人民币49,004千元,同比下降34.7%[8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42,994千元,较去年底的330,117千元略有增加[8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160,678千元,较去年底的158,253千元略有增加[8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流动负债总额为人民币86,761千元,较去年底的140,679千元大幅减少[8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资产净值为人民币2,180,272千元,较去年底的2,342,066千元有所减少[91] 研发进展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132,382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92,258千元增加43.5%[3][5] - 公司THRβ激动剂ASC41片用于治疗NASH患者的52周II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期中结果[5] - 公司战略合作伙伴Sagimet公布ASC40(地尼法司他)用于F2/F3 NASH的IIb期FASCINATE-2临床试验的积极顶线结果[5] - 公司完成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ASC40(地尼法司他)治疗中、重度寻常性痤疮的III期临床试验的首例患者给药[5] - 公司在治疗代谢疾病的内部药物发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5] - 公司在2024年美国皮肤病学会年会上发布ASC40(地尼法司他)治疗痤疮的II期临床试验的积极最终结果[5] - ASC22在慢性乙肝治疗中,24周治疗后21.1%的患者实现HBsAg清除[12] - ASC22联合西达本胺用于HIV功能性治愈的II期研究中,CA HIV RNA与基线相比显著增加,平均增幅分别为4.27倍和3.41倍[14] - ASC10治疗RSV感染的IIa期临床试验已获得FDA和国家药监局批准[13] - ASC40在大中华区获得独家授权,用于NASH和痤疮治疗[9][11] - ASC41为全球权益,靶向THRβ,用于NASH治疗[9] - ASC61为全球权益,靶向PD-L1,用于晚期实体瘤治疗[10] - ASC40在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靶向FASN和VEGF[10] - 用于新冠肺炎的ASC10和ASC11 III期研究尚未启动,预计2024年制定下一步战略决策[16] - ASC40(地尼法司他)在NASH患者的IIb期临床试验中,36%的患者达到NASH改善且纤维化无恶化,安慰剂组为13%[16] - ASC40(地尼法司他)在NASH患者的IIb期临床试验中,52%的患者达到NAS降低≥2分且纤维化无恶化,安慰剂组为20%[16] - ASC41在NASH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中,93.3%的患者肝脏脂肪含量较基线相对降低30%及以上[17] - ASC41在NASH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中,肝脏脂肪含量较基线的相对降幅平均值高达68.2%[17] - ASC41在NASH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中,经安慰剂校正后的ALT和AST较基线相对降幅平均值分别高达37.8%和41.5%[17] - ASC40用于rGBM的III期注册研究已完成患者入组,预计2024年完成研究[18] - ASC61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患者入组,目前正在进行中[19] - ASC61是一款口服PD-L1小分子抑制剂,预计2024年在美国完成I期多剂量递增临床试验[20] - ASC40用于中、重度痤疮的III期临床试验已入组480例患者,预计2024年完成入组[20][22] - 公司计划2024年下半年完成ASC41用于NASH的II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25] - 公司计划2024年下半年开始与药监局讨论ASC40用于NASH患者的注册试验[25] - 公司计划2024年下半年完成ASC40用于rGBM的III期注册研究[25] - 公司正在寻求多项资产的对外授权机会[24] - 公司报告期内涉及的主要疾病包括慢性乙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134] - 公司报告期内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134] - 公司报告期内涉及的主要药物包括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和单克隆抗体(单抗)[132][133] 市场与战略 - 全球呼吸道合胞病毒药物市场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4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9%[13] - 全球约有3900万HIV携带者,2022年约有63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15] - 公司计划将新分配后剩余所得款项净额1,515.3百万港元用于ASC22、ASC11及ASC10的持续研发,以及病毒性肝炎、HIV/艾滋病及其他病毒管线产品的研发,占比45.0%[77] - 公司计划将227.3百万港元用于肿瘤管线产品的持续研发,占比15.0%[77] - 公司计划将227.3百万港元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PBC管线产品的持续研发,占比15.0%[77] - 公司计划将151.5百万港元用于许可新候选药物作出前期及里程碑付款,占比10.0%[77] - 公司计划将151.5百万港元用于支持新管线候选药物的研发,占比10.0%[77] - 公司计划将75.8百万港元用于营运资金及作其他一般公司用途,占比5.0%[77] - 公司报告期内涉及的主要市场包括大中华区(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133]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董事会主席与行政总裁职位由同一人兼任,董事会认为此举能更有效率地引领及管理公司[65] - 吴博士通过JJW12 Limited持有公司50.79%的股份,共计514,393,664股[69][73] - 吴夫人通过Lakemont Holding LLC持有公司8.18%的股份,共计82,827,414股[69][73] - 吴博士及其配偶合计持有公司59.18%的股份,共计597,376,078股[69][73] - C-Bridge Capital GP, Ltd.及其关联方持有公司6.33%的股份,共计64,154,727股[73][74] - Kang Hua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持有公司10.41%的股份,共计105,463,060股[73][74] - 公司已发行总股数为1,012,758,000股[69][73] - 公司首次公开发售224,137,000股普通股,每股面值0.0001美元,发行价为每股14.00港元,总现金代价(扣除开支前)约为3,137,918,000港元(相当于人民币2,730,284,000元)[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中约1,008.7百万港元仍未动用,相当于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的约33.9%[77] - 公司未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79] - 公司中期财务报告已根据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独立核数师未发现任何重大事项[83] - 公司涉及两起仲裁程序,分别为与Viking的诉讼及与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及福建广生堂中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商业合约纠纷,截至报告日期尚未有决定[55] - 公司共有219名雇员,其中217名位于中国,超过79.5%的雇员持有学士或更高学位[6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员工总成本约为人民币76.8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55.3百万元有所增加,主要由于支付研发人员薪酬[61] - 公司于2024年1月和2月在联交所购回共29,963,000股股份,总代价为45,846,210.00港元[67]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可供授予的购股权数目为92,055,345份,较2023年12月31日的98,355,345份有所减少[63] - 报告期内公司确认
歌礼制药-B:创新药研发推进顺利,BD合作空间广阔
国元国际控股· 2024-09-03 11: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未提供公司的投资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创新药研发推进顺利,包括痤疮、乙肝、NASH、脑胶质瘤、RSV等多个疾病领域的6条II期或III期临床管线 [1] - ASC41 NASH的52周II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的期中结果,ASC40(地尼法司他)的NASH III期临床试验也已完成入组,有望于2024年底数据读出 [1] - ASC40(痤疮)III期临床试验入组有序进行,有望于2024年底完成入组,明年上半年疗效数据读出 [1] - ASC40(脑胶质瘤)III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试验进展顺利,有望于2024年完成 [1] - 公司聚焦重点管线研发,现金储备充足,足够支撑未来5年以上的研发投入需求 [1] - 公司注重投资者回报,报告期内已经回购注销4585万港元股票 [1]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创新研发驱动型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 [1]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21.17亿元,现金足够支撑至2028年新药研发 [1] - 公司研发成本约1.32亿元,同比增长687% [1] 产品管线 - 公司拥有包括痤疮、乙肝、NASH、脑胶质瘤、RSV等多个疾病领域的6条II期或III期临床管线 [1] - ASC41 NASH的52周II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的期中结果 [1] - ASC40(地尼法司他)的NASH III期临床试验也已完成入组,有望于2024年底数据读出 [1] - ASC40(痤疮)III期临床试验入组有序进行,有望于2024年底完成入组,明年上半年疗效数据读出 [1] - ASC40(脑胶质瘤)III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试验进展顺利,有望于2024年完成 [1] 市场前景 - 痤疮是全球第八大常见疾病,影响全球超过6.4亿人,目前缺乏合适的治疗药物,ASC40有望成为同类首创、每日一次、患者依从性高的口服痤疮药物,市场空间广阔 [1] - 公司将围绕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中重度痤疮、乙肝功能性治愈和新冠口服药,积极推进全球合作 [1]
歌礼制药-B(01672) - 2024 Q2 - 业绩电话会
2024-09-02 11: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上半年亏损1.3亿人民币,主要是加大了研发投入 [1][2] - 公司在手现金超过21亿人民币,可以保证未来5年的健康发展 [2][1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聚焦全球BIC和FIC管线研发,并通过对外授权推动公司发展 [1][2] -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提升至69%,提高了研发效率 [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产品在跨国公司和行业内获得广泛关注,与多家公司进行了商务合作洽谈 [3][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坚持做全球FIC和BIC产品,不做Me Too产品 [2][7] - 公司加大了针对代谢疾病的FIC和BIC候选药的研发 [7][14] - 公司在研发和商务拓展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为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 [1][2][3][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现金储备充足,可以保证未来5年的健康发展 [2][11] - 公司有信心通过自主研发和对外授权推动未来发展 [1][2][1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主要管线包括AC40、AC41、MASH等,取得了积极的临床进展 [4][5][6] - 公司加大了专利申请和授权,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5]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关于研发费用大幅增加的原因** **公司回答** 主要用于AC40三期临床试验、AC41二期临床试验,以及加速代谢疾病FIC和BIC候选药的研发 [8] 问题2 **关于AC40三期临床数据何时公布** **公司回答** 预计明年上半年公布AC40三期临床数据,同时还有一个长期安全性随访试验 [9] 问题3 **关于公司两款耐食药物和减肥药的竞争关系** **公司回答** 两类药物作用机制不同,针对不同患者群体,可以互补发展 [10][11]
歌礼制药-B(0167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17: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零,较2023年同期的46506千元减少100%[2][5]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零,较2023年同期的7886千元减少100%[2]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零,较2023年同期的38620千元减少100%[2]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49004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75041千元减少34.7%[2][5] - 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132382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92258千元增加43.5%[2][4] - 2024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41356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25948千元增加59.4%[2]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130318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6559千元增加687.0%[2][4]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130318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6559千元增加687.0%[2][4]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约为2117.2百万元,2023年6月30日约为2516.4百万元[4] - 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基本及摊薄)为12.82分,较2023年同期的1.52分增加743.4%[2] - 公司总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约人民币46.5百万元减少100.0%至2024年上半年的零,因疫情控制利托那韦需求收缩[24] - 2024年上半年无销售成本[24]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7500万元减少34.7%至2024年同期约4900万元[25]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2590万元增加59.4%至2024年同期约4140万元[26] - 公司研发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9230万元增加43.5%至2024年同期约13240万元[27] - 公司融资成本从2023年6月30日的约7万元增加至2024年同期约10万元[29] - 公司其他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50万元减少60.4%至2024年同期约20万元[31] - 公司存货从2023年12月31日约610万元增加6.8%至2024年6月30日约650万元[32] - 重新计量前联营公司权益之亏损净额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零增加至2024年同期约2450万元[25]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计量之Sagimet权益的未变现亏损净额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零增加至2024年同期约1440万元[25] - 汇兑收益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1790万元减少87.0%至2024年同期约230万元[25] - 摊薄联营公司权益之收益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零增加至2024年同期约2110万元[25]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540万元减少100.0%至2024年6月30日的零[33] - 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380万元大幅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1290万元[34] - 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1430万元减少11.5%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1260万元[34] - 预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410万元增加7.9%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450万元[35]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非流动部分从2023年12月31日的零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4030万元[36]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流动部分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2480万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500万元[37]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3年12月31日的2274574千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2074702千元[38]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649千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464千元[39] - 应计开支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340万元增加9.5%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372万元[41] - 递延收入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710万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640万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为2.034亿元,主要因营运资金变动前经营亏损约1.491亿元[43][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约为2.616亿元,主要因赎回原到期日为三个月以上定期存款约2.43亿元[43][4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为4550万元,主要因报告期内购回股份[43][47] - 公司资本开支由2023年12月31日约520万元减少72.6%至2024年6月30日约140万元[4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本承担约为90万元[50] - 公司流动比率由2023年12月31日的16.6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24.4,速动比率由16.5增加至24.3,主要因流动负债减少[50]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4.2%(2023年12月31日:6.0%)[50]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主要以人民币及美元计值[4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概无任何借款、未清偿债务及资产抵押[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对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共有219名雇员,其中217名位于中国,超79.5%雇员持有学士或更高学位[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7680万元,2023年同期约为人民币5530万元[52]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49004千元,2023年为75041千元[54] - 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132382千元,2023年为92258千元[54]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130318千元,2023年为16559千元[54]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130318千元,2023年为16559千元[54]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12.82分,2023年为人民币1.52分[54]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6067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8253千元[56]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211538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32756千元[56]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18027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42066千元[57] - 公司收入100%源自中国内地客户[61]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总资产为160,67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8,253千元[61] - 2023年客户合约收入为46,506千元,2024年暂无相关收入[62]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48,076千元,2023年为48,964千元[64] - 2024年上半年理财产品投资收入3,634千元,2023年为3,865千元[64] - 2024年上半年可转让存单投资收入510千元,2023年无此项收入[64] - 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助12,226千元,2023年为4,359千元[64] - 2024年上半年汇兑收益净额2,326千元,2023年为17,853千元[64] - 2024年上半年租赁负债利息70千元[66]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公司未产生应课税收入,无所得税开支[6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亏损1.30318亿元,2023年同期为1655.9万元;加权平均股数为10.16412亿股,2023年同期为10.86924亿股[69]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收购资产成本为143.2万元,2023年同期为69.1万元;2024年上半年无资产出售,2023年同期出售资产8000元,出售亏损净额3000元[70] - 2024年上半年集团确认添置使用权资产395万元,2023年同期无[71] - 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为5434千元,减值2千元,扣除亏损拨备后为5432千元;6 - 12个月账龄的为5432千元,2024年6月30日无贸易应收款项[71]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少于3个月的为109千元,3 - 12个月的为355千元,总计464千元;2023年12月31日少于3个月的为644千元,3 - 12个月的为5千元,总计649千元[7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购回股份总代价4598.5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4183万元),其中1月购回2181.3万股,2月购回815万股[7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注销5998.1万股股份,2023年同期无[75] - 报告期内公司于联交所购回2996.3万股股份,总代价4584.621万港元,公告日期上述股份均已注销[79] ASC22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完成ASC22扩展队列49例基线HBsAg≤100 IU/mL患者入组及24周随访,ASC22队列与安慰剂比例约4:1,24周治疗后21.1%(4/19)患者实现HBsAg清除[10] - ASC22联合西达本胺治疗HIV的II期研究入组15名已实现病毒学抑制的HIV感染者,第8周和第12周CA HIV RNA较基线平均增幅分别为4.27倍和3.41倍[12] - 预计2024年为ASC22制定用于CHB功能性治愈的下一步战略决策[10] - 预计2024年为ASC22制定用于HIV功能性治愈的下一步战略决策[13] ASC10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于2023年1月和5月分别取得FDA及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ASC10治疗RSV感染IIa期临床试验[11] - ASC10活性代谢物ASC10 - A对两种呼吸道合胞病毒临床分离株的半数效应浓度为0.51至0.6 uM[11] - 预计2024年为ASC10和ASC11制定用于新冠肺炎的下一步战略决策[14] ASC40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ASC40治疗纤维化2/3期NASH患者的IIb期试验中,治疗组36%患者达NASH改善且纤维化无恶化且NAS降低≥2分,安慰剂组为13%;治疗组52%患者达NAS降低≥2分且纤维化无恶化,安慰剂组为20%[14] - 预计2024年提交ASC40美国2b期数据,并与国家药监局讨论注册试验[14] - 公司已完成ASC40治疗rGBM的III期注册研究患者入组,约180名患者1:1分配[16] - 预计2024年完成ASC40用于rGBM的III期注册研究[16] - ASC40治疗痤疮的III期临床试验将480例受试者按1:1比例分至活性药物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接受每日一次口服50毫克ASC40或安慰剂治疗,为期12周[18] - 预计2024年完成ASC40治疗痤疮的III期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19] ASC41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ASC41 II期试验中,93.3%患者肝脏脂肪含量较基线相对降低30%及以上,平均降幅达68.2%[15] - ASC41 II期试验第12周,经安慰剂校正后ALT、AST较基线相对降幅平均值分别达37.8%和41.5%[15] - ASC41 II期试验第12周,经安慰剂校正后LDL - C、TC和TG较基线相对降幅平均值分别达27.7%、23.4%和46.5%[15] - 预计2024年完成ASC41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II期临床研究患者入组[15] - 2024年下半年策略包括完成ASC41用于NASH的II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等七项内容[22] ASC61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预计2024年在美国完成ASC61的I期多剂量递增临床试验[18] 公司运营及相关信息 - 公司在浙江省绍兴市有总面积约17,000平方米的制造厂,2024年6月30日拥有11家全资附属公司[20]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等价物等约为人民币2,117.2百万元,2023年6月30日约为人民币2,516.4百万元,预计足以支持至2028年的研发及运营[23] 疾病相关数据 - 中国约
歌礼制药-B(0167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6:49
临床试验进展 - 公司已取得甲狀腺激素受體β(THRβ)激動劑ASC41片用於治療NASH的52週II期臨床試驗取得積極期中結果[6] - 公司已完成FASN抑制劑ASC40治療中、重度尋常性痤瘡的III期臨床試驗的首例患者給藥[6] - 公司戰略合作夥伴Sagimet Biosciences公佈對F2/F3 NASH患者使用ASC40的2b期FASCINATE-2臨床試驗取得積極頂線結果[6] - 公司宣佈甲状腺激素受体β(THRβ)激动剂ASC41片用于治疗NASH的52周II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期中结果[20] - 公司宣布FASN抑制剂ASC40治疗痤疮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20] - 公司完成FASN抑制剂ASC40治疗中、重度尋常性痤瘡的III期临床試驗首例患者給药[20] - 公司宣布皮下注射PD-L1抗体ASC22用于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IIb期扩展队列的积极期中数据[20] - ASC22单药结合NAs背景治疗显示出了统计学意义的HBsAg显著下降,且24周治疗后,21.1%(4/19)的患者实现HBsAg清除[31] - ASC22是全球临床研发进度最快的一款通过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用于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即HBsAg清除)的免疫疗法[32] - ASC10是一款口服双前药,临床前研究显示ASC10-A (NHC)是一种呼吸道合胞病毒强效抑制剂[36] - ASC22联合西达本胺疗法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有效激活了潜伏的HIV病毒库[39] - 与安慰剂相比,经地尼法司他治疗的NASH患者,纤维化改善≥1级,且NASH无恶化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性差异[41] - ASC41片劑可顯著降低NASH患者肝臟脂肪含量,高達93.3%的患者肝臟脂肪含量較基線相對降低30%及以上[46] - 服用ASC41片12週後,NASH患者肝臟脂肪含量較基線的相對降幅平均值高達68.2%,ALT和AST較基線相對降幅平均值分別高達37.8%和41.5%[46] - 公司正在中國開展ASC41用於NASH的II期臨床試驗,預計於2024年完成患者入組[48] - ASC43F是由ASC41和ASC42組成的固定劑量單片複方製劑,I期臨床試驗顯示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52] - 公司正在中國開展用於rGBM的III期註冊研究,預計於2024年完成期中分析[58,59] - 公司正穩步推進ASC61用於治療晚期實體瘤的I期臨床試驗[62,64] - 公司啟動ASC40治療中重度痤瘡的III期臨床試驗,已完成首例患者給藥[66,67] - ASC40在II期臨床試驗中表現出顯著療效和良好安全性[68] - 公司計劃在2024年完成ASC40用於痤瘡的III期臨床試驗患者入組[70] 研發管线优化 - 公司已實施多項舉措來減少碳足跡,致力於可持續發展[8] - 公司宣佈有關FXR激動劑ASC42的戰略決定,並將優化研發管線[10] - 公司將加快全球同類首創或同類最佳候選藥物的自主研發,增強全球競爭力[10] - 公司完成了現有管線的審查及評估,並進行資源戰略優化至12項臨床階段資產[20] - 公司決定不再繼續開展用於PBC的ASC42臨床試驗,因其療效及安全性數據未顯示出競爭優勢[51] - 公司正在尋求授出多項臨床資產的對外授權[73]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由上年同期的約人民幣54.1百萬元增加4.6%至約人民幣56.6百萬元[14] - 其他收入及收益由上年同期的約人民幣112.0百萬元增加64.8%至約人民幣184.7百萬元[14] - 公司總收入(包括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及收益)由上年同期的約人民幣166.1百萬元增加45.2%至約人民幣241.2百萬元[14] - 公司研發成本由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約人民幣267.1百萬元減少18.8%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約人民幣216.8百萬元[16]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錄得毛利約人民幣26.0百萬元,而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錄得毛損約人民幣24.7百萬元[18]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內虧損由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幣314.8百萬元減少至人民幣144.7百萬元[19] - 公司2023年收入增長4.6%至56.6億元人民幣,主要由於利托那韋產品收入增加[75] - 公司毛利由上年虧損轉為盈利約26億元人民幣,主要由於生產成本控制改善、收入增加及存貨減值減少[77]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大幅增加64.8%至184.7億元人民幣,主要由於聯營公司首次公開募股和銀行存款利息收入增加[78]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中銀行利息收入占53.8%,達9,927.8萬元人民幣[80] - 公司行政開支大幅增加228.5%至1.156億元人民幣,主要由於諮詢費用及員工相關成本增加[81][82][83] - 公司研發成本下降18.8%至2.168億元人民幣,主要由於臨床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