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PS创健科技(03860)
icon
搜索文档
EPS创健科技(03860) - 持续关连交易内容有关(1)服务框架协议;及(2)租赁框架协议
2025-09-11 17:00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以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 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會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 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3860 持續關連交易 內容有關 (1)服務框架協議;及 (2)租賃框架協議 CRO服務框架協議 於二零二五年九月十一日,上海日新及北京格銳博(均為本公司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 與EP-Bio訂立CRO服務框架協議,據此,EP-Bio已同意於截至二零二六年、二零二七 年及二零二八年三月三十一日止三個財政年度內向上海日新及北京格銳博提供CRO服 務。 租賃框架協議 於二零二五年九月十一日,EP Trading(作為出租人)與EPS Corporation、EP Mediate、 EP-Link、EPD KK及FEF Pharmaceutical(作為承租人)訂立租賃框架協議,內容有關 EP Trading於截至二零二六年、二零二七年及二零二八年三月三十一日止三個財政年 度內向EPS Corporation、EP Mediate、EP-Link、EPD KK及FEF Pharmaceutical出租設 備 ...
EPS创健科技(03860) - 截至2025年8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1 16:08
FF3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8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EPS創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9月1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3860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 | HKD | | 0.01 | HKD | | 1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 HKD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 | HKD | | 0.01 | H ...
EPS创健科技(03860) - 於二零二五年八月十五日举行之股东週年大会之投票表决结果
2025-08-15 17:29
股东大会 - 2025年8月15日股东周年大会所有提呈决议案均获通过[2][3] 股份数据 - 股东周年大会日期时已发行股份总数为522,177,419股[3] 决议案投票 - 多项决议案赞成票409,106,784股(99.99%),反对票60股(0.01%)[5][6] 股息 - 宣派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每股普通股份1.0港仙末期股息[5] 公司人员 - 公告日期时公司有多位执行、非执行及独立非执行董事[7]
EPS创健科技(03860) - 截至2025年7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6:12
股本情况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000万港元,股份10亿股,面值0.01港元[1] - 本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为5.22177419亿股,库存股份为0[2] 股份变动 - 本月内已发行股份和库存股份总额增减均为0[6] 购股计划 - 行使价0.60港元购股计划,本月底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89.6万股,总数4440万股[3] 买卖协议 - 根据2023年3月28日买卖协议,本月底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为0[4]
EPS创健科技(03860)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1 17:03
报告期信息 - 公司报告期为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15] 公司业务概述 - 公司业务专注于中国、日本及亚洲其他地区贸易,核心业务包括服装ODM和医疗保健产品[17] 业务组合调整 -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组合从混合模式转向专注盈利性业务,处置了日本 - IRO业务和内部研发业务[1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收入约为5.445亿港元,较2024年的约6.446亿港元减少约1.001亿港元,降幅约15.5%[21] - 公司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录得利润3040万港元,2024年为亏损2650万港元[21] - 集团收益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644.6百万港元减少约100.1百万港元或约15.5%,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544.5百万港元[26] - 集团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亏损26.5百万港元,转为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录得溢利30.4百万港元[26] - 报告年度HCP业务收益约1.696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1.395亿港元增加约21.6%,毛利约381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2960万港元)[58][61] - 报告年度IRO与CRO服务和内部研发业务单元收益约4520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3810万港元增加约18.5%,毛利约105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亏损约8万港元)[70] - 报告年度服装业务收益约3.297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4.67亿港元减少约29.4%,毛利约460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6970万港元)[72] - 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从2024年约亏损2230万港元变为2025年约3630万港元,增加因其他收益约4320万港元及行政开支减少约1440万港元[76][78] - 保健及医药产品业务(HCP业务)收益从2024年约1.395亿港元增至2025年约1.696亿港元,增加约3010万港元或21.6%[80][81] - 保健及医药食品分销业务收入从2024年9.1681亿港元增至2025年10.1682亿港元,增长10.9%;实验室用品分销业务收入从2024年4.7807亿港元增至2025年6.791亿港元,增长42.1%[82] - IRO及CRO收入从2024年约3814.3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4510.2万港元,增长18.2%;内部研发收入从2024年约6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112万港元,增长1766.7%[85] - 服装业务中女装产品收入从2024年约3.38604亿港元减至2025年约2.8608亿港元,减少15.5%;男装产品收入从2024年约1.17833亿港元减至2025年约3932万港元,减少66.6%;童装产品收入从2024年约1054.1万港元减至2025年约431.6万港元,减少59.1%[88] - 服装总销量从2024年的5669千件降至2025年的3613千件,降幅36.3%[89] - 女装、男装、童装2025年平均售价较2024年分别增长5.0%、54.9%、1.1%,合计每件平均售价增长10.8%[92] - 服装分部收益从2024年的约467.0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约329.7百万港元,减少约137.3百万港元,降幅约29.4%[94][95] - 女装收益从2024年的约338.6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约286.1百万港元,减少约52.5百万港元,降幅约15.5%[96][99] - 男装收益从2024年的约117.8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约39.3百万港元,减少约78.5百万港元,降幅约66.6%[97][100] - 童装收益从2024年的约10.5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约4.3百万港元,减少6.2百万港元,降幅约59.1%[98][101] - 保健及医药产品业务毛利从2024年的约29.6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的约38.1百万港元,增幅约28.7%[102][105] - IRO与CRO服务及内部研发业务毛利从2024年的毛损约0.08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的约10.5百万港元[103][106] - 服装业务毛利从2024年的约69.7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约46.0百万港元,减少约34.0%,毛利率从约14.9%降至约14.0%[104][107]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从2024年的约11.9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的50.2百万港元,增加约38.3百万港元[108] - 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 - 2230万港元增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3630万港元,增加约5860万港元[116][120] - 每股基本盈利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 - 4.41港仙变为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7.41港仙[117][12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开支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2430万港元减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1810万港元,减幅约25.5%[109][112]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4880万港元减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3530万港元,减幅约27.7%[110][113]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1190万港元增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5020万港元,增加约3830万港元[111] - 行政开支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5500万港元减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4960万港元,减幅约9.8%[114][118] - 财务成本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710万港元增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830万港元[115][11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医疗保健和医药产品业务包括健康和药用食品分销业务以及实验室用品分销业务,两项业务在报告期内收入和利润均有增长[22] - 服装业务净销售额较上一财年大幅下降,获利能力未达预期[23][26] - IRO业务营收与上一财年基本持平,扣除日本IRO业务转移收益后成功获利[24][27] - 内部研发业务整体进展落后原计划,研发费用较上一财年减少[24][27] - 保健及医药食品分销业务和实验室用品分销业务,尽管面临市场放缓、日元贬值等不利因素,收入和利润仍实现增长[26] - 公司2022年9月收购的中国 - IRO业务通过缩小服务领域、控制成本,业务表现取得一定提升[64][6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加强并扩大现有盈利业务,包括保健及医药食品、实验室用品、服装业务[30][31][32][33][34][35] - 公司将优化业务组合,加速调整以契合未来设想[37][41] - 公司将探索并开展新盈利业务,如利用少数股权投资推进进军化妆品业务[38][42] - 为应对市场挑战,销售团队专注扩大客户群、实现生产来源多元化及加快产品开发[75][77] - 公司未来聚焦加强并扩大现有获利业务、优化业务组合、探索并开展新的获利业务三大挑战[165] - 公司中期预计健康及医药食品分销业务市场需求将从复苏转向增长,并将加强和拓展此业务[166][170] - 公司认为实验室用品分销业务现有核心产品需求已成熟,未来将在维持核心业务同时拓展新领域[167][171] - 公司预计CRO服务需求增加,但市场竞争持续,将优化资源加强合作并推动IRO业务[168][172] - 公司服装业务面临经济和贸易不确定性等挑战,将精简运营、控制成本并利用多元化生产基地应对[169][173] 公司收购与出售事项 - 2023年3月,公司收购R&E Corporation Limited 65%股权,通过其及其子公司在中国市场从事日本食品进口和分销业务[50] - 2023年3月公司收购瑞益股份有限公司65%股权,开展日本食品在中国市场的进口和分销业务[54] - 2022年12月公司收购EP贸易有限公司100%股份,从事非临床研究材料和设备的进出口分销业务[56][61] - 2024年10月公司完成出售EPS Medical Consultancy (Japan) Limited[63][67] - 2024年4月22日,公司向两名认购者配發及发行共22177419股认购股份,认购价为每股0.992港元[131][134] - 2024年10月2日,公司以1日元出售EPS Medical全部股权[135][140] - 2025年2月19日,公司有条件出售EPS Innovative全部已发行股本,代价为1日元;并出售相关集团内贷款,代价为12.5亿日元,出售于3月31日完成[137][141] 公司财务状况 - 2025年3月31日和2024年3月31日,集团流动净资产分别约为1.515亿港元和690万港元,流动比率从约1.0增至约2.9,流动负债减少约60.9%[124][127] - 2025年3月31日和2024年3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0.04和0.08,未使用银行信贷额度比率为63%[12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和2024年3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0.04和0.08[128] - 集团订立银行融资协议,金额共达约78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2000万港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未动用银行融资率为63%[12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法定股本为1000万港元,划分为1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股份[131][13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占公司总资产5%或以上的重大投资[139][14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4年3月31日:无)[145][14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本承担(2024年3月31日:260万港元)[146][150] - 除2025年6月27日公告中收购医药公司控股权外,集团目前无其他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计划[144][14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和2024年3月31日,已抵押银行存款分别为4000千港元和9000千港元[153] 公司人员与业务关系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全职雇员为135名,2024年3月31日为136名[153][156] - 截至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员工成本总额(包括董事酬金)分别约为4550万港元和5430万港元[153][156] - 公司服装业务与主要客户已维持2至14年的业务关系[159][162] 公司股息政策 - 董事会建议2025年派末期股息每股1.0港仙,2024年无[122][126] 公司管理层信息 - 鹫北健一郎61岁,2024年4月加入EPS HD,有逾37年多元化业务经验,曾在三井物产任职至2024年3月[175][179] - 宫野积59岁,2022年7月12日起任执行董事,2002年1月加入EPS HD,有超34年日本制药行业经验[177][180] - 鸣海尚一43岁,2007年加入EPS HD,在药品开发及跨境业务有逾15年经验[181][185] - 赵俊德61岁,2023年11月1日起任执行董事,2024年4月1日起任EPS HD高级经理,有逾34年相关业务经验[183][186] - 杜瑶42岁,2020年创立Merry Plus Corporation,2024年创立BioBeaute Co., Ltd,有超13年护肤品研发经验[188] - 梁飞50岁,2004年开始在EPS Japan工作,任EPS HD非全资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0] - 植松贵弘59岁,2002年1月加入EPS HD,有逾35年产品管理和投资策略管理经验[192] - 鹫北健一郎1987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2007年获青山学院大学MBA学位[176][179] - 宫野积1991年3月毕业于东京农工大学农学院[177][180] - 杜瑶2007年毕业于东京大学,2009年获药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药学博士学位[189] - 杜垚女士42岁,2020年创立Merry Plus Corporation,2024年创立BioBeaute Co., Ltd并担任行政总裁[194] - 梁非先生50岁,自2004年起为EPS HD效力,在EPS控股非全资附属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4] - 植松高宏先生59岁,2002年1月加入EPS HD,在产品管理与投资策略管理方面有超35年经验[
EPS创健科技(03860)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7 20:2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年度收益为544.52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5.5%[3][4] - 年度除税后溢利为30.394百万港元,较去年亏损26.496百万港元实现扭亏[3][4] - 每股基本盈利为7.41港仙,去年为每股亏损4.41港仙[3][4] - 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36.3百万港元,上年为开支22.3百万港元[56] - 公司股东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36.3百万港元,较上年度全面开支总额22.3百万港元增加58.6百万港元[75] - 每股基本盈利为7.41港仙,上年度为每股基本亏损4.41港仙[76] - 公司2025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074港元(基于3,858.5万港元溢利及5.209亿股加权平均数)[2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为17.4%,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4] - 研发开支减少25.5%至18.105百万港元[4] - 公司2025年员工成本总额为4546.1万港元,较2024年的5434.0万港元下降16.3%[26] - 研发开支减少25.5%至18.1百万港元,内部研发费用暴增1766.7%但基数仅11.2万港元[60][71] - 销售及分销费用下降27.7%至35.3百万港元,主要因服装业务销售费用整体减少[72] - 行政开支减少9.8%至49.6百万港元,因出售日本业务及法律审计费用降低[73] - 2025财年员工成本总额为45.5百万港元,较2024财年54.3百万港元下降16.2%[9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保健产品业务收益增长21.6%至169.592百万港元[14] - 服装业务收益下降29.4%至329.716百万港元[14] - IRO及CRO业务亏损收窄至34.232百万港元[14] - 保健产品业务(HCP业务)收益达169.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1.6%[48] - 实验室用品分销业务收益为67.9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42.1%[58] - 保健食品分销业务收益为101.68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0.9%[58] - HCP业务毛利为38.1百万港元,较上年29.6百万港元有所增长[48] - IRO与CRO服务及内部研发业务收益达45.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8.5%[53] - 该业务毛利为10.5百万港元,上年为毛损0.08百万港元[53] - 服装业务收益为329.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9.4%[54] - 服装业务毛利为46.0百万港元,较上年69.7百万港元下降[54] - 服装业务总收益同比下降29.4%至329.7百万港元,主要因美国和日本主要客户订单减少[61][63] - 女装产品收益占比升至86.8%,但收益同比下降15.5%至286.1百万港元,销量降19.5%至321.4万件[61][64] - 男装收益同比暴跌66.6%至39.3百万港元,销量锐减78.5%至31.8万件,但平均售价大涨54.9%至123.6港元[61][65] - 童装收益同比下降59.1%至4.3百万港元,销量减少59.5%至8.1万件[61][66] - 服装产品总销量下降36.3%至361.3万件,整体平均售价上涨10.8%至91.3港元[62] - 保健产品业务毛利增长28.7%至38.1百万港元,主要因销售额扩大和成本控制改善[67] 各地区表现 - 日本市场是公司最大收入来源,2025年贡献收益1.87亿港元,但较2024年的2.15亿港元下降13.1%[2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健康食品分销业务受监管限制及市场经济放缓影响面临挑战[97] - 实验室用品分销核心产品需求成熟预计无大幅成长[98] - 服装业务面临经济不确定性及消费者行为转变挑战[101] 其他财务数据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17.4%至135.691百万港元[6] - 净流动资产大幅改善至151.539百万港元[6]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3月31日的42.99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33.68亿港元,减少了9.31亿港元(下降21.7%)[17] - 公司总负债从2024年3月31日的29.17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17.43亿港元,减少了11.74亿港元(下降40.2%)[17] - 保健产品业务分部资产为1.75亿港元,是公司最大的资产分部[17] - IRO及CRO和内部研发业务分部资产大幅减少,从2024年的1.42亿港元降至2025年的2159.9万港元,下降84.8%[17] - 公司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从2024年的6.45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5.45亿港元,减少1.00亿港元(下降15.5%)[22] - 公司非流动资产从2024年的2.14亿港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的1.04亿港元,下降51.5%[22] - 公司2025年税项支出为302.2万港元,较2024年的244.4万港元增加23.6%[23] - 应收账款(扣除亏损拨备)同比下降35.9%至29,984千港元(2024年:46,835千港元)[31] - 预付款项同比大幅增长328%至29,565千港元(2024年:6,908千港元),主要因保健产品业务存货预付款项新增18,674千港元[32] - 90日以上账龄应收账款占比显著改善,从11,974千港元下降至1,108千港元,降幅达90.7%[33] - 贸易应付款项同比下降46.9%至17,451千港元(2024年:32,880千港元)[33][34] - 应付关联方款项(陈永启相关)减少至51,281千港元(2024年:56,434千港元)[35] - 应付非控股权益款项(大河集团收购)减少至29,987千港元(2024年:50,204千港元)[37] - 股本通过认购协议新增22,177,419股普通股,股本增加222千港元至5,222千港元[38][39] - 出售EPS Innovative子公司产生收益33,304千港元,现金流入净额56,442千港元[41] - 出售EPS Medical Consultancy子公司产生收益9,943千港元,现金流出净额1,637千港元[43] - 其他收入及收益大增38.3百万港元至50.2百万港元,主要来自出售两家子公司收益[70] - 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1.0港仙,上年度未派发[77] - 流动资产净值增至151.5百万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5.7百万港元[78] - 流动比率从1.0提升至2.9,流动负债大幅减少60.9%[78] - 资产负债率为0.04,上年度为0.08[79] - 银行融资额度降至7.8百万港元,未动用银行融资率为63%[79] - 出售EPS Medical及EPS Innovative业务,代价分别为1.00日圆和1.00日圆加1,250百万日元[83][84] - 资本承诺从2.6百万港元降至零[88] - 已抵押银行存款从9,000千港元减少至4,000千港元[9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核心业务分为医疗保健产品业务、IRO与CRO服务及内部研发业务、服装业务三大领域[4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共有135名全职雇员,较2024年136名减少1名[91] - 公司服装业务与主要客户保持2至14年业务关系[94] - 公司存在企业管治守则C.2.1条偏离情况(董事长与CEO由同一人担任)[103]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包括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8] - 2025财年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05] - 公司已遵守香港中国及日本所有相关法律法规[92]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状况表、综合损益表及其他全面收益表相关数字已获天健国际同意[109] - 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6月27日核准经审计综合财务报表[109] - 全年业绩公告及年报已刊载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110] - 公司年报将于适当时候寄发给股东[110]
EPS创健科技(03860)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19 16:38
财务表现 - 报告期间录得收益约346.9百万港元[8] - 报告期间之除税后溢利为约17.1百万港元[8] - 每股基本盈利为约2.83港仙[8] - 毛利为49,55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8,831千港元有所增长[11] - 除税前溢利为19,302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8,182千港元[11] - 所得税开支为2,23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00千港元有所增加[11] - 期内溢利为17,066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8,682千港元[11]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14,684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5,235千港元[11]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6,007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9,579千港元[1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净流动资产为74,662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6,899千港元大幅增加[15] - 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295,778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24,855千港元增长31.5%[15]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净流动负债为179,172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05,030千港元减少12.6%[15]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17,412千港元,期末余额为91,285千港元[28]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346,878千港元,同比下降3.1%,主要由于服装产品贸易收益下降[31] - 公司2024年六个月的所得税总开支为2,236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00千港元大幅增加[48] - 公司2024年六个月的每股基本盈利为14,684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亏损5,235千港元显著改善[55] - 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10.5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全面开支6.1百万港元[109] - 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总额约为105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660万港元,主要来自保健产品业务毛利增加及降本增效措施[156] - 报告期内每股基本盈利为2.83港仙,去年同期为每股基本亏损1.05港仙[158] - 公司净流动资产从2024年3月31日的690万港元增加至2024年9月30日的7470万港元,流动资产增加19.8%,流动负债减少12.6%[158]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3月31日的0.08下降至2024年9月30日的0.06[158] - 公司银行及现金结余从2024年3月31日的1.155亿港元减少至2024年9月30日的9130万港元[158] - 公司未动用银行融资率为100%,现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足以满足资金需求[158] - 公司总综合收入从2023年的综合亏损6.1百万港元增长至2024年的综合收入10.5百万港元,增长16.6百万港元[154] 业务分部表现 - 公司经营分部包括服装业务、保健产品业务以及IRO及CRO和内部研发业务[32]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服装业务收入为244,981千港元,保健产品业务收入为73,408千港元,IRO及CRO和内部研发业务收入为28,489千港元,综合收入为346,878千港元[34]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服装业务分部溢利为4,237千港元,保健产品业务分部溢利为5,306千港元,IRO及CRO和内部研发业务分部亏损为4,369千港元,综合溢利为5,174千港元[34]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综合资产为474,950千港元,综合负债为298,752千港元[38]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香港地区收入为16,470千港元,日本地区收入为88,592千港元,中国内地收入为81,592千港元,欧洲地区收入为73,988千港元,美国地区收入为84,126千港元,其他地区收入为2,110千港元[41]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来自主要客户的收入为148,419千港元,占总收入的10%以上[44]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其他收入总计29,73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5,170千港元显著增长[45] - 服装业务在报告期内收入约为2.45亿港元,同比下降10.9%,主要由于美国和日本主要客户的整体销量下降[97] - 服装业务在报告期内的毛利润约为28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210万港元下降[97] - 医疗保健产品业务在报告期内收入约为7340万港元,同比增长12.8%,主要由于2023年6月完成对子公司65%股权的收购后,日本健康食品业务的财务结果被纳入公司财务报表[100] - 医疗保健产品业务在报告期内的毛利润约为155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60万港元有所增长[100] - 服装业务收益为245.0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0.9%,毛利为28.4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2.5%[101] - 保健产品业务收益为73.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2.8%,毛利为15.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4.0%[102] - IRO及CRO业务收益为28.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60.1%,毛利为5.6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毛亏6.9百万港元[107] - 女装产品占服装业务总收益的86.9%,去年同期为69.0%[112] - 公司服装业务总收益从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2.75亿港元减少至报告期间的2.45亿港元,降幅为10.9%[118][119] - 女装产品收益从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1.899亿港元增加至报告期间的2.128亿港元,增幅为12.1%[122][125] - 男装产品收益从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7890万港元减少至报告期间的2780万港元,降幅为64.7%[122][126] - 童装产品收益从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620万港元减少至报告期间的430万港元,降幅为30.7%[122][127] - 公司保健产品业务收益从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6510万港元增加至报告期间的7340万港元,增幅为12.8%[129][130] - 女装产品销量从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220万件增加至报告期间的260万件,增幅为17.0%[122][125] - 男装产品销量从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100万件减少至报告期间的30万件,降幅为73.8%[122][126] - 童装产品销量从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11.3万件减少至报告期间的8.1万件,降幅为28.3%[122][127] - 女装产品平均售价从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86.7港元减少至报告期间的83.1港元,降幅为4.2%[117][125] - 男装产品平均售价从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77.7港元增加至报告期间的104.6港元,增幅为34.6%[117][126] - 公司销售日本保健食品、提供实验室用品及医疗设备租赁的收入从2023年的42,201千港元增长至2024年的51,700千港元,增长率为22.5%[131] - IRO及CRO和内部研发业务的收入从2023年的17.8百万港元增长至2024年的28.5百万港元,增长率为60.1%[132][134] - 公司服装业务的毛利从2023年的42.1百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28.4百万港元,减少32.5%,毛利率从15.3%下降至11.6%[136] - 保健产品业务的毛利从2023年的13.6百万港元增长至2024年的15.5百万港元,增长14.0%[138] - IRO及CRO和内部研发业务的毛利从2023年的毛亏6.9百万港元增长至2024年的毛利5.6百万港元,增幅181.2%[138][143]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从2023年的15.2百万港元增长至2024年的29.7百万港元,增长14.5百万港元[145] 研发与创新 - 研发开支为7,42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408千港元有所减少[11] - 公司正在探索利用棕色脂肪细胞诱导技术在再生医学和抗肥胖、抗糖尿病疗法中的潜力,并与日本一所主要大学合作开发下肢动脉疾病的新治疗方案[93] - 公司正在探索利用褐色脂肪细胞诱导技术对抗肥胖和糖尿病[104] - 公司致力于开发舌下疫苗,重点关注分泌型IgA的重要性[104] - 公司正在开发专门用于iBTA技术的医疗设备[104]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11.4百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7.4百万港元,减少35.1%[147] 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 - 公司2024年六个月的员工成本(包括董事薪酬)为25,320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6,802千港元略有下降[52]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25.5百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20.2百万港元,减少20.8%[147]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32.1百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27.6百万港元,减少14.0%[149] - 公司计划通过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措施,包括降低制造成本、分销成本和行政费用,以最小化风险并提供可持续增长[182] - 公司将继续评估全球经济形势对财务表现及业务运营的影响,并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措施,包括减省生产成本、分销成本和行政费用[185] 投资与融资活动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4,174千港元,主要由于支取已抵押银行存款5,000千港元[28]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5,436千港元,主要由于向最终控股公司还款26,859千港元[28] - 公司于2024年4月9日签订认购协议,以每股0.992港元的价格发行22,177,419股普通股,总认购金额为22,000千港元[81] - 公司于2024年4月22日发行22,177,419股认购股份,每股认购价为0.992港元,总收益为2200万港元,净收益为2180万港元[162][163] - 公司通过股权融资筹集了2200万港元,扣除开支后净收益为2180万港元,每股认购股份净价为0.98港元[16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净收益约2180万港元已全部使用,其中740万港元用于集团内部研发业务的前期投资类项目[164][167] 应收账款与信贷管理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净额为92,334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46,835千港元增长97.2%[67] - 公司服装业务和保健产品业务的信贷期限一般为30至90天,IRO和CRO服务的客户平均信贷期限为60至120天,部分客户可获180天信贷期限[67][6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1至30天的应收账款为52,658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1,858千港元增长140.9%[7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63,112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32,880千港元增长91.9%[74] - 公司授予客户的平均信贷期为30至90天,主要客户为日本和美国的服装零售品牌[160] 关联交易与租赁 - 公司向关联公司支付租赁负债600千港元[83] - 公司向最终控股方支付租赁负债351千港元[83] - 公司应付关联公司租赁负债372千港元[83] - 公司应付最终控股方租赁负债1,522千港元[83] - 最终控股公司收取行政开支及服务成本877千港元[83] - 关联公司收取行政开支3,350千港元[83] - 公司向关联公司采购9,828千港元[83] - 公司支付承诺费783千港元[83] - 公司支付利息开支829千港元[83] - 公司就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作出溢利保证调整2,136千港元[85] 管理层与董事会变动 - 公司董事会成员发生变动,岛田达二先生辞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鷲北健一郎先生接任[190] - 执行董事赵俊德先生自2024年4月1日起担任EPS Holdings, Inc.的高级经理,负责业务规划与推广[19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在公司及其相联法团的股份、相关股份及债权证中拥有权益或淡仓[19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董事在前崎匡弘先生、宫野积先生、草场拓也先生等相联法团中持有股份,持股比例分别为0.04%至0.12%[192] - 公司主要股东在2024年9月30日持有公司股份或相关股份的权益或淡仓,部分股东预计持有集团其他成员公司10%或以上的表决权股份[193] - EPS Holdings, Inc. 持有公司71.80%的普通股,共计375,000,000股[194] - RIN Holding Co., Limited 持有公司19.15%的普通股,共计100,000,000股[194]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股本为5.0百万港元,分为522,177,419股,每股面值0.01港元[194] 购股权计划 - 公司购股权计划下可供发行的股份总数为50,000,000股,约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9.58%[196] - 购股权计划下任何12个月期间行使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196] - 购股权须在提呈授出购股权要约日期起21日内接纳,接纳时需支付1.00港元的名义代价[197] - 购股权行使期限不超过10年,自购股权获接纳日期起至董事厘定的日期[199][200] - 购股权行使价不得低于股份在授出要约日期的收市价、前五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或股份面值的最高者[199][200] - 自采纳计划以来,公司未授出任何购股权[199][20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公司未取消任何期权[199][200] - 报告期初和期末,根据计划授权可授出的购股权数目均为50,000,000[199][200] - 计划自采纳日期起10年内有效[199][200] 未来展望与战略 - 公司预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在通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寻求平衡,未来可能持续降息以提升消费意欲[180] - 公司预计中国对医疗保健产品的需求将从今年起增加,并计划通过新的销售结构和商业模式实现更好的业绩[184] - 公司正在逐步增强必要的功能,以实现其愿景,即在中国和日本的医疗保健行业中创建一个满足从开发、制造到分销广泛需求的业务共创平台[184] - 公司预计中国保健产品的需求将会增加,并正在研究新的销售结构和商业模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187] - 公司将出售EPS Medical Consultancy (Japan) Co., Ltd.的全部股权,以调整业务策略并转移投资至其他业务分部[188] 员工与薪酬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3年9月30日的132人增加到2024年9月30日的139人,员工成本总额为2650万港元[180] - 主要管理层成员在报告期内的薪酬总额为90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25万港元有所增加[89] 其他 - 公司在报告期内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约1,550,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892,000港元有所减少[56] - 公司在报告期内添置使用权资产约1,086,000港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支出[57]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有限合伙企业投资为2,527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977千港元有所减少[63] - 公司未持有任何占公司总资产5%或以上的重大投资[160] - 公司已处置其在日本提供IRO服务的子公司EPS Medical Consultancy (Japan) Co., Ltd.的全部股权,以调整业务策略并适应挑战性的商业环境[184]
EPS创健科技(0386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1-29 17:19
财务表现 - 报告期间录得收益约346.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1%[3][5] - 报告期间之除税后溢利为约17.1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8.7百万港元[3][5] - 每股基本盈利为约2.83港仙,去年同期为亏损1.05港仙[3][5] - 毛利为49.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5%[5] - 其他收入及亏损为29.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95.9%[5] - 除税前溢利为19,302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除税前亏损8,182千港元有显著改善[30][3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每股基本盈利为14,684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亏损5,235千港元有显著改善[56] - 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10.5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主要由于非控股权益产生的承兑票据公允价值收益[76]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全面收益增加16.6百萬港元,從開支6.1百萬港元轉為收益10.5百萬港元[101] 业务收益 - 服装业务收益同比下降10.9%,从274,964千港元降至244,981千港元[27][33] - 保健产品业务收益同比增长12.5%,从65,060千港元增至73,408千港元[27][33] - IRO及CRO和内部研发业务收益同比增长60.0%,从17,805千港元增至28,489千港元[27][33] - 综合收益同比下降3.1%,从357,829千港元降至346,878千港元[27][33] - 香港地区收益同比增长19.4%,从13,792千港元增至16,470千港元[40] - 日本地区收益同比下降17.2%,从106,979千港元降至88,592千港元[40] - 中国内地收益同比增长21.0%,从67,428千港元增至81,592千港元[40] - 客户A(来自服装业务)收益同比下降3.8%,从154,349千港元降至148,419千港元[41] - 公司服装业务在报告期内的收益为245.0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75.0百万港元减少10.9%[68] - 公司保健产品业务在报告期内的收益为73.4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5.1百万港元增加12.8%[71] - 内部研发业务在报告期间录得收益约28.5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59.9%[75] - 服装业务总收益为244.981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9%,其中女装产品收益占比86.9%[78] - 女装产品销量增加17.0%,达到2.562百万件,收益增加12.1%至212.842百万港元[78][82] - 男装产品收益减少64.7%至27.823百万港元,销量减少73.8%至266千件[78][84] - 童装产品收益减少30.7%至4.316百万港元,销量减少28.3%至81千件[78][85] - 保健产品业务收入增加12.8%至73.408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收购子公司后财务业绩并入[86][87] - IRO及CRO和內部研發業務收益增加60.1%,從17.8百萬港元增至28.5百萬港元[89] - IRO及CRO業務收入增長61.2%,從13,376千港元增至21,557千港元[90] - 內部研發業務收入增長56.5%,從4,429千港元增至6,932千港元[90] 成本与开支 - 研发开支为7.4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4.9%[5]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20.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0.8%[5] - 行政开支为27.6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4.1%[5] - 公司员工成本总额在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为26.5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7.6百万港元有所下降[117] - 研發開支減少35.1%,從11.4百萬港元降至7.4百萬港元[96] - 銷售及分銷開支減少20.8%,從25.5百萬港元降至20.2百萬港元[97] - 行政開支減少14.0%,從32.1百萬港元降至27.6百萬港元[98] 资产与负债 - 净流动资产为74.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982.3%[10] - 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295.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1.5%[10] - 综合资产同比增长10.5%,从429,885千港元增至474,950千港元[37]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应收款项总额为132,752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71,638千港元大幅增加[58]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108,454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52,084千港元显著增加[64]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应收账款中,90日以上的账款为13,101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1,974千港元有所增加[60]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贸易应付款项中,90日以上的账款为18,136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3,114千港元大幅增加[64] - 公司已抵押银行存款在2024年9月30日为4,000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9,000千港元有所减少[113] 业务策略与展望 - IRO业务预计将为集团内部研发业务和保健产品业务的扩展提供协同效应[73] - 公司预计未来联邦储备银行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在通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寻求平衡,可能会提升消费意欲[118] - 公司计划通过严格成本控制措施,包括减省生产、分销和行政费用,以实现更大的协同效应[118] - 公司将专注于加深对客户喜好的了解,识别新兴趋势,并设计能够推动长远可持续增长的产品[118] - 公司计划出售在日本从事IRO服务业务的EPS Medical Consultancy (Japan) Co., Ltd.,以调整业务策略[120] - 公司预计中国保健产品的需求将会增加,并正在研究新的销售结构和商业模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120] - 公司目前并无外币对冲政策,但将密切监控外汇风险并在需要时考虑对冲日元及人民币的重大外币风险[116]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为岛田达二先生,董事会将继续审查并考虑在适当时候拆分这两个职位[121]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报告期间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未持有库存股份[124] - 公司于2024年10月2日与控股股东EPS Holdings Inc.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以1.00日圆出售目标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目标公司不再为公司的附属公司[125]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包括陈卓豪先生(主席)、蔡冠明先生和草场拓也先生,负责审阅公司财务资料、监督财务申报系统及风险管理[128] 股本与员工 - 公司已发行股本为5.2百万港元,分为522,177,419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股份[108] - 公司员工成本总额在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为26.5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7.6百万港元有所下降[117]
EPS创健科技(0386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7-24 16:39
业务发展与收购 - 公司新收购了Biotube Co., Ltd.,该公司专注于医师主导的临床试验,与公司发展领域高度契合,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创新研究领域的发展[12] - 公司新收购的子公司Biotube拥有与集团发展领域高度兼容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管道项目,预计将产生协同效应[186] - Biotube所掌握的资源和创新研究技术品质优良,将进一步提升集团创新研究领域的发展,符合集团的整体发展策略[186] - 公司在2024年3月31日年度内收购了Biotube 51%的已发行股本,总代价为612.2百万日元(约31.8百万港元),并认购了Biotube发行的150.0百万日元(约7.8百万港元)可换股债券[110] 财务表现 - IRO及CRO和内部研发业务在报告年度的收入约为3810万港元,同比增长144.2%,毛利率亏损减少至8万港元,主要由于中国专业CRO业务的竞争力增强及公司协调行业资源以改善利润率[22] - 公司在报告年度的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开支总额约为223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的4540万港元有所减少,主要由于保健产品业务溢利增加及非控股权益产生的承兑票据公允价值收益[26] - 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开支总额从2023年的4540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2230万港元,降幅为2310万港元,主要由于保健产品业务利润增加1310万港元和非控股权益产生的承兑票据公允价值收益1610万港元[73] - 公司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4.41港仙,较2023年的9.15港仙大幅减少[101] - 公司2024年净流动资产为690万港元,较2023年的1.015亿港元大幅下降[103] - 公司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55亿港元,较2023年的1.315亿港元有所减少[103] - 公司2024年流动比率从2023年的1.9下降至1.0,主要由于流动负债增加78.0%[103] - 公司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0.08,较2023年的0.03有所上升[106] - 公司未动用银行融资率为63.1%,可用资金充足[106] 服装业务 - 公司在报告年度的针织服装产品销量为约570万件,较上一年度的460万件有所增加[29] - 公司提供一站式服装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涵盖时尚趋势分析、产品设计及开发、材料采购及寻源、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及物流服务,主要客户为日本和美国的服装零售品牌[15] - 女装产品收益从298.8百万港元增至338.6百万港元,增长13.3%,销量从3.3百万件增至4.0百万件[31] - 童装产品收益从13.7百万港元降至10.5百万港元,下降23.4%,销量从0.3百万件降至0.2百万件[34] - 男装产品收益从69.0百万港元增至117.8百万港元,增长70.7%,销量从1.0百万件增至1.5百万件[62] - 服装分部总收益从381.5百万港元增至467.0百万港元,增长22.4%,主要由于来自美国主要客户的采购订单增加[60] - 公司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逐步恢复服装供应链管理服务的需求[91][93] - 公司通过升级现有设施和提升竞争力,积极获取新客户以应对社会不确定性[91][93] 医疗保健业务 - 公司通过EP Trading提供医疗设备租赁服务,确保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包括心电图、药品冰箱、离心机等设备[18] - 公司致力于为日本和中国的学术界、生物技术初创企业和制药公司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基于多年在药物开发支持业务方面的知识和经验[19] - 公司在报告期内整合并推出了医疗保健业务,扩展了服务范围至IRO和CRO服务[92] - 公司在日本提供新药开发规划、开发促进和商业化支持等综合解决方案[92] - 公司扩展了保健分部业务,包括IRO及CRO服务,并在日本提供新药开发规划、开发推广和商业化支持等全面解决方案[135] - 保健产品业务收益从55.8百万港元增至139.5百万港元,增长150.0%,主要由于收购R&E及其子公司[36] - 保健产品业务毛利从2023年的1220万港元增长142.6%至2024年的2960万港元[94] 环境与社会责任 - 公司严格遵守香港、中国和日本的相关法律法规[90] - 公司通过节能和办公资源回收等措施减少日常运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90] - 公司与主要客户维持了2至14年的业务关系,建立了可信赖的战略伙伴关系[90] - 公司定期检讨并完善员工福利,提供医疗保险和生日假等额外福利[90] - 公司在2024年报告期内处理了5.30吨无害废弃物(用于回收的纸张),较2023年增加了221%,主要由于报告范围的改变[122] - 公司设定了减少排放、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用水效率的初步方向性目标,并计划未来设定更具体的量化环境目标[124] - 公司积极推行空气污染物控制计划,通过定期保养车辆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来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128] - 公司通过采用LED照明、设定空调温度在25˚C至26˚C之间、关闭不必要的耗能设备等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28] - 公司使用电子文件处理系统、鼓励双面打印和注重质量管理以减少废弃物生产[128] - 公司建立了资源管理程序,通过标语、海报、电子邮件等方式推广节能措施,并在部分办公室采用LED照明[131] - 电力消耗量从2023年的116,070千瓦时增加到2024年的155,801千瓦时,增长34%[140] - 无铅汽油消耗量从2023年的590升减少到2024年的512升,下降13%[140] -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1和2)从2023年的51,556公斤增加到2024年的67,353公斤,增长31%[158] - 范围2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23年的49,987公斤增加到2024年的65,992公斤,增长32%[158] - 氮氧化物排放量从2023年的0.38公斤减少到2024年的0.33公斤,下降13%[151] - 硫氧化物排放量从2023年的0.01公斤减少到2024年的0.01公斤,下降13%[151] - 悬浮粒子排放量从2023年的0.03公斤减少到2024年的0.02公斤,下降13%[151] - 公司目标在未来一年内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量1-2%[153] 管理层与董事会 - 岛田达二先生自2023年11月1日起担任执行董事、主席及行政总裁,拥有39年制药业务经验[163] - 宫野积先生自2022年7月12日起担任执行董事,拥有32年日本国内制药行业经验[163] - 赵俊德先生自2023年11月1日起担任执行董事,拥有32年会计、审计、企业融资及并购经验[166] - 草场拓也先生自2023年11月1日起担任非执行董事,负责集团内部业务发展与联盟及投资管理[168] - 严平先生自2023年11月1日起担任非执行董事,拥有丰富的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经验[171] - 前崎匡弘先生自2022年8月22日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及财务总监,拥有超过30年的企业银行和管理经验[190] - 宫里啓暉先生自2023年11月1日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战略官,曾在海通证券集团担任副行政总裁,负责投资及海外业务发展[190] - 宫里啓暉先生创立Sunrise Oriental Japan LLC,旨在连接中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跨境企业互动[190] - 赵俊德先生自2023年11月1日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并自2021年6月30日起担任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拥有超过32年的会计、审计、企业财务及并购经验[193] - 草场拓也先生自2023年11月1日起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审计委员会成员,负责集团业务发展、联盟及投资管理[195] 法律与风险 - 公司涉及一项法律诉讼,最高负债为528万港元,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解决[85] - 公司资本承诺为5000万日元(约260万港元),与2023年持平[85] - 公司面临外汇风险,主要由于部分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以外币计值,但预计美元兑港元汇率不会出现重大变动[85] - 董事将继续检讨及评估业务目标及策略,并在考虑业务风险及市场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及时作出决策[186] - 董事还将继续探索实现集团业务多元化的机会[186] 员工与成本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员工总数为136名,与2023年相同[89] - 公司2024年员工成本总额为5430万港元,较2023年的5510万港元略有下降[89]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6310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5500万港元,降幅为12.8%,主要由于员工成本和福利的减少[73] - 销售及分销费用从33.8百万港元增至48.8百万港元,增长44.4%,主要由于运输成本及保健品业务和服装业务销售费用增加[42] - 财务成本从2023年的580万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710万港元,主要由于制衣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保理增加[73] 市场与客户 - 公司认为中国消费水平的提高为保健品市场的稳步增长奠定了基础,预计未来保健品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119] - 公司授予客户平均信用期为30至90天,主要客户为日本和美国服装零售品牌[107] - 公司资本结构在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年度内未发生变动,已发行股本为500,000,000股普通股,每股面值0.01港元,总股本为5.0百万港元[110] 其他收入与支出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从亏损0.3百万港元增至收益11.9百万港元,主要由于非控股权益产生的承兑票据公允价值收益16.1百万港元[41] - IRO及CRO服务和内部研发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1560万港元增长144.2%至2024年的3810万港元[94]
EPS创健科技(0386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7 22:41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录得收益约644.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42.3%[19] - 2024财年除税后亏损约为26.5百万港元,较2023财年的50.3百万港元亏损有所收窄[19] - 2024财年每股基本亏损为4.41港仙,较2023财年的9.15港仙有所改善[19] - 2024财年毛利为99.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46.3%[21] - 2024财年经营所得亏损为16.98百万港元,较2023财年的42.37百万港元亏损大幅减少[21] - 公司2024年总收益为644,615千港元,较2023年的452,906千港元增长42.3%[47] - 公司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24,052千港元,较2023年的48,161千港元收窄50.1%[47] - 公司2024年服装业务总收益为466.978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381.5百万港元增长22.4%[124] - 公司2024年毛利为69.7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61.8百万港元增长12.8%,但毛利率从16.2%下降至14.9%[132] - 公司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4.41港仙,较2023年的9.15港仙大幅下降[138] - 公司毛利由去年亏损6.1百万港元减少至0.08百万港元,减幅约98.7%[163] - 其他收入、收益和亏损由去年亏损0.3百万港元增加至收益11.9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收购R&E 65%股权产生的承兌票据公允價值收益16.1百万港元[164] - 行政开支由去年63.1百万港元减少至55.0百万港元,减幅约12.8%[166] - 公司服装业务2024年收益为466,977,764港元,除税后溢利为7,863,869港元[192] - 公司目标收益为240,000,000港元,目标溢利为10,000,000港元[192] 业务表现 - 服装业务2024年收益为466,978千港元,同比增长22.4%[47] - 保健产品业务2024年收益为139,488千港元,同比增长149.8%[47] - IRO及CRO和内部研发业务2024年亏损36,403千港元,较2023年亏损34,281千港元扩大6.2%[47] - 公司2024年在日本市场收益为214,703千港元,同比增长3.8%[34] - 公司2024年在中国内地市场收益为134,383千港元,同比增长357.8%[34] - 公司2024年在美国市场收益为191,125千港元,同比增长45.7%[34] - 公司报告年度收益为467.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2.4%,主要由于美国主要客户销量上升[87] - 保健产品业务(HCP)收益为139.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50.0%,主要由于收购R&E及其子公司[90] - IRO及CRO业务收益为38.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44.2%,但毛损为0.08百万港元,主要由于中国CRO市场竞争激烈[95] - 公司针织服装产品销量为5.7百万件,同比增长23.9%,其中女装产品占总收益的72.5%[96] - 男装产品收益为117.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70.7%,主要由于销量和平均售价上升[100] - 童装产品收益为10.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3.4%,主要由于销量下降[100] - R&E业务收益为91,681千港元,EP Trading收益为47,807千港元,同比下降14.4%[102] - IRO及CRO和内部研发业务收益为38,143千港元,同比增长146.6%[103] - 公司2024年女装产品收益为338.604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298.830百万港元增长13.3%[124] - 公司2024年男装产品收益为117.833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68.995百万港元增长70.7%[124] - 公司2024年CRO服务及内部研发业务的IRO收入为38.1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15.6百万港元增长145.1%[131] - 公司预计2024年下半年服装供应链管理服务需求将逐步恢复[186] - 公司计划通过升级现有设施和提升竞争力获取新客户[186] - 公司将继续增强功能以实现保健行业业务共创平台的愿景[188] - 公司认为中国保健品市场将保持稳步增长趋势[200] 研发与投资 - 2024财年研发开支为24.3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86.4%[21] - 公司2024年新增无形资产166,366千港元,主要用于保健产品业务和IRO及CRO业务[51] - 公司2024年商誉增加50,067千港元,主要来自保健产品业务和IRO及CRO业务的收购[51] - 公司收购了一家香港公司和一家日本公司,以扩展保健产品业务和医疗设备研发[73] - 公司通过收购Biotube Co., Ltd. 51%的股权,进一步扩展了保健产品业务[81] - 公司收购Biotube 51%股权,总代价为612.2百万日元(约31.8百万港元)[175] - 研发开支为24.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86.9%,主要由于年内研发试验增加[108]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 2024财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17.96百万港元,较2023财年的10.76百万港元大幅增加[7] - 2024财年净流动资产为6.9百万港元,较2023财年的101.55百万港元大幅下降[6] - 2024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65.36百万港元,较2023财年的87.64百万港元下降25.4%[8] - 2024财年非控股权益为72.83百万港元,较2023财年的4.01百万港元大幅增加[8] - 公司流动比率从2023年3月31日的1.9下降至2024年3月31日的1.0,主要由于流动负债大幅增加78.0%[113] - 公司2024年3月31日的流动资产净值约为6.9百万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01.5百万港元大幅下降[113] - 公司2024年3月31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15.5百万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31.5百万港元有所减少[113]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0.08,较去年0.03有所上升[171] - 公司未动用银行融资率为63.1%,现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充足[171] 成本与费用 - 公司员工成本总额为54,340千港元,较去年的55,092千港元略有下降[58] - 确认存货成本为508,455千港元,较去年的363,359千港元大幅增加39.9%[58] - 应收账款为46,835千港元,较去年的34,593千港元增长35.4%[62] - 贸易应付款项为32,880千港元,较去年的22,406千港元增长46.7%[70] - 公司应付最终控股公司款项为45,739千港元,较去年的318千港元大幅增加[85] - 公司员工成本总额为54.3百万港元,较去年减少1.5%[152] - 公司2024年销售及分销费用为48.8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33.8百万港元增长44.4%[135] 市场与客户 - 公司服装业务将继续拓展客户基础,并探索更多生产来源及产品开发[75] - 公司保健产品业务通过EP Trading Co., Ltd.扩大了从海外进口/分销保健消费品的通路和网络[77] - 公司IRO业务预计将为内部研发业务和保健产品业务部门的扩张提供协同效应[80] - 公司主要业务在香港、中国及日本,并遵守当地法律法规[183] - 公司服装业务与主要客户维持2至14年的业务关系[185] - 公司密切监控外汇风险,必要时将对冲日元及人民币的重大外币风险[180] 其他 - 公司资本承诺为50百万日元(约2.6百万港元),与去年持平[150] - 公司预计法律索赔将在未来十二个月内解决[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