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瞳科技(02251)

搜索文档
鹰瞳科技(02251) - (1)2024年董事会报告(2)2024年监事会报告(3)2024年年度...
2025-05-28 19:23
股份相关 - 2024年10月18日50,151,012股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可转H股于联交所上市[8] - 建议授予董事配发、发行及处理最多20%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份)总数的新增股份[10] - 建议授予董事购回不超过已发行H股(不含库存股份)总数10%的H股[10] - 若2024年H股全流通于股东周年大会日期前完成,H股总数将变为103,568,013股[41] - 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已发行股本(不含库存股份)含53,005,001股H股及50,151,012股未上市股份,每股面值1元[87] 财务相关 - 公司2025年财务预算估计约为1.47亿元人民币用于研发、生产等[2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可供分配利润,2024年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转增资本储备[25] 会议相关 - 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6月27日上午十一时正举行[4] - 2024年公司召开2次股东大会、5次董事会、3次审核委员会会议等[68] 人员相关 - 建议委任魏宇博为执行董事,任期自批准日起至第二届董事会任期届满[27] - 2024年8月28日吴港平呈辞独立非执行董事,10月18日吴浩然获委任为第二届独立非执行董事[62] 其他 - 公司可在决议案通过日至下届股东周年大会结束期间,动用闲置资金现金管理,未到期产品总余额不超8亿元[32] - 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公布H股每月最高及最低成交价,如2024年5月最高17.10港元、最低14.28港元[97]
鹰瞳科技(02251) - 联交所授出2024年H股全流通之上市批准
2025-05-26 22:37
股份相关 - 公司获联交所批准50,151,012股H股上市及买卖[4] - 转换及上市涉及26名股东50,151,012股未上市股份[5] - 张大磊持转换H股12,074,198股,占比11.66%[7] - 上海沪鎏投资持转换H股7,169,737股,占比6.92%[7] - 转换后H股总计50,151,012股,占已发行股份48.42%[9] - 公告时H股53,417,001股占比51.58%,未上市股份占比48.42%[10] - 转换完成后H股103,568,013股占比100%,未上市股份占比0%[10] 后续安排 - 公司将办理未上市股份注销登记手续[11] - 公司将委任中国结算作为代名人寄存证券[12] - 中国籍转换H股持有人完成程序后可买卖股份[13] - 境内居民减持后20个工作日内到外汇局办登记[14] 其他 - 2025年5月26日董事会有4位执行董事和3位独董[17]
鹰瞳科技(02251) - 监事辞任及建议委任董事及监事
2025-05-26 22:01
人事变动 - 魏宇博因内部调动辞任监事,被提名为执行董事候选人待批准[4][6] - 罗玉洁当选职工代表监事及监事会主席[7] 人员信息 - 魏宇博45岁,2016年加入公司,持有42,693股H股[8][10] - 罗玉洁40岁,2022年加入公司,持有4,140股H股[9][10] 后续安排 - 载有委任魏宇博详情通函将寄发给股东[11]
鹰瞳科技(02251) - 内幕消息中国证监会批准H股全流通
2025-04-28 22:35
监管核准 - 公司收到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通知书[3] - 26名股东50,151,012股未上市股份可转境外上市H股[3] 后续安排 - 股份转换后可于联交所主板流通,通知书2026年4月25日前有效[3] - 实施计划未确定,尚须履行其他程序[4]
鹰瞳科技(0225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6:4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56,36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03,964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4] - 2024年销售成本为69,69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78,831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4] - 2024年毛利为86,67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25,133千元人民币有所降低[14] - 2024年税前亏损为268,70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45,859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4] - 2024年年度亏损为265,07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45,654千元人民币有所上升[14]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2.50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28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517,24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402,985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为894,22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281,927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资产净额为1,276,60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557,784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4] - 公司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204.0百万元减少23.3%至2024年的人民币156.4百万元,主要受近视防控产品政策和代理商选择政策影响[160][161] - 销售成本由2023年的人民币78.8百万元减少11.6%至2024年的人民币69.7百万元,因收入和硬件成本减少及人员效率提升[163][165] - 毛利由2023年的人民币125.1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86.7百万元,毛利率由61.4%降至55.4%,因服务和新产品成本增加[164][166] - 其他收入及收益由2023年的人民币58.1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32.2百万元,因银行存款利息和金融资产投资收入减少[168][170] - 研发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111.6百万元减少8.9%至2024年的人民币101.7百万元,因加强项目管理和调整人员结构[169][171] - 销售及分销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100.6百万元减少25.3%至2024年的人民币75.2百万元,因营销活动集中管理和人员精简[175][179] - 行政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99.0百万元增加12.7%至2024年的人民币111.6百万元,因员工终止付款增加[176] - 2024年财务成本为人民币0.2百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0.5百万元[177] - 2024年所得税抵免为人民币3.6百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0.2百万元[178]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9900万元增加12.7%至2024年的1.116亿元,主要因雇员离职补偿金支出增加[180] - 公司2024年财务成本为20万元,2023年为50万元[181] - 公司2024年所得税抵免为360万元,2023年为20万元[182] - 公司2024年亏损2.651亿元,2023年亏损1.457亿元,亏损增加主要因监管变化作亏损拨备2370万元、股份支付增加2230万元、商誉减值4320万元[184][187]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3年的1800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1650万元,主要因设备折旧和清理损坏设备[186][188] - 公司存货从2023年的4010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3120万元,主要因以销定产、加强存货管理和提高周转率[191][195] - 公司应收账款从2023年的7960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4650万元,主要因应收账款总额减少和减值亏损增加[192][196] 业务发展与战略规划 - 2024年行业政策调整和市场环境变化给公司发展带来挑战,公司将加强技术基础、优化运营效率和拓展应用场景[16] - 2024年公司在大语言模型研发取得显著进展并获国家级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构建以“万语大语言模型”为核心的诊疗一体化智能医疗产品矩阵[17][19] - 2024年公司推出两款便携式眼底相机,AI - FUNDUSCAMERA - M系列可检测视网膜疾病并扩展诊断眼前节疾病,新一代P系列计划2025年面向消费级市场上市[20][21][23] - 公司光生物调节LED技术的无创光线近视治疗仪获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认证,成国内首个获此认证同类产品[22][24] - 2024年公司聚焦基层医疗机构及网点布局,网点数量大幅增长,拓展服务覆盖面[27][29] - 2025年1月国家药监局将LED光源近视控制类产品归类为第二类医疗器械,政策趋于稳定[30][32] - 基于青少年近视防控需求和产品效果,公司确信LED技术近视防控AI产品能大幅提升销售收入[30][32] - 2025年公司目标优化组织、提高效率、缩小亏损,推进诊疗一体化增加治疗服务收入占比[31] - 公司力争面向2025年大幅度收窄亏损,提高治疗业务收入占比[33] - 公司构建精准检测与创新治疗双引擎战略,为慢性及眼科疾病提供诊疗一体化方案[38][41] - 公司未来将持续深化产品研发,拓宽应用场景[72] - 2025年公司将拓展销售渠道,推动核心检测业务销售增长[151][153] - 2025年公司将重点布局近视防控、视觉训练等治疗业务[151][153] - 2025年公司计划加大中东市场开拓力度,预计该区域销售额将稳步增长[152][153] -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将万语LLM技术融入产品服务,应用于医疗场景,完善长沙基地实验室提升产品竞争力[155][156][158] 各业务线产品数据及认证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活跃服务网点从5,671个增加到7,883个,同比增长39.01%[45][48] -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SaMD和健康风险评估方案检测710万病例,同比增长3.87%[45][48] - 2024年较2023年,鹰瞳医疗板块医院和基层医疗UV数同比增长超50%[46][49] - Airdoc - AIFUNDUS和AI - FUNDUSCAMERA - P过去两年获欧盟、东南亚、中东及非洲等多地监管许可和批准[47][49] - 公司构建涵盖检测与治疗的产品矩阵,包括视网膜检测AI、近视防控AI及视觉训练AI三大医疗AI产品线[51][54] - 公司基于“万语大语言模型”为核心产品线注入智能驱动力,实现诊疗闭环全面整合[51][54] - 视网膜检测AI产品提供慢性疾病及眼底并发症早期检测、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一体化方案[52][54] - 视觉训练AI数字疗法产品在临床应用有创新突破,获专业医生及客户高度认可[53][54] - 公司推出基于PBM - LED的无创光生物调节近视治疗产品,已获医疗器械证书[56][57] - 近视光照治疗仪PBM - LED于2024年12月获批二类医疗器械[59] - 视网膜检测AI产品Airdoc - AIFUNDUS 1.0版获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可辅助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6] - Airdoc - AIFUNDUS 2.0版针对多种眼底病症,已完成临床试验并提交注册申请[66] - Airdoc - AIFUNDUS 3.0版专注于病理性近视及视网膜脱落的诊断,注册优先级被调低[63][66] - 青光眼和白内障检测的SaMD产品分别于2020年6月和2022年1月获上海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认证[67] - 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能检测55种病灶和疾病风险[59][68] -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检测产品于2024年第四季度申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59] - 眼底功能于2024年8月获批,AI - FUNDUSCAMERA - P(更新款)预计2025年一季度获批二类医疗器械[59] - 公司有三款自研眼底相机,与辅助诊断SaMD和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集成,提供软硬件一体医疗方案[69] - 公司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系统支持55种病灶及疾病风险识别[70] - AI - FUNDUSCAMERA - P系列2021年3月获上海市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证书,2024年推出面向家庭端及小B市场的便携式眼底相机,2025年1月获国家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证书[73] - AI - FUNDUSCAMERA - M眼底相机模块2024年8月获二类医疗器械证书,2025年计划拓展功能包括裂隙灯检查及干眼筛查[73] - 近视光照治疗仪2023年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医疗技术类特别嘉许金奖,采用LED光源,率先获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认证[74][75] - 视觉训练AI产品获国家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证书,提供近500种训练内容[77][80] - 报告期内视觉训练AI数字疗法新增AI眼动和AI训练指导模块[78][80] - 公司视网膜检测AI是中国首个获NMPA批准的III类AI赋能视网膜辅助诊断产品[83] - 公司用于青光眼和白内障检测的SaMD产品分别于2020年6月和2022年1月获上海市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证书[70] - Airdoc - AIFUNDUS经过中国15个不同机构的数据训练,适用于更广泛人群[88][89] - AI - FUNDUSCAMERA - M眼底相机模块于2024年8月获国家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认证,2025年计划拓展其他检测功能[96][97] - 面向C端和小B端市场的新一代AI - FUNDUSCAMERA - P系列相机于2025年1月获国家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认证[96][97] - 公司近视光疗设备是首个获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认证的产品[98] - 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AI眼动技术有望实现低成本应用眼动追踪器[99] - 公司构建视网膜检测AI、近视防控AI及视觉训练AI三大医疗AI产品线[103][104] - 报告期内视网膜检测AI客户数量从551个降至492个,活跃服务网点从5671个增至7883个,同比增长39.01%,平均每次检测收费15.89元,同比下降29.7%[106][110] - 报告期内近视防控AI产品使用次数达402.5万,同比增长352.1%,服务用户数2.3万,同比增长61.8%[107][110] - 视觉训练AI产品训练次数达201.71万,家庭训练服务用户1.7万,到院训练服务用户17.5万,覆盖全国800余家医院,帮助39.2万患者康复[108][110] - 视网膜检测AI产品线覆盖鹰瞳医疗、大健康和眼健康场景[113][116] - 北京、河北等6地已发布Airdoc - AIFUNDUS相关定价指引[115][117] - 报告期内活跃医院服务网点达417个,同比增长51.1%,检测次数达40.1万,同比增长65.5%;活跃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网点达2092个,同比增长71.3%,检测次数达103.4万,同比增长62.6%[120] - 公司在超350家体检中心实施AI解决方案,部分体检中心SaMD产品回购率超50%[120] - 报告期内,鹰瞳医疗业务通过销售Airdoc - AIFUNDUS实现收入5190万元人民币[121][123] - 报告期内,医院覆盖活跃网点数达417家,同比增长51.1%;检测次数达40.1万,同比增长65.5%;基层医疗机构覆盖活跃网点数达2092家,同比增长71.3%;检测次数达103.4万,同比增长62.6%[122] - 报告期内,大健康场景收入达2760万元人民币,累计服务客户超14.5万人[128][129][131] - 报告期内,鹰瞳眼健康业务收入为3320万元人民币,服务网点数为2828个,同比增长42.4%[133][134][135] - 报告期内,海外收入达960万元人民币,占报告期总收入的6.1%[136] - 公司开发的Airdoc PBM - LED光源近视光疗设备获NMPA二类医疗器械认证,并集成自研万语大模型[137] - 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构建分销服务和星级店服务体系,产品已覆盖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的1200家眼镜店[138] - 报告期内,基于AI的近视防控产品线收入达2820万元人民币[138] - 全国超350个体检中心部署公司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部分体检中心软件产品复购率超50%[122] - 公司获得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应用场景项目,在海淀政务云部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辅助诊断软件及随访算法,构建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新模式[125][126] - 报告期内海外收入达960万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6.1%[139] - 近视防控AI产品已覆盖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1200个眼视光门店[140] - 报告期内近视防控AI产品线收入达2820万元人民币[141] - 视觉训练AI产品已推出近500种训练软件[143][145] - 报告期内视觉训练AI产品线收入达1550万元人民币[146] 研发与专利成果 - 公司在知名科学期刊发表超20篇论文[83] - 公司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相关技术在权威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超20篇论文[85] - 公司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晓瑛教授团队合作研究成果发表于《白内障与屈光手术杂志(JCRS)》[92][94] - 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赵培泉教授团队合作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子刊《iScience》[95][97] - 报告期内公司获40项新专利,其中发明20项、实用新型8项、外观设计12项[100] - 截至目前公司拥有270项专利,其中发明128项、实用新型64项、外观设计78项,还有100项软件著作权[100] -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40项新专利,累计拥有270项专利和100项软件版权[101] 生产基地情况 - 长沙制造基地占地近5000平米,管理团队近30人,产能约为10万台眼底相机/年[147][149] - 长沙工厂可靠性
武夷山市携手鹰瞳科技AI织密基层“慢病防控网” 筑牢健康防线
新浪证券· 2025-04-25 10:06
AI赋能基层医疗 - 鹰瞳科技AI眼底相机可在15秒内完成眼底扫描,3分钟生成报告,显著提升基层诊疗效率[1] - AI设备一次拍摄可同步完成糖网病变、青光眼筛查及动脉硬化风险评估,实现多病种联合检测[3] - Airdoc-AIFUNDUS 2.0通过NMPA三类医疗器械认证,新增视网膜静脉阻塞功能模块并融合医疗大模型[7] 慢性病防控体系 - 武夷山市构建"筛查-预警-干预"闭环体系,新增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AI眼底筛查项目[3] - 截至4月上旬已完成2228名糖尿病患者筛查,检出高风险病例296例,检出率达13.3%[3] - 慢性病规范管理率提升至85%,"4+N"全民健康服务团队满意度达92%[5] 技术应用成效 - AI筛查从检查到出结果仅需十几分钟,大幅缩短诊疗流程[5] - 系统可自动生成转诊通知,实现患者-家庭医生-上级医院的无缝衔接[1][5] - 技术覆盖35-64岁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筛查及慢阻肺DR检查,实现年龄层扩展[5] 政策支持与实施 - 出台《医防融合慢性病一体化管理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推出三项"扩面提标"举措[5] - 重点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免费AI眼底检查服务,降低医疗成本[5] - 通过健康网格化服务实现"家门口"诊疗,提升医疗可及性[1]
鹰瞳科技(0225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22:5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56,367千元,2023年为203,964千元;2024年销售成本为69,691千元,2023年为78,831千元;2024年毛利为86,676千元,2023年为125,133千元[4] - 2024年公司税前亏损268,701千元,2023年为145,859千元;2024年年度亏损265,073千元,2023年为145,654千元;2024年每股亏损2.50元,2023年为1.28元[4]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517,244千元,2023年为402,985千元;2024年流动资产894,222千元,2023年为1,281,927千元[4]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负债12,473千元,2023年为16,891千元;2024年流动负债122,391千元,2023年为110,237千元[4]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2.04亿元减少23.3%至2024年的1.564亿元[55]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7880万元减少11.6%至2024年的6970万元[57] - 毛利从2023年的1.251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8670万元,毛利率从61.4%降至55.4%[58]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的5810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3220万元[59]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1.116亿元减少8.9%至2024年的1.017亿元[60]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1.006亿元减少25.3%至2024年的7520万元[63]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9900万元增加12.7%至2024年的1.116亿元[64] - 2024年财务成本为20万元(2023年:50万元),所得税抵免为360万元(2023年:20万元)[65][66] - 2024年度亏损2.651亿元,2023年度亏损1.457亿元,亏损增加主要因亏损拨备、股份支付增加和商誉减值[67]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3年末的1800万元降至2024年末的1650万元,主要因计提折旧和清理损坏设备[68] - 存货从2023年末的4010万元降至2024年末的3120万元,因以销定产和加强存货管理[70] - 应收账款从2023年末的7960万元降至2024年末的4650万元,因总额减少和减值亏损增加[71] - 报告期内应收账款确认亏损拨备3920万元,核销3270万元,其中2370万元与激光近视治疗仪销售合同有关[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客户B就已售设备的未偿还应收账款为2370万元,公司确认减值亏损2370万元[74] - 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从2023年末的1740万元增至2024年末的4170万元,因其他应收款项增加[76]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3年末的2.669亿元降至2024年末的2.207亿元[7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末的8.915亿元降至2024年末的6.832亿元,因日常经营和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增加[78] - 应付账款从2023年末的1750万元降至2024年末的1400万元,因以销定产控制采购和交付时间[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8.942亿人民币,流动负债为1.224亿人民币,流动资产净值为7.718亿人民币,较2023年的11.717亿人民币有所减少[80][8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银行贷款3000万人民币,2023年无银行贷款[81] - 公司合约负债由2023年12月31日的2370万人民币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1190万人民币[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处于净现金状况,资产负债比率不适用[84] - 2024年度公司资本开支为7050万人民币,较2023年的1.922亿人民币减少[9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承担为2.769亿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4920万人民币增加[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全职雇员有248名,较2023年的339名减少;2024年度总薪酬成本为2.097亿人民币,较2023年的2.141亿人民币减少[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概无任何或有负债和资产押记[99][100]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56,367千元,较2023年的203,964千元有所下降[110] - 2024年公司年度亏损为265,073千元,2023年为145,654千元,亏损幅度扩大[110] - 2024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的每股亏损为2.50元,2023年为1.28元[110] - 2024年公司年内综合亏损总额为265,437千元,2023年为146,824千元[111]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17,244千元,2023年为402,985千元[112]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为894,222千元,2023年为1,281,927千元[112]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122,391千元,2023年为110,237千元[112] - 2024年公司净资产为1,276,602千元,2023年为1,557,784千元[113]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268,808千元,2023年为1,540,383千元[113] - 2024年公司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156,36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03,96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33%[123] - 2024年中国内地收入为146,79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94,72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62%;其他国家/地区2024年收入为9,57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23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5%[123]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267,79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54,57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0%[124] - 2024年客户A收入为31,79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0,70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7%;客户B 2024年收入为18,482千元人民币[125] - 2024年于某时间点转移的货品或服务收入为152,65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80,94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63%;随时间推移转让的服务2024年收入为3,71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3,02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3.88%[127] - 2024年计入报告期初合约负债之已确认收入为18,94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4,00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25%[127] - 2024年其他收入总额为27,03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6,24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55%[129] - 2024年收益总额为5,14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1,86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6.63%[129] - 2024年其他亏损总额为(9,49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61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2%[129] - 2024年税前亏损相关成本总计69,691千元,2023年为78,831千元[130] - 2024年财务成本总计229千元,2023年为545千元[132] - 2024年税项抵免总额为 - 3,628千元,2023年为 - 205千元[134] - 2024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255,458千元,2023年为132,533千元[139] - 2024年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02,195,371股,2023年为103,504,772股[139] - 2024年商誉减值43,246千元,年末账面价值为83,967千元[140] - 2024年应收账款账面净值46,478千元,2023年为79,640千元[141] - 2024年应收票据为150千元,2023年无[141] - 2024年应收账款减值亏损拨备年末为22,749千元,2023年为16,212千元[142]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账面总值68,860千元,预期信贷亏损22,532千元,不同逾期阶段预期信贷亏损率分别为即期5.19%、1 - 180天34.60%、181 - 360天59.17%、360天以上100.00%;2023年12月31日账面总值91,257千元,预期信贷亏损11,817千元,对应逾期阶段预期信贷亏损率分别为即期1.57%、1 - 180天29.74%、181 - 360天58.54%、360天以上100.00%[144] - 2024年12月31日累计个别亏损拨备为217,000元,扣除亏损拨备的账面价值为217,000元;2023年分别为4,395,000元、4,595,000元[144] - 2024年其他金融资产总计341,039千元,其中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118,706千元,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20,733千元,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投资1,600千元;2023年总计312,250千元,对应分别为43,355千元、266,895千元、2,000千元[145]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83,229千元,其中现金及银行结余683,236千元,受限制银行存款7千元;2023年为891,490千元,现金及银行结余931,298千元,超过三个月的定期存款37,519千元,受限制银行存款2,289千元[146] - 2024年末以人民币计值的现金及银行结余为456,645,000元,2023年为721,089,000元[146] - 2024年应付账款合计14,004千元,其中6个月内4,848千元、6个月至1年488千元、1年以上8,668千元;2023年合计17,529千元,对应分别为11,443千元、4,483千元、1,603千元[149] - 2024年其他金融资产中流动资产91,592千元,非流动资产249,447千元;2023年分别为163,837千元、148,413千元[145] - 2023年12月31日受限制银行存款2,289,000元已抵押并于2024年解除,2024年12月31日受限制银行存款7,000元因质量担保被冻结[14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通过SaMD和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服务7.10百万病例,识别出35,627例重大阳性案例,活跃服务网点数增长到7,883,同比增长39.01%[5] - 2024年公司近视防控AI产品使用次数达402.5万,同比增长352.1%,服务用户数量2.3万,同比增长61.8%[5] - 2024年公司视觉训练AI产品训练次数达201.71万,家庭训练服务用户数量达1.7万,到院训练服务用户数达17.5万,覆盖全国800余家医院,帮助39.2万名患者康复[5] - 2024年公司将Airdoc - AIFUNDUS (1.0)销售给医院覆盖活跃网点数达417家,同比增长51.1%;检测次数达40.1万,同比增长65.5%;基层医疗机构覆盖活跃网点数达2,092家,同比增长71.3%;检测次数达103.4万,同比增长62.6%[5] - 视网膜检测AI产品客户数量从2023年的551个减至2024年的492个,活跃服务网点数量从5671个增至7883个,同比增长39.01%,平均每次检测收费从2023年的22.60元降至2024年的15.89元,同比下降29.7%[33] - 近视防控AI产品在报告期内使用次数达402.5万,同比增长352.1%,服务用户数量2.3万,同比增长61.8%[33] - 视觉训练AI产品训练次数达201.71万,家庭训练服务用户数1.7万,到院训练服务用户数17.5万,覆盖全国800余家医院,帮助39.2万名患者康复[33] - 报告期内,医院覆盖活跃网点数达417家,同比增长5
鹰瞳科技(02251) - 董事会会议日期
2025-03-17 12:06
公司信息 - 公司为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2251[2] 董事会会议 - 董事会将于2025年3月27日举行会议[3] - 会议将考虑及批准2024年度业绩及发布[3] - 会议将考虑建议派付末期股息(如有)[3] 董事会成员 - 执行董事有张大磊、王林、和超、秦勇[4]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有武阳丰、黄彦林、吴浩然[4]
鹰瞳科技(02251) - 盈利警告
2025-03-11 06:04
业绩总结 - 2024年预计未经审核亏损2.5亿 - 2.7亿元,2023年亏损1.457亿元[3] - 2024年预计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未经审核亏损2.4亿 - 2.5亿元,2023年为1.325亿元[3]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光生物调节(PBM)LED近视治疗AI获监管批准[5] 未来展望 - 2025年3月发布2024年经审核业绩公告[5] 亏损原因 - 2024年亏损扩大因监管架构变动影响激光近视治疗AI[4] - 监管变动致收入减少、商誉减值、销售合约亏损拨备及研发开支增加[4][5]
鹰瞳科技(02251) - 更换联席公司秘书及豁免严格遵守上市规则第3.28条及第8.17条
2025-01-20 18:13
人事变动 - 杨文婷自2025年1月20日起辞任联席公司秘书,专注首席财务官[2] - 王新凤自2025年1月20日起被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2] 人员资质 - 王新凤目前不具备上市规则规定资格,公司获三年豁免[6][7] - 豁免期内王新凤由苏丽珊协助,期满公司须证明其履职能力[7] 董事会构成 - 截至2025年1月20日,董事会有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