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文档
普罗米修斯解放:什么使金融科技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25-02-25 11:41
报告核心观点 - 金融科技的兴起可能变革金融领域,研究利用综合数据集分析2012 - 2020年98个国家金融科技的产生和传播,确定经济、人口等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发现政策和结构改革可通过加强技术和制度基础设施、降低网络安全威胁促进金融创新和培育金融科技企业 [4][5] 引言 - 科技赋能的金融科技发展或变革金融格局,全球对金融科技创业公司总投资额从2008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COVID - 19大流行前超2000亿美元,但不同国家金融科技发展差异显著 [7] - 目前关于金融科技发展促进因素及对经济和金融发展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在金融稳定性方面研究结论不一,在经济增长和金融包容性方面多认为存在正相关关系 [8][11] - 本研究用金融科技直接衡量指标,探讨影响各国及不同时间金融科技发展变化的因素,实证分析确定促进因素的多样性,其影响程度和统计显著性因金融科技工具类型和经济发展水平而异 [12] 数据概览 - 实证分析基于2012 - 2020年98个国家的年度观察面板数据集,因变量是金融科技交易量(不含加密货币)占GDP的份额,主要金融科技数据来自CCAF数据库,分为数字借贷和数字资本筹集两类 [19] - 解释因素引入经济、人口统计、技术和制度变量,金融科技活动和解释变量在各国和各时期存在很大分散性和变异模式 [25][27] 概念框架与计量经济学策略 - 金融科技类似新技术开发和扩散,旨在解决多种问题、降低成本等,其发展受需求侧和供给侧因素驱动,是复杂过程 [28][29] - 实证目标是探讨2012 - 2020年较大国家面板中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因素,估计基线规范方程,用Driscoll - Kraay标准误差处理数据问题 [30][32][33] 实证证据 - 基线结果显示经济、人口统计、技术和制度因素对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程度和统计显著性因工具类型而异,人均实际GDP与数字贷款正相关,通货膨胀与金融科技发展正相关,贸易开放对金融科技无显著影响,金融发展与金融科技活动正相关,银行数量与金融科技活动负相关 [35][36] -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对金融科技发展有积极作用,老年人口依赖率与金融科技负相关,教育成就对金融科技增长贡献微小 [39] - 立陶宛成为欧洲金融科技公司主要枢纽,金融科技公司数量和交易总额增长显著,原因包括专业技能工人、支持创新的监管环境等 [41][42] - 技术基础设施对金融科技发展有决定性影响,移动电话和宽带互联网订阅与金融科技正相关,安全互联网服务器数量是关键因素 [47] - 机构和政治因素促进金融科技增长,不同收入群体中促进因素对金融科技的影响存在差异,为缓解内生性问题用2SLS - IV估计模型,结果证实基准结果 [48][49][50] 结论 - 金融科技兴起或变革金融体系,研究发现促进金融科技扩散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金融、人口、技术和制度因素 [52][53] - 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可推动金融创新和培养金融科技企业,政策制定者应认识风险并制定监管框架,信息和电信网络发展对实现金融创新潜力至关重要 [54]
一种关于温度冲击的新视角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25-02-25 10:54
研究背景 - 现有研究难以明确识别温度永久性变化,且对气候变化核心识别问题保持缄默[12][15] - 发达经济体比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变热速度更快,可能产生长期影响[15] 研究方法 - 构建实证模型区分天气和气候对温度的影响,使用去趋势内生变量和外生冲击建模[19][24] - 采用卡尔曼滤波计算数据似然性,应用贝叶斯技术进行计量经济学估计[19] 主要发现 - 过去几十年各国温度普遍上升,寒冷国家升温约0.5°C高于炎热地区[19] - 非持久性冲击下,贫困炎热国家受增温影响大;气候变化影响在较冷富裕国家更明显,严重升温情景下,平均产出损失分别为6%和1%[19] - 温度冲击约占富裕国家总经济活动观测变化的四分之一,贫困炎热国家影响显著较低;四分之一贡献归因于暂时扰动,四分之三由气候变化永久性影响驱动[19] 实证结果 - 1990年开始,寒冷国家气候变化更明显,平均绝对温度增长1.5°C,比炎热国家高0.5°C[39] - 永久性气候冲击下,多数发达经济体实际产出显著下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产出平均损失约1%,低于发达经济体的6%[46][47] - 暂时性天气冲击下,发达经济体适应能力有助于缓解短期温度波动,但难应对气候变化长期影响;部分国家在临时与永久性温度冲击后反应符号相反[52] - SSP5 - 8.5情景下,永久性温度冲击使实际产出变化幅度介于 - 25%至 + 8%之间,多数国家影响超初始情景[59] 温度冲击重要性 - 发达经济体平均温度波动大部分由平稳冲击驱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暂时性冲击同样重要[64] - 温度冲击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实际活动波动性分别贡献24%和12%,永久性温度冲击在发达经济体中解释力占主导[70] 反向因果关系 - 考虑反向因果关系后,巴西和德国出现显著生产损失,中国预计有显著增长收益,其余七个大型经济体长期影响几乎不受影响[84]
20年后,从2004年欧盟扩大以来:经济深度一体化带来的效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25-02-25 10:10
报告核心观点 - 欧盟自上次成员国加入后停滞超十年,与成员国身份潜在收入收益形成对比。研究估计欧盟成员身份使新成员国人均收入增加超30%,资本积累和更高生产力贡献大致相等,就业效应较小,收益最初由工业部门驱动,后由服务业驱动,所有加入地区都受益,现有成员国人均收入平均高出约10%,深度一体化带来显著经济收益,为未来欧盟扩大和区域一体化提供经验教训 [4] 各部分总结 引言 - 2000年代初欧洲与美国收入差距缩小约10个百分点,几乎完全归因于2004年新欧盟成员国增长加快,2007年和2013年进一步扩大后,至今无新国家加入,目前有十个候选国 [10] - 共同市场扩大促进资源分配和经济增长,欧盟单一市场促进商品、服务、人员和资本自由流动,加入欧盟需就35个章节谈判,这使欧盟区别于简单自由贸易协定,实现深度一体化并获得更大潜在收益 [10] - 2004年扩大为量化欧盟加入影响提供机会,研究采用新估计策略,利用地区数据揭示收益异质性,估计加入欧盟使人均收入增加超30%,结果稳健,收入增长通过生产力追赶和资本深化实现,新成员国各地区收入均增加但效果差异大,老成员国也获得增长 [11] 研究方法与数据 - 应用合成双重差分估计器对欧盟加入影响进行因果推断,使用区域数据提高估计可靠性,允许分析收入异质性效应及其初始条件,该估计器将未处理区域纳入捐赠池匹配处理区域预处理趋势,采用自助法进行统计推断,更具灵活性 [15] - 为量化欧盟加入对增长的影响渠道,将估计量应用于产出水平、资本和劳动力存量子成分、实际总增加值及其子组成部分,研究初始条件对区域收益的影响 [19] - 基线估计依赖十个新欧盟成员国45个NUTS2区域和14个老欧盟成员国179个NUTS2区域的数据,补充初始地区条件信息研究收入效应异质性决定因素,使用区域地理位置和经济邻近度度量方法及金融深度度量方法 [21] - 为进行稳健性检验,使用经合组织区域数据库的国家人均GDP作为替代捐赠池,数据覆盖较短预处理期 [25] 对新成员国地区的影响 - 2004年加入欧盟的地区人均GDP平均增长27%,5年后增长超10%,样本末增长到40%,相当于每年GDP增长速度提高2个百分点,加速了欧洲内部趋同进程 [27] - 估计量分配非零权重给115个捐赠区域,希腊、西班牙和德国地区占对照组60%,将加入前新旧成员国收入差距减少超一半 [28] - 区域层面收入增长从立陶宛中西部地区78%到捷克共和国西北地区4%不等,各国范围内增长存在异质性,使用GDP权重计算的平均增长为28%,与汇总估计的27%相似 [29] - 到2022年实际GDP增长率为34%,资本积累对GDP增长贡献约20个百分点,负面就业影响微小,提高的生产率占欧盟加入收益不到一半 [32] -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农业贡献微不足道,最初增长由工业部门驱动,2019年后工业部门贡献停滞并下降,服务业从2011年开始贡献,样本期末贡献占比较合成对照组的GVA高出16% [36] - 初始与欧盟老成员国地区更紧密融合的地区,从欧盟加入中获得更多收益,按地区经济融入度中位数划分,更融入的地区15年内平均收入增长几乎高出10个百分点;初始金融深度超过中位数的地区,人均收入增长几乎是低于中位数地区的两倍 [40] - 拥有首都的地区15年后平均增长27%,其他地区平均增长22%;教育水平在顶级20个百分位数以上的地区的收益平均是其他地区的1.5倍 [41] 坚固性 - 将基线结果与基于OECD数据替代样本和非欧洲地区捐赠池的加入收入增长估计值比较,该估计前几年与样本末期收益相似,2011 - 2015年存在差异,反映欧洲债务危机的非对称影响 [41] - 排除希腊的捐赠者样本结果在2010年后出现偏差,排除德国的估计值在2011年到样本结束时收益略大于基线 [42] - 允许预加入期收益,过渡期内已识别出一些收益,加入五年后收益更大,超过20%,但额外收益随时间减少,加入六年后不显著,证实之前对欧盟加入回报率的估计 [46] - 基准情况下平均处理效果为27%,DiD方法估计收益增加到31%,SCM估计收益下降到16%,去除权重最高的地区后估计值提高到32% [47] - 控制制造业份额影响时,扩大规模的收益不变;控制拥有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时,处理效果有所增加 [49] 对现有成员国地区的影响 - 欧盟扩张有助于新成员国追赶现有成员国,还可刺激现有成员国增长,估算2004年扩张轮对现有成员国地区的影响,考虑非欧洲地区数据有限和欧洲债务危机的限制条件,分别估算受影响和未受影响老成员的影响 [51] - 2004年和2005年老成员国人均GDP初始下降,随后改善,收益持续积累,排除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的国家时,到样本结束时增至约10%,所有老成员国组别估计最低,增长达到6.7%,表明老成员国也从扩大中受益 [52] - 老成员国间存在异质性和随时间变化的地区收益,五年后斯堪的纳维亚、奥地利、德国和西班牙取得一些收益,十五年后德国、奥地利等地区取得最多收益,希腊和意大利等地区有明显损失,GDP加权的总体影响略高 [56] 结论 - 采用新估计技术重新评估深层次一体化收益,新成员国收入收益平均超30%,结果对各种替代方案具有稳健性 [58] - 新加入成员国次国家地区增长异质,增长强度与老成员国地理位置接近无关,与经济一体化、企业获得长期融资和教育成就相关,某些先决条件使扩大生产和获益更易 [59] - 扩大为现有成员国带来约5% - 10%的收益,大多数老成员国地区实现增长,欧盟单一市场扩大使企业扩大生产并取得效率收益 [60] - 两组估计的收益超过扩大前预期,处于实证研究关注总体收入增收益评估的上限,2004年欧盟扩大为其他地区提供例子,但下一批加入国需实施更深远改革,且不确定欧盟是否资助再分配项目及扩大后是否阻碍进步 [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