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医疗(02666)
icon
搜索文档
33家香港上市「医疗服务企业」市值排行及股市表现
新浪财经· 2025-10-11 13:58
年度股价涨幅表现 - 脑动极光-B以166.46%的涨幅位列榜首,麦迪卫康和雍禾医疗紧随其后,涨幅分别为136.54%和127.78% [1] - 美丽田园医疗健康和佰泽医疗本年涨幅均超过80%,分别为101.80%和85.55% [1] - 涨幅排名前十的公司中,复星医药、康圣环球、天安卓健、环球医疗及远东宏信的涨幅在20%至83%之间 [1] - 有17家公司股价录得负增长,其中云康集团、一通阳光和美中嘉和跌幅最大,分别为-86.15%、-76.06%和-70.91% [1] 公司市值规模 - 复星医药以680.48亿港元市值成为板块内市值最大的公司,远东宏信和环球医疗市值分别为328.32亿港元和114.82亿港元 [2] - 脑动极光-B、佰泽医疗、海吉亚医疗和美丽田园医疗健康市值均超过80亿港元,分别为108.65亿、103.24亿、88.51亿和84.67亿港元 [2] - 市值低于10亿港元的公司包括康宁医院、云康集团、大众口腔、康华医疗等11家企业,其中瑞丽医美市值最小,为0.69亿港元 [2] 股价与市值关联性 - 部分高涨幅公司如脑动极光-B和佰泽医疗,其市值也位居前列,分别超过100亿港元 [1][2] - 市值排名靠前的公司如复星医药、远东宏信,其股价也呈现显著上涨,涨幅分别为82.58%和21.16% [1][2] - 一些公司如一通阳光尽管市值达68.04亿港元,但股价年内下跌76.06%,显示市值规模与股价表现并非完全正相关 [1][2]
环球医疗(02666) - 截至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8 16:35
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1,891,539,661,库存股份为0,总数1,891,539,661[2] - 本月内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和库存股份增减均为0普通股[7] 期权与债券 - 截至2025年9月末,未行使期期权0份,行使后可能发行股份不超171,630,458股[3] - 本月行使期期权所得资金0港元[4] - 2021年3月25日发行可换股债券,月底已发行总额90,000,000美元,可能发行股份122,665,263[5]
环球医疗(02666):综合医疗阶段性承压,持续拓展健康科技领域的业务布局
国信证券· 2025-09-30 19:2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环球医疗(02666 HK)的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并予以维持 [1][4][6][27]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环球医疗以医疗服务为核心,金融服务为支撑,健康科技为引擎,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1][10] - 公司金融业务处于转型创新期,净息差显著回升,资产质量保持良好 [2][13] - 医院集团业务快速成长,已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健康科技和专科医疗加速布局,前景广阔 [3][4][20][27] - 公司当前估值具有性价比,价值重塑空间大 [4][27] 2025年上半年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5.81亿元,同比增长15.9% [1][10] - 年度溢利为13.35亿元,同比增长6.6%;归母净利润为12.28亿元,同比增长8.0% [1][10] - 医疗健康业务收入49.64亿元,同比增长27.7%,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65.5% [1][10] - 金融业务收入28.51亿元,同比增长6.9% [2][13] 医疗健康业务表现 - 综合医疗服务实现收入42.22亿元,同比增长15.8%;实现溢利2.31亿元,同比下降14.6% [3][20] - 已并表65家医疗机构,合计开放床位16168张 [1][10] - 总诊疗量约509万人次,同比增长2.8%;手术量达5.3万人次,同比增长3.0% [3][20] - 平均单床年收入为46万元,其中三级医院单床收入约62万元 [3][20] 健康科技业务表现 - 健康科技业务收入6.4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2.1% [3][20] - 其中,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收入4.18亿元,同比增长58.7%,净利润0.48亿元,同比增长45.9% [3][20] - 以青鸟软通为主体的智慧康养业务收入2.22亿元,净利润0.12亿元 [3][20] - 公司成功并购北京金旭仪科,推进健康科技布局 [3][20] 金融业务表现 - 金融业务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7.22%,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3.40% [2][13] - 净利差为3.82%,同比提升0.94个百分点;净息差为4.34%,同比提升0.92个百分点 [2][13] - 资产质量良好,不良资产率0.97%,超过30天逾期率0.90%,拨备覆盖率313.87% [2][13] 盈利能力与现金流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4.3%,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22] - 销售费用率2.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9.9%,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22] - 归母纯利率为16.2%,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22] -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24.78亿元,现金流状况大幅改善 [22][2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21亿元、21.97亿元、22.94亿元,同比增长4.4%、3.6%、4.4% [4][27] - 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1.12元、1.16元、1.21元 [5][31]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PE)分别为5.0倍、4.9倍、4.6倍 [4][5][27][31] - 当前市净率(PB)为0.57倍 [5][31] 公司基础数据 - 截至报告日,公司收盘价为6.05港元,总市值约为114.44亿港元 [6] - 52周最高价/最低价分别为6.71港元和4.30港元 [6] - 近3个月日均成交额为65.45百万港元 [6]
环球医疗(2666.HK):2025H1经营稳健 业绩符合预期
格隆汇· 2025-09-26 04:1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5.81亿元 同比增长15.9% [1] -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2.28亿元 同比增长8% [1] 医疗健康业务 - 医疗健康业务分部实现营业收入49.64亿元 同比增长27.7% 占总收入比重65.5% [1] - 医疗健康业务实现净利润2.85亿元 同比增长5.3% 占总净利润比重21.3% [1] - 综合医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2.22亿元 同比增长15.8% 但净利润2.31亿元同比下降14.6% [1] - 专科医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 主要来自新并表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项目贡献1.18亿元收入 [1] - 健康科技业务实现收入6.46亿元 同比增长142.1% 其中设备周期全周期管理业务收入4.18亿元 [1] - 健康科技业务实现净利润0.48亿元 同比增长45.9% [1] 医疗业务运营数据 - 并表范围内65家综合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体检人次达509万人次 同比增长2.8% [1] - 手术人次5.3万人次 同比增长3% [1] - 出院人次26.2万人次 同比增长2.4% [1] 金融业务 - 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51亿元 同比增长6.9% [1] - 实现净利润10.5亿元 同比增长7%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生息资产净额706.05亿元 [1] - 不良资产率控制在1%以内 30天逾期率控制在0.9% [1] - 拨备覆盖率提升至313.87% [1] - 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为2.84% [1]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147.95亿元 同比增长8% [1] - 预计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153.47亿元 同比增长4% [1] - 预计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161.82亿元 同比增长5% [1] - 预计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0.95亿元 同比增长3% [1] - 预计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2.30亿元 同比增长6% [1] - 预计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3.56亿元 同比增长6% [1]
华安证券:维持环球医疗“增持”评级 健康科技是医疗业务增长核心动力
智通财经· 2025-09-25 14:30
业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7.95亿元、153.47亿元、161.82亿元,同比增长8%、4%、5%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95亿元、22.30亿元、23.56亿元,同比增长3%、6%、6% [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5.81亿元,同比增长15.9%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2.28亿元,同比增长8% [1] 医疗健康业务 - 2025年上半年医疗健康业务收入49.64亿元,同比增长27.7%,占总收入比重65.5% [1] - 医疗健康业务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5.3%,占总净利润比重21.3% [1] - 综合医疗业务收入42.22亿元,同比增长15.8%,净利润2.31亿元,同比下降14.6% [2] - 专科医疗业务收入1.3亿元,主要来自新并表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项目贡献1.18亿元收入 [2] - 健康科技业务收入6.46亿元,同比增长142.1%,其中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收入4.18亿元,净利润0.48亿元,同比增长45.9% [2] 医疗业务运营数据 - 并表65家综合医疗机构,2025年上半年门急诊及体检人次509万,同比增长2.8% [2] - 手术人次5.3万,同比增长3% [2] - 出院人次26.2万,同比增长2.4% [2] 金融业务 - 2025年上半年金融业务收入28.51亿元,同比增长6.9% [3] - 金融业务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7% [3] - 生息资产净额706.05亿元,不良资产率控制在1%以内,30天逾期率0.9% [3] - 拨备覆盖率313.87%,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2.84% [3]
环球医疗(02666):2025H1经营稳健,业绩符合预期
华安证券· 2025-09-25 11:59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稳健,业绩符合预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9%至75.8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至12.28亿元[4] - 医疗健康业务增长强劲,收入同比增长27.7%至49.64亿元,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65.5%,健康科技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42.1%至6.46亿元[5][6] - 金融业务保持稳健,收入同比增长6.9%至28.5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至10.5亿元,资产质量稳健,不良资产率控制在1%以内[7]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将达147.95/153.47/161.82亿元,归母净利润将达20.95/22.30/23.56亿元,维持增长态势[9] 业务分部表现 - 医疗健康业务收入49.64亿元(+27.7%),净利润2.85亿元(+5.3%),占比总收入65.5%[5] - 综合医疗业务收入42.22亿元(+15.8%),净利润2.31亿元(-14.6%),受DRG支付改革影响[6] - 专科医疗业务收入1.3亿元,主要来自新并表眼科医院项目[6] - 健康科技业务收入6.46亿元(+142.1%),净利润0.48亿元(+45.9%)[6] - 金融业务收入28.51亿元(+6.9%),净利润10.5亿元(+7%),生息资产净额706.05亿元,拨备覆盖率313.87%[7] 财务预测 - 2025E营业收入147.95亿元(+8%),归母净利润20.95亿元(+3%)[9][11] - 2026E营业收入153.47亿元(+4%),归母净利润22.30亿元(+6%)[9][11] - 2027E营业收入161.82亿元(+5%),归母净利润23.56亿元(+6%)[9][11] - 每股收益预计为1.11/1.18/1.25元,市盈率预计为5.63/5.29/5.01倍[11] 运营数据 - 综合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体检人次509万(+2.8%),手术人次5.3万(+3%),出院人次26.2万(+2.4%)[6] - 金融业务融资成本优化,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2.84%[7]
商业医疗险报告一:见微知著,医保承压下商保或为破局之法
平安证券· 2025-09-22 18: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生物医药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卫生费用持续增长 2023年达9.06万亿元 占GDP比重7.2% 增速高于GDP增速 在老龄化趋势下预计将持续增长[3][15] - 医保基金承压 2024年医保收入3.49万亿元(同比增长4.20%) 支出2.98万亿元(同比增长5.51%) 支出增速快于收入增速 累计结余负增长[20] - 商业健康险快速发展 保费规模从2014年1587亿元增长至2024年9974亿元 医疗险为赔付主力 2023年保费规模约4336.8亿元 占比48%[3][27] - 政策推动商业健康险发展 2025年首次增加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纳入超出基本医保定位的创新药[3][74] - 预计2030年有超1.7万亿元医疗费用缺口需商业健康险补充[22] 中国卫生保障体系 - 2022年卫生总费用85328亿元 筹资端构成:政府支出24041亿元(占比28%) 社会支出38346亿元(占比45%) 个人支出22941亿元(占比27%)[10] - 目标至2030年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降至25% 社会支出将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10][15] - 医保为社会筹资核心来源 2022年占比62.9%[3] 健康险支付增量 - 商业健康险2024年保费规模达9774亿元 医疗险2022年赔付金额约2500亿元 赔付率68.8%[3][27] - 重疾险2022年赔付率仅19.05% 医疗险为医疗行业资金增量主力[27][31] - 医保参保率已达95% 收入端提升空间有限 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低 处于成长期 最具增长潜力[20] 医疗险核心品种 - 惠民保特点:低门槛、低保费(平均108元)、高保额(200-300万元)、高赔付率(超70%)[35][36][41] - 惠民保2022年参保人数增速56.44% 保费收入增速83.51% 2023年产品累计294款[46][52] - 惠民保面临参保率不足问题 2023年53款产品参保率均值仅18.9%[61] - 百万医疗险2016年保费10亿元 预计2025年达2010亿元 增速趋稳[65][67] 政策推进 - 2009年以来多项政策支持商业健康险发展 目标2025年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71] - 医保与商保数据共享推进 2025年首次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74] - 商保目录纳入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的创新药[3][74] 投资建议 - 创新药领域:关注管线布局丰富的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中国生物制药等 创新药单品潜力大的一品红、三生制药等 前沿技术平台领先的东诚药业、远大医药等[3][77] - DTP药房领域:医药商业公司如上海医药、九州通等 传统零售药店如益丰药房、大参林等 互联网药房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3][77] - TPA行业:思派健康、镁信健康等头部企业[3][77] - 创新器械:医保覆盖不全的PFA房颤治疗术式、心脏起搏器等(惠泰医疗、微电生理等) 创新升级术式定制化骨科产品等(心脉医疗、三友医疗等) 高端家用医疗器械如家用呼吸机、CGM等(怡和嘉业、鱼跃医疗等)[4][77] - 医疗服务:具备医技能力壁垒的眼科专科医院(爱尔眼科、华厦眼科等) 综合医疗服务机构(国际医学、海吉亚医疗等)[4][77]
环球医疗(02666.HK):9月19日南向资金增持59.1万股
搜狐财经· 2025-09-20 03:50
南向资金持股变动 - 9月19日南向资金增持环球医疗59.1万股,持股总数达4.58亿股,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24.19% [1] - 近5个交易日南向资金连续增持环球医疗,累计净增持483.9万股 [1] - 近20个交易日南向资金有13天增持环球医疗,累计净增持1047.63万股 [1] 近期持股变动详情 - 9月16日南向资金增持环球医疗206.95万股,变动幅度0.46% [2] - 9月15日南向资金增持环球医疗171.1万股,变动幅度0.38% [2] - 9月17日南向资金增持环球医疗41.1万股,变动幅度0.09%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通过金融业务和医疗健康业务两个分部运营 [2] - 金融业务包括融资租赁、售后回租赁、保理、经营租赁和咨询服务 [2] - 医疗健康业务包括医疗健康服务、医院运营管理、医疗设备贸易及数字科技服务 [2]
大行评级|花旗:上调环球医疗目标价至6.9港元 上调每股盈利预测
格隆汇· 2025-09-18 11:27
业绩预测调整 - 上调2025年每股盈利预测4% [1] - 上调2026年每股盈利预测6% [1] - 上调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4% [1] 估值调整 - 目标价由6.3港元上调至6.9港元 [1] - 维持买入评级 [1] 盈利预测调整原因 - 反映融资成本下降 [1] - 反映融资租赁业务的净现值扩阔 [1]
环球医疗(02666)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6 16:30
医疗机构规模与分布 - 公司旗下拥有68家医疗机构分布于14个省份及直辖市[9] - 公司总床位数超过1.6万张[9] - 旗下医疗机构包含6家三甲医院[9] - 旗下医疗机构包含1家三级医院[9] - 旗下医疗机构包含31家二级医院[9] - 已并表综合医疗机构总数达65家,其中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30家、其他29家[22][2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为2666[5][9] - 公司于2015年7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9]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9]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香港中环红棉路8号东昌大厦702室[4] - 公司总部及中国主要营业地点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中路辅路90号20-28层[4] 收入表现(同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758.07亿元,同比增长15.9%[13] - 医疗健康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96.38亿元,同比增长27.7%,占总收入比重65.5%[13] - 金融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85.13亿元,较上年同期人民币266.73亿元[10] - 综合医疗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22.19亿元,同比增长15.8%[17] - 2025年上半年医疗业务收入合计达381,83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26][27][28] - 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收入418.4百万元,同比增长58.7%[32] - 金融业务收入2851.3百万元,同比增长6.9%[37] - 集团总收入7580.7百万元,同比增长15.9%[40] - 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758.07亿元,同比增长15.9%[41][42][43] - 医疗健康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96.38亿元,同比增长27.7%,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65.5%[42][43][44] - 金融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85.13亿元,同比增长6.9%,占总收入比重为37.6%[42][43] - 健康科技业务收入大幅增长142.1%至人民币64.58亿元[45][49] - 专科业务收入激增2,626.9%至人民币12.96亿元[45] - 综合医疗业务收入增长15.8%至人民币422.19亿元[45][47] - 专科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129.6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4.9百万元[50] - 金融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2,851.3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51] - 金融服务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人民币2,622.9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8%[53] - 咨询服务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人民币206.7百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2.8%[52] - 综合医疗业务收入4221.9百万元同比增长15.8%[62][63] - 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收入418.4百万元同比增长58.7%[64][65] - 收入同比增长15.9%至75.81亿元人民币[174] - 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15.9%,从2024年上半年的6,542,690千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7,580,699千元[195][198] - 中国大陆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5.9%,达7,580,699千元,占总收入100%[195][198] - 医疗健康业务客户合同收入同比增长22.6%,从3,872,767千元增至4,749,258千元[199][200] - 金融服务业务客户合同收入同比下降33.1%,从310,122千元减至207,353千元[199][200] - 医疗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0.6%,从3,447,836千元增至4,157,235千元[199][200] - 设备全周期管理收入同比增长53.0%,从250,298千元增至382,978千元[199][200] - 售后回租安排应收款项收入增长12.5%,从2,296,811千元增至2,583,245千元[198] - 保理收入同比下降81.2%,从34,911千元减至6,568千元[198] - 融资租赁收入增长38.8%,从24,018千元增至33,338千元[198] 利润表现(同比) - 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33.52亿元,同比增长6.6%[13] - 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22.81亿元,同比增长8.0%[13] - 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期内溢利48.1百万元,同比增长45.9%[32] - 金融业务期内溢利1050.2百万元,同比增长7.0%[37] - 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2025年上半年为人民币1,228.1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61] - 综合医疗业务期内溢利230.9百万元同比下降14.6%[62][63] - 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期内溢利48.1百万元同比增长45.8%[64][65] - 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33.52亿元,同比增长6.6%,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122.81亿元,同比增长8.0%[41] - 专科业务2025年上半年实现毛利人民币14.9百万元[50] - 金融业务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1,723.9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3%[51] - 期内溢利同比增长6.6%至13.35亿元人民币[174] - 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8.0%至12.28亿元人民币[174] - 基本每股盈利同比增长8.3%至0.65元人民币[174] - 公司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3.35亿元,较去年同期12.52亿元增长6.6%[193][194] - 金融业务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0.50亿元,医疗健康业务期内溢利为人民币2.85亿元[19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174.131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61.8674亿元增长7.6%[182] 毛利表现(同比)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260.31亿元,同比增长15.0%[41][42][43] - 医疗健康业务毛利为人民币78.48亿元,同比增长23.9%,毛利率为30.2%[42][43][44] - 金融业务毛利为人民币172.39亿元,同比增长12.3%,毛利率为66.2%[42][43] - 健康科技业务毛利增长85.0%至人民币19.88亿元[45][49] - 专科业务毛利由负转正实现人民币1.49亿元[45] - 综合医疗业务毛利增长9.9%至人民币57.93亿元[45][47] - 毛利同比增长15.0%至26.03亿元人民币[174] 成本与费用(同比) - 药耗成本占收入比(剔除中草药和疫苗影响因素后)降至39.9%[21] - 销售成本同比增长16.3%至49.78亿元人民币[174] - 行政开支同比增长21.6%至7.49亿元人民币[174] - 行政开支363.7百万元同比增长26.3%[63] - 公司销售成本为人民币49.78亿元,同比增长16.3%[193][194] - 公司折舊與攤銷费用为人民币3.43亿元,较去年同期2.62亿元增长30.7%[193][194] 资产回报率与息差 - 总资产回报率(ROA)为3.11%,较上年同期3.05%有所提升[10][13] - 股本回报率(ROE)为14.08%,较上年同期13.94%有所提升[10][13] - 净息差为4.34%,较上年同期3.42%提升92个基点[10] - 净利差为3.82%,较上年同期2.86%提升96个基点[10] - 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7.22%,同比上升0.52个百分点[37] - 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3.40%,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37] - 净利差3.82%,同比上升0.96个百分点[37] - 净息差4.34%,同比上升0.92个百分点[37] - 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2025年上半年为7.22%,较上年同期上升0.52个百分点[55][57] - 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2025年上半年为3.40%,较上年同期下降0.44个百分点[55][57] - 净利差2025年上半年为3.82%,较上年同期上升0.96个百分点[55][57] - 净息差2025年上半年为4.34%,较上年同期上升0.92个百分点[55][57] 医疗服务量指标 - 2025年上半年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2.4%至4,495,049人次[19] - 2025年上半年出院人次同比增长2.4%至256,191人次[19] - 2025年上半年体检人次同比增长7.5%至454,109人次[19] - 平均住院日缩短至近9天[19] - 三级医院单床收入达6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26][27][28] - 次均门诊费用为30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26][27][28] - 次均住院费用为9,002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4%[26][27][28] 资产与负债状况 - 集团总资产85716.6百万元较上年末下降0.4%[66][67] - 受限制存款1029.1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23.4%[66][6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236.3百万元较上年末下降6.0%[66][69] - 贷款及应收款项71300.5百万元较上年末下降0.4%[66][70] - 生息资产净额70605.0百万元较上年末减少672.4百万元[71] - 应收账款净值增长18.3%至285.1亿元,主要因新增并购及业务规模扩大[84] - 使用权资产下降2.2%至170.24亿元,物业厂房设备增加4650万元至59.33亿元[85] - 商誉余额增加330万元至3.84亿元,主要来自收购金旭仪科项目[86] - 公司总负债为人民币628.96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4%[87][88] - 计息银行及其他融资余额为人民币519.51亿元,占总负债82.6%,较上年末微降0.1%[87][88][89]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余额为人民币82.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87][88] - 衍生金融负债大幅增长1068.8%,至人民币8624万元[88] - 银行借款占计息融资总额56.3%,余额为人民币292.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90] - 外币计值融资(美元、港币、日元)占比19.6%,余额为人民币101.90亿元[91] - 境外融资余额为人民币118.60亿元,占比22.8%,较上年末增长0.6%[92] - 即期计息融资余额为人民币214.64亿元,占比41.3%,较上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93] - 有抵押计息融资占比20.8%,余额为人民币107.8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94] - 应付贸易款项及票据下降11.6%,至人民币24.53亿元[88] - 计息银行及其他融资总额为519.5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下降0.1%[95] - 直接融资占比39.8%(206.5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40.2%下降0.4个百分点[95] - 间接融资占比60.2%(312.9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59.8%上升0.4个百分点[95]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达82.2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加0.99亿元人民币[96] - 股东权益总额228.2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下降0.2%(减少0.49亿元人民币)[97][98] - 储备金增长4.5%至123.63亿元人民币,占权益总额54.2%[98] - 可续期公司债持有人应占权益下降37.2%至10.54亿元人民币[98] - 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860.32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857.17亿元人民币,减少0.4%[17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末的23.79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中的22.36亿元人民币,下降6.0%[177] - 计息银行及其他融资流动负债部分从221.89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8.24亿元人民币,下降6.2%[177] - 贷款及应收款项(非流动)从430.76亿元人民币减少至385.20亿元人民币,下降10.6%[177] - 资产净值从228.70亿元人民币略降至228.21亿元人民币[178] - 权益总额从228.70亿元人民币略降至228.21亿元人民币[178] - 公司分部总资产为人民币857.17亿元,较去年同期839.71亿元增长2.1%[193][194] - 生息资产净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702.39亿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694.16亿元,降幅为1.2%[133] - 应收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4.11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8.51亿元,增幅为18.3%[133] - 集团有人民币129.86亿元的生息资产和人民币6.74亿元的现金用于抵押以获得银行借款及其他融资[135] - 已签约但未拨付的资本开支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5.84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5.49亿元,降幅为5.9%[139] - 信贷承担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6.39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3.92亿元,降幅为9.3%[139]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24.4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改善445.10亿元人民币[100][101] - 融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23.3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恶化412.47亿元人民币[100][10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247.787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负197.3075亿元有显著改善[18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33.9573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52.5092亿元有所减少[18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233.1415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所得179.3299亿元[18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到借款现金为人民币2104.4265亿元,偿还借款本金为人民币2070.8471亿元[18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已付利息为人民币90.949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95.2046亿元减少4.5%[18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发行可续期公司债获得现金人民币29.9174亿元,同时赎回了人民币90亿元的可续期公司债[18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已付股息为人民币60.4137亿元[184]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2.36亿元,较期初23.79亿元减少6.0%[185] - 期内公司录得溢利12.28亿元人民币[179] - 公司宣派股息6.25亿元人民币[179] - 公司发行可续期公司债2.99亿元人民币[179] - 公司赎回可续期公司债9.00亿元人民币[179] 财务比率与风险指标 - 资产负债率73.38%,较2024年末73.42%下降0.04个百分点[103] - 公司杠杆率从2024年末的2.27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2.28[104] - 计息银行及其他融资为人民币519.51亿元,较上年末的人民币520.15亿元略有下降[104] - 生息资产净额为人民币70,605.0百万元,生息资产拨备为人民币2,157.4百万元,拨备覆盖率达313.87%[119] - 外汇风险敞口约为10.53百万美元,已对冲1,415.19百万美元,对冲比例达99.25%[123] - 生息资产行业集中度:城市公用行业占比76.6%(54,082.8百万元),医疗行业占比10.7%(7,585.0百万元),其他行业占比12.7%(8,937.1百万元)[13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生息资产总额为70,604.96百万元,较2024年末71,277.42百万元略有下降[132] - 医疗行业生息资产从2024年末8,303.6百万元降至2025年6月末7,585.0百万元,占比从11.7%降至10.7%[132] - 城市公用行业生息资产从2024年末54,633.3百万元微降至2025年6月末54,082.8百万元,占比保持76.6%[132] - 其他行业生息资产从2024年末8,340.5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末8,937.1百万元,占比从11.7%升至12.7%[132] - 公司采用单笔减值测试和组合减值测试方法计提生息资产拨备[119] - 公司金融工具面临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121] - 信贷风险分类包括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