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网(YI)

搜索文档
111(YI) - 2022 Q4 - Annual Report
2022-12-01 00:00
净收入相关 - 2022年第三季度净收入为33.49亿元人民币(4.708亿美元),同比增长0.1%[1][3] - 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净收入分别为8965051千元人民币和9368451千元人民币,或1316996千美元[28] 运营费用相关 - 总运营费用为2.827亿元人民币(3970万美元),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10.2%降至8.4%[1] - 运营成本和费用为34亿元人民币(4.821亿美元),同比下降2.6%[4] 运营亏损相关 - 非GAAP运营亏损为4870万元人民币(690万美元),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4.1%降至1.5%[2][8] - 2021年运营亏损为175,356元人民币,2022年为80,669元人民币,同比减少54%[34] - 2021年非公认会计准则运营亏损为135,859元人民币,2022年为48,731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4%[34] 业务利润相关 - 整体毛利润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5.0%提高至6.0%,B2B业务利润同比增长26.9%,B2B业务利润率从4.4%提高至5.5%,B2C业务利润率从19.7%提高至22.4%[2] 成本相关 - 产品销售成本为31亿元人民币(4.424亿美元),同比下降1.1%[5] 销售和营销费用相关 - 销售和营销费用为1.078亿元人民币(1520万美元),同比下降18.2%,占净收入的比例从3.9%降至3.2%[5] 净亏损相关 - 净亏损为8620万元人民币(1210万美元),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5.0%降至2.6%[8]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9680万元人民币(1360万美元),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7.6%降至2.9%[9] - 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净亏损分别为519281千元人民币和271993千元人民币,或38234千美元[28] - 2021年净亏损为165,780元人民币,2022年为86,240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8%[34] - 2021年非公认会计准则净亏损为126,283元人民币,2022年为54,302元人民币,同比减少57%[34] - 2021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252,855元人民币,2022年为96,846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2%[34] - 2021年非公认会计准则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213,358元人民币,2022年为64,908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9%[34] 现金及资产负债相关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为8.659亿元人民币(1.217亿美元),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为9.432亿元人民币[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和2022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分别为3145833千元人民币和3054959千元人民币,或429460千美元[2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和2022年9月30日,公司总负债分别为2297129千元人民币和2373055千元人民币,或333597千美元[2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受限现金期末余额为759236千元人民币,或106731千美元[31] 现金流相关 - 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分别为-374694千元人民币和-86361千元人民币,或-12140千美元[31] - 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分别为-126869千元人民币和71025千元人民币,或9983千美元[31] - 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分别为-115889千元人民币和917千元人民币,或129千美元[31] 每股亏损相关 -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S)基本和摊薄亏损为0.52美元[28] - 2022年前三季度,用于计算每股亏损的加权平均股数基本和摊薄均为166547681股[28] - 2021年每股美国存托股票基本和摊薄亏损为3.04元人民币,2022年为1.16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2%[34] - 2021年非公认会计准则每股美国存托股票亏损为2.56元人民币,2022年为0.78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9%[34] 基于股份的薪酬费用相关 - 2021年基于股份的薪酬费用为39,497元人民币,2022年为31,938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9%[34]
111(YI) - 2022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2-08-26 01:01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二季度总净收入增长0.4%,达30.4亿元人民币;总毛利增长43%,达1.92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4.5%提升至6.3% [9][23] - 非GAAP运营亏损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二季度的4.9%降至本季度的1.7%;非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占净收入的比例从3.9%降至2.2% [14][26] - 二季度总运营费用下降16%,至2.72亿元人民币;运营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从10.7%降至8.9% [2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为8.86亿元人民币 [27][4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B2B业务是收入主要贡献者,收入增长1.3%,达29亿元人民币;毛利增长65%,达1.69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3.8%提升至5.8% [10][23] - B2C业务收入受封锁影响下降20%,至1.03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20.2%提升至22.5% [24] - 服务收入达2200万元人民币 [1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相关内容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有三步战略,第一步构建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已完成线上线下、B2C到B2B、B2B2C模式闭环;第二步追求业务规模,已覆盖约70%的市场;第三步追求盈利,将通过技术实现营收和利润增长 [35][36][37] - 公司致力于供应链升级,如推出云B2B计划、开展特许经营配送中心项目、优化配送中心运营成本等 [41][42][43] - 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投资建设患者终身管理平台,为市场供应商提供工具,提升客户体验 [44][45] - 推进自有品牌计划,已开发三个品牌,针对特定细分市场 [11][49] - 发展One Health数字特许经营模式,连接制药公司、药剂师和患者,赋能中小药房连锁,已帮助超1.1万家药房 [15][16][53] - 推出云推广创新S2B2C管理平台,连接制药公司与多方,已有数十家制药公司、超7000名药剂师和近10000名药剂师及销售人员加入 [1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2年中国面临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和严格封锁措施,公司上海总部和多个配送中心关闭,供应链严重中断,物流成本大幅上升,业务面临巨大挑战 [6][7][8] - 尽管疫情影响严重,但公司团队努力应对,被上海政府指定为供应保障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持续为全国患者提供药品和在线医疗服务 [8] - 预计第三和第四季度业务仍将面临挑战,整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公司将保持警惕,尽力运营 [34][35] - 公司对实现盈利充满信心,认为有正确的战略和团队来稳步扩大收入和毛利 [2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积极履行ESG责任,作为上海供应保障企业,为抗疫提供支持,旗下1 Clinic在线医院提供免费在线服务,组织捐赠并提供抗疫个人防护装备 [19][20]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公司在二季度疫情和经济不确定性下如何实现收入和毛利增长 - 公司团队在困难时期展现出奉献精神和执行能力,建立虚拟指挥中心应对问题,部分员工用个人车辆配送订单,保障业务运营 [32][33] 问题2: 二季度公司受经济和疫情影响的具体挑战及对下半年的影响 - 疫情对公司收入、毛利和整体业务产生负面影响,运营成本大幅增加,目前仍有数千订单因多地封锁滞留,预计下半年业务仍具挑战性,但公司将尽力运营 [34][35] 问题3: 公司未来战略 - 公司有三步战略,已完成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构建,追求业务规模并取得成效,未来将追求盈利,通过技术实现营收和利润增长 [35][36][37] 问题4: 公司在供应端升级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进展及现金储备情况 - 供应端升级方面,公司在智能供应链的系统和基础设施上取得进展,如推出云B2B计划、开展特许经营配送中心项目、优化配送中心运营成本等 [41][42][43] - 技术创新方面,公司持续投资技术开发,建立患者终身管理平台,为市场供应商提供工具,提升客户体验 [44][45] - 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约8.86亿元人民币,目前现金储备足以支持日常运营 [46] 问题5: 二季度毛利率大幅提升的原因及近长期毛利率预期,以及高毛利产品计划 - 毛利率提升的原因包括产品结构优化、降低采购成本、使用定价智能系统优化定价、推出自有品牌和增加高毛利产品等,预计未来毛利率增长将快于收入增长 [48][49] - 高毛利产品通过SaaS数字营销工具和平台推广,毛利率约20% - 24%,对药房也是高毛利产品,公司销售团队推广成效显著,相关产品收入逐季增加 [50] 问题6: One Health计划如何提高活跃用户、未来规划及覆盖药房目标,以及云推广计划的未来规划、药企和药房反馈及满意度 - One Health计划通过为中小药房连锁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未来将加强成员营销,推广专属SKU和自有品牌,预计该计划毛利率将提高 [53] - 云推广计划是SaaS平台,连接制药公司与多方,目前已有约10000名药剂师及助手注册,多家药企参与,有望成为良好的数字营销工具和连接平台 [54] 问题7: 非GAAP运营亏损占净收入比例收缩的原因及可持续性,以及供应保障企业概念及对公司医疗服务的应用 - 非GAAP运营亏损占比收缩得益于毛利率提升和运营费用降低,公司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流程和利用自动化工具提高效率,预计将保持费用水平,继续缩小亏损直至盈利 [56][57] - 供应保障企业是疫情期间获政府批准可运输 essential goods 的公司,公司经努力获相关许可,从昆山配送中心向上海运输药品,设立多个收集中心,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58][59][60]
111(YI) - 2022 Q2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2-08-25 18:57
业绩总结 - 公司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实现了30.4亿人民币的收入[7] - 公司毛利润显著增长至1.9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3%[7] - 总收入保持稳定,同比微增0.4%,达到30.24亿人民币[21] - 2022年第二季度的净收入为3,037,145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3,024,082千人民币略有增长[28] - 2022年第二季度非GAAP净损失为57,767千人民币,相比2021年同期的143,097千人民币显著减少[29] 用户数据 - B2B业务在第二季度继续成为主要贡献者,毛利润增长至1.6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5%[9] - B2B业务收入为28.9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21] - B2C业务收入受到负面影响,同比下降20%,为1.03亿人民币[21] 运营效率 - 公司运营效率持续改善,管理费用占净收入比例同比下降25%[11] - 2022年第二季度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为3.3%,低于2021年第二季度的4.4%[24] - 2022年第二季度的运营损失为79,753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188,824千人民币显著减少[28] 资产与负债 - 2022年第二季度的总资产为3,103,902千美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145,833千美元有所下降[27] - 2022年第二季度的总负债为2,377,394千美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297,129千美元有所增加[27] - 2022年第二季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2,216千美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48,014千美元有所下降[27] - 2022年第二季度的总流动资产为2,815,651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2,801,737千人民币略有增长[27] 新产品与技术研发 - 高毛利产品计划的GMV同比增长232%[14] - 2022年第二季度的技术费用为33,711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52,643千人民币减少[28] 市场扩张与策略 - 公司在疫情期间被上海政府指定为供应保障企业,开通了特殊绿色通道[6] - 公司提供了370多个城市的免费在线咨询服务,覆盖超过3000种药物[6] 未来展望 - 2022年第二季度非GAAP运营损失占净收入的比例为8.9%,相比2021年第二季度的10.7%有所改善[24]
111(YI) - 2022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2-06-17 04: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总净收入增长15%至29.8亿元人民币,毛利润增长66%,非GAAP运营亏损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5.2%降至2.4%,非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1.093亿元人民币降至8060万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比例从4.2%降至2.7% [25][28] - 销售和营销费用、一般和行政费用、技术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分别从去年同期的4.7%、2%、1.9%降至3.9%、1.6%、1.3%,总金额分别同比减少6.2%、7.9%、21.5% [15][27]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为9.014亿元人民币,第一季度现金流出1000万元人民币,应付账款天数约45天,库存天数平均25天,有20天左右的运营现金流入 [29][4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B2B业务收入增长17%至28.7亿元人民币,毛利润增长90.7%至1.6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3.6%提升至5.9% [9][26] - B2C业务收入下降21%至1.3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19.4%提升至21.6% [26] - 服务收入增长约70%至2900万元人民币 [1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根据IQVIA最新报告,过去12个月中国药房和零售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3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分三步,先构建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再扩大规模,最后提升利润率并实现盈利,未来将继续专注于增加收入和利润、加强供应能力和提高运营效率 [36][37] - 公司竞争主要来自传统分销商、模仿者和大型垂直医疗B2C玩家,公司优势在于利用技术提高效率,构建的生态系统能服务行业内所有关键利益相关者 [40][41] - 为保持B2B业务增长,公司将升级供应链,加强与制药公司的合作,降低成本并增加产品选择,同时增强数字营销平台,帮助制药公司将新产品推向市场 [3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政府为遏制新冠疫情实施城市封锁,对公司业务造成严重影响,如关闭华东配送中心、物流受限、药品供应短缺、订单运输受阻和成本增加等,但公司仍实现增长并改善运营指标 [6][7][8] - 公司对行业政策持积极态度,认为政策有利于行业发展,公司合规性高,能利用政策东风发展业务 [32][33] - 尽管疫情影响仍在,但公司有信心在第二季度实现收入和利润增长,并坚持在今年实现运营层面的盈亏平衡 [48]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建立了疫情救援计划和虚拟指挥中心,为上海和其他受疫情影响地区提供药品和医疗服务,还开展了多项ESG工作,如提供免费在线医疗服务、组织捐赠、为药店提供O2O平台等 [8][20] - 公司被中国科技部认证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被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上海专精特新企业 [16] - 公司正在为中国国内子公司的上市做准备,并评估上海证券交易所等上市选项 [66]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中国近期互联网医疗政策对公司的影响 - 公司认为政策有利于行业发展,公司合规性高,大部分业务来自B2B不受影响,B2C业务也严格遵守高标准,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公司将利用政策机遇发展业务 [32][33] 问题2: B2B业务快速增长的原因及如何保持增长势头 - B2B业务增长得益于供应链升级和数字营销平台增强,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与制药公司的合作,降低成本并增加产品选择,同时帮助制药公司将新产品推向市场,该市场规模大,公司有足够空间扩大业务量并提高利润率 [34][35] 问题3: 公司未来的战略规划 - 公司将继续专注于增加收入和利润、加强供应能力和提高运营效率,目标是实现盈利并成为医疗服务行业的关键参与者 [36][37] 问题4: 行业竞争格局及公司竞争优势 - 公司竞争主要来自传统分销商、模仿者和大型垂直医疗B2C玩家,公司优势在于利用技术提高效率,构建的生态系统能服务行业内所有关键利益相关者,与其他玩家形成差异化 [40][41] 问题5: 公司如何实现季度盈亏平衡及预计在哪些运营费用方面节省成本 - 本季度非GAAP亏损大幅收窄的原因是毛利润和利润率快速增长以及运营效率持续提高,未来公司将专注于降低采购成本、优化产品组合和结构、增强行业互联网能力,以实现盈亏平衡 [43][44] 问题6: 疫情对公司第二季度业务运营和收入的影响以及是否会影响季度运营利润盈亏平衡目标 - 疫情影响仍在,如供应链中断、物流成本上升、员工出行受限等,但公司有信心在第二季度实现收入和利润增长,并坚持在今年实现运营层面的盈亏平衡 [46][47][48] 问题7: 公司当前现金余额及在无新融资情况下能支撑业务的时长 - 截至3月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超过9亿元人民币,第一季度现金流出1000万元人民币,应付账款天数约45天,库存天数平均25天,有20天左右的运营现金流入,且已获得多家银行的营运资金融资,公司认为现金储备足以支持业务扩张 [49] 问题8: 公司收入和毛利润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及是否可持续 - 公司通过降低采购成本、优化产品组合和结构提高产品利润率,通过数字平台提供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提高服务利润率,服务收入同比增长70%,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整体利润,且公司有信心持续改善 [52][53][55] 问题9: 本季度交付成本增加的关键因素 - 本季度交付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升至3.2%,原因一是为支持业务增长增加了物流网络预算,如扩大仓库空间,但疫情导致业务增长放缓,固定交付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增加;二是疫情期间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封锁和交通管制导致传统物流网络有时中断,公司不得不采用更昂贵的临时解决方案 [55][56] 问题10: 第一季度技术投资比例下降的原因及未来技术投资计划 - 公司重视技术投资,过去技术在提高销售和运营效率、辅助决策、改善客户体验等方面创造了价值,未来将继续投资技术,但会提高技术开发效率,目前公司技术投资比例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提高效率有助于降低投资比例 [57][58] 问题11: 公司如何持续增加服务相关收入以及是否有推出更多可盈利产品的计划 - 公司提供多种类型的服务,包括市场供应商服务、在线药物咨询服务、电子处方服务等,各类服务收入均稳步增长,未来将招募更多市场卖家和服务提供商,开发更多数字技术和数据库服务,并将内部工具转化为SaaS服务 [61][62] 问题12: One Health计划的预期价值和进展情况 - One Health是行业首个S2B2C模式,其虚拟特许经营模式使超过1万家中小药店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参与药店可使用公司平台进行产品选择、采购、库存管理等,预计今年会有更多药店加入 [64] 问题13: 公司国内上市的进展情况 - 公司仍在为国内子公司的上市做准备,并评估上海证券交易所等上市选项,将根据SEC规则适时向市场更新进展 [66]
111(YI) - 2022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2-06-16 00:00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一季度净收入为29.8亿元人民币(4.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4.9%[2][3][4] - 总运营费用为2.947亿元人民币(4650万美元),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11.1%降至9.9%[2][3] - 非公认会计准则运营亏损为7240万元人民币(1140万美元),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5.2%降至2.4%[2][3][9] - 产品销售成本为28亿元人民币(4.401亿美元),同比增长12.5%[7] - 销售和营销费用为1.148亿元人民币(1810万美元),同比下降6.2%,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4.7%降至3.9%[8] - 运营亏损为1.022亿元人民币(1610万美元),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6.7%降至3.4%[9]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为9.014亿元人民币(1.422亿美元)[1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和2022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分别为3145833千元人民币和3011362千元人民币,对应475031千美元[23] - 2021年和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净收入分别为2594742千元人民币和2982591千元人民币,对应470492千美元[25] - 2021年和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净亏损分别为169483千元人民币和100988千元人民币,对应15930千美元[25] - 2021年和2022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分别为146640千元人民币和110342千元人民币,对应17406千美元[25] - 2021年和2022年第一季度,每股基本和摊薄亏损分别为0.89元和0.66元人民币,对应0.10美元[25] - 2021年和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使用的净现金分别为259430千元人民币和68241千元人民币,对应10765千美元[27] - 2021年和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投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分别为85498千元人民币和22859千元人民币,对应3606千美元[27] - 2021年和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融资活动(使用)提供的净现金分别为182820千元人民币和35278千元人民币,对应5565千美元[27] - 2021年和2022年第一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受限现金分别为962976千元人民币和749837千元人民币,对应118284千美元[27] - 2021年三个月运营亏损173,265元人民币,2022年为102,151元人民币,2022年3月31日为16,114美元[28] - 2021年三个月非GAAP运营亏损135,888元人民币,2022年为72,394元人民币,2022年3月31日为11,420美元[28] - 2021年三个月净亏损169,483元人民币,2022年为100,988元人民币,2022年3月31日为15,930美元[28] - 2021年三个月非GAAP净亏损132,106元人民币,2022年为71,231元人民币,2022年3月31日为11,236美元[28] - 2021年三个月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亏损146,640元人民币,2022年为110,342元人民币,2022年3月31日为17,406美元[28] - 2021年三个月非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亏损109,263元人民币,2022年为80,585元人民币,2022年3月31日为12,712美元[28] - 2021年每ADS基本和摊薄亏损1.78元人民币,2022年为1.32元人民币,2022年3月31日为0.20美元[28] - 2021年每ADS非GAAP亏损1.33元人民币,2022年为0.96元人民币,2022年3月31日为0.14美元[28] - 2021年三个月股份支付费用37,377元人民币,2022年为29,757元人民币,2022年3月31日为4,694美元[28] - 2021年每ADS股份支付费用(税后)0.45元人民币,2022年为0.36元人民币,2022年3月31日为0.06美元[28] 业务合作情况 - 与制药公司的合作伙伴数量增加到550家[3] B2B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B2B业务净收入为28.697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0%,细分市场利润为1.681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7%[5] B2C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B2C业务净收入为1.128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7%,细分市场利润为2442.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5%[6]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是领先的科技医疗平台,通过在线零售药房、互联网医院等提供医药产品和医疗服务[19]
111(YI) - 2021 Q4 - Annual Report
2022-04-29 00:00
公司上市与融资 - 2018年9月15日,公司美国存托股票(ADS)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YI”,首次公开募股净收益约1.012亿美元[277] - 2020年8月17日和12月22日,1 Pharmacy Technology分别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分别为4.1982亿元人民币(约6049万美元)和5.15亿元人民币(约7875万美元)[278] 可变利益实体(VIEs)相关数据 - 2019 - 2021年,可变利益实体(VIEs)产生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总净收入的83.6%、55.1%和40.6%[280]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和2021年12月31日,可变利益实体的总资产(不包括集团内其他公司的应收款项)分别占公司合并总资产的29.4%和31.8%[280] 公司业务发展历程 - 2010年,公司创始人推出中国首批在线零售药店之一1 Medicine Marketplace[288] - 2016年,公司开始通过互联网医院1 Clinic开展在线医疗服务,并从纯B2C业务向新零售平台转型[288][289] - 2010年公司创始人推出在线零售药房1药网市场[295] - 2016年公司推出在线市场并开展在线咨询服务[297][306] - 2017年公司进一步扩大产品范围,引入更多健康和保健产品及智能可穿戴设备[303] - 2018年5月和6月,重庆易好药房有限公司和天津易好药房有限公司分别成立,均为易好药房的全资子公司[276] - 2018年12月,易好药房将重庆易好药房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权益转让给1 Pharmacy Technology[276] - 2019年8月,重庆易好药房有限公司购买了湖北易好药房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权益[276] - 2022年2月,公司终止1 Pharmacy Technology与VIEs的合同安排,获得对VIEs的直接股权所有权[275][280] - 2018年公司开展云处方服务,向药房客户收取固定年度服务费,费用依在线咨询、电子处方开具和药品购买数量而定[323] - 2018年第一季度公司推出智能采购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为药房客户提供个性化采购建议[324] - 2021年5月公司推出1健康会员计划,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有超1.1万家参与门店[316] 公司业务数据指标 - 2021年1药网市场客户满意度超99%[31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14家线下零售药店[29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赋能超38.5万家线下药店[31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直接从515家制药公司采购产品[31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直接从515家制药公司采购产品,并获得这些公司“一级”经销商资格[333][33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技术和IT团队有295名员工[356] - 2021年1 Clinic提供约520,000次免费医疗咨询[36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服务超38.5万家药店,2020年和2019年分别超32.9万家和23.5万家[465] 公司业务模式与优势 - 公司的全渠道模式有助于全国药品商业化,减少时间、资源和成本[291] - 公司的S2B2C模式连接供应链、企业和客户,为各方创造价值[292] - 自动化销售工具Hawkeye使公司实地销售覆盖效率提高了两倍(即变为原来的三倍)[326] - 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由仓库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订单管理和价格情报五个子系统组成[337][338][339][341][34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的履行网络包括八个区域履行中心,分布在中国不同地区[345] - 公司通常能在24小时内将货物送达31个省份的主要城市,72小时内送达全国[346] - 公司订单处理通常在15分钟内完成,之后通过履行网络发货[320] - 公司帮助线下药房建立在线业务,拓展产品覆盖范围,提供在线咨询和电子处方服务[321][322] 公司资质与合规 - 公司已注册30项软件版权,32个注册域名,281个注册商标,19项授权专利[372] - 公司70%控股的子公司武汉华中开展在线B2B医药电商业务,属于限制外商投资行业但不受50%外资限制[376] - 成都医珍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中方投资者股权比例不低于10%[376] - 外资企业1 Pharmacy Technology无需遵守特殊准入管理措施,已按要求向主管商务部门备案设立和变更[379] - 外资投资中国电信企业须为中外合资企业,从事增值电信服务的外资方可持股达50%,电商业务外资方可持股达100%[384]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需每年年检[383]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有效期为五年,至少在到期前六个月可申请重新审查后续期[394] - 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证书有效期为五年,分A、B、C三种类型[396] - 药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需在到期前六个月申请续期[390] -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393] - 武汉华中已获得EDI许可证开展电商业务,壹号药业连锁正在重新申请EDI许可证[388] - 壹号药业连锁拥有开展电信业务所需的域名、商标和设施,外资可持有其100%股权[386] 行业法规政策 - 违反处方药销售规定,零售企业将被责令整改、警告和处以不超过1000元罚款;违规邮寄或网上销售处方药,企业将被责令整改、警告,并处以销售额两倍或3万元中较低罚款[392] - 2017年1月国务院取消省级食药监局对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企业(第三方平台除外)的审批,4月食药监局办公厅通知药企可企业间网售但不得向个人消费者售药,零售连锁可向个人售药但有范围限制[397] - 2017年9月国务院取消第三方平台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审批,11月食药监局办公厅通知取消审批但企业需建立监管体系,地方食药监局要日常监管[398] - 2017年11月、2018年2月和2020年11月食药监局发布网售药品监管办法草案,规定卖家和平台需获证或满足条件,平台要向省级药监局备案,仅符合条件的零售企业可展示处方药信息[400] - 2019年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取消网售处方药限制,仅禁售特殊药品,采用线上线下一致原则,第三方平台要审查资质并管理平台内经营行为[400] - 2017年12月食药监局发布《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2018年3月生效,规定网售医疗器械企业需有证或备案,第三方平台需有信息服务资格证,要确保数据真实可追溯[401] - 2021年3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网售医疗器械企业需按此办法申请许可或备案并告知相关信息,一类和部分二类器械除外,截至年报日期未生效[401] - 2021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5月生效,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义务,商务部2014年发布相关规定规范第三方平台交易规则制定,2018年《电子商务法》生效规范电商活动[403] - 2016年3月三部门发布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通知,4月8日生效,11月修订,引入商品清单概念,清单多次更新,2018年11月通知37个试点地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暂按个人物品处理[404] - 1994年国务院发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医疗机构设立需审批和执业登记,2019年四部门通知10个城市诊所试点备案制,2022年5月起所有诊所备案后可执业[405][406] - 2018年7月国家卫健委和中医药局发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互联网医院准入限制和基本标准,2021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草案,截至年报日期未生效[412] - 食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421] - 违反广告内容要求,广告主会被处以20万至100万元罚款,严重时吊销营业执照,一年内不接受其申请;广告经营者或发布者会被处以20万至100万元罚款,没收广告费,严重时吊销营业执照[426] - 违规展示处方药广告,广告经营者会被没收广告费,并处以20万至100万元罚款,严重时吊销营业执照[427] - 违反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功能和安全等表述要求,会被处以最高三倍广告费的罚款,无法计算或广告费低时处10万至20万元罚款;严重时最高五倍广告费罚款,无法计算或广告费低时处20万至100万元罚款[427] - 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批准文号有效期与产品注册证、备案证或生产许可证最短有效期一致,无有效期规定时为两年[429] - 违反《网络安全法》及相关规定,可能承担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停业、关闭网站等行政责任,严重时承担刑事责任[431] - 《数据安全法》2021年9月生效,对“重要数据”建立分级保护制度,处理“重要数据”的经营者需指定“数据安全官”和“管理部门”,定期评估风险并提交报告[432] -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2021年9月生效,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网络安全测试和风险评估,报告结果并整改问题[432] - 互联网平台运营商拥有超100万用户个人信息且拟在外国上市,需接受网络安全审查[438] - 数据处理者处理超100万个人信息并进行海外首次公开募股,需按规定申请网络安全审查[438] 公司财务与税务相关 - 公司需将至少10%的税后利润分配至法定储备基金,直至储备基金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50%[445] - 中国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向非“居民”海外投资者支付股息的预扣税最高税率为20%,国务院规定降至10%,若满足条件,香港公司持股至少25%时税率为5%[445] -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中国境内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451] - 注册商标有效期为10年,可在到期前12个月申请续展,有6个月宽展期,续展后有效期为10年[441] - 发明专利有效期为20年,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期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算[442] - 用人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工数量不得超过其员工总数的10%[449] - 参与海外上市公司股份激励计划的相关人员需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登记[446] - 人民币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需获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当地分支机构事先批准[444] - 公司于2019年12月6日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可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有效期三年[452] - 非中国居民企业股东获中国境内股息,通常适用10%的所得税税率,可依税收协定降低[453] 公司股东与场地租赁 - 公司主要股东为药旺有限公司(86%)和其他投资者(14%),武汉华中药品贸易有限公司股东为1药网科技(70%)和武汉卓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30%)[456]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多地租赁办公和运营场地,总面积约242366.3平方米[457]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 - 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9.5亿、82亿和124.3亿人民币(19.5亿美元),B2B产品收入分别为32.9亿、74.9亿和118.4亿人民币(18.6亿美元)[461] - 2019 - 2021年公司净亏损占净收入的比例从12.7%降至5.7%,再降至5.0%[461] - 2019 - 2021年B2B产品收入占总净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3.3%、91.3%和95.3%[465] - 2019 - 2021年销售和营销费用分别占总净收入的8.6%、4.9%和4.1%[469] - 2019年B2C产品收入为636,430元,占比16.1%;B2B产品收入为3,293,268元,占比83.3%[472] - 2020年B2C产品收入为666,223元,同比增长8.1%;B2B产品收入为7,490,449元,同比增长91.3%[472] - 2021年B2C产品收入为491,855元(77,182美元),占比3.9%;B2B产品收入为11,839,850元(1,857,931美元),占比95.3%[472] - 2021年B2B业务产品收入达11.84亿元(1.86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58.1%[473] - 2021年B2C业务产品收入达49190万元(7720万美元),较2020年下降26.2%[473] - 2019年服务收入小计3,929,698元,占比99.4%;其他收入22,355元,占比0.6%[472] - 2020年服务收入小计8,156,672元,占比99.4%;其他收入46,485元,占比0.6%[472] - 2021年服务收入小计12,331,705元(1,935,113美元),占比99.2%;其他收入94,197元(14,782美元),占比0.8%[472] - 2019年总收入为3,952,053元,占比100%[472] - 2020年总收入为8,203,157元,占比100%;2021年总收入为12,425,902元(1,949,895美元),占比100%[472] 公司业务平台 - 公司通过1药网商城、1诊所以及1药房三大平台,为消费者和药店提供服务[459][460][461]
111(YI) - 2021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2-03-18 05:09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第四季度净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31%,连续14个季度同比增长;全年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61%,首次突破10亿元里程碑 [16] - 2021年第四季度毛利润同比增长98%,B2B业务板块利润同比增长133%;全年毛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70%,B2B业务板块利润同比增长126% [16][17] - 2021年第四季度非GAAP运营亏损占净收入的比例从2020年第四季度的4.2%降至2.2%;全年非GAAP运营亏损占净收入的比例从4.8%降至4% [16][42] - 2021年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03%,其中B2B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95% [17] - 2021年研发费用1.893亿元,同比增长106%,并获得19项专利 [1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B2B业务是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1年B2B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59%,毛利率从第一季度的3.6%稳步提升至第四季度的5.2% [18] - B2C业务2021年第四季度收入1.009亿元,同比下降23%,毛利率从17.5%提升至24.8%;全年收入5.22亿元,同比下降24%,毛利率从20.1%提升至20.9% [38][4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庞大,2019年药品销售额超过2.4万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4.2万亿元 [1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分三步:构建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扩大规模、提高利润率和实现盈利,目前已进入第三阶段,有望在短期内实现盈利 [33][34] - 公司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连接患者与药品及医疗服务,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提高效率,优化业务流程,扩大药品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8] - 公司通过直接与制药公司合作、优化产品组合、创新服务模式等方式提高利润率 [18][21] - 公司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开发智能供应链平台、价格智能系统等工具,提高运营效率 [24][26] - 公司在B2B和B2C业务领域均有创新举措,如推出1 Health数字特许经营服务、建立专业互联网医院等 [28][2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政府支持医疗行业发展,国家加强数字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和十四五规划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监管环境 [30] - 公司对业务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预计利润率增长将快于市场增长 [49] -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如疫情影响物流,但公司认为疫情也带来了机遇,加速了线上业务的拓展 [84][8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建立了最大的虚拟药房网络,拥有38.5万家门店,并与500多家国内外制药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7] - 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疫情期间为超过50万用户提供免费在线咨询服务,与欠发达地区医院合作,捐赠个人防护装备等 [31] - 公司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在运营过程中减少不可降解消耗品的使用 [32]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2021年第四季度毛利率增长的驱动因素及2022年预期的毛利率水平 - 驱动因素包括直接从制药公司采购降低成本、数字平台匹配供需、优化产品组合和结构、技术工具提高效率等;预计2022年毛利率增长速度将快于收入增长速度,B2B业务将更加健康 [45][48] 问题2: 公司2022年的增长前景 - 公司对业务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预计将快于市场增长,且利润率增长将更快 [49] 问题3: 面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中概股的监管,公司将采取的措施 - 公司将专注于业务发展和战略执行,提升企业价值;希望中美监管机构能就PCAOB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50] 问题4: 公司毛利率持续增长的原因 - 包括直接从制药公司采购、优化产品组合、服务收入增加等;预计2022年将继续保持毛利率改善的趋势 [52][54] 问题5: 公司与制药公司合作的专业互联网医院模式的价值 - 该模式能够覆盖偏远地区患者,提供创新药物和专业知识,提高客户忠诚度;已与多家制药公司合作开展多个疾病领域的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56][57] 问题6: 公司过去几年的业务战略执行情况 - 公司执行了三步战略,即构建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扩大规模、提高利润率和实现盈利,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财务成果,有望在短期内实现盈利 [61] 问题7: 公司目前的现金储备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共计9.43亿元;第四季度已实现整体现金净流入,现金储备足以支持业务扩张 [63] 问题8: 中国近期政策对医疗数字化的影响及对公司的机遇 - 政策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公司的数字平台能够重构价值链,整合药品和医疗服务,为各方带来价值;公司拥有庞大的药房网络和供应链能力,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65][67] 问题9: 非GAAP净亏损显著收窄的主要因素及如何维持这一趋势 - 主要因素是利润率持续改善和运营成本效率提高;公司将继续以盈利增长为目标,努力实现2022年运营层面的季度盈亏平衡 [70] 问题10: 公司如何利用虚拟药房网络创造更多价值 - 公司为药房提供了一系列服务,如云处方服务、1 Drug Express O2O服务、1 Health数字特许经营服务等;未来还将有更多创新举措 [72][73] 问题11: 公司如何保护供应链优势并进一步发挥竞争力 - 公司通过加大供应链投资、提高运营效率、优化管理系统等方式增强供应链能力;利用实时数据和优化模型进行库存、价格等方面的优化 [75] 问题12: 服务收入是否将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收入来源,以及是否计划推出更多创收产品 - 公司服务收入需求持续增长,如数字营销服务、云处方服务等;将继续创新和推出更多有价值的服务,预计服务收入将对公司损益表产生积极影响 [77][78] 问题13: 公司获得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哪些业务领域,以及试图构建的进入壁垒 - 专利主要围绕数字患者管理平台、智能供应链等领域;公司认为技术是业务的核心,通过技术投资和系统建设,能够更好地了解客户和市场,做出明智决策 [81][82] 问题14: 如果疫情持续,对公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 疫情虽然带来了物流限制等挑战,但也增加了市场对线上药品和医疗咨询的需求,促进了公司业务的线上拓展;公司通过提供线上工具和服务,帮助合作伙伴应对疫情,实现业务增长 [84][85]
111(YI) - 2021 Q4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2-03-18 02:30
业绩总结 - 2021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人民币3,461百万(约合54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1%[10] - 2021年全年净收入为人民币12,426百万(约合1,950百万美元),同比增长52%[11] - 2021年第四季度毛利润为人民币3,331百万(约合52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5%[10] - 2021年全年毛利润为人民币8,203百万(约合1,257百万美元),同比增长70%[11] - 2021年总收入为12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6%[24] 用户数据 - 服务收入在2021年同比增长103%,达到人民币94.2百万(约合14.8百万美元)[12] - 2021年第四季度B2B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8%[11] - 2021年第四季度数字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95%[12] - 直接采购来自515家知名中外制药公司,覆盖超过385,000家药店,药店覆盖率达到70%[23] 未来展望 - 2021年非GAAP运营损失占净收入的比例为4.8%,较2020年下降200个基点[29] - 2021年库存周转天数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行业平均为60天[19]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2021年公司拥有19项专利和30多个专有系统,巩固技术护城河[23] - 2021年公司在数字健康、大数据分析和智能供应链技术领域申请了19项专利[15] 负面信息 - 2021年净亏损为621,025,000人民币(97,452,000美元),较2020年的467,108,000人民币(71,588,000美元)增加了33%[41] - 2021年非GAAP净亏损为475,432,000人民币(74,605,000美元),较2020年的391,413,000人民币(59,989,000美元)增加了21.5%[42] - 2021年运营亏损为642,140,000人民币(100,766,000美元),较2020年的473,311,000人民币(72,538,000美元)增加了35.7%[41] 其他新策略和有价值的信息 - 2021年公司为受COVID-19影响的地区提供了个人防护装备和相关服务[21] - 2021年公司通过1 Clinic提供了约520,000次免费的医疗咨询[21] - 2021年销售和营销费用为513,146,000人民币(80,524,000美元),较2020年的399,610,000人民币(61,243,000美元)增长了28.5%[41] - 2021年一般和行政费用为206,981,000人民币(32,480,000美元),较2020年的128,226,000人民币(19,651,000美元)增长了61.3%[41] - 2021年技术费用为189,284,000人民币(29,703,000美元),较2020年的92,080,000人民币(14,112,000美元)增长了105.5%[41] - 2021年履行费用为355,836,000人民币(55,838,000美元),较2020年的226,930,000人民币(34,779,000美元)增长了56.7%[41] - 2021年利息支出(净)和其他损失(净)为21,115,000人民币(3,314,000美元),较2020年的6,203,000人民币(950,000美元)增长了240.5%[41]
111(YI) - 2022 Q1 - Quarterly Report
2022-03-17 00:00
净收入相关数据 - 2021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34.6亿元人民币(5.431亿美元),同比增长30.9%[2][4][7] - 2021财年净收入为124亿元人民币(19.5亿美元),同比增长51.5%[2][6][15]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净收入分别为124.26亿元人民币和82.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48%;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净收入分别为34.61亿元人民币和26.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99%[36] B2B业务净收入相关数据 - 2021年第四季度B2B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34.6%,细分产品和服务分别增长34.5%和54.0%[4][8] - 2021财年B2B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58.5%,细分产品和服务分别增长58.1%和195.2%[16] 运营亏损相关数据 - 2021年第四季度非GAAP运营亏损为7690万元人民币(1210万美元),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4.2%降至2.2%[2][12]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运营亏损为4.965亿元人民币(7790万美元),去年为3.976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百分比从去年的4.8%降至今年的4.0%[21]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经营亏损分别为6.42亿元人民币和4.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61%;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经营亏损分别为1.05亿元人民币和1.4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62%[36] 技术费用相关数据 - 2021财年技术费用为1.893亿元人民币(2970万美元),同比增长106%[3] 现金及投资相关数据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共计9.432亿元人民币(1.48亿美元)[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为9.432亿元人民币(1.48亿美元),2020年12月31日为16亿元人民币[22] 运营成本和费用相关数据 - 2021年第四季度运营成本和费用为36亿元人民币(5.595亿美元),同比增长27.9%[10] - 2021财年运营成本和费用为131亿元人民币(21亿美元),同比增长50.6%[17]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经营成本和费用分别为130.68亿元人民币和86.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62%;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经营成本和费用分别为35.66亿元人民币和27.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91%[36] 合作伙伴数量相关数据 - 公司与制药公司的合作伙伴数量增加到515家[2] 净亏损相关数据 - 净亏损为6.21亿元人民币(9750万美元),去年为4.671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百分比从去年的5.7%降至今年的5.0%[21]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为4.754亿元人民币(7460万美元),去年为3.914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百分比从去年的4.8%降至今年的3.8%[21]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净亏损分别为6.21亿元人民币和4.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00%;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净亏损分别为1.02亿元人民币和1.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55%[36]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相关数据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6.698亿元人民币(1.051亿美元),去年为4.565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百分比从去年的5.6%降至今年的5.4%[21]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5.242亿元人民币(8230万美元),去年为3.808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百分比从去年的4.6%降至今年的4.2%[22]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分别为6.70亿元人民币和4.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72%;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分别为1.11亿元人民币和1.3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27%[36] 每股亏损相关数据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基本和摊薄每股亏损分别为4.04元和2.77元,同比增长45.85%;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基本和摊薄每股亏损分别为0.67元和0.79元,同比下降15.19%[36] 每美国存托股份亏损相关数据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基本和摊薄每美国存托股份亏损分别为8.08元和5.54元,同比增长45.85%;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基本和摊薄每美国存托股份亏损分别为1.34元和1.58元,同比下降15.19%[36] 经营活动净现金相关数据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经营活动使用的净现金分别为6.42亿元人民币和1.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6.26%;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使用的净现金分别为2.67亿元人民币和1.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15%[39] 投资活动净现金相关数据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投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分别为6.01亿元人民币和3.2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0.85%;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投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分别为1.87亿元人民币和2.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43%[39] 融资活动净现金相关数据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融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分别为2.74亿元人民币和10.7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4.36%;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融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分别为1.43亿元人民币和5.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5.09%[39] 资产负债权益相关数据 - 2020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30.26489亿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31.45833亿元人民币(4.9365亿美元)[34] - 2020年12月31日总负债为16.95844亿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22.97128亿元人民币(3.60469亿美元)[34] - 2020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为3.57405亿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 - 1.73321亿元人民币( - 2719.7万美元)[34] - 2020年12月31日总权益为4.064亿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 - 1.52144亿元人民币( - 2387.4万美元)[34]
111(YI) - 2021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1-11-20 01:0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42%,达33亿元人民币,自上市以来连续13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 [15] - 整体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06%,B2B服务收入达161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6% [15] - 非GAAP净亏损占净收入的百分比从2020年第三季度的4.1%降至本季度的3.8% [15] - 第三季度总净收入增长41.6%,达33.5亿元人民币,B2B业务收入增长46.3%,达32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B2C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2.9%,至1.24亿元人民币 [23] - B2B毛利率从2.6%升至4.4%,B2C毛利率稳定在20%左右,整体毛利率从3.8%升至5%,毛利润增长80.46%,达1.661亿元人民币 [24] - 第三季度总运营费用增长61%,至3.414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10.2% [24] - 履约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从2.5%升至3%,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比从4.4%降至3.9%,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G&A费用占比从0.9%升至1%,技术费用占比从0.9%升至1.7% [25][26] - 2021年第三季度非GAAP净亏损为1.363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3.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非GAAP净亏损为2.304亿元人民币,占比从4%升至6.4% [2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为11亿元人民币 [27] - 公司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总净收入在34.4亿 - 37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约30% - 40% [2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B2B业务仍是公司收入的核心部分,收入达32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绝大部分,同比增长46% [15] - B2C业务收入为1.24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第三季度下降23%,公司正将B2C业务转向盈利和正向利润率贡献 [1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目前公司已与超400家国内外制药公司建立直接采购合作关系,较去年增长33%,公司计划与全球至少20%(超1000家)的制药公司建立合作 [18] - 公司推出的1 Health会员计划发展势头良好,第三季度参与门店超11000家,超过内部目标10000家,超2000家门店使用公司专有系统管理业务 [20][2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致力于通过技术和互联网连接患者与药品及医疗服务,其生态系统整合供应、需求和数据,为患者提供产品和服务,解决医疗行业决策时患者数据不完整的问题 [11] - 公司拥有三个独特的技术平台,1 Pharmacy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之一,1 Clinic提供经济高效的医疗服务,1 Medicine是一站式药房服务平台 [12] - 公司采用S2B2C模式,为药店、制药公司、医生和患者提供不同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具有连接超65%中国零售药店和超20000名慢性病专家医生的竞争优势 [13][14] - 公司将继续投资于强大的技术基础设施,改善智能供应链,扩大服务范围,优化产品类别,提高效率,以实现规模经济和利润率的提升 [1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认为当前政策将继续为医疗行业和公司提供顺风,如“健康中国2030”倡议、电子商务发展计划等强调医疗保健的重要性,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和B2B平台发展,有利于公司发展 [8][9] - 新政策旨在解决医疗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对线上线下医疗业务数据整合和虚拟平台医生患者认证提出新要求,公司有能力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10] - 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随着业务增长,将受益于规模经济,有望实现利润率翻倍和盈利,预计在12个月内实现盈利 [17][4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积极履行ESG责任,已提供约400000次免费在线咨询服务,与当地医院合作,为服务不足的人群提供医疗服务,并通过捐赠个人防护设备支持疫情爆发地区 [21]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在线医疗服务法规草案对行业和公司有何影响?B2B业务过去几个季度实现强劲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未来能否保持增长势头? - 公司认为相关政策是行业和公司的顺风,数字化是未来趋势,虽然草案未最终确定,但严格的合规要求将催生创新解决方案,公司在合规方面一直有高标准 [32][33] - B2B业务收入在2021年第三季度达32亿元人民币,利润率增长速度远快于收入增长速度,公司将继续加强S2B2C模式的竞争力,为上下游合作伙伴和客户提供更多服务,有信心保持快速收入增长和更高的利润率增长 [34] 问题2: 与制药公司的合作有哪些更新,有哪些新的合作形式?One Health会员计划有哪些更新,如何区分会员服务与其他药店服务?公司预计何时实现盈亏平衡? - 公司与制药公司的采购合作关系增加到超400家,还与多家制药公司成立了专业互联网医院,如与日本中外制药的合作,为心血管患者提供疾病教育、管理工具等服务 [39][40] - One Health计划旨在建立一个联邦模式,让更多中小药店加入平台,享受与大型连锁药店相同的采购、产品选择、系统和数字技术等优势,目前已覆盖超28个省份,超300家中等至小型连锁药店和11000家门店加入 [41][42] - 公司预计在12个月内实现盈利,随着规模扩大和利润率提升,将引入更多高利润率产品,优化投资,提高盈利能力 [43] 问题3: 公司在哪些领域加强技术能力?服务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保持增长势头?公司寻求进入的市场规模和前景如何?公司科创板IPO的进展如何? - 公司技术投资同比增长155%,旨在解决制药公司、药店、医生和患者在供应链等方面的挑战,如One Health计划中已数字连接近300万消费者,公司在健康、大数据分析和供应链领域已获得19项专利,拥有超30个专有系统 [47][48] - 服务收入增长来自为市场卖家、药店、制药公司提供的服务费用以及供应链服务等 [45][46] - 制药市场规模约2万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院外渠道市场规模将超2万亿元人民币,公司将专注于院外护理市场,利用平台优势重新定义供需关系 [48][49] - 公司国内IPO准备工作仍在进行中,内部评估已满足所有要求,但需评估新的股市规则,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将根据SEC规则及时披露进展 [50] 问题4: B2B业务的毛利率在长期(如10年)内可能达到多高?履行能力提升的目标和时间线是什么,是否会建设更多履行中心,资本支出预期如何?如何加强与现有药店客户的关系,以及如何拓展其他35%的药店客户? - B2B业务毛利率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45%,是收入增长速度的3.15倍,毛利率提升得益于引入高利润率产品、优化定价系统、直接采购和提高供应链效率,未来有足够空间进一步提高毛利率,且利润率增长速度将快于收入增长速度 [53][54] - 履行中心容量是公司增长的重要瓶颈,公司将继续优化和自动化供应链,扩大容量,同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利用合作伙伴的容量,提高运营效率和进入壁垒 [55][56] - 公司已覆盖约65%的药店市场,未来将不再以扩大市场覆盖为首要任务,而是加强与现有药店的忠诚度和钱包份额,通过One Health等计划提供增值服务,同时欢迎新客户加入 [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