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大通集团(08063)
icon
搜索文档
环球大通集团(08063) - 公司资料报表
2025-08-06 21:17
FF003G 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 監管表格 上市申請表格 A. 一般資料 G表格 GEM 公司資料報表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資料報表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 亦不發表任何聲明,幷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資料報表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産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 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 公司名稱 : | Global Mastermind Holdings Limited | | --- | --- | | | (環球大通集團有限公司*) | | 證券代號(普通股): | 8063 | 本資料報表列載若干有關上述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交易所」)GEM上市的公司(「該公司」)的 資料。該等資料乃遵照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GEM證券上市規則》(「《GEM上市規則》」)的規定 而提供,旨在向公衆提供有關該公司的資料。該等資料將會在互聯網的GEM網頁展示。本資料報表不應 視作有關該公司及/或其證券的完整資料概要。 本報表的資料乃于二零二五年八月六日更新。 註冊成立地點 : 開曼群島 在 GEM 首次上市日期 : 二零零零年十二 ...
环球大通集团(08063) - 董事名单与其角色和职能
2025-08-06 21:17
Global Mastermind Holdings Limited * 環球大通集團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8063) 董事名單與其角色和職能 董事會設有四個委員會。各董事會成員在這些委員會中所擔任的職位載列如下: 審核委員會 姚道華先生( 委員會主席) 馮維正先生 劉美盈女士 薪酬委員會 劉美盈女士 (委員會主席) 馮維正先生 姚道華先生 * 僅供識別 Global Mastermind Holdings Limited環球大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董事」)會(「董事會」) 成員載列如下: 執行董事 蒙品文先生 (主席) 蒙建强先生 吳岩先生 獨立非執行董事 馮維正先生 劉美盈女士 姚道華先生 馮維正先生 姚道華先生 香港,二零二五年八月六日 2 1 提名委員會 馮維正先生 (委員會主席) 劉美盈女士 姚道華先生 企業管治委員會 ...
环球大通集团(08063) - (1)执行董事、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及委员会成员辞任;(2)委任授权代...
2025-08-06 21:15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 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 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委任授權代表 Global Mastermind Holdings Limited 環球大通集團有限公司 *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8063) (1)執行董事、公司秘書、授權代表及委員會成員辭任; (2)委任授權代表; 及 (3)未遵守GEM上市規則之規定 執行董事、公司秘書、授權代表及委員會成員辭任 Global Mastermind Holdings Limited環球大通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 司統稱「本集團」)董事(「董事」)會(「董事會」)謹此宣佈,由於周丹青先生(「周先生」)的 個人事務需要更多的即時關注,彼已辭任(i)執行董事;(ii)本公司之公司秘書(「公司秘 書」);(iii)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GEM證券上市規則(「GEM上市規則」)第 5.24條項下之本公司授權代表(「上市規則項下之授權代表」);(iv)香港法例第622章公司 ...
环球大通集团(08063)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5:29
股份与股本 - 公司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180亿股,面值0.1港元,法定/注册股本为18亿港元[1] - 上月底和本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库存股份、已发行股份总数均分别为5.10793747亿股、0股、5.10793747亿股[2]
盘中暴涨超370%!这一概念,爆发!
证券时报· 2025-06-18 13:25
油气开采概念股表现 - A股多只油气开采概念股暴涨 有相关概念股盘中一度暴涨超过370% [2] - 准油股份涨停 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 贝肯能源盘中触及涨停 通源石油 潜能恒信盘中也大幅上涨 [7] - 港股联合能源集团上午暴力拉升 盘中涨幅一度超过40% [7] - 港股吉星新能源股价暴涨 盘中一度涨超370% 该公司为总部位于加拿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9] 联合能源集团项目详情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UEU与UNG订立增产合约 涉及乌兹别克斯坦加兹利地区21个油气田及10个勘探内存块 [7] - 合同期15年且可多次续期 每次续期5年 初始合同期总产量估计约为578亿立方米 [8] - 首四年最低直接投资承诺1亿美元 由集团内部资源拨付 [8] - 该项目代表公司在中亚地区能源组合的战略性扩张 符合提高成熟油气资产产量的核心专长 [8] 白酒行业动态 - 酿酒板块整体反弹 莫高股份 皇台酒业盘中触及涨停 金种子酒 燕京啤酒 珠江啤酒 酒鬼酒等快速跟涨 [4] - 行业渠道库存或将有效出清 复苏节奏将有调整 政策影响为现阶段第一要素 [5] - 2025年增速目标有赖于三季度旺季动销 行业供给收缩 渠道库存舒压 规上白酒产量延续下滑趋势 [5] - 政策对餐饮链条总体有压制 传统商务宴请及大众消费场景需求或进一步萎缩 [5] - 白酒板块具备较高股息 低持仓 低估值特征 推荐左侧底仓配置 [6]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主要指数窄幅震荡 上证指数跌0.20%至3380.47 深证成指跌0.15%至10136.51 北证50跌1.15%至1386.37 [3][4] - 科创50微涨0.01%至963.15 创业板指跌0.36%至2042.61 万得全A跌0.35%至5146.81 [4] - 沪深300跌0.07%至3867.53 中证500跌0.53%至5720.55 中证1000跌0.62%至6103.59 [4] - 港股市场整体走低 恒生指数 恒生科技指数跌幅均超过1% [10]
环球大通集团(0806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29 16:3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为2432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542千港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2432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541千港元[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基本及摊薄)为4.76港仙,2023年同期为0.50港仙[6] - 于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3950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1850千港元[7] - 于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为10920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1900千港元[7] - 于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为5782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3278千港元[7] - 于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2187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9227千港元[7] - 于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2068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5014千港元[8]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98.2万港元,2023年为所得现金净额178.8万港元[9] - 2024年上半年投资业务已收利息为1.9万港元,2023年为5万港元[10] - 2024年上半年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440万港元,2023年为398.9万港元[10]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减少净额为536.3万港元,2023年为215.1万港元[10] - 2024年1月1日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1667.5万港元,6月30日为1131.2万港元;2023年1月1日为3119.3万港元,6月30日为2904.2万港元[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产生亏损净额2432.8万港元[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超过其流动资产2801.4万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证券投资股息收入为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9千港元;2024年上半年金融资产未变现亏损净额为146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279千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总收益为656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584千港元;2024年上半年集团期内亏损为2432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542千港元[19] - 2024年6月30日综合资产为24256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64241千港元;2024年6月30日综合负债为12187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9227千港元[22] - 2024年上半年来自一名关连人士的租金收入为42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40千港元;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1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3千港元[23]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为167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0千港元;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 - 116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03千港元[23]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开支为500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295千港元[25]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其他借款之利息)为3967千港元[26] - 2024年上半年财资管理业务收益为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9千港元;2024年上半年财资管理业务亏损为146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84千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摊销12.8万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67.5万港元,折旧及摊销开支总额80.3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6.5万港元、67.6万港元、84.1万港元[2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2432.6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254.1万港元[29] - 2023年上半年,公平值为4320万港元的投资物业转拨至物业、厂房及设备;2024年上半年确认自用物业减值亏损167.5万港元,2023年为零[31] - 2024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1270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增加550万港元[31] - 2024年6月30日,品牌名牌照已悉数摊销[31]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为5782.4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327.8万港元[33] - 2024年6月30日,贷予证券孖展客户贷款抵押证券公平值为9756.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958.8万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应收现金客户账款总额为942.4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1.9万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贷款账面价值为1033.6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31.5万港元[35]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贷款账面总值为2.9251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8996亿港元[37]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为2821.83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46.81万港元[37]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为2187.8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22.7万港元[39] - 2024年6月30日无抵押其他借款为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亿港元[42] - 2023年12月31日、2024年1月1日及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为5.10793747亿股[41] - 2023年12月31日、2024年1月1日及2024年6月30日,普通股股本为18亿港元[43] - 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根据购股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5107.9374万股,占已发行股份10%[4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432.6万港元,2023年为254.1万港元[5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656.1万港元,较2023年的858.4万港元减少24%[56][57]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为净亏损116.3万港元,2023年为净收入110.3万港元[58]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592.2万港元,2023年为801.4万港元[59] - 2024年上半年确认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亏损1270万港元,2023年为收益550万港元[55][60] - 2024年上半年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拨回249.8万港元,2023年为495.7万港元[61]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448.7万港元,2023年为396.7万港元[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证券投资公平值变动产生未变现亏损净额146.2万港元,较2023年的327.9万港元减少[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由2023年12月31日的1.45023亿港元减少至1.20697亿港元[7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131.2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67.5万港元减少[7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3%,较2023年12月31日的69%上升[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2801.4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86.4万港元增加[7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雇员总数为29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31名减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为592.2万港元,较2023年的801.4万港元减少[8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放债业务利息收入为135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022千港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证券经纪佣金收入为115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939千港元[5] - 2024年上半年放债业务收益为135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022千港元;2024年上半年放债业务溢利为173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903千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经纪业务收益为453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192千港元;2024年上半年经纪业务亏损为153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8千港元[1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放债业务贷款利息收入为135.4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02.2万港元减少55%[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授出新贷款,仅延长一笔现有贷款,两名客户还款572.1万港元[65] - 2024年6月30日,九笔贷款未偿还,一笔1044.1万港元应收贷款分类为1阶段,八笔共2.82078亿港元应收贷款分类为第3阶段[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就应收贷款计提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拨回249.8万港元[65] - 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总额中,4.3万港元就第1阶段应收贷款确认,254.1万港元因第3阶段部分贷款偿还而拨回[65] - 客户A未能偿还2664.8万港元本金及利息,2023年支付158.7万港元,公司与其磋商偿债协议[65] - 客户B未能偿还4800万港元本金及利息,2022年支付662.9万港元,公司与其磋商偿债协议[65] - 客户C自2022年2月起未付6224.7万港元贷款利息,公司与其磋商,尚未落实偿债条款[66] - 客户D自2021年5月起未付5800万港元贷款利息,公司已采取法律行动追讨[67] - 客户F未偿还3530万港元本金,已支付部分款项,剩余款项将分36期按月偿还,截至报告日期又支付429万港元[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贷款及应计应收利息(未计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为2.92519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98996亿港元有所下降[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金融服务业务收益轻微减少1%至520.7万港元,2023年为526.3万港元[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证券经纪佣金收入增加23%至115.2万港元,2023年为93.9万港元[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孖展融资利息收入减少28%至229.8万港元,2023年为320.9万港元[74] 财务报表编制相关 - 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及香港联合交易所GEM上市规则第18章适用披露规定编制[12] - 本中期期间集团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财务状况和表现无重大影响[16] 股息相关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公司均未向普通股股东支付、宣派或拟派股息[28]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2023年:无)[86] 购股计划相关 - 任何12个月期间行使授予每名合资格参与者之购股权已发行及将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公司已发行股份1%[47] - 承授人接纳授出购股权要约须于30天内支付1港元不可退还名义代价[50] - 购股计划自采纳日期起至2031年6月28日止十年内有效[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购股权获授出、行使或失效,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亦无尚未行使之购股权[90] 公司股权结构相关 - 2024年6月30日,Eternity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公司94,497,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8.50%;Heng Tai Finance Limited持有84,507,042股,占16.54%;亨泰消费品集团有限公司持有84,507,042股,占16.54%[8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及报告日期,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张国伟先生在永恒策略已发行股份中拥有15.29%间接权益[92] 企业管治相关 - 公司已采纳GEM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截至202
环球大通集团(0806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6 18:5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为2432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542千港元[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2432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542千港元[8]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2024年中期每股亏损为4.76港仙,2023年同期为0.50港仙[9]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3950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1850千港元[10] - 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为10920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1900千港元[10]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 - 2801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 - 18864千港元[10] - 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12068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5014千港元[10]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20,68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5,014千港元有所下降[11]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982千港元,2023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1,788千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投资业务已收利息为1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0千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4,40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989千港元[13]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11,312千港元,较年初的16,675千港元减少[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产生亏损净额24,328,000港元[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超过其流动资产28,014,000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证券投资股息收入为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9千港元;未变现亏损净额为146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279千港元[21]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总收益为656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584千港元;期内亏损为2432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542千港元[22] - 2024年6月30日综合资产为24256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64241千港元;综合负债为12187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9227千港元[25] - 2024年上半年来自一名关连人士之租金收入为42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40千港元;利息收入为1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3千港元[26]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为167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0千港元;财务担保合约之亏损为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7千港元[26]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总计为 - 116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03千港元[26]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开支总计为500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295千港元[28] - 2024年上半年财资管理业务收益为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9千港元;亏损为146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84千港元[22]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分别为3967千港元和3967千港元[29]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摊销及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分别为803千港元和841千港元[30]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分别为24326千港元和2541千港元[32] - 2024年上半年确认自用物业减值亏损1675000港元,2023年为零[34] - 2024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12700000港元,2023年增加5500000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分别为57824千港元和53278千港元[36] - 2024年6月30日,应收现金客户账款总额为942.4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1.9万港元;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为12.1万港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37]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贷款的账面净值为1033.6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31.5万港元[38]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贷款账面总值第1阶段为1.0441亿港元,第3阶段为2.82078亿港元,总计2.9251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4377亿港元、2.84619亿港元和2.98996亿港元[40]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第1阶段为10.5万港元,第3阶段为2.82078亿港元,总计2.8218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6.2万港元、2.84619亿港元和2.84681亿港元[40]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2187.8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22.7万港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432.6万港元,2023年为254.1万港元[58] - 2024年上半年放债业务利息收入为135.4万港元,证券投资变现收益净额为0,金融服务业务收益为520.7万港元,总收益为656.1万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302.2万港元、29.9万港元、526.3万港元、858.4万港元[59] - 2024年上半年收益较2023年同期减少24%,主要因放债业务利息收入减少166.8万港元[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为净亏损116.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净收入110.3万港元[61] - 2024年上半年确认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亏损127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收益550万港元;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拨回减少245.9万港元[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为592.2万港元(2023年:801.4万港元),折旧及摊销开支为80.3万港元(2023年:84.1万港元),其他开支为500.8万港元(2023年:529.5万港元)[62] - 报告期末,集团确认投资物业的公平值变动亏损1270万港元(2023年:收益550万港元)[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收贷款计提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拨回249.8万港元(2023年:495.7万港元)[6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收证券孖展客户账款计提预期信贷亏损拨备184.2万港元(2023年:116.9万港元)[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448.7万港元(2023年:396.7万港元)[6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贷款及应计应收利息为2.9251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8996亿港元[7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收购香港上市股本及出售证券投资,证券投资公平值变动产生未变现亏损净额146.2万港元,2023年为327.9万港元[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金融服务业务收益轻微减少1%至520.7万港元,2023年为526.3万港元[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证券经纪佣金收入增加23%至115.2万港元(2023年:93.9万港元)[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孖展融资利息收入减少28%至229.8万港元(2023年:320.9万港元)[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证券经纪手续及结算收入增加4%至108.7万港元(2023年:104.4万港元)[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由2023年12月31日的1.45023亿港元减少至1.20697亿港元[7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131.2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1667.5万港元)[7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率为83%(2023年12月31日:69%)[8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为2801.4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1886.4万港元),流动比率为0.8倍(2023年12月31日:0.8倍)[8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雇员总数为29名(2023年12月31日:31名),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为592.2万港元(2023年:801.4万港元)[8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放债业务利息收入为135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022千港元[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证券经纪佣金收入为115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939千港元[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孖展融资利息收入为229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209千港元[8] - 2024年上半年放债业务收益为135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022千港元;溢利为173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903千港元[22] - 2024年上半年经纪业务收益为453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192千港元;亏损为153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8千港元[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放债业务产生贷款利息收入135.4万港元(2023年:302.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5%[6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未授出新贷款,仅延长一笔现有贷款,两名客户还款572.1万港元[68] - 2024年6月30日,九笔贷款未偿还,一笔1044.1万港元应收贷款分类为1阶段,八笔共2.82078亿港元应收贷款分类为第3阶段[6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就应收贷款计提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拨回中,4.3万港元针对第1阶段应收贷款,254.1万港元因第3阶段部分贷款偿还而拨回[68] 贷款相关客户情况 - 客户A、B、C未能按时偿还贷款,公司正与他们磋商订立偿付协议[68][69] - 客户D自2021年5月起未支付本金5800万港元贷款利息,公司已采取法律行动追讨[70] - 客户F未偿还到期贷款本金3530万港元,已偿还部分款项,剩余1524.4万港元及利息将分36期按月偿还[70] - 客户G未偿还到期循环贷款本金5500万港元及利息,公司已获胜诉判决并提交强制执行申请[71] - 客户H未偿还到期贷款本金200万港元及利息,有独立第三方建议收购该笔贷款[71] - 客户I未支付应计利息,公司已出售抵押物业收回部分本金,剩余350.2万港元及利息待追讨[71] 公司股权及股本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2024年1月1日及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量为5.10793747亿股[44] - 2023年12月31日、2024年1月1日及2024年6月30日,每股面值0.10港元的普通股股份数目为180亿股,股本为18亿千港元[46] - 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根据购股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51079374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10%[48] - 永恒策略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94,497,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8.50%[90] - 亨泰消费品集团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Heng Tai Finance Limited均持有公司84,507,042股普通股,各占已发行股本16.54%[90][91] 公司借款情况 - 2024年3月22日公司与贷款人订立补充贷款协议,将100,000,000港元无抵押其他借款到期日延至2025年4月1日[16] - 2024年6月30日无抵押其他借款为1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前固定年利率8%,4月1日起年利率10%,到期日为2025年4月1日[45] - 2024年6月
环球大通集团(08063)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30 12: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益为13,894千港元,较2022年的26,262千港元下降47.09%[6] - 2023年公司年内亏损为34,141千港元,较2022年的162,816千港元改善79%[6][8]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414万港元,较2022年的1.62815亿港元减少,主要因应收贷款及应收证券孖展客户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减少、无所得税开支[14] - 2023年公司收益为1389.4万港元,较2022年的2626.2万港元减少47%,主要因放债业务利息收入减少805.4万港元、金融服务业务收益减少509.4万港元[15][16] - 2023年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为净收入129.9万港元,较2022年的367.2万港元减少65%,主要因两个办公室单位租赁终止致租金收入减少[17] - 2023年员工成本为1493.2万港元,2022年为1530.3万港元;折旧及摊销开支为168.4万港元,2022年为34万港元;其他开支为1024.6万港元,2022年为1855.4万港元[18] - 2023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收益为290万港元,2022年为亏损500万港元,因毗邻可比较物业表现更佳[22] - 2023年末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1.79163亿港元减至1.45023亿港元,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667.5万港元(2022年为3119.3万港元)[34] - 2023年末集团资本负债率为69%(2022年为56%),流动负债净额为1886.4万港元(2022年为流动资产净值1649.3万港元),流动比率为0.8(2022年为1.1)[35][3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亏损净额3414.1万港元,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55.1万港元,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1886.4万港元[116]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放债业务分部亏损为10.21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119.80百万港元减少91.48%[8] - 2023年财资管理业务录得分部亏损2.59百万港元,较去年改善62%[8] - 2023年金融服务业务分部亏损为5.89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11.92百万港元减少50.67%[8] - 2023年经纪业务收益减少5.19百万港元[8] - 2023年金融服务业务收益减少40%至775.6万港元(2022年为1285万港元),证券经纪佣金收入减少34%至136.1万港元,孖展融资利息收入减少35%至448.3万港元[33] 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变化 - 2023年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减少102.97百万港元[8] - 2023年应收证券孖展客户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减少9.51百万港元[8] - 2023年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1000.6万港元,较2022年的1.12975亿港元减少;应收证券孖展客户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372.4万港元,较2022年的1323.2万港元减少[23] - 2023年就应收贷款计提预期信贷亏损拨备1000.6万港元,其中重新分类确认1852.6万港元、第1阶段拨回10.1万港元、第3阶段拨回841.9万港元[28] 其他财务项目变化 - 2023年无上年所得税开支12.40百万港元[8] - 2023年证券投资公平值变动产生未变现亏损净额减少3.47百万港元[8] - 2023年折旧及摊销开支增加,因一个办公单元重新分类为物业、厂房及设备确认额外折旧[19] - 2023年其他开支减少,因法律及专业费用减少381.3万港元、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减少215.3万港元[21] - 2023年融资成本为800万港元,与2022年持平,指其他借款利息开支[24] - 2023年无所得税开支,2022年确认所得税开支1239.8万港元,因终止确认递延税项资产[25] 应收贷款情况 - 2023年无新贷款授出或现有贷款延期,一名客户提取100万港元,两名客户还款1159.7万港元[27] - 2023年末九笔贷款未偿还,一笔1437.7万港元应收贷款分类至第1阶段,八笔共2.84619亿港元应收贷款分类为第3阶段[27] - 2023年因客户未偿付本息超90天,一笔2743.5万港元应收贷款从第2阶段转移至第3阶段[27] - 2023年末应收贷款及累计应收利息2.98996亿港元(2022年为3.10824亿港元),应收贷款回报率为2%(2022年为5%)[29] 证券投资情况 - 2023年收购市值355万港元香港上市股本证券,出售录得交易收益47.8万港元,股息收入31.2万港元,确认已变现收益净额79万港元(2022年为1万港元)[31] - 2023年末证券投资按公平值重新计量,录得未变现亏损净额336.8万港元(2022年为684.2万港元),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处理之金融资产回报率为 - 17%(2022年为37%)[31][32] 集团资产及负债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无质押,2022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1.622亿港元的香港投资物业质押给新加坡银行[3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重大承担、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等事项[41][42][43] 公司业务展望及风险 - 受利率高企等影响全球经济前景不明,中国内地和香港经济增长低于预期,香港股市面临压力[49] - 集团考虑向新客户授出新贷款时采取审慎保守立场,2024年拟维持贷款组合规模[50] - 2023年香港股市成交量下降影响集团金融服务业务,政府采取措施重振股市,董事期望提升业务盈利能力[51] - 公司认为在香港发展旅游业务挑战大、成本高,进军前需审查盈利能力等[52] - 集团面临业务、经济、信贷、流动资金等主要风险,有相应缓解措施[57][58][62][66] - 2023年12月31日后至报告日期,集团无重大事项披露[54] - 公司面临价格、外汇、人员、法律及监管、信息技术等风险[72][74][75][80][83] - 公司采取分散投资、监控汇率、提供奖励、监测监管环境等措施应对风险[73][74][75][80] 公司合规及管治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遵守适用法律法规,无严重违规[46][47] - 公司已采纳联交所GEM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8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未委任行政总裁,由执行董事集体履行其角色,偏离守则C.2.1条文[88] - 除蒙建强先生外,公司无正式董事委任书,但董事按章程细则轮值退任,偏离守则C.3.3条文[8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符合GEM上市规则有关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人数至少三分之一)的规定[98] - 除蒙建强与蒙品文为父子关系外,董事会其他成员之间无其他重大关系[100] - 所有董事均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并提供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接受培训的记录[102] - 董事会须确保不时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且至少三分之一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05] - 各董事委员会须由多数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06] - 董事会主席至少每年一次在执行董事不在场的情况下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会面[114] - 2023年公司委聘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核数师,其报告责任声明载于年报第74至78页[117] - 审核委员会建议在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上重新委任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公司核数师[13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七次会议[13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根据公司购股权计划授出购股权或奖励[137] - 企业管治委员会于2023年举行一次会议,检讨董事培训、公司企业管治政策及遵守守则情况[147] - 朱曼婷自2020年5月起任公司秘书,年内参加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48] - 公司采纳GEM上市规则第5.48条至第5.67条董事证券交易必守标准,2023年全体董事遵守规定[149] - 公司制定举报政策,为汇报不当行为提供渠道及指引,对汇报事项独立调查并对举报人保密[168] - 公司禁止贿赂贪污,在商业操守及道德守则中嵌入防止贿赂政策[169] - 管理层团队负责识别风险及内部监控缺陷,评估系统并实施额外监控措施,已采纳风险模型[162] - 公司无内部审核部,委聘独立专业人士为内部监控顾问,至少每年检讨系统有效性,年内未发现重大问题[163] - 公司采纳内幕消息披露政策及程序,确保内幕消息公平及时传播[165] - 公司股东沟通政策可在网站查阅,列明多种沟通渠道,每年由董事会检讨[178] - 2023年董事会检讨股东沟通政策,认为政策有效充分[179]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依照港交所GEM上市规则附录C2编制,遵守“不遵守就解释”条文[183] 公司组织架构及会议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举行股东周年大会1次、董事会会议13次、薪酬委员会会议2次、提名委员会会议2次、审核委员会会议7次、企业管治委员会会议1次[97] - 执行董事长张国伟、蒙建强、蒙品文出席股东周年大会的比例均为100%,出席董事会会议的比例分别为100%、61.54%、69.23%[97] - 非执行董事黄俊雄出席股东周年大会的比例为0%,出席董事会会议的比例为100%[97] - 独立非执行董事罗国豪、冯维正、黎学廉出席股东周年大会的比例均为100%,出席董事会会议的比例均为100%[97] - 公司于2000年10月19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现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9] - 审核委员会每年须举行不少于四次会议[130] - 董事会于2016年12月16日委任张国伟先生为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公司无行政总裁,其角色及职责由执行董事集体履行[118] - 非执行董事委任无指定任期,但须至少每三年于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一次[120] - 公司于2006年1月20日成立执行董事会,成员为张国伟先生、蒙建强先生及蒙品文先生[122] - 董事会已成立四个委员会,除企业管治委员会外,各委员会大部分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27][128] - 公司于2006年1月20日成立薪酬委员会,由四名成员组成[13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136] - 公司于2012年1月5日成立提名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13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144] - 公司于2012年3月21日成立企业管治委员会[145] - 2023年6月16日起,张国伟先生获委任为企业管治委员会主席[145] 公司员工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员工性别比例为61%男性及39%女性(2022年:59%男性及41%女性)[125] - 公司拟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结束前实现至少一名女性董事会成员[12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总数31名(2022年为27名),员工成本(含董事酬金)为1493.2万港元(2022年为1530.3万港元)[48] 公司其他相关政策及规定 - 公司确保涉及现金提取或投资金额超500万港元的交易,须至少两名执行董事书面批准[77] - 公司每年举行股东周年大会,地点由董事会决定,其他为股东特别大会[170]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以上股东可要求董事会召开特别股东大会,会议应在请求书交来后两个月内召开,若董事会21天内未召开,请求人可自行召开,公司需偿付合理开支[171] - 提名人士参选董事,需由合格股东签署通告表明提名意向,附上被提名人愿意参选通告,在选举股东大会日期前14天提交公司[173] - 2023年6月15日公司股东周年大会通过修订细则特别决议案,即时采纳新细则[175]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宣布董事会批准采纳股息政策,无预先厘定派息比率,由董事会酌情决定[180][181]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情况 - 公司将环境及社会因素融入管理,制定实施政策管理相关风险[188] - 公司识别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及投资者、雇员、客户、供应商/业务伙伴、政府及监管机构、同业/行业协会、社会大众[193] - 公司为股东举办周年大会,通过回复电邮及电话查询与股东及潜在投资者保持双向沟通[193] - 公司设立电邮、面谈、会议等多种渠道供雇员及管理层表达关注[193] - 董事会监督公司管理可持续发展事宜,评估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风险并制定政策[196] - 公司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负责审阅及监督公司的环境、社会及管治进程以及风险管理[197][198] - 公司每年进行重要性评估,了解持份者对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的意见及期望[199] - 公司评估环境、社会及管治方面重大性及重要性的步骤为通过行业基准识别范畴、通过持份者参与识别优先次序、根据沟通结果验证及确定事宜[199]
环球大通集团(08063)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17:17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为13,894千港元,来自业务之亏损为8,000千港元,融资成本为34,141千港元,除税前亏损为0,所得稅抵免为0,持续经营业务及已终止经营业务之年內虧損均为34,141千港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4,140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264,241千港元,总负债为119,227千港元,资产净值为145,014千港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45,023千港元[7]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414万港元,较去年改善79%[8]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414万港元,较2022年的1.62815亿港元减少,主要因应收贷款及应收证券孖展客户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减少及无所得税开支[14] - 2023年公司收益为1389.4万港元,较2022年的2626.2万港元减少47%,主要因放债业务利息收入减少805.4万港元及金融服务业务收益减少509.4万港元[15][16] - 2023年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为净收入129.9万港元,较2022年的367.2万港元减少65%,主要因两个办公室单位租赁终止致来自关连人士租金收入减少[17] - 2023年员工成本为1493.2万港元,2022年为1530.3万港元;折旧及摊销开支为168.4万港元,2022年为34万港元;其他开支为1024.6万港元,2022年为1855.4万港元[18] - 2023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收益为290万港元,2022年为亏损500万港元,因投资物业毗邻可比较物业表现更佳[22] - 2023年融资成本为800万港元,与2022年持平,指其他借款利息开支[24] - 2023年无所得税开支,2022年确认所得税开支1239.8万港元,因终止确认递延税项资产[25] - 2023年末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由2022年末的1.79163亿港元减至1.45023亿港元[34] - 2023年末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667.5万港元(2022年:3119.3万港元),有未偿还借款1亿港元[34] - 2023年末资产负债率为69%(2022年:56%),流动负债净额为1886.4万港元(2022年:流动资产净值1649.3万港元),流动比率为0.8(2022年:1.1)[35][3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亏损净额3414.1万港元,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55.1万港元,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1886.4万港元[116]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放债业务分部亏损由2022年的11980万港元减少至2023年的1021万港元,主要因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减少10297万港元,部分被利息收入减少805万港元抵销[8] - 2023年财资管理业务录得分部亏损259万港元,较去年改善62%,因证券投资公平值变动产生的未变现亏损净额减少347万港元[8] - 金融服务业务分部亏损由2022年的1192万港元减少至2023年的589万港元,因应收证券孖展客户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减少951万港元,部分被经纪业务收益减少519万港元抵销[8] - 2023年金融服务业务收益减少40%至775.6万港元(2022年:1285万港元)[33] 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变化 - 2023年应收贷款之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减少10297万港元,应收证券孖展客户账款之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减少951万港元,无2022年之所得税开支1240万港元[8] - 2023年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1000.6万港元,较2022年的1.12975亿港元减少;应收证券孖展客户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372.4万港元,较2022年的1323.2万港元减少[23] 贷款业务情况 - 2023年无新贷款授出或现有贷款延期,一客户提取100万港元,两客户还款1159.7万港元[27] - 2023年末九笔贷款未偿还,一笔1437.7万港元应收贷款分类至第1阶段,八笔共2.84619亿港元应收贷款分类为第3阶段[27] - 2023年末应收贷款及累计应收利息(未计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为2.98996亿港元(2022年:3.10824亿港元),回报率为2%(2022年:5%)[29] 证券投资情况 - 2023年收购市值355万港元香港上市股本证券,出售录得交易收益47.8万港元,确认已变现收益净额79万港元(2022年:1万港元)[31] - 2023年末证券投资按公平值重新计量,录得未变现亏损净额336.8万港元(2022年:684.2万港元)[31] - 2023年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处理之金融资产回报率录得负17%(2022年:37%)[32] 资产质押及或然负债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无质押,2022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1.622亿港元的香港投资物业已质押[3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重大承担、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等事项[41][42][43] 员工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总数为31名(2022年为27名),员工成本为1493.2万港元(2022年为1530.3万港元)[4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员工性别比例为61%男性及39%女性(2022年:59%男性及41%女性)[125] - 公司拟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结束前实现至少一名女性董事会成员[125] 外部环境及业务风险情况 - 2023年受多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中国内地和香港经济增长步伐低于预期[49] - 2023年香港资本市场成交量下降损害集团金融服务业务,政府采取措施重振市场[51] - 集团认为在香港发展旅游业务充满挑战且成本高昂,进军前需审查盈利能力等[52] - 集团面临业务、经济、信贷、流动资金等主要风险,并制定了相应缓解措施[57][58][62][66] 合规情况 - 2023年集团已遵守适用的法例法规,无严重违反或不遵守重大法规情况[46][47] - 2023年12月31日后至报告日期,集团无重大事项披露[54] 公司治理及决策流程 - 公司确保涉及现金提取或投资金额超500万港元的交易,需至少两名执行董事书面批准[77] - 公司2023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条文,但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行政总裁角色由执行董事集体履行[88] - 公司除蒙建强先生外无正式董事委任书,但董事按章程细则轮值退任[8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有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人数至少三分之一[95][98] - 2023年度,股东周年大会举行1次,董事会会议举行13次,薪酬委员会会议举行2次,提名委员会会议举行2次,审核委员会会议举行7次,企业管治委员会会议举行1次[97] - 执行懂事张国伟、蒙建强、蒙品文出席股东周年大会的比例均为100%,出席董事会会议的比例分别为100%、61.5%、69.2%[97] - 非执行董事黄俊雄出席股东周年大会的比例为0%,出席董事会会议的比例为100%[97] - 独立非执行董事罗国豪、冯维正、黎学廉出席股东周年大会的比例均为100%,出席董事会会议的比例均为100%[97] - 各董事委員會須由多數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106] - 所有董事均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并提供截至2023年12月31日所接受培训的记录[102] - 董事会确保不时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且至少三分之一的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05] - 董事会主席至少每年一次在执行董事不在场的情况下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会面[114] - 董事须在董事会审议议案或交易时,申报本身及其有关连实体涉及的利益,并在适当情况下避席[113] - 董事会已成立四个委员会,除企业管治委员会外,各委员会大部分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27][128] - 审核委员会现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每年须举行不少于四次会议[129][130] - 2016年12月16日,董事会委任张国伟先生为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公司无行政总裁,其角色及职责由执行董事集体履行[118] - 非执行董事委任无指定任期,但须至少每三年于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一次[120] - 2006年1月20日,公司成立执行董事会,成员为张国伟先生、蒙建强先生及蒙品文先生[122] - 公司于2006年1月20日成立薪酬委员会,由四名成员组成[13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13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根据公司购股计划授出购股或奖励[137] - 公司于2012年1月5日成立提名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13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144] - 公司于2012年3月21日成立企业管治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145] - 2023年6月16日起,张国伟先生获委任为企业管治委员会主席[145] - 企业管治委员会于2023年举行一次会议,检讨董事培训、公司企业管治政策及遵守守则情况[147] - 朱曼婷自2020年5月起任公司秘书,年内参加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148] - 公司采纳GEM上市规则第5.48条至第5.67条董事证券交易必守标准,2023年全体董事遵守该标准[149]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以上的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会议应在请求书交来后两个月内召开;若董事会21天内未召开,请求人可自行召开,公司需偿付合理开支[171] - 股东提名董事参选,须由正式合资格股东签署通告,表明提名意向并附上被提名人愿意参选的通告,在选举股东大会日期前14天提交公司[173] - 2023年6月15日公司股东周年大会通过修订细则的特别决议案,即时采纳新细则[175]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宣布董事会批准并采纳股息政策,无预先厘定派息比率,由董事会酌情决定[180][181] 核数师相关情况 - 2023年,公司委聘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核数师[117] - 审核委员会建议在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上重新委任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公司核数师[13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七次会议[133] - 公司委聘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产生核数服务费108万港元、非核数服务费18万港元,还聘另一核数师行为附属公司核数,产生核数服务费8.5万港元[166] 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情况 - 管理团队负责识别风险及内部监控缺陷,评估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必要时实施额外监控措施,已识别风险及措施披露于年报第14至18页[162] - 公司无内部审核部,委聘独立专业人士为内部监控顾问,至少每年检讨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性,年内未发现重大问题[163] - 董事会审查集团会计及财务报告职能以及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和汇报相关资源、员工资格等的充分性[164] 信息披露及政策制定情况 - 公司采纳内幕消息披露政策及程序,确保内幕消息公平及时传播[165] - 公司制定举报政策,为汇报不当行为提供渠道及指引,对举报事项独立调查并保密[168] - 公司禁止贿赂贪污,在商业操守及道德守则中嵌入防止贿赂政策[169] 公司业务及愿景使命战略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旅游、财资管理、放债、证券、资产管理及财务咨询业务[91] - 公司愿景是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人们及企业实现长期繁荣[92] - 公司使命是在放债、证券经纪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为股东及社区创造可持续价值[92] - 公司采纳两项主要战略,增加经常性收益、现金流及资本回报并加强财务状况,吸引、挽留及培养有才能员工[93] 环境、社会及管治情况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依照香港联交所GEM上市规则附录C2编制,报告期为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183][185]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从事旅游、财资管理、放债、证券、资产管理及财务咨询服务[187] - 公司识别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及投资者、雇员、客户、供应商/业务伙伴、政府及监管机构、同业/行业协会、社会大众[193] - 公司为股东举办周年大会,通过回复电邮及电话查询与股东及潜在投资者保持双向沟通[193] - 公司设立电邮、面谈等多种渠道供雇员及管理层表达关注[193] - 董事会监督公司管理可持续发展事宜,评估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风险并制定政策[196] - 公司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负责审阅及监督公司的环境、社会及管治进程以及风险管理[197][198] - 公司每年进行重要性评估,了解持份者对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的意见及期望[199] - 公司评估环境、社会及管治方面重大性及重要性的步骤为通过行业基准识别范畴、通过持份者参与确定优先次序、根据沟通结果验证及确定事宜[199]
环球大通集团(0806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20:0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除稅前虧損34141千港元,2022年為150418千港元[5] - 2023年本公司擁有人應佔年內虧損34140千港元,2022年為162815千港元[7] - 2023年本公司擁有人應佔年內每股虧損6.68港仙,2022年為31.87港仙[7] - 2023年非流動資產中投資物業為121900千港元,2022年為162200千港元[9] - 2023年流動資產中應收貸款為14315千港元,2022年為36149千港元[9] - 2023年流動負債為119227千港元,2022年為131640千港元[9] - 2023年資產淨值為145014千港元,2022年為179155千港元[9] - 2023年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權益為145023千港元,2022年為179163千港元[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亏损净额3414.1万港元[2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55.1万港元[2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1886.4万港元[22] - 2023年集团总收益1.3894亿港元,2022年为2.6262亿港元;2023年年内亏损3414.1万港元,2022年为1.62816亿港元[29] - 2023年集团综合资产2.64241亿港元,2022年为3.10795亿港元;2023年综合负债1.19227亿港元,2022年为1.3164亿港元[32] - 2023年来自香港的收益1.3894亿港元,2022年为2.6262亿港元;2023年香港非流动资产1.63878亿港元,2022年为1.62662亿港元[36] - 2023年来自关联人士的租金收入146万港元,2022年为345.8万港元;2023年银行利息收入3.3万港元,2022年为0.2万港元[40] - 2023年其他开支为10246千港元,2022年为18554千港元[41] - 2023年和2022年其他借款利息均为8000千港元[42] - 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0千港元,2022年为12398千港元[43] - 2023年员工成本总额为14932千港元,2022年为15303千港元[45]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34140千港元,2022年为162815千港元[48] - 2023年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为53278千港元,2022年为54506千港元[49] - 2023年和2022年均无向普通股股东派付或拟派股息[46]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414万港元,较2022年的1.62815亿港元减少[60] - 2023年公司收益为1389.4万港元,较2022年的2626.2万港元减少47% [62] - 2023年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为净收入129.9万港元,较2022年的367.2万港元减少65% [63] - 2023年员工成本为1493.2万港元,2022年为1530.3万港元;折旧及摊销开支为168.4万港元,2022年为34万港元;其他开支为1024.6万港元,2022年为1855.4万港元[64] - 2023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收益为290万港元,2022年为亏损500万港元[65] - 2023年融资成本为800万港元,与2022年持平[69] - 2023年无所得税开支,2022年为1239.8万港元[7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及累计应收利息为2.98996亿港元(2022年:3.10824亿港元),回报率为2%(2022年:5%)[74]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由1.79163亿港元减至1.45023亿港元,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667.5万港元(2022年:3119.3万港元)[8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率为69%(2022年:56%),流动负债净额为1886.4万港元(2022年:流动资产净值1649.3万港元),流动比率为0.8(2022年:1.1)[82][8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1493.2万港元,2022年为1530.3万港元[9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放債業務利息收入5348千港元,2022年為13402千港元[5] - 2023年證券經紀佣金收入1361千港元,2022年為2057千港元[5] - 2023年证券投资股息收入为31.2万港元,2022年为1万港元[26] - 2023年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处理金融资产未变现亏损净额为336.8万港元,2022年为684.2万港元[26] - 2023年财资管理业务收益79万港元,2022年为1万港元;2023年亏损259万港元,2022年为684.4万港元[29] - 2023年放债业务收益534.8万港元,2022年为1340.2万港元;2023年亏损1020.5万港元,2022年为1.19797亿港元[29] - 2023年经纪业务收益753.3万港元,2022年为1272.7万港元;2023年亏损464.6万港元,2022年为1000万港元[29] - 2023年经纪业务应收证券仔展客户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372.4万港元,2022年为1323.2万港元[34] - 2023年放债业务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1000.6万港元,2022年为1.12975亿港元[34] - 2023年放债业务贷款利息收入为534.8万港元,较去年减少60%;分部亏损为1020.5万港元,较去年减少91% [71] - 2023年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减少1.02969亿港元,带动分部亏损减少[73] - 2023年无新贷款授出或现有贷款延期,1名客户提取100万港元,2名客户还款1159.7万港元[73] - 2023年收购市值355万港元的香港上市股本证券,出售证券录得交易收益47.8万港元,确认已变现收益净额79万港元(2022年:1万港元),未变现亏损净额336.8万港元(2022年:684.2万港元),回报率为 - 17%(2022年:37%)[76] - 2023年金融服务业务收益减少40%至775.6万港元(2022年:1285万港元)[77] - 2023年证券经纪佣金收入减少34%至136.1万港元(2022年:205.7万港元),孖展融资利息收入减少35%至448.3万港元(2022年:688.3万港元),证券经纪手续及结算收入减少55%至168.9万港元(2022年:378.7万港元)[77] - 2023年企业融资咨询费收入增加83%至22万港元(2022年:12万港元)[80] 政策及法规相关 - 取消强积金 - 长期服务金对冲机制将于2025年5月1日正式生效[14] - 应用会计政策变动对集团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6] - 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未提早应用,预计未来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8] 业务交易相关 - 2024年3月22日,公司与贷款人订立补充贷款协议,将1亿港元无抵押其他借款到期日延长至2025年4月1日[24] - 2023年出售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处理金融资产所得款项为104.9万港元,账面价值为57.1万港元,已变现收益净额为47.8万港元[26] 业务风险及应对 - 集团面临业务、经济、信贷、流动资金、价格、外汇、人员、法律及监管等主要风险[101][104][105][109] - 集团采取持续检讨市场趋势、定期追踪宏观经济等措施缓解风险[101] 业务发展策略 - 集团在考虑向新客户授出新贷款时采取审慎保守立场,拟于2024年维持贷款组合规模[95] - 董事认为在香港发展旅游业务充满挑战且成本高昂,进军前需审查盈利能力等[97] 合规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已遵守适用的法例法规,并无严重违反情况[9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存在两项偏离[113][115] - 全体董事在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遵守GEM上市规则所载董事进行证券交易必守标准[11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116] 公司治理相关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年业绩公告及年报,同意会计政策及实践[117]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118] - 公司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通告将适时按要求刊发给股东[119] - 公司于2000年10月19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0]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编制合规且披露充分[120] - 公告日期,董事会由三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1] 市场环境相关 - 2023年投资者对香港上市股票趋于保守,香港资本市场成交量呈下降趋势,影响集团金融服务业务[97] - 香港政府采取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及改革GEM上市规则等措施重振香港资本市场[97] 其他事项 - 2023年12月31日后直至公告日期,集团并无须予披露之重大事项[98] - 集团涉及现金提取或投资金额超500万港元的交易,须至少两名执行董事书面批准[11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总数为31名,2022年为27名[94] - 2023年证券孖展客户贷款重新分类至第3阶段的账面总值为2204000港元,2022年为7057000港元[51] - 2023年已分类为第3阶段的证券孖展客户贷款账面总值为28080000港元,2022年为25372000港元[52] - 2023年应收贷款账面净值为14315000港元,2022年为16456000港元[54] - 2022年账面价值1.622亿港元的香港投资物业已质押,2023年无资产质押[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