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科控股(02323)

搜索文档
融科控股:8月4日在HCCW235/2025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清盘 继续停牌
智通财经· 2025-08-04 16:40
公司清盘及停牌状态 - 香港高等法院于2025年8月4日颁令公司清盘 案件编号HCCW235/2025 [1] - 破产管理署署长获委任为公司临时清盘人 [1] - 公司继续停牌 [1]
融科控股(02323):8月4日在HCCW235/2025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清盘 继续停牌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16:35
公司清盘状态 - 香港高等法院于2025年8月4日颁布清盘令 案件编号HCCW235/2025 [1] - 破产管理署署长获委任为公司临时清盘人 [1] - 公司股票继续停牌 [1]
融科控股(02323) - 由法院作出清盘;委任临时清盘人;及继续暂停买卖
2025-08-04 16:31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 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 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由法院作出清盤; 委任臨時清盤人;及 繼續暫停買賣 兹提述融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日期為 2025 年 4 月 24 日之公告, 內容有關該公司被提出的清盤呈請。 公司清盤令 該公司於 2025 年 8 月 4 日在 HCCW 235/2025 被香港高等法院頒令清盤, 而破產管理署署長獲委任為該公司的臨時清盤人。 Renco Holdings Group Limited 融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清盤中)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2323) 該公司會視乎適當情況發出進一步之公告,將最新消息告知公眾。 該公司股東如對上述淸盤令及繼續暫停買賣的影響有任何疑問,應徵詢適當之專 業意見。 周麗蓮 破產管理署署長暨 融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清盤中) 的臨時清盤人 香港,2025 年 8 月 4 日 根據該公司先前作出的公布所得的資料,在緊接法院針對該公司頒布清盤令之前, 執行董事為李 ...
融科控股(02323.HK):刘斐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格隆汇· 2025-07-31 22:32
公司人事变动 - 刘斐自2025年7月31日起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主席、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职务 [1] - 麦国基自2025年7月31日起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主席、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特别调查委员会成员职务 [1]
融科控股:刘斐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智通财经· 2025-07-31 22:29
高管变动 - 刘斐先生将于2025年7月31日起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主席、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职务 [1] - 麦国基先生将于2025年7月31日起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主席、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特别调查委员会成员职务 [1]
融科控股(02323):刘斐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22:23
公司人事变动 - 刘斐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主席及薪酬委员会与提名委员会成员职务 自2025年7月31日起生效 [1] - 麦国基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主席及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与特别调查委员会成员职务 自2025年7月31日起生效 [1]
融科控股(02323) - 董事名单与其角色及职能
2025-07-31 22:20
Renco Holdings Group Limited 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李永軍先生 (主席) 劉傳先生 邢梦瑋女士 (行政總裁) 獨立非執行董事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2323) 董事名單與其角色及職能 融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董事會」)之成員名單乃載列如下: 執行董事 | | 董事會委員會 | 審核委員會 | 薪酬委員會 | 提名委員會 | 執行委員會 | | --- | --- | --- | --- | --- | --- | | 董事 | | | | | | | 李永軍先生 | | 不適用 | 不適用 | 不適用 | 不適用 | | 劉傳先生 | | 不適用 | 不適用 | 不適用 | C | | 邢梦瑋女士 | | 不適用 | 不適用 | M | M | | 徐鑫煒先生 | | M | M | C | 不適用 | 附註: C 有關董事會委員會之主席 徐鑫煒先生 董事會已設立四個委員會。下表提供該四個委員會成員資料: M 有關董事會委員會之成員 香港,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 ...
融科控股(02323) - 独立非执行董事辞任;未能遵守上市规则;及继续暂停交易
2025-07-31 22:18
人事变动 - 刘斐和麦国基自2025年7月31日起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3][5] - 董事会将在三个月内物色合适人选委任相关职务[6] 合规情况 - 刘、麦辞任后公司未遵守多项上市规则[6] 股份情况 - 股份自2025年1月20日起在联交所暂停买卖并继续暂停[7] 董事会构成 - 截至公告日董事会成员包括李永军、邢梦玮、刘传及徐鑫炜[8]
融科控股(0232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4-17 22:5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财年收入为243.1万港元,2023年为 - 543.5万港元[3] - 2024财年经营亏损为1.39135亿港元,2023年为2.30873亿港元[3] - 2024财年除税前亏损为2.53005亿港元,2023年为2.91447亿港元[4] - 2024财年本年度亏损为2333.1万港元,2023年为3.76286亿港元[4]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3.745亿港元,2023年为8.39005亿港元[5]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为6.06568亿港元,2023年为8.68386亿港元[5]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0.99115亿港元,2023年为17.84796亿港元[5]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净额为 - 4.92547亿港元,2023年为 - 9.1641亿港元[5] - 2024年12月31日负债净额为 - 1.18277亿港元,2023年为 - 1.04588亿港元[6] - 2024财年集团产生综合亏损净额约2333.1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有流动负债净额及负债净额分别约4.92547亿港元及1.18277亿港元[11]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来自外部客户收入为2431千港元,可报告分类亏损为253005千港元[17]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来自外部客户收入为 - 5435千港元,可报告分类亏损为286918千港元[17]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可报告分类资产为980147千港元,综合资产总值为981068千港元[18]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可报告分类资产为1271439千港元,综合资产总值为1707391千港元[18]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可报告分类负债为1099345千港元,综合负债总额为1099345千港元[18]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可报告分类负债为1047821千港元,综合负债总额为1811979千港元[18] - 2024年香港地区持续经营业务来自外部客户收入为2431千港元,特定非流动资产为1122千港元[20] - 2023年香港地区持续经营业务来自外部客户收入为 - 5435千港元,特定非流动资产为273千港元[20]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未变现公平值收益为2031千港元,2023年为 - 17983千港元[21]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利息为109,601千港元,2023年为45,795千港元[23] - 2024年即期税项(中国企业所得税)为34,516千港元,2023年为0千港元[23] - 2024年核数服务本年度酬金为900千港元,2023年为1,150千港元[25] - 2024年于联营公司之投资之减值亏损为149,100千港元,2023年为0千港元[25] - 2024年出售附属公司收益为148,058千港元,2023年为0千港元[25] - 2024年法律及专业费用为7,804,000千港元,2023年为4,101,000千港元[25]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雇员成本为8,201千港元,2023年为7,380千港元[26]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总亏损为23,331千港元,2023年为376,286千港元[26] - 2024年贸易应收账款为0千港元,2023年为150,275千港元[27] - 2024年有抵押贷款为516,080千港元,2023年为630,135千港元[29] - 2024年借款总额为9.89759亿港元,2023年为11.95468亿港元,其中须于一年内偿还的有抵押银行贷款2024年为0,2023年为1.16779亿港元;其他无抵押和有抵押贷款2024年分别为1.72437亿港元和8.17322亿港元,2023年分别为2.66607亿港元和8.12082亿港元[35] - 本年度集团总收入约243万港元,2023年同期总亏损544万港元;本年度除税前亏损约2.5301亿港元,2023年为2.9145亿港元;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333万港元,2023年为3.7629亿港元;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约0.88港仙,2023年为14.21港仙[39] - 本年度集团财务投资分类亏损约2.1849亿港元,2023年为2.8173亿港元[41] - 本年度透过损益账持有作交易之金融投资未变现公平值收益约203万港元,2023年为未变现公平值亏损1788万港元[39] - 本年度集团贸易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应收贷款及应收票据减值亏损合共约2.724亿港元,2023年为2.1674亿港元[3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权益总额约为11828万港元,2023年为10459万港元;负债净额约为10.9731亿港元,2023年为14.8339亿港元;负债权益比率为112.08%,2023年为107.59%[4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值约为49255万港元,2023年约为9.1641亿港元;流动资产约为60657万港元,2023年为86839万港元;流动负债约为10.9912亿港元,2023年为17.848亿港元;流动比率为0.55,2023年为0.49[4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中银行结余及存款约为92万港元,2023年为2388万港元[4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约5843万港元,2023年为5640万港元;其中会籍债权证约219万港元,与2023年相同,分类为非流动资产;上市股权投资约5624万港元,2023年为5421万港元,分类为流动资产[4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向独立第三方提供债务投资财务资助的未偿还应收款项总额约为5.160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3014亿港元)[65] - 本年度公司就逾期财务资助提供额外减值约1.141亿港元(2023年为2.1155亿港元)[65] - 2024年12月31日湛江借款人应收账面价值扣除累计减值亏损1.5583亿港元后约为1.190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205亿港元[69]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新中弘垫款账面价值扣除减值亏损2.6163亿港元后约为1.99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553亿港元[73] - 2024年12月31日中石江苏贷款人应收账面价值扣除累计减值亏损1.0523亿港元后为4884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零港元[76]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及应收票据账面总额(扣除减值及撇销后)为5.160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3014亿港元[78] - 有抵押应收贷款(财务资助)2024年12月31日净额为315,26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净额为424,603千港元[79] - 有抵押应收贷款(资产及股权重组业务)2024年12月31日净额为205,53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净额为20,770千港元[80] - 所有有抵押应收贷款2024年12月31日净额为516,03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净额为630,135千港元[79][80]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总额为5.160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3014亿港元[82] - 2024年12月31日,湛江借款人应收贷款1.19006亿港元,占比23.06%;中弘借款人1.21477亿港元,占比23.54%等[82] - 2023年12月31日,湛江借款人应收贷款1.9205亿港元,占比30.48%;中弘借款人1.06269亿港元,占比16.86%等[82] - 本年度确认减值亏损约2.724亿港元,2023年为2.1674亿港元[84] - 本年度财务资助减值约1847万港元,基金认购减值约2.5393亿港元[84] - 本年度因美元及人民币贬值产生汇兑收益净额238万港元,2023年为汇兑亏损净额1153万港元[9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13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12名;本年度总员工成本约为820万港元,2023年为784万港元[9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约为零港元作为重大资本承担,2023年12月31日为37356港元;2024年12月31日并无重大或然负债,2023年12月31日为零港元[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综合亏损净额约2333.1万港元[13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流动负债净额及负债净额分别约4.92547亿港元及1.18277亿港元[133] - 集团有未偿还借款及应付利息分别约9.89759亿港元及3.20157亿港元将在未来十二个月内到期偿还[133] - 来自一名董事之贷款约70万港元须按要求偿还,银行结余及存款约92.1万港元[133] 业务线变化 - 公司有三个可报告分类,2024年因失去附属公司控制权终止印刷线路板业务[15] - 截至公告日期,集团考虑终止金融服务业务受规管活动,出售融科投资直属控股公司34%股权[42] - 2025年起,集团拓展新业务,合资公司专注研发、生产及销售无人机[111] - 公司与上海高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磋商,提升农用无人驾驶杀虫机产业[111] 重大投资情况 - 第一批超人智能股份持有41666666股,占比8.23%,成本1041.7万港元,市值487.5万港元,占集团资产总值0.50%,公平值亏损554.2万港元[49] - 第二批超人智能股份持有64148063股,占比12.67%,成本1603.7万港元,市值750.5万港元,占集团资产总值0.76%,公平值亏损853.2万港元[49] - 第三批超人智能股份持有24397946股,占比4.82%,成本609.9万港元,市值285.5万港元,占集团资产总值0.29%,公平值亏损324.5万港元[49] - 第四批超人智能股份持有13533333股,占比2.67%,成本338.3万港元,市值158.3万港元,占集团资产总值0.16%,公平值亏损180万港元[49] - 华融金控持有237359400股,占比2.73%,成本1424.1万港元,市值3655.3万港元,占集团资产总值3.73%,公平值收益2231.2万港元[49] - 第三批超人智能股份收购日公平值为7075万港元,高科技投资基金自2020年1月1日起成为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56] - 本年度公司通过债务重组收到13533333股SuperRobotics股份,公告日期公司持有超人智能28.4%股权,市值约1682万港元[59] - 2017年公司以7920万港元收购8800万股华融投资股份,2018年又收购260万股,后出售643万股,2020年剩余股份转换为237359400股华融金控股份[60][61] - 截至公告日期,华融金控股份市值约3655万港元,已作为公司长期贷款6.759亿港元的抵押品[62] - 一带一路基金重组后,固定收益基金及增长基金共同持有3336740股甘肃银行股份,初始成本497万港元,2020年公司又以2434万港元收购8169260股[63] - 本年度甘肃银行股份投资录得805万港元未变现公平值亏损(2022年为518万港元),截至公告日期市值约286万港元,已作为公司长期贷款6.759亿港元的抵押品[64] 贷款业务情况 - 2017年3月22日公司与湛江借款人及担保人订立不超2亿元人民币的贷款融资协议[66] - 2019年6月30日公司就2亿元人民币本金及约6075万元人民币未偿还应计利息起诉湛江借款人及担保人[66] - 2021年1月21日韶关法院裁定湛江借款人及担保人需支付约1.7836亿元人民币新本金及相应利息[67] - 2018年1月25日公司与中弘借款人订立2亿元人民币贷款协议[70] - 新中弘垫款合计
融科控股(0232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06:04
财务业绩和投资表现 - 财务投资和金融服务分类的财务业绩有显著改善,主要由于出售持有不良资产的附属公司股权产生未经审计的账面收益[16] - 部分利润被(i)对逾期未能收回的财务资助计提减值准备和部分未偿还应收款项的额外减值准备,以及(ii)线路板和财务投资分类业务受当前资本市场波动影响而产生未经审核亏损所抵消[16] - 集团财务投资业务实现收益约4527万港元,主要来自上市证券公允价值收益和出售附属公司收益[31,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持有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和第四批共计143,745,008股超人智能股份[48] - 截至本报告日期,本集团持有超人智能23.66%的股权,全部超人智能股份的市场价值约为5,750万港元[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持有2.37亿股华融金控股份[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持有1,150.6万股甘肅银行股份[55] 制造业务表现 - 印刷线路板市场在第一季度初期依然疲软,产能过剩但需求持续减少[15] - 第二季度后期需求有所回升但势头不佳,价格侵蚀也是导致难以吸引新客户的因素[15] - 集团制造业务收入下降约12.69%至12085万港元,毛利率由15.94%下降至10.44%[30,32] - 制造分类受到中美贸易战、乌克兰战争、台海局势紧张等因素影响,面临激烈竞争[110] - 本集团的制造分类深受近期中美贸易战、乌克兰战争、台湾海峡局势日趋紧张及客户极不稳定影响,动荡不稳[113] 金融服务业务表现 - 集团正在考虑终止金融服务业务[34] - 本集團正考慮於二零二四年下半年終止其金融服務業務之受規管活動[36] - 由於資本市場波動,本集團於本期間並無提供任何諮詢及企業解決方案服務[37] 资产负债状况 -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之權益虧絀總額約47.05百萬港元,負債淨額約1,592.95百萬港元,負債權益比率為103.04%[38] -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之流動負債淨值約841.20百萬港元,流動比率為0.49[38] - 本集團製造分類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之應收賬款週轉日為約70日,存貨週轉日為約59日,應付賬款週轉日為約97日[39] -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之銀行貸款約111.11百萬港元,以固定年利率介乎3.30厘至3.40厘計息[40] 应收款项管理 - 本集团在本期间向独立第三方提供了约5.84亿港元的债务投资财务资助[56] - 本集团在本期间就逾期财務資助計提了額外減值約5,868萬港元[56] - 本集团正在通过重组或诉讼等方式尽最大努力收回相关财务资助[57] - 本集团预計湛江貸款要到2025年上半年才能收回[60] - 本集团已就違反補充協議及擔保協議向深圳國際仲裁院提交仲裁程序申請,以確保收回新中弘墊款的本金約381.50百萬港元[62][64][65][66][67][68] - 本集團共有15名債務投資借款人[72] - 應收貸款及應收票據的賬面總額約為583.61百萬港元[72] - 公司確認了債務投資的應收貸款和應收票據減值因素,包括借款人延遲還款、公司採取法律行動、抵押品價值下降、中國房地產行業需求減少、借款人經營困難等[89] - 於本期間內,公司已確認與財務資助有關的減值虧損約47.68百萬港元[89] 风险管理 - 面对不稳定的投资环境和金融市场,公司将集中精力提高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同时探索资产管理和其他金融服务相关业务机会,并提高交易的可收回性和维持充足的现金流[18] - 集团将采取措施收回相关投资,包括启动法律程序、债务重组和处置等[20] - 集团将继续专注于改善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探索资产管理及其他金融服务相关业务机会[21] - 本集團一般要求客戶提供擔保及抵押品,以盡量降低信貸或投資風險[97] - 本集團會定期與客戶溝通並監控及管理債務的可收回性[101] - 如客戶未能如期償還貸款或利息,或未能遵守投資協議的重大付款或結算條款,本集團會採取適當措施[101] - 本集團會評估客戶在一年內償還貸款或應收款的可能性,以決定是否給予還款期延長或維持業務關係[101] - 本集團會評估變現抵押品的可能性及處置方法以收回損失[102] - 本集團會委聘法律顧問對客戶及╱或擔保人採取必要的法律行動[102] - 本集團定期與客戶溝通並監控和管理債權的可收回性和條件[103] - 本集團根據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使用金融資產減值模型計提減值準備[104,105,106] - 本集團密切監控外匯市場並採取多種策略如優化現金管理和使用項目融資工具來控制外匯風險[117] - 本集團定期監控當前和預期的流動性需求,以確保維持充足的現金儲備應對短期和長期的流動性需求[118] 其他事项 - 中国经济有望在2024年实现GDP目标,若实现则印刷线路板市场应在年底前保持谨慎乐观[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