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威控股(08059)

搜索文档
朝威控股(0805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10 20:56
公司整体收入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约为564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4680万港元增加约20.5%[11] - 2023年第二季度(截至6月30日止三个月)收入为3252.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039万港元[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客户合约收入为5638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6815千港元[45] - 报告期收入约5640万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约4680万港元增加约960万港元,增幅20.5%[108] 公司盈利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净亏损约为41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净亏损约420万港元减少10万港元[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按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的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0.48港仙,2022年同期约为0.39港仙[11]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1852.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322.7万港元[14]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140.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73.8万港元[14] - 2023年上半年营运亏损为59.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57.4万港元[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其他全面亏损为131.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04.1万港元;期内全面亏损为186.5万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为20.8万港元[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48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98.6万港元;期内全面亏损为516.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505.8万港元[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1港仙,2022年同期为0.1港仙;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48港仙,2022年同期为0.39港仙[1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全面亏损为564.5万港元,非控股权益应占全面收入为47.9万港元,总全面亏损为516.6万港元[2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全面亏损为495万港元,非控股权益应占全面亏损为10.8万港元,总全面亏损为505.8万港元[21]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基于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810千港元及加权平均普通股数1010605千股计算,2022年同期亏损为3986千港元[73] - 报告期毛利约1850万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约1320万港元增加约530万港元,增幅40.2%[113] - 报告期毛利率为32.9%,较2022年上半年的28.3%有所增加[114]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由2022年上半年的约500万港元增至报告期的约560万港元,增加约60万港元[120]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11]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3年上半年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68]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向股东派付中期股息(2022年:无)[158][161] 成本及开支情况 - 2023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为3786.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358.8万港元[14] - 2023年上半年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为2052.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753.9万港元[14]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1892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9371千港元[63]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010千港元,2022年为2158千港元[63] - 2023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2756千港元,2022年为2263千港元[63]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为1957千港元,2022年为566千港元[6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无香港利得税拨备,2022年过往年度超额拨备489千港元[66] - 一般及行政开支由2022年上半年约1750万港元增至报告期的约2050万港元,增加约300万港元[11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有96名员工,报告期内员工成本总额约为1890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约为1940万港元[136]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272.8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628.5万港元;流动资产为10916.8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073.7万港元[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0022.4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9872.7万港元;流动资产净值为894.4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01万港元[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总负债净值为599.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2.5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 - 739.4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 - 174.9万港元[19] - 截至2023年1月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 - 174.9万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为 - 739.4万港元;非控股权益从92.4万港元增至140.3万港元[21] - 截至2022年1月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919.4万港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为424.4万港元;非控股权益从 - 579.5万港元变为 - 590.3万港元[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流动资产净值890万港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为1200万港元[30][3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272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6285千港元[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72041千港元,减值拨备7782千港元,净额6425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70573千港元、6342千港元、64231千港元[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保留应收款项1453千港元,减值拨备9千港元,净额144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1987千港元、9千港元、1978千港元[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预付款项及交易按金25924千港元,减值拨备25630千港元,净额29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30050千港元、26059千港元、3991千港元[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其他按金及应收款项514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21千港元[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24,150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774千港元有所增加[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借贷总额为76,128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6,178千港元略有减少[8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约362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3630万港元[1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总借款约761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7620万港元,年利率在4.2% - 12.0%之间[12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贷总额约为761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7620万港元,年利率介乎4.2%至12.0%之间[135] - 4690万港元的借贷须于一年内偿还,列为流动负债;2920万港元的借贷须于超过一年后偿还,列为非流动负债[135] 现金流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515.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流出89.8万港元[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111.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95.4万港元[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365.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0.9万港元[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617.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408.7万港元[23] 业务线收入情况 - 2023年上半年,提供混凝土拆卸服务收入为31621千港元,装配式预制建筑组件制造及贸易收入为24768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34158千港元和12657千港元[45] - 按收入确认时间,2023年某一时间点收入为24768千港元,随时间推移收入为31621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12657千港元和34158千港元[50] - 按地区,2023年香港收入为31621千港元,中国内地收入为24768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34158千港元和12657千港元[53] - 2023年上半年客户A和客户B未为公司收入带来10%以上贡献,2022年分别贡献6817千港元和5736千港元[5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混凝土拆卸服务收益为31,62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4,158千港元有所下降[99] - 2023年上半年私营界别项目收益为17,05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2,887千港元减少;公营界别项目收益为14,564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1,271千港元增加[99] - 混凝土拆卸服务收入由2022年上半年的3420万港元降至报告期的3160万港元,减少260万港元[111] - 装配式建筑收入由2022年上半年的1270万港元增至报告期的2480万港元,增加1210万港元[112] 债务情况 - 债券应付款项500万港元及80万港元分别于2023年7月及8月到期,已延长还款期限至2024年7月及8月[31] - 应付一名董事的贷款2930万港元将于2025年3月到期[36] - 其他贷款40,000千港元,年利率6.75%,须于2023年11月25日偿还[86][88] - 债券应付款项5,800千港元,年利率12%,须于2023年7月至8月期间偿还[86][88] - 一名董事贷款29,250千港元,年利率10%,须于2025年3月31日偿还[86][88] - 银行借款本金约1,078千港元,年利率4.2%,须于2023年7月1日偿还[86][88] 公司运营措施 - 集团持续采取措施加强对一般开支的成本控制,以实现正向现金流经营[36] 财务准则应用情况 - 本期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对集团财务状况和业绩无重大影响[37] 贸易应收款项账龄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0 - 30日为34391千港元,31 - 60日为2106千港元,61 - 90日为4849千港元,91 - 365日为15564千港元,超过365日为7349千港元[80] 公司股本情况 - 法定普通股数目为2,000,000,000股,面值2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数目为1,010,605,000股,面值10,106千港元[90]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从事投资控股,报告期内集团主要提供混凝土拆卸服务以及装配式预制建筑组件制造及贸易[92][94] 公司人员持股情况 - 2023年6月30日,董事周进持有股份及相关股份数目为2.845亿股,概约持股百分比为28.15%[140] - 2023年6月30日,主要行政人员赖晓亮持有固定利率债券金额为580万港元[142] - 2023年6月30日,股东黄成持有股份数目为1.8862亿股,概约持股百分比为18.66%[147] - 2023年6月30日,股东朱洲持有股份数目为1.29亿股,概约持股百分比为12.76%[147]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50] 公司外汇风险情况 - 公司未就外币承受重大外汇交易风险,未订立外汇合约作对冲措施[134] 公司资本承担及或然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资本承担及或然负债[137] 公司董事保险及会议
朝威控股(0805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10 20:4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约为564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的约4680万港元增加约20.5%[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净亏损约为41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净亏损约420万港元减少10万港元[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按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的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0.48港仙,上年同期为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0.39港仙[6]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上年同期亦无[6] - 2023年第二季度收入为3252.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039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5638.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681.5万港元[7]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272.8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628.5万港元[9]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0916.8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073.7万港元[9]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0022.4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9872.7万港元[9] - 2023年6月30日,流动净资产为894.4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01万港元[9] - 2023年6月30日,负债净值为 -599.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 -82.5万港元[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515.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流出89.8万港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111.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95.4万港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365.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0.9万港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净资产值为89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00万港元[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620万港元[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收入为5638.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681.5万港元[26]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18921千港元,较2022年的19371千港元有所下降[32] - 2023年上半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1957千港元,较2022年的566千港元大幅增加[3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81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亏损3986千港元[34] - 2023年上半年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1164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955000港元[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7204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0573千港元有所增加[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24150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774千港元有所增加[38] - 公司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约4680万港元增加约960万港元或20.5%至报告期约5640万港元[52] - 毛利从2022年上半年约1320万港元增加约530万港元或40.2%至报告期约1850万港元,毛利率从28.3%增加至32.9%[54]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约1750万港元增加约300万港元至报告期约2050万港元[55]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从2022年上半年约500万港元增加约60万港元至报告期约560万港元[5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362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3630万港元)[5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贷总额约为761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7620万港元),年利率介乎4.2%至12.0%,4690万港元须一年内偿还,2920万港元须超一年后偿还[6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有96名员工,报告期内员工成本总额约为1890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约1940万港元)[6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资本承担及或然负债(2022年12月31日:无)[64]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上半年派付中期股息(2022年:无)[7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唯一经营分部为建筑业,从事混凝土拆卸服务及装配式建筑[26] - 客户A和B在2022年分别为集团带来6817千港元和5736千港元收入,但在2023年未为集团收入带来10%以上贡献[29] - 混凝土拆卸服务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3420万港元减少260万港元至报告期3160万港元,私營界別項目收益減少580万港元,公營界別項目收益增加320万港元[52] - 装配式建筑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1270万港元增加1210万港元至报告期2480万港元[53] 债务情况 - 债券应付款项500万港元及80万港元分别于2023年7月及8月到期,已延长还款期限至2024年7月及8月[17] - 应付一名董事的贷款2930万港元将于2025年3月到期[18] - 其他贷款40000000港元,年利率6.75%,须于2023年11月25日偿还[39][40] - 债券应付款项5800000港元,年利率12%,须于2023年7 - 8月偿还[39][41] 股权结构 - 2023年6月30日,董事Zhou Jin持有2.845亿股股份,持股约28.15%[65] - 2023年6月30日,主要行政人员赖晓亮持有580万港元固定利率债券[65] - 2023年6月30日,股东黄成持有1.8862亿股股份,持股约18.66%;股东朱洲持有1.29亿股股份,持股约12.76%[67] 公司运营相关其他事项 - 公司对业务未来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50] - 报告期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8] - 公司未按守则条文第C.1.8条为董事法律行动作投保安排,董事会将检讨保险需求[69] - 董事会主席刘英杰因业务安排未出席2023年6月8日股东大会,由独立董事李嘉辉主持[70] - 2023年6月30日,前任董事持有的620万份购股权未变,行使价每股0.830港元[73] - 审核委员会由李嘉辉、陈志斌及曹洪民三名成员组成,已审阅公告及财务报表[74] 股本信息 - 法定普通股数目为2000000000股,面值2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数目为1010605000股,面值10106千港元[44]
朝威控股(08059)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5-12 20:1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收益约为239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1640万港元,同比增加约45.7%[9]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亏损净额约为360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净额约为540万港元,减少180万港元[9] - 2023年第一季度按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的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0.37港仙,2022年同期约为0.49港仙[9] - 2023年第一季度董事会不建议向公司拥有人派付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派息[9] - 2023年第一季度销售成本为1673.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255.2万港元[11] - 2023年第一季度毛利为712.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87.3万港元[11] - 2023年第一季度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65.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5.3万港元[11] - 2023年第一季度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为95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857.9万港元[11] - 2023年第一季度营运亏损为177.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35.3万港元[11] - 2023年第一季度融资成本为181.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54.2万港元[11] - 2023年1月1日公司权益总计为 -825千港元,3月31日为 -4126千港元[14] - 2022年1月1日公司权益总计为3399千港元,3月31日为 -1867千港元[14] - 2023年第一季度全面收入(亏损)总额为 -3301千港元[14] - 2022年第一季度全面收入(亏损)总额为 -5266千港元[1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客户合约收益为2386.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642.5万港元[3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65.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5.3万港元[3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员工成本为95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918.6万港元[3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为30.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8.3万港元[3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香港利得税过往年度超额拨备为0,2022年同期为48.9万港元;中国企业所得税过往年度超额拨备为0,2022年同期为48.9万港元[3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375.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96.3万港元[4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就计算每股基本亏损而言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0.10605亿股,与2022年同期相同[44] - 公司收入由2022年约1640万港元增加约750万港元或45.7%至2023年约2390万港元[63][64] - 毛利由2022年约390万港元增加约320万港元或82.1%至2023年约710万港元,毛利率从23.6%升至29.9%[70][74] - 一般及行政开支由2022年约860万港元增加约100万港元至2023年约960万港元,因多项费用增加[71][75]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由2022年约500万港元减少约120万港元至2023年约380万港元[72][76] - 董事会不建议向公司拥有人派付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股息,2022年同期也未派付[39][41] - 董事会不建议支付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股息(2022年:无)[95][10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混凝土拆卸服务来自私营界别项目收益为958.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303.7万港元;来自公营界别项目收益为498.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38.9万港元[54] - 装配式预制建筑组件制造及贸易2023年第一季度收益为929.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99.9万港元[31] - 混凝土拆卸服务收入由2022年1440万港元增加20万港元至2023年1460万港元,公营项目增360万港元,私营项目减340万港元[67] - 装配式建筑收入由2022年200万港元增加730万港元至2023年930万港元,因2022年一季度广东部分地区封城致基数低[69][7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4年4月25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8月15日在港交所GEM上市[16][18]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从事混凝土拆卸服务及装配式预制建筑组件制造和买卖[17][18] 财务报表编制相关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以港元呈列,未审计但经审核委员会审阅[20][21][22][23] - 本期集团首次应用多项HKFRS修订,对财务状况和业绩无重大影响[25][26] - 编制财务报表需管理层做判断、估计和假设,实际结果可能与估计不同[27] - 编制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时重大判断和关键估计不确定性来源与2022年年报相同[28] 公司业务发展与前景 - 装配式建筑因项目时间、价格、技术等优势在发展中国家更流行,公司在惠州设团队服务大湾区项目并开拓海外市场[58][60] - 中国及香港政府支持基建项目,虽主要市场有衰退风险,但两地建筑业增长前景改善,公司对业务增长乐观[59][61] - 公司坚持“建设绿色世界”理念和“绿色建筑、绿色生活”思想拓展业务,提升利益相关者权益和价值[59][61] 公司股权与人员相关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董事周锦为股份实益拥有人,持有2.845亿股,概约持股百分比28.15%[79] - 主要行政人员赖晓亮持有公司固定利率债券金额为580万港元[81] - 股东黄成持有股份1.8862亿股,持股百分比为18.66%[85] - 股东朱洲持有股份1.29亿股,持股百分比为12.76%[8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董事、主要行政人员及其联系人无公司股份、相关股份或债权证淡仓[82][84] - 除特定披露外,截至2023年3月31日,无其他人士有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须记录权益或淡仓[83][84] 公司证券交易与计划 - 报告期内,公司及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8][92] - 公司于2014年8月2日有条件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10年,报告期内无购股授出、行使、失效或注销[96][101][102] 公司治理相关 - 审核委员会成立于2014年8月2日,由三名成员组成,已审阅报告及未审核综合财务报表[97][103][104] - 报告期内,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适用条文,除未就董事法律行动投保[89][93]
朝威控股(08059)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5-12 20: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约为239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1640万港元增加约45.7%[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亏损净额约为36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540万港元减少180万港元[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按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的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0.37港仙,2022年同期为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0.49港仙[4] - 董事会不建议向公司拥有人派付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派付[4] - 2023年第一季度销售成本为1673.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255.2万港元[6] - 2023年第一季度毛利为712.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87.3万港元[6] - 2023年第一季度营运亏损为177.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35.3万港元[6] - 2023年第一季度融资成本为181.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54.2万港元[6] - 2023年第一季度除所得税前亏损为358.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589.5万港元[6] - 2023年第一季度所得税抵免为0,2022年同期为48.9万港元[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客户合约收益为2386.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642.5万港元[2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65.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5.3万港元[2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95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918.6万港元[2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为30.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8.3万港元[2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375.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96.3万港元[2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就计算每股基本亏损而言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0.10605亿股,与2022年同期相同[24]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向本公司拥有人派付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派息[23] - 收入从2022年期间约1640万港元增加约750万港元或45.7%至报告期约2390万港元[32] - 毛利从2022年期间约390万港元增加约320万港元或82.1%至报告期约710万港元,毛利率从23.6%上升至29.9%[34]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2年期间约860万港元增加约100万港元至报告期约960万港元[35]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从2022年期间约500万港元减少约120万港元至报告期约380万港元[36] - 董事会不建议向公司拥有人派付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股息[4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混凝土拆卸服务来自私营界别项目收益为958.2万港元,2022年为1303.7万港元;来自公营界别项目收益为498.7万港元,2022年为138.9万港元[28] - 2023年装配式预制建筑组件制造及贸易收益为929.2万港元,2022年为199.9万港元[21] - 混凝土拆卸服务收入从2022年期间1440万港元增加20万港元至报告期1460万港元[32] - 装配式建筑收入从2022年期间200万港元增加730万港元至报告期930万港元[33] 公司业务前景与态度 - 公司对业务未来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将坚持核心理念拓展业务[30][31] 公司人员持股与债券持有情况 - 董事Zhou Jin持有28450万股股份,持股百分比为28.15%[37] - 主要行政人员赖晓亮持有固定利率债券金额为580万港元[37] - 股东黄成持有18862万股股份,持股百分比为18.66%;股东朱洲持有12900万股股份,持股百分比为12.76%[39]
朝威控股(0805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3-24 22:2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香港主要营业地点在九龙尖沙咀[12][13][14] - 公司核数师为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12][13][14]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有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2][14] - 公司股份代号为08059,公司网址为www.gf - holdings.com[13][14] - 公司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刘英杰、周瑾,独立非执行董事曹洪民、陈志斌、李嘉辉[10][11] - 公司主要活动为投资控股,2022年主要从事混凝土拆卸服务和装配式预制建筑组件制造及贸易[32][35] - 公司首席执行官赖晓亮48岁,1998年取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及国际金融专业证书[96][9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财年录得收入约1.185亿港元,较2021财年的约9900万港元增加19.7%[16][21] - 公司2022财年录得净亏损约270万港元,较2021财年的净亏损约3720万港元减少92.7%[18][21] - 公司2022财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02港仙,2021财年为3.65港仙[18][21] - 公司收入从2021财年约9900万港元增加约1950万港元或19.7%至报告期约1.185亿港元[42] - 毛利从2021财年约2460万港元增加约1080万港元或43.9%至报告期约3540万港元[50] - 毛利率从2021财年的24.9%增至报告期的29.9%,混凝土拆卸服务毛利率从26.1%增至32.0% [51] - 其他收入及其他利得净额从2021财年约190万港元增加660万港元至报告期约850万港元[52] - 各项资产减值亏损从2021财年约2190万港元减少1730万港元至报告期约460万港元[53] -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从2021财年约3630万港元减少约40万港元至报告期约3590万港元[58]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报告期约1030万港元,较2021财年约3680万港元减少约2650万港元[5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约3630万港元(2021年约3710万港元),资产负债比率因总权益为负数不适用(2021年约18.9)[6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总额约为7620万港元,2021年约为6430万港元,报告期内借贷年利率为4.2% - 12.0%,2021年为6.75% - 12.0% [69][74] - 2022年12月31日,须于一年内偿还的借贷为4690万港元,计入流动负债;超过一年偿还的为2930万港元,计入非流动负债 [69][74] - 2022年和2021年12月31日,集团均无重大投资 [68][7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本承担,2021年也无 [70][7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1年也无 [78][8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98名员工,2021年为124名 [79][83] - 报告期内集团雇员成本总额(含董事酬金)约为4100万港元,2021年约为4120万港元 [79][83] - 董事会不建议就报告期向股东派付末期股息,2021年也未派付 [81][8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财年混凝土拆卸服务收益约6940万港元,较2021财年的约5610万港元增加23.7%[17][21] - 公司2022财年装配式建筑收益约4920万港元,较2021财年的约4280万港元增加15.0%[17][21] - 2022年集团混凝土拆卸服务业务收益增加23.7%[22] - 集团装配式建筑业务收益连续两年双位数增长,占2022财年增长的15.0%[24][26] - 2022年混凝土拆卸服务私营业界项目收入为48,601千港元,2021年为46,256千港元[37] - 2022年混凝土拆卸服务公营业界项目收入为20,776千港元,2021年为9,885千港元[37] - 2022年混凝土拆卸服务总收入为69,377千港元,2021年为56,141千港元[37] - 混凝土拆卸服务收入报告期约6940万港元,较2021财年约5610万港元增加约1330万港元或23.7% [45] - 装配式建筑收入报告期约4920万港元,较2021财年约4280万港元增加约640万港元或15.0% [46] 业务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发展装配式建筑业务至海外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但计划暂时搁置[25][26] - 公司相信中国经济将强劲改善,城市化会产生巨大潜在需求,长期看好装配式建筑业务[24][26] - 公司将坚持“建设绿色世界”核心理念和“绿色建筑、绿色生活”思想拓展业务[28][30] 业务客户信息 - 混凝土拆卸服务客户主要是香港建筑及土木工程的总承建商和分包商,分公营和私营界别[34][36] 董事会相关信息 - 董事会主要职责包括制定集团整体策略、订立管理目标和监察管理层表现等[106][107] - 董事会职责还包括制定及检讨集团企业管治政策、监察董事和高管培训等[107] - 报告期内,董事会举行7次会议及1次股东大会[113][114] - 执行董事刘英杰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7/7),股东大会出席率0%(0/1);周瑾女士董事会会议出席率约71.4%(5/7),股东大会出席率0%(0/1)[115] - 独立非执行董事曹洪民先生、陈志斌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约71.4%(5/7),股东大会出席率0%(0/1);李嘉辉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约71.4%(5/7),股东大会出席率100%(1/1)[115] - 董事会按守则条文B1.4建立机制确保独立意见,每年审查机制实施和有效性[110] - 董事会应确保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且至少三分之一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11] - 公司已采纳GEM上市规则第5.48至5.67条规定准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全体董事报告期内全面遵守[117][119] - 公司鼓励董事出席广泛培训课程,按需要提供适时及定期培训,实报实销相关培训费用[122][123] - 董事会已成立审核、提名、薪酬三个功能性委员会[126][130] - 审核委员会于2014年8月2日成立,成员至少三名,多数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主席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27][128] - 截至报告日期,审核委员会成员为李嘉辉先生(主席)、陈志斌先生和曹洪民先生[128] - 报告期内审核委员会举行6次会议,李嘉辉和曹洪民出席5/6,陈志斌出席4/6[135][136] - 报告期内审核委员会审核多项业绩及年报,确认年报合规且披露充分,与董事无外聘核数师意见分歧[136][138] - 公司于2014年8月2日设立薪酬委员会,报告日期时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40][141] - 报告期内薪酬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143] - 报告期内薪酬委员会已审阅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的薪酬方案及表现,成员出席会议次数为1/1[144] - 董事会认为报告期及截至报告日期,薪酬委员会已妥善履行职责[145] - 提名委员会于2014年8月2日设立,报告日期成员有3名[146] - 报告期内提名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成员出席会议次数为1/1[149][150][151] - 董事会认为报告期及截至报告日期,提名委员会已妥善履行职责[154] - 公司于2019年1月1日采纳提名政策,董事会将不时检讨[155] - 提名委员会评估候选人时可参考相关行业资格经验等因素[160] - 提名委员会召开会议,邀请董事会成员提名候选人,评估后向董事会推荐[162] - 集团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成员选举基于多元化标准[165] - 提名委员会将不时监察多元化政策实施情况[165] - 董事会由五名董事组成,其中三名是独立非执行董事,四名男性董事占比80%,一名女性董事占比20%,高级管理人员为一名男性占比100%[167] - 公司员工男女比例约为4:1,董事会已达成2022财年董事会多元化政策下的性别多元化目标[168] 公司政策相关 - 公司于2019年1月1日采纳股息政策,股息的支付和金额取决于多种因素,由董事会酌情决定[169] - 公司采取内幕信息披露政策,确保内部人员遵守保密要求并履行披露义务[196][200] 公司合规相关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GEM上市规则第5.05(1)条及第5.05A条规定[108][110] - 公司向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独立性,收到全部肯定回复,认为其均符合GEM上市规则[109]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遵守GEM上市规则第5.28条要求[129]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遵守GEM上市规则第5.28条规定[132] 公司审计相关 - 报告期内,集团聘用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外部核数师,审核财务报表费用为72.8万港元[178][179] - 公司外部审计师对合并财务报表的责任在年度报告的独立审计报告中说明[198] 公司秘书及合规主任信息 - 公司秘书张蔚琦确认报告期内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80] - 刘英杰为公司合规主任[181] 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 董事会负责集团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维护及审查[182] - 集团制定了风险管理政策,明确主要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过程[188] - 公司无内部审计部门,报告期内委聘Premier Advisory Services Limited为外部内部控制顾问审查内部控制制度,未发现重大关切领域[190] - 各部门负责识别、评估和管理本部门风险,管理层监督集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活动,董事会审查和批准其有效性和充分性[194] - 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旨在管理而非消除未实现业务目标的风险,能提供合理而非绝对保证防止重大错报或损失[195][199] - 董事会负责维护会计和财务报告功能的资源、员工素质、培训计划及预算,认为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到位且有效[195][199] 财务报表相关 - 董事负责编制财务报表,确保其真实、公允反映公司状况、结果和现金流,符合相关会计准则、法律和上市规则[197] - 董事认为各财年财务报表按上述基础编制[197] - 董事认为公司不存在可能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怀疑的不确定事项[198] 其他事项 - 公司董事长刘英杰因新冠旅行限制未能出席2022年6月8日的股东周年大会,由独立非执行董事李嘉辉主持[102][105] - 公司未就董事可能面对的法律行动作投保安排,因董事会认为董事被控告或涉诉讼风险偏低,会不时检讨需求[101][104] - 集团主要在香港及中国内地经营业务,承受美元及人民币等外币汇率波动,但无重大外汇交易风险,未订立外汇合约对冲 [67][72] - 除年报披露外,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其他特别计划 [71][76]
朝威控股(08059)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4 21:0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收入约为1.185亿港元,较2021年的约9900万港元增加约19.7%[6] - 2022年公司净亏损约为270万港元,2021年净亏损约3720万港元[6] - 2022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1.02港仙,2021年为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3.65港仙[6] - 2022年毛利为3539.1万港元,2021年为2464.6万港元[7] - 2022年营运溢利为338.9万港元,2021年营运亏损为3159.9万港元[7] - 2022年年内亏损为265.9万港元,2021年为3718.4万港元[7] - 2022年流动净资产为1201万港元,2021年为459.3万港元[9] - 2022年总负债净值为82.5万港元,2021年权益净值为339.9万港元[9]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032.9万港元,2021年为约3684.6万港元[8]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0,329,000港元,集团负债净值约825,000港元[50]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18533亿港元,2021年为9897万港元[20] - 2022年除税前综合亏损302.3万港元,2021年为3744.6万港元[27] - 2022年综合资产总额1.37022亿港元,综合负债总额1.37847亿港元[27] - 2022年融资成本为641.2万港元,2021年为584.7万港元[30] - 2022年所得税为 -36.4万港元,2021年为 -26.2万港元[30] - 2022年集团年内亏损扣除多项费用后列账,出售存货/提供服务成本为8314.2万港元,2021年为7432.4万港元[32]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约为0.0102港元,2021年约为0.0365港元[33]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为7057.3万港元,2021年为4608.8万港元[35] - 2022年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647.3万港元,2021年约为38.1万港元[39] - 2022年贸易应付款项为2277.4万港元,2021年为1265.4万港元[41]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0 - 30日为2774.2万港元,2021年为812万港元[38]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亏损拨备年末为634.2万港元,2021年为200.2万港元[38] - 2022年银行结余按市场年利率0.001%至0.625%计息,2021年为0.001%至0.35%[40] - 贸易应付款项2022年为22,774千港元,2021年为12,654千港元[42] - 公司收入从2021年约99,000,000港元增加约19,500,000港元或19.7%至2022年约118,500,000港元[55] - 毛利由2021年的2460万港元增加约1080万港元或43.9%至报告期的约3540万港元[57] - 毛利率由2021年的24.9%增至报告期内的29.9%,混凝土拆卸服务毛利率由26.1%增加5.9个百分点至32.0%[58] - 其他收入及其他利得净额由2021年的约190万港元增加约660万港元至报告期的约850万港元[59] - 各项资产减值亏损由2021年约2190万港元减少1730万港元至报告期约460万港元[60] -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由2021年的约3630万港元减少约40万港元至报告期的约3590万港元[6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030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3680万港元减少约2650万港元[6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总额约为7620万港元(2021年:约6430万港元),年利率介乎4.2%至12.0%(2021年:6.75%至12.0%)[6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98名员工(2021年:124名员工),雇员成本总额约为4100万港元(2021年:约4120万港元)[72] 公司债务偿还相关情况 - 其他贷款借款人同意暂不要求偿还4000万港元本金及应计利息[14] - 应付债券持有人同意暂不要求偿还580万港元本金及应计利息[15] 建筑分部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建筑分部溢利455.5万港元,2021年亏损2490.4万港元[26][27] - 2022年建筑分部资产9846.5万港元,2021年为7365.9万港元[26][27] - 2022年建筑分部负债4836.9万港元,2021年为3644.9万港元[26][27] 地区业务数据关键指标 - 2022年香港地区收入6937.7万港元,中国内地为4915.6万港元[28] - 2022年香港地区非流动资产1434.9万港元,中国内地为1193.6万港元[28] 业务线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混凝土拆卸服务收入2022年为69,377千港元,2021年为56,141千港元,其中私营业界项目2022年为48,601千港元,2021年为46,256千港元;公营界别项目2022年为20,776千港元,2021年为9,885千港元[53] - 装配式建筑收入2022年为49,156千港元,2021年为42,829千港元[55] - 混凝土拆卸服务收益2022年约69,400,000港元,较2021年约56,100,000港元增加约13,300,000港元或23.7%,主要因公营界别项目合同收益增加约10,900,000港元[55] - 装配式建筑收益约4920万港元,较2021年约4280万港元增加约640万港元或15.0%[56] - 财政年度2022年,集团混凝土拆卸服务业务收益增加23.7%,装配式建筑业务收益增长15.0%[75][76] 公司业务发展计划 - 公司计划发展装配式建筑业务并拓展至海外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但因市场资金紧张,市场多元化计划暂时搁置[77] 公司证券交易及合规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80] - 报告期内,公司除未就董事可能面对的法律行动作投保安排、董事会主席未出席2022年6月8日股东大会外,一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适用条文[81][82] - 公司已采纳规定买卖准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全体董事报告期内遵守规定准则[83] - 惠及董事的获准许弥偿条文生效且报告期内有效,公司已采取并维持合适保险保障董事[84] - 报告日期,公司已发行股本中至少25%由公众人士持有[85] 公司核数师相关情况 - 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同意集团2022年综合财务报表数据与初步公告一致,但未发表鉴证意见[86] - 中汇安达为公司核数师,将在应届股东大会退任,符合资格并愿意应聘连任,公司将提呈重新委任决议案[87] 公告发布相关情况 - 公告将自刊出日期起最少连续七日载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89] 预付款项减值亏损情况 - 2021年确认预付款项减值亏损约21,317,000港元,第二笔部分退款及最终退款共人民币19,100,000元(约21,317,000港元)被拖欠[45][47] 公司股本情况 - 法定股本中每股面值0.01港元之普通股,2021 - 2022年股份数目均为2,000,000,000,金额为2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均为1,010,605,000,金额为10,106千港元[42]
朝威控股(08059)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1-10 20:1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4年4月25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股份自2014年8月15日起在港交所GEM上市[16][18] - 报告期公司主要从事混凝土拆卸服务以及装配式预制建筑组件制造及贸易[52][5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约为808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约7640万港元增加约5.8%[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纯利约为3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净亏损约650万港元增加680万港元[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按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的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0.03港仙,上年同期约为0.71港仙[9] - 2022年销售成本为5647.7万港元,2021年为5424.9万港元[11] - 2022年毛利为2433.2万港元,2021年为2215.6万港元[11] - 2022年其他收入及净溢利为843万港元,2021年为286.8万港元[11] - 2022年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为2815.4万港元,2021年为2709.9万港元[11] - 2022年营运溢利为460.8万港元,2021年营运亏损为207.5万港元[11] - 2022年融资成本为480.3万港元,2021年为437.4万港元[11] - 截至2022年1月1日,公司总权益为339.9万港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总权益为128.2万港元[1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期内亏损及全面收入(亏损)总额为 -211.7万港元[1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集团有流动负债净值119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流动资产净值460万港元[22][23] - 集团持有总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660万港元[2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员工成本23935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3349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3563千港元,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797千港元,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回5932千港元,政府补助收入1171千港元[3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香港利得税过往年度超额拨备489千港元,中国企业所得税2021年为23千港元,2022年无[41] - 因集团报告期内无应课税溢利,未作香港利得税拨备[4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2022年为348,000港元,2021年为7,151,000港元[48] - 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010,605,000股[48]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每股摊薄亏损等于每股基本亏损[49][51] - 收益由2021年约7640万港元增加约440万港元或5.8%至报告期约8080万港元[64][65] - 毛利从2021年约2220万港元增加210万港元或9.5%至报告期约2430万港元,毛利率从29.0%升至30.1%[70][75]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从2021年约290万港元增加约550万港元至报告期约840万港元,主要因贸易及其他应收款减值亏损拨回约590万港元[71][76] -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从2021年约2710万港元增加约110万港元至报告期约2820万港元,主要因法律及专业费用增加约120万港元[72][77]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从2021年约720万港元减少约680万港元至报告期约40万港元[78][80]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股息,上年同期亦无[9]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股息[45] - 董事会不建议就报告期向公司股东派付中期股息,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亦无股息[97][101] 债务情况 - 债券应付款项500万港元及80万港元将分别于2023年7月及2023年8月到期[23] - 其他贷款4000万港元将于2022年11月到期,公司将与贷款人磋商续期[27] - 应付一名董事的贷款2150万港元及390万港元将分别于2023年3月及2024年8月到期[27] 融资情况 - 集团获得100万元人民币银行融资用于中国业务营运资金[2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提供混凝土拆卸服务收益为51898千港元,装配式预制建筑组件制造及贸易收益为28911千港元,总收益80809千港元,2021年同期总收益为76405千港元[37] - 2022年和2021年混凝土拆卸服务私营界别项目收益分别为37,103,000港元和35,686,000港元,公营界别项目收益分别为14,795,000港元和7,958,000港元[58] - 2022年和2021年混凝土拆卸服务收益分别为51,898,000港元和43,644,000港元,装配式建筑收益分别为28,911,000港元和32,761,000港元[66] - 混凝土拆卸服务收益增加830万港元,主要因公共部门项目合同收入增加680万港元[68] - 装配式建筑收益减少390万港元,主要因2022年第一季度广东部分地区疫情导致项目延迟和生产中断[69] - 混凝土拆卸服务收益从2021年4360万港元增加830万港元至报告期5190万港元,主要因公营界别项目合同收益增加680万港元[73] - 装配式建筑收益从2021年3280万港元减少390万港元至报告期2890万港元,主要因疫情致项目延误和生产中断[74] 财务准则及编制情况 - 本期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对集团财务状况及业绩无重大影响[29] - 编制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时,管理层重大判断及估计不确定因素来源与2021年一致[34] 股权结构 - 截至2022年9月30日,董事周进持有股份2.845亿股,约占28.15%[8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主要行政人员赖晓亮持有定息债券580万港元[8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股东黄成持有股份1.8862亿股,约占18.66%;股东朱洲持有股份1.29亿股,约占12.76%[86] 证券交易及企业管治 - 报告期内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公司基本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但未为董事安排法律诉讼保险[89][90]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92] - 公司未就董事可能面对的法律行动作投保安排,董事会将不时检讨此类保险需求[93] - 全体董事确认在报告期内遵守证券交易行为守则规定准则[96][100] - 全体董事确认报告期内本人或紧密联系人未在竞争业务或公司任职、拥有权益或产生利益冲突疑虑[91] 股东周年大会情况 - 因香港跨境管制,公司董事会主席刘英杰未能出席2022年6月8日的股东周年大会,董事会选举独立非执行董事李嘉辉主持[95][99] 购股计划情况 - 公司于2014年8月2日有条件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10年,报告期内无购股授出、行使、失效或注销[98][102]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14年8月2日成立审核委员会,报告日期时由三名成员组成[104][10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报告及集团报告期的未经审核综合财务资料[105][106] 董事情况 - 报告日期时,执行董事为刘英杰及Zhou Jin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曹洪民、陈志斌及李嘉辉[105][106] 公司业务前景预期 - 公司预期疫情持续至2022年,虽业务受影响但对前景乐观[63][64]
朝威控股(08059)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8-10 16:3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约为4680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约5200万港元减少约10.0%[1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净亏损约为420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净亏损约470万港元减少50万港元[1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按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的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0.39港仙,2021年同期约为0.54港仙[11] - 董事会建议不派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1年同期亦无[11] - 2022年第二季度(截至6月30日止三个月)收入为3039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3212.6万港元[14] - 2022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3358.8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3661.6万港元[14] - 2022年上半年毛利为1322.7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1541.5万港元[14]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273.8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60.2万港元[14] - 2022年上半年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为1753.9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1781.8万港元[14] - 2022年上半年营运亏损为157.4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180.1万港元[1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97.5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28.3万港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98.6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541.5万港元[1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亏损为495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493.6万港元;非控股权益应占全面亏损为10.8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收益38.4万港元[1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每股基本及摊薄溢利╱(亏损)为0.03港仙,2021年同期为 - 0.54港仙;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每股基本及摊薄溢利为9港仙,2021年同期为0.1港仙[17] - 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公司累计亏损增加398.6万港元,外汇换算储备减少96.4万港元[2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89.8万港元,2021年为流入823万港元[2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95.4万港元,2021年为31.9万港元[2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60.9万港元,2021年为299.2万港元[2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410万港元,2021年为4223.6万港元[2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有流动负债净值176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流动资产净值460万港元[31][3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收入为46,81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52,031千港元[46][51][5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16,30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6,070千港元[63] - 2022年上半年香港利得税过往年度超额拨备489千港元,中国企业所得税为0千港元;2021年同期香港利得税为0千港元,中国企业所得税为23千港元[66] - 董事会建议不派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股息,2021年同期也未派付[68][7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986千港元,2021年同期亏损5,415千港元;每股基本亏损基于相关数据计算,每股摊薄溢利(亏损)等于每股基本溢利(亏损)[73] - 报告期内,集团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955,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322,000港元[74][7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55,210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6,088千港元有所增加[76]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20,841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2,654千港元增长64.7%[83] - 2022年6月30日借贷总额为67,250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64,250千港元增长4.7%[8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34,158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9,052千港元增长17.6%[98] - 2022年上半年私营界别项目收益为22,887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3,839千港元下降4%;公营界别项目收益为11,271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5,213千港元增长116.2%[98] - 公司收入由2021年上半年约5200万港元减少约520万港元或10.0%至报告期的约4680万港元[107] - 毛利由2021年上半年的约1540万港元减少约220万港元或14.3%至报告期内的约1320万港元[112] - 毛利率由2021年上半年的29.6%减至28.3%[115] -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由2021年上半年约1780万港元减少约30万港元至报告期的约1750万港元[116]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由2021年上半年约540万港元减少约140万港元至报告期的约400万港元[11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341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3710万港元)[11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总借款约为673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6430万港元),年利率介乎6.75%至12.0%[12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有110名员工,报告期员工总成本约为1630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约1610万港元)[127]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借贷总额约为673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6430万港元,年利率介乎6.75%至12.0%之间[131]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共有110名员工,报告期内员工成本总额约为1630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约为1610万港元[132]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并无重大资本承担及或然负债,2021年12月31日也无[133]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向股东派付中期股息,2021年也无派息[154][157] 公司资产负债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业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274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431.1万港元;使用权资产为1313.2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71.7万港元[1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业存货为307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14万港元;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5873.2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5054.6万港元[1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中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3954.2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652.4万港元;借款为6725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580万港元[1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资产净值为 - 1759.4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59.3万港元;总资產減流动负债为921.6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055.9万港元[1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中借款为0,2021年12月31日为1845万港元;租赁负债为1050.6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834.1万港元[1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负债)╱资产净值为 - 165.9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39.9万港元;总权益为 - 165.9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39.9万港元[1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6,810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5,966千港元[54] 公司债务相关情况 - 债券应付款项500万港元及80万港元分别于2022年7月及8月到期,公司已与债券持有人订立延长协议至2023年7月及8月[32] - 其他贷款4000万港元将于2022年11月到期,公司将与贷款人磋商续期[35][36] - 应付一名董事的贷款2150万港元将于2023年3月到期,董事愿延长还款日期[36] - 其他贷款40,000,000港元为无抵押、年利率6.75%,须于2022年11月25日偿还[86][87] - 债券应付款项本金5,800,000港元,无抵押、年利率12%,须于2022年7 - 8月偿还[86][87] - 一名董事贷款21,450千港元,年利率10%,无抵押,须于2023年3月31日偿还[86][87]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提供混凝土拆卸服务2022年上半年收入34,15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9,052千港元;装配式预制建筑组件制造及贸易2022年上半年收入12,657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2,979千港元[46] - 收入确认时间方面,某一时间点2022年上半年收入12,657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2,979千港元;随时间推移2022年上半年收入34,15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9,052千港元[51] - 地区性资料显示,香港地区2022年上半年收入34,15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9,052千港元;中国内地2022年上半年收入12,657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2,979千港元[54] - 2022年上半年客户A贡献收入6,817千港元,客户B贡献收入5,736千港元;2021年客户C*贡献收入5,917千港元,客户D*贡献收入5,451千港元[57] - 混凝土拆卸服务收入由2021年上半年2910万港元增加510万港元至报告期内的3420万港元[110] - 装配式建筑收入由2021年上半年2300万港元减少1030万港元至报告期内的1270万港元[111] 公司风险管理相关 - 集团活动面临外汇、利率、信贷及流动资金风险,中期报表应与2021年年度报表一并阅读[58][60] - 自年末以来,集团风险管理政策无变动[59][60] 公司业务构成 - 集团经营唯一经营分部为建筑业务,从事混凝土拆卸服务及装配式建筑[47][49] - 公司主要从事投资控股,报告期内主要提供混凝土拆卸服务以及装配式预制建筑组件制造及贸易[91][93] 公司信贷政策 - 授予客户的平均信贷期一般为45日[79] 公司股本情况 - 法定普通股数目为2,000,000,000股,面值2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数目为1,010,605,000股,面值10,106千港元[89] 公司业务前景与规划 - 公司预计2022年疫情持续,虽面临业务中断困难,但对业务前景乐观,将坚持核心理念实现业务扩张[103] 公司融资情况 - 报告日期后,集团获得人民币100万元银行融资用于中国业务[36] 公司成本控制措施 - 集团持续采取措施加强成本控制以实现正向现金流经营[36] 会计准则应用影响 - 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对集团财务状况、业绩及披露无重大影响[38][40]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的任何上市证券[150]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除两项情况外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适用守则条文,一是未为董事安排针对法律诉讼的保险,二是董事会主席未能出席2022年6月8日的股东大会[147][148] - 经查询,报告期内董事及紧密联系人无在与集团业务构成或可能构成竞争的业务或公司出任职务或拥有权益[145][149] - 公司报告期内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适用条文,但未就董事法律行动作投保安排,董事会主席因跨境管制未出席2022年6月8日股东周年大会[151] 公司董事证券交易守则 - 集团采纳GEM上市规则第5.48 - 5.67条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报告期内全体董事遵守规定[153][156] 公司购
朝威控股(08059)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5-13 19:1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收益约为1640万港元,2021年同期约为199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7.6%[9]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亏损净额约为540万港元,2021年同期亏损净额约为550万港元,减少10万港元[9] - 2022年第一季度按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的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0.49港仙,2021年同期约为0.56港仙[9] - 2022年第一季度销售成本为1255.2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1538.9万港元[11] - 2022年第一季度毛利为387.3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451.6万港元[11] - 2022年第一季度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84.2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36.3万港元[11] - 2022年第一季度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为857.9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893万港元[11] - 2022年第一季度营运亏损为386.4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405.1万港元[11] - 2022年第一季度融资成本为154.2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145.1万港元[11] - 2022年第一季度除所得税前亏损为540.6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550.2万港元[11] - 2022年1月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计为919.4万港元,非控股权益为 -579.5万港元,权益总计为339.9万港元[14] - 2022年第一季度全面收入(亏损)总额为 -526.6万港元[14] - 2022年3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计为486.8万港元,非控股权益为 -673.5万港元,权益总计为 -186.7万港元[14] - 2021年1月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计为4523.4万港元,非控股权益为 -538.2万港元,权益总计为3985.2万港元[14] - 2021年第一季度全面收入(亏损)总额为 -566.3万港元[14] - 2021年3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计为3954.2万港元,非控股权益为 -535.3万港元,权益总计为3418.9万港元[14] - 2022年第一季度利息收入为0,其他收入净额为84.2万港元,总计84.2万港元[32] - 2021年第一季度利息收入为0.2万港元,其他收入净额为36.1万港元,总计36.3万港元[32] - 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员工成本(含董事酬金)为828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8406千港元[34] - 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07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097千港元[34] - 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使用权益资产折旧为112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897千港元[34] - 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为8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02千港元[34] - 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中国企业所得税为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3千港元[37] - 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496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5698千港元[44] - 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010605000股,与2021年同期相同[44] - 公司收入由2021年约1990万港元减少约350万港元或17.6%至2022年报告期约1640万港元[61][62] - 毛利由2021年约450万港元减少约60万港元或13.3%至2022年报告期约390万港元,毛利率由22.7%升至23.6%[68][72] - 一般及行政开支由2021年约890万港元减少约30万港元至2022年报告期约860万港元[69][73]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由2021年约570万港元减少约70万港元至2022年报告期约500万港元[70][7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一季度提供混凝土拆卸服务收益为1442.6万港元,装配式预制建筑组件制造及贸易收益为199.9万港元,总计1642.5万港元[29] - 2021年第一季度提供混凝土拆卸服务收益为1079.1万港元,装配式预制建筑组件制造及贸易收益为911.4万港元,总计1990.5万港元[29] - 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混凝土拆卸服务私营界别项目收益为13037千港元,公营界别项目收益为1389千港元;2021年同期私营界别项目收益为10620千港元,公营界别项目收益为171千港元[53] - 混凝土拆卸服务收入由2021年1080万港元增加360万港元至2022年报告期1440万港元[64][65] - 装配式建筑收入由2021年910万港元减少710万港元至2022年报告期200万港元[67][71] 公司业务展望与理念 - 公司预计2022年新冠疫情将持续,集团仍受业务中断影响[57] - 公司将坚持“建设绿色世界”核心哲学和“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活”理念,实现业务扩张[57] - 公司预期新冠疫情持续至2022年,虽业务受疫情影响中断,但对业务前景仍乐观[59] 公司股权与证券相关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董事周进持有股份2.845亿股,概约持股百分比28.15%[79] - 截至2022年3月31日,主要行政人员赖晓亮持有固定利率债券580万港元[82]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无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或其联系人持有公司或相联法团股份、相关股份或债权证淡仓[82][83]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除公司若干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外,无其他人在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中有须记录或披露的权益或淡仓,或直接或间接持有10%或以上有投票权的股本权益[85][86] - 股东黄成持有188,620,000股,持股百分比约为18.66%;股东朱洲持有129,000,000股,持股百分比约为12.76%[87] - 报告期内,公司及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90][94] - 董事会不建议向公司拥有人派付2022年第一季度股息,2021年同期也无股息[91][95] - 公司于2014年8月2日有条件采纳购股期权计划,有效期10年,报告期内无购股期权授出、行使、失效或注销[92][96][97] 公司组织架构与审核情况 - 公司于2014年8月2日成立审核委员会,报告日期时由三名成员组成[99][101]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报告及集团报告期未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100][102] - 报告日期,执行董事为刘英杰先生及Zhou Jin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曹洪民先生、陈志斌先生及李嘉辉先生[100][102]
朝威控股(08059)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3-24 22:4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香港主要营业地点在九龙尖沙咀[13][14][15] - 公司核数师是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13][14][15]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有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3][15] - 公司股份代号为08059,网址为www.gf - holdings.com[14][15] - 公司董事会主席为刘英杰先生,首席执行官为赖晓亮先生[11][12] - 公司主要从事投资控股,2021年主要业务为提供混凝土拆卸服务以及装配式预制建筑组件制造及贸易[34][37] - 公司混凝土拆卸服务主要涉及移除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块或组件,客户主要为香港建筑及土木工程的总承建商和分包商[35][38] - 装配式建筑是将传统建筑产品拆分为预制件在工厂生产后运到工地组装,具有环保、高效等优点[40] - 装配式建筑在发展中国家因项目周期短、价格实惠等因素更受欢迎,公司在惠州有生产设施和项目团队[41] - 公司首席执行官赖晓亮47岁,1998年取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及国际金融专业证书[98][9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1财年录得收入约9900万港元,较2020财年的约8090万港元增加22.4%[17][22] - 公司2021财年录得净亏损约3720万港元,较2020财年的净亏损约1620万港元增加129.6%[19][22] - 公司2021财年每股基本亏损为3.65港仙,2020财年为1.51港仙[19][22] - 公司收入从2020年的约8090万港元增加约1810万港元或22.4%至报告期的约9900万港元[44][45] - 毛利从2020年的约2330万港元增加约130万港元或5.6%至报告期的约2460万港元[53][57] - 毛利率从2020年的28.9%降至报告期的24.9%,主要因混凝土拆卸服务毛利率下降3.7个百分点[54][57] - 各项资产减值亏损从2020年的约70万港元增加2120万港元至报告期的约2190万港元[55][58] -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从2020年的约3890万港元减少约260万港元至报告期的约3630万港元[60][63]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从2020年的约1530万港元增加约2150万港元至报告期的约3680万港元[61][64]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约3710万港元(2020年约3730万港元)[62][65]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8.9(2020年约1.61)[62][6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总借款约6430万港元,与2020年持平,年利率在6.75% - 12.0%之间[70][74] - 4580万港元借款须一年内偿还,计入流动负债;1850万港元借款超一年偿还,计入非流动负债[70][7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本承担,2020年也无[76][8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除年报披露外,集团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其他特别计划[77][8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0年也无[78][8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有124名员工,2020年为116名[78][84] - 报告期内员工成本总额(含董事酬金)约4120万港元,2020年约3700万港元[78][84] - 董事会不建议报告期向股东派末期股息,2020年也未派[80][8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1财年混凝土拆卸服务收益约5610万港元,较2020财年的约5790万港元减少3.1%[18][22] - 公司2021财年装配式建筑收益约4280万港元,较2020财年的约2290万港元增加86.9%[18][22] - 公司装配式建筑收益在2021财年增长86.9%,主要因2020年封城措施致比较基数低[25][27] - 2021年公司混凝土拆卸服务来自私营界别项目收入为46,256千港元,公营界别项目收入为9,885千港元,2020年分别为49,442千港元和8,505千港元[39] - 混凝土拆卸服务收益从2020年的约5790万港元减少约180万港元或3.1%至报告期的约5610万港元[48][50] - 装配式建筑收益从2020年的约2290万港元增加约1990万港元或86.9%至报告期的约4280万港元[49][51] 公司业务发展与市场环境 - 公司计划发展装配式建筑业务至海外市场,尤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但因疫情和资金问题推迟扩张计划[26][28] - 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房地产市场预期下行,公司需对不利事件保持警惕[25][27] - 公司坚持“建设绿色世界”核心理念及“绿色建筑、绿色生活”思想拓展业务[30][32] - 公司感谢董事、管理团队、雇员、专业团队及股东、客户、供应商和政府当局的支持[31][33]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董事会主席刘英杰因新冠旅行限制未能出席2022年6月8日的股东周年大会,董事会选执行董事Zhou Jin女士主持[104][107] - 公司于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遵守GEM上市规则第5.05(1)条及第5.05A条规定[109][110] - 2021年3月31日,董事会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会议,无其他董事在场[113] - 报告期内,董事会有7次会议和1次股东大会[114] - 公司认为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根据GEM上市规则均属独立人士[112][114] - 公司未就董事可能面对的法律行动作投保安排,董事会将不时检讨需求[103][106] - 董事会主要职责包括制定集团整体策略、订立管理目标和监察管理层表现等[108][110] - 报告期内及报告日期,董事会由执行董事刘英杰、Zhou Jin和独立非执行董事曹洪民、陈志斌、李嘉辉组成[109][110] - 董事会须履行制定及检讨集团企业管治政策等多项企业管治职责[111] - 报告期内董事会举行7次会议及1次股东大会[116] - 执行董事刘英杰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7/7),股东大会出席率0%(0/1)[117] - 执行董事Zhou Jin女士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7/7),股东大会出席率100%(1/1)[117] - 独立非执行董事曹洪民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约71.4%(5/7),股东大会出席率0%(0/1)[117]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志斌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约71.4%(5/7),股东大会出席率0%(0/1)[117]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嘉辉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约71.4%(5/7),股东大会出席率100%(1/1)[117] - 公司已成立三个功能性委员会,即审核、提名及薪酬委员会[124][128] - 审核委员会于2014年8月2日设立,截至报告日期由三名成员组成[125][129] - 公司在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一直遵守GEM上市规则第5.28条规定[127][130] - 报告期内公司鼓励全体董事至少参加一次有关GEM上市规则企业管治更新培训课程[120][122] - 报告期内审核委员会举行4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4/4)[134][135]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2020年经审核业绩、2021年各季度及中期未经审核业绩等[135][137] - 董事会认为报告期内及截至报告日期审核委员会已妥善履职[136][138] - 薪酬委员会于2014年8月2日设立,报告日期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40][141] - 报告期内薪酬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1)[142][143] - 薪酬委员会已审阅所委任董事服务协议条款及2020年董事薪酬方案和表现[143][146] - 董事会认为报告期内及截至报告日期薪酬委员会已妥善履职[144][147] - 提名委员会于2014年8月2日设立,报告日期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45][148] - 报告期内提名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1)[150][151][152] - 董事会认为报告期内及截至报告日期提名委员会已妥善履职(文档未明确提及,但与其他委员会表述逻辑一致) - 公司于2019年1月1日采纳提名政策,旨在加强董事会及提名委员会选举董事的透明度和问责性,董事会将不时检讨[156][161] - 提名委员会评估董事候选人时参考因素包括相关行业资格经验、时间投入、诚信声誉和多元化等[162] - 公司于2019年1月1日采纳股息政策,旨在提升透明度,股息派付及金额取决于多项因素,由董事会酌情决定[166][169] - 报告期内,集团聘用中汇安达为外部核数师审核2021年财务业绩,审核财务报表费用为72.8万港元[170][171] - 公司秘书张炜基确认报告期内参加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72] - 报告期内,提名委员会审阅董事会结构、规模及组成,评估独立董事独立性,审阅董事资格及多元化政策实施进程[154][159] - 董事会认为报告期及截至报告日期,提名委员会已妥善履行职责[155][160] - 提名程序包括邀请董事会成员提名候选人,评估候选人适任情况并向董事会推荐[163][164] - 集团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选举基于多元化标准,提名委员会将监察实施情况[165] - 股息仅可从可分派溢利派付,公司过往股息记录不能作为未来参考[168][169] - 公司秘书张蔚琦报告期内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74]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 公司无内部审计部门,聘晋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审查内部控制制度,未发现重大关切领域[181][184] - 各部门每季度确定和评估主要风险(含ESG风险)并采取缓解计划[184] - 管理层与各部门进行季度会议,监督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活动[184] - 董事会负责审查和批准集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充分性[184] - 集团采取披露内幕信息政策,确保内幕信息保密和及时披露[186][190] - 董事负责编制财务报表,确保其真实反映集团状况且符合相关规定[188][192] - 据董事所知,无影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因素[194][198] 其他事项 - 报告期内公司章程文件无重大更改[195][199] - 公司下一次股东周年大会定于2022年6月8日举行,通知将提前至少20个工作日发出[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