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通商集团(0171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16:5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收入增加约9.8%至3.96529亿港元,2023年为3.61301亿港元[10] - 公司2024年毛利减少20.7%至6161.3万港元,2023年为7765.3万港元,毛利率为15.5%,2023年为21.5%[10] - 公司2024年溢利减少约6.5%至1289.5万港元,2023年为1378.8万港元[10] - 公司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减少17.4%至1269.4万港元,2023年为1536万港元[10]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74港仙,2023年为0.89港仙[11]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97亿港元,较上年增幅9.8%;利润总额1289.5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5%;集装箱吞吐量完成90.03万标箱,较上年同期增长200标箱;年末净资产总额为8.14亿港元,资产负债率37.7%,平均每股收益0.74港元[20] - 2024年码头及相关业务收入减少1.5%至1.49708亿港元,2023年为1.52042亿港元[33] - 2024年综合物流服务收入增加30.8%至4999万港元,2023年为3823万港元[33] - 2024年供应链管理及贸易业务收入增加16.8%至1.84797亿港元,2023年为1.58281亿港元[33] - 2024年综合物流服务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约12.6%,2023年为10.6%[37] - 供应链管理及贸易业务收入增加16.8%至1.84797亿港元,占2024年总收入约46.6%[40] - 物业业务港口及仓库租赁收入减少5.6%至1203.4万港元,占2024年总收入约3.0%[42] - 2024年毛利减少20.7%至6161.3万港元,毛利率为15.5%[44] - 2024年其他收入增加约71.5%至3793.4万港元[45]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173.4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74.1万港元[46] -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减少266.6万港元或约17.4%至1269.4万港元,每股盈利减少16.9%至0.74港仙[4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2024年新开通「印尼 — 武汉」国际件杂货班轮航线[16] - 公司2024年新开辟「如皋港 — 阳逻港」等集装箱直达航线[16] - 公司2024年完成汽车装箱1367标箱、锂电池出口箱量1600标箱,分别同比增长3.2%和7%[16] - 武汉大通投入4条船舶至“武汉 — 日韩俄”国际直达航线,形成每周2 - 3班固定出口班期[22][23] - 2023年新开通“武汉 — 黄冈”等多条区域、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及江海直达航线,“武汉 — 日韩俄”国际直航航线投入2条新船运营,形成每周2班固定出口班期[25] - 闸口设立验箱服务点,减少场内空箱翻箱作业,降低操作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27] - 新签署3家箱管客户,预计每月带来新增箱量340 - 600标箱[27] - 签署法国达飞轮船区域箱管协定,港口箱管服务延伸到宜昌、黄石、江西[27] - 阳逻港CFS与中港物流就装拆箱业务展开分工合作,提升市场竞争力[27] - 2024年公司完成整车装箱1869台,共计1367标箱[22]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武汉阳逻港营商环境综合评分位列全国内河港口第3位,较2023年上升2位[20] - 2024年武汉阳逻港总吞吐量增加约0.1%至900342标箱,2023年为900142标箱[34] - 2024年本地货物吞吐量增加约14.2%至366412标箱,2023年为320905标箱[34] - 2024年转运货物吞吐量减少约7.8%至533930标箱,2023年为579237标箱[34] - 2024年公司在武汉地区集装箱吞吐量市场占有率约为25.7%,2023年为32%[3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公司将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突出做好“五篇文章”,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17] - 集团预期主要收入来自武汉阳逻港相关费率及投资物业租金收入[63] - 集团已开始汉南港二期前期建设工程,项目完工到产生收入耗时超一年[67] - 公司计划将汉南港打造成华中最大多功能港口及武汉西南部物流枢纽[2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3年亦为零[10] - 公司汉南港2024年获批国家一类口岸[16]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5866.2万港元,未偿还计息借款总额为2.51614亿港元,资产净值为8.14289亿港元,净资本负债比率为0.3倍[50] - 2024年末流动负债净额为1.31644亿港元,流动资产为1.6177亿港元,流动负债为2.93414亿港元,流动比率为0.6倍[50] - 2024年末已订约但未拨备之资本承担为4064万港元[52] - 2024年末集团共有328名全职员工[58] - 报告日期,董事会包括两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4] - 主席兼执行董事周薇37岁,2023年6月起任董事会主席[74] - 执行董事乔云54岁,2022年5月起任公司执行董事及总经理[75] - 喻玲女士39岁,2025年1月起任公司非执行董事,有超16年财务管理等经验[76] - 李伟先生52岁,2023年6月28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现任职湖北港口集团生产业务部部长[77] - 邹国强先生48岁,2022年5月出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24年1月起任来凯医药首席财务官[78] - 邹先生2002年6月起为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会员等多个专业协会会员[79] - 付新平先生62岁,2022年5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现任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80] - 毛振华博士61岁,自2016年1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还在多家公司任职[81] - 乔云先生54岁,2022年5月任公司总经理[83] - 郭文川先生49岁,2022年7月任公司副总经理,有超22年内河集装箱码头管理经验[83][84] - 雷珍45岁,2023年3月起任公司财务总监,有24年财务审计工作经验[84] - 刘勍48岁,2024年2月任公司副总经理[84] - 姚俊荣先生2025年1月加入集团,任公司财务总监兼公司秘书[85] - 港口营运可能受机器故障、劳资纠纷等不利因素影响[61] - 行业有周期性产能过剩和价格竞争问题,且较为分散[64] - 集团业务所在地人才竞争致其吸引和挽留关键员工困难[65] - 供应链管理产业竞争激烈且分散,影响集团吸引和留住客户能力[70] - 集团供应链业务存在信贷、存货和营运资金风险[71][72][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88] - 2024年周薇女士担任董事会主席,乔云先生担任总经理[100] - 公司已安排保险保障董事及高级职员潜在责任[9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检讨公司薪酬政策[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审议中期及全年业绩等事宜[105]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101]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104] - 2024年薪酬1港元至100万港元的高层管理人员有2人[103] - 喻玲女士将在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可膺选连任非执行董事[96] - 付新平先生及毛振华博士将在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可膺选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了2次会议,决议推荐委任╱调任董事及全体退任董事于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膺选连任[10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股东大会召开2次,董事会会议7次,薪酬委员会会议3次,审核委员会会议2次,提名委员会会议1次[110] - 周薇出席股东大会1/2次、董事会会议6/7次;乔云出席股东大会2/2次、董事会会议7/7次;徐傲凌出席股东大会1/2次、董事会会议7/7次、审核委员会会议2/2次;李伟出席股东大会1/2次、董事会会议6/7次、薪酬委员会会议3/3次;邹国强、付新平、毛振华出席股东大会2/2次、董事会会议7/7次、薪酬委员会会议3/3次、审核委员会会议2/2次、提名委员会会议1/1次[110] - 公司已采纳一套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全体董事确认2024年度遵守该守则及标准守则,公司未获悉违规事故[112] - 各董事确认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条文第C.1.4条及董事培训报告,2024年全体董事通过阅读资料╱参加培训课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113][114] - 董事承认负责编制集团2024年度综合财务报表,认为报表遵照适用会计准则及规定编制[115] - 2024年度,公司就核数师提供的核数及非核数服务支付酬金分别为128万港元及17.5万港元[116] - 公司秘书姚俊荣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报告日期已接受不少于15个小时相关专业培训,公司将按要求使其每个财政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117] - 公司无内部审核部门,2024年委聘独立专业顾问提供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评估服务[119] - 外聘核数师在财务报表审核时,会测试与集团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若干监控的营运有效性,并向审核委员会汇报内部监控重大不足之处[120] - 董事会认为集团有足够有效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能解决重大财务、营运、合规及资讯科技控制风险[120] - 集团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内有关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的相关守则条文[120] - 集团建立有效风险管治及管理架构,董事会直接参与制定集团风险偏好[121] - 管理层每年最少开会一次,以审阅集团营运及讨论识别到的问题[121] - 董事会至少每年检讨一次是否需要增设内部审核功能[121] - 公司设有处理及发布内幕消息的程序及内部监控[122] - 自2024年12月31日起,公司采纳以电子方式发布公司通讯的新安排[1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组织章程文件无变动[133] - 公司7位董事中的2位、5位高级管理人员中的2位以及21.5%的员工为女性[125] - 股东请求召开股东大会需持有公司至少十分之一的股本[131] - 董事会若未在递呈要求当日起21日内正式召开大会,需在额外21日内举行大会[131] - 若董事会未履行召开大会职责,递呈要求人士可在三个月内召开大会[131] - 公司制定股息政策,派付股息需考虑财务业绩、现金流量状况等因素[126][128] - 公司制定股东沟通政策,通过多种渠道与股东交流[134][136] - 公司将持续完善ESG表现的资料收集及汇报系统[137] - 股东可通过公司秘书向董事会作出查询或表达意见[132] - 公司第二份经修订和重述的公司章程大纲细则登载于联交所指定网站及公司网站[133] - 报告汇报期间为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138] - 报告依据联交所证券主板上市规则附录C2《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及公司实际情况编制[139] - 报告采用重要性、量化、平衡、一致性汇报原则[140] - 公司目标是为社会持份者创造长期价值,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143] - 董事会负责评估、识别和管理可持续发展风险,发掘潜在机遇[145] - ESG工作小组由不同部门核心成员组成,负责收集分析资料、监督评估表现等[146]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主要持份者交流,改善可持续发展策略[147] - 报告涵盖7间对公司有主要利润贡献的附属公司[138] - 环境关键绩效指标涵盖公司主要经营活动,社会关键绩效指标涵盖整体业务范围[138] - 董事会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142] - 公司确认上一年度ESG报告中的重要性矩阵图结果适用于2024年[153] - 公司重要ESG议题包括服务质量、供应商筛选及评估等16项[154] - 报告期内公司无违反环保法规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况[155] - 公司制定并落实多项内部政策管理污染物排放[156] - 公司空气污染物主要源于车辆、机械、食堂及空调设备[157] - 报告期内公司氮氧化物排放量较上一年度减少约99.15%[157] - 报告期内公司硫氧化物排放量较上一年度减少约15.73%[157] - 报告期内公司颗粒物排放量较上一年度减少约99.27%[157]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来源包括直接、能源间接和其他间接排放[158] - 公司通过更新改造设备和减少食堂用气减少污染物排放[157] - 报告期内,集团温室气体排放密度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5.51%,其中范围1排放减少约15.93%,范围2排放增加约58.93%,范围3增加约41.24%,计划2027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密度较本年度下降不少于5%[160] - 报告期内,集团无害废弃物总量密度较上一年度大幅增加约183.82%,计划2027年实现无害废弃物总量密度较本年度下降不少于5%[163] - 报告期内,集团能源
英达公路再生科技(0688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16:53
目錄 本年報以環保紙張印刷 2 公司資料 3 財務及業務摘要 4 主席報告 7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20 董事會及高級管理層 24 企業管治報告 35 董事會報告 47 獨立核數師報告 52 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入表 54 綜合財務狀況表 56 綜合權益變動表 58 綜合現金流量表 60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152 財務概要 公司資料 董事會 執行董事 施偉斌先生 (主席兼行政總裁) 陳啟景先生 非執行董事 施韻雅女士 周紀昌先生 唐偉章教授 曾淵滄博士 獨立非執行董事 楊琛女士 劉智鵬教授,太平紳士 黎建強教授 審核委員會 楊琛女士 (主席) 劉智鵬教授,太平紳士 黎建強教授 提名委員會 施偉斌先生 (主席) 劉智鵬教授,太平紳士 黎建強教授 薪酬委員會 劉智鵬教授,太平紳士 (主席) 楊琛女士 施韻雅女士 授權代表 施韻雅女士 林恩善先生 公司秘書 林恩善先生 註冊辦事處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集團總部及香港主要營業地點 香港 灣仔告士打道178號 華懋世紀廣場29樓 中國 ...
华津国际控股(0273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16:5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华津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024年年报发布,股票代码2738[1][3] - 公司股份于2016年4月15日开始于联交所上市[10]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中国总部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睦洲镇新沙工业园,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九龙新蒲岗太子道东704号新时代工贸商业中心20楼4室[6]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有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门新会支行、江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分行[5] - 公司核数师为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5] - 公司主要股份过户登记处为Conyers Trust Company (Cayman) Limited,股份过户登记分处为联合证券登记有限公司[5] - 公司网址为www.huajin - hk.com[6] - 公司是位于中国广东省的领先冷轧钢加工企业,从事热轧钢卷加工等业务,还涉及码头营运及港口物流服务[131] 公司股权结构 - 公司间接拥有江门市汇涵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江门市汇浩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江门市汇洋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各5%股权[9][10] - 2024年12月31日,许松庆持有公司391,5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65.25%[178] - 2024年12月31日,罗灿文持有公司54,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9.00%[178] - 许松庆持有海逸100%已发行股本,对应股份数为1,000[179] - 公司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本为6亿股[181][184] - 海逸有限公司持有3.915亿股,占已发行股本65.25%[182] - Intrend Ventures Limited持有3.915亿股,占已发行股本65.25%[182] - 中诚有限公司持有5400万股,占已发行股本9.00%[182] 公司人员变动 - 许健鸿先生于2025年4月17日辞任副主席,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6][24][151] - 陈爱发先生46岁,2025年3月27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拥有逾20年财务管理经验[27] - 吴慈飞先生2024年5月20日任合规委员会成员,6月27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32] - 孙多伟先生2024年5月20日任合规委员会成员,2025年2月28日因离世终止董事职务[32] - 区启源先生2024年5月20日任合规委员会成员,2025年2月28日调任薪酬委员会主席[32] - 许健鸿先生2024年5月20日任合规委员会主席,3月14日辞任江门津鸿物流法定代表人,8月9日辞任江门华津金属交易法定代表人[32] - 陈爱发先生于2025年3月27日获委任,叶雅婷女士于2024年7月1日获委任,吴慈飞先生于2024年6月27日辞任,孙多伟先生因辞世董事职位于2025年2月28日终止[152] 公司人员信息 - 许健鸿先生31岁,2017年11月21日任非执行董事,2022年5月1日调任执行董事,2025年4月17日又调任非执行董事[24] - 罗灿文先生51岁,2015年12月18日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2010年5月加入集团,此前贸易行业经验逾12年[25] - Xu Songman先生48岁,2015年12月18日任执行董事,2005年7月加入集团,2014年4月完成中山大学EMBA课程[26] - 区启源先生49岁,2022年10月1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25年2月28日调任薪酬委员会主席[30] - 叶雅婷女士42岁,2024年7月1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多项专业资格,现任阿里巴巴集团ESG总监[30][31] 公司业务发展 - 华津码头将兴建三个最大停泊容量为30,000载重吨的码头泊位,码头海岸线约650米[9] - 2025年1 - 2月,华津码头共完成货物吞吐量约103万吨[19] - 2025年春节后,华津码头1号、2号和3号泊位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并开始运营,为3个3万吨级泊位[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投资约人民币714.8百万元用于建设华津码头[89] - 华津金属产业园年加工能力达350万吨,码头年吞吐量预计可达1,500万吨以上[90] - 2025年3月26日,公司与江门市国资委公司就可能入股江门华津金属交易签订投资意向书[90]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589670万元,较2023年的658990万元减少10.5%[13][16][91][95] - 2024年公司毛利为3170万元,较2023年的29660万元减少89.3%[13]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9100万元,2023年则为溢利8570万元[13][16][91][113] - 2024年公司资产总额为371670万元,较2023年的378770万元减少1.9%[13] - 2024年公司资产净值为42380万元,较2023年的51470万元减少17.7%[13] - 2024年公司借款为251040万元,较2023年的227790万元增加10.2%[13] - 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7.5%,2023年为60.1%[13] - 2024年公司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及产生建筑成本约60440万元[17][92] - 2024年12月31日净流动负债状况约人民币754.5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66.7百万元[92] - 2024年12月31日,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本承担为约人民币112.1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57.4百万元[92] - 2024年冷、镀锌钢材产品平均销售价格降至每吨3999元,2023年为每吨4217元[96] - 2024年中国市场(包括香港)国内销售贡献收入超99.1%,其他收入占比12.8%(2023年:5.9%)[96] - 2024年销售成本减少至约58.65亿元,较2023年的约62.933亿元减少约4.283亿元或6.8%[101] - 2024年水电开支减少至约1.93亿元,较2023年约2.386亿元减少约0.456亿元或19.1%[103] - 2024年直接劳工增加至约1.074亿元,较2023年的约0.9亿元增加约0.174亿元或19.3%[103] - 2024年公司毛利约为3170万元,毛利率约为0.5%;2023年毛利约为2.966亿元,毛利率为4.5%[105][106] - 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虧損从2023年约880万元增加至2024年约6660万元,增加约5780万元或656.8%[107] - 2024年销售开支减少至约4220万元,较2023年约6900万元减少约2680万元或38.8%[108] - 2024年行政开支增加至约7350万元,较2023年约5860万元增加约1490万元或25.4%[109] - 2024年公司确认商品期货合约投资亏损约230万元,2023年为投资收益约20万元[110] - 2024年财务成本增加至约1.013亿元,较2023年约8060万元增加约2070万元或25.7%[11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从2023年约9840万元减少约6320万元或64.2%至约3530万元[11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总额为约25.104亿元(2023年:22.779亿元),资产负债率约为67.5%(2023年:60.1%)[11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1492名全职雇员(2023年:1183名),员工成本总额为约1.432亿元(2023年:1.23亿元)[125] - 2024年为至少约2258名客户提供服务,涵盖多个行业[136] - 2024年自五大供应商采购原材料总金额占采购总金额约71.2%(2023年:68.0%),自最大供应商采购总金额占原材料采购总金额约34.3%(2023年:46.4%)[141] - 2024年来自五大客户的收益合共占收益约27.0%(2023年:33.4%),来自最大客户的收益占收益约14.4%(2023年:16.5%)[141] - 2024年慈善及其他捐款额为人民币146,000元(2023年:人民币230,000元)[143] - 2024年12月31日,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支付的按金约为人民币50.6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200.4百万元)[14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分派予股东的储备约为人民币169.2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172.9百万元)[14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冷轧及镀锌钢材产品销售量为1283074吨,较2023年的1470387吨减少12.7%[13][16][91][95] 公司治理相关 - 企业管治报告涵盖时间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36] - 公司董事会由四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遵守上市规则委聘独立非执行董事[42] - 2024年举行11次董事会会议,公司秘书负责保存会议记录[43] - 许松庆先生2024年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2/11,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1[45] - 许健鸿先生2024年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1/11,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1[45] - 罗灿文先生2024年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11,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1[45] - Xu Songman先生2024年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2/11,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1[45] - 吴慈飞先生2024年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5/6,2024年6月27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45][47] - 区启源先生2024年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1/11,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1[45] - 叶雅婷女士2024年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4/4,2024年7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45][47] - 公司编制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账目[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体董事参与合适持续专业发展活动[51] - 公司安排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保险,涵盖2024年全年法律行动,每年审阅保单[52] - 公司主席为许先生,行政总裁为罗先生,职位区分,由两人担任[5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初始委任期为三年,可自动续期,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54] - 董事会辖下成立审核、薪酬、提名、合规四个委员会[55]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陈爱发于2025年3月27日任主席[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审议多项事宜[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与审核委员会选任外聘核数师无意见分歧[59] - 审核委员会成员吴慈飞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1/1,区启源为3/3,孙多伟为2/3,叶雅婷为2/2[60] - 提名委员会由4名成员组成,其中3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4年举行2次会议[61][64] - 薪酬委员会由4名成员组成,其中3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4年举行2次会议[66][67] - 合规委员会于2024年5月20日成立,由4名成员组成,其中3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68] - 2024年12月31日,男性及女性员工(包括高级管理层)比例分别为79%及21%[63] - 董事会有4名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3] - 董事会成员教育背景中,深造证书1名、学士3名、其他3名[63] - 董事会成员年龄组中,31 - 35岁1名、41 - 45岁1名、46 - 50岁3名、51 - 55岁2名[63] - 公司秘书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及更新[74] - 持有公司实缴股本(附有股东大会表决权利)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大会应在递交要求后两个月内举行[75] - 公司董事拟建议在股东批准情况下,于可预见将来向股东派发截至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各年可供分派溢利净额约30%为股息[78] - 公司时任执行董事兼副主席许健鸿及前独立非执行董事孙多伟出席2024年6月26日股东周年大会,其他董事通过电子设施出席[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报告日期,公司章程文件无变动[81] - 董事会负责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每年检讨其有效性[82] - 集团采用风险评估模型识别、评估和管理不同类型风险[83] - 回顾报告年度内,未发现重大风险变更及重大内部监控弱点或缺陷[83] - 股东可书面通过邮寄或电邮
励时集团(0132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16:53
2024 年報 ANNUAL REPORT 2024 年報 Luxxu Group Limited 勵時集團有限公司 目錄 | 公司資料 | 2 | | --- | --- | | 財務摘要 | 3 | | 董事報告 | 4 | |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 5 | | 董事會報告 | 9 | | 董事履歷 | 17 | | 企業管治報告 | 18 | | 獨立核數師報告 | 27 | | 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 33 | | 綜合財務狀況表 | 34 | | 綜合權益變動表 | 36 | | 綜合現金流量表 | 37 | |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 39 | 1 勵時集團有限公司 ••• 2024年報 目錄 公司資料 董事會 執行董事 梁艷煌先生 楊淅先生 獨立非執行董事 余俊敏先生 段白麗女士 鍾維立先生 公司秘書 賴雅明先生 董事委員會 審核委員會 余俊敏先生 (主席) 段白麗女士 鍾維立先生 薪酬委員會 余俊敏先生 (主席) 楊淅先生 段白麗女士 鍾維立先生 提名委員會 余俊敏先生 (主席) 段白麗女士 鍾維立先生 授權代表 楊淅先生 賴雅明先生 股份代號 1327 公司網頁 www.luxxu.hk ...
珠光控股(0117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16:5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财政年度公司综合收入约为15.86亿港元,较2023财政年度减少约31.16%[11] - 2024财政年度公司综合毛利约为12.09亿港元,较2023财政年度减少约20.87%[11] - 2024财政年度公司综合亏损约为34.67亿港元,较2023财政年度增加约293.95%[11] - 2024财政年度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综合亏损约为34.12亿港元,每股基本亏损为46.27港仙,高于2023财政年度[11] - 2024财年公司总收入约为15.86亿港元,较2023财年的23.04亿港元减少约31.2%[48] - 2024财年物业发展收入约为2.43亿港元,较2023财年的8.01亿港元减少,主要因物业交付数目减少[48] - 2024财年项目管理服务分部收入约为11.45亿港元,较2023财年的12.80亿港元减少,因项目管理服务协议数量减少[48] - 2024财年物业投资及酒店运营收入总额约为1.98亿港元,较2023财年的2.23亿港元减少,投资物业租金收入减少至1.31亿港元[50] - 2024财年公司毛利约为12.09亿港元,较2023财年的15.27亿港元减少,因收入减少[51] - 2024财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净额约为4.64亿港元,较2023财年的2.46亿港元增加[52] - 2024财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增加至约4.18亿港元,较2023财年的1.50亿港元增加,因银行及其他借款合约修改收益[53] - 2024财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大幅增加至约22.48亿港元,较2023财年的2.50亿港元增加[55] - 2024财年公司融资成本约为10.58亿港元,较2023财年的11.24亿港元减少,因利息资本化率增加[58] - 2024财年公司所得税抵免总额约为1.38亿港元,较2023财年的所得税开支0.89亿港元减少,因递延税项抵免增加[59] - 2024财年公司亏损约34.67亿港元,2023财年亏损约8.8亿港元[61] - 2024财年,集团亏损净额约34.67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净额约108.12亿港元[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亏损净额约34.67亿港元[164][16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08.12亿港元[164][16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报告期结束后12个月内到期偿还的未偿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为137.46亿港元,其中未按预定还款日期偿还的借款约137.28亿港元[164][16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于联营公司投资账面价值约为4.88亿港元,2024财年集团应占联营公司亏损约为2.23亿港元,应占联营公司其他全面亏损约为1200万港元[17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财年集团合约销售额约3.83亿港元,已售合约建筑面积约1.19万平方米,较2023财年分别减少约90.05%及约87.22%[25] - 2024财年珠光金融城壹號合约销售额约2.06亿港元,已售建筑面积约4379平方米[25] - 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珠光金融城壹號可供销售建筑面积约23.63万平方米[26] - 2024年12月31日,珠光金融城壹號总占地面积约6.36万平方米,总可售建筑面积约39.10万平方米,已交付约7615平方米[27] - 2024财年花城御景花园合约销售额约1.08亿港元,已售建筑面积约1143平方米[25] - 2024年12月31日,花城御景花园可供销售总建筑面积约10.87万平方米,已交付约8.78万平方米[28] - 2024财年御景山水花园合约销售额约2047万港元,已售建筑面积约2276平方米[25] - 2024年12月31日,御景山水花园可供出售总建筑面积约75.76万平方米,已交付约71.51万平方米[29] - 2024财年珠光•云岭湖合约销售额约1756万港元,已售建筑面积约1209平方米[25] - 2024年12月31日,珠光•云岭湖总可售建筑面积约11.04万平方米,已交付约4.36万平方米[30] - 2024财政年度,天湖御景建筑面积约342平方米合约销售额约278.2万港元,御景雅苑建筑面积约109平方米合约销售额约95.7万港元,珠光•逸景建筑面积约632平方米合约销售额约32.1万港元[33][34][35] - 2024年12月31日,天湖御景已交付总建筑面积约140,050平方米,御景雅苑已交付总建筑面积约35,927平方米,珠光•逸景已交付可供出售总建筑面积约154,361平方米,天鹰项目已交付总建筑面积约52,843平方米,珠控国际中心已售出写字楼及停车场总建筑面积约45,588平方米[33][34][35][36][38] - 梅州潮塘项目第一期指定建筑面积约7,389平方米酒店为长期投资持有投资物业,珠控国际中心指定约60,89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长期投资持有投资物业[37][38] - 2024财政年度,集团项目管理服务分部收入约11.44676亿港元,2023财政年度约12.79681亿港元,收入减少因项目管理协议数目减少[43] - 天湖御景占地面积约55,031平方米,可供出售总建筑面积约186,894平方米,分两期开发[33] - 御景雅苑占地面积约15,745平方米,可供开发总建筑面积约38,005平方米[34] - 珠光•逸景占地面积约45,310平方米,可供出售总建筑面积约164,603平方米,分两期开发[35] - 天鹰项目占地面积约22,742平方米,可供出售总建筑面积约59,679平方米[36] - 梅州潮塘项目第一期占地面积约46,793平方米,可供出售建筑面积约34,202平方米[37]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公司待售货量收益仍将集中在广州地区准现房项目,广州是重点销售区域[1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中国土地储备合共约为747,346平方米[3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董事认为集团制定的计划及措施可缓解流动性压力,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2024年账目恰当[167][169] - 审核委员会同意集团管理层及董事按持续经营基础编制2024年账目的立场[170] - 2025年集团将落实计划及措施,缓解流动性压力,改善现金流[171] - 集团将采取措施收回未偿还销售所得款及其他应收款,控制行政成本和管理资本支出[172] - 融德同意不要求偿还应付其款项,直至集团能在不损害财务状况下偿债[172] - 公司要求联营公司尽快解决2024财年综合财务报表审核问题,并保持密切沟通[18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数目合共为88.51亿股,股东应占权益约为20.27亿港元,每股综合资产净值约为0.23港元[1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81%(2023年12月31日:68%)[1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7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3.01亿港元)[1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计息债务结余约为139.4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138.49亿港元)[16] - 2024财政年度公司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为6.44%(2023财政年度:6.29%)[1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700.3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3.01亿港元[6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约139.4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138.49亿港元[6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中约98.5%须于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2023年12月31日该比例为61.5%[6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中约0.2%须于第二年偿还,2023年12月31日该比例为8.8%[6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中约0.6%须于第三年至第五年偿还,2023年12月31日该比例为17.9%[6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中约0.7%须超过五年偿还,2023年12月31日该比例为11.8%[6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1%,2023年12月31日为68%[6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尚未偿还抵押银行贷款约77.59亿港元[6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尚未偿还优先票据本金总额为2.079亿美元(约16.04亿港元)[6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尚未偿还的有抵押其他借款约45.75亿港元[69] - 2024年6月17日,公司与融德订立认购协议,融德以每股0.20港元认购16.25亿股新普通股,认购价较多个参考价有不同程度溢价[70] - 融德应付认购股份总认购价3.25亿港元,以抵销公司结欠融德的等额贷款结清,认购事项于2024年10月31日完成[70] - 2021年10月28日,融德向公司提供3.25亿港元贷款,年利率12%,2024年10月27日到期,认购协议日期时未偿还本金及利息共4.28003亿港元[72] - 公司向三家金融机构寻求新贷款融资,年利率6.8% - 9.0%,高于2023财年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年利率6.29%[73] - 202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分别约为65%、66%及68%[73] - 预计资本化完成后,集团资产负债率将由2023年12月31日约68%改善至约67%[74] - 认购协议日期,融德实益拥有39.60649289亿股股份,占公司当时已发行股本约54.81%[7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就授予物业买方之按揭融资额度向银行提供担保为124979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77249千港元[7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雇用642名员工,2023年12月31日为793名[80] - 2024财年集团整体员工成本约为134100000港元,2023财年为189600000港元[8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就发展中物业已订约但尚未拨备的资本开支约为449411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71439000港元[81]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6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3] - 朱庆凇先生拥有融德34.06%权益[84] - 廖腾佳先生拥有融德36.00%权益[85] - 朱沐之先生拥有融德29.94%权益[88] - 2024财年集团未采纳金融工具作对冲用途,但会评估外汇风险以决定对冲政策[79] - 2024财年集团为合资格雇员提供内部培训,未遇与雇员有关重大问题,与雇员维持良好关系[80] - 梁和平81岁,自2009年10月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35年税务策划经验[89] - 黄之强70岁,自2012年6月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44年财务等经验[90][92] - 冯科53岁,于2015年6月1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96] - 梁和平曾担任恒芯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09年8月 - 2016年6月)[89] - 黄之强曾为汉华资本有限公司负责人员(2010年3月23日 - 2016年4月16日)[92] - 黄之强曾担任越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等超10年[92] - 黄之强曾担任福记食品服务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04年11月22日 - 2011年6月24日)[93] - 黄之强曾担任第一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07年11月26日 - 2013年11月20日)[93] - 黄之强现担任滙汉控股等多家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94] - 冯科1993年7月毕业于广东金融学院,1999年7月获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硕士学位,2002年7月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96] - 公司于2024财政年度采纳企业管治守则并遵守适用守则条文[100] - 公司于2024财政年度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全体董事遵守规定准则[101] - 公司已通知管理層及僱員有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02] - 财务总监负责编制公司综合财务报表,向审核委员会主席负责并与外聘核数师联络[103] - 公司秘书向主席报告,负责确保董事会程序合规及统管投资者关系事务[104] - 董事会负责集团
中国前沿科技集团(0166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16:5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收入从2023年的3224万元增长142.2%至2024年的7807万元,主要因买卖雪茄收入增加[19] - 赛事运营及营销分部收入从2023年的2632万元增长4.3%至2024年的2746万元[19] - 体育服务分部收入从2023年的592万元减少约100%至2024年的0元[19] - 买卖业务分部收入从2023年的0元增长约100%至2024年的5060万元[19] - 集团服务成本从2023年的3308万元增长105.4%至2024年的6793万元,主要因买卖业务成本增加[20] - 集团2024年毛利率为13%,2023年毛损率为2.6% [20] - 集团销售及分销费用从2023年的711万元减少39.2%至2024年的432万元,因赛事业务费用减少[20] - 集团一般及行政费用从2023年的4424万元减少21.6%至2024年的3467万元,因劳工成本减少[21] - 集团其他收益从2023年的1635万元减少75.3%至2024年的404万元,因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及固收利息收益减少[23] - 其他利得或亏损从2023年的净亏损0.47百万元减少约760.7%至2024年的净得利3.09百万元[24] - 除所得税前亏损从2023年的81.17百万元减少约43.87%至2024年的45.56百万元[25] - 所得税费用从2023年的6.00百万元增加17.5%至2024年的7.05百万元[26] - 归属公司拥有人的亏损从2023年的87.18百万元减少约39.7%至2024年的52.58百万元[27] - 2024年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246.47百万元,2023年约为173.73百万元[28] - 流动资产净额从2023年的219.50百万元增加约18.5%至2024年的260.04百万元[29] - 2024年公司发行普通股数目为190,294,200股,2023年为1,592,942,000股[33] - 2024年流动比率为588.01%,2023年为690.9%;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14.57%,2023年为10.61%[4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1月公司正式启动AI基础设施业务[9] - 2025年1月集团启动AI基础设施业务,为拓展高附加值科技业务奠定基础[15] - 2024年报告期内共举办两场赛事,分别是“2024香港大学全球CEO高尔夫名人邀请赛·新加坡站”及“香港站”[14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成功举办“2024香港大学全球CEO高尔夫名人邀请赛·新加坡站”及“香港站”[8] - 2024年9月公司前沿科技研究院作为全程支持机构成功举办“2024科技+新质生产力高峰论坛”[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认为重续贷款不构成新交易,未及时通知、公佈或尋求股東批准貸款延期構成違反上市規則第14章,已採取補救措施[60] - 公司每年检讨一次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107] - 各业务与职能部门每年最少一次识别其营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内外部风险[109] - 公司2024年按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识别及评估风险,市场竞争、人力资源风险增加,新业务拓展风险持平[111] - 董事知悉编制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表职责,无重大不确定事件影响持续经营能力[119][120] - 公司制定股东通讯政策,旨在让股东和投资者获得全面、平等及易懂的公司资料等[134] - 公司股息政策需维持足够现金储备,或会通过现金、代息股份等形式派付股息,暂无预定派息比率[137][138][139] - 公司重视股东隐私,未经同意不会披露股东资料,除非法律要求[135] - 公司制定明确短期及长期可持续发展愿景及目标以实现持续减排[150] - 董事会负责监督、管理及监察公司ESG议题及进程[150] - 董事会定期检讨公司ESG表现并审批年度ESG报告[154]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不同持份者沟通,如年报、会议等[157] - 公司将考虑必要时成立ESG工作或委员会[162] - 公司力争到2030年减少排放约3%,确保2030年或之前温室气体排放符合当地要求[189] - 公司目标是到2050年在香港地区及到2060年在中国实现碳中和[189] - 公司考虑成立ESG工作组并定期开会,将ESG议题纳入公司决策[191] - 公司计划在运营及赛事中增加使用电动车,鼓励员工使用电话会议系统并计划升级该系统[194] - 公司在供应链使材料供应多样化,运营中定期监察及检查资产等,服务中建立台风及极端天气应对方案等[194] - 公司未来将投入更多资源购买电动汽车取代旧化石燃料汽车,并鼓励供应商及分包商使用[195] 公司治理相关 - 2024年1月23日黄文强、任松获委任为联席主席,高文娟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4] - 2024年4月30日常海松、王洁等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梁晓文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4] - 2024年7月31日黄家昇获委任为公司秘书[5] - 2024年8月5日黄家昇获委任为授权代表,盛杰辞任授权代表[5] - 2024年9月9日彭小留、吴明聪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4] - 2024年9月16日张盼盼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张晶晶辞任执行董事[4] - 2024年1月23日至9月16日期间多名董事获委任或辞任[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举行了十次会议[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不少于三分之一[72] - 每位董事须至少每三年轮值告退一次并在股东周年大会上重选连任[73] - 公司为董事及高级管理层因企业活动引起的法律诉讼作了责任投保,投保范围每年检讨一次[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体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执行和独立非执行董事培训范围不同[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在零至100万港元的董事及高级管理层成员有13人[83] - 董事会成立审核、薪酬、提名三个委员会监管公司事务特定方面,职权范围可查[85] - 审核委员会于2024年举行三次会议审阅财务业绩报告,与外聘核数师举行两次会议及一次无执行董事出席会议[87] - 薪酬委员会于2024年举行四次会议,审核公司薪酬政策及高管薪酬待遇[89] - 提名委员会于2024年举行四次会议,审议董事会架构、董事资格及提名政策等[92] - 公司于2014年3月28日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并于2018年12月20日修订[95] - 董事会女性比例为63.6%(7人),男性比例为36.4%(4人)[99] - 高级管理层女性比例为50%(1人),男性比例为50%(1人)[99] - 其他雇员女性比例为53.3%(8人),男性比例为46.7%(7人)[99] - 董事会目标为实现女性董事至少2人、女性高级管理人员1人及女性雇员占10.0%[99] - 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均由三名成员组成[86][89][91] - 公司于2013年6月14日成立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86][88][90] - 公司于2023年8月30日建立董事会独立性评估机制[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所有董事以问卷形式完成独立性评估,结果令人满意[102] - 任文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40%(4/10),股东大会出席率为50%(1/2)[105] - 黄文强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10/10),提名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4/4),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4/4),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00%(2/2)[105] - 任松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90%(9/10),股东大会出席率为50%(1/2)[105] - 盛杰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50%(5/10),股东大会出席率为50%(1/2)[105] - 常海松董事会会议出席率约为28.6%(2/7),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00%(2/2)[105] - 王洁董事会会议出席率约为85.7%(6/7),股东大会出席率为50%(1/2)[105] - 2024年公司秘书经历三次变更,最终由黄家昇担任,其接受超15小时专业培训[124][125][126][127] - 公司就重大事宜提呈独立决议案,股东大会决议案投票结果将公布[128] - 持有不少于十分之一有权在公司股东大会上投票的已缴足股本的股东,可要求董事会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大会须在提交请求后两个月内举行;若董事会21日内未召开,请求者可自行召开[129] - 公司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6月25日举行,通告将在大会举行前至少21个完整日子寄发[136] - 公司最新组织章程细则于2023年6月28日通过特别决议案采纳,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报告日期无变动[140] ESG相关 - 公司第九份ESG报告汇报北京及香港办公室业务运营整体表现,贡献年度收入总额100%,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143] - 这是公司第九份ESG报告,未来数年将用一致方法作比较[146] - 今年重要性矩阵基于去年评估结果进一步完善[158] - 公司确立能源、雇佣等重要ESG范畴[159] - 公司制定减排目标,到2025年、2027年、2030年空气排放分别减少1%、2%、3%[165] - 公司制定能源消耗减排目标,到2025年、2027年、2030年分别减少1%、2%、3%[165] - 公司制定耗水量减排目标,到2025年、2027年、2030年分别减少1%、3%、5%[165] - 公司制定废弃物处理减排目标,到2025年、2027年、2030年分别减少1%、3%、5%[165] - 2024年公司自有车辆排放硫氧化物0.09千克、氮氧化物5.08千克、可吸入悬浮粒子0.24千克[167] - 2024年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总额为32.20吨二氧化碳当量,强度为每名雇员0.92吨二氧化碳当量[168] - 2024年北京及香港办公室运营处置废纸0.07吨[172] - 公司采纳OA系统推动无纸化办公,鼓励雇员双面打印、重复使用及循环利用纸张[174] - 公司鼓励1300公里内商务旅程乘坐火车,上下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限制商务旅行频率[175] - 报告期内公司用电量较2023年增加16%,因业务扩展及运营需求上升[177] - 2024年电力消耗15,962千瓦 时,2023年为13,731千瓦 时,2022年为12,721千瓦 时[178] - 2024年汽油消耗56,811千瓦 时,2023年为71,272千瓦 时,2022年为59,570千瓦 时[178] - 2024年能源消耗总量72,773千瓦 时,2023年为85,004千瓦 时,2022年为72,291千瓦 时[178] - 2024年办公室用电强度为每平方米32.58千瓦 时,2023年为26.04千瓦 时,2022年为19.0千瓦 时[178] - 2024年赛事用电强度为每 场7,981千瓦 时,2023年为4,577千瓦 时[178] - 2024年赛事整体能源强度为每 场36,386千瓦 时,2023年为28,334千瓦 时[178] - 报告期内香港办公室总耗水量为33.48立方米,平均每名雇员耗水量为1.24立方米[181] - 短期面临来自极端天气事件的实质风险,中期面临落实运营低碳政策等过渡风险,中长期面临潜在新法規及政策等过渡风险[193] - 公司未获悉报告期内有关雇佣的重大不合规案例,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197] - 公司在员工手册中详述人力资源企业管理事项,制定雇佣合同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197][198] - 公司分别在中国及香港为全体雇员提供五险一金及强制性公积金,设立独立工会等组织[19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总数为28人,男性12人,女性16人[199] - 公司雇员按年龄、雇佣类别、地区有不同划分,如26 - 35岁10人,长期雇佣3人,香港16人等[199]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股份代号为1661[1][7] - 2023年2月23日,浙江智美向五礦信託計劃投資1000萬元人民幣,預期年化收益率4.0%[51] - 2023年2月23日,北京智美傳媒向華鑫信託計劃投資1000萬元人民幣,預期年化收益率4.3%[51] - 2024年7月12日,公司附屬公司出售目標公司全部已發行股份及應付公司間款項,代價為450萬英鎊或等值人民幣4240萬元,應付公司間款項賬面價值約2870萬港元[53] - 2017年11月2日,浙江智美委託招商銀行向北京全向時空提供5000萬元人民幣貸款,年利率4.75
华检医疗(0193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16:5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为人民币3,162,415,000元,较2023年增长2.4%[8][9][13] - 2024年公司毛利为人民币751,173,000元,较2023年增长11.8%[8] - 2024年公司年内溢利为人民币266,034,000元,较2023年增长12.2%[8][9][13]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60,420,000元,较2023年增长9.3%[8] - 2024年公司年内经调整溢利为人民币280,413,000元,较2023年增长7.0%[8][13]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调整溢利为人民币274,246,000元,较2023年增长4.2%[8][13]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和摊薄每股盈利均为17.42人民币分,较2023年下降0.20[8] - 报告期内公司录得收益31.62415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2.4%[31] - 报告期内公司年内溢利增长12.2%至2.66034亿元[31] - 公司2024年收益为人民币3,162,415,000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3,088,387,000元增加2.4%[49][50][62] - 公司2024年年内净溢利为人民币266,034,000元,较2023年增加人民币28,908,000元或12.2%[49] - 公司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60,420,000元,较2023年增加人民币22,257,000元或9.3%[49][50] - 公司2024年非公认可会计原则年内经调整溢利为人民币280,413,000元,较2023年增加人民币18,289,000元或7.0%[49][50] - 公司2024年毛利率为23.8%,较2023年的21.7%增加2.1个百分点[50] - 公司2024年净利率为8.4%,较2023年的7.7%增加0.7个百分点[50] - 2024年公司总收益为人民币3162415千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3088387千元增长2.4%[63] - 2024年公司毛利为人民币751173000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671701000元增加11.8%,毛利率从21.7%升至23.8%[71] - 分销业务2024年收益为人民币2946782千元,占比93.2%,较2023年增长1.7%[63] - IVD分析仪分销业务2024年收益为人民币304658千元,占比10.3%,较2023年减少7.8%[64] - IVD试剂及其他耗材分销业务2024年收益为人民币2642124千元,占比89.3%,较2023年增长2.9%[64] - 售后服务业2024年收益为人民币205989千元,占比6.5%,较2023年增长14.8%[63] - 自有品牌产品业务2024年收益为人民币9644千元,占比0.3%,较2023年减少9.2%[63] - 2024年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人民币21813000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29131000元减少25.1%[76] - 分销业务中,物流提供商渠道2024年收益为人民币180523千元,占比6.1%,较2023年增长9.0%[66] - 2024年其他收入总额为2018.1万元,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净额为2181.3万元,较2023年的1978.3万元和2913.1万元有变化[77] - 2024年年内溢利为2.66034亿元,较2023年的2.37126亿元增长12.2%,因分析仪及售后服务业务毛利率增加[83] - 2024年年内经调整溢利为2.80413亿元,较2023年的2.62124亿元增长7.0%,因分析仪及售后服务业务毛利率增加[8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4年公司销售成本为人民币2411242000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2416686000元减少0.2%[67]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39805亿元,较2023年的1.36313亿元增加2.6%,因营销活动增加[78] - 2024年行政开支为1.65332亿元,较2023年的1.5998亿元增加3.3%,因业务活动增加[79] - 2024年融资成本为3597.9万元,较2023年的2104万元增加71.0%,因平均银行借款金额增加[8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与20家本地IVD制造商及6家国际领先IVD企业达成合作,产品组合涵盖逾500种诊断产品[14] - 威士达与希森美康持续深化合作,巩固威士达作为希森美康凝血产品于中国内地独家分销商的市场地位[15] - 2024年公司正式进军人工智能领域,成立更好科技(香港)及其附属公司更好科技控股(深圳)[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医院及医疗机构累计安装6763台希森美康生产的凝血分析仪并投入使用[20] - 2024年公司产品组合经威士达提供4类血栓标记物而扩大,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中国医院及医疗机构安装101台应用该4类血栓标记物的希森美康凝血免疫分析仪[20] - 2024年公司向九家中国三级医院提供解决方案服务,报告期内解决方案服务产生收益2.39381亿元,较2023年减少1.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分销网络中有351名直接客户和1253个分销商,通过下级分销网络覆盖1674家三级医院[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医院及医疗机构安装6763台希森美康凝血分析仪并投入使用[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医院及医疗机构安装101台应用4类血栓标记物的希森美康凝血免疫分析仪[33] - 2024年公司向9家中国三级医院提供解决方案服务,报告期内解决方案服务收益2.39381亿元,较2023年的2.41944亿元减少1.1%[3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分销网络中有351名直接客户和1253个分销商,通过下级分销网络覆盖1674家三级医院[35] - 公司威士达与希森美康合作27年,持续深化合作巩固其在中国内地独家分销商市场地位[32] - 公司2024年进军AI领域,成立更好科技(香港)及其附属公司更好科技控股(深圳)[4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强化IVD核心业务,扩展分销网络与医院覆盖范围,加大前沿技术研发投入,考虑股权收购或增资产相关公司[24] - 公司将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投入,探索其在医疗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深度应用,推动与现有IVD产品协同创新[25] - 公司计划通过吸纳目标IVD产品获更多分销权,加强与不同客户关系,设新部门聘更多销售人员扩展分销覆盖范围[42] - 公司计划升级医院解决方案服务技术架构,引入数据驱动运营模型与自动化流程管理工具提升运营效率与服务响应能力[43] - 公司计划雇佣更多销售人员管理解决方案服务推广及营销,吸纳足够多不同品牌IVD产品加强集中采购优势[43] - 公司拟继续参加国家及地方IVD研讨会以及学术会议提高品牌知名度[43]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发末期股息[10] - 预计到2027年,中国IVD市场将达2787亿元,2021 - 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5.7%[24] - 2024年7月24日配售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1.896亿港元,已动用1.628亿港元,未动用2630万港元,预计两年内用完[8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74358亿元,较2023年的12.24786亿元增加[8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37.14618亿元,较2023年的33.44935亿元增加[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为21.69969亿元,较2023年的3.86878亿元增加17.83091亿元[91] - 报告期内集团资本总开支为6710.3万元,用于采购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添置使用权资产[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质押银行存款8337.8万元,为总额5.64932亿元的信用证提供担保[9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以人民币计值的银行借款为7.32566亿元,均应于2025年12月31日或之前偿还[9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13.3%,2023年12月31日为6.7%[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向合营公司作出资本承担2933.2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82.9万元[102] - 董事会决议不建议报告期内派发末期股息,2023年每股普通股派息6.209港仙[10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863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803名;报告期员工薪酬开支总额2.21693亿元,2023年为1.83869亿元[105] - 2024年7月24日,公司以每股0.7港元发行2.70918016亿股股份,相当于经配售后扩大后已发行股份约16.67%,所得款项净额约1.89亿港元[106] - 2024年10月28日,安永辞任公司核数师,大华马施云接任;2025年2月20日,栢淳接任大华马施云[108][113] - 报告期内,林惠茵不再担任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陈兆基等4人获委任,梁景新等4人辞任[109][110] - 何先生于1993年8月创立威士达,自1995年5月起任行政总裁,在IVD行业有逾37年经验[119] - 林贤雅先生49岁,2000年加入集团,2019年6月21日任总经理兼执行董事,在IVD行业有逾23年经验[121] - 陈兆基先生42岁,2024年3月28日加入集团任执行董事,负责整体管理及营运[124] - 罗剑辉先生54岁,2024年3月28日加入集团任执行董事,负责整体管理及营运,担任多职[124] - 姚海云女士49岁,2021年10月19日任非执行董事,在财务及会计工作方面有约28年经验[127] - 姚女士1995年加入新华医疗财务部,在新华医疗财务相关岗位任职约27年[128] - 刘飞先生38岁,2024年3月8日任非执行董事,在研发及管理方面有逾十年经验[130] - 刘飞2009年7月加入新华医疗,现担任新华医疗体外诊断事业部总经理等多职[130] - 何先生1988年获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82年获香港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19] - 林贤雅先生2009年获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9年9月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检验学学士学位[121] - 黄思乐博士52岁,2024年3月28日加入集团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审核及薪酬委员会主席等职[131] - 仲人前博士62岁,2019年6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独立监督集团管理[134] - 梁嘉声博士74岁,2019年6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相关领域有逾42年经验[134][135] - 李祖后先生50岁,为达承副总经理,有逾22年企业管理经验,2012年11月加入集团[137] - 杨波先生47岁,为公司财务总监,有逾17年会计及财务管理经验,2016年2月加入集团[138]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集团业务性质在报告期内无重大变动[142] - 报告期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141] - 黄博士1996年11月获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学学士学位等多个学位[132] - 仲博士1984年7月、1987年8月及1991年7月取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学士等学位[134] - 梁博士1981年11月毕业于香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等[136] - 报告期内,集团向五个最大客户的销量约占销售总额的25.5%,最大客户销售额约1.97676亿元,约占销售总额的6.3%[161] - 报告期内,集团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总额约占采购总额的90.9%,最大供应商采购总额约21.83234亿元,约占采购总额的87.6%[1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法定股本为150万美元,分为30亿股每股0.0005美元的股份[1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予股东的储备约为26.10691亿元[163]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派发末期股息,截至2024年6月3
华南职业教育(0691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16:4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执行董事为贺惠山、贺惠芬、劳汉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罗潘、叶哲玮、马树超[7] - 公司核数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9] - 公司股份代号为06913,公司网站为www.scvedugroup.com[9]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集团主要从事在中国提供民办高等职业教育[8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683,617千元,销售成本为493,682千元,毛利为189,935千元,除税前溢利为84,859千元,年内溢利为90,892千元[1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2,109,440千元,流动资产为421,209千元,流动负债为598,531千元,流动资产/(负债)净值为 - 177,322千元,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1,932,118千元,非流动负债为274,689千元,资产净值为1,657,429千元,总权益为1,657,429千元[11] - 报告期内公司收益同比增长约22.9%至人民币683.6百万元[14] -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呈一定下降,公司认为短期调整着眼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16] - 集团收益由2023年的约人民币55620万元增加约22.9%至报告期的约人民币68360万元[36] - 集团销售成本由2023年的约人民币37970万元增加约30.0%至报告期的约人民币49370万元[37] - 集团毛利由2023年的约人民币17650万元增加约7.6%至报告期的约人民币18990万元[38] - 集团毛利率由约31.7%降低至约27.8%[38]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约7920万元降至报告期约7160万元,减少约9.6%,主要因培训收入减少540万元[40]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约2720万元增至报告期约4260万元,增加约56.6%,因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增加致宣传费用增加[41]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约8110万元增至报告期约8750万元,增加约7.9%,主要因员工成本及福利增加460万元[42] - 其他开支从2023年约2530万元增至报告期约3480万元,增加约37.5%,因捐赠、汇兑亏损及培训收入成本增加[43] - 融资成本从2023年约1190万元降至报告期约1180万元,减少约0.8%,与加权平均长期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减少相符[45] - 年内溢利从2023年约1.125亿元降至报告期约9090万元,减少约19.2%[46] - 2024年末流动负债净额约1.773亿元,较2023年末约7020万元增加约152.6%,因教学及行政设施建设现金流出和合约负债增加[47] - 2024年末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约1.812亿元,实际年利率约3.0%至6.8%[48] - 杠杆比率从2023年末约12.6%降至2024年末约10.9%,因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减少[54] - 公司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4.46亿港元,截至2024年末已动用3.14亿港元,占比约70.4%,未动用1.32亿港元,占比约29.6%[56] - 所得款项净额总计4.46亿港元,截至报告期已动用1.301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已动用3.14亿港元,未动用1.32亿港元[57] - 增建教学及行政设施以及购买教学设备占所得款项净额的61.1%,金额为2.726亿港元,截至报告期已动用1.277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已动用1.907亿港元,未动用0.819亿港元[57] - 兴建产教融合产业园占所得款项净额的3.0%,金额为0.134亿港元,截至报告期已动用0.024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已动用0.043亿港元,未动用0.091亿港元[57] - 收购其他学校及教育服务提供商占所得款项净额的25.9%,金额为1.154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已动用0.744亿港元,未动用0.41亿港元[57] - 营运资金占所得款项净额的10.0%,金额为0.446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已全部动用[5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总额约为人民币250.9百万元[88] - 董事会建议向2025年6月5日名列公司股东名册的股东派付末期现金股息每股1.3港仙,2023年为4.8港仙[89] - 公司于报告期内向慈善项目或组织捐款约人民币3.4百万元[9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9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2025学年,公司为33,737名全日制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其中66.6%就读TMT行业及大健康产业相关专业[4] - 2024年公司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33,737名,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人数为16,332名,较上一年增长4.1%;岭南现代技师学院在校生人数为17,405名,较上一年增长31.7%[14] - 报告期内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平均学费增长4.0%至人民币18,004元,岭南现代技师学院平均学费增长9.2%至人民币14,953元[14] - 2024年12月31日,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及岭南现代技师学院的平均寄宿费分别为人民币2,254元及人民币2,123元[27] 学校专业与院系设置 - 2024年12月31日,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将原来的13个二级学院整合为8个二级学院、2个公共学院及1个继续教育学院,并重新整合成立医学应用技术学院,增设口腔医学技术及眼视光技术两个新专业,提供超40门专业[4] - 2024年12月31日,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将原来的13个二级学院整合为8个二级学院、2个公共学院及1个继续教育学院、并重新整合成立医学应用技术学院,增设计口腔医学技术及眼视光技术两个新专业[24] - 2024年12月31日,岭南现代技师学院设有8个院系,提供超38门专业[5] - 2024年12月31日,岭南现代技师学院设有8个院系,提供超过38门专业[25] 公司战略规划 - 未来五年公司将实施的主要战略包括加速下属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透过轻资产模式扩张中等职业教育等[17] - 公司将融入新发展格局,发挥投融资撬动动能,加强内外资源整合,拓展培训业务与线上教育的收并购等[18] - 集团未来十年内将把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成大健康特色的创业型职业技术大学[34] - 集团将优先考虑大湾区内的优质技工院校及提供非学历职业培训的机构进行外延并购[34] - 集团将由学历教育主导型转向“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术服务”三轮驱动“五位一体”的发展新格局[35] 行业环境与市场规模 - 国家推出利好职业教育政策,公司职业教育业务符合政策支持方向,未来发展空间广阔[13] - 2023年大湾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超11%,新兴产业人才缺口持续扩大[32] - 2025年中国职业技能培训市场规模预计超人民币9000亿元,线上教育渗透率持续提升[35] 学院职业技能认定与培训网点 - 岭南现代技师学院获批25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在广东省9个地级市设立28个社会培训评价网点,未来三年计划基本覆盖省内地级市[35] 公司管理层信息 - 贺惠山先生60岁,为集团控股股东兼联合创办人,负责集团整体营运及管理,在教育方面拥有逾31年经验[58][59] - 贺惠芬女士57岁,为公司控股股东,负责集团整体营运及管理,在教育方面拥有逾27年经验[63][64] - 贺惠山先生于1988年7月获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文凭,2017年6月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61] - 贺惠芬女士于1987年12月获华南工学院工业管理工程学文凭,2013年7月获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21年11月获香港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65] - 劳汉生61岁,2019年5月加入集团,2020年11月1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教育经验逾37年[69] - 罗潘44岁,2020年11月18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财务及会计以及公司治理方面经验逾20年[72] - 叶哲玮(前称叶士颖)59岁,2020年11月18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法律、投资及商业管理方面经验逾34年[73] - 劳先生2002年12月获广东省人事厅颁发的管理学教授资格[69] - 罗先生2011年10月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授予及广东省注册会计师协会认可的注册会计师资格,2013年10月获美国缅因州相关委员会授予注册会计师资格[72] - 叶先生2019年8月取得香港证券及投资学会从业员资格证书(机构融资)及(资产管理),2019年11月获授予相关证券及高级资产管理从业员资格证书[73] - 劳先生1983年6月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获数学学士学位,1987年11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获中国科学史理学硕士学位[69] - 罗先生2003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获理论与应用力学学士学位,2004年6月获会计管理学学士学位[72] - 叶先生1987年6月毕业于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获法律学士学位,1991年6月获法律硕士学位,2017年6月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73] - 叶先生2018年12月获委任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台湾校友监事[74] - 马树超71岁,2020年11月18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教育方面拥有逾19年经验[75] - 贺惠芬57岁,为行政总裁[78] - 胡振华49岁,2024年8月28日获委任为公司财务总监,拥有25年财务管理经验[78] - 孙嘉恩于2024年6月19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在公司秘书领域拥有逾八年专业经验[79] 公司股权结构 - 贺惠山先生于2024年12月31日持有公司677,000,000股股份,占公司股权约50.75%[103] - 贺惠芬女士于2024年12月31日持有公司247,000,000股股份,占公司股权约18.52%[10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为1,334,000,000股[103] - 贺惠山先生于2024年12月31日持有广州岭南教育集团有限公司21,000,000股股份,占该公司股权约70.00%[105] - 贺惠芬女士于2024年12月31日持有广州岭南教育集团有限公司9,000,000股股份,占该公司股权约30.00%[105] - 2024年12月31日广州岭南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为30,000,000股[105] - 2024年12月31日,Zhihui Guang持有5.7亿股,占公司股权42.73%;Good Booming持有1.07亿股,占比8.02%;周兰庆女士通过不同权益性质分别持有5.7亿股和1.07亿股,占比分别为42.73%和8.02%;China Foreign Education持有2.47亿股,占比18.52%;韩利庆先生持有2.47亿股,占比18.52%;Fangyuan Education持有7600万股,占比5.70%;杜文宇先生持有7600万股,占比5.70%[10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为13.34亿股[107] 购股计划相关 - 股东于2021年6月23日有条件批准一项购股计划[116] - 可能因行使根据计划及集团任何其他计划将授出的所有购股权而发行的股份最高数目合共不得超过上市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0%,即1.334亿股[118] - 因行使根据计划及集团任何其他计划已授出及尚未行使的所有未行使购股权而可能发行的最大股份数量不得超过公司不时已发行股本的30%[118] - 若在任何12个月期间,因行使授予及将授予计划的任何参与者的购股权而发行及将发行的股份总数超过公司不时已发行股本的1%,则不可向该人士授出任何购股[118] - 若进一步向合资格人士授出购股将导致该人士在截至进一步授出日期的12个月期间,因行使所有已授出及将予授出的购股已发行及将予发行的股份总数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则有关进一步授出须经股东在股东大会上独立批准[118] - 购股权计划有效期为上市日期起10年,截至年报日期剩余约6年[120][1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根据计划可行使股份数为1.334亿股,占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的10%[121] - 购股计划参与者接纳授出时需向公司支付1.0港元[120] 控股股东承诺 - 控股股东于2021年6月23日订立不竞争契据,2021年6月23日至2024年12月31日遵守承诺[123] 物业租赁协议 - 2023年8月24日,岭南教育和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养生谷订立物业租赁协议,租期至2024年8月31日[128] - 2024年9月30日,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与养生谷订立物业租赁协议,租期自2024年10月1日至2027年8月31日[128] - 2023年物业租赁协议中,广州天河区大观中路492号C栋一楼物业,月租金每平方米42.12元,月租不超68445元(含税)[130] - 2023年8月24日租赁协议,租赁期至2024年8月31日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0824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16:4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2.631亿元,较去年减少约9.0%[16] - 公司2024年亏损约人民币5,690万元,2023年亏损约人民币1,920万元[16] - 本年度毛利约1.084亿元,较上年约1.274亿元减少约14.9%,毛利率约41.2%(2023年约44.1%)[35] - 本年度销售及分销费用约5620万元,较上年约5900万元减少约4.7%[36] - 本年度行政费用约5040万元,较上年约5150万元减少约2.1%[37] - 本年度研发费用总计约3340万元,较上年约3580万元减少约6.7%[38] - 本年度财务成本约930万元,较上年约640万元增加约45.3%[39] - 本年度亏损约5690万元,上年约1920万元,亏损增加因营收、毛利下降及资产减值亏损增加[41] - 公司本年度资本负债净额比率为46%,上年为34%[47] - 2024年12月31日,净负债较上年同比增加约人民币70万元[48] - 2024年末就贷款向担保公司作出之反担保为人民币2000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10000千元[5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为499名,2023年为537名;2024年集团总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1.03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9900万元[5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亏损约人民币5319.6万元,无可供分派储备,2023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1443.3万元[129] - 本年度集团销售予五大客户销售额约人民币7080万元,占总营业收入约27%,最大客户销售额约人民币2130万元,占约8%[131] - 本年度集团从五大供应商采购额约人民币4420万元,占总采购额约30%,最大供应商采购额约人民币1980万元,占约14%[131] - 公司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损益表确认总收益为人民币263,069,000元[183] - 2024年营业收入为263,06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89,073千元人民币[198] - 2024年销售成本为154,66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61,708千元人民币[198] - 2024年毛利为108,40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27,365千元人民币[198] - 2024年其他收益及增益为5,00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182千元人民币[198] - 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59,72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7,613千元人民币[198] - 2024年所得税抵免为2,831千元人民币,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1,628千元人民币[198] - 2024年度亏损为56,88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9,241千元人民币[198]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为42,53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1,648千元人民币[198] - 2024年非控股权益应占年度亏损为14,35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593千元人民币[198] - 2024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人民币(0.294)元,2023年为人民币(0.080)元[19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生化诊断业务受集采冲击收入下滑,部分主要生化诊断试剂产品集采后价格平均降幅达30%-40%[25][28] - 免疫诊断业务保持增长态势,拓展的IVD产品管线处于市场培育和推广阶段,收入规模小但增长潜力大[25] - 公司发布的高端科研SinoCyte流式细胞仪已在部分科研和高端医疗机构实现销售,分子诊断多项目推进临床试验,获批上市后有望成新业务增长点[25] - 疫情后核酸检测需求减少,常规诊断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慢性疾病诊断相关IVD产品需求呈增长趋势[29] - 公司在糖尿病诊断试剂市场需求增加情况下,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缓慢[29] - 公司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常规生化诊断试剂市场开拓力度,销售量有所增长[25] - 公司优化传统生化诊断试剂产品配方,提升稳定性和准确性,增强市场竞争力[30] 行业环境与机遇 - 体外诊断行业2024年经历深度变革,新冠检测业务落幕,集采使产品售价下滑[20] - 集采带动一定销量增长,但难补营收缺口,医保控费政策压缩盈利空间[20] - 人口老龄化使慢性疾病检测需求旺盛,政府投入和科技创新为行业带来机遇[2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加大新兴技术领域研发投入,加快新产品研发与上市,加强合作提升创新能力,优化管理流程吸引人才[2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地址在中国北京昌平区科技园区超前路27号,香港地址在湾仔港湾道18号中环广场66楼[8] - 公司核数师为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10] - 公司已发行H股股数为64,286,143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10] - 公司股权结构涉及多个主体,如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持股比例等[11] - 公司拥有两个综合厂房共占地约37.17亩,一号厂房面积约11000平方米,二号约5000平方米[43] 研发成果 - 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约人民币3340万元[26] - 公司有“中生北控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等诊断系统产品获批上市,9个新产品已注册或申请注册,116种产品完成延续注册,获七项产品专利技术,完成四个商标续展,参与起草的两项行业标准已公布[26] 股息政策与分配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4年度股息,2023年也未派发[14][19]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4年度股息(2023年:无)[121] - 2019年1月8日董事会采纳“股息政策”,盈利、经营环境稳定且无重大投资或承担时须向股东派付年度股息[94] 企业管治 - 报告期内,公司应用《GEM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原则及适用守则条文,但暂不成立内部审核部门[57] - 报告期内,董事会包括3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各董事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的服务合约或委任函[58][59] - 公司未成立企业管治委员会,董事会获授予企业管治职能[60] - 董事会符合委任最少三分之一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要求,且有一名具备专业会计或财务管理专长[63] - 2024年度董事会共召开五次会议,董事平均出席率达96%,其中四次会议出席率为100%,一次为80%[66]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及股东特别大会分别于2024年6月28日及10月17日在北京举行[67] - 集团主席及总裁职位分别由吴乐斌先生及陈鹏先生担任,2024年11月起,陈正永先生履行吴乐斌职责,刘建中先生履行陈鹏职责[68] - 全体董事在报告期遵守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规定[69] - 董事会成立薪酬、提名和审核三个委员会[70] - 薪酬委员会由沈佐君教授、陆琪先生、沈剑刚教授及何欣博士组成,沈佐君教授任主席[72] - 报告期内薪酬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沈佐君、陆琪、沈剑刚出席率为100%,何欣未参会[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高级管理层薪酬在100万元及以下的有7人,100.0001万元至200万元的有2人[74] - 公司建立确保董事会获独立意见的机制,包括加强招聘程序、审查人数、评估贡献和委聘外部顾问等[61] - 提名委员会于2012年3月20日成立,本年度举行三次会议[75][78] - 提名委员会成员有五名,陆琪任主席,各成员出席会议次数分别为陆琪3/3、沈佐君3/3、吴乐斌2/3、沈剑刚3/3、何欣(2024年6月28日获委任)1/1[77][78] - 董事会于2019年1月8日采纳提名政策和经修订董事会多元化政策[79][81] - 2024年委任一名女性董事后实现《GEM上市规则》项下的董事会性别多元化,2024年12月31日集团员工男女比例为52:48[81] - 审核委员会于2006年2月10日成立,报告期内举行三次会议[83][86] - 审核委员会成员有四名,陆琪任主席,各成员出席会议次数分别为陆琪3/3、沈佐君3/3、沈剑刚3/3、何欣(2024年6月28日获委任)2/2[86]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监督会计及财务申报程序、研究相关事项、审查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检讨外聘核数师工作[84] - 公司秘书董涣樟负责支援董事会等工作,向董事会提供企业管治事宜意见[88] - 董涣樟确认财政年度内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89] - 2024年9月13日起,安永辞任公司中国及国际核数师,同日董事会建议委聘立信相关事务所,10月17日股东特别大会批准[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核数服务的核数师酬金约为人民币127.7万元[91] - 报告期内向董事派发《GEM上市规则》修订资料等作为持续专业发展培训一部分,所有董事确认遵守《企业管治守则》[9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独立内部审核部门,但实施适当措施履行内部审核职能[97] - 本年度董事会对集团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制度成效进行检讨和评估[97] - 董事会认为集团现有的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制度充分有效[99] 持续关连交易 - 2022年与安徽国科康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交易总代价约人民币1699万元(约1869万港元),构成不获豁免持续关连交易[98] - 2023年与安徽国科康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交易总代价约人民币505万元(约556万港元),构成不获豁免持续关连交易[98] - 2024年第一季度与安徽国科康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交易总代价约人民币161万元(约177万港元),构成获豁免持续关连交易[98] 风险管理 - 公司面临产业政策、市场竞争、产品研发和技术替代等多种风险[100][101][102] - 公司通过各业务部门、高管团队、董事会及监事会三道防线管控风险[102] - 公司在质量质控中心、财务部、工程部等配备专职内审人员[102] - 2024年公司内部人员和外聘中介机构对附属公司进行经济责任审计[102] - 公司通过多种会议形式全面审视经营风险[102] - 公司对高风险领域开展专项检查防范风险[102] - 公司采纳内幕消息披露政策确保内部人员保密[103] - 公司实施举报政策为员工和外部人士提供举报渠道[104] 公司章程与股东权益 - 公司于2024年6月28日采纳新公司章程[109] - 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0%或以上股份的股东有权请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董事会需在收到请求后10日内反馈,同意后5日内发出通知[113] - 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东,可在股东大会召开10日前书面提交临时提案[115] - 公司在股东周年大会举行前至少21日向全体股东发送通告及相关资料[112] 股东沟通与资讯传达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投资者沟通,董事每年主持股东周年大会[108] - 公司股东通讯政策确保股东适时获取公司资讯,主要通过公司通讯、股东大会及网站传达[110] 人员信息 - 陈正永61岁,2023年5月加入公司,在中国医学检测及体外诊断行业有逾40年经验[164] - 杨鹏50岁,2023年9月加入公司,在中国科学院任职逾20年[165] - 陈鹏51岁,2021年12月加入公司,目前正被中国内地有关部门拘留[167] - 李忠华61岁,2023年5月加入公司,曾于1993 - 1997年12月在上海科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168] - 高光侠59岁,2007年1月加入公司,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169] - 沈佐君61岁,2023年5月加入公司,2017年获第八届“国家衞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8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71] - 陆琪44岁,2021年5月加入公司,1999年9月 - 2003年7月在中央财经大学获法学学士[171] - 沈剑刚61岁,2023年2月加入公司,2014年7月 - 2020年2月任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及副院长(科研)[172] - 何欣53岁,2024年6月加入公司,拥有逾20年医疗企业运营、国际业务开发及投资经验[173] - 沈胜博士40岁,2019年1月加入公司任监事[174] - 任君贺女士35岁,2013年加入公司任总裁秘书兼监事[174] - 范华先生61岁,2024年6月加入公司任监事[174] - 刘建中先生60岁,1994年加入公司,2019年1月被聘为财务总监[175] - 董涣樟先生54岁,现任公司公司秘书[176] - 郑敬贤先生37岁,2021年2月加入公司任合资格会计师[177] 财务报表审核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由另一名核数师审核,该核数师于2024年3月27日发表无保留意见[186] - 核数师认为公司综合财务报表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准则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及表现[179] - 董事负责按香港会计师公会准则编制综合财务报表并落实内部控制[189]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在全国30个省及地区发展了近500家经销商[100] - 2024年公司进行1次消防演习,可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102] - 公司主要从事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生产、销售及分销[119] - 2024年12月31日,吴乐斌持有公司内资股3500878股,
守益控股(0222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16:48
SOLIS HOLDINGS LIMITED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 2227 2024 年報 目錄 | 公司資料 | 2 | | --- | --- | | 主席報告 | 4 | |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 5 | | 本公司董事及高層管理人員履歷詳情 | 10 | | 董事會報告 | 14 | | 企業管治報告 | 25 | |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 | 41 | | 獨立核數師報告 | 77 | | 合併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 83 | | 合併財務狀況表 | 84 | | 合併權益變動表 | 86 | | 合併現金流量表 | 87 | | 合併財務報表附註 | 89 | | 五年財務概要 | 146 | 01 守益控股有限公司 2024年年報 公司資料 執行董事 鄭湧華先生 (主席) 張瑞清先生 獨立非執行董事 薛淑玲女士 (於二零二四年十月三十一日獲委任) 鍾比能先生 黃仲權先生 審核委員會 黃仲權先生 (主席) 鍾比能先生 薛淑玲女士 (於二零二四年十月三十一日獲委任) 薪酬委員會 鍾比能先生 (主席) 鄭湧華先生 薛淑玲女士 (於二零二四年十月三十一日獲委任) 提名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