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洋环球控股(08476)
icon
搜索文档
大洋环球控股(08476) - 截至2025年8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17:30
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法定/注册股份100亿股,面值0.01港元,法定/注册股本1亿港元[1] - 截至2025年8月底,已发行股份2.8亿股,库存股份0,已发行股份总数2.8亿股[2] 股份期权 - 截至2025年8月底,上月底和本月底股份期权数均为0,本月发行新股和转让库存股份数为0[3] - 截至2025年8月底,股份期权计划2017年9月21日采纳,本月底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2800万股[3] - 2025年8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0港元[3] 股份增减 - 2025年8月增加/减少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为普通股[4] - 2025年8月增加/减少库存股份总额为普通股[4]
大洋环球控股(08476) - 於2025年8月21日举行之股东週年大会投票表决结果
2025-08-21 16:34
股份与股息 - 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8亿股[4]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为每股普通股4.2港仙[6] 大会情况 - 2025年8月21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3] - 股东投票通过所有提呈决议案,赞成票数2.000021亿股,占比100%[3][6] 人员信息 - 全体董事陈建峰等出席大会[3] - 执行董事为陈建峰及谢春霞,独董为苏玉祺等[9]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8月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08 16:53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8月8日收盘,共有90只股票创52周新高,其中富阳(00352)、毛记葵涌(01716)、碧瑶绿色集团(01397)创高率位居前三,分别为147.42%、44.33%、42.86% [1] - 富阳(00352)收盘价0.830港元,最高价1.200港元,创高率147.42%,位列榜首 [1] - 毛记葵涌(01716)收盘价0.580港元,最高价0.700港元,创高率44.33% [1] - 碧瑶绿色集团(01397)收盘价0.900港元,最高价1.100港元,创高率42.86% [1] - 创高率超过20%的股票还包括邵氏兄弟控股(00953)37.61%、北海康成-B(01228)32.43%、阜博集团(03738)22.32% [1]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坤集团(00924)收盘价0.355港元,最低价0.350港元,创低率-7.89%,位列52周新低榜首 [3] - 欢喜传媒(01003)收盘价0.315港元,最低价0.310港元,创低率-7.46% [3] - 嘉泓物流(02130)收盘价2.990港元,最低价2.990港元,创低率-6.27% [3] - 东阳光药(06887)收盘价56.250港元,最低价54.000港元,创低率-6.09% [3] - 恒泰裕集团(08081)收盘价0.019港元,最低价0.018港元,创低率-5.26% [3] 其他股票表现 - 长飞光纤光缆(06869)收盘价34.380港元,最高价35.500港元,创高率13.27% [1] - 金风科技(02208)收盘价8.180港元,最高价8.290港元,创高率5.07% [1] - 东风集团股份(00489)收盘价5.970港元,最高价6.300港元,创高率5.00% [1] - 中国黄金国际(02099)收盘价76.300港元,最高价78.000港元,创高率2.23% [2] - 紫金矿业(02899)收盘价23.060港元,最高价23.200港元,创高率0.87% [2]
大洋环球控股(08476) - 截至2025年7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6:34
股本与股份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亿港元,股份数目10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1] - 截至2025年7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2.8亿股,库存股份0,总数2.8亿股[2] 股份期权 - 截至2025年7月底,股份期权计划结存数目均为0,本月可能发行或转让2800万股[3] - 本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港元[3]
中国水产需求持续攀升 大洋环球(08476)加速拓展中国内地市场
智通财经网· 2025-07-22 16:48
中国市场水产品需求增长 - 中国市场对水产品需求日益旺盛,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越南水产品最大进口国 [1] - 今年首6个月,越南对中国水产出口同比增长近45%,达11亿美元 [1] - 中国有条件恢复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福岛等十个都县除外,这是自2023年8月实施禁令后首次局部解除限制 [1] - 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从2019年6480.36万吨增至2024年736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6% [3] - 预计2025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将达7620万吨,增速维持在3.5%左右 [3] - 人均水产蛋白需求从2019年14.3kg增至2024年16.1kg,预计2025年将持续增长 [3] 日本水产品出口情况 - 2022年日本对华水产品出口额达871亿日元,中国是其最大出口市场 [2] - 2023年8月中国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后,日本螃蟹、鲑鱼、鲣鱼等出口量大幅下降,分别下降90%、88%和77% [2] - 2023财年日本海产品对中国的出口额同比下降57% [2] 大洋环球业务表现 - 公司主要从事进口及代理急冻海产品,在该领域拥有22年以上经验,为超过370名批发商及大型餐饮连锁店客户供应100多个品种的急冻海产产品 [2] - 知名产品包括加拿大牡丹虾、日本熟帆立贝、Clearwater牌北寄贝、帝王蟹脚、蒲烧鳗鱼、北海道带子等 [2] - 2023财年中国业务收入为港币5784万,占整体收益12.4% [3] - 2024财年中国业务收入为港币9675万,占整体收益21.1%,同比增长67.3% [3] - 2025财年中国业务收入为港币4608万,占整体收益11.6% [3] - 公司通过积极以其他地区水产产品进行替代销售,在禁令实施初期仍实现中国业务高速成长 [3] - 自2020财年开始,中国业务为香港业务以外的第二大收益来源 [3] 水产品消费趋势 - 中国对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需求激增,消费者对有机认证、地理标志产品的关注度提升 [4] - 高端水产品和有机水产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5%,市场潜力显著 [4] - 中国水产品消费量持续增长,年增长率约2%至3%,预计未来十年内增长趋势不变 [4] - 香港每年平均海产进口量超3.5亿公斤,人均年海产消耗量约65公斤,高于全球人均消耗量20公斤三倍有余 [4] 大洋环球战略发展 - 公司近期将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区客户合作,采取更积极市场策略,拓展内地业务销售 [1] - 目标将内地业务收益尽快恢复至禁令实施前水平,即双位数增长 [1] - 公司已向联交所递交转主板申请,此次转板不涉及新股份发行 [4] - 转板上市有助增强融资灵活性,提升上市地位,把握内地市场及大湾区相关客户机遇 [4]
香港海产消费市场长青 大洋环球控股逆风下彰显盈利韧性
智通财经· 2025-06-27 15:51
香港消费市场趋势 - 香港消费股火热,"新消费三姐妹"市值均过千亿,而传统高端消费品牌光环退却 [1] - 消费市场转向"性价比"和"情绪消费"为主流,高端消费失灵 [1] - 香港零售股因本地消费市场低迷承压,3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301亿港元,同比下跌3.5%,连续13个月下跌 [1] - 部分消费趋势展现韧性,如大洋环球控股未受餐饮消费疲弱影响,盈利稳定 [1] 大洋环球业务概况 - 公司从事进口及代理急冻海产品,服务香港与澳门市场,拥有22年行业经验 [2] - 客户包括370名批发商及大型餐饮连锁店,供应超100个品种的急冻海产品 [2] - 知名产品包括加拿大牡丹虾、日本熟帆立贝、帝王蟹脚、蒲烧鳗鱼等 [2] - 2025财年收益3.96亿港元,纯利4,168.6万港元,同比增长2.3% [2] - 上市8年间收益增长65%,纯利增长5.3倍,从2018财年收益2.4亿港元、纯利665.4万港元起步 [2] - 公司上市后每年稳定派发股息,显示现金流充裕和财务稳健 [2] 香港海鲜消费市场 - 2012-2021年香港年均海鲜进口量超35万公吨,消费量稳定 [3] - 港人年均海鲜消耗量65公斤,为全球人均20公斤的三倍,全球第五、亚洲第三 [3] - 高端急冻海产需求稳定,市场供应可靠,未见趋势转向迹象 [3] 转主板预期 - 公司已委任专业人士评估转主板可能性,尚未提交正式申请 [3] - 市场对转板预期乐观,公司股价年内升幅近36% [3] - 转板评估处于初步阶段,最终决定将适时披露 [3] 投资价值 - 公司海产进口代理业务尚未被市场充分认识,转主板预期或推动股价进入新阶段 [4] - 公司值得纳入投资者重点观察名单 [4]
大洋环球控股(08476)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6-06 16:3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5财年收益约3.959亿港元,较2024财年约4.587亿港元减少约0.629亿港元或13.7%[6] - 公司2025财年毛利约6570万港元,较2024财年约6660万港元稍微减少约80万港元或1.3%[6] - 公司2025财年毛利率约16.6%,较2024财年约14.5%有所提升[6] - 公司2025财年纯利约4170万港元,2024财年纯利约4080万港元,2025财年纯利轻微增加[6]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纯利约417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的约4080万港元轻微增加[16] - 公司收益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4.587亿港元减少约13.7%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3.959亿港元[18]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已售货品成本约为3.302亿港元,较上一年度的约3.922亿港元减少约15.8%[19]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毛利约为657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的约6660万港元稍微减少约1.3%[20]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毛利率约为16.6%,较上一年度的约14.5%增加约2.1个百分点[20]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销售及分销成本约为119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的约1160万港元增加约2.9%[21] - 截至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销售及分销成本分别占总收益约3.0%及2.5%[21] - 公司行政开支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870万港元减少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840万港元[22] - 公司财务成本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7.2万港元减少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5.7万港元[23] - 截至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税项开支分别约为730万港元及850万港元,减少约130万港元或14.8%[24] - 截至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分别约为4170万港元及4080万港元[25] - 截至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总额分别约为750万港元及730万港元[38] - 2025年6月3日,董事会建议派付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4.2港仙,合计1176万港元;2024年为每股4.0港仙,合共1120万港元[45] - 于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分别约为8760万港元及8840万港元[48] - 2025年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应占销售总额分别占集团年内总收益约5.0%及23.0%,2024年分别约为9.2%及27.0%[49] - 2025年最大供应商及五大供应商应占采购总额分别占集团年内采购总额约14.9%及45.7%,2024年分别约为12.6%及44.7%[4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年内供应超100个品种的急冻海鲜产品,服务超370名客户[7] - 公司向逾370名客户供应超100个品种的急冻海鲜产品[1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主要从事急冻海鲜产品的进口及批发[14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主席为陈建峰,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也为陈建峰,其于急冻海鲜行业有逾25年经验[9] - 公司执行谢春霞主要负责产品采购及管理,于急冻海鲜行业有逾22年经验[1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及直至年报日期,陈建峰等5位董事任期至2025年8月21日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可重选连任[51] - 执行董事服务协议自上市日期起初步为期3年,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函自上市日期起初步为期1年,均可提前3个月书面通知终止[54] - 公司董事酬金由薪酬委员会考虑集团经营业绩等因素而定[55] - 公司已收到各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确认书,认为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属独立人士[53] - 报告日期,董事会由两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02]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审阅集团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及年度业绩[93]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将提呈决议案续聘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为公司核数师[9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四次董事会会议,全体董事出席率100%[11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五次审核委员会会议,全体委员出席率100%[11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苏玉祺、谢春霞、梁伟平出席率均为100%(2/2)[11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陈建峰、苏玉祺、李锦运出席率均为100%(1/1)[119] - 董事会五名董事中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60%,符合GEM上市规则要求[123] - 全体董事在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均参与持续专业发展[124] - 董事会对集团内部监控系统负全面责任,认为现行措施可保障资产安全及股东权益[125] - 集团于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委任内部控制顾问提供内部审核职能[126] - 集团采纳风险管理框架,包括识别风险、制定措施、监控检讨[127] - 董事会认为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128] - 徐兆鸿先生2017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129] - 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可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130] - 董事会对集团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及汇报承担全部责任[140] - 董事会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方向并监督进展,与管理层每年至少开会一次管理气候风险[167]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于2017年10月19日在联交所GEM成功上市[7] - 公司核数师为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4] - 公司股份代号为8476[5]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6300万港元,已用于拟定用途,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全部动用[26][27] - 于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集团银行及现金分别约为1.389亿港元及1.049亿港元[29] - 于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总权益分别约为2.919亿港元及2.614亿港元[29] - 于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集团总债务分别约为220万港元及110万港元[29] - 于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分别约为0.8%及0.4%[3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与雇员、客户及供应商无重大及严重纠纷[5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签订关于全部或大部分业务的管理及行政合约[57] - 大津物产(香港)有限公司与中村、日川的总销售协议年期延长至2026年3月31日[65] - 日川由Chan Tsan Kan先生及Sun Chung Ching女士分别拥有80%及20%权益[6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与中村总销售协议交易金额1873千港元,年度上限5300千港元;与日川总销售协议交易金额2025千港元,年度上限2200千港元[67] - 2025年股東週年大會於2025年8月21日举行,8月18日至2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79] - 董事建议向2025年8月29日营业结束时股东派付末期股息每股4.2港仙,9月12日派付,须股东批准[80] - 2025年8月28日至29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为获派股息,过户文件等须8月27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80] - 公司购股计划于2017年9月21日获批,截至2025年3月31日及年报日期无相关购股情况[81] - 购股计划旨在奖励合资格人士,招聘及留任高质量雇员[82] - 董事会可向合资格人士授出要约认购股份[83] - 可授出购股权所涉及股份数目上限为年报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即28,000,000股[84] - 各合资格参与者在任何十二个月期间因行使购股期权已发行及将发行股份数目上限不得超已发行股份的1%,获股东事先批准除外[85] - 购股期权行使期自授出日期起计不得超十年,授出日期后12个月届满前不可行使[86] - 合资格人士接纳购股期权要约时须支付1港元[87] - 购股期权计划有效期自2017年10月19日起计十年[89] - 公司为集团董事及高级职员购买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69] - 公司通过印刷及网站发布企业通讯、定期公布、提供资料等方式与股东沟通[136] - 股东可在股东大会向董事及高管反映意见交流观点[136]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处为股东提供股份过户等服务[136] - 集团卡车年度耗油量约为14,846升,行车里数约为46,368公里[147] - 车辆排放物中氮氧化物145.3公斤、硫氧化物0.2公斤、颗粒性物质14.4公斤[14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温室气体排放物总量为3,794.7吨[14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冷冻储存设备的制冷剂年度消耗量约为845.9公斤[15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年度耗电量约为683,303千瓦时[151] - 范围3其他间接排放物的温室气体排放物总量为2,563.4公斤[151] - 已产生非危险废物堆填区301.8公斤,非危险废物强度(每名雇员)17.8公斤[154] - 集团重视与主要持份者沟通,包括股东及投资者、雇员、客户等[142] - 集团进行重要性评估,确定产品安全与质量监控等为重要事项[143] - 购买电力消耗为683,303千瓦,按销售产量单位计算为201.0千瓦/吨[159] - 年度耗水量为55立方米,耗水强度为每名雇员3.2立方米[159] - 年度已使用包装材料总量约为2,702.1公斤[162] - 公司设有运营指引,提醒雇员离开办公室前关闭设备,分区控制照明及空调系统,使用节能设备以减少电力消耗[156,160] - 公司尽量使用可再用托盘,收集回收废纸及纸箱,提醒雇员双面打印和使用环保纸,交回废弃墨粉匣循环再造[157,158] - 公司要求雇员减少仓库及办公室耗水量,鼓励使用后关闭水龙头,检查漏水情况并采用节水器具[161] - 公司主要急冻海鲜供应商位于日本、中国及加拿大,实施控制程序检查供应商是否遵守休渔期或拖网捕鱼限制[163,164] - 公司采用ERP系统监控存货水平,定期盘点存货,按“先入先出”处理存货以减少浪费[165] - 公司基于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小组框架评估气候风险,识别新风险时制定应对计划[166] - 公司识别的极端天气等实体风险包括短期的中风险、中长的低风险和长期的中风险[170] - 公司识别的政策与法律等过渡风险包括中期的低风险、长期的低风险和中长的中风险[172] - 公司识别的进军新市场等气候相关机遇包括中长的机遇和短期的机遇[174] - 公司应对实体风险将定期检讨业务中断风险并制定特殊工作安排[169] - 公司应对过渡风险将持续监察报告准则并推广应对气候变化方针[172] - 公司应对气候相关机遇将与供应商合作及响应政府政策[174] - 香港政府公布“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要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171] - 公司制定极端天气应急计划并留意天气预报[170] - 公司实施新低碳及节能技术提升能源使用效率[17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共有17名雇员,含15名全职和2名兼职[176] - 员工总数17人,男性11人占64.7%,女性6人占35.3%;30岁以下0人,30至50岁6人占35.3%,50岁以上11人占64.7%[17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2名员工离职,均为物流员工,整体流失率11.8%,男性流失率18.2%,50岁以上流失率18.2%[179] - 工作相关死亡数目为0宗,比率为0%,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为0日,过去三年无工作相关死亡事件[182] - 参与培训员工数目为8人,员工总数17人,培训员工百分比为47.1%;男性参与培训6人占75.0%,女性2人占25.0%;管理层3人占37.5%,办公室员工3人占37.5%,物流员工2人占25.0%[184] - 男性员工平均培训时长2.3小时,女性3.7小时,整体2.8小时;管理层平均培训时长8.5小时,办公室员工2.5小时,物流员工0.6小时[18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活跃供应商总数57名,亚洲37名,北美洲8名,南美洲2名,本地10名[188] - 公司实施质量控制措施,采购前要求供应商提供卫生检查报告或证明,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
大洋环球控股(08476)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03 17:4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集团收益约395.9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62.9百万港元或13.7%[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41.7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0.9百万港元或2.3%[5] - 2025年已售货品成本为330,153千港元,2024年为392,164千港元[6] - 2025年毛利为65,715千港元,2024年为66,561千港元[6] - 2025年其他收入为4,226千港元,2024年为3,176千港元[6] - 2025年其他亏损为629千港元,2024年为83千港元[6] - 2025年销售及分销成本为11,922千港元,2024年为11,584千港元[6] - 2025年行政开支为8,384千港元,2024年为8,709千港元[6] - 2025年每股盈利为14.9港仙,2024年为14.6港仙[6] - 2025年蟹及鱼子类收益为43,043千港元,2024年为38,000千港元[17] - 2025年鱼类收益为46,931千港元,2024年为49,795千港元[17] - 2025年章鱼及墨鱼类收益为9,516千港元,2024年为12,184千港元[17] - 2025年虾类收益为109,181千港元,2024年为128,260千港元[17] - 2025年海产制品类收益为47,493千港元,2024年为57,727千港元[17] - 2025年带子、蚝及北寄贝类收益为116,579千港元,2024年为149,058千港元[17] - 2025年集团总收益为395,868千港元,2024年为458,725千港元[17] - 2025年其他收入为4226千港元,2024年为3176千港元[21] - 2025年其他亏损为629千港元,2024年为83千港元[22] - 2025年财务成本为57千港元,2024年为72千港元[22] - 2025年除税前溢利相关员工成本总额为7506千港元,2024年为7272千港元[22] - 2025年香港利得税项开支为7263千港元,2024年为8523千港元,税率为16.5%,附属公司首200万港元按8.25%征税[23] - 2025年末期股息建议为11760000港元,2024年为11200000港元[25] - 2025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盈利为41686千港元,2024年为40766千港元[26]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为45027千港元,2024年为50292千港元[27] - 2025年贸易应付款项为9033千港元,2024年为8569千港元[2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纯利约41700000港元,2024年约40800000港元[30] - 公司收益从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45870万港元减少约13.7%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39590万港元[35]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已售货品成本约为33020万港元,较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39220万港元减少约15.8%[36]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毛利约为6570万港元,较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6660万港元稍微减少约1.3%;毛利率约为16.6%,较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14.5%增加约2.1个百分点[37]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销售及分销成本约为1190万港元,较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1160万港元增加约2.9%;截至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销售及分销成本分别占总收益约3.0%及2.5%[38] - 公司行政开支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870万港元减少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840万港元[39] - 公司财务成本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72000港元减少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57000港元[40] - 公司截至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税项开支分别约为730万港元及850万港元,减少约130万港元或14.8%[4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约为4170万港元,而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为4080万港元[42]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约为13890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0490万港元有所增加;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总权益约为29190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6140万港元有所增加;集团总债务约为220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10万港元有所增加[45]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约为0.8%,较2024年3月31日的0.4%有所上升[4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已抵押租赁土地及楼宇总金额约4720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4860万港元有所减少[51] - 2025年3月31日,集团于香港有17名雇员,与2024年3月31日持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总额约为750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730万港元有所增加[5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从事进口及批发急冻海鲜产品[10] - 无客户在两个年度带来集团总收益10%以上[20] - 集团主要经营香港急冻海鲜产品进口及批发业务[53] 各地区表现 - 集团所有非流动资产位于香港[1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本地零售市场(尤其是餐饮业)表现疲弱,但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产生的纯利相对稳定,董事对集团业务前景持审慎乐观态度[31]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于2017年4月18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股份在港交所GEM上市,直接及最终控股公司为嘉信控股有限公司[8] - 本年度应用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1]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等准则修订本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3]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经扣除公司承担的包销费用及其他上市开支)约为6300万港元,已用于招股章程拟定用途[4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所得款项净额实际使用总额为63006千港元,其中加强仓储能力31809千港元、提高物流能力6199千港元、拓宽产品组合21504千港元、一般营运资金3494千港元[44] - 2017年10月19日,公司通过公开发售及配售按每股1.22港元分别发行2100万股及4900万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普通股[4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投资、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48] - 2025年3月31日及2024年3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52] - 公司企业管治常规以GEM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为基础,自上市日期起直至公告日期除偏离企业管治守则守则条文第C.2.1条外已遵守守则条文[55] - 全体董事确认自上市日期起至2025年3月31日已遵守董事买卖公司证券标准守则[60] - 自上市日期至公告日期,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1] - 上市日期及至公告日期,公司董事、控股股东及其紧密联系人无竞争权益及利益冲突[62] - 2025年3月31日后至公告日期,无重大事项披露[63] - 德勤确认初步公告数字与2025年6月3日批准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金额一致[66] - 审核委员会成立于2017年9月21日,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7] - 审核委员会认为截至2025年3月31日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业绩符合规定并充分披露[68] - 陈建峰先生自2002年起参与集团运营管理,身兼主席及行政总裁[59]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1日举行应届股东周年大会[69] - 召开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的通告将适时刊发及寄发予公司股东[69] - 为确定出席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的权利,公司将于2025年8月18日至2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70] - 股东需确保已填妥的股份转让表格连同相关股票不迟于2025年8月15日下午四时三十分送交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处[70]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地址为香港夏愨道16号远东金融中心17楼[70] - 截至2025年6月3日,董事会由执行董事陈建峰先生及谢春霞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苏玉祺先生、李锦运先生及梁伟平博士组成[72] - 本公告将由刊登日期起计最少一連七日刊登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72] - 董事会建议派发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4.2港仙[5] - 建议向2025年8月29日营业结束时在册股东派发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末期股息,每股4.2港仙,2025年9月12日派发[64] - 2025年8月28 - 29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过户文件须不迟于2025年8月27日下午4时30分送交[65]
大洋环球控股(08476)回应股权高度集中,称公司能够遵守公众持股量规定
智通财经网· 2025-05-14 20:41
股权分布情况 - 2025年4月29日十九名股东合计持有5242万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18.72% [1] - 控股股东持有2.058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73.50% [1] - 其他股东仅持有2178万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7.78% [1] 股价变动情况 - 2023年10月3日至2025年4月29日期间股价从0.69港元上涨至2.95港元,涨幅达328% [1] - 2025年5月13日收盘价3.11港元,较2023年10月3日0.69港元累计上涨351% [1] 公司声明与核实情况 - 除陈建峰持股信息及股价数据外,公司未对证监会公告内容进行独立核实 [2] - 公司确认2025年4月29日及公告日期公众持股量不低于25%,符合联交所GEM上市规则 [2]
香港证监会:大洋环球控股(08476)股权高度集中 近一年半股价涨幅近351%
智通财经网· 2025-05-14 17:15
股权分布 - 2025年4月29日十九名股东合计持有52,420,000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本18.72% [1][3] - 控股股东陈建峰持有205,8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73.50% [1][3] - 其他股东仅持有21,78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7.78% [1][3] - 前二十名股东合计持股比例达92.22% [1][3] 股价表现 - 2023年10月3日至2025年4月29日公司股价从0.69港元上涨328%至2.95港元 [4] - 截至2025年5月13日股价进一步升至3.11港元较2023年10月3日累计涨幅达351% [4] 公司动态 - 公司主营业务为急冻海鲜进口及批发 [5] - 2025年4月15日公司公告正评估从GEM转至联交所主板上市的可能性但尚未提交正式申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