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进医疗(ZJYL)

搜索文档
Jin Medical International Ltd. – Nasdaq Minimum Bid Price Non-Compliance
Globenewswire· 2025-05-07 04:10
Changzhou City, China, May 06, 2025 (GLOBE NEWSWIRE) -- Jin Medical International Ltd. (NASDAQ: ZJYL) (the “Company”) today announced that on May 2, 2025, it received a deficiency letter (the “Notice”) from the Nasdaq Listing Qualifications Department (the “Staff”) of The Nasdaq Stock Market LLC (“Nasdaq”). The Notice informed the Company that, based upon the closing bid price of the Company’s ordinary shares (“Ordinary Shares”) over the 30 consecutive business day period between March 20, 2025 and May 1, 2 ...
Jin Med(ZJYL) - 2024 Q4 - Annual Report
2025-01-25 05:10
公司架构与股权 - 公司是开曼群岛控股公司,通过VIE协议控制中国境内运营实体常州中锦,投资者不拥有VIE股权[26][27] - 公司依赖与可变利益实体的合同安排运营业务,该安排可能不如拥有控股权有效[106] - 常州中金股东与公司可能存在潜在利益冲突,或对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11] - 与可变利益实体的合同安排可能受到中国税务机关审查,或导致公司额外纳税[114] - 若行使收购常州中金股权的选择权,所有权转让可能使公司面临限制和巨额成本[115] - 若常州中金破产或进行清算程序,公司可能失去对其部分重要资产的使用和收益权[116] - 公司CEO王尔琪目前实益拥有超过50%的已发行普通股,将继续有权选举所有董事并批准需简单多数股东批准的普通决议[197] 注资与资金转移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财年,公司通过中金华科向安徽中锦注资约130万美元,2022和2023财年无现金或资产转移[33] 储备基金规定 - 中国内地子公司需将至少10%的税后利润存入储备基金,直至达到注册资本的50%,这些储备金不可作为现金股息分配[34] 监管政策影响 - 2021年7月6日,中国加强对境外上市中资企业监管;2021年12月28日,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公司因用户信息未超100万不受影响[30] - 2023年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外上市试行办法及五项配套指引,若未获批准,公司运营和股价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30] - 2023年3月31日生效的《试行办法》要求国内公司海外证券发行和上市需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备案[158] - 2023年3月31日生效的《修订规定》加强了对国内公司海外证券发行和上市的保密和档案管理要求[159] -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CAC)对数据安全的监管加强,拥有至少100万用户个人数据的数据处理运营商海外上市需接受网络安全审查[146][147]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未收到相关审查通知,认为美国上市不受影响,但未来仍存在不确定性[148] - 中国政府对经济各领域有重大影响,政策变化可能影响公司运营和证券价值[150][152][153][157] - 公司可能面临新监管要求,无法确保及时或完全遵守[160] 审计相关情况 - 2020年4月21日,SEC和PCAOB强调投资中国公司风险;2021年12月16日,PCAOB称无法检查中国内地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37][38] - 2022年8月26日,CSRC、MOF和PCAOB签署审计检查协议;2022年12月15日,PCAOB称可全面检查中国内地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39][40] - 2022年12月29日,《加速问责外国公司法案》生效,若审计师连续两年未受PCAOB检查,SEC将禁止公司证券在美国交易所交易[41] - 公司2019 - 2023年审计师为Friedman LLP,2023年2 - 9月为MarcumAsia,2023年9月23日起为DNTW Toronto LLP,2024年3月1日起为Audit Alliance LLP[43] - 2022年8月26日,CSRC、MOF和PCAOB签署协议,2022年12月15日PCAOB确定可完全检查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但未来若受阻可能重新评估[212][213] - 2022年12月29日,《加速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成为法律,若审计师连续两年未接受PCAOB检查,SEC将禁止公司证券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交易[214] -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和《加速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新兴市场公司审计师资格评估提出更严格标准,若PCAOB无法检查审计师,公司证券可能被纳斯达克摘牌[203] - 公司2019 - 2023年审计师为Friedman LLP,2023年2月22日 - 9月23日为MarcumAsia,9月23日起为DNTW Toronto LLP,2024年3月1日起为Audit Alliance LLP,目前上市不受相关法案影响,但未来存在不确定性[216] 收入与风险 - 公司所有收入由中国境内VIE产生,投资普通股涉及重大风险[46] 市场竞争 - 公司在日本和中国市场竞争激烈,部分竞争对手优势明显,可能导致公司市场份额、净收入和盈利能力下降[54][57] 大客户依赖 - 2022 - 2024财年,大客户Nissin及其子公司分别占公司总销售额的80.5%、78.2%和57.3%,若失去该客户,经营业绩将受重大不利影响[58] 经营风险因素 - 原材料供应中断、价格上涨及货币汇率波动,可能影响公司产品销售、盈利和现金流[59][64][65] - 新冠疫情曾对公司中国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未来疫情发展仍可能影响公司运营和财务结果[61][63] - 公司通过经销商销售产品,最大经销商Nissin业绩对公司至关重要,若无法维持合作,经营业绩将受影响[66][67] - 公司产品面临产品责任和人身伤害索赔风险,且部分市场未购买产品责任险,索赔成功可能影响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68][69] - 公司可能无法招聘和留住合格人员,这将对未来增长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71] - 公司成功依赖品牌推广和客户忠诚度培养,若品牌推广失败,业务和财务状况将受影响[72] - 公司运营需各类审批、许可和认证,若未能获得或续期,业务和经营结果将受不利影响[73] - 产品、材料或营销计划的负面宣传可能损害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75] - 公司流动资金来源有限,需大量额外融资,否则可能影响业务计划实施[77] - 公司依赖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交付产品,物流中断可能影响业务和财务状况[96] - 新冠疫情未来影响高度不确定,或对公司业务运营和财务状况造成负面影响[99] - 全球或中国经济严重或长期低迷,可能对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19] - 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条件或政府政策变化,可能对公司业务和运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26] - 公司可能面临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和中国反腐败法规定的责任[134] - 中国法律体系基于成文法,对法律法规的解释和执行存在不确定性,诉讼可能耗时且成本高[138][139][153][154][156] - 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对公司业务、证券价值、收入、财务状况和产品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172] - 中国政府对货币兑换和汇款实施控制,可能影响公司财务状况、股息汇出和投资价值[174] - 2016年人民币贬值导致资本外流,中国政府实施更严格外汇政策,加强对资本账户跨境交易审查[177] - 公司业务、中国或香港子公司及可变利益实体(VIE)的现金或资产可能因中国政府干预或限制无法用于境外运营[178] - 香港政府目前对资本转移无限制,但不保证未来不会出台相关法规[179] - 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若无法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客户,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将受重大不利影响[182][183] - 若不符合中国员工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相关法规,公司可能面临处罚[184] - 中国相关就业福利法规在不同地区执行不一致,常州中金及其子公司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未违反相关法规[186] - 若受到美国上市中国公司相关审查、批评和负面宣传影响,公司可能需耗费大量资源调查和解决问题,损害业务运营、未来融资和声誉[189] - 公司难以有效保护知识产权,若无法保护或执行知识产权权利,将对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91] - 日本是公司最大市场,需遵守多种法律法规,若相关法规不利修订,公司产品需求和经营业绩将受影响[192] - 日本宏观经济不利状况可能损害公司业务、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193] 税务相关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若常州中进和泰州中进未获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公司应缴税款将分别增加651,510美元、374,530美元和270,220美元[76] - 公司依赖常州中进和泰州中进高新技术企业身份享受15%优惠税率,否则税率将升至25%[76] - 公司可能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面临25%企业所得税和10%股息预扣税等不利税务后果[132][133] - 若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全球收入将按25%统一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非中国投资者股息和股票转让收益可能分别按10%或20%征税[169] - 公司估计按符合条件员工实际工资计算的额外缴费,2024、2023和2022财年分别为262,365美元、257,478美元和467,246美元[187]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现金约810万美元,短期投资1860万美元,流动资产约4280万美元,流动负债约1720万美元,可能需近期融资[79] 专利情况 - 公司拥有约119项专利,并向中国专利管理部门提交了约13项专利申请[84] 市场探索与产品问题 - 2018年起公司开始探索电动轮椅和其他生活辅助产品市场,截至年报发布日,相关产品仅售予少数选定客户以测试市场[89] - 2020年1月,公司一款分子制氧机未达相关要求,导致新产品推出计划延迟[89] 供应商情况 - 2024、2023和2022财年,公司无单一供应商采购占比超10%[81] 保修成本 - 2024、2023和2022财年,公司保修成本为零,但未来销售复杂机械结构产品时可能增加[93] 生产线利用率 - 2022 - 2024财年公司生产线平均利用率分别为77%、75%和70%[98] VIE协议风险 - 公司通过VIE协议控制运营,但协议未经过法庭检验,存在重大风险[101] - 若中国政府认定公司运营结构不符合法规,公司可能面临严重处罚,普通股价值可能下降或归零[102] 资产与内控风险 - 公司有形资产的保管人或授权使用者可能失职、挪用或滥用资产,危及公司对中国子公司和VIE的控制[117] - 公司建立印章使用内控程序和规则,存在员工滥用职权风险,或致业务运营中断[118] 中国法规限制 - 离岸控股公司对中国实体的贷款和直接投资受中国法规限制,可能影响公司资金使用和业务扩张[121] - 后续发行所得款项汇回中国可能需长达六个月,且利用款项受中国法规约束[122] - 对离岸控股公司向中国实体的贷款和直接投资的监管,可能影响公司的流动性和业务扩张能力[140] - 公司向中国子公司的贷款受法规限制,需符合法定限额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登记[141] - 2013年5月13日生效的SAFE第21号通知,可能限制公司在中国转换、转移和使用募集资金的能力[143][144] - 公司对中国运营实体的资本出资需获商务部(MOFCOM)或其地方对应机构批准,审批通常不超30个工作日,但可能无法及时获批[145] - 中国《外商投资法》实施后,可变利益实体(VIE)是否被认定为外商投资企业存在不确定性[171] 纳斯达克上市情况 - 2023年9月25日公司收到纳斯达克通知,不符合至少300名公众持股人的持续上市规则;2024年2月29日公司恢复合规;3月28日获继续上市许可,但需在2024年5月20日前提交2023财年年度报告;4月26日公司提交报告,5月9日收到通知已恢复合规,纳斯达克将监测至2025年5月9日[194]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 公司在2022 - 2024财年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中存在重大缺陷,包括缺乏专业会计人员、正式内部控制流程和独立董事及审计委员会等[198] - 公司采取了补救措施,如任命独立董事、建立审计委员会,还计划招聘人员、开展培训、设立内部审计职能等,但措施实施效果不确定[198] 外国私人发行人身份 - 作为外国私人发行人,公司不受部分美国证券法律披露要求约束,公开信息可能少于美国国内发行人[202] - 作为外国私人发行人,公司可遵循开曼群岛法律处理某些治理事项,在独立董事、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方面与纳斯达克上市标准存在差异,股东保护可能减少[218] - 公司需在每个财年结束后四个月内提交20 - F年度报告,相比美国国内发行人,提交信息范围更小、及时性更差[219] - 公司豁免于美国证券规则和法规的部分条款,如提交10 - Q季度报告、8 - K当前报告、代理征集规则、内幕交易报告规则和选择性披露规则等[220] - 若超过50%普通股被美国居民直接或间接持有且不满足维持条件,公司将在2024年3月31日失去外国私人发行人身份,会产生额外成本[221] 股息政策 - 公司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不打算支付股息,将留存收益用于业务运营和扩张[222] 股票交易与价格 - 公司普通股可能没有活跃、流动性强的交易市场,交易不活跃时股东可能无法按市价出售股票[223] - 截至2025年1月14日,公司有156,547,100股普通股流通在外,限售股解禁可能影响股价[224] - 公司普通股公开发行价格可能不反映市场价格,股价波动可能使投资者损失部分或全部投资[230] 股东权益保护 - 开曼群岛法律可能无法为股东提供与美国公司股东相当的权益保护[225] - 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业务在中国开展,股东可能难以对公司及相关人员提起诉讼或执行判决,美国监管机构调查受限[227] - 美国监管机构在中国对公司及相关人员采取行动和获取信息存在法律等障碍[228] - 开曼群岛法律赋予股东召集股东大会权利有限,公司章程规定持股10%以上股东可要求召集[229]
Construction of JinMed's New Facility Begins in Chuzhou, China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4-10-10 20:00
公司动态 - 公司宣布在安徽省滁州市启动新制造工厂的建设,该工厂将由新成立的子公司JinMed (Anhui) Co Ltd运营,预计2025年投入运营 [1][2] - 新工厂将采用国际标准,专注于高端轮椅和电动轮椅的生产,并计划生产医疗保健产品如微高压氧舱和科学美容产品 [1][2] - 公司目前在中国江苏省常州市和泰州市拥有两家制造工厂,总面积约23万平方英尺,新工厂面积将达43万平方英尺 [3] 行业地位 - 公司是辅助技术行业的领导者,专注于为残疾人、老年人和康复应用设计和制造轮椅及生活辅助产品 [3] - 公司在中国拥有超过40家分销商,国际分销商超过20家,主要产品销往日本和中国,包括日本最大的医疗设备分销商之一Nissin Medical Industries Co Ltd [3] - 公司持续推出轻便且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创新轮椅产品,拥有超过30种型号 [3] 战略目标 - 公司通过新工厂的建立,旨在进一步巩固其在辅助技术行业的领导地位,并践行“全球科技造福人类”的目标 [2] - 新工厂将扩大现有手动轮椅生产线,并新增电动轮椅和电动滑板车生产线 [2]
ZJYL Sees a Stock Surge of 5.04% Amid Positive Financial Performance
GuruFocus· 2024-10-03 04:11
公司情况 - 金医疗国际有限公司股价显著上涨5.04%,达每股2.71美元,成交量112,221股,换手率0.07%,振幅6.59% [1] - 公司实现营收1056万美元,净利润179万美元,每股收益0.01美元,毛利润374万美元,市盈率143.01 [1] - 目前无机构对该股票发布买入、持有或卖出评级 [1] - 公司专注于康复设备,产品包括轮椅、沐浴产品、制氧机等,面向中国和国际市场的经销商销售 [2] 行业情况 - 医疗设备行业整体上涨0.30%,创新眼镜公司等是显著的上涨股 [2] - 行业内活跃股票有创新眼镜公司C/Wts 16/08/2027(认购普通股)A系列、Pro - Dex公司等 [2] - 行业内高振幅股票有夏普科技公司C/Wts(认购普通股)、创新眼镜公司等,振幅分别为37.67%、32.00%和20.96% [2]
Jin Med(ZJYL) - 2024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4-07-27 04:10
财务数据总体情况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4.116亿美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3.29亿美元增长25.1%[3] - 2024年前六个月,公司总营收为1055.69万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1025.32万美元增长3%[5] - 2024年前六个月,公司净利润为170.44万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176.63万美元下降3.5%[5] - 2024年前六个月,公司综合收益为186.38万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233.65万美元下降20.2%[5] - 2024年3月止六个月净收入为1,704,390美元,2023年同期为1,766,347美元[14] - 2024年3月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49,997美元,2023年同期为2,743,493美元[14] - 2024年3月止六个月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4,149,238美元,2023年同期为7,073,829美元[14] - 2024年3月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6,004,298美元,2023年同期为8,099,888美元[14]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3月31日的六个月,VIE及其子公司净收入分别为1055.6891万美元和1025.3163万美元,净利润分别为220.1868万美元和176.6347万美元[33]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3月31日的六个月,经营活动提供的净现金分别为62.9983万美元和274.3493万美元,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分别为356.0418万美元和707.3829万美元,融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分别为569.2303万美元和131.2667万美元[33]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总营收分别为1055.69万美元和1025.32万美元,中国国内市场营收分别为266.17万美元和163.42万美元,海外市场营收分别为789.52万美元和861.89万美元[62]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轮椅产品营收分别为769.44万美元和838.13万美元,轮椅组件及其他产品营收分别为286.25万美元和187.18万美元[65]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分别为60.96万美元和63.10万美元[66]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出口销售的增值税退税分别为36.14万美元和52.68万美元[72]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3月31日的六个月,员工社保和福利费用分别为244,722美元和162,598美元[86]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3月31日的六个月,税收减免分别使公司所得税减少294,310美元和195,135美元;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分别为309,013美元和204,053美元[134][137]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3月31日的六个月,公司有效税率分别为15.3%和10.4%,中国法定所得税率均为25.0%[141]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3月31日的六个月,单一客户及其子公司分别占公司总营收的59.4%和78.0%[146] 资产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现金为887.49万美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692.95万美元增长28.1%[3]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短期银行贷款为968.12万美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411.3万美元增长135.4%[3]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为1.564亿股,较2023年同期的1.352亿股增长15.7%[5]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为2615.49万美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2397.91万美元增长9.1%[3]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和2023年9月30日,二华医疗应收VIE及其子公司咨询费分别为1007.2433万美元和771.3617万美元[31] - 2024年3月31日和2023年9月30日,VIE及其子公司总资产分别为3455.9661万美元和2617.9193万美元,总负债分别为1486.6959万美元和876.3714万美元[33]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和2023年9月30日,公司短期投资分别为1711.3103万美元和976.8835万美元,2024年和2023年截至3月31日的六个月,利息收入分别为80.8363万美元和6.984万美元,短期投资回报率为3.4% - 29.6% [38]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和2023年9月30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分别为3.9543万美元和12.5448万美元[40]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和2023年9月30日,经营租赁使用权资产无减值[52]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和2023年9月30日,固定资产、经营租赁使用权资产和土地使用权无减值[5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和2023年9月30日,公司无合同资产,除递延收入外无其他合同负债或递延合同成本[59] - 2024年3月31日和2023年9月30日,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3,856,529美元和3,283,266美元,2024年3月31日余额约82.3%(320万美元)已收回,剩余约70万美元预计2025年3月31日前收回[92][93] - 2024年3月31日和2023年9月30日,存货分别为4,540,852美元和5,053,136美元[96] - 2024年3月31日和2023年9月30日,预付费用和其他流动资产分别为2,202,847美元和892,597美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约80%预付供应商款项账龄在六个月内[98][99] - 2024年3月31日,使用权资产为263,331美元,租赁负债为267,988美元,加权平均剩余租赁期限为2.25年,加权平均折现率为3.0%,2024年和2023年截至3月31日的六个月,经营租赁费用分别为88,469美元和24,198美元[104][105] - 2024年3月和2023年9月,物业、厂房及设备净额分别为1,464,107美元和1,480,796美元,2024年和2023年截至3月31日的六个月,折旧费用分别为112,713美元和111,964美元[110] - 2024年3月31日和2023年9月30日,土地使用权净额分别为1,124,404美元和154,364美元,2024年和2023年截至3月31日的六个月,摊销费用分别为7,333美元和2,501美元[111] - 2024年3月31日和2023年9月30日,短期银行贷款分别为9,681,150美元和4,113,000美元,公司在2024年3月31日和2023年9月30日遵守贷款协议的限制性契约[115] - 2024年3月31日,公司关联方应收账款净额为1,524,570美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947,949美元有所增加;约56.9%(即90万美元)的余额已收回,剩余余额预计在2025年3月31日前收回[120] - 2024年3月31日,公司应收关联方款项为65,037美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4,240,524美元大幅减少;公司预计未来不会再向关联方提供此类预付款项[122] - 2024年3月31日,公司关联方递延收入为131,521美元,高于2023年9月30日的119,120美元[125] - 2024年3月,公司应付关联方款项为138,664美元,远高于2023年9月30日的1,124美元,主要为公司CEO控制实体的预付款,用于日常营运资金,无利息且按需偿还[12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总额为254,941美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168,163美元有所增加;估值备抵总额为124,500美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15,688美元大幅增加[138]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应付税款总额为564,626美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271,423美元增加[142]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和2023年9月30日,公司在境外金融机构的现金存款分别为225,356美元和1,363,617美元,在中国大陆金融机构的现金存款分别为8,637,315美元和5,561,070美元[14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两个客户分别占应收账款余额的46.5%和13.6%;截至2023年9月30日,单一客户占应收账款余额的53.1%[14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和2023年9月30日,单一供应商分别占应付账款余额的13.2%和10.5%[147]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和2023年9月30日,根据中国法定法律确定的受限金额分别为2,277,430美元和2,010,890美元,受限净资产总额分别为2,363,989美元和2,097,449美元[153]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轮椅和其他助残用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产品销往中国和海外市场[19] - 轮椅框架提供10年保修,其他部件提供1年保修,易损件提供6个月保修,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保修成本均为零[58] 合同安排情况 - 公司通过合同安排控制主要运营实体常州中进及其子公司[23][24] - 常州中进及其子公司应向尔华医疗支付等于其税后净利润的服务费[28] - 公司认为与可变利益实体及其股东的合同安排符合中国法律法规,但中国法律体系的不确定性可能限制合同执行[29] - 若合同安排被认定违反中国法律法规,中国政府可能采取多种措施,如吊销执照、限制业务等[29] 公司重组情况 - 公司重组于2020年11月26日完成,被视为同一控制下实体的资本重组[20][23] 会计政策变更情况 - 公司自2023年10月1日起采用预期信用损失(CECL)方法核算信用损失,该标准对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41] - 公司自2022年10月1日起采用ASC 842租赁准则,该标准对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50] - 公司计划2025年10月1日采用FASB于2023年11月发布的ASU No. 2023 - 07和2023年12月发布的ASU No. 2023 - 09,预计不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89][90] 汇率情况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财报编制使用的人民币兑美元期末即期汇率分别为7.2221和6.8681,平均汇率分别为7.1828和6.9784[83] 外部环境影响情况 - 公司主要运营位于中国,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能受中国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77][78] - 2022年疫情爆发影响公司业务运营和财务结果,虽2023年业务已恢复,但未来疫情影响无法合理估计[79] - 自2022年2月以来全球市场波动,虽公司运营未受俄乌军事冲突影响,但未来影响无法预测[80] 租赁情况 - 泰州中津2014年4月签订20年厂房租赁协议,年租金约39,000美元,投入约79万美元进行租赁改良,租赁期内租金免除以抵消改良费用[100] 贷款情况 - 2023年9月28日至2024年1月3日,公司与多家银行签订贷款协议,累计借款约968.2万美元,年利率在2.80% - 2.95%之间[116] - 2024年1月10日,公司向江苏银行借款138.5万美元,年利率3%,6个月到期,该笔贷款已于7月15日全额偿还;2024年和2023年截至3月31日的六个月利息支出分别为93,256美元和0美元[117] 关联方交易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来自关联方的收入为1,176,378美元,高于2023年同期的362,871美元[128] 税收情况 - 开曼群岛公司无需缴纳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香港子公司在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无应课税利润,无需缴纳利得税;中国境内公司适用企业所得税,部分公司因符合相关条件享受税收优惠[130][131][132][133] - 常州中锦和泰州中锦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自2018年11月和2019年11月起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并已成功续期;中锦京澳在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享受税收优惠[132][133] 股权情况 - 2024年2月8日,公司进行普通股正向股票拆分,比例
Jin Med(ZJYL) - 2023 Q4 - Annual Report
2024-04-27 05:00
公司注册及控制结构 - 公司是在开曼群岛注册的控股公司,通过与中国的可变利益实体(VIE)进行合同安排来控制和获得VIE的经济利益[18] 资金管理与现金流 - 公司通过资本注入和集团内部贷款将现金转移给子公司,但在过去两个财政年度内未发生现金转移或其他资产转移[22][23] 外汇和跨境现金转移限制 - 公司受到中国法律和法规对外汇和跨境现金转移的限制,包括向开曼群岛和美国投资者支付股息和其他分配的能力受到限制[24][25] 法律合规及社会保险问题 - 公司在中国市场面临员工社会保险和住房基金相关法规的合规问题,可能会受到处罚[41] 股权结构及内部控制 - 公司CEO拥有并将继续拥有至少50%的普通股,有权选举董事和批准股东决议事项[43] - 公司如果未能实施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可能无法满足报告义务,导致投资者信心受损,普通股市场价格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44] 法律法规风险 - 公司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损失和净收入和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46] - 公司在日本和中国市场竞争激烈,竞争对手可能通过不良营销策略损害公司声誉,增加营销开支[47] 客户及供应链风险 - 公司的收入集中在一个大客户身上,如果失去该客户,公司的业绩将受到严重影响[49] - 公司的主要客户是Nissin,如果与该客户的关系恶化或终止,公司的业绩将受到重大影响[51] - 公司的业务依赖于供应商提供的材料和零部件,任何供应链中断都可能严重影响产品销售[53] 人才招聘及品牌推广 - 公司需要吸引、招聘和留住大量技术能力强的员工[68] - 公司的品牌推广活动对于吸引新客户和维持现有客户至关重要[69] 批准许可及认证 - 公司需要获得各种批准、许可证和认证来运营业务,未能获得或更新这些批准、许可证或认证可能会对业务和运营结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70] 知识产权保护及产品质量 - 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成功至关重要,包括专利、商标和商业秘密[86] - 产品缺陷可能对公司声誉、收入、交付延迟和产品召回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97] - 公司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并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99] 生产设施及全球疫情影响 - 公司依赖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交付产品,物流中断可能影响公司业务[101] - 公司生产设施可能无法保持效率,满足生产需求可能会遇到困难[104] - 全球新冠疫情对公司业务造成了重大影响,可能继续对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06] 税务及法律风险 - 公司目前没有解决与股东之间潜在利益冲突的安排[122] - 合同安排可能受到中国税务机构的审查,可能导致公司或其中国变量利益实体需要支付额外税款[123] - 中国经济、政治或社会状况的变化可能对公司业务和运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41] - 公司及其中国运营实体可能面临中国政府未来行动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显著影响公司的财务表现和运营,包括VIE合同安排的可执行性[146] - 公司可能被认定为中国的“居民企业”,导致对公司和非中国股东不利的税务后果[148] -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在中国境内设有“实际管理机构”的境外企业被视为“居民企业”,可能会受到类似中国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待遇[149] - 如果中国税务机关确定公司为中国企业所得税目的的“居民企业”,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利的中国税务后果[152] - 公司的轮椅和生活辅助产品被归类为医疗器械,受到当局的安全和技术检查,未通过检查可能导致罚款、生产延误和销售损失[155] - 公司通过在中国的子公司和可变利益实体进行所有业务,受中国法律和法规管辖[157] - 中国政府对公司经营方式施加重大影响,可能随时干预或影响公司运营,可能导致公司运营发生重大变化,极大限制或完全阻碍公司向投资者提供或继续提供证券,并导致公司普通股价值大幅下跌或变得毫无价值[168] - 公司的业务可能直接或间接受到与其业务或行业相关的现行或未来法律和法规的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公司运营发生重大变化和普通股价值[171] - 中国政府可能会加强对海外上市公司的监管和控制[172] - 中国法律体系基于书面法规,与普通法体系不同,法律案例的先例价值有限[174] - 中国法律和规定的解释和应用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公司业务产生影响[175] - 中国政府可能会加强对海外发行的监管和控制,可能会对公司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77] - 中国政府发布的文件可能会对公司未来的合规要求产生影响[179] - 公司的合同安排受中国法律管辖,可能会面临执行困难[183] - 公司作为控股公司,依赖于中国运营实体的股息支付,受到中国法律限制[185] - 公司的业务可能会受到中国运营实体破产或清算程序的重大不利
Why Is Jin Medical International (ZJYL) Stock Moving Today?
InvestorPlace· 2024-02-08 21:40
股票分拆 - Jin Medical International (NASDAQ:ZJYL)股票进行了一次1比20的股票分拆[2] - 股票分拆导致股价看起来下跌了大约95%[3] - 股票分拆增加了市场上可用股票的总数量,降低了股价,吸引了新投资者[4]
Jin Med(ZJYL) - 2023 Q3 - Quarterly Report
2023-08-24 04:30
TABLE OF CONTENTS |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 | | --- | --- | | Unaudited Condensed Consolidated Balance Sheets as of March 31, 2023 and September 30, 2022 | F-2 | | Unaudited Condensed Consolidated Statements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for the six months ended March 31, 2023 | | | and 2022 | F-3 | | Unaudited Condensed Consolidated Statements of Changes in Shareholders' Equity for the six months ended March 31, | | | 2023 and 2022 | F-4 | | Unaudited Condensed Consolidated Statements of Cash Flows f ...
Jin Med(ZJYL) - 2023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3-03-31 09:34
财务数据对比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3102.25万美元,较2022年9月30日的2093.95万美元增长48.15%[3] - 2023年上半年总营收为1025.32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946.76万美元增长8.29%[6] - 2023年上半年毛利润为353.09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313.25万美元增长12.72%[6]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76.63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122.59万美元增长44.1%[6] - 2023年上半年全面收益为233.65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149.41万美元增长56.38%[6] - 2023年上半年基本和摊薄后每股收益为0.26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0.18美元增长44.44%[6]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为177.15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101.65万美元增长74.27%[6] - 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63.1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89.25万美元下降29.3%[6] - 2023年净收入为176.6347万美元,2022年为122.5864万美元[13] - 2023年经营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274.3493万美元,2022年使用的净现金为5.1274万美元[13] - 2023年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707.3829万美元,2022年为4.0816万美元[13] - 2023年融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809.9888万美元,2022年使用的净现金为0.6468万美元[13] - 2023年现金净增加389.1556万美元,2022年现金净减少3.0205万美元[13] - 2023年期末现金为868.4188万美元,2022年为364.2055万美元[13]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收入分别为1025.32万美元和946.76万美元,净利润分别为176.63万美元和122.59万美元[3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2022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分别为2423.53万美元和2093.95万美元,总负债分别为747.60万美元和570.38万美元[3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2022年9月30日,公司短期投资分别为469.65万美元和227.62万美元,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利息收入分别为6.98万美元和5.35万美元[4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2022年9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分别为18.53万美元和11.45万美元[45]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3月31日的六个月内,公司总营收分别为10253163美元和9467621美元,中国国内市场营收分别为1634219美元和1264539美元,海外市场营收分别为8618944美元和8203082美元[70]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3月31日的六个月内,轮椅产品营收分别为8381323美元和7949623美元,轮椅组件及其他产品营收分别为1871840美元和1517998美元[72]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3月31日的六个月内,研发费用分别为631034美元和892524美元[73]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3月31日的六个月内,出口销售的增值税退税分别为526779美元和537225美元[78] - 2023年截至3月31日的六个月内,按人民币计算,公司营收和净收入分别增长18.7%和57.9%;按美元计算,分别增长12.7%和44.1%[84]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3月31日的六个月内,期末即期汇率分别为1美元=6.8681人民币和1美元=6.3431人民币,平均汇率分别为1美元=6.9784人民币和1美元=6.3712人民币[90]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3月31日的六个月里,员工社保和福利费用分别为162,598美元和178,802美元[96] - 2023年3月31日预付费用和其他流动资产为163,356美元,较2022年9月30日的989,336美元减少[109] - 2023年3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净额为1,582,650美元,2023年和2022年截至3月31日六个月折旧费用分别为111,964美元和142,954美元[112] - 2023年3月31日土地使用权净额为166,476美元,2023年和2022年截至3月31日六个月摊销费用分别为2,501美元和2,741美元[115] - 2023年上半年关联方收入为36.2871万美元,2022年同期为40.6444万美元[133] - 2023和2022年上半年税收减免使公司所得税分别减少19.5135万美元和14.9628万美元[145]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拨备为20.4053万美元,2022年同期为5.0408万美元[146] - 2023年3月31日和2022年9月30日递延税项资产分别为18.4271万美元和24.5212万美元[14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2022年9月30日,公司应付所得税分别为289,427美元和170,887美元,应付增值税分别为38,055美元和52,474美元,其他应付税分别为14,403美元和24,729美元,应付税总额分别为341,885美元和248,090美元[15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2022年9月30日,公司在中国境外金融机构的现金存款分别为6,787,221美元和0美元,在中国境内金融机构的现金存款分别为1,890,435美元和4,785,389美元[156]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3月31日的六个月,单一客户分别约占公司总收入的70.3%和76.1%,该客户子公司的销售分别约占公司总收入的7.7%和6.0%,合计分别约占78.0%和82.1%[15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2022年9月30日,单一客户分别占应收账款余额的69.1%和72.4%[157]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3月31日的六个月,无供应商占公司总采购的比例超过10%[15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无供应商占应付账款余额的比例超过10%;截至2022年9月30日,单一供应商占应付账款余额的10.7%[15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2022年9月30日,根据中国法定法律确定的受限金额分别为1,827,972美元和1,651,422美元,受限净资产总额分别为1,914,531美元和1,737,982美元[164] 股权与上市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发行并流通的普通股为775万股,较2022年9月30日的675万股增加100万股[3] - 2023年3月30日,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募股,发行100万股普通股,发行价为每股8美元,承销商部分行使超额配售权,额外购买47355股普通股[38] - 2023年3月30日,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募股,发行1,000,000股普通股,每股发行价8美元,总收益8,000,000美元,净收益约680万美元;4月6日,承销商部分行使超额配售权,购买47,355股普通股,总收益378,840美元[16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2022年9月30日,无稀释股份[82] 公司业务与结构 - 公司主要从事轮椅和其他助残用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产品销往中国和海外市场[17] - 2020年11月26日完成法律结构重组,公司成为最终控股公司[1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2022年9月30日,公司、中津香港和尔华医疗为控股公司,无实际业务[32] - 公司主要运营位于中国,业务可能受中国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及自然灾害等影响[83] - 公司管理层认为只有一个报告分部,即设计和制造轮椅及其他生活辅助产品[169] 财务核算与准则 - 2022年10月1日,公司采用ASC 842租赁准则,由于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金额均低于1万美元的资本化门槛,截至2023年3月31日未在资产负债表中记录[51][52] - 公司的财产、厂房和设备按成本减累计折旧和摊销列示,折旧和摊销采用直线法,不同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不同,如房产和建筑物为20 - 25年,机器设备为5 - 10年等[55][56] - 公司的土地使用权按成本减累计摊销列示,采用直线法摊销,预计使用寿命为46年[57] - 公司主要通过产品销售产生收入,按照ASC 606准则确认收入,在将商品控制权转移给客户时确认收入,一般在交付时发生[61][63] - 公司功能货币为人民币,财务报表已转换为美元,资产和负债按各报告期末汇率转换,权益按历史汇率转换,收入和费用账户按报告期平均汇率转换[88] 保修与合同情况 - 公司轮椅框架提供10年保修,其他部件提供1年保修,易损件提供6个月保修,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保修成本均为零[64] - 2023年3月31日和2022年9月30日公司无合同资产,除递延收入外无其他合同负债或递延合同成本[65] 应收应付账款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尔华医疗应收VIE及子公司咨询费分别为645.5936万美元和450.1169万美元[3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第三方客户应收账款净额为3,869,399美元,约88.8%(340万美元)已收回,剩余约50万美元预计9月30日前收回[102][10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关联方应收账款净额为291,883美元,约72.1%(20万美元)已收回,剩余预计9月30日前收回[12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关联方欠款总额为487.4422万美元,其中约98.6%(480万美元)已收回,剩余预计在2023年9月30日前收回[125][126] - 2023年3月31日递延收入关联方金额为12.4766万美元[13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应付关联方余额为0,2022年9月30日为11.8066万美元[131] 存货与资产情况 - 2023年3月31日存货为6,509,349美元,其中原材料3,022,440美元、在产品2,003,823美元、产成品1,483,086美元[10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2022年9月30日,递延IPO成本分别为0美元和701,396美元[95] 借款与税收情况 - 2023年上半年短期银行贷款为145.6万美元,2022年9月30日无此项贷款[3] - 2023年3月31日常州中锦向江苏银行借款1000万元人民币(1,456,000美元),年利率3.65%,5月已还清[118][119] - 香港子公司中金华科,应评税利润不超过200万港元税率为8.25%,超过部分为16.5%,2023和2022年上半年无应评税利润[139] - 中国境内子公司适用25%企业所得税,常州中进和泰州中进为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140][141] - 中进京澳为小型微利企业,2023 - 2024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减按5%征收[142] 盈余公积情况 - 公司需按中国会计准则确定的税后净利润向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拨款,法定盈余公积拨款至少为税后净利润的10%,直至达到实体注册资本的5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