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1药网(YI)
icon
搜索文档
111(YI) - 2021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2-03-18 05:09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第四季度净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31%,连续14个季度同比增长;全年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61%,首次突破10亿元里程碑 [16] - 2021年第四季度毛利润同比增长98%,B2B业务板块利润同比增长133%;全年毛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70%,B2B业务板块利润同比增长126% [16][17] - 2021年第四季度非GAAP运营亏损占净收入的比例从2020年第四季度的4.2%降至2.2%;全年非GAAP运营亏损占净收入的比例从4.8%降至4% [16][42] - 2021年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03%,其中B2B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95% [17] - 2021年研发费用1.893亿元,同比增长106%,并获得19项专利 [1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B2B业务是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1年B2B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59%,毛利率从第一季度的3.6%稳步提升至第四季度的5.2% [18] - B2C业务2021年第四季度收入1.009亿元,同比下降23%,毛利率从17.5%提升至24.8%;全年收入5.22亿元,同比下降24%,毛利率从20.1%提升至20.9% [38][4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庞大,2019年药品销售额超过2.4万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4.2万亿元 [1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分三步:构建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扩大规模、提高利润率和实现盈利,目前已进入第三阶段,有望在短期内实现盈利 [33][34] - 公司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连接患者与药品及医疗服务,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提高效率,优化业务流程,扩大药品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8] - 公司通过直接与制药公司合作、优化产品组合、创新服务模式等方式提高利润率 [18][21] - 公司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开发智能供应链平台、价格智能系统等工具,提高运营效率 [24][26] - 公司在B2B和B2C业务领域均有创新举措,如推出1 Health数字特许经营服务、建立专业互联网医院等 [28][2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政府支持医疗行业发展,国家加强数字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和十四五规划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监管环境 [30] - 公司对业务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预计利润率增长将快于市场增长 [49] -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如疫情影响物流,但公司认为疫情也带来了机遇,加速了线上业务的拓展 [84][8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建立了最大的虚拟药房网络,拥有38.5万家门店,并与500多家国内外制药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7] - 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疫情期间为超过50万用户提供免费在线咨询服务,与欠发达地区医院合作,捐赠个人防护装备等 [31] - 公司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在运营过程中减少不可降解消耗品的使用 [32]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2021年第四季度毛利率增长的驱动因素及2022年预期的毛利率水平 - 驱动因素包括直接从制药公司采购降低成本、数字平台匹配供需、优化产品组合和结构、技术工具提高效率等;预计2022年毛利率增长速度将快于收入增长速度,B2B业务将更加健康 [45][48] 问题2: 公司2022年的增长前景 - 公司对业务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预计将快于市场增长,且利润率增长将更快 [49] 问题3: 面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中概股的监管,公司将采取的措施 - 公司将专注于业务发展和战略执行,提升企业价值;希望中美监管机构能就PCAOB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50] 问题4: 公司毛利率持续增长的原因 - 包括直接从制药公司采购、优化产品组合、服务收入增加等;预计2022年将继续保持毛利率改善的趋势 [52][54] 问题5: 公司与制药公司合作的专业互联网医院模式的价值 - 该模式能够覆盖偏远地区患者,提供创新药物和专业知识,提高客户忠诚度;已与多家制药公司合作开展多个疾病领域的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56][57] 问题6: 公司过去几年的业务战略执行情况 - 公司执行了三步战略,即构建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扩大规模、提高利润率和实现盈利,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财务成果,有望在短期内实现盈利 [61] 问题7: 公司目前的现金储备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共计9.43亿元;第四季度已实现整体现金净流入,现金储备足以支持业务扩张 [63] 问题8: 中国近期政策对医疗数字化的影响及对公司的机遇 - 政策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公司的数字平台能够重构价值链,整合药品和医疗服务,为各方带来价值;公司拥有庞大的药房网络和供应链能力,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65][67] 问题9: 非GAAP净亏损显著收窄的主要因素及如何维持这一趋势 - 主要因素是利润率持续改善和运营成本效率提高;公司将继续以盈利增长为目标,努力实现2022年运营层面的季度盈亏平衡 [70] 问题10: 公司如何利用虚拟药房网络创造更多价值 - 公司为药房提供了一系列服务,如云处方服务、1 Drug Express O2O服务、1 Health数字特许经营服务等;未来还将有更多创新举措 [72][73] 问题11: 公司如何保护供应链优势并进一步发挥竞争力 - 公司通过加大供应链投资、提高运营效率、优化管理系统等方式增强供应链能力;利用实时数据和优化模型进行库存、价格等方面的优化 [75] 问题12: 服务收入是否将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收入来源,以及是否计划推出更多创收产品 - 公司服务收入需求持续增长,如数字营销服务、云处方服务等;将继续创新和推出更多有价值的服务,预计服务收入将对公司损益表产生积极影响 [77][78] 问题13: 公司获得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哪些业务领域,以及试图构建的进入壁垒 - 专利主要围绕数字患者管理平台、智能供应链等领域;公司认为技术是业务的核心,通过技术投资和系统建设,能够更好地了解客户和市场,做出明智决策 [81][82] 问题14: 如果疫情持续,对公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 疫情虽然带来了物流限制等挑战,但也增加了市场对线上药品和医疗咨询的需求,促进了公司业务的线上拓展;公司通过提供线上工具和服务,帮助合作伙伴应对疫情,实现业务增长 [84][85]
111(YI) - 2021 Q4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2-03-18 02:30
业绩总结 - 2021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人民币3,461百万(约合54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1%[10] - 2021年全年净收入为人民币12,426百万(约合1,950百万美元),同比增长52%[11] - 2021年第四季度毛利润为人民币3,331百万(约合52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5%[10] - 2021年全年毛利润为人民币8,203百万(约合1,257百万美元),同比增长70%[11] - 2021年总收入为12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6%[24] 用户数据 - 服务收入在2021年同比增长103%,达到人民币94.2百万(约合14.8百万美元)[12] - 2021年第四季度B2B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8%[11] - 2021年第四季度数字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95%[12] - 直接采购来自515家知名中外制药公司,覆盖超过385,000家药店,药店覆盖率达到70%[23] 未来展望 - 2021年非GAAP运营损失占净收入的比例为4.8%,较2020年下降200个基点[29] - 2021年库存周转天数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行业平均为60天[19]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2021年公司拥有19项专利和30多个专有系统,巩固技术护城河[23] - 2021年公司在数字健康、大数据分析和智能供应链技术领域申请了19项专利[15] 负面信息 - 2021年净亏损为621,025,000人民币(97,452,000美元),较2020年的467,108,000人民币(71,588,000美元)增加了33%[41] - 2021年非GAAP净亏损为475,432,000人民币(74,605,000美元),较2020年的391,413,000人民币(59,989,000美元)增加了21.5%[42] - 2021年运营亏损为642,140,000人民币(100,766,000美元),较2020年的473,311,000人民币(72,538,000美元)增加了35.7%[41] 其他新策略和有价值的信息 - 2021年公司为受COVID-19影响的地区提供了个人防护装备和相关服务[21] - 2021年公司通过1 Clinic提供了约520,000次免费的医疗咨询[21] - 2021年销售和营销费用为513,146,000人民币(80,524,000美元),较2020年的399,610,000人民币(61,243,000美元)增长了28.5%[41] - 2021年一般和行政费用为206,981,000人民币(32,480,000美元),较2020年的128,226,000人民币(19,651,000美元)增长了61.3%[41] - 2021年技术费用为189,284,000人民币(29,703,000美元),较2020年的92,080,000人民币(14,112,000美元)增长了105.5%[41] - 2021年履行费用为355,836,000人民币(55,838,000美元),较2020年的226,930,000人民币(34,779,000美元)增长了56.7%[41] - 2021年利息支出(净)和其他损失(净)为21,115,000人民币(3,314,000美元),较2020年的6,203,000人民币(950,000美元)增长了240.5%[41]
111(YI) - 2022 Q1 - Quarterly Report
2022-03-17 00:00
净收入相关数据 - 2021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34.6亿元人民币(5.431亿美元),同比增长30.9%[2][4][7] - 2021财年净收入为124亿元人民币(19.5亿美元),同比增长51.5%[2][6][15]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净收入分别为124.26亿元人民币和82.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48%;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净收入分别为34.61亿元人民币和26.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99%[36] B2B业务净收入相关数据 - 2021年第四季度B2B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34.6%,细分产品和服务分别增长34.5%和54.0%[4][8] - 2021财年B2B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58.5%,细分产品和服务分别增长58.1%和195.2%[16] 运营亏损相关数据 - 2021年第四季度非GAAP运营亏损为7690万元人民币(1210万美元),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4.2%降至2.2%[2][12]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运营亏损为4.965亿元人民币(7790万美元),去年为3.976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百分比从去年的4.8%降至今年的4.0%[21]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经营亏损分别为6.42亿元人民币和4.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61%;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经营亏损分别为1.05亿元人民币和1.4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62%[36] 技术费用相关数据 - 2021财年技术费用为1.893亿元人民币(2970万美元),同比增长106%[3] 现金及投资相关数据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共计9.432亿元人民币(1.48亿美元)[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为9.432亿元人民币(1.48亿美元),2020年12月31日为16亿元人民币[22] 运营成本和费用相关数据 - 2021年第四季度运营成本和费用为36亿元人民币(5.595亿美元),同比增长27.9%[10] - 2021财年运营成本和费用为131亿元人民币(21亿美元),同比增长50.6%[17]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经营成本和费用分别为130.68亿元人民币和86.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62%;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经营成本和费用分别为35.66亿元人民币和27.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91%[36] 合作伙伴数量相关数据 - 公司与制药公司的合作伙伴数量增加到515家[2] 净亏损相关数据 - 净亏损为6.21亿元人民币(9750万美元),去年为4.671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百分比从去年的5.7%降至今年的5.0%[21]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为4.754亿元人民币(7460万美元),去年为3.914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百分比从去年的4.8%降至今年的3.8%[21]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净亏损分别为6.21亿元人民币和4.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00%;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净亏损分别为1.02亿元人民币和1.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55%[36]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相关数据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6.698亿元人民币(1.051亿美元),去年为4.565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百分比从去年的5.6%降至今年的5.4%[21]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5.242亿元人民币(8230万美元),去年为3.808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百分比从去年的4.6%降至今年的4.2%[22]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分别为6.70亿元人民币和4.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72%;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分别为1.11亿元人民币和1.3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27%[36] 每股亏损相关数据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基本和摊薄每股亏损分别为4.04元和2.77元,同比增长45.85%;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基本和摊薄每股亏损分别为0.67元和0.79元,同比下降15.19%[36] 每美国存托股份亏损相关数据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基本和摊薄每美国存托股份亏损分别为8.08元和5.54元,同比增长45.85%;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基本和摊薄每美国存托股份亏损分别为1.34元和1.58元,同比下降15.19%[36] 经营活动净现金相关数据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经营活动使用的净现金分别为6.42亿元人民币和1.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6.26%;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使用的净现金分别为2.67亿元人民币和1.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15%[39] 投资活动净现金相关数据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投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分别为6.01亿元人民币和3.2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0.85%;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投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分别为1.87亿元人民币和2.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43%[39] 融资活动净现金相关数据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融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分别为2.74亿元人民币和10.7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4.36%;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融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分别为1.43亿元人民币和5.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5.09%[39] 资产负债权益相关数据 - 2020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30.26489亿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31.45833亿元人民币(4.9365亿美元)[34] - 2020年12月31日总负债为16.95844亿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22.97128亿元人民币(3.60469亿美元)[34] - 2020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为3.57405亿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 - 1.73321亿元人民币( - 2719.7万美元)[34] - 2020年12月31日总权益为4.064亿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 - 1.52144亿元人民币( - 2387.4万美元)[34]
111(YI) - 2021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1-11-20 01:0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42%,达33亿元人民币,自上市以来连续13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 [15] - 整体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06%,B2B服务收入达161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6% [15] - 非GAAP净亏损占净收入的百分比从2020年第三季度的4.1%降至本季度的3.8% [15] - 第三季度总净收入增长41.6%,达33.5亿元人民币,B2B业务收入增长46.3%,达32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B2C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2.9%,至1.24亿元人民币 [23] - B2B毛利率从2.6%升至4.4%,B2C毛利率稳定在20%左右,整体毛利率从3.8%升至5%,毛利润增长80.46%,达1.661亿元人民币 [24] - 第三季度总运营费用增长61%,至3.414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10.2% [24] - 履约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从2.5%升至3%,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比从4.4%降至3.9%,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G&A费用占比从0.9%升至1%,技术费用占比从0.9%升至1.7% [25][26] - 2021年第三季度非GAAP净亏损为1.363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3.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非GAAP净亏损为2.304亿元人民币,占比从4%升至6.4% [2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为11亿元人民币 [27] - 公司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总净收入在34.4亿 - 37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约30% - 40% [2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B2B业务仍是公司收入的核心部分,收入达32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绝大部分,同比增长46% [15] - B2C业务收入为1.24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第三季度下降23%,公司正将B2C业务转向盈利和正向利润率贡献 [1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目前公司已与超400家国内外制药公司建立直接采购合作关系,较去年增长33%,公司计划与全球至少20%(超1000家)的制药公司建立合作 [18] - 公司推出的1 Health会员计划发展势头良好,第三季度参与门店超11000家,超过内部目标10000家,超2000家门店使用公司专有系统管理业务 [20][2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致力于通过技术和互联网连接患者与药品及医疗服务,其生态系统整合供应、需求和数据,为患者提供产品和服务,解决医疗行业决策时患者数据不完整的问题 [11] - 公司拥有三个独特的技术平台,1 Pharmacy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之一,1 Clinic提供经济高效的医疗服务,1 Medicine是一站式药房服务平台 [12] - 公司采用S2B2C模式,为药店、制药公司、医生和患者提供不同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具有连接超65%中国零售药店和超20000名慢性病专家医生的竞争优势 [13][14] - 公司将继续投资于强大的技术基础设施,改善智能供应链,扩大服务范围,优化产品类别,提高效率,以实现规模经济和利润率的提升 [1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认为当前政策将继续为医疗行业和公司提供顺风,如“健康中国2030”倡议、电子商务发展计划等强调医疗保健的重要性,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和B2B平台发展,有利于公司发展 [8][9] - 新政策旨在解决医疗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对线上线下医疗业务数据整合和虚拟平台医生患者认证提出新要求,公司有能力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10] - 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随着业务增长,将受益于规模经济,有望实现利润率翻倍和盈利,预计在12个月内实现盈利 [17][4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积极履行ESG责任,已提供约400000次免费在线咨询服务,与当地医院合作,为服务不足的人群提供医疗服务,并通过捐赠个人防护设备支持疫情爆发地区 [21]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在线医疗服务法规草案对行业和公司有何影响?B2B业务过去几个季度实现强劲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未来能否保持增长势头? - 公司认为相关政策是行业和公司的顺风,数字化是未来趋势,虽然草案未最终确定,但严格的合规要求将催生创新解决方案,公司在合规方面一直有高标准 [32][33] - B2B业务收入在2021年第三季度达32亿元人民币,利润率增长速度远快于收入增长速度,公司将继续加强S2B2C模式的竞争力,为上下游合作伙伴和客户提供更多服务,有信心保持快速收入增长和更高的利润率增长 [34] 问题2: 与制药公司的合作有哪些更新,有哪些新的合作形式?One Health会员计划有哪些更新,如何区分会员服务与其他药店服务?公司预计何时实现盈亏平衡? - 公司与制药公司的采购合作关系增加到超400家,还与多家制药公司成立了专业互联网医院,如与日本中外制药的合作,为心血管患者提供疾病教育、管理工具等服务 [39][40] - One Health计划旨在建立一个联邦模式,让更多中小药店加入平台,享受与大型连锁药店相同的采购、产品选择、系统和数字技术等优势,目前已覆盖超28个省份,超300家中等至小型连锁药店和11000家门店加入 [41][42] - 公司预计在12个月内实现盈利,随着规模扩大和利润率提升,将引入更多高利润率产品,优化投资,提高盈利能力 [43] 问题3: 公司在哪些领域加强技术能力?服务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保持增长势头?公司寻求进入的市场规模和前景如何?公司科创板IPO的进展如何? - 公司技术投资同比增长155%,旨在解决制药公司、药店、医生和患者在供应链等方面的挑战,如One Health计划中已数字连接近300万消费者,公司在健康、大数据分析和供应链领域已获得19项专利,拥有超30个专有系统 [47][48] - 服务收入增长来自为市场卖家、药店、制药公司提供的服务费用以及供应链服务等 [45][46] - 制药市场规模约2万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院外渠道市场规模将超2万亿元人民币,公司将专注于院外护理市场,利用平台优势重新定义供需关系 [48][49] - 公司国内IPO准备工作仍在进行中,内部评估已满足所有要求,但需评估新的股市规则,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将根据SEC规则及时披露进展 [50] 问题4: B2B业务的毛利率在长期(如10年)内可能达到多高?履行能力提升的目标和时间线是什么,是否会建设更多履行中心,资本支出预期如何?如何加强与现有药店客户的关系,以及如何拓展其他35%的药店客户? - B2B业务毛利率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45%,是收入增长速度的3.15倍,毛利率提升得益于引入高利润率产品、优化定价系统、直接采购和提高供应链效率,未来有足够空间进一步提高毛利率,且利润率增长速度将快于收入增长速度 [53][54] - 履行中心容量是公司增长的重要瓶颈,公司将继续优化和自动化供应链,扩大容量,同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利用合作伙伴的容量,提高运营效率和进入壁垒 [55][56] - 公司已覆盖约65%的药店市场,未来将不再以扩大市场覆盖为首要任务,而是加强与现有药店的忠诚度和钱包份额,通过One Health等计划提供增值服务,同时欢迎新客户加入 [57][58]
111(YI) - 2021 Q3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1-11-20 00:26
业绩总结 - 2021年第三季度净收入为人民币2,363百万(约348百万美元),同比增长42%[13] - 2021年第三季度服务收入为人民币3,346百万(约519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06%[13] - 2021年第三季度总净收入为33.4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2%[29] - 2021年第四季度总净收入预期在34.4亿至37亿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30%至40%[35] - 2021年第三季度非GAAP净亏损占净收入的比例为3.8%,较2020年第三季度下降30个基点[33] 用户数据与市场表现 - 2021年第三季度健康会员计划参与药店超过11,000家[12] - 2021年第三季度的库存周转天数为28.3天,显著低于行业平均的60天[23] - 2021年第三季度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为3.9%[32] - 2021年第三季度的总运营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为10.2%[32] 新产品与技术研发 - 新推出的1 Health会员制有效连接制药公司、药店和患者[18] - 111公司在数字健康、大数据分析和智能供应链技术领域拥有19项专利[17] - 111公司与制药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推动新医疗解决方案的可及性[21] 财务状况 - 2021年第三季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和短期投资总额为16.19亿人民币[37] - 2021年第三季度的总资产为31.31亿人民币[39] - 2021年第三季度的净亏损为16.58亿人民币[40] - 2021年第三季度总体毛利增长85%,B2B毛利增长145%[12] - 技术投资同比增长155%[12] - 2021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为B2B业务的毛利率为XX%(具体数据未提供)[31] 未来展望 - 2021年第四季度总净收入预期在34.4亿至37亿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30%至40%[35]
111(YI) - 2021 Q2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1-08-27 22:53
业绩总结 - 2021年第二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3,024百万(约合468百万美元),同比增长87%[6] - 2021年第二季度净收入为人民币1,621百万(约合230百万美元),同比增长85%[6] - 2021年第二季度毛利为人民币135百万(约合21百万美元),毛利率同比增长59%[6] - 2021年第二季度B2B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99%,毛利率同比增长120%[7] - 2021年第二季度B2C业务部门收入为人民币1,622百万(约合230百万美元),同比下降24%[18] - 2021年第二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158,969千(约合24,619千美元),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净亏损92,733千(约合13,150千美元)有所增加[30] - 2021年第二季度非GAAP净亏损为人民币118,048千(约合18,281千美元),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非GAAP净亏损78,826千(约合11,178千美元)有所增加[31] 用户数据 - 111集团与超过380家制药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90%的收入来自药品销售[13] - 2021年第二季度的履行中心容量为243,000平方米[16] 未来展望 - 2021年第三季度的总净收入指导范围为人民币3,310百万至人民币3,550百万,预计同比增长40%至50%[23]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2021年第二季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186%,包括18项新专利[10] - 111的数字健康和大数据分析领域的专有技术正在不断提升销售代表的效率[10] 财务状况 - 2021年第二季度总资产为人民币3,300,021千(约合511,109千美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3,026,489千(约合463,829千美元)有所增加[27] - 2021年第二季度总负债为人民币2,243,809千(约合347,522千美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695,844千(约合259,899千美元)有所增加[27] - 2021年第二季度运营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为10.7%,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10.9%有所下降[20] - 2021年第二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为人民币133,545千(约合20,683千美元),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81,199千(约合11,514千美元)增长64%[28] 其他信息 - 2021年第二季度的库存周转天数为57.8天,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60天[16]
111(YI) - 2021 Q1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1-05-20 03:41
业绩总结 - 2021年第一季度净收入为人民币2,595百万(约39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64.7%[24] - 2021年第一季度毛利为人民币116百万(约18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2.2%[26] - 2021年第一季度的净亏损显著缩小,净收入的比例为11.1%[28] - 2021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亏损为146,640千人民币(22,381千美元),较2020年第一季度的124,612千人民币(17,600千美元)增加了17.7%[39] - 2021年第一季度非GAAP净亏损为109,263千人民币(16,676千美元),与2020年第一季度的109,412千人民币(15,453千美元)基本持平[38] 用户数据 - B2B部门的净收入同比增长77%,毛利率同比增长96%[18] - 2021年第一季度B2C部门净收入为人民币195百万(约27百万美元),同比下降27%[24] 未来展望 - 2021年第二季度的净收入指导范围为人民币2.92亿至3.08亿,预计同比增长80%至90%[31] 成本与费用 - 2021年第一季度产品销售成本为2,478,972千人民币(378,365千美元),较2020年第一季度的1,488,070千人民币(210,156千美元)增长了66.7%[36] - 2021年第一季度销售和市场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为4.7%[28] - 2021年第一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为122,428千人民币(18,686千美元),较2020年第一季度的95,751千人民币(13,523千美元)增长了27.8%[36] - 2021年第一季度技术费用为49,698千人民币(7,585千美元),较2020年第一季度的21,037千人民币(2,971千美元)增长了136.5%[36] - 2021年第一季度的技术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为1.9%[28]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1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和短期投资总额为人民币1,618,701千(约248,080千美元)[34] - 2021年第一季度总资产为3,079,320千人民币(469,994千美元),较2020年第一季度的3,026,489千人民币(463,829千美元)增长了1.7%[35] - 2021年第一季度总负债为1,877,578千人民币(286,573千美元),较2020年第一季度的1,695,844千人民币(259,899千美元)增长了10.7%[35] - 2021年第一季度总流动资产为2,828,060千人民币(431,645千美元),较2020年第一季度的2,872,704千人民币(440,261千美元)下降了1.5%[35] 运营损失 - 2021年第一季度运营损失为173,265千人民币(26,445千美元),较2020年第一季度的113,695千人民币(16,058千美元)增加了52.4%[36]
111(YI) - 2021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1-05-20 02:2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64.7%,达到26亿元人民币,实现自IPO以来连续11个季度的同比收入增长;剔除一次性疫情相关销售后,2021年第一季度的同比增长率为89% [5] - 非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占净收入的百分比从2020年第一季度的6.9%降至本季度的4.2% [6] - 第一季度总净收入增长63.4%,达到26亿元人民币,处于指引范围的高端 [18] - B2B业务收入增长77.6%,达到24.5亿元人民币;B2C业务收入下降47%,降至14200万元人民币 [18] - B2B毛利率从3.3%提升至3.6%,B2C毛利率保持在20%左右;整体毛利润增长32.2%,达到1.16亿元人民币 [19] - 本季度总运营费用增长43.6%,达到29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百分比从12.8%降至11.1% [19] - 履约费用占净收入的百分比从去年同期的3.5%降至2.6%;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比从6.1%降至4.7%;G&A费用占比从1.9%升至2%;技术费用占比从1.3%升至1.9% [19][20] - 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1.093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4.2%,低于去年同期的6.9% [20] - 公司预计2021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在29.2亿至30.8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约80% - 90% [20]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为11.6亿元人民币,而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为16.2亿元人民币 [2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B2B业务收入增长77.6%,达到24.5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3.3%提升至3.6% [18][19] - B2C业务收入下降47%,降至14200万元人民币,毛利率保持在20%左右 [18][19] - 服务收入增长至1700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第一季度增长161% [1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在线咨询市场预计将从2019年的6%迅速增长至2024年的42%和2030年的68.5% [15] - 中国慢性病管理市场预计将从2019年的4.5万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14.9万亿元 [16] - 中国在线药品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近10倍,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 [1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以S2B2C模式为核心,其中S代表强大的供应链平台,连接着众多供应商;B包括快速增长的药店、医生和诊所网络;C代表消费者 [7] - 公司继续拓展供应链网络,3月宣布的西北和东北两个新履约中心已全面投入运营,并对部分现有设施进行升级 [7] - 公司与制药公司建立广泛合作,截至3月31日,已与超过360家制药公司建立类似合作关系,如与百济神州的战略合作 [9][10] - 公司持续发展S2P2C和S2D2C模式,为药店和医生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提升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 [12][13] - 公司加大在团队、技术和供应链平台的投资,技术费用在过去12个月增长超过100%,并建立了药品和医生支持团队 [16][17] - 公司业务模式基于透明和高效原则,与行业监管政策方向相符,相比竞争对手具有优势 [2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尽管第一季度通常是医疗保健和零售行业的淡季,且2020年第一季度因疫情相关产品需求激增而表现异常强劲,但公司仍实现了显著的同比增长,对业务发展充满信心 [5][6] - 行业监管政策的变化,如允许在线销售药品、批量采购和加快新药审批等,有利于公司发挥优势,为公司带来更多市场机会 [26][27] - 公司认为自身处于有利的市场地位,将继续通过创新解决方案满足市场需求,为股东创造价值 [17]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于去年下半年启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的IPO准备工作,但由于上市过程需获得多个政府部门批准,无法确定具体时间 [3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第一季度履约成本进一步降低的原因及未来降低空间 - 公司通过持续改进整个供应链系统,发起各种业务流程改进(BPI)计划,优化供应链基础设施,如在第一季度启用两个新的履约中心,与更多第三方物流合作,提高履约中心自动化程度等,共同降低了履约成本 [25] 问题2: 在线销售处方药和医疗保险支付等政策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 这些政策变化都指向透明度和效率两个重要方向,与公司基于透明和效率的业务模式相契合,有利于公司发挥优势;同时,数字化和向低线城市渗透的趋势也与公司的数字解决方案相匹配,公司欢迎这些新政策,认为它们将为中国医疗体系的高效发展奠定基础 [26][27] 问题3: 第一季度收入增长的驱动因素以及未来1 - 2年的战略客户群体 - 收入增长的根本驱动因素是S2B2C模式,包括新履约中心的投入使用、与制药公司合作的增加、平台上市场供应商的增多等;在客户群体方面,公司认为中小连锁药店和低线城市(3 - 6线)的药店有更大的服务需求和市场机会 [30][31][32] 问题4: 制药公司选择与公司合作的原因及更多合作案例 - 公司与制药公司具有互补优势,制药公司拥有研发能力和产品,而公司具备全渠道商业化能力、供应链覆盖和数字解决方案,数据服务可帮助其提升规模和客户洞察力,透明的公司治理和合规性也是吸引合作的因素;合作案例包括与礼来、百济神州等全球知名制药公司的合作 [33] 问题5: 供应链升级和履约中心的最新情况 - 公司将继续扩大履约中心的容量和吞吐量,拓展创新药物和生物药物的配送覆盖范围,投资仓库自动化以提高运营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深化区域渗透、扩大市场覆盖、提高交付及时性并优化系统和运营 [34] 问题6: 科创板上市的进展情况 - 公司于去年下半年启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的IPO准备工作,但由于上市过程需获得多个政府部门批准,无法控制时间,因此无法给出明确的指导,但公司仍致力于实现建立国内外投资者基础的目标 [35][36] 问题7: 费用增加(特别是G&A和技术费用)的时间安排和性质 - 公司对未来业务充满信心,增加费用是为了加强盈利能力和提升市场地位;技术费用增加是因为技术团队规模翻倍,这是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的关键领域;此外,还对创新新业务、供应链网络(包括履约中心、合作伙伴和生态系统)进行了投资,这些投资对于公司在医疗行业的发展是必要的 [39][40] 问题8: 毛利率持续扩张的原因及是否会继续扩张 - B2B业务毛利率提升的驱动因素包括增加从制药公司的直接采购,获得更好的交易条款;与药店合作提供解决方案,实现更多销售收入和服务收入;专注销售高毛利产品;随着规模的扩大,公司将有更多机会利用网络提供分销、销售和营销等服务,以及从SaaS解决方案中获得服务收入,因此有望继续提高毛利率和毛利润 [41][42] 问题9: 医生/诊所覆盖的扩张计划、目前的覆盖情况以及来自诊所的订单占比 - 公司目前主要通过在线运营与大多数药店和诊所客户进行互动,同时在全国设有现场任务小组为新客户和现场客户提供云服务、云诊所和云CRM等服务;目前S2B业务收入的90%以上仍来自药店,诊所是未来的增长领域 [45][46] 问题10: 未来2 - 3年计划覆盖的诊所或医生数量以及是否会设定来自诊所的收入目标 - 公司有内部计划和具体目标,但尚未对外公布,将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报告 [48] 问题11: 如何保护外部股东在股价和股份发行方面的利益 - 公司感谢股东的关注和意见,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将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会考虑股东的建议并与股东进一步沟通 [51]
111(YI) - 2020 Q4 - Annual Report
2021-04-30 00:00
公司营收情况 - 公司2018 - 2020年营收分别为17.9亿、39.5亿和82亿人民币(2020年合12.6亿美元)[440] - 公司2019年净收入从2018年的17.9亿元增长121.3%至39.5亿元,主要因B2B产品收入显著增加[472] - 2020年公司净收入从2019年的39.5亿人民币增至82亿人民币(12.6亿美元),增幅107.6%,主要因B2B产品收入显著增加[465] B2B产品收入情况 - 公司2018 - 2020年B2B产品收入分别为10.616亿、32.9亿和74.9亿人民币(2020年合11.5亿美元)[440] - 2018 - 2020年,B2B产品收入占总净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9.4%、83.3%和91.3%[444] - 2020年公司B2B业务产品收入达74.9亿人民币(11.5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127.4%[454] - 2019年产品收入从2018年的17.7亿元增长122.0%至39.3亿元,B2B产品收入从1.06亿元增长210.4%至32.9亿元[472] 公司净亏损率情况 - 公司净亏损率从2018年的21.4%改善至2019年的12.7%,2020年进一步降至5.7%[440] 公司服务药店数量情况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服务超32.9万家药店,2019年和2018年分别超23.5万家和15万家[444] 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比情况 - 2018 - 2020年,销售和营销费用分别占总净收入的14.6%、8.6%和4.9%[449] - 2020年销售和营销费用从2019年的3.406亿人民币增至3.996亿人民币(6120万美元),增幅17.3%,占净收入比例从8.6%降至4.9%[470] - 2019年销售和营销费用从2018年的2.6亿元增长31.0%至3.406亿元,占净收入比例从14.6%降至8.6%[475] B2C业务产品收入情况 - 2020年公司B2C业务产品收入达6.662亿人民币(1.021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4.7%[454] - 2019年产品收入从2018年的17.7亿元增长122.0%,B2C产品收入从7.096亿元下降10.3%至6.364亿元[472] 公司服务收入情况 - 2020年公司服务收入从2019年的2240万人民币增至4650万人民币(710万美元),增长107.6%[455] - 2020年服务收入从2019年的2240万人民币增至4650万人民币(710万美元),增幅107.6%,主要因B2B MP服务扩张[466] - 2019年服务收入从2018年的1480万元增长51.4%至2240万元,主要归因于B2B MP服务推出和B2C MP服务扩展[473] 公司供应商采购情况 - 2020年公司从超2045家供应商采购产品,包括制药公司和经销商[449] 公司产品收入情况 - 2020年产品收入从2019年的39.3亿人民币增至81.6亿人民币(12.5亿美元),增幅107.6%,B2B产品收入增127.7%至74.9亿人民币(11.5亿美元),B2C产品收入增4.7%至6.662亿人民币(1.021亿美元)[465][466] 产品销售成本情况 - 2020年产品销售成本从2019年的37.869亿人民币增至78.373亿人民币(12.011亿美元),增幅107.0%,与整体收入增长一致[467] - 2020年产品销售成本从2019年的37.9亿人民币增至78.4亿人民币(12亿美元),增幅106.9%,主要因销售增长和收入结构变化[469] - 2019年产品销售成本从2018年的16.817亿元增长125.2%至37.869亿元,与整体收入增长一致[473][474] 各业务利润情况 - 2020年B2C业务利润从2019年的1.187亿人民币增至1.393亿人民币(2130万美元),增幅17.4%;B2B业务利润从2019年的4650万人民币增至2.266亿人民币(3470万美元),增幅387.1%[468] - 2019年B2C业务部门利润从2018年的9450万元增长25.6%至1.187亿元,B2B业务部门利润从980万元增长374.5%至4650万元[474] 运营成本和费用情况 - 2020年运营成本和费用从2019年的44.5亿人民币增至86.8亿人民币(13.3亿美元),增幅95.1%[469] - 2019年运营成本和费用从2018年的21.863亿元增长103.3%至44.456亿元[474] 履约费用情况 - 2020年履约费用从2019年的1.29亿人民币增至2.269亿人民币(3480万美元),增幅75.9%,占净收入比例从3.3%降至2.8%[469] - 2019年履约费用从2018年的7390万元增长74.6%至1.29亿元,占净收入比例从4.1%降至3.3%[475] 公司净亏损情况 - 2020年公司净亏损4.671亿人民币(7160万美元),2019年净亏损5.018亿人民币[471]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情况 - 截至2018、2019和2020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8.537亿、5.813亿和11.9亿元人民币(1.823亿美元)[502] 公司短期投资情况 - 截至2018、2019和2020年12月31日,公司短期投资分别为2.528亿、0和3.002亿元人民币(4600万美元)[503] 公司信贷情况 - 2019年,公司从循环信贷额度提取11.2334万元人民币,偿还4.7253万元人民币,截至年底余额为6.5081万元人民币[504] - 2020年,公司从不同信贷协议和金融机构借款,年底未偿还余额共计2.1925亿元人民币[505][506][507][508] 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使用量情况 - 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使用量为1.168亿元人民币(1790万美元),主要因净亏损4.671亿元人民币(7160万美元)[516] - 2019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使用量为5.124亿元人民币,主要因净亏损5.018亿元人民币[518] - 2018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使用量为3.43亿元人民币,主要因净亏损3.82亿元人民币[519] 公司投资活动净现金情况 - 2020年,公司投资活动净现金使用量为3.247亿元人民币(4980万美元),主要是购买短期投资5亿元人民币(7660万美元)[520] - 2019年,公司投资活动净现金提供量为2.377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短期投资出售或到期收益8.631亿元人民币[520] 公司融资活动净现金情况 - 2020年,公司融资活动净现金提供量为10.70408亿元人民币,使现金及等价物和受限现金增加6.20812亿元人民币[515] - 2020年融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10.704亿人民币(1.64亿美元),主要包括子公司可赎回非控股股东所得9.348亿人民币(1433万美元)等[521] - 2019年融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1.09亿人民币,2018年为9.727亿人民币[522] 公司资本支出情况 - 2018 - 2020年资本支出分别为1480万、2460万和2580万人民币(400万美元)[523] 公司法定储备基金情况 - 中国子公司需每年从税后利润中至少提取10%作为法定储备基金,直至达到注册资本的50%[524] 公司经营租赁承诺情况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经营租赁承诺总计10948.1万人民币,其中1年以内4189.3万人民币等[527] 公司租赁费用情况 - 2018 - 2020年租赁费用分别为2710万、2970万和4190万人民币(640万美元)[531] 公司董事和高管情况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董事和高管包括61岁的余刚等6人[535] - 2020年公司向董事和高管支付现金及其他福利总计约810万人民币(120万美元)[541]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董事和高管作为一个群体获得的股份激励奖励为1,541,464[555] 公司股份激励政策情况 - 公司于2013年12月和2014年8月分别采用2013年和2014年股份激励政策[542] - 2016年1月公司采用2016年股份激励计划,允许授予期权、股票增值权等[543] - 2013、2014政策和2016计划下可发行的最大股份总数为13,671,109股普通股,截至年报日期,已授予并流通的期权涉及7,235,287股普通股和60,000个受限股单位[546] - 2018年8月公司采用2018股份激励计划,9月15日生效,取代2016计划,该计划下可发行的A类普通股最大数量为13,671,109股,且自2019财年起每年增加,增加额为前一财年末已发行和流通股份总数的1%与董事会确定数量中的较低值,截至年报日期,已授予并流通的期权涉及2,319,697股A类普通股和4,447,828个受限股单位[547] 公司员工持股平台情况 - 2014年11月公司设立离岸员工持股平台Gold Prized,其由Yiyao Partners全资拥有,Yiyao Partners中Ms. Jing Liu持股0.81%,Ms. Ying Song持股99.19%[551] 公司子公司股份发行情况 - 2020年11月公司子公司1 Pharmacy Technology向13个有限责任合伙企业发行32,500,000股普通股,总对价为3250万元人民币,50%的股份在发行日期起两年内归属,其余50%在之后两年内每年平均归属[553] 公司董事会情况 - 公司董事会由六名董事组成[557] - 董事会下设审计、薪酬和提名及公司治理三个委员会[558] - 审计委员会由Nee Chuan Teo、Jian Sun和Jun Luo组成,Nee Chuan Teo担任主席,其符合相关独立性要求,Nee Chuan Teo具备“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资格[560] - 薪酬委员会由Gang Yu、Nee Chuan Teo和Jian Sun组成,Gang Yu担任主席,Nee Chuan Teo和Jian Sun符合相关独立性要求[561] - 提名及公司治理委员会由Junling Liu、Jian Sun和Jun Luo组成,Junling Liu担任主席,Jian Sun和Jun Luo符合相关独立性要求[562] 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情况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共计165,746,714股,包括93,746,714股A类普通股和72,000,000股B类普通股[568] 公司员工数量及占比情况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批发药房业务员工数量为1,198人,占比54.7%;零售药房业务员工数量为220人,占比10.1%;供应链员工数量为144人,占比6.6%;采购员工数量为227人,占比10.4%;研发和IT员工数量为292人,占比13.3%;综合管理员工数量为108人,占比4.9%,总计2,189人[569] 公司股东持股情况 - 截至2021年3月31日,董事兼高管Gang Yu持有36,000,000股B类普通股,占总普通股的21.7%,拥有46.0%的总投票权;Junling Liu持有1,066,686股A类普通股和36,000,000股B类普通股,占比22.4%,拥有46.1%的总投票权;主要股东合计持有1,101,686股A类普通股和72,000,000股B类普通股,占比44.1%,拥有92.1%的总投票权[572] - 截至2021年3月31日,两家美国登记股东持有118,646,062股普通股,约占公司总发行在外普通股的71.6%[581] 公司股东协议相关情况 - 股东协议规定,在合格首次公开募股(QIPO)定义的六个月后,持有至少25%可登记证券的持有人有权书面要求公司提交涵盖其可登记证券注册的注册声明,公司最多可推迟90天提交,且十二个月内只能行使一次推迟权,公司最多进行两次按需注册[586] - 若公司提议提交证券公开发行的注册声明,必须为可登记证券持有人提供参与注册的机会,若承销商因营销因素限制承销股份数量,可登记证券将优先分配给公司,其次按比例分配给请求参与的可登记证券持有人,最后分配给其他证券持有人[587] - 首次公开募股后,公司应尽力符合F - 3或S - 3表格注册资格,持有10%或更多可登记证券的持有人可书面请求公司提交注册声明,公司最多可推迟60天提交,十二个月内只能行使一次推迟权,且在此60天内不得注册其他股份,持有人可进行无限次F - 3或S - 3表格注册,但公司在十二个月内进行两次此类注册后不再有义务进行[588]
111(YI) - 2020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1-03-19 03:24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四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96.1%,达到26.4亿元人民币,2020财年净收入为82亿元人民币,较2019财年的39.5亿元人民币实现了翻倍增长,这是公司自IPO以来连续第十个季度实现收入增长 [8] - 非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占净收入的百分比从IPO后第一季度的22.3%显著降至本季度的3.7% [8] - 第四季度毛利润增长143.7%,远高于收入增长速度 [20] - 第四季度总运营费用同比增长17.9%,达到2.48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比例从15.6%降至9.4% [21][22] - 2020财年净收入为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6%;毛利润增长121.5%,达到3.66亿元人民币;综合毛利率从4.2%提升至4.5% [23][24] - 2020财年总运营费用同比增长27.4%,达到8.39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比例从16.7%降至10.2% [24] - 2020财年非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8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比例从11%降至4.6% [25]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为16.2亿元人民币,而2019年12月31日为6.977亿元人民币 [26] - 公司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总净收入在25.3亿元至26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约61% - 65%,若排除2020年第一季度某些一次性疫情物资销售的影响,增长约87% - 93% [2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B2B业务 - 第四季度B2B业务收入增长108.7%,达到24.7亿元人民币;毛利润增长335.4%,毛利率从1.4%提升至3% [21] - 2020财年B2B业务收入增长127.8%,达到75.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1.4%提升至3% [23] B2C业务 - 第四季度B2C业务收入增长3.9%,达到1.6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15.7%提升至17.5% [21] - 2020财年B2C业务收入增长5.7%,达到6.9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18.1%提升至20.1% [2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采用S2B2C模式,致力于通过数字化连接患者与药品及医疗服务,该模式分两个阶段构建,第一阶段建立供应链基础设施,连接零售药店和医生,第二阶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零售药店提供AI和大数据分析支持,同时投资数字代表,深化与供应商的关系 [9][12] - 2021年公司将专注于加强S2B2C模式的各个方面,提升技术的AI和数据处理能力,部署更多数字医疗代表,深化与制药公司的合作,以加速业务扩张 [16][17] - 行业竞争方面,公司认为与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等大玩家路径不同,公司专注于为药店和医生创造价值,通过创新和执行能力在市场中立足 [4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认为过去一年多疫情带来挑战,但公司凭借员工努力和运营协议,在疫情期间持续为客户服务,随着疫苗推出,对疫情结束持乐观态度 [6][7] - 公司认为医疗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十年将超过汽车和房地产行业成为中国最大的行业,公司将抓住机遇,加大对数字健康技术的投资,提升S2B2C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42][4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主要运营子公司上海药药好完成两轮融资,共筹集1.43亿美元,第二轮融资的投前估值为10亿元人民币(约15亿美元),公司正按计划推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的上市工作 [15][31] - 公司拥有8个区域配送中心,为中国300多个城市提供24小时配送服务,随着配送中心数量增加和物流管理升级,配送成本占净收入的比例从2019年第四季度的3.6%显著降至2020年第四季度的2.6%,2020财年从3.3%降至2.8% [1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目前与公司合作的制药公司数量,以及除采购外的合作进展,如电子处方或营销服务 - 公司已与330家制药公司建立直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制药公司的首选合作伙伴,原因包括合规、高效透明以及提供数字解决方案等,公司的数据和系统能为制药公司提供客户洞察,提高客户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时长 [28] 问题2: B2B业务中,单个零售药店从公司的采购规模是否有上升趋势,与独立药店相比情况如何,是否有上限 - 过去几个季度,公司客户的采购量逐季增加,现有客户贡献了约80%的销售额,随着供应链网络的进一步扩展,公司认为与客户的合作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30] 问题3: 子公司上海药药好在科创板上市的进展 - 公司按计划推进上市工作,2020年12月完成新一轮第三方战略投资者的注资,共筹集近1.43亿美元(约10亿元人民币),第二轮融资的投前估值为10亿元人民币(约15.3亿美元),引入第三方投资后,公司已将有限公司转为股份有限公司,符合科创板上市要求,目前正与海通证券、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和某律师事务所合作,将适时发布正式公告 [31][32] 问题4: B2B业务的整体GMV规模,以及服务费用收入与总收入的结构 - 公司未披露GMV数据,主要业务为自营业务,市场业务规模较小,可通过收入乘以13%的增值税估算GMV,B2B业务收入占比约93%,B2C业务占比约7%,公司目前从数字营销、市场供应商佣金和供应链服务费用中获取服务收入,预计未来服务收入将增加 [35][36] 问题5: 公司推广的Trulicity和Cosentyx两种药物的表现,以及是否会加强与合作伙伴的独家合作 - 两种药物自去年5月以来月复合增长率接近70%,表现出色,公司正在引入更多新药,未来会有更多新药通过平台推出 [40][41] 问题6: 与10年前相比,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最大变化,以及在互联网行业背景下制药行业的机会 - 医疗行业过去几年和未来十年都将实现两位数增长,中国人口老龄化、可支配收入增加、政府政策支持远程医疗和在线医疗,以及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普及,为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公司将加大对数字健康技术的投资,提升S2B2C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42][43] 问题7: 公司在当前互联网医疗市场的定位,如何与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等大玩家竞争,以及长期市场份额预期 - 公司与大玩家路径不同,采用S2B2C模式,专注于为药店和医生创造价值,通过创新和执行能力在市场中立足,公司相信自己有能力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但未提及长期市场份额预期 [44] 问题8: 公司在智能供应链建设方面的新进展 - 公司新增两个配送中心,分别位于东北和西北,其他6个配送中心正在扩大产能和吞吐量,同时升级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数据模型和算法优化供应链网络、类别和品种,成立业务流程改进团队,应用精益流程优化业务流程 [45] 问题9: 公司自2018年IPO以来实现高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以及2021年的新收入来源 - 公司高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是S2B2C模式及其执行能力,公司在2017年年中从零开始开展S2B2C业务,三年内服务了超过30万家药店,2021年的新收入来源包括电子商务、服务模块收费、制药公司商业化服务、数字服务和营销费用等 [48][49][50] 问题10: B2B业务与传统分销业务的区别,以及公司B2B业务的优势 - 传统分销商是单一的大型B,在服务客户方面存在局限性,而公司是技术公司,专注于构建供应链平台,使小B能够在平台上共同服务消费者,例如公司的“宝藏盒”业务单元,允许商业分销商将库存放入公司的配送中心,管理自己的库存和价格,公司聚合订单并以最低边际成本将商品交付给客户,同时为药店提供便利,减少订单处理步骤和行政成本,为行业创造巨大价值 [51][52][53] 问题11: 公司2021年的预计收入和毛利率,以及何时实现盈利 - 公司给出了2021年第一季度的收入指引,预计收入在25.3亿元至26亿元人民币之间,排除一次性疫情影响后增长约87% - 93%,公司内部目标是实现接近100%的增长,公司相信能够继续扩大业务规模并提高利润率,特别是在B2B业务方面,预计如果2021年业务规模翻倍,运营费用增长20% - 30%,运营费用占总净收入的比例将降至5% - 6%,如果毛利率从目前的4.5%提高到6%,公司将接近盈亏平衡,但未给出具体实现盈利的日期 [57][58] 问题12: 数字医疗行业竞争中,大玩家进入市场的最大障碍,公司未来是否会成为纯SaaS工具提供商,以及中国小药店被大药店收购的趋势对公司的影响 - 公司与大玩家的定位不同,专注于药品商业化,采用S2B2C模式,这是公司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公司不会成为纯SaaS公司,但SaaS服务将是业务的一部分,目前已有很多药店采用公司的SaaS服务,中国药店市场虽然存在整合趋势,但目前仍以碎片化为主,前10%的药店仅占市场份额的10% - 12%,80% - 90%的市场仍为单店和小连锁药店,公司的S2B2C模式适合帮助小药店,因此市场整合对公司影响不大 [60][61][63] 问题13: 随着药店整合趋势,剩余药店市场规模是否变小,以及大玩家在数字化医疗行业是否因拥有更大的消费者数据库而具有优势 - 虽然大玩家拥有更多消费者数据,但在处方药领域,B2C模式并不适用,因为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具处方,公司的S2B2C模式专注于赋能药店和医生,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或患者 [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