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KFM金德(03816)
icon
搜索文档
KFM金德(03816) - 截至2025年8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11:24
股本与股份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4.5亿港元,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45亿股,每股面值0.1港元[1]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和已发行股份总数均为6亿股,库存股份数目为0[2] 购股权计划 - 本月底可能发行或自库存转让的股份总数为6000万股[3]
KFM金德(03816) - 经二次修订及经重列组织章程细则
2025-08-21 20:0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1年7月13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5] - 公司法定股本为4.5亿港元,分为45亿股每股面值0.10港元的股份[16] 股本相关 - 公司可通过普通决议案增加股本、合并或分拆股份等[13][18][19] - 公司可通过特别决议案在法例规定条件下削减股本或非供分派储备[14][19] 股份发行与转让 - 公司可就认购股份向任何人士支付佣金,但不得超过股份发行价的10%[17] - 年度内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的期间合共不得超30日,经股东普通决议案批准可再延长不超30日的一个或多个期间[34] 股东大会 - 股东周年大会须在公司财政年度结束后6个月(或经许可的更长期间)内举行[39] - 股东周年大会须发出不少于21个完整日的通告,其他股东大会须发出不少于14个完整日的通告[40] 董事相关 - 董事人数不得少于一名,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董事轮值告退,至少每三年轮值一次[62][72] - 董事可收取公司在股东大会厘定数额的一般酬金,执行职务可报销合理费用[64] 股息分派 - 公司可在股东大会宣布以任何货币向股东分派股息,但不得超董事会建议数额[99] - 董事会可根据公司财务状况及资产变现净值派付中期股息[99] 文件销毁 - 公司可在股票注销之日起满一年后随时销毁已注销股票[136] - 公司可在记录股息授权等相关通知之日起满两年后随时销毁该等授权、更改、注销或通知[136]
KFM金德(03816) - 於2025年8月21日举行之股东週年大会投票表决结果
2025-08-21 19:05
股份数据 - 截至2025年8月2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6亿股[3] 议案表决 - 多项议案赞成票450,003,012股,占比100%[4][5] - 第1至7项普通决议案超50%赞成票通过[5] - 第8项特别决议案超75%赞成票通过[6] 监票人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处香港分处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为投票表决监票人[6]
KFM金德(03816) - 截至2025年7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5:02
股本与股份 - 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4.5亿港元,股份45亿股,每股面值0.1港元[1] - 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6亿股,6、7月无变化[2] - 库存股份6月底为0,7月无变化[2] 购股权计划 - 2022年8月23日购股权计划,月底可能发行或转让6000万股[3] 合规情况 - 本月证券发行或库存股份交易获董事会授权批准并合规[6]
KFM金德(03816)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3 16:4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从去年约589.9百万港元增加约28.4%至约757.5百万港元[13][19] - 与2024年净溢利约23.1百万港元相比,年内公司录得净溢利约38.0百万港元[14][20] - 公司毛利由去年约107.3百万港元增加约30.0百万港元或28.0%至年内约137.3百万港元[19] - 公司年内收入约7575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6760万港元或28.4%[23] - 毛利约13730万港元,较去年增加约3000万港元或28.0%,整体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约18.2%微跌至年内约18.1%[2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363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2320万港元,增加[3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约62026.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3760万港元或28.5%,占总收入百分比约81.9%,相比去年同期微升约0.1%[24][25] - 公司一般及行政开支由去年约83.7百万港元增至年内约98.6百万港元[20] - 年内其他收益净额约113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1200万港元,微跌[27] - 分销及销售开支约710万港元,较去年约670万港元微升约40万港元[28] - 一般及行政开支约98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8370万港元增加[29] - 财务费用约21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600万港元,减少[30] - 所得税开支约64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950万港元[31] 管理层及董事变动 - 2024年8月20日,郑沅庭女士、陈铭燊先生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赵悦女士、沈哲清先生退任[10] - 2024年8月20日,陈铭燊先生获委任为薪酬委员会主席,赵悦女士退任[10] - 2024年8月20日,郑沅庭女士、陈铭燊先生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赵悦女士、沈哲清先生退任[10] - 孙国华先生及尹锦滔先生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符合资格重选连任,重选尹锦滔先生须待股东批准[182] - 2024年8月20日,黄志国先生获选连任董事,赵悦女士及沈哲清先生退任,郑沅庭女士及陈铭燊先生获委任为新董事[182] 公司治理相关 - 董事会由五名成员组成,含两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2] - 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占董事会人数至少三分之一[53] - 执行董事服务合约由2012年9月22日起为期三年,任期自动续期一年[57] - 独立非执行董事尹锦滔先生初步任期由2012年9月22日起为期两年,后续自动更新为期一年[57] - 独立非执行董事郑沅庭女士及陈铭燊先生任期由2024年8月20日起,无具体年期[57] - 公司每届股东大会上,当时三分之一董事轮值告退,每名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值告退一次[57] - 孙国华先生同时担任公司行政总裁及董事会主席,偏离企业管治守则但董事会认为合理[59] - 公司已购买保险保障董事因企业活动被诉的责任[51] - 公司已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并制定可计量目标[54] - 公司年内召开四次董事会会议及一次股东大会,孙国华、黄志国、尹锦滔出席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比例均为100%,郑沅庭、陈铭燊出席董事会会议比例为75%、出席股东大会比例为0%,赵悦、沈哲清出席董事会会议比例为25%、出席股东大会比例为100%[68] - 审核委员会年内召开2次会议,尹锦滔出席比例为100%,郑沅庭、陈铭燊、赵悦、沈哲清出席比例为50%[73] - 提名委员会年内召开1次会议,孙国华、尹锦滔、赵悦、沈哲清出席比例为100%,郑沅庭、陈铭燊出席比例为0%[77] - 公司于2012年9月22日成立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71][74][80]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主席为尹锦滔[71] - 提名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一名执行董事组成,主席由董事会主席出任[75]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主席为陈铭燊[81] - 公司采纳每年举行至少四次,大约每季一次定期董事会会议的常规,所有董事提前14天获发通告,会议议程及文件提前3天寄交董事[66] - 审核委员会职责包括提供外聘核数师推荐意见、审阅财务报表等,已审阅集团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及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报表[71][73] - 提名委员会职责包括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年内会议检讨多项事宜并提出推荐意见[74][79] - 年内薪酬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陈铭燊先生出席0/1次,尹锦滔先生出席1/1次,郑沅庭女士出席0/1次,赵悦女士出席1/1次,沈哲清先生出席1/1次[83] - 董事会年内采纳提名政策,目的是确保董事会具备适合集团业务的均衡技能、经验及多元化观点[85] - 提名政策的甄选准则包括为公司事务付出时间的承诺、诚信声誉等[88] 公司业务计划 - 公司计划扩展马来西亚生产基地,提供中国以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并吸引新客户[15][21]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相关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中国苏州及马来西亚厂房,财政年度截至2025年3月31日[103] - 公司按上市规则附录C2《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编制报告,以重要性、量化、平衡及一致性为准则[105] - 公司重要的ESG议题包括环境方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等,社会方面的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止童工及强迫劳工等[10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业务单位整体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869吨,较去年同期约5,167吨减少约298吨或5.8%[10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范围2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90%,范围1占比10%;2024年同期范围2占比91%,范围1占比9%[11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无害废弃物处置量约1,903吨(2024年约1,479吨),有害废弃物处置量约33吨(2024年约24吨)[11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无害废弃物占比98.3%,有害废弃物占比1.7%;2024年同期无害废弃物占比98.4%,有害废弃物占比1.6%[113] - 业务单位间接电力资源消耗量由2024年约5.83百万千瓦时至2025年约7.34百万千瓦时,增加约1.51百万千瓦时或25.9%[115] - 业务单位直接能源消耗量由2024年约2.21百万千瓦时至2025年约1.82百万千瓦时,减少约0.39百万千瓦时或17.6%[11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直接能源消耗量占比20%,间接能源消耗量占比80%;2024年同期直接能源占比27%,间接能源占比73%[116] - 业务单位整体水资源消耗量由2024年约26.0千吨增至2025年约34.3千吨,增加约8.3千吨或31.9%[117] - 业务单位包装物料总使用量由2024年约812吨增至2025年约1,345吨,增加约533吨或65.6%[11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可回收包装物料使用率占销售产品总数约32%,较去年同期约26%增加约6%[118]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雇员1209名,2024年为946名[121] - 2025年3月31日营运员工占比78%,中级管理层占比13%,高级管理层占比2%,工程人员占比7%;2024年营运员工占比74%,中级管理层占比16%,高级管理层占比2%,工程人员占比8%[123] - 2025年3月31日35岁以下雇员占比65.5%,35 - 60岁占比34.0%,60岁以上占比0.5%;2024年35岁以下占比66.0%,35 - 60岁占比33.4%,60岁以上占比0.6%[12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管理层平均受训时数比率22%,工程人员24%,营运员工54%;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工程人员21%,管理层19%,营运员工60%[129] - 截至2025年、2024年及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业务单位保持零工作死亡事故纪录[126] - 公司早于1995年取得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 9001)并定期更新[13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内委聘的所有供应商均已获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内[133] - 「合格供应商名单」上的供应商须每年接受表现评估,不合格可能被要求改善或剔除[133] - 截至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所有从客户退回的产品均与轻微质量瑕疵有关,并无涉及任何安全与健康的重大问题[134] - 所有任职于业务单位的雇员必须年满18岁,截至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聘用童工[131] - 截至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反贪相关法律法规,无贪污法律案件[137] - 2025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4,869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4年的5,167吨有所下降[141] - 2025年所产生无害废弃物总量为1,903吨,高于2024年的1,479吨[141] - 2025年所产生有害废弃物总量为33吨,高于2024年的24吨[141] - 2025年能源消耗总量为9,157,288千瓦时,高于2024年的8,033,496千瓦时[141] - 2025年员工总数为1,209人,多于2024年的946人[142] - 2025年男性员工852人,女性员工357人,较2024年有所增加[142] - 2025年苏州地区员工1,090人,马来西亚地区110人,香港地区9人[142] - 苏州业务单位聘用残疾居民为雇员,获商会突出贡献奖[139][140] - 公司推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实施数据保护措施[135] - 2025年雇员流失率为14.2%,低于2024年的14.4%[143] - 2025年35岁以下雇员流失率为18.3%,高于2024年的17.8%;35 - 60岁为6.4%,低于2024年的7.8%;60岁以上为1.4%,与2024年持平[143] - 2025年苏州雇员流失率为15.0%,高于2024年的14.5%;马来西亚为1.6%,2024年无相关数据;香港为0,与2024年持平[143] - 2025年因工伤导致的休假日数为199日,高于2024年的107日[143] - 2025年受训雇员总数为18213人次,高于2024年的16013人次[143] - 2025年按性别划分男性受训雇员比例为86.2%,高于2024年的84.1%;女性为13.8%,低于2024年的15.9%[143] - 2025年苏州供应商数量为709家,低于2024年的754家;马来西亚为130家,2024年无相关数据[144] - 2025年已售产品总数中因安全与健康理由须回收的百分比为0,与2024年持平[144] - 2025年接获关于产品及服务的投诉数目为3920件,高于2024年的1630件[144] - 2025年和2024年现金捐款均为0港元[144] 董事背景信息 - 孙国华先生65岁,2011年7月13日及2016年2月3日分别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在金属冲压行业超25年经验[149] - 黄志国先生73岁,2012年9月22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印刷电路板制造行业超40年经验[151] - 尹锦滔先生72岁,2012年9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曾在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任职超30年[153] - 陈铭燊先生52岁,在直接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方面超20年经验,当前为新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主管[154] - 孙国华先生于2006 - 2016年为深圳市南山区政协常委,2003 - 2022年为安徽省政协委员[150] - 黄志国先生1981 - 1986年6月任永捷电路板总经理,1986年7月晋升为董事总经理[152] - 尹锦滔先生自2019年10月1日起任会计及财务汇报局非执行董事[153] - 陈铭燊先生自2013年起管理匈牙利国家特别债务基金,规模约15亿欧元,助约5000个家庭获匈牙利永久居留权[155] - 孙国华先生1989年成立金德精密五金有限公司,1990年成立深圳市顺安金德实业制品来料加工厂[149] - 黄志国先生所在的永捷电子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12月12日撤销上市[152] 财务报告及股息相关 - 董事会提呈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报告及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158]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制造及销售精密金属冲压产品[159] - 董事会建议就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派付末期股息1.3港
KFM金德(03816)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7 20:4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收入为757,546千港元,同比增长28.4%(2024年为589,904千港元)[3] - 2025年总收入为757,546千港元,较2024年的589,904千港元增长28.4%[16] - 公司2025年收入为757.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67.6百万港元或28.4%,主要由于全球人工智能需求上升带动网络及数据储存行业客户收入增长[33] - 2025年收入为757.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8.4%[55] - 2025年毛利为137,279千港元,同比增长28%(2024年为107,263千港元)[3] - 2025年毛利为137.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0.0百万港元或28.0%,毛利率微降至18.1%[36] - 2025年毛利为137.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8.0%[56] - 2025年税后溢利为37,997千港元,同比增长64.1%(2024年为23,147千港元)[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6.3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3.2百万港元增长56.5%[42] - 2025年纯利为38.0百万港元,2024年为23.1百万港元[56] - 2025年每股基本盈利为6.05港仙,同比增长56.3%(2024年为3.87港仙)[4] - 2025年基本每股盈利为6.05港仙,较2024年的3.87港仙增长56.3%[2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销售成本为620.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37.6百万港元或28.5%,占收入比例微升0.1%至81.9%[34][35] - 2025年已售存货成本为619,260千港元,较2024年的482,250千港元增长28.4%[18] - 2025年员工成本为142,270千港元,较2024年的121,961千港元增长16.7%[18] 各业务线表现 - 东南亚地区收入增长69.4%,从2024年的295,408千港元增至2025年的500,376千港元[16] - 中国地区收入下降3.1%,从2024年的184,070千港元降至2025年的178,355千港元[16] - 欧洲地区收入下降36.5%,从2024年的72,982千港元降至2025年的46,359千港元[1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存货为146,061千港元,同比增长42%(2024年为102,855千港元)[5] - 2025年存货总额为146.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42.0%,其中原材料增长24.1%至67.2百万港元[27] - 2025年应收账款为180,153千港元,同比增长24.2%(2024年为145,017千港元)[5] - 应收账款总额为180.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4.2%,其中不超过3个月的账款占比87.4%[27][30] - 2025年应付账款为114.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0.6%,其中不超过3个月的应付账款占比99.9%[31] - 2025年流动比率为2.4(流动资产508,428千港元/流动负债211,317千港元)[5][6] - 2025年资产负债率为26%(总负债218,702千港元/总资产842,351千港元)[5][6] - 2025年总债项对股东权益比率为12.1%,2024年为8.2%[44] - 2025年流动资产总额为508.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7.9%,占总资产比例提升至60.4%[43] 其他财务数据 - 2025年总资产为842,351千港元,同比增长8.2%(2024年为778,276千港元)[5] - 2025年银行借款为75,600千港元,同比增长52.7%(2024年为49,500千港元)[6] - 2025年银行借款为75,600千港元,2024年为49,500千港元[44] - 2025年股东权益为623,649千港元,2024年为602,798千港元[44] - 2025年物业、厂房及设备净值为242.8百万港元,较年初减少13.4百万港元,主要因折旧20.9百万港元[26] - 2025年资本开支为9.0百万港元,2024年为37.7百万港元[4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中国附属公司享受15%优惠税率[22] - 中国股息预扣税率为5%[23] - 公司建议派付2025财年末期股息每股1.3港仙,2024财年实际支付股息4.8百万港元[25] - 2025年建議末期股息每股1.3港仙,2024年為0.8港仙[61] - 2025年3月31日公司無重大或然負債[53] 公司治理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孙国华一人兼任,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63] - 董事会由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具有较强独立性[64] - 公司确认所有董事年内均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65]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会计政策及年度综合财务报表[66] -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核对了全年业绩与经审计报表数据的一致性[67] - 年内公司未进行任何附属公司或相联法团的收购或出售[68] - 年内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也未持有库存股份[69] - 2025年年报将包含上市规则附录D2要求的所有资料[70] - 公司建议修订组织章程细则以扩大无纸化上市制度等五项内容[71] - 新组织章程细则需股东周年大会特别决议批准后生效[72] 其他重要内容 - 2025年汇兑收益净额为10,460千港元,较2024年的2,597千港元增长302.8%[17] - 2025年全職僱員總數為1,209名,2024年為946名[59]
KFM金德(03816)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12 16:3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报告期收入约376.7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314.1百万港元增加约62.6百万港元或19.9%[9][13] - 公司总毛利由去年同期约67.0百万港元增加约0.8百万港元或1.2%至报告期约67.8百万港元[12][20] - 公司报告期毛利率约为18.0%,较去年同期约21.3%减少约3.3%[12][20] - 公司报告期汇兑收益净额约为2.0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4.3百万港元减少约2.3百万港元[12] - 公司报告期财务收入约1.6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5.3百万港元减少约3.7百万港元[12] - 公司报告期本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21.8百万港元,去年同期约为29.4百万港元[12] - 报告期公司直接材料成本224,432千港元,占比72.6%;去年同期157,804千港元,占比63.9%[17] - 报告期公司直接劳工成本47,391千港元,占比15.3%;去年同期42,173千港元,占比17.1%[17] - 报告期公司销售成本较去年同期增加约61.8百万港元或25.0%,占总收入百分比约为82.0%,较去年同期约78.7%增加约3.3%[19] - 报告期其他收益净额约23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370万港元,因人民币贬值幅度收窄致汇兑收益净额减少[23] - 分销及销售开支从去年同期约310万港元微升至报告期约360万港元[24]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去年同期约3380万港元增至报告期约4020万港元,因马来西亚生产基地及苏州厂房营运成本增加[25] - 报告期财务费用约9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340万港元,因租赁负债减少[26] - 报告期所得税开支约44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630万港元,因应课税溢利减少[29] - 报告期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18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2940万港元[30] - 2024年9月30日及3月31日,流动资产总额分别约5.02亿港元及4.313亿港元,分别占资产总额约59.6%及55.4%[31] - 2024年9月30日及3月31日,银行借款分别为8250万港元及4950万港元,总债项对股东权益比率分别为13.3%及8.2%[32] - 报告期购入厂房及设备约290万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约2300万港元[3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376,70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14,091千港元[109] - 2024年同期毛利为67,784千港元,2023年为66,986千港元[109] - 2024年同期税前溢利为26,983千港元,2023年为35,682千港元[109] - 2024年同期期内溢利为22,547千港元,2023年为29,430千港元[109] - 2024年同期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3.63港仙,2023年为4.91港仙[109] - 2024年9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340,552千港元,3月31日为346,965千港元[111] - 2024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502,039千港元,3月31日为431,311千港元[111] - 2024年9月30日,公司负债总额为223,656千港元,3月31日为175,478千港元[113] - 2024年9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618,935千港元,3月31日为602,798千港元[111] - 2024年9月30日,公司流动净资产为286,433千港元,3月31日为263,313千港元[11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29,430千港元,期内全面(开支)╱收入总额为27,262千港元[119] - 2024年经营所得的现金净额为23,820千港元,2023年为28,756千港元;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的现金净额为21,727千港元,2023年为27,257千港元[124] - 2024年已收利息为1,550千港元,2023年为5,321千港元;2024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所得款项为148千港元,2023年为2,248千港元[124] - 2024年存入三个月以上银行存款为43,000千港元,2023年为183,877千港元;2024年取回三个月以上银行存款为48,000千港元,2023年为186,481千港元[124] - 2024年投资活动所得╱(所用)的现金净额为3,864千港元,2023年为 - 10,319千港元[124] - 2024年偿还银行借款为33,000千港元,新增银行借款为66,000千港元;2023年偿还银行借款为21,389千港元,新增银行借款为38,150千港元[124] - 2024年融资活动所得的现金净额为20,254千港元,2023年为3,528千港元;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45,845千港元,2023年为20,466千港元[124] - 2024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1,475千港元,换算差额净额为675千港元;2023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6,803千港元,换算差额净额为 - 1,049千港元[124] - 2024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7,995千港元,2023年为116,220千港元[124] - 2024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入为376,703千港元,2023年为314,091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0%[157] - 2024年其他收益净额为2,319千港元,2023年为3,739千港元[166] - 2024年财务收入为1,550千港元,2023年为5,321千港元;2024年财务费用为866千港元,2023年为3,442千港元[167] - 2024年税前溢利计算中,已售存货成本为308,919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0,367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3,605千港元,研发开支为9,449千港元[171] - 2024年所得税开支总计4,436千港元,2023年为6,252千港元[172] - 2024年中国当期所得税为2,935千港元,股息预扣税为869千港元,递延所得税为632千港元[172] - 2024年及2023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分别为3.63港仙和4.91港仙,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分别为21,759千港元和29,430千港元[182] - 2024年8月宣派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8港仙,9月派付4,800,000港元[184] - 2024年9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为251,932千港元,2023年为63,736千港元[186] - 2024年9月30日使用权资产约79,346,000港元,租赁负债账面价值约7,377,000港元[187][19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使用权资产折旧3,605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开支294千港元[193] - 2024年9月30日存货为107,562千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102,855千港元[196] - 2024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161,789千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145,017千港元[197] 各地区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东南亚、中国、欧洲及北美洲销售分别占公司收入约63.8%、24.5%、7.0%及3.5%[13] - 2024年东南亚地区收入为240,167千港元,2023年为156,085千港元;中国地区2024年为92,187千港元,2023年为99,432千港元;欧洲地区2024年为26,439千港元,2023年为44,413千港元;北美洲地区2024年为13,005千港元,2023年为8,951千港元;其他地区2024年为4,905千港元,2023年为5,210千港元[157] 主要客户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客户A收入为255,567千港元,2023年为192,277千港元;客户B 2024年为48,539千港元,2023年为40,866千港元[164] 购股计划相关规定 - 计划授权限额为购股计划获批当日已发行股份的10%,即最多60,000,000股股份[58] - 公司可在股东大会征求股东批准更新计划授权限额,更新后可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批准更新限额当日已发行股份的10%[58] - 若在股东批准上次更新日期起三年内更新计划授权限额,控股股东及其联系人等须放弃投票赞成相关决议案[59] - 截至相关进一步授出日期止12个月内,若因行使授予某合格参与者的购股权及股份奖励而发行股份总数超当时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1%,不可向其授出购股[64] - 若向独立非执行董事等授出购股或股份奖励,导致截至授出日期止12个月内发行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超0.1%,再度授出须经股东大会批准[64] - 根据修订购股计划授予的购股归属期不得少于自购股要约接纳日期起12个月[68] - 公司在相关接纳日期或之前收到承授人签署的要约文件及1港元款项,购股视为已授出及生效[72] - 授出购股要约若未在要约日期起21日后内获接纳,视为已被不可撤销地拒绝[72] - 为诱使承授人订立雇佣合约而授出的购股,可设特定表现目标及拨回机制[73] - 购股认购价不得低于授出日期正式收市价及紧接授出日期前五交易日平均正式收市价的最高者[74] - 经修订购股计划自2022年8月23日起10年内有效,本年报日期时余下约八年,报告期无购股活动,本中期报告日期可供发行股份6000万股,占已发行股本10%,2024年3月31日及9月30日可供授出购股权各6000万份[77] 股权结构相关 - 2024年9月30日,公司董事或最高行政人员无相关权益或淡仓[83] - 孙国华于公司有449999012股股份,占股权75%;于KIG Real Estate Holdings Limited有4490股股份,占股权45.45%[84] - 2024年9月30日,KREH于公司有449999012股股份,占股权75%;郭咏仪女士于公司有449999012股股份,占股权75%[87] 企业管治相关 - 公司偏离企业管治守则C.2.1条,孙国华兼任行政总裁及董事会主席,但董事会认为该安排合理[91] - 公司采纳的董事证券交易守则与上市规则标准相同,报告期董事全面遵守规定[94] 股息分配相关 - 报告期董事会不建议派付中期股息[95] 期后事项相关 - 报告期末至本中期报告日期,集团无重大期后事项[96] 财务报告审核相关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中期财务报告编制符合准则规定且披露充分[97] 公司运营活动相关 - 报告期集团无附属公司及相联法团出售或收购,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证券[98][10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1年7月13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股份自2012年10月15日起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127] 负债相关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未贴现现金流量总额为126,996千港元,账面价值为126,996千港元;银行借款未贴现现金流量总额为83,537千港元,账面价值为82,500千港元;租赁负债未贴现现金流量总额为7,925千港元,账面价值为7,377千港元[151] 所得税税率相关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无香港利得税计提拨备[175] - 2024年及2023年法定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一间中国附属公司自2021年12月1日起享15%优惠税率[176]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股息预扣税税率为5% [177] 员工数量相关 - 2024年9月30日雇员总数为1057名,2023年9月30日为877名[50]
KFM金德(03816)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1-22 19:49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376,703千港元,同比增长19.9%[5] - 毛利为67,784千港元,同比增长1.2%[5] - 期內溢利为22,547千港元,同比下降23.4%[5] - 每股盈利为3.63港仙,同比下降26.1%[5]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376,703千港元,同比增长19.9%,其中东南亚地区收入增长53.9%至240,167千港元,中国地区收入下降7.3%至92,187千港元[18]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税前利润为376,703千港元,同比增长19.9%,其中已售存货成本为308,919千港元,同比增长25.0%[20]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所得税开支为4,436千港元,同比下降29.0%,其中中国当期所得税为2,935千港元,同比下降33.7%[20]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盈利未披露具体数字[32]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1,759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9,430千港元下降了26.1%[35]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收入为376.7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14.1百万港元增加了19.9%[42]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毛利率为18.0%,较2023年同期的21.3%下降了3.3个百分点[42]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销售成本为308,919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47,105千港元增加了25.0%[47]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直接材料成本为224,432千港元,占总销售成本的72.6%,较2023年同期的63.9%增加了8.7个百分点[47]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直接劳工成本为47,391千港元,占总销售成本的15.3%,较2023年同期的17.1%下降了1.8个百分点[47]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其他收益净额为2.3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7百万港元下降了37.8%[50]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分销及销售开支为3.6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1百万港元增加了16.1%[51] - 一般及行政开支由去年同期的33.8百万港元增加至报告期间的40.2百万港元,主要由于马来西亚生产基地及苏州厂房的运营成本增加[52] - 财务费用由去年同期的3.4百万港元减少至报告期间的0.9百万港元,主要由于租赁负债减少[53] - 所得税开支由去年同期的6.3百万港元减少至报告期间的4.4百万港元,主要由于应课税溢利减少[5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由去年同期的29.4百万港元减少至报告期间的21.8百万港元[56] - 公司未建议派付任何中期股息[79] 资产与负债 - 非流動資產總額為340,552千港元,較2024年3月31日減少1.8%[7] - 流動資產總額為502,039千港元,較2024年3月31日增加16.4%[7]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57,995千港元,較2024年3月31日增加41.7%[7] - 銀行借款為82,500千港元,較2024年3月31日增加66.7%[9] - 資產總額為842,591千港元,較2024年3月31日增加8.3%[7] - 權益總額為602,798千港元,較2024年3月31日增加12.0%[9]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净值为251,932千港元,同比增长295.3%,其中折旧为10,367千港元,同比增长216.9%[26]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应收账款为161,789千港元,同比增长11.6%,其中不超过3个月的应收账款占比95.3%[28]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存货为107,562千港元,同比增长4.6%,其中原材料存货为61,659千港元,同比增长13.8%[26]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应付账款为112,342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87,248千港元增加了28.8%[34] - 流动资产总额由2024年3月31日的431.3百万港元增加至2024年9月30日的502.0百万港元,占总资产的比例由55.4%增加至59.6%[57] - 银行借款由2024年3月31日的49,500千港元增加至2024年9月30日的82,500千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由8.2%增加至13.3%[58] 研发与资本开支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研发开支为9,449千港元,同比增长0.9%[20] - 资本开支由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23.0百万港元减少至报告期间的2.9百万港元[62]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确认在报告期间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载列的企业管治守则,但存在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由同一人兼任的偏离[74] - 董事会确认所有董事在报告期间全面遵守标准守则及行为守则[78]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并确认中期财务报告符合准则及规定[80] - 公司在报告期间未进行任何附属公司或相联法团的重大收购或出售[81]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82] - 中期业绩公告已登载于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83] 员工与运营 - 公司雇员总数由2023年9月30日的877名增加至2024年9月30日的1,057名[72] - 公司将继续寻找长期且可持续的新商机,以提升业绩并为客户、股东及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70] 税务与股息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股息预扣税为86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0千港元[20]
KFM金德(0381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7-19 17:52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在2024年下降至约589.9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5%[28] - 公司毛利率在2024年达到约18.2%,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1%[29] - 公司2024年净利润约为23.1百万港元,较上一年略有增长[30] - 公司2024年收入主要受COVID-19疫情影响,来自医疗和测试设备行业的收入减少[38] - 公司2024年毛利率提高至18.2%,主要由于生产效率提高和成本控制[39] - 公司2024年净利润略有增长至23.1百万港元,主要归因于毛利增加[40] - 公司收入约为589.9百萬港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5%,主要因COVID-19疫情導致部分行業收入減少[44] - 銷售成本較去年同期減少3.8%,主要是原材料成本、加工費及直接勞工成本減少[47] - 毛利約107.3百萬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9%,毛利率約18.2%,主要因生產效率提高及生產成本控制[48] - 其他收益淨額約12.0百萬港元,主要由收購事項後終止確認使用權資產及相關租賃負債的收益[49] - 一般及行政開支增加至83.7百萬港元,主要是由公司行動所產生的法律及專業費用以及馬來西亞生產基地的初始營運成本增加[51] - 公司資本結構中銀行借款增至49,500千港元,股東權益增至602,798千港元[56] - 公司資本負債比率為8.2%,主要以內部現金流量及銀行借款撥付營運[57] 全球经济形势及公司战略 - 公司面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特别是中国制造业面临困难[32] - 公司在2023年11月在马来西亚新生产基地开始运作,以更好服务客户[32] - 公司将继续优化运营,严格控制成本,寻找新商机,关注环境和社会责任[34] - 公司未来面临经济增长停滞和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受到多种威胁[41] - 全球營商環境將更為難以預測,中美政治局勢緊張增加去全球化及全球供懈鏈中斷風險[42] - 本公司客戶搬遷至東南亞,公司在馬來西亞設置海外生產基地以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42] - 中美貿易爭端聚焦於高科技產業,美國政策對金屬業政治風險降低[43] 公司治理及员工关系 - 公司持续提供培训以加强员工技能和产品知识,维护良好的劳资关系[67] - 董事会致力于维持高水平的企业治理标准,确保股东利益和企业价值[69] - 董事会目前由5名成员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2] - 公司男女员工比例约为2.7比1,符合行业水平[82] - 孙国华先生同时担任公司行政总裁及董事会主席,董事会认为这有利于推进长期战略并优化运营效率[88] - 董事会由两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具有相当强的独立性,确保权力及职权平衡[89] - 公司将继续提升适合其业务操守及发展的企业管治常规,并不时检讨相关常规[90] - 公司成立了薪酬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整体薪酬政策及架构、个别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薪酬待遇推荐[105]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主席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趙悅女士[107] - 薪酬委员会在年内举行一次会议,审批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薪金及花红,已与董事会主席沟通有关其他董事与高级管理层薪酬待遇的建议[109] - 公司已采纳提名政策,旨在确保董事会具备适合业务的均衡技能、经验及多元化观点[110] - 提名委员会应向董事会提出提名建议以供考虑及推荐[112] - 董事会负责制定及检讨公司的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监察董事与高级管理层的培训及持续专业发展[116] 环境保护及社会责任 - 公司已根据业务性质和持份者期望等因素,对重要的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进行了重要性分析[142] - 公司的ESG关键绩效指标来源于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并按照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发布的《环境关键绩效指标汇报指引》标准进行碳评估[143] - 公司在报告中注重客观、实事求是地描述环境、社会及管治的年度表现,包括成果和遇到的困难及应对计划[144] - 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业务单位整体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5,167吨,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30吨或4.7%[155] - 业务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按范围划分,范围1占比9%,范围2占比91%[156] - 业务单位的直接能源消耗量占比27%,间接能源消耗量占比73%[170] - 公司已获得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 14001)并定期
KFM金德(0381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6 21:0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589,904千港元,较2023年的605,101千港元下降2.51%[2] - 2024年毛利为107,263千港元,较2023年的103,277千港元增长3.86%[2] - 2024年税前溢利为32,643千港元,较2023年的27,735千港元增长17.69%[2] - 2024年年内溢利为23,147千港元,较2023年的22,666千港元增长2.12%[2] - 2024年全面收益总额为17,680千港元,较2023年的8,455千港元增长109.11%[2]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3.87港仙,较2023年的3.78港仙增长2.38%[3]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產总值为346,965千港元,较2023年的181,867千港元增长90.78%[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资產总值为431,311千港元,较2023年的546,865千港元下降21.13%[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负债总额为175,478千港元,较2023年的215,614千港元下降18.61%[5] - 2024年和2023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入分别为589,904千港元和605,101千港元,其中东南亚地区2024年为295,408千港元,2023年为246,559千港元;中国地区2024年为184,070千港元,2023年为235,915千港元等[24] - 2024年和2023年其他收益净额分别为12,031千港元和8,621千港元,其中2024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亏损785千港元,汇兑收益净额2,597千港元等[24] - 2024年和2023年税前溢利扣除的员工成本分别为121,961千港元和122,305千港元,已售存货成本分别为482,250千港元和502,035千港元等[25] - 2024年和2023年所得税开支分别为9,496千港元和5,069千港元,其中当期所得税2024年为6,137千港元,2023年为5,553千港元[25]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3.87港仙,2023年为3.78港仙,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024年为23,238千港元,2023年为22,666千港元[30]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为256,146千港元,2023年为49,671千港元[33] - 2024年应收账款为145,017千港元,2023年为110,847千港元[34] - 2024年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13,907千港元,2023年为98,488千港元[36] - 2024年集团收入约为5.89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约6.051亿港元减少约1520万港元或2.5%[39] - 2024年销售成本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920万港元或3.8%,占总收入百分比约81.8%,相比去年同期约82.9%减少约1.1%[41] - 2024年集团毛利约为1.07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约1.033亿港元增加约400万港元或3.9%,毛利率约为18.2%,较去年同期约17.1%增加约1.1%[42] - 2024年集团录得其他收益净额约120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860万港元[43] - 分销及销售开支从2023年约630万港元微升至约670万港元[44]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去年同期约7550万港元增至约8370万港元[45] - 财务费用从去年同期约850万港元降至约600万港元[46] - 所得税开支从去年同期约510万港元增至约950万港元[4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从去年同期约2270万港元增至约2320万港元[48] - 2024年和2023年3月31日,流动资产总额分别约4.313亿港元和5.469亿港元,分别占资产总额约55.4%及75.0%[49] - 2024年和2023年,银行借款分别为4950万港元和2268.6万港元,资本负债比率分别为8.2%和4.4%[50] - 年内购入厂房及机器约3770万港元,2023年约890万港元[52] - 年内收入约5.89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520万港元或2.5%[60] - 毛利从去年同期约1.033亿港元增加约400万港元或3.9%至约1.073亿港元,整体毛利率从约17.1%上升至约18.2%[61] 股权变动 - 2024年2月5日,KIG Real Estate Holdings Limited收购公司约75%的已发行股本,成为公司控股股东[6] - 2024年集团按代价1.68亿港元收购Kingdom Preci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lding Limited 70%已发行股本[38] 税务相关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无香港利得税应课税溢利,未计提拨备[2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法定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023年:25%),一家中国附属公司享15%优惠税率[27][28]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采用5%中国股息预扣税税率(2023年:5%)[29] 会计准则相关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适用于所呈列最早比较期间开始时涉及租赁及退役负债的交易等[14] - 已颁布但未生效的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中,部分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部分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部分待定[17]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等修订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根据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未偿还负债,应用该等修订不会导致负债分类变动[22] 股息分配 - 公司董事建议派付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8港仙,2023年无[32]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建议派付末期股息0.8港仙,2023年为零[69] - 待股东批准末期股息后,将于2024年9月16日前后支付,8月27日至28日暂停股份过户登记,文件须于8月26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71] 股东大会及股份过户登记 - 为确定出席2024年8月20日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的股东,8月15日至20日暂停股份过户登记,文件须于8月14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70] 人事变动 - 2024年3月1日起,张海峰先生辞任非执行董事等职务[72] - 2024年3月1日起,孙国华先生获委任为董事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主席,沈哲清先生获委任为薪酬委员会成员[73] - 孙国华先生将同时担任公司行政总裁及董事会主席,偏离企业管治守则C.2.1条,但董事会认为该安排有利[74] 企业管治及审核 - 公司采纳的董事进行证券交易守則条款与上市规则附录C3规定标准相同,年内各董事全面遵守[77][78]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会计政策及综合财务报表[79] 附属公司及证券交易 - 年内集团除收购外无附属公司及相联法团出售或收购事项,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81][82] 员工数量 - 2024年3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总数为946名,2023年为974名[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