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瑞尔集团(06639)
icon
搜索文档
瑞尔集团(06639) - 截至2025年8月31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16:39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 | | 呈交日期: 2025年9月2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6639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250,000,000 | USD | | 0.02 | USD | | 25,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 USD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 1,250,000,000 | USD | | 0.02 | USD | | 25,000,000 | 本月底法定/註冊股本總額: USD 25,000,000 FF301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瑞 ...
瑞尔集团五年战略跃迁,逐浪口腔变革|我们这五年
华夏时报· 2025-08-18 18:1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财年收入达16.88亿元,运营利润同比大增39%至3623万元,净利润增长20.5%至1617万元 [2] - 忠诚客户复诊率达48%,新患者中21%来自现有客户推荐 [4] - 瑞泰口腔贡献收入9.53亿元,超越瑞尔齿科的7.35亿元 [6] 行业政策影响 - 2022年约2万—3万家口腔诊所关闭,占全国口腔医疗机构总数的20%—30% [3][4] - 种植牙集采导致单颗种植牙费用从3万—5万元降至1.5万—2万元,部分地区低至1万元左右,平均降幅达50% [4] - 2024年国家医保局整合口腔种植类价格项目为15项,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8] 公司战略调整 - 聚焦存量客户,老客户信任成为最坚固的护城河 [4] - 推出创新合伙人机制,多名牙医成为合伙人,其管理的诊所实现高速增收 [5] - 双品牌战略:瑞尔齿科定位中高端,瑞泰口腔定位大众市场,形成完美覆盖组合 [6][7] 数字化与AI技术应用 - 数字化系统积累上千万份病例数据,AI技术全面融入诊疗流程 [6] - AI影像筛查、病例辅助书写、医务质量检查及智能客服等应用落地 [6] - 每牙椅年均就诊次数同比增长约0.4% [6] 门店与医生团队 - 全国运营107家诊所和11家医院,其中瑞尔齿科诊所48家,瑞泰口腔诊所59家及医院11家 [7] - 全职牙医团队达999人,45.3%拥有硕士或以上学历,平均行业经验11.5年 [7] - 工作年限超过五年、十年及十五年的牙医占比分别达44.3%、16.7%和6.4% [7] 未来战略方向 - 持续强化AI技术赋能,深化合伙人机制,推进大区管理体系 [9] - 加大医务培训力度,严控质量标准 [7][9]
瑞尔集团(06639)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6:4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 | | FF301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瑞爾集團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4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6639 | 說明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250,000,000 | USD | | 0.02 USD | | 25,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USD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 1,250,000,000 | USD | | 0.02 USD | | 25,000,000 | 本月底法定/註冊股本總額: USD ...
港股黄金股走强 灵宝黄金涨近7%
新浪财经· 2025-08-04 09:53
港股黄金股表现 - 灵宝黄金(03330 HK)股价上涨6.76% [1] - 赤峰黄金(06639 HK)股价上涨5.77% [1] - 潼关黄金(00340 HK)股价上涨5.46% [1] 行业驱动因素 - 美国7月非农就业人数仅新增7.3万人 且前两月数据大幅下修 [1] - 机构预期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将接力财政政策为黄金价格提供支撑 [1] - 建议关注黄金板块阶段性配置机会 [1]
瑞尔集团(06639)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5 17: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25财年收入约为16.8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23] - 公司2025财年收入为16.8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24] - 公司经营利润达362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4%[24][25] - 公司净利润增至1616.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5%[25] - 公司2025财年总收入为人民币16.88亿元,同比下降3.3%[78][79] - 经营利润同比增长39.4%至人民币36.2百万元[78][80] - 净利润同比增长20.5%至人民币16.2百万元[78][80]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17.458亿元人民币下降3.3%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16.884亿元人民币[165][168] 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业务覆盖普通牙科、正畸科和种植科三大专业领域[6] - 普通牙科收入从9.682亿元人民币下降4.7%至9.226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从55.5%降至54.6%[170][174] - 正畸科收入从3.825亿元人民币下降3.8%至3.678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从21.9%微降至21.8%[170][174] - 种植科收入从3.58亿元人民币大幅下降13.4%至3.099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从20.5%降至18.4%[170][174] - 其他业务收入从3721万元人民币大幅增长至8806万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从2.1%上升至5.2%[170][172] - 瑞尔齿科品牌收入从7.8479亿元人民币下降至7.3534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从45%降至43.6%[178] - 瑞泰口腔品牌收入从9.6099亿元人民币微降至9.5304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从55%微增至56.4%[178] 门店与设备情况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在中国15个城市拥有118家门店,包括107家口腔诊所和11家医院[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中国15个城市拥有118家门店,包括107家诊所和11家医院[26][28] - 公司牙椅总数达1566张,其中2024/2025财年在无锡新增41张牙椅[26][2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共运营118家门店,包括48家瑞尔齿科诊所和59家瑞泰口腔诊所及11家医院[175][177] - 牙科椅总数达1,566张,新增无锡医院配备41张牙科椅[81][8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运营118家诊所及医院,包括48家瑞尔齿科诊所和59家瑞泰口腔诊所及11家瑞泰口腔医院[100][103][106] - 公司牙科椅总数1,566张,瑞尔齿科505张(持平),瑞泰口腔1,061张(减少3张)[111][114] 患者数据 - 公司在过去十年中累计服务约1230万患者人次[5] - 2024/2025财年患者就诊人次为1,970,394人次,同比增长0.3%[26][28] - 2025财年患者就诊量达1,970,394人次,同比增长0.3%[81] - 患者复诊率达47.8%,20.6%新患者由现有患者推荐[78] - 2025财年总接诊人次为1,970,394次,同比增长0.3%,其中瑞尔齿科516,868次(同比下降2.8%),瑞泰口腔1,453,526次(同比增长1.4%)[110][111] - 每张牙科椅就诊次数:瑞尔齿科1,024次(同比下降2.8%),瑞泰口腔1,370次(同比增长1.7%)[111][116] - 每张牙科椅收入:瑞尔齿科145.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3%),瑞泰口腔89.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5%)[111][118] - 患者复诊率为47.8%(2024财年为47.9%),20.6%新患者由现有患者推荐[11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忠诚客户复诊率为47.8%,新患者中20.6%由现有患者引荐[123] 人力资源 - 全职牙医数量从2024年3月31日的972名增加至2025年3月31日的999名[46] - 本财年引进院长及学科带头人8人,主任级人才6人,骨干及以上核心医生16人,校招新医生20人[47] - 引进的医生中有6名拥有博士学位[47] - 与公司雇佣关系超过五年、十年及十五年的牙医占比近半[47] - 全职牙医数量从972名增至999名,新增27名[88][90] - 公司拥有3111名全职员工,其中牙医占比32.1%,护理人员占比33.7%[131][132] - 45.3%的全职牙医拥有硕士或以上学位,平均行业经验为11.5年[135][136] - 牙医留任率:44.3%工作超过5年,16.7%超过10年,6.4%超过15年[135][136][137] - 校园招聘的牙医占公司牙医团队近20%,其中超过30%已晋升至各级管理岗位[158] 成本与费用 - 销售成本从2024年的1,353.1百万元减少0.5%至2025年的1,346.3百万元,主要由于控制了雇员福利开支和咨询费[186][187] - 毛利从2024年的392.7百万元下降12.9%至2025年的342.1百万元,主要因牙科服务收入减少及牙科材料销售业务毛利率较低[188][190] - 销售及经销开支从2024年的140.8百万元下降11.2%至2025年的125.1百万元,主要因控制了营销活动预算[193][194] - 行政开支从2024年的242.8百万元大幅减少28.1%至2025年的174.5百万元,主要因股份酬金开支减少[199][200] - 雇员福利开支占总成本比例从2024年的53.6%降至2025年的52.7%,金额从724,642千元降至709,913千元[185] - 牙科材料成本占比从2024年的19.6%上升至2025年的22.5%,金额从264,763千元增至302,298千元[185] - 咨询费在销售成本中占比从2024年的1.8%大幅降至2025年的0.7%,金额从25,010千元减至9,409千元[185] - 广告及营销开支占销售及经销开支比例从2024年的43.9%上升至2025年的46.4%,但金额从61,832千元降至58,105千元[192] - 股份酬金开支在行政开支中占比从2024年的27%大幅降至2025年的7.4%,金额从65,599千元减至12,923千元[198] - 折旧及摊销在销售成本中占比从2024年的17.1%微降至2025年的16.6%,金额从231,786千元减至223,907千元[185] 战略与管理 - 公司采用双品牌战略,通过"Arrail Dental"和"Rytime Dental"服务不同经济背景的客户[5] - 公司从2025年4月起将管理模式调整为华北、华东、华南、华西四大区域管理[27][29] - 双品牌战略中"瑞尔齿科"专注高端市场,"瑞泰口腔"服务中产群体[66][68] - 集团在重点城市试点诊所合伙人机制,未来将全国推广[64][65] - 合伙人将获得充分运营决策权和更大比例持股或利益分配[64][65] - 公司计划在重点城市试点财务及虚拟合伙机制,积累经验后向全国推广[157] 技术与创新 - 公司建立了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医疗数据的高效整合与分析[38] - 公司成立了种植专家工作室和正畸会诊平台,提升医疗技术水平[35][36] - 公司已完成近300台机器人种植手术,手术精准度达0.05mm,角度误差0.71度[40] - 公司已积累千万级高质量口腔病例库用于AI辅助诊断系统开发[56][60] - AI辅助诊断系统通过智能分析患者数据降低误诊漏诊率[60] - AI电子病历辅助书写系统自动抓取关键信息提升病历书写效率[60] - AI质控系统实时监测诊疗流程确保符合医疗质量标准[60] - 智能客服系统提供7×12小时服务,30分钟内响应初步诊疗方案[61] - AI智能客服系统提供7×12小时咨询服务,通过400客服热线、官网在线客服和AI虚拟助手等多渠道服务患者[62] - AI智能预诊功能在患者提交症状后30分钟内提供初步治疗建议[62] - AI回访助手基于患者诊疗信息和恢复周期自动生成个性化回访方案[62][65] - AI辅助分析技术深度分析集团运营数据和患者数据,优化资源配置和运营效率[62][66] 供应链与运营优化 - 通过数字供应链管理平台有效减少库存积压与浪费[41] - 推广智能柜实现自动库存盘点和全流程追溯[41] - 优化供应链结构,实施集中采购、多源供应等策略降低采购成本[44] - 通过门店租约重新谈判和调整低效店面选址优化运营[44] - 通过集中采购和联合供应商开发降低供应链成本[67][69] 社会责任与品牌建设 - 社区开放日活动每月为居民提供免费口腔健康检查[53][55] - 银发护牙行动为老年群体建立口腔健康档案库跟踪健康状况[53][55] - 星星点亮计划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免费基础治疗服务[53][55] - 视频号平台发布系列口腔健康科普视频提升公众意识[51][52] - 公司企业文化具象化为48字行为准则强化员工凝聚力[50][52] 市场与行业数据 - 中国牙科服务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1500亿元人民币,2024-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5%[142] - 中国每百万人口牙医数量约175名,显著低于美国610名、德国860名和日本810名[143][146] - 中国人均口腔医疗年支出约44美元,仅为美国405美元、德国372美元和日本228美元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143][146] - 中国每万人年种植牙数量约28颗,远低于美国约100颗和德国约150颗[143][146] - 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到人民币1,500亿元,2024至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7.5%,2028年预计接近人民币2,000亿元[146] 培训与发展 - 通过瑞尔学堂线上线下的培训平台累计推出上千场课程[48] - 公司每年开展超过50场线上线下医疗技术培训以加速专业技能升级[158] - 公司首批认证了12位文化大使,通过演讲、座谈等活动深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161] - 公司为门诊合伙人提供创业营等专项培训计划,定制主任牙医及核心牙医的成长路径[157] - 公司通过院长研习班、长青班等管理赋能项目提升团队战略思维与管理能力[158] 其他财务数据 - 贷款本金从1100万美元减少至750万美元,贷款期限从30个月延长至42个月[121][125] - 新增质押股份包括Mingda持有的1000万股和Rise Day Holdings Limited持有的1800万股,总质押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9.1%[121][125] - 公司实施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相关股份上限为119,972,600股,占已发行股本的21.3%[138][139] - 报告期内无重大投资或子公司收购/处置事项(占集团总资产≥5%)[120]
瑞尔集团(06639.HK)7月24日收盘上涨9.84%,成交653.18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7-24 16:30
市场表现 - 7月24日恒生指数上涨0.51%至25667.18点,瑞尔集团股价上涨9.84%至2.68港元/股,成交量249.3万股,成交额653.18万港元,振幅11.89% [1] - 最近一个月瑞尔集团累计涨幅22%,但年初至今累计跌幅12.23%,跑输恒生指数27.31%的涨幅 [2]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营业总收入16.88亿元,同比减少3.29%,归母净利润2198.9万元,同比增长28.13% [2] - 毛利率20.26%,资产负债率43.57% [2] 行业估值 - 医疗保健设备和服务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为-1.39倍,行业中值1.36倍 [3] - 瑞尔集团市盈率57.56倍,行业排名第47位,显著高于同业如巨星医疗控股(0.32倍)、京玖康疗(0.38倍)、医汇集团(2.35倍)等 [3] 公司战略与服务理念 - 核心服务理念为"顾客即家人",注重客户就诊体验与个性化治疗方案,通过智能信息系统记录诊疗全流程 [4] - 未来战略"ARRAILCARE"聚焦标准化服务流程,提供"瑞尔5A体验",目标从客户满意度提升至忠诚度 [5] - 强调医资储备和技术精益求精,以进取者为本推动企业发展 [4][5]
研判2025!中国牙齿美容‌行业发展现状、细分市场情况、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隐形正畸领跑高端赛道[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5 09:20
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牙齿美容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 以微创美学和功能优先为核心理念 通过隐形正畸和瓷贴面等技术满足口腔健康与美学需求 [1] - 行业呈现三大特征:需求端爆发(7.18亿口腔疾病患者推动市场升级) 供给端创新(隐形正畸渗透率25% 瓷贴面溢价3倍) 规模快速扩张(2018-2023年CAGR达15.9%) [1] - 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785亿元 未来增长点集中在银发修复 男性消费和数字化服务领域 [1][16]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消费升级与需求变革:Z世代中超60%将牙齿美白视为提升自信的关键 婚庆美牙消费客单价年增65% 下沉市场成为新增长极 [4] -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升级:冷光美白敏感率降至3% 3D打印将隐形矫治器生产周期压缩至3天 全瓷贴面价格下降30% [6] - 政策与资本协同赋能:14省试点青少年正畸医保支付 近三年发生超百起融资 "中心医院+卫星诊所"模式使单城扩张效率提升3倍 [7] - 银发经济与细分市场崛起:2023年50+人群消费占比达35% 男性市场占比从12%提升至29% 儿童早期矫治需求年增140% [8] 市场规模与细分领域 - 市场规模从2018年285.6亿元增长至2023年598.2亿元 CAGR达15.9% 预计2025年突破785亿元 [16] - 隐形正畸市场从2020年116亿元跃升至2024年195亿元 CAGR达13.8% [18] - 牙齿美白市场2023年规模突破120亿元 CAGR超过25% 其中Z世代消费者占比近60% [18] - 隐形正畸和牙齿美白合计贡献超50%市场份额 [18] 行业竞争格局 - 形成外资领跑高端 国产突围中端 区域连锁下沉的立体化格局 高端市场欧美品牌占据主导(种植牙价格8000-15000元 隐形正畸案例占比超70%) [20] - 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 国产品牌价格较韩系品牌低20%-30% 市场集中度CR5达69.94% [20] - 隐形正畸领域由时代天使和隐适美双寡头垄断 合计市占率超70% [20][22] - 企业差异化布局:时代天使拓展中端市场 通策医疗深耕区域市场 瑞尔集团聚焦高端市场 美亚光电实现设备国产替代 [22] 技术发展趋势 - AI诊疗系统实现全流程智能化 智能排班系统利用率达92% 区块链电子病历降低患者流失率40% [25] - 3D打印技术将义齿加工效率提升300% 生物活性材料使种植体骨结合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6周 [25] - 未来脑机接口技术在咬合重建领域应用将突破 [25] 市场分层与下沉 - 一线城市高端市场客单价突破5万元 三四线城市通过集采将种植牙费用降至4500元 渗透率提升12个百分点 [27] - 社区健康驿站与中央诊疗中心模式覆盖90%人口 基层机构接诊能力提升4倍 [27] 产业链特征 - 上游以外资品牌主导高端市场 国产企业通过集采和技术创新加速国产替代 [9] - 中游服务机构通过正畸 种植和美白修复三大板块覆盖全龄需求 [9] - 材料成本下降推动中游服务普惠化 [9] 患者规模与需求基础 - 2024年中国口腔疾病患者规模达7.18亿人 占总人口50% 预计2025年攀升至7.2亿人 [12] - 儿童龋患率居高不下(5岁乳牙龋患率达70.9%) 中青年牙石检出率96.7% 老年人全口无牙率达4.5% [14]
瑞尔集团:2025财年实现收入16.88亿元 双品牌战略深化全国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7-02 23:37
财务业绩 - 公司2025财年收入16.88亿元,运营利润3620万元,同比增长39.4%,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2198.9万元,同比增长28.13%,实现运营利润和净利润双位数增长 [1] - 瑞尔齿科收入7.35亿元,瑞泰口腔收入9.53亿元,双品牌合计服务客户近200万人次 [2] 品牌与市场 - 公司以瑞尔齿科(高端)和瑞泰口腔(中端)双品牌覆盖不同客户群体,瑞尔齿科复购率行业领先,瑞泰口腔新增1家医院,总接诊量145.35万人次,同比增长1.4% [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运营118家门店(含11家医院),覆盖15个核心城市,牙椅数量1566张 [2] 技术与创新 - 公司强化AI技术应用,包括AI影像筛查、病例辅助书写、医务质量检查及智能客服,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1] - 创始人邹其芳通过线上直播互动提升品牌公众认知度与信任度 [1] 行业趋势 - AI技术和数字化诊疗成为口腔医疗领域主流趋势 [1] - 中国政策支持口腔医疗行业发展,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带来新机遇,国内口腔产业规模预计持续增长 [2] 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持续强化AI技术赋能、深化合伙人机制、推进大区管理体系、加大医务培训力度,构建长期竞争力 [3] - 公司客户满意度高达97%,作为中高端口腔医疗服务先驱,与客户建立长期信任关系 [3]
瑞尔集团(06639)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7 22:0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收入为16.884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3.3%[5][6]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经营利润为3623.2万元,较上一年度增加39.4%[5][6]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年内利润为1616.8万元,较上一年度增加20.5%[5][6] - 公司收入由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17.458亿元减少3.3%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16.884亿元,主要因整体经济环境致治疗价格下降[40] - 普通牙科收入由2024年的9.682亿元减少4.7%至2025年的9.226亿元;正畸科收入由3.825亿元减少3.8%至3.678亿元;种植科收入由3.580亿元减少13.4%至3.099亿元[44] - 2025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6.88391亿元,较2024年的人民币17.45782亿元有所减少;年内利润为人民币1616.8万元,较2024年的人民币1341.6万元增加[83] - 2025年公司其他全面收益(扣除税项)为人民币1360.7万元,较2024年的人民币7107.2万元减少;年内总全面收益为人民币2977.5万元,较2024年的人民币8448.8万元减少[85] - 2025年公司总收入为16.88亿元,较2024年的17.46亿元下降3.28%[99] - 2025年公司除所得税前利润为2383.5万元,较2024年的1708.5万元增长39.51%[99] - 2025年瑞尔齿科收入为7.35亿元,较2024年的7.85亿元下降6.30%[99] - 2025年瑞泰口腔收入为9.53亿元,较2024年的9.61亿元下降0.93%[99]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21,989,000元,发行在外普通股减库存股份后加权平均数448,006,000股;2024年分别为17,162,000元和459,432,000股[11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由2024年的13.531亿元减少0.5%至2025年的13.463亿元,因控制雇员福利开支和咨询费抵销了牙科材料增加[52] - 毛利由2024年的3.927亿元减少12.9%至2025年的3.421亿元,因牙科服务收入减少及牙科材料销售业务毛利率低[53] - 销售及经销开支由2024年的1.408亿元减少11.2%至2025年的1.251亿元,因控制营销活动预算[55] - 行政开支从2024年的24280万元减少28.1%至2025年的17450万元,主要因股份酬金开支减少[58] - 研发开支从2024年的820万元增加5.0%至2025年的870万元,主要因自主研发信息技术应用投入增加[61] - 净财务成本从2024年的810万元增加至2025年的1100万元,主要因银行存款利息下降[64] - 2025年公司销售及经销开支为人民币1250.95万元,较2024年的人民币1407.62万元减少;行政开支为人民币1744.92万元,较2024年的人民币2427.95万元减少[83] - 2025年雇员福利开支875968千元人民币,折旧及摊销247205千元,所用及所售牙科材料302298千元,广告及营销开支58105千元等;2024年对应分别为959566千元、258692千元、264763千元、61832千元等[104] - 2025年工资、薪金等731922千元人民币,社会保障成本及住房公积金供款131123千元,股份酬金开支12923千元;2024年对应分别为768121千元、125846千元、65599千元[105] - 2025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25,867千元,向关联方及雇员提供贷款的利息收入4,700千元;2024年分别为36,170千元和2,315千元[112] - 2025年借款利息开支14,860千元,租赁负债利息开支26,751千元;2024年分别为10,906千元和35,663千元[112] - 2025年所得税开支7,667千元,其中即期中国企业所得税7,477千元,递延所得税190千元;2024年为3,669千元[11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普通牙科收入占总收入54.6%,正畸科占21.8%,种植科占18.4%,其他占5.2% [43] - 2025年普通牙科收入922607千元人民币,正畸科367806千元人民币,种植科309911千元人民币,其他88067千元人民币;2024年对应分别为968150千元、382457千元、357963千元、37212千元[10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以“瑞尔齿科”品牌在7个城市经营48家诊所[1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以“瑞泰口腔”品牌在11个城市经营70家门店,包括11家医院及59家诊所[15][1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瑞尔齿科运营118家门店,瑞泰口腔运营59家口腔诊所及11家口腔医院;瑞尔齿科收入占比43.6%,瑞泰口腔占比56.4% [45][47] - 2025年瑞尔齿科折旧及摊销为1.20亿元,较2024年的1.21亿元下降1.46%[101] - 2025年瑞泰口腔折旧及摊销为1.28亿元,较2024年的1.37亿元下降6.35%[101] - 2025年瑞尔齿科收入735343千元人民币,瑞泰口腔953048千元人民币;2024年对应分别为784792千元、960990千元[103]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按地理位置划分,中国华北收入647088千元人民币,华东497298千元,华南162880千元,西区381125千元;2024年对应分别为709748千元、474521千元、148748千元、412765千元[10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围绕核心方向推动实现高质量稳健增长[31] - 公司依托千万级高质量口腔病例库等加速释放AI领域先发优势,以AI牙医助手、AI运营助手为双引擎多场景落地应用[32] - 公司以专家为核心驱动力,持续推出高水平专家工作室,严格执行医疗质控体系[33] - 公司运用SCRM工具落实标准维护SOP,利用AI智能回访工具增强客户黏性,搭建跨品牌会员体系[34] - 公司积极推行和深化财务合伙及虚拟合伙机制,先于重点城市试点后全国推广[35] - 公司将构建全维度风险管理体系,涵盖医疗质控、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和ESG建设等方面[38]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总接诊人次为1970394人次,较上一年度增加0.3%[5][6][1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无锡开设一家口腔医院,牙科椅总数达1566张[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15个城市拥有118家门店,包括107家口腔诊所及11家医院[7][1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全职牙医数量为999名,较上一年度增加27名[8] - 过去十年,公司提供接诊服务约1230万人次[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总接诊人次为1,970,394,2024年为1,965,468;牙科椅总数为1,566,2024年为1,569;每张牙科椅的就诊次数为1,258,2024年为1,253;每张牙科椅的收入为1,078千元,2024年为1,112千元[1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忠诚客户复诊率为47.8%,2024年为47.9%;约20.6%的新患者由现有患者引荐[20]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或出售子公司等事项(重大投资指占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5%或以上的投资)[21] - 2025年6月27日,公司与Beier Holdings Limited修订贷款协议,贷款本金由11百万美元减至7.5百万美元,贷款期限由30个月延长至42个月;已抵押股份总数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9.1%[2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3,111名全职雇员,其中牙医999人占32.1%,护理人员1,048人占33.7%,客服人员575人占18.5%,一般行政人员273人占8.8%,营销团队216人占6.9%[2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超45.3%的全职牙医拥有硕士或以上学位;牙医团队取得资格后平均拥有11.5年行业经验;与公司雇佣关系超五年、十年及十五年的牙医分别占牙医总数的44.3%、16.7%及6.4%[26] - 公司采纳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相关股份整体限额为119,972,600股,占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21.3%;截至该日,747名雇员获批成为承授人,可获授103,838,101股相关股份[27] - 2022年9月3日公司采纳2022年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雇员获批成为承授人[27] - 报告期内公司无因劳工纠纷与雇员发生重大问题,招聘及留聘员工无困难[27] - 公司校招生占牙医团队近20%,其中超30%已晋升各级管理岗位[36] - 公司全年开展超50场线上线下医疗技术培训,通过管理赋能项目提升团队能力[36] - 公司迭代完善分职能的“德才兼备”数字化评价体系,对关键岗位落实“人才成长伙伴计划”[36] - 公司持续推广“诚信、专业、做好人”核心文化,融入48字行为准则[37] - 公司发挥12位文化大使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多元活动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理解与认同[37] - 公司以内部出版物《瑞尔人》为文化传播阵地,营造全员学习氛围[37] - 公司于2022年3月22日完成首次公开售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89] - 公司业务主要在中国经营口腔诊所及医院,提供口腔医疗服务[8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5.369亿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人民币6.563亿元减少[7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资本支出为人民币5680万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107亿元减少[7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获得未提取银行贷款额度人民币6.77亿元,资本负债比率为24.8%[8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向多家银行抵押264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892亿元)作为人民币2.024亿元银行贷款的抵押品[81] - 公司自全球发售收取的净所得款项为5.899亿港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动用8040万港元,未动用2.277亿港元,预计于2027年3月31日前全部动用[82] - 2025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和摊薄盈利均为人民币0.05元,2024年均为人民币0.04元[8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总权益为17.84亿元,较2024年的18.37亿元下降2.92%[8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13.77亿元,较2024年的14.31亿元下降3.71%[8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客户合同收入为1688391千元人民币,2024年为1745782千元人民币[10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开支为1654541千元人民币,2024年为1744906千元人民币[104] - 2021年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可能授出及发行的受限制股份单位总数不超过4798904股(拆细为119972600股)[107] - 2024 - 2025年公司多次授出受限制股份单位,2025年3月31日尚未行使的受限制股份单位为88283674个,加权平均公允价值为0.57美元[111] - 2024 - 2025年年内授出7585643个受限制股份单位,加权平均公允价值0.83美元;年内没收918138个,加权平均公允价值0.82美元[111] - 2025年计算每股摊薄盈利时普通股加权平均数461,931,000股;2024年为487,615,000股[120] - 2025年非流动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82,415千元,流动为261,052千元;2024年分别为67,497千元和273,056千元[121]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103,945千元,2024年为100,811千元[121] - 2025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非即期79,273千元,即期520,0
38家港股公司回购 斥资8.31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5-20 10:02
港股市场股份回购总体情况 - 5月19日共有38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 合计回购3839.41万股 总金额达8.31亿港元 [1] 单日回购金额排名 - 腾讯控股以单日回购5.00亿港元位居首位 回购97.90万股 价格区间503.000-516.500港元 [1][2] - 友邦保险以单日回购1.54亿港元位列第二 回购233.84万股 价格区间64.750-66.400港元 [1][2] - 中远海控以7936.35万港元回购额居第三 回购556.00万股 价格区间14.120-14.400港元 [1][2] 单日回购数量排名 - 捷利交易宝以918.00万股回购量居首 涉及金额587.06万港元 [1] - 中远海控以556.00万股回购量位列第二 [1] - 网誉科技以466.80万股回购量排名第三 涉及金额559.63万港元 [1] 年内累计回购表现 - 腾讯控股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215.27亿港元 为港股市场最活跃回购公司 [1][2] - 友邦保险年内累计回购89.25亿港元 位列第二 [1][2] - 中远海控年内累计回购38.31亿港元 排名第三 [1][2] 特殊回购动态 - 碧桂园服务实现年内首次回购 单日回购14.60万股 金额98.70万港元 [2][3] - 时代电气单日回购119.18万股 金额3903.96万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达13.12亿港元 [2] - 阅文集团单日回购60.00万股 金额1463.81万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1.48亿港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