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1药网(YI)
icon
搜索文档
111(YI) - 2020 Q4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1-03-19 03:19
业绩总结 - 公司在2020财年第四季度的收入为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7%[1] - 2020财年总收入为4.5亿美元,较2019财年增长了25%[1] - 公司在2020财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为300万美元,净利润率为2.5%[1] - 2020财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为45%,较上年同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1] - 2020财年第四季度的每股收益(EPS)为0.05美元,同比增长25%[1] - 公司在2020财年第四季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500万美元[1] - 2020财年第四季度的客户增长率为20%,客户总数达到10万[1] 研发与技术 - 公司在2020财年第四季度的研发支出为20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1.7%[1] - 公司推出了数字化技术,包括医生与患者平台和数字营销[7] - 公司在药品管理系统中引入了智能采购和库存优化系统[7] - 公司在数字化转型中,重点发展了电子处方和SaaS服务[9] - 公司在数字业务发展系统中,整合了多种管理系统以提升运营效率[7] 市场扩张与商业模式 - 公司采用S2B2C商业模式,快速扩展直销给药店和医生[8] - 公司通过全渠道药品商业化,增强了与制药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合作[7] - 公司在药品分销和市场销售方面,积极拓展与药品分销商的合作[7] 未来展望 - 2021年第一季度总净收入预计在人民币25.3亿至26亿之间[28] - 预计同比增长61%至65%[28] - 如果排除2020年第一季度某些一次性疫情供应销售的影响,预计同比增长87%至93%[28] 运营效率 - 公司在2020财年第四季度的运营费用为50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4.2%[1] - 2020财年第四季度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为30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2.5%[1] - 公司在供应链平台上实现了优化,提升了整体效率[9] - 公司致力于通过智能采购系统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利润率[7]
111(YI) - 2021 Q1 - Quarterly Report
2021-03-18 00: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净收入 - 2020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26.4亿元人民币(4.051亿美元),同比增长96.1%[1][7] - 2020年全年净收入为82亿元人民币(12.6亿美元),同比增长107.6%[2][15] - 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预计总净收入在25.3亿至26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约61%至65%,若排除2020年第一季度某些一次性防疫物资销售的影响,增幅为87%至93%[21] - 2019年和2020年全年净收入分别为39.52053亿人民币和82.03157亿人民币,对应美元为12.57189亿美元[3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毛利润 - 2020年第四季度毛利润为1.036亿元人民币(1590万美元),同比增长143.7%[1] - 2020年全年毛利润为3.658亿元人民币(5610万美元),同比增长121.5%[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净亏损 - 2020年第四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9820万元人民币(1510万美元),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10.7%降至3.7%[2][13] - 2020年全年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808亿元人民币(5840万美元),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的11.0%降至4.6%[3]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4.565亿元人民币(7000万美元),去年为4.996亿元,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的12.6%降至2020年的5.6%[19] - 2019年和2020年全年净亏损分别为5.01827亿人民币和4.67108亿人民币,对应美元为7158.8万美元[39] - 2019年和2020年全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分别为4.99606亿人民币和4.56533亿人民币,对应美元为6996.7万美元[3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现金及等价物等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共计16.2亿元人民币(2.481亿美元),而2019年12月31日为6.977亿元人民币[3]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为16.2亿元人民币(2.481亿美元),2019年12月31日为6.977亿元[2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第四季度B2B业务收入为24.748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8.7%;B2C业务收入为1.681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8][9] - 2020年全年B2B业务收入为75.118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7.8%;B2C业务收入为6.912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1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履约费用 - 2020年第四季度履约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从2019年同期的3.6%降至2.6%;全年从3.3%降至2.8%[5] - 履约费用为2.269亿元人民币(3480万美元),较去年的1.29亿元增长75.9%,占2020年净收入的2.8%,去年为3.3%[1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产品销售成本 - 产品销售成本为78.4亿元人民币(12亿美元),较去年的37.9亿元增长107.0%[1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销售和营销费用 - 销售和营销费用为3.996亿元人民币(6120万美元),较去年的3.406亿元增长17.3%,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的8.6%降至2020年的4.9%[1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一般及行政费用 - 一般及行政费用为1.282亿元人民币(1970万美元),较去年的1.235亿元增长3.8%,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的3.1%降至2020年的1.6%[1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技术费用 - 技术费用为9210万元人民币(1410万美元),较去年的6190万元增长48.8%,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的1.6%降至2020年的1.1%[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运营亏损 - 运营亏损为4.733亿元人民币(7250万美元),去年为4.935亿元,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的12.5%降至2020年的5.8%[19]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运营亏损为3.976亿元人民币(6090万美元),去年为4.392亿元,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的11.1%降至2020年的4.8%[19] - 2019年和2020年全年运营亏损分别为4.93513亿人民币和4.73311亿人民币,对应美元为7253.8万美元[3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每股及每ADS亏损 - 2019年和2020年全年每股亏损分别为3.05人民币和2.77人民币,对应美元为0.42美元[39] - 2019年和2020年全年每ADS亏损分别为6.10人民币和5.54人民币,对应美元为0.84美元[3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现金流量 - 2019年和2020年全年经营活动使用的净现金分别为5.12382亿人民币和1.16777亿人民币,对应美元为1789.7万美元[41] - 2019年和2020年全年投资活动提供/使用的净现金分别为2.37675亿人民币和 - 3.24669亿人民币,对应美元为 - 4975.7万美元[41] - 2019年和2020年全年融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分别为1.08987亿人民币和10.70408亿人民币,对应美元为16.4048亿美元[4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运营总成本 - 2019年和2020年全年运营总成本分别为44.45566亿人民币和86.75455亿人民币,对应美元为13.29572亿美元[39]
111(YI) - 2020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0-11-20 11:47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总净收入增长113%,达到23.6亿元人民币,超过指引范围上限 [10][23] - 非GAAP净亏损占净收入的百分比从2019年第三季度的约10%收窄至本季度的4% [10] - 毛利润增长90%,达到9000万元人民币,综合毛利率为3.8%,去年同期为4.3% [10][24] - 总运营费用增长28.2%,达到2.12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百分比从14.9%降至9% [24][25] - 履约费用占净收入的百分比从去年同期的2.8%降至2.5% [25] - 销售和营销费用占净收入的百分比从去年同期的7.9%降至4.4% [25] - 一般及行政费用较去年同期下降10.8%,占净收入的百分比从2.9%降至1.2% [25] - 技术费用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49.4%,占净收入的0.9%,去年同期为1.3% [25] - 非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收窄至9400万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4%,去年同期为1.1亿元人民币,占9.9% [26] - 预计第四季度总净收入在24.4亿至25.6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约81%至90% [26] - 截至2020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总计12亿元人民币,2019年12月31日为6.97亿元人民币 [27] - 本季度经营活动产生正现金流2500万元人民币,年初至今经营活动也实现正现金流 [2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B2B业务 - 订单数量增长近300%,收入增长134%,达到22亿元人民币 [18] - 现有客户收入季度环比增长38.9%,新客户贡献季度环比增长的12.5% [18] - 毛利润增长344%,达到5800万元人民币,毛利率从1.4%提升至2.6% [18][24] B2C业务 - 收入和毛利润同比分别下降5.2%和6.3%,分别为1.61亿元人民币和3200万元人民币 [19] - 毛利率保持在20%左右 [2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围绕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商业化三个关键词展开,投资于医患互动平台、供应链和云解决方案等基础设施,利用全渠道商业化平台帮助药企 [30][31][33] - 公司建立了超30万家零售药店的虚拟药房网络,占中国零售药店总数一半以上,战略合作伙伴数量增至超300家,同比增长100% [13][16] - 与药企和保险公司建立合作,整合医疗生态系统关键利益相关者,形成良性循环 [16][17] - 与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定位不同,更专注于药品商业化,拥有独特的B2B、B2C基础设施,数字产品和解决方案更注重为药企创造价值 [64][6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疫情得到控制,经济复苏为公司运营创造积极环境,但仍需警惕新一波感染 [6] - 公司将专注于缩小净亏损,增加现有客户销售,获取新客户,加强客户粘性,扩大和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1] - 相信公司战略和执行能使其利用中国市场巨大机遇,实现可持续和长期盈利 [21] 其他重要信息 - 原CFO Luke Chen被任命为上海药 fang信息技术公司CFO,CEO Junling Liu将在过渡期间兼任代理CFO [7] - 9月24日公司举办第三届中国在线医疗峰会及合作伙伴会议,吸引约600名全球嘉宾,宣布多项战略合作协议 [8]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公司业务战略是否有重大变化 - 公司未来战略围绕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商业化三个关键词,投资于医患互动平台、供应链和云解决方案等基础设施,利用全渠道商业化平台帮助药企 [30][31][33] 问题2: 中国和美国在线药房市场的主要差异 - 中国在接受在线医生咨询和购药方面更积极,原因包括移动设备普及、电商客户众多以及政府政策支持 [35][36] 问题3: 在线药品监管政策变化对公司业务运营和竞争格局的影响 - 政策对整个行业和公司都非常积极,将更加开放在线医疗,同时加强对质量的严格、科学监测和管理,合规、透明和高效的公司将受益 [37] 问题4: B2C业务发展迅速的原因及如何保持增长势头 - B2B业务增长得益于客户数量增加和现有客户收入增长,主要源于数字营销能力,如为药企提供数字化营销工具和云服务,内部开发大数据工具提升销售效率 [40][41] 问题5: B2B业务毛利率提高且履行成本增加的原因 - 毛利率提高的原因包括直接从药企采购、推出价格智能系统和引入更多高毛利SKU [42] 问题6: B2B业务订单数量增加的原因 - 过去季度通过新供应链模型增加了SKU选择,通过供应链技术创新提高运营效率,降低履行成本,降低免运费门槛,提高客户购买频率和订单量 [43] 问题7: 数字医疗平台的最新进展、成就及明年计划,以及与互联网巨头的差异化 - 数字平台核心是医患互动平台,还包括数字跟踪药品流向、数字营销和智能采购工具,患者护理计划和数字营销是优势,如糖尿病教育活动吸引超500万用户参与,超1000万人观看 [47][49][50] 问题8: 云服务的内容及是否向独立药店收费 - 为医生、药店、药企、保险公司等提供云服务系统,以药店为例,提供在线药房、在线诊所、在线库存和云CRM等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客户满意度达99% [51][52] 问题9: 物流系统与其他在线药品玩家的比较 - 公司物流系统覆盖超80%客户,履行成本低,行业领先,正在优化供应链,注重客户体验 [52][56] 问题10: 公司距离财务盈亏平衡还有多远 - 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充裕,本季度和年初至今经营活动均实现正现金流,未来将继续保持。目前处于投资和扩张阶段,暂不提供盈亏平衡指引,但相信随着收入增长、毛利率改善和运营效率提高,净亏损占净收入的百分比将进一步降低,有望在可预见的季度实现盈利 [53][54] 问题11: 众多知名药企与公司合作的优势 - 公司作为美国上市公司,合规性和透明度高,拥有高效供应链、广泛覆盖和深度渗透能力,具备全渠道药品商业化能力,在数字领域有创新能力,是药企首选合作伙伴 [60] 问题12: 公司与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在B2B方面的关键差异 - 公司定位与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不同,更专注于药品,而它们更关注消费者健康。公司数字产品和解决方案更注重为药企创造价值,拥有独特的B2B、B2C基础设施,以第一方业务运营,客户体验更好 [64][65] 问题13: 非GAAP净亏损持续收窄的趋势是否可持续,以及未来毛利率的情况 - 公司有信心继续缩小亏损并实现盈利,未来将通过扩大业务规模、与药企建立直接合作、改善产品组合和提高运营效率等方式提高毛利率,B2B业务毛利率有望提升至5% - 8% [66][67] 问题14: 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的进展 - 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按计划推进,将根据SEC规则适时披露相关信息 [67] 问题15: B2C业务收入和毛利率略有下降的原因,以及毛利率与销量的关系 - B2C业务收入和毛利率下降是公司有意识地投资于更好的基础设施,以实现长期业务价值,相信很快会重回增长轨道。目前毛利率仍保持在20%以上,与其他B2B平台相比处于合理范围,未来有望在收入和毛利率方面取得改善 [70] 问题16: 公司投资基础设施以实现增长的原因,以及之前未有的举措 - 公司不与大型流量平台竞争,投资于医患互动平台、虚拟诊所等基础设施,与药企合作通过数字平台将新药交付给患者,有望带来更可持续的业务增长 [72][73] 问题17: 药企选择公司进行患者教育和互动的原因 - 公司超70%的销售是处方药,专注于专业和处方产品,推出了糖尿病和皮肤病专科医院等创新模式,受到药企青睐 [75] 问题18: 公司对单个药店的平均销售额能达到多大规模 - 虽然公司已覆盖60%的药店,但市场仍有很大增长空间,每年药店业务市场规模是公司当前业务量的100倍,未来有机会进一步提高销售额和毛利率,单个药店的ARPU已显著增长 [78]
111(YI) - 2020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0-08-21 05:48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净收入达16.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5% [11][24] - 毛利润同比翻倍,超8500万元人民币,综合毛利率从去年的5%升至5.2% [11][25] - 非GAAP净亏损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的10.1%收窄至4.9% [11][27] - 总运营费用同比增长24.2%至1.77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比例从17.1%降至10.9% [2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受限现金为7.435亿元人民币,而2019年12月31日为697.7亿元人民币 [28] - 公司预计第三季度净收入在20 - 21.7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约80.1% - 95.4% [2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B2B业务 - 收入增长113.7%至13.9亿元人民币 [11][24] - 药房订单同比增长188.6%,达55.7万单 [11][24] - 联盟扩展至28万家零售药房,同比增加47% [11] - 毛利率从1%升至3.2% [25] B2C业务 - 收入增长6.4%至1.67亿元人民币,其中产品收入增长5.3%至1.61亿元人民币,服务收入增长46%至620万元人民币 [25] - 毛利率从20.9%升至21.1% [26] E - Channel业务 - 收入增长112.8%至6400万元人民币,订单数量同比增加216% [16] - 毛利率为6.9%,与上一季度相似 [2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未提及相关内容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完成向主要子公司姚方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注资4.198亿元人民币,约6049万美元,投前估值12亿美元,约83.3亿元人民币,并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8] - 战略优势包括增强资源、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新领域、加强品牌、巩固领先地位和实现合理估值 [9] - 持续执行四大增长支柱战略,利用技术驱动的集成模式,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23] - 探索新战略机会,专注于患者疾病管理,推出肺癌患者护理计划 [17][20] - 与国内外制药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数量在2020年上半年增长180.9%至259家 [15] - 认为与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的业务重点不同,不构成直接竞争,公司专注于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终身价值和综合服务 [69][7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疫情得到控制,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但全球仍面临健康危机和经济衰退 [6] - 相信中国医疗行业将经历数字化转型,公司有望从中受益 [67] - 认为处方外流趋势将加速,公司将从中获益 [62]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提供多种服务和能力,如供应链管理、融资服务、虚拟咨询和电子处方服务等,以满足客户需求并增强粘性 [12] - 与美团合作,为零售药房客户提供在线开店和配送服务,同时获取消费者数据 [13] - 为战略合作伙伴提供全渠道支持,包括品牌推广、患者教育和客户分析等服务 [1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肺癌患者全生命周期医患互动平台的进展、价值及是否会复制到其他疾病 - 该平台于7月在上海与中国基层医疗保健基金会合作推出,虽处于早期阶段但潜力巨大,已吸引20家国内外制药和医疗设备公司参与,未来将复制到其他疾病类型 [30][31] 问题2: B2B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如何保持增长势头 - 增长源于数字营销能力和供应链的提升,数字营销方面为制药公司提供云服务和销售工具,供应链方面加强直接采购和物流网络建设,并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 [33][34] 问题3: 姚方科技投前估值12亿美元的依据 - 公司认为目前在纳斯达克的市值被低估,与2018年上市时相比,业务规模已翻倍,投资者认可公司价值 [35] 问题4: 科创板IPO的预计时间和融资后战略计划是否改变 - 需满足中国监管要求,进展将通过新闻稿披露;融资将用于创新技术和供应链能力建设,以推动业务增长,战略保持不变 [39] 问题5: E - Channel业务的市场前景和毛利率趋势与B2B业务的比较 - E - Channel业务增长良好,原因是越来越多制药公司授权其进行电子渠道管理,通过供应链和价格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服务,未来将增强支持制药公司商业化的能力 [40][41] 问题6: 公司数字能力的具体情况 - 包括为制药公司提供云服务和数字营销服务,为B2B药剂师提供云药房等服务,为市场合作伙伴提供商业智能门户,为内部利益相关者提供销售工具,构建了线上线下药品商业化的强大机制 [44][45] 问题7: 子公司姚方的主要业务及选择科创板而非香港市场上市的原因 - 姚方是111的全资子公司;选择科创板是因为其汇聚中国科技公司,能获取国内资本,估值有吸引力,可提升公司在中国和国际的知名度,同时公司将维持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地位 [46][47] 问题8: B2B业务中药房钱包支出增加的关键驱动因素 - 公司提供更多SKU,采用JVP2模式快速扩展SKU,数字营销能力帮助获取更好价格,供应链融资服务帮助客户管理现金流,从而增加采购量 [51][52] 问题9: 公司商品销售成本和履约费用率下降的原因及对盈利的影响,以及与礼来合作的商业模式 - 履约费用率下降得益于规模经济、直接采购、物流优化和技术投资;与礼来合作,在糖尿病领域为患者提供咨询和处方服务,药品可送上门或到指定门店取货,该模式将复制到其他合作中 [54][56] 问题10: B2B业务毛利率提高的原因,B2C业务增长的驱动因素及未来发展战略,以及是否注意到处方外流加速的趋势 - B2B业务毛利率提高得益于直接采购、智能定价机制和供应链创新;B2C业务增长源于业务重组,未来将继续关注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应用慢性病管理系统;预计处方外流将加速,公司将从中受益 [60][61][62] 问题11: 中美关系对公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是否有机会 - 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国市场,不受中美关系直接影响,但在纳斯达克的市值受影响;公司希望关系改善,同时维持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地位 [64] 问题12: 公司的现金状况及新冠疫情后的展望和影响 - 截至6月30日,现金余额约7.15亿元人民币,刚完成新一轮融资4.2亿元人民币,运营现金流为正;预计疫情将推动中国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公司将从中受益 [66][67] 问题13: 与电商巨头竞争的优势,以及中国药品采购改革对B2B平台的影响 - 公司与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业务重点不同,70%业务为处方药,专注于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综合服务,拥有28万家线下药房网络;药品采购改革对公司有利,线上药店增加和医保覆盖线上药品等政策为公司带来机会 [69][70][71]
111(YI) - 2020 Q2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0-08-21 01:54
业绩总结 - 2020年第二季度净收入为人民币651百万,同比增长93.5%[14] - 2020年第二季度毛利润为人民币280百万,同比增长101.3%[14] - 2020年第二季度产品销售成本为15.37亿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的7.96亿人民币增长93.1%[51] - 2020年第二季度运营损失为9271.2万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的1.00亿人民币有所改善[51] - 2020年第二季度普通股东净亏损为9273.3万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的1.00亿人民币有所改善[51]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总资产为188.56亿人民币,较2019年12月31日的161.03亿人民币增长17.0%[49] 用户数据 - B2B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391百万,同比增长113.7%[17] - B2C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67百万,同比增长6.4%[17] - 2020年第二季度药品订单数量同比增长188.6%[18] - 111的客户满意度率超过99%[12] - E-Channel业务部门收入增长229.7%[38] 未来展望 - 2020年第三季度净收入预期为20亿至21.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0.1%至95.4%[45] - 111计划通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科技创新板上市其主要子公司,预计融资人民币419.82百万(约合6000万美元)[7]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111的“1药快递”在美团平台上新推出,支持线下药店开设线上药店[19] 市场扩张和并购 - 111在中国的数字医疗平台领导地位进一步增强,致力于与领先的制药公司建立更深的合作关系[9] - 111的药品收入贡献占总收入的70%[12]
111(YI) - 2020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0-05-22 05:54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第一季度总净收入增长140.3%,达到15.8亿元人民币,主要受各业务板块强劲表现推动 [13][19] - 产品收入方面,B2B板块增长178.4%至12.8亿元人民币,B2C板块增长7.5%至1.91亿元人民币,E - Channel板块增长229.7%至9900万元人民币;服务收入增长72.1%至700万元人民币 [19][20][21] - 毛利润增长163.3%至8800万元人民币,综合毛利率从去年的5.1%提升至5.6%;B2B板块毛利率从0.9%提升至2.9%,B2C板块从14.3%提升至20.2% [22] - 总运营费用增长44%至2.01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21.3%降至12.8%;非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1.09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比例从14.7%降至6.9% [23] -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受限现金为5.25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12月31日的6.977亿元人民币有所减少;公司在1000万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中,使用490万美元回购了99.8万份美国存托股票 [24] - 公司预计2020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在15.5亿至16.8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约85% - 100% [2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B2B业务为26万家强大的药房网络提供销售和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本季度收入增长178.4%,订单数量达到41.9万,同比增长196.4%,新增了药房网络 [14][20] - B2C业务产品收入增长7.5%,得益于持续吸引现有和新用户的努力 [20] - E - Channel业务从本季度开始单独报告,收入增长229.7%,该业务主要是向其他在线药品零售商销售产品,历史上其收入包含在B2C板块,占B2C板块收入的15% - 20% [15][20][2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增长战略有四个方面:一是打造中国最大的虚拟药房网络,覆盖超26万家药店,服务慢性病患者;二是建立全渠道药品商业化能力,成为制药公司的首选合作伙伴;三是通过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加强医疗生态系统;四是提升智能技术和整合线上线下基础设施,提供一流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8][9][10][11][12] - 公司近期任命安峰·郭为首席创新官,以确保全渠道药品商业化平台持续发展;2020年5月8日,与礼来中国合作推出首个在线糖尿病患者管理平台 [17] - 行业竞争方面,公司认为自身在B2C和B2B药房领域具有独特地位,已占据超60%的市场份额,将通过建立全渠道药品商业化平台和加强慢性病管理服务来构建竞争壁垒 [37][38][3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认为疫情虽带来不确定性,但公司基础设施使其能在危机中提供产品和服务,疫情将加速中国医疗行业的转型和数字化进程,公司具备优势从中受益 [29] - 公司有正确的战略、经验、资源和合作伙伴,能够在当前环境下抓住巨大的市场机会,将继续专注于执行增长战略,扩大领先优势,为各方创造价值 [18] 其他重要信息 - 会议提醒包含前瞻性陈述,受多种风险因素影响,公司无义务更新此类陈述,除非法律要求;所有数据以人民币为单位,比较为同比,详细财务信息可参考收益新闻稿 [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新冠疫情对整个行业和公司的影响,以及与礼来合作的在线糖尿病患者管理平台后续合作和慢性病管理策略 - 公司认为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中机会大于风险,其基础设施能使其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疫情将加速中国医疗行业的转型和数字化;与礼来合作的平台已在4月30日推出并开始接收订单,将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周期管理,该模式将扩展到其他慢性病管理 [29][30][31] 问题2: E - Channel业务与其他电商平台的合作方式、增长和利润率预期,以及公司未来的战略扩张方向 - E - Channel业务是向其他在线药品零售商销售产品,历史上收入包含在B2C板块;该业务增长得益于疫情、更多制药公司授权以及满足客户需求;公司未来战略一是构建全渠道药品商业化平台,二是通过该平台积累消费者,进行终身疾病管理 [33][35][36][37][38][39] 问题3: B2C业务毛利率大幅扩张的驱动因素,履约成本比率上升的原因及构成,以及公司战略是否从B2B模式转向B2C模式 - B2B业务毛利率提升得益于采购、产品组合和技术三方面;履约成本比率在2020年第一季度略有上升主要是受疫情和中国新年影响,随着疫情稳定,物流成本已恢复正常,预计履约效率将提升;公司认为不应局限于B2B或B2C模式,而是专注于连接患者与药品及医疗服务 [41][45][46][48][49] 问题4: 未来12 - 24个月价值链中的机会和风险,以及如何实现机会货币化和规避风险;各业务板块的有机增长与无机增长情况,以及有机增长中平均销售价格(ASP)的影响 - 机会主要是疫情推动线下向线上转变,以及制药公司专注创新药;风险主要是竞争风险,公司将通过执行战略来缓解;公司在有机增长的同时,也在寻找无机增长机会 [50][53][54][55] 问题5: 公司使命及未来一年的业务发展计划,以及公司模式与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模式的比较 - 公司使命是数字连接患者与药品及医疗服务,未来将继续在虚拟药房网络、全渠道药品商业化平台、生态系统和供应链方面加强领导地位;公司认为与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方向相似,但自身优势在于智能供应链和基于云的服务,目前仍被低估 [57][58][59][60][61] 问题6: 第一季度股价和流动性显著增加的原因,以及《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公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 股价和流动性增加是因为公司自IPO以来连续六个季度超出市场预期和指引,且疫情显示互联网医疗的价值;公司将密切关注《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发展,同时专注自身业务和增长 [62][63] 问题7: 药房订单数量比率较低的原因,订单包含内容和平均票价;运营费用占收入的合理比率预期;公司在新冠疫苗商业化中的作用 - 药房订单数量比率看似低是因为客户包括独立门店和中小连锁,连锁订单会稀释数据;运营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自IPO以来持续下降,公司将继续提高运营杠杆,今年将逐季缩小净亏损;公司认为自身网络可用于服务国家,若疫苗上市,可通过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和药房网络提供配送或线上线下结合的解决方案 [64][65][66][67][68][69]
111(YI) - 2020 Q1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0-05-21 19:27
业绩总结 - 2020年第一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140.3%,达到人民币XX百万[10] - 2020年第一季度毛利润同比增长163.3%,达到人民币XX百万[10] - 2020年第一季度净收入为人民币1,575,668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655,601千增长了140%[49] - 2020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124,612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118,490千有所增加[49] - 非GAAP净亏损在2020年第一季度为人民币109,413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92,262千有所增加[52] 用户数据 - 药房订单数量同比增长196.4%,达到419千单[13] - 公司的零售药房网络覆盖超过260,000家,市场份额超过50%[8] - 公司的客户满意度达到98%以上[8] 成本与费用 - 2020年第一季度产品销售成本为人民币1,488,070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622,334千增长了139%[49] - 2020年第一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为人民币95,751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75,461千增长了27%[49] - 2020年第一季度的履行费用为人民币55,603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21,253千增长了162%[49] - 2020年第一季度的技术费用为人民币21,037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15,030千增长了40%[49] - 2020年第一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为12.8%,较2019年第一季度的21.3%显著下降[41] 未来展望 - 2020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预计在人民币15.5亿到人民币16.8亿之间,同比增长85%到100%[44] 资产与现金状况 - 截至2020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限制性现金为人民币525,014千[46] - 截至2020年3月31日,总资产为人民币1,648,770千[47] 合作与市场扩张 - 214家领先制药公司通过直接药品采购建立合作关系[19] - 通过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24小时内可向300多个城市提供配送服务[20] 其他信息 - 2020年第一季度总运营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为XX%[41] - 2020年第一季度非GAAP净亏损相较于净收入的比例持续缩小[40]
111(YI) - 2019 Q4 - Annual Report
2020-04-16 20:38
公司发展历程 - 2010年公司创始人推出中国首批在线零售药店之一1药网[292] - 2016年公司通过互联网医院1诊开展在线医疗服务[292] - 2016年公司开始从纯B2C业务向新零售平台转型[294] - 2016年公司推出在线市场模式[300] - 2017年公司进一步扩大产品范围,引入更多健康和保健产品及智能可穿戴设备[307] - 2018年公司推出数据服务和数字CSO服务进行试点[335][336] - 公司于2018年9月15日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次公开募股净收益约1.012亿美元[290] 公司业务规模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有12家线下零售药店,分布在广州、上海、天津和昆山[303]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已使超23.5万家线下药店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客户覆盖中国31个省份[316]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在批发业务的直销模式下,直接从188家制药公司和857家经销商采购药品[319]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直接从188家制药公司和857家经销商采购[341]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已获得188家制药公司的“一级”经销商资格[343]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的履约网络包括五个区域履约中心[355]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技术和IT团队有200名员工[370] 公司业务服务 - 2019年1药网的客户满意度超过99%[315] - 公司为1药网客户提供线上贷款申请服务,助其获得第三方低息信贷[323] - 公司云库存管理服务可使药房订单处理在15分钟内完成[325] - 公司自动化销售工具使线下销售覆盖效率提高了3倍[332] - 公司供应链管理系统由WMS、TMS、PMS、OMS和PIS四个子系统组成[346][347][348][349][350] - 公司一般能在24小时内送达31个省的主要城市,72小时内送达全国[357] - 公司对采购产品进行随机质量检查,不合格则拒收[359] 公司抗疫行动 - 2020年公司向武汉捐赠100,000个防护口罩及其他防护材料[382] - 2020年1月20日公司成立抗疫指挥团队,高管带队赴湖北前线提供医疗物资[381] - 2020年1月24日起,公司互联网医院为武汉及湖北全省提供免费在线医疗咨询和免费在线续药服务[382] - 2020年3月17日起,公司互联网医院为海外华人提供免费中文在线咨询服务[383] 公司市场推广 - 公司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和口碑推荐等扩大市场用户群,为新用户和药房客户提供激励[385] - 公司通过实地销售和“城市合伙人”计划获取药房客户,协调市场开发和推广工作[386] 公司子公司情况 - 公司全资子公司Yao Fang从事外资允许行业的技术服务、咨询和商品销售;70%控股子公司Wuhan Central China从事在线B2B医药电子商务业务,属外资限制行业但不受50%外资限制[392] - 111.Inc(开曼群岛)持有耀旺有限公司(香港)100%股权[475] - 姚方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持有武汉华中药品贸易有限公司70%股权[475] - 广东一号药房有限公司股东为岳轩和景柳,各持股50%[476] 公司资质证书 - 公司已注册28项软件著作权、32个域名(含111.com.cn和yaoex.com)、262个注册商标(含“1药网”),并申请了4项专利[390] - 易好医药连锁和武汉华中已获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可开展信息服务和在线数据及交易处理服务(仅限电子商务)[399] - 易好医药连锁持有增值电信服务许可证,拥有与其提供的电信业务相适应的域名、商标和设施[402] - 易好药房、易好医药连锁及其分支机构等已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需在到期前六个月申请换证[405] - 易好药房、易好医药连锁及其分支机构等已获得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GSP证书),有效期为五年,需在到期前三个月重新审查换证[408] - 易好药房、易好医药连锁及其分支机构等已获得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证书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409] - 易好药房、易好医药连锁和武汉华中已获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有效期为五年,可在到期前至少六个月重新审查换证[411] - 2005年9月CFDA颁布《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12月生效,企业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须获资格证书,有效期5年,分A、B、C三类,武汉华中、一号药房和一号医药连锁分别获得对应证书[413] - 西南互联网医院、广东一号医药连锁东山和越秀中医诊所获执业许可证[424] 行业法规政策 -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处方药销售有严格规定,违规销售处方药的企业将被责令整改、警告和罚款,最高不超过1000元;违规通过邮寄或互联网销售处方药的企业,罚款取药品销售额两倍和3万元中的较低值[407][408] - 2017年1月国务院取消省级CFDA对除第三方平台外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企业的审批,4月CFDA办公厅通知药企和批发企业可通过自身网站与其他企业交易,但不得向个人消费者提供服务,零售连锁企业可向个人消费者提供服务,但有业务范围限制[414] - 2017年9月国务院取消第三方平台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审批,11月CFDA办公厅通知取消审批,但企业需建立监管体系,地方CFDA实施日常监管[416] - 2017年11月CFDA发布《网络药品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8年2月再次发布,2019年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取消处方药在线销售限制,仅禁止特殊药品在线销售,SAMR发布《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仅持证企业可在线售药,截至年报日期,该办法未生效[418] - 2017年12月CFDA颁布《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2018年3月生效,从事医疗器械在线销售的企业须有相关许可证或备案,第三方平台须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销售信息记录保存有要求[419] - 2014年1月SAIC颁布《网络交易管理办法》,3月生效,2014年12月MOFCOM颁布《第三方网络零售平台交易规则制定程序规定(试行)》,2015年4月生效,2018年8月SCNPC颁布《电子商务法》,2019年1月1日生效[421] - 2016年3月MOF、GAC和SAT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4月8日生效,11月修订,2016年4月和11月发布的两批跨境电商商品清单被2019年12月发布的版本取代,2016年5月GAC发布通知进一步实施规则,2018年11月通知在37个跨境电商试验区,零售进口商品暂按个人物品处理[422] - 1994年2月国务院颁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医疗机构设立须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424] - 2019年4月MOF、MOHRSS和国家医保局通知在10个城市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诊所设立无需审批,备案后可执业[425] - 2018年7月NHC和SATCM发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对互联网医院设立有准入限制和基本标准要求[432] - 《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生效,2015年4月和2018年12月修订,2018年12月修订后生效[438] - 《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食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439] - 违反《广告法》广告内容要求,广告主会被处以20万至100万元罚款,严重时吊销营业执照等;广告经营者或发布者会被处以20万至100万元罚款,没收广告费,严重时吊销营业执照[445] - 处方药广告违规,广告经营者会被没收广告费,并处以20万至100万元罚款,严重时吊销营业执照[446] - 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违规,罚款最高为广告费的五倍,若广告费无法计算或显著较低,罚款10万至200万元,严重时罚款20万至100万元[446] - 药品和医疗器械广告许可证有效期为一年[448] - 《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有效期为十年,可在到期前十二个月申请续展,有六个月宽展期,续展后有效期仍为十年[458] - 《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有效期为二十年,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期为十年,均自申请日起算[459] - 《执业医师法》1999年5月生效,2009年修订[434] -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注册助理医师开具的处方需经注册医师签名才有效[436] 公司财务税务相关 - 公司需将至少10%的税后利润分配至法定储备基金,直至储备基金达到企业注册资本的50%[462] -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向海外投资者支付股息的预扣税最高税率为20%,国务院规定降至10%,与中国有税收协定的地区可适用更低税率,如香港公司持股至少25%时为5%[462] - 企业使用的派遣工数量不得超过员工总数的10%[467] - 2008年1月1日起,中国境内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15%的优惠税率[470][471] - 2008年1月1日起,非中国居民企业股东从中国境内取得的股息通常适用10%的所得税税率,可根据税收协定降低[472] - 公司可变利益实体需按季度向姚方支付相当于季度收入(关联方收入除外)3%的服务费[481] 公司股权及协议安排 - 公司通过一系列合同安排对可变利益实体及其子公司实施有效控制并获得经济利益[478][479] - 2017年7月13日,袁淑红将其持有的亿豪药房50%股权转给刘静[485] - 姚芳与可变利益实体股东签订独家选择权协议,股东不可撤销地授予姚芳或其指定第三方购买股权的独家选择权,购买价格为法律允许的最低价格[486] - 未经姚芳事先书面同意,可变利益实体不得进行补充或修改章程、增减注册资本等多项行为[486] - 可变利益实体股东承诺在协议期限内,未经姚芳事先书面同意,不向第三方转让、质押或以其他方式处置股权[486] - 公司中国法律顾问认为,可变利益实体的所有权结构目前未违反中国现行法律法规,相关协议有效、有约束力且可执行[487] - 2015年1月,商务部发布《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扩大了外国投资定义并引入“实际控制”原则[488] - 2018年12月,商务部发布新的《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删除了“实际控制”概念[488] - 可变利益实体未来仍有可能被视为外商投资企业并受到相关限制[488] - 若中国政府认定运营在线医药业务的协议不符合对增值电信服务业务的外资限制,公司可能面临严厉处罚[488]
111(YI) - 2019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0-03-13 03:5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第四季度总净收入增长141.8%,达到13.5亿元人民币,接近2018财年全年收入 [11][22] - 2019财年净收入为3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1.3% [11][25] - 2019年第四季度B2B产品收入增长247.5%,达到11.5亿元人民币;B2C产品收入下降13%,为1.94亿元人民币 [22][23] - 2019财年B2B产品收入增长243.2%,达到31.7亿元人民币;B2C产品收入下降9.9%,为7.633亿元人民币 [25] - 2019年第四季度整体毛利润增长83.8%,达到4250万元人民币,综合毛利率为3.2%;2019财年整体毛利润增长58.4%,达到1.65亿元人民币,综合毛利率为4.2% [23][25] - 2019年第四季度总运营费用增长35.6%,达到2.106亿元人民币;2019财年总运营费用增长30.5%,达到6.587亿元人民币 [23][26] - 2019年第四季度非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1.437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10.7%;2019财年为4.343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11% [24][27]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为6.977亿元人民币 [27] - 公司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总净收入在14亿至14.8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约113.5%至125.7% [2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第四季度B2B产品收入增长247.5%,达到11.5亿元人民币;2019财年增长243.2%,达到31.7亿元人民币 [22][25] - 2019年第四季度B2C产品收入下降13%,为1.94亿元人民币;2019财年下降9.9%,为7.633亿元人民币 [23][25] - 2019年第四季度B2C业务毛利率从7.6%提升至11.6%,B2B业务从0.5%提升至1.2%;2019财年B2C业务从9.5%提升至14.3%,B2B业务从0.9%提升至1.1% [23][2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第四季度签约药店网络超过2.5万家,全年结束时超过23.5万家,覆盖约50%的中国药店市场 [10][11] - 2019年第四季度药店季度订单数达到36.6万,同比增长超200% [1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致力于构建综合医疗服务平台,满足各城市医疗需求,2020年将继续增加网络供应商,特别是三至六线城市,并将业务拓展至公立医院 [10][12] - 持续建设和改进供应链、库存管理系统及数据分析能力,开发移动服务和工具 [15] - 2020年继续投资资源,为企业提供药品全渠道商业化服务 [16] - 与传统医药分销公司竞争,公司优势在于技术平台、人才基础、治理效率和全渠道模式 [39][40][4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新冠疫情成为重塑医疗行业的催化剂,预计医疗行业将向线上和线上线下融合方向转变,政府也将推动“互联网 +” [31] - 公司认为随着规模扩大和利润率提高,未来将实现盈亏平衡 [54] - 预计处方药在销售中的占比将越来越高 [57][58] 其他重要信息 - 疫情期间,公司成立抗疫指挥中心,提供免费在线医疗咨询和药品 refill 服务,捐赠口罩,推出疫情实时信息渠道和医疗物资保障服务 [19][20][21] - 公司应用程序在苹果应用商店医疗服务应用中下载量排名前二,下载量较疫情前增长5倍 [48]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新冠疫情和政策变化如何重塑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线下药店客户的转型或升级趋势如何,以及公司进入医院市场的最新进展和长期计划 - 疫情将推动医疗行业向线上和线上线下融合转变,政府会推动“互联网 +” 公司有药品福利计划和CRM项目,可留住疫情期间获取的客户 [31][32] - 公司在公立医院业务已取得进展,有药物与医生合作可开具处方并配送,已实现收入 [33] - 公司为线下药店设立 “Be Healthy Together” 项目,帮助其建立云药房、云诊所和云库存服务,疫情加速了传统药店向未来药店的转型 [34][35] 问题2: 公司如何与传统医药分销巨头竞争,2020财年的主要运营目标和核心资源投资方向,以及与商业保险的合作信息 - 公司在技术平台、人才基础、治理效率和全渠道模式方面具有优势,能为制药公司提供互补价值 [39][40][41] - 2020年公司目标是扩大业务规模、提高运营效率、提升利润率,主要投资于完善全渠道能力,重点关注三至六线城市 [43] 问题3: 疫情期间公司与客户或供应商合作确保服务质量的努力,以及慢性病患者在线 refill 处方习惯的变化数据 - 公司与各级地方政府进行深入讨论,为特定城市提供服务 慢性病患者在危机时期通过公司服务节省成本并获得持续护理,客户意识到线上线下结合服务的价值 [46][47] - 疫情期间,B2C端活跃用户和新用户数量显著增加,应用程序下载量增长5倍,公司确保了多数药品和物资的稳定供应 [48] 问题4: 2019年运营成本大幅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及趋势,公司达到盈亏平衡的预测和近期融资计划,以及疫情期间物流挑战的应对措施 - 运营成本下降是因为销量增加带来节省,以及供应链、技术和系统的持续升级 公司将继续投资供应链,提升服务水平 [51] - 疫情期间,公司利用全国物流网络相互支持,与国内外制药公司的直接采购合作确保了库存和供应稳定 [52][53] - 2020年公司将继续处于投资模式,合理支出以实现收入增长,虽无具体盈亏平衡时间表,但随着规模扩大和利润率提高,未来将实现盈亏平衡 [54] 问题5: 行业监管环境对处方药销售和慢性病管理发展的展望,以及公司在这方面的计划和进展 - 疫情期间,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慢性病在线 refill 处方,公司率先为武汉、湖北及全国提供 refill 支持,预计这一趋势在疫情结束后仍将持续 [56] - 由于政府改革,仿制药和创新药都将更依赖公司的全渠道平台进行商业化,预计处方药在销售中的占比将提高 [57][58] 问题6: B2C业务与B2B业务未来的动态,B2C业务付费用户的获取成本和留存率,以及公司是否考虑潜在的并购机会 - 公司的全渠道模式能让制药公司同时接触网络内的所有医疗服务提供商,加速中国医疗行业转型,B2C和B2B业务都对全渠道有贡献 [61] - 公司会关注潜在并购机会,但目前重点仍在中国市场,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拓展平台 [63]
111(YI) - 2019 Q4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0-03-12 22:05
业绩总结 - 净收入为人民币13.48亿元,同比增长141.8%,超出指导范围的高端人民币12.5亿元[11] - 毛利润同比增长121.3%[12] - 2019年第四季度总净收入为人民币13.48亿元,同比增长约113.5%至125.7%[41] - 2019年第四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1.58亿元,较2018年第四季度的1.26亿元增加了25.5%[47] - 2019年第四季度非GAAP净亏损为人民币1.44亿元,较2018年第四季度的1.10亿元增加了30.9%[49] 用户数据 - 新应用用户增加5倍,慢性病新用户增加3倍[33] - 2019年第一季度,慢性病患者数量超过3亿,且医院外的护理服务不足[16] - 2019年,药品销售在医院外的比例进一步增加,尤其是慢性病药品[21] 成本与费用 - 公司的履行成本占收入的4.1%[26] - 2019年第四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占净收入的7.6%,较2018年第四季度的14.0%下降了6.4个百分点[38] - 2019年第四季度总运营费用占净收入的15.6%,较2018年第四季度的27.9%下降了12.3个百分点[38]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的总资产为人民币161.03亿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54.64亿元增长了4.5%[44]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的总负债为人民币83.64亿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32.27亿元增长了158.5%[45] 市场与战略 - 公司在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的虚拟药房网络覆盖近50%的药店[24] - 2020年2月,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指导意见,促进“互联网+”医疗保险服务[19] - 公司在疫情期间捐赠了10万只口罩和大量药品[30] 毛利率 - 2019年第四季度B2C毛利率为14.3%,较2018年第四季度的9.5%提升了4.8个百分点[36] - 2019年第四季度B2B毛利率为1.1%,较2018年第四季度的0.9%提升了0.2个百分点[36] - 2019年第四季度总毛利率为3.2%,较2018年第四季度的4.1%下降了0.9个百分点[36] 库存管理 - 2019年,公司的库存周转天数为34天[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