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ation Bio(GBIO)

搜索文档
Generation Bio Co. (GBIO) Reports Q2 Loss, Misses Revenue Estimates
ZACKS· 2025-08-13 06:31
Generation Bio Co. (GBIO) came out with a quarterly loss of $3.12 per share versus the Zacks Consensus Estimate of a loss of $2.8. This compares to a loss of $3.1 per share a year ago. These figures are adjusted for non-recurring items.This quarterly report represents an earnings surprise of -11.43%. A quarter ago, it was expected that this company would post a loss of $2.5 per share when it actually produced a loss of $2.2, delivering a surprise of +12%.Over the last four quarters, the company has surpasse ...
Generation Bio(GBIO) - 2025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5-08-13 04:15
Table of Contents UNITED STATE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WASHINGTON, D.C. 20549 FORM 10-Q ☒ QUARTERLY REPORT PURSUANT TO SECTION 13 OR 15(d) OF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For the quarterly period ended June 30, 2025 OR For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to Commission File Number: 001-39319 GENERATION BIO CO. (Exact name of registrant as specified in its charter) Delaware 81-4301284 (State or other jurisdiction of incorporation or organization) (I.R.S. Employer Identification Number) 301 Binne ...
Generation Bio(GBIO) - 2025 Q2 - Quarterly Results
2025-08-13 04:10
Generation Bio Announces New Data for Its Novel ctLNP Delivery System and Early T Cell Programs and Reports Second Quarter 2025 Financial Results CAMBRIDGE, MASS., August 12, 2025 -- Generation Bio Co. (Nasdaq: GBIO), a biotechnology company working to change what's possible for people living with T cell-driven autoimmune diseases, today announced new data demonstrating that its cell-targeted lipid nanoparticle (ctLNP) system selectively delivered siRNA to T cells in non-human primates, reinforcing the comp ...
Generation Bio Announces New Data for Its Novel ctLNP Delivery System and Early T Cell Programs and Reports Second Quarter 2025 Financial Results
Globenewswire· 2025-08-13 04:05
核心观点 - 公司公布其细胞靶向脂质纳米颗粒(ctLNP)系统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实现首次siRNA递送至T细胞的数据 证实该平台具有高度选择性和有效性 [1][3] - 公司现金余额为1.414亿美元 同时通过3100万美元和解金解除了5800万美元租赁负债 [1][11] - 公司启动战略评估 考虑包括收购 合并或资产出售在内的战略方案 并实施裁员90%的重组计划 [5][6][7] 技术突破 - ctLNP采用专有"隐形"基底组成 避免脱靶摄取 通过表面生物配体实现高效选择性递送 [2] - 0.5 mg/kg剂量的ctLNP-siRNA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实现β-2微球蛋白显著敲低 效果持续三周 且未诱导T细胞活化标志物 [3] - 先导siRNA候选物展示对LAT1和VAV1的强效敲低 这两个靶点与T细胞驱动的自身免疫疾病相关 [4][6] 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现金及等价物1.414亿美元 较2024年底1.852亿美元减少23.7% [11][14] - 研发费用1550万美元 同比下降5.5% 行政费用770万美元 同比下降19.0% [11][16] - 净亏损2090万美元 每股亏损3.12美元 较去年同期亏损2040万美元略有扩大 [11][16] - 租赁和解支付3100万美元 解除5800万美元负债 预计第三季度完成 [11] 战略动向 - 保留TD Cowen作为顾问 评估战略方案 包括收购 合并或资产出售 [5] - 分阶段重组 8月中旬开始 10月底结束 预计裁员90% 涉及研发团队 [6][7] - 维持核心研发能力 同时寻求最大化股东价值的战略方案 [6]
Generation Bio Announces 1-for-10 Reverse Stock Split
GlobeNewswire· 2025-07-18 20:35
反向股票分割 - 公司宣布将于2025年7月21日东部时间下午5点实施1比10的反向股票分割 旨在提高每股市场价格以满足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的最低买入价要求 [1] - 反向分割后 流通股数量将从约6730万股缩减至约670万股 但授权股份数量和面值不变 股权激励计划中的股份数量和行权价格将按比例调整 [3] - 分割调整后的股票将于2025年7月22日开市时以现有交易代码"GBIO"和新CUSIP号码37148K 209开始交易 [2] 股东权益处理 - 不发行零碎股份 持有不足10股的股东将获得现金补偿而非零碎股 [4] - Computershare信托公司担任本次反向分割的交换代理和转让代理 电子持股股东无需任何操作 通过银行/经纪商持股的股东将由中介机构自动调整头寸 [5] 公司业务背景 - 公司专注于开发治疗T细胞驱动自身免疫疾病的疗法 通过细胞靶向脂质纳米颗粒(ctLNP)递送siRNA 在体内重编程T细胞以减少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产生 [7] - 该技术平台结合选择性递送和细胞内基因精准调控机制 靶向传统难以成药的自身免疫疾病驱动基因 [7]
Generation Bio Announces Inducement Grant under Nasdaq Listing Rule 5635(c)(4)
Globenewswire· 2025-07-08 04:05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于2025年7月1日根据2025年激励股票激励计划向一名新员工授予股权奖励以吸引其入职 [1] 股权奖励情况 - 员工获非法定股票期权可购买12.86万股公司普通股 [2] - 期权行使价为每股0.32美元,与授予日公司普通股收盘价相同 [2] - 期权有效期10年,分四年归属,入职一周年时25%股份归属,之后每季度6.25%股份归属,需员工在归属日持续任职 [2] - 激励授予需遵守奖励协议条款和公司2025年激励股票激励计划 [2] 公司简介 - 公司是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改变T细胞驱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现状 [1][3] - 公司正在开发可重复给药的疗法,通过体内重编程T细胞减少或消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产生和持续存在 [3] - 公司创新方法利用细胞靶向脂质纳米颗粒将小干扰RNA选择性递送至T细胞,有望解锁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高价值、以往难以成药的致病基因 [3]
Generation Bio (GBIO)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6-04 21:1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生物科技行业 - 公司:Generation Bio (GBIO)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核心观点 1. Generation Bio正在创造将靶向siRNA疗法用于治疗T细胞驱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流机会,计划在2026年下半年提交首个研究性新药(IND)申请[3] 2. Generation Bio的细胞靶向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系统具有选择性、高效性和特异性,能将siRNA递送至T细胞,减少脱靶副作用[11] 3. 该系统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良好效果,有望转化为治疗相关靶点,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带来新突破[18] 4. Generation Bio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具有差异化优势,有望在多个方面实现突破[28] 论据 1. **T细胞驱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需求** - T细胞在多种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的启动和维持阶段起关键作用,是强大治疗靶点,但现有疗法存在局限性,约三分之一患者从当前标准治疗中获益,或存在脱靶副作用[4][5] - 如斑秃、白癜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1型糖尿病等疾病,均有未满足的治疗需求[6][7] 2. **细胞靶向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系统的优势** - 独特地避免非特异性递送至肝脏和脾脏,实现细胞选择性递送,灵长类动物数据显示,六小时内肝脏和脾脏总摄取量低于1%,传统脂质纳米颗粒(LNPs)该比例约为99%[11][12] - 递送具有配体依赖性,无配体时T细胞摄取为零,仅靶向T细胞,不影响其他免疫细胞类型[13] - 在人源化小鼠中,单次给药可到达95%的目标T细胞,包括CD8和CD4亚型[14] 3. **系统在临床前研究中的效果** - 体外实验中,对β - 2微球蛋白实现纳摩尔级强效敲低;体内实验中,低剂量(0.1mg/kg)下可实现两到三周的敲低,相当于人体每月或每两月给药一次[18] - 能在静息和活化T细胞中实现敲低,可阻止细胞因子释放,在两周的T细胞扩增观察中,能完全消除T细胞扩增能力且不耗竭T细胞[19][20] 4. **差异化优势** - 对于PBC和1型糖尿病,目前无疾病修饰疗法,Generation Bio有望提供首个疾病修饰方法[28] - 溃疡性结肠炎现有疗法缓解或响应率约为30%,且存在快速耐受问题,Generation Bio有望提高响应率并使其持久[29][30] - 可靶向效应T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亚群中差异表达的靶点,减少效应T细胞功能同时保留调节性T细胞功能,实现治疗平衡的持久重置[3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技术瓶颈**:抗体虽能选择性作用于T细胞,但无法作用于细胞内靶点;小分子和降解剂可作用于T细胞,但不具选择性;传统siRNA难以高效进入T细胞内体并发挥作用[11][24] 2. **竞争格局**:RNAi领域近期有诸多业务发展活动,但目前未见能使siRNA通过共轭机制在免疫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Generation Bio具有竞争优势[26][27] 3. **后续计划** - 8月公布主要靶点,为迈向首个IND申请展开一系列里程碑工作[21] - 未来12个月左右将产生更多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NHP)数据,用于构建敲低靶点数据库[34] 4. **合作进展**:与Moderna的合作进展顺利,已进入两周年,正在帮助Moderna利用该递送系统开展自身项目开发[36] 5. **资金状况**:上季度末公司现金约1.5亿美元,足以支撑公司运营至2027年下半年[38]
Generation Bio to Present at the 2025 Jefferies Global Healthcare Conference
Globenewswire· 2025-05-28 18:59
文章核心观点 Generation Bio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将在杰富瑞全球医疗保健会议上发表演讲,演讲可在公司网站投资者板块观看直播和回放 [1][2] 公司信息 -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改变T细胞驱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现状的生物技术公司 [1][3] - 公司正在开发可重复给药的疗法,利用细胞靶向脂质纳米颗粒将小干扰RNA选择性地递送至T细胞,以减少或消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产生和持续存在 [3] 会议信息 - 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eoff McDonough将于6月4日上午8:10在杰富瑞全球医疗保健会议上发表演讲 [1] - 演讲将在公司网站投资者板块进行直播,活动结束后30天内可观看回放 [2] 联系方式 - 投资者和媒体联系人为Maren Killackey,邮箱为mkillackey@generationbio.com,电话为857 - 371 - 4638 [5] 更多信息 - 更多信息可访问公司网站www.generationbio.com [4]
Generation Bio(GBIO) - 2025 Q1 - Quarterly Report
2025-05-08 04:1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净亏损分别为1480万美元和7450万美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亏损7.178亿美元[91] - 2025年第一季度合作收入为872.3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405.9万美元增加466.4万美元[112][113]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为1535.7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433.5万美元增加102.2万美元[112][114] - 2025年第一季度一般及行政费用为883.4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042.8万美元减少159.4万美元[112][115] - 2025年第一季度租赁终止损失为113.8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5693万美元减少5579.2万美元[112][116] - 2025年第一季度其他收入及利息收入净额为180.4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309.3万美元减少128.9万美元[112][117] - 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为1480.2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7454.1万美元减少5973.9万美元[112]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使用现金2840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3169.7万美元减少329.7万美元[120][121][122]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提供现金295.7万美元,2024年同期使用现金55.3万美元[120][124] - 2025年第一季度融资活动使用现金7000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2.5万美元减少11.8万美元[120][12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尚无获批产品,未产生产品销售收入,未来几年收入主要来自与Moderna的合作及其他潜在合作[90] - 2023年4月,Moderna向公司支付4000万美元预付款和750万美元预付研究资金,公司有资格获得最高18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101] - 公司与Moderna签订股份购买协议,向其发行并出售5859375股普通股,总价3600万美元,Moderna有权在未来融资中购买最多3.06%的流通股[10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预计2025年年中公布首个T细胞选择性LNP - siRNA项目的靶点和适应症,2026年下半年提交新药研究申请[88] - 公司预计未来研发费用将大幅增加,因推进项目进入临床开发及扩大发现、研究和临床前活动[105] - 公司预计未来行政和管理费用将增加,因研究向临床研究推进及增加人员支持运营增长[109] - 若无法按需筹集足够资金,公司可能需大幅缩减、推迟或停止研发项目、产品商业化,或无法拓展业务[129] - 若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或授权安排筹集资金,公司可能需放弃未来收入流或候选产品的宝贵权利[129] - 可查看本季度报告和2024年年报的“风险因素”部分,了解与大量资本需求相关的额外风险[13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致力于开发可重新给药的疗法,通过ctLNP选择性递送siRNA调节T细胞活性治疗自身免疫疾病[84][86] - 公司历史上运营亏损显著,实现盈利取决于产品候选药物的成功开发和商业化[91] - 公司现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有价证券预计可支撑运营至2027年下半年[95] - 收购引进产品、知识产权和技术的相关成本,以及作为上市公司的运营成本是公司面临的成本[131] -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编制,需进行估计和判断,实际结果可能与估计不同,关键会计政策和估计与2024年年报相比无重大变化[13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1.067亿美元的有价证券,在该季度未对有价证券计提减值准备[133] - 公司主要市场风险是利率敏感性,多数投资为短期证券[13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假设整个收益率曲线利率上升100个基点,公司持有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将减少40万美元[133] - 公司目前不寻求对冲利率波动风险,预计不会因利率变化面临重大风险[133]
Generation Bio(GBIO) - 2025 Q1 - Quarterly Results
2025-05-08 04:1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和利润(同比) - 2025年第一季度合作收入为872.3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405.9万美元[16] - 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为148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净亏损0.22美元,2024年同期净亏损为745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净亏损1.12美元[11] - 2025年第一季度综合亏损为1487.6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7501.2万美元[1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成本和费用(同比)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为1540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1430万美元[7] - 2025年第一季度一般及行政费用为880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1040万美元[7] - 2025年第一季度租赁终止损失为110万美元非现金费用,2024年同期为5690万美元非现金费用[11] - 2025年第一季度总运营费用为2532.9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8169.3万美元[16] 其他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有价证券为1.576亿美元,2024年12月31日为1.852亿美元[7] - 公司现金余额1.576亿美元预计可支持运营至2027年下半年[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年中公布其主要ctLNP - siRNA项目的目标和投资组合策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