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疗(02666)

搜索文档
环球医疗(0266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12:05
财务数据整体表现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约人民币65.427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2.9%[2] - 同期,期内溢利约人民币12.522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4.8%[2] - 本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约人民币11.372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3.7%[2] - 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约人民币839.715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长4.5%[2] - 同日,本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约人民币169.55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长8.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股本回报率为13.94%[2] - 同期,总资产回报率为3.05%[2] - 2024年基本每股溢利为人民币0.60元,2023年为人民币0.58元[3] - 2024年摊薄每股溢利为人民币0.57元,2023年为人民币0.54元[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额约人民币91.259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6.217亿元[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6.18674亿元,2023年同期为15.64475亿元[12]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19.73075亿元,2023年同期为-33.64482亿元[12]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5.25092亿元,2023年同期为-3.58271亿元[13]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793299亿元,2023年同期为3.459721亿元[13]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7.04868亿元,期初为28.48973亿元,期末为21.44745亿元[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合并储备为116.1323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3.05001亿元[10] - 2024年上半年收购子公司涉及金额7.3923亿元[10] - 2024年收到合营公司股利1.5631亿元,2023年无此项收入[13] - 2024年非套期衍生金融工具已实现收益6.8603亿元,2023年无此项收益[13] - 2024年发行可续期公司债4.97553亿元,赎回可换股债券4.25976亿元[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6542690千元,期内溢利1252173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6739100千元和1194754千元分别下降2.91%和增长4.81%[21][22]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4278866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4466133千元下降4.19%[21][22] - 2024年上半年金融资产减值损失109083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94934千元增长14.90%[21][22] - 2024年上半年资本支出607530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343347千元增长77.09%[21][22] - 2024年上半年融资租赁收入24018千元,售后回租安排的应收款项收入2296811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33894千元和2240391千元有不同变化[25] - 2024年上半年客户合同收入4182889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4291224千元下降2.52%[25] - 公司收入均来自中国大陆地区,2024年上半年为6542690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6739100千元下降2.91%[23] - 2024年上半年服务收入中,金融业务服务费收入310122千元,医疗健康业务服务费收入8515千元[26] - 有关期间无单一客户贡献达或超集团总收入的10%[24] - 公司金融业务与外部客户合同产生收入310,122千元,医疗健康业务为3,872,767千元,总计4,182,889千元[29]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289,913千元,2023年同期为317,624千元[30] - 2024年上半年政府特别补助为181,398千元,2023年同期为208,927千元[31]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618,674千元,2023年同期为1,564,475千元[35]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366,501千元,2023年同期为369,721千元[35] - 与2023年度相关末期股息每股0.35港元,共计662,039千港元(相当于人民币604,468千元),已在2024年7月30日支付[37]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60元,2023年同期为0.58元[40] - 2024年上半年摊薄每股收益为0.57元,2023年同期为0.54元[40] - 2024年上半年借款成本为1,025,084千元,2023年同期为1,198,884千元[32] - 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6,422千元,2023年同期为6,852千元[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用作计算基本每股盈利的期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891,539,661股,与2023年相同;计算摊薄每股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010,247,980股,2023年为2,082,889,415股[41] - 2024年上半年集团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为541,870千元,2023年同期为329,466千元;处置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893千元,产生净收益143千元,2023年同期处置账面净值2,629千元,产生净损失144千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金融资产总计74,614,94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71,797,797千元;金融负债总计59,029,56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7,629,853千元[43] - 2024年6月30日,贷款及应收款项总计70,409,199千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为30,155,747千元,一年后到期的为40,253,452千元;2023年12月31日总计67,261,890千元[45]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融资租赁款总额为4,391,236千元,净额为2,770,383千元;2023年12月31日总额为4,648,711千元,净额为3,114,604千元[46] - 2024年6月30日,售后回租安排的应收款净额为66,493,47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62,698,125千元;2024年用作借款抵押的售后回租安排应收款净额为9,010,479千元,2023年为8,799,229千元[50][51] - 2024年6月30日,应收保理款净额为1,161,45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35,856千元[46]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1,988,399千元,应收票据为21,890千元;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为1,790,060千元,应收票据为41,478千元[46] - 2024年上半年,集团对生息资产的拨备为1,987,189千元,对应收账款的拨备为39,215千元;2023年分别为1,884,973千元和33,260千元[4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用于借款抵押的应收融资租赁款,2023年12月31日也无[49] - 2024年6月30日应收保理款总计116145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35856千元[52]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总计198839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90060千元;2024年一年以内平均预期信用损失率0.96%,一年以上为11.91%,总计1.97%;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0.69%、14.30%、1.86%[53][54] - 2024年6月30日应收票据一年以内为2189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1478千元[55] - 2024年6月30日生息资产账面净值合计6843812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65463612千元[56] - 2024年上半年生息资产拨备合计计提102146千元,期末合计1987189千元[58] - 2024年6月30日应收关联方款项总计1965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9190千元[60]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4474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48973千元[61] - 2024年6月30日银行结余质押和受限制金额为669,693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71,852千元略有下降[63] - 2024年6月30日用作银行承兑汇票等抵押品的现金为5,655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9,120千元大幅减少[63] - 2024年6月30日存放于关联方的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449,966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34,481千元有所降低[63]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款项及票据总计2,317,678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988,673千元减少[64] - 2024年6月30日应付关联方款项总计117,806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6,447千元略有增加[66] - 2024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融资即期总计19,103,149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2,537,605千元减少[68] - 2024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融资非即期总计31,280,850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5,111,995千元增加[68] - 2024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融资总计50,383,999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7,649,600千元增加[68] - 2024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融资按货币计价,港币4,328,808千元、人民币40,205,736千元、美元5,849,455千元[69] - 2023年12月31日计息银行及其他融资按货币计价,港币3,054,146千元、人民币38,504,534千元、美元6,090,920千元[69]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融资总计503.8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476.50亿元[70] - 2024年6月30日一年内偿还的银行贷款为118.81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9.79亿元[70] - 2024年6月30日由贷款等提供抵押的银行及其他融资金额为82.13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84.29亿元[71] - 2024年6月30日应付关联方本金余额涉及多家公司,如应付通用技术集团香港国际资本有限公司21.25亿元等[71] - 2024年6月30日由通用技术集团提供安慰函的银行及其他融资余额为90.8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71.75亿元[71] - 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股份数目均为18.92亿股,股本均为5.30亿元[72][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83,971,499千元,负债总额61,680,072千元,资产负债率73.45%[100][10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生息资产净额70,425,314千元,不良资产率0.99%,拨备覆盖率286.24%[100][10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6542.7百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9%[12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除税前溢利1618.7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12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1137.2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126]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4278.866百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
环球医疗20240520
华安证券· 2024-05-21 22:45
业绩总结 - 公司2018年环球医疗合并营业总收入为136.5亿,其中医疗健康业务收入占57%[2] - 公司环球医疗医疗业务净利润占比从2018年的18%增长至2022年的21%[3] - 公司环球医疗医疗分布收入同比增加4.9%,净利润同比增加36.9%[7] - 公司一到四月份的门急诊人次同比上升6.7%[13] - 公司一到四月份的出院人次增长8.8%,平均住院日控制在10天以内[14] - 公司一到四月份的手术人数同比增长15.8%,其中三四级手术增长25.6%[14] 未来展望 - 公司未来环球医疗医院并购方向将更多偏向中小型盈利性专科医院[4] - 公司希望通过全年的运营举措提升综合医疗的贡献水平[15] - 公司计划发展专科医院,包括肾病医院的连锁产业线[16] - 公司希望节育率能够提高到6,同时计划在2024年全年将综合医疗板块的净利润率提升至6[19]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成立了专门做肾病业务的平台环球月股[17] - 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设备维保板块保持快速健康增长,具有战略性并购时机[29]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预计未来三年央企整合将对业务提升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备品备件的统筹和工程师培训方面[30] - 公司新任董事长具有丰富的战略规划和资本运作经验,通用技术集团未来将对环球医疗提供战略资源倾斜[31] 负面信息 - 二手医疗设备在商业领域不能流通,公司设备全周期业务已经跑起来[35]
综合医疗业务盈利能力改善,设备全周期管理实现能级跨越
国信证券· 2024-05-15 11: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环球医疗"买入"评级 [1] 报告核心观点 - 2023年金融业务保持稳健,医疗健康业务进一步提速 [6] - 医院业务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单床产出进一步提升,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9] - 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实现能级跨越,专科业务快速布局 [10] - 盈利能力承压,经营性现金流明显改善 [12] 公司业务概况 - 环球医疗是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截至2023年末已并表14353张床位,同时面向医院客户开展设备全周期管理、专科运营、互联网医疗等多项服务,并提供以融资租赁为核心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6] - 2023年实现营收136.50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医疗健康业务收入78.33亿,同比增长22.9%,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57.4% [6] - 年度溢利为21.99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医疗健康业务贡献4.54亿,同比增长20.6%;归母净利润为20.21亿,同比增长7.0%,其中医疗健康业务贡献3.65亿,同比增长45.8% [6] 金融业务表现 - 金融业务作为公司持续贡献利润的来源,2023年实现收入58.82亿,同比增长2.8% [7] - 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6.90%,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4.26%,净利差为2.64%(-0.60pp),净息差3.16%(-0.51pp) [7] - 为应对美元加息影响,公司积极调整优化融资结构,截至2023年末,相较上年末外币融资规模占比下降11% [7] - 公司资产质量持续保持良好,不良资产率0.98%,拨备覆盖率284.55% [7] 医疗健康业务表现 - 2023年已交割医疗机构并表期间实现收入74.66亿元(+20.7%),实现年内溢利3.36亿,同比增长16.4% [9] - 剔除特殊因素影响,医疗机构综合净利润率5.10%(+0.16pp) [9] - 剔除西电医院新开业床位影响,平均单床年收入提升至约51万元,同比上升约10.1% [9] - 总诊疗量约为935万人次(剔除核酸后同比增长21.0%),门住转化率得到明显提升,整体床位使用率上升至90% [9] - 病源结构改善,不断提升手术能力,手术量达到8.59万人次(+14.0%) [9] 新业务拓展 - 专科及健康产业实现收入2.44亿,年内溢利0.32亿 [10] - 在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中,顺利并购凯斯轩达、山东拓庄等公司,管理设备资产近200亿人民币,2023年贡献报表收入2.43亿 [10] - 公司已与10余家国内外知名设备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将与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共同启动行业标准制定工作 [10] 盈利预测和估值 - 考虑融资成本和宏观环境影响,下调2024-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6年归母净利润为21.08/22.81/24.81亿 [15] - 当前股价对应PE为4.2/3.9/3.6倍,公司医疗健康业务价值重塑空间大,估值具有性价比 [15]
环球医疗20240507
2024-05-11 19:50
业绩总结 - 公司一季度合并收入微微下降1.6%,净利润增加约5%[2] - 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报表收入同比增长314.8%,净利润增加约614%[3] - 医疗分部门急诊人次增幅约6.1%,住院总人次增幅9.2%[4] - 手术人数同比增长14.7%,单床收入同比提升5%[5] 未来展望 - 公司计划未来医疗分布的净率目标为30%[15]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至2026年上半年扩建床位至2万张[18] - 公司计划成为设备全周期管理领域的行业引领者,强调规模和技术能力的提升[23] - 公司选择在健康产业赛道上扩张,追求快速扩张和成为行业领先者[26]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去年并购了凯瑟仙达、山东拓张和送餐盒,预计全年收入可达7-8亿美元,净利润约4000万美元[21][22] - 公司与麦生合作在质子放疗中心项目上取得明显业务增长[33]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加速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并购速度,拥有1.6万张床位的医院集团[14] - 公司连续两年收入结构过半,有望调整到医疗保健类别[17] 负面信息 - 公司在市值管理方面希望股价能够回归价值,综合考虑资产负债率等因素[16]
环球医疗(02666)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6:4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通用环球医疗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为2666,于2012年4月19日根据香港法律注册成立[5] - 公司总部及中国主要营业地点位于中国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中路辅路90号20 - 28层[3] - 公司核数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法律顾为科律香港律师事务所[4]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为交通银行北京阜外支行和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4] - 公司网址为www.umcare.cn[4] 公司管理层信息 - 彭佳虹女士、王文兵先生等为公司执行董事,王文兵先生为首席执行官[3] - 李引泉先生、邹小磊先生等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3] - 审核委员会主席为朱梓阳先生,风险控制委员会主席为王文兵先生[3] - 薪酬委员会主席为邹小磊先生,提名委员会主席为彭佳虹女士[3] - 战略委员会主席为彭佳虹女士[3] - 董事会目前由十一名成员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四名非执行董事及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32] - 俞纲先生于2023年6月21日辞任执行董事,王琳女士于2023年7月25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32][133] - 主席及首席执行官职务分别由彭佳虹女士及王文兵先生担任,职责已书面清晰界定[13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符合上市规则有关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规定,公司认为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为独立人士[135] - 执行董事实行三年服务合约制,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实行三年委任函制,除执行董事外每届股东大会三分之一董事轮席退任[137] - 董事会负责领导和控制公司,决策重要事宜,管理公司日常运营职责转授予管理层[138] - 新委任董事获正式全面就任简介,公司为董事安排内部简介会和提供阅读材料,鼓励董事参加培训[139] - 年度内全体董事均参加持续专业培训,包括阅读联交所指引材料[140] - 董事会设立审核、薪酬、提名、风险控制和战略五个委员会,各委员会有书面职权范围[140] - 审核委员会由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主席为李引泉[141] - 审核委员会职责包括监察财务报表等、检讨财务监管等系统、就外部核数师相关事宜提建议等[141] - 年度内审核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审阅年度和中期财务业绩及报告,通过书面决议审批外部核数师审计费用及委聘条款[142] - 年度内审核委员会与外部核数师会面两次,审阅年度和中期财务业绩[142] - 薪酬委员会由2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年内召开1次会议,批准第二批股票期权失效和第三批股票期权注销[143] - 执行董事薪酬包括基本工资、退休金及绩效/酌情花红,还可获股票期权;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主要为董事酬金,不获股票期权及股份奖励[144] - 提名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职责包括检讨董事会架构等[145] - 董事会采纳成员多元化政策,考虑技能、专业经验等差异任命董事,提名委员会将检讨政策有效性[146] - 董事会有男性董事9名、女性董事2名;年龄分布在21 - 30岁1名、41 - 50岁3名、51 - 60岁4名、61 - 70岁3名[147] - 董事会现行组成按可计量目标分析,提名委员会及董事会认为已足够多元化[147] - 提名委员会采纳提名程序挑选董事人选,每年检讨职权范围及履职有效性并提建议[150] - 提名委员会及董事会负责委任和重选董事,年度内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认为董事会架构合理、组成多元化平衡[151][152] - 风险控制委员会由朱梓阳、王文兵、童朝银组成,年度内举行一次会议,认为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完善并识别潜在风险[153][154] - 战略委员会由彭佳虹、陈启刚、朱梓阳组成,年度内举行一次会议,认可发展战略方针并建议加强医院战略指引等[155] - 各董事在董事会、各委员会会议及股东大会有相应出席记录,如彭佳虹董事会出席10/10、提名委员会出席1/1等[157] - 年度内除定期董事会会议,董事会主席彭佳虹曾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会议[157] - 公司董事负责编制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表,采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58] - 通用技术集团在年度内遵守不竞争契据承诺,独立董事对此表示满意[159] - 董事会每年检讨集团内部监控系统,负责维持有效系统保障资产及股东利益[160] - 公司董事会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四名非执行董事及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85] - 彭佳虹女士为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其拥有的Evergreen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0.40%[185] - 陈启刚先生于2022年6月22日获委任为公司的董事会副主席、非执行董事[186] - 王文兵先生于2021年9月13日获委任为公司的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187] - 王琳女士于2023年7月25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189] - 童朝银先生于2021年5月14日获委任为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190] - 童先生自2021年5月起任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自2021年8月起任通用技术集团医疗健康有限公司董事[191] - 徐明先生于2022年6月22日获委任为本公司非执行董事等职,自2018年9月任通用技术集团香港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总经理[192] - 朱梓阳先生于2021年7月7日获委任为本公司非执行董事等职,2021年7月起于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任副总裁[193] - 李引泉先生自2015年6月9日起任本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24年4月起任中国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94] - 李先生2000 - 2017年先后在招商局集团担任多个职位,2020年1月 - 2021年6月任Lizhi Inc.独立非执行董事[195] - 邹小磊先生自2015年6月9日起任本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12 - 2023年4月为鼎佩投资集团合伙人[196] - 邹先生担任富通科技、中国光大绿色环保等多家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97] - 许志明先生于2022年6月22日起任本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198] - 许先生曾在华润创业、TOM集团等公司任职[198] - 陈晓峰先生于2022年6月22日起任本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99] - 陈先生现为香港执业律师,有超20年执业经验[199] - 陈先生担任招商局港口、万城控股等多家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99] - 陈先生自2022年5月起任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董事[199] - 陈先生自2024年4月起任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及香港中文大学知识转移委员会主席[200] - 陈先生自2023年6月起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署创新及科技基金咨询委员会主席[200] - 陈先生于2019年获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3年当选第十四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200] 公司财务业绩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5亿元,同比增长13.1%,净利润21.99亿元,同比增长5.4% [10] - 2023年公司ROA、ROE分别实现2.8%、13.63%,归属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净利润增长45.8% [10]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36.50203亿元,2022年为120.73172亿元[14] - 2023年医疗健康业务收入为78.32842亿元,2022年为63.72252亿元[14] - 2023年金融业务收入为58.82032亿元,2022年为57.21203亿元[14]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28.66213亿元,2022年为27.03274亿元[14] - 2023年年内溢利为21.99072亿元,2022年为20.85948亿元[14]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1.07元,2022年为1.00元[14] - 2023年总资产回报率为2.80%,2022年为2.84%[14] - 2023年股本回报率为13.63%,2022年为13.95%[14] - 2023年净息差为3.16%,2022年为3.67%[14] - 2023年公司总资产803.45亿元,资产负债率74.65%,不良资产率0.98%,拨备覆盖率284.55%[15] - 2023年公司合计实现收入136.50亿元,同比增长13.1%,年内溢利21.99亿元,同比增长5.4%[16] - 2023年医疗健康业务实现收入78.33亿元,同比增长22.9%,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57.4%[16] - 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并表床位数合计14353张,综合医疗业务全年报表收入76.35亿元,同比增长20.5%[18] - 2023年并表医疗机构医疗业务收入72.33亿元,同比增长10.0%,单床收入从46万元提升至51万元[19] - 2023年各级医疗机构诊疗量935万人次,同比增长21.0%,出院人次44万人次,同比增长21.0%[20] - 2023年手术量8.59万人次,同比增长14.0%,平均住院日从10.6天降至10.1天[20] - 2023年床位使用率较2022年提升10个百分点至90%,资源使用效率显著提升[20] - 有效医疗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56.9%提升至2023年的58.5%,医疗业务成本占收入比下降0.6个百分点[21] - 建议2023年每股分派股息0.35港元/股,股息支付率30%[16] - 专科及健康产业2023年报表收入2.437亿元,同比增长190.7%,年内溢利3190万元,同比增长271.8%[22] - 肾病业务在综合医疗业务板块2023年收入2.695亿元,较上年增长18.9%,成立业务主体平台并完成两家医院并购[23] - 肿瘤业务在综合医疗业务板块2023年收入1.5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8%,与迈胜医疗合资成立公司[24] - 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2023年报表收入2.4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1%,年内溢利353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8%,已服务全国客户720家,资产管理总规模近200亿元[25] - 金融业务2023年收入58.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年内溢利17.4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2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金融业务生息资产净额达673.486亿元,较年初增长3.2%,不良资产率0.98%,30天逾期率0.89%,拨备覆盖率284.55%[28] - 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合计13650.2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除税前溢利2866.2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溢利2020.9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0%[34] - 2023年公司销售成本9078.344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8%;毛利4571.859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35] - 2023年公司其他收入和收益620.371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4%;销售及分销成本397.168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1%[35] - 2023年公司行政开支1168.436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8%;金融资产减值192.099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7.5%[35] - 2023年公司医疗健康业务实现收入7832.8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9%,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57.4%[36] - 2023年公司金融业务实现收入5882.0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占总收入比重43.1%[36] - 2023年公司医疗健康业务实现毛利1069.3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2%,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5.8个百分点[36] - 2023年公司总收入136.50203亿元,较2022年增长13.1%[37] - 2023年医疗健康业务收入78.32842亿元,占比57.4%,同比增长22.9%;毛利10.69315亿元,同比增长35.2%[37][38][39] - 2023年综合医疗业务收入76.34483亿元,增长20.5%;毛利9.53943亿元,增长27.1%[40][41][43] - 2023年专科及健康产业业务收入2.43728亿元,增长190.7%;毛利1.21523亿元,增长195.8%[40][41][44] - 2023年金融业务收入58.82032亿元,占比43.1%,同比增长2.8%;毛利33.05205亿元,同比减少5.8%[37][38][45] - 2023年金融服务业务收入47.90733亿元,增长3.7%;毛利22.14256亿元,下降8.1%[46][47][48] - 2023年咨询服务业务收入10.25941亿元,下降5.5%;毛利10.25941亿元,下降5.5%[46][47] - 医疗健康业务增长得益于外部环境改善、区域协同加强和专科业务发展[42] - 金融业务毛利减少主要因存量融资成本受境外加息政策影响[45] - 2023年金融服务收入4790733千元,较2022年增长3.7%,其中城市公用占比73.0%增长16.0%,医疗占比20.6%下降32.2%,其他占比6.4%增长102
环球医疗2023年年报点评:医疗拉动业绩,融资结构改善
太平洋· 2024-04-10 00:00
营业收入及净利润 - 环球医疗2023年营业收入为136.50亿元,同比增长13.1%[1] - 归母净利润为20.21亿元,同比增长7.0%[1] 综合医疗收入增长 - 公司综合医疗收入增长加速,报告期内为76.34亿元,同比增长20.5%[2] - 床位使用率达到90%[2] 专科医疗及健康业务增长 - 专科医疗及健康业务营收为2.44亿元,同比增长190.7%[3] - 净利润增长271.8%[3]
环球医疗(0266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12:08
财务表现 - 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通用環球醫療集團有限公司收入约人民幣13,650.2百萬元,增长13.1%[1] - 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年内溢利约人民幣2,199.1百萬元,增长5.4%[2] - 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本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溢利约人民幣2,020.9百萬元,增长7.0%[3] - 2023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约人民幣80,344.7百萬元,增长4.4%[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50,271,303千元,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9] - 非流动负债中,衍生金融工具为83,308千元,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9] - 公司资产净值为20,367,958千元,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为5,297,254千元,保持稳定[10] - 公司在2023年发行了可续期公司债券,金额为1,645,647千元[10] - 公司年内溢利为2,020,918千元,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11]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提取了一般风险准备金,金额为119,329千元[11] - 2023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除稅前溢利为2,866,213人民幣千元,较2022年增长5.99%[12] - 2023年投資活動现金流量净额为-1,058,997人民幣千元,较2022年下降773.52%[13] - 2023年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793,636人民幣千元,较2022年下降140.99%[14] 公司运营 - 公司在2023年发行了可续期公司债券,金额为1,645,647千元[10] - 公司在2023年完成了北京環康中興醫院管理有限公司的收购[25] - 環球醫投以116,561千元收购了目标醫院的100%股权[27] 财务风险管理 - 公司对套期关系建立了1:1的套期比率,采用假设衍生工具法判断套期有效性[109] - 公司新增3个遠期貨幣合約和4个利率互換合約,指定为外幣借款未来现金流的套期工具[108] - 公司持有的遠期貨幣合約名义金額为815,123千美元,公平值为淨收益人民幣81,254千元[110] - 公司持有的利率互換合約用以对冲账面价值共69,250千美元的浮动利率的长期借款相关的利率风险敞口[110] - 公司持有的利率互換合約用以对冲账面价值共2,745,150千港元的浮动利率的长期借款相关的利率风险敞口[110] 业务拓展 - 公司在2023年7月1日、8月1日和9月30日分别收购了不同医院的股权,涉及金额分别为39.61亿元、7.56亿元和46.75亿元人民币[187][188][189] 财务报表 - 2023年12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总计成本为5,810,145人民幣,累计折旧为1,418,728人民幣,账面净值为4,391,417人民幣[90] - 2022年12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总计成本为4,815,053人民幣,累计折旧为994,754人民幣,账面净值为3,820,299人民幣[92]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无用作抵押以获得银行授信而抵押的物业、厂房及设备[91]
环球医疗:金租为本、医疗致胜的央企产业集团
太平洋· 2024-02-21 00:00
公司简介与业务概览 - 环球医疗是一家以健康医疗为主业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以融资租赁业务起家,2017年实现向"产融结合的健康医疗服务企业"的成功转型 [7][8][9] - 公司第一大股东为通用技术集团,环球医疗已连续4年净利润排名全集团第一,是通用技术集团当前唯一的医疗服务类上市公司平台 [10][11] - 公司核心收入来源包括金融与咨询业务以及医院集团业务,其中医院集团业务近年来高速增长,2023H1占比已超过50% [12][13] 金融与咨询业务 - 公司资产规模增长稳健、质量优异,生息资产净额CAGR为11.01%,不良资产率常年维持在1%以下 [14][15][16][17] - 公司融资渠道顺畅,利息成本具备长期竞争力,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有望在24年进一步下降 [18][19] 医院集团业务 综合医疗 - 公司医院遍布14个省市,总床位数超过1.6万张,并有9个新建项目将于23-24年陆续投入使用 [21][22] - 公司医院运营效率持续提升,年化单床收入CAGR为10.54%,体现优秀的运营能力 [22][23][24] - 国企办医疗机构发展政策利好,有利于公司发挥集团化运营管理优势 [25] 专科及健康产业 - 公司肾病专科和肿瘤专科板块持续推进,并通过收购国内第三方维保龙头凯思轩达拓展设备管理服务业务 [26][27][28][29]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将保持稳健增长,EPS分别为1.03/1.19/1.34元,对应PE为3.63/3.15/2.80 [30][33][34]
环球医疗(02666)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4 16:30
公司概况 - 环球医疗是一家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票代号为2666[7] - 公司长期专注于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以医疗服务为核心,金融服务为基础,致力于打造值得信赖的医疗健康集团[8] - 公司拥有64家医疗机构,分布于14个省份及直辖市,包括5家三甲医院、29家二级医院,总床位数超过1.6万张[9] 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到6634380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1%[13] - 公司醫療健康業務收入为3646137千元,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55.0%[13] - 公司期内溢利为1193582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13] - 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1093175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3%[13] - 公司總資產回報率为2.96%,股本回報率为15.25%[13] 医疗服务业务 - 已併表国企醫院的業績貢獻包含於公司財務報告「醫療健康業務」分部中,2023年上半年为公司贡献报表收入3528.0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4%[15] - 公司已併表醫療機構55家,合计开放床位数为13893张,未来将继续扩充醫院集团运营规模[16] - 2023年上半年已併表醫療機構的醫療業務收入合計达人民幣3,778.2百萬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12.1%[17] 金融服务业务 - 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合計實現金融業務收入人民幣2,988.2百萬元[3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金融服务业务收入为2,431.3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7%[5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金融服务业务毛利为1,143.4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16.2%[50] 资产负债情况 - 公司资产总额为84,247.6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9.6%;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510.1百万元,较上年末减少6.3%[63] - 公司贷款及应收款项为71,581.9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0.4%;生息资产净额为71,764.5百万元,增长10.0%[64][67][68] - 公司生息资产主要分布在医疗和城市公用领域,分别占比21.0%和73.1%[70] 风险管理 - 公司外汇风险敞口约为1,710.4百万美元,已通过金融工具实现对冲99.9%[116] - 公司通过每日、每月和每季度的监控来管理流动资金风险,保持足够的可获得授信或贷款承诺,评估现金流量和维持有效的内部资金划拨机制[130] - 公司合理安排金融负债期限,控制流动性风险[131] 公司治理 - 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除守则條文B.2.2條外[151] - 董事应每三年輪流退任一次,但執行董事不受此限制[152] - 公司已採納證券買賣守則,規管董事及僱員進行證券交易[153]
环球医疗(02666)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3 12:01
财务表现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约人民币6,634.4百万元,同比增长16.1%[1]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约人民币1,193.6百万元,同比增长1.5%[1]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股本回报率为15.25%[1]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资产回报率为2.96%[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约为84,247.6百万元,较2022年底增长9.6%[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约为14,712.4百万元,较2022年底增长5.3%[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每股基本溢利为0.58人民币[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每股摊薄溢利为0.53人民币[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期内溢利为1,193,582人民币[3]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达到1,563,495千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3.6%[8]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3,339,397千元,较2022年同期大幅下降153.6%[8]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368,877千元,较2022年的86,395千元有较大增加[9] - 2023年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3,468,353千元,较2022年的2,785,594千元有所增加[9] - 2023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510,137千元,较2022年的3,679,646千元减少[9] 业务表现 - 公司金融业务向外部客户销售收入在2023年达到2,988,243人民币千元,同比增长4.4%[23] - 公司醫療健康业务向外部客户销售收入在2023年达到3,646,137人民币千元,同比增长33.8%[23] - 公司在2023年的总收入为6,634,380人民币千元,同比增长16.3%[23] - 公司的客户合同收入主要来源于醫療健康业务,达到3,625,384人民币千元[29] - 公司的客户合同收入中,服务费收入占大部分,达到578,795人民币千元[29] - 公司的主要市场为中国大陆,2023年的销售收入占比为100%[25] 会计准则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簡明綜合中期财务数据根据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10] - 簡明綜合中期财务数据以人民币千元为单位呈报,所有数值均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千元[12] - 未经审计中期簡明综合财务报表采用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综合财务报表一致的会计政策[13] - 香港会计准则第17号修订了保险合同相关内容,对本集团的财务状况和表现没有影响[14] - 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了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政策变更之间的区别,对本集团的财务状况和表现没有影响[16]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了与单一交易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相关的递延税,对本集团的财务状况和表现没有影响[17]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了国际税收改革-支柱二立法模板,本集团正在评估支柱二所得税的敞口[18] 资产负债表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50,190,423人民币,较2022年底增长3.0%[4]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金融资产总额为76,511,010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金融负债总额为62,559,439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贷款及应收款项总额为71,581,865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6]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应收融资租赁款淨额为4,549,048千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6] 现金流量表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3,339,397千元,较2022年同期大幅下降153.6%[8]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368,877千元,较2022年的86,395千元有较大增加[9] - 2023年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3,468,353千元,较2022年的2,785,594千元有所增加[9] 股东权益 - 公司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为1,891,539,661股,股本为5,297,254千元[74] - 公司储备包括资本储备和储备基金,资本储备指超出已发行股份面值的部分,储备基金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转撥税后溢利[75][76] - 外商独资企业和境内有限责任公司需将除税后溢利的10%转撥至法定储备基金[78] - 外汇储备包括所有以非人民币作为功能货币的公司财务报表的外汇差额[79] - 股份酬金储备包括尚未行权的购股权计划[80] - 一般风险准备用于防范风险资产的损失[81] - 特别储备主要用于安全生产活动的基金[82] 应收账款及资产负债表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总额为1,618,660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长20.8%[52] - 2023年6月30日,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