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haping Cities
世界银行· 2024-10-22 07: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3][4] 核心观点 - 西巴尔干地区的城市正面临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 需要采取绿色 韧性 包容和竞争力的发展路径 [15] - 西巴尔干地区的城市规模普遍较小 人口密度低 且面临人口减少和老龄化问题 [16] -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包括热浪 洪水和干旱 对城市造成严重影响 [24][44][52] - 城市扩张和低密度发展加剧了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同时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 [64][69][72] - 绿色和蓝色空间在城市中起到碳汇和污染吸收的作用 但城市扩张正在侵蚀这些空间 [82][84] - 基础设施和服务供给不足 特别是废物管理和供水系统 加剧了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 [85][87] - 非正式定居点和老旧建筑增加了城市的气候脆弱性 特别是在灾害发生时 [97][100][103] 行业现状 - 西巴尔干地区的城市规模普遍较小 只有8个城市人口超过20万 [16] - 大多数城市人口密度较低 平均为940人/平方公里 远低于欧洲和中亚地区的平均水平 [26] - 城市扩张与人口减少同时发生 特别是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科索沃和塞尔维亚 [34] - 首都城市人口增长较快 但生产率和就业创造能力不足 [37][40] - 城市经济活动与夜间灯光强度相关 西巴尔干城市的表现优于全球平均水平 但仍有提升空间 [42] 气候变化影响 - 极端高温事件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 从1990年代的每年0 09个月增加到2011-2020年的1 32个月 [44] - 极端低温事件频率和强度下降 从1980年代的每年0 38个月减少到2011-2020年的0 05个月 [47] - 极端干旱和湿润事件自2000年代以来都在增加 2011-2020年极端干旱事件频率达到每年0 24个月 [52] - 西巴尔干城市对自然灾害的脆弱性高于欧洲和中亚地区的其他城市 特别是热应激和水资源压力 [54][56] - 阿尔巴尼亚的城市面临最高的气候风险 所有5个城市都处于高风险或红色警戒类别 [57] 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 - 城市人口规模与绿化程度呈负相关 表明城市化对绿色空间造成压力 [64] - 城市紧凑度与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呈负相关 低密度发展导致更高的排放 [69] - 废物管理不善加剧了污染和灾害风险 特别是非法垃圾场和废物燃烧 [72][74] - 甲烷排放量在2019-2023年间增加了16 89ppb 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主要来自垃圾填埋场 [75] 城市脆弱性 - 基础设施和服务供给不足 特别是废水处理和废物管理 增加了城市的气候脆弱性 [79] - 城市扩张导致交通能源使用增加 低密度城市的碳排放强度更高 [80] - 绿色和蓝色空间减少 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和热浪影响 [90] - 非正式定居点和老旧建筑增加了城市的气候脆弱性 特别是在灾害发生时 [97][100][103] 政策建议 - 修订分区和土地使用法规 限制城市扩张 鼓励高密度混合用途开发 [19] - 投资于自然解决方案 如绿色和蓝色基础设施 以降低气候风险 [19] - 加强社区参与和伙伴关系建设 促进社会凝聚力和地方参与 [18] - 与私营部门密切合作 支持绿色经济和创新 扩大城市融资渠道 [20]
Is steel scrap the new gold?
理特咨询· 2024-10-18 08:5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钢铁行业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筑 汽车和工业机械等领域扮演关键角色 同时也是绿色技术如风力涡轮机 电动汽车和先进制造工艺的必需品 [2] - 钢铁生产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7% 减少其碳足迹对实现净零目标至关重要 欧洲计划到2030年将钢铁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近25% [2] - 钢铁行业正面临绿色转型 需要从传统的燃煤高炉转向更清洁的直接还原铁(DRI)和电弧炉(EAF)技术 这需要大量投资 稳定的绿色能源供应和充足的废钢资源 [3][5][9] - 废钢在绿色钢铁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 预计到2030年欧洲将出现900万吨的废钢短缺 这将推高价格 尤其是来自制造过程的清洁废钢 [2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2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8.85亿吨 其中13.4亿吨使用高炉生产 538吨使用电弧炉生产 高炉生产每吨液态金属产生约2吨二氧化碳 需要被DRI和EAF取代 [3] - 钢铁行业面临五大挑战 技术成熟度 不断增长的资本支出和运营支出 确保绿色能源供应 确保足够的废钢供应 以及新技能和能力的需要 [12] - DRI技术目前处于发展阶段 许多现有设施依赖天然气而非绿色燃料如氢气 欧洲已宣布超过100亿欧元的DRI投资 但尚未建成任何年产能250万吨的氢气DRI设施 [14] 投资与成本 - 欧洲钢铁协会估计 为实现欧盟2030年目标 钢铁生产商需要投资约850亿欧元 其中310亿欧元为资本支出 540亿欧元为运营支出 目前仅宣布了150-170亿欧元 [15] - 各国政府正在提供大量补贴支持绿色钢铁项目 如法国向安赛乐米塔尔提供8.5亿欧元 德国向蒂森克虏伯提供20亿欧元 英国向塔塔钢铁提供5亿英镑 美国能源部向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和SSAB各提供5亿美元 [15] 技术与创新 - 绿色钢铁生产依赖三大要素 绿色能源 氢气和充足的废钢供应 [9] - DRI炉用气体或氢气取代传统铁矿石还原过程中使用的焦炭 与至少50%的废钢一起送入EAF 熔化形成液态钢 如果使用绿色原料如绿色氢气和可再生能源电力 排放将大幅减少 [10] - SSAB LKAB和Vattenfall合作开发的HYBRIT技术展示了绿色钢铁的潜力 2021年6月展示了世界上第一个氢还原海绵铁 并用于为沃尔沃生产钢铁 计划于2026年开始大规模生产 [11] 废钢市场 - 废钢主要来自三个来源 钢铁厂内部清洁废钢 下游产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清洁废钢 以及来自报废产品的"脏"废钢 [19] - 土耳其 美国和欧盟的废钢收集和使用率已经很高 分别为86% 79%和43% 随着EAF产能的增长 这些数字预计将进一步增加 [21] - 使用废钢生产钢铁具有经济优势 处理废钢的成本指数为100 而氢气DRI的成本在130-164之间 天然气DRI的成本在93-158之间 [22] 全球竞争与策略 - 全球对废钢的竞争日益激烈 欧洲预计到2030年将有50个低碳钢铁项目 需要超过1400万吨废钢 安赛乐米塔尔已在波兰 德国和荷兰收购废钢回收企业 [24][25] - 美国钢铁企业正在进行现代化改造 许多新的DRI项目正在规划中 Sims Metal以1.77亿美元收购巴尔的摩废钢公司 增加了60万吨产能 [25] - 中国正在构建废钢供应链 废钢使用量从2016年的9000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2.2亿吨 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约4亿吨 [26] - 印度钢铁行业已经建立了废钢价值链 2021年至2022年进口量增长了63% 预计到2047年将增长50% [26] - 非洲拥有大量未开发的废钢资源 2022年出口量从2020年的110万吨增加到180万吨 显示出该大陆的潜力 [26] 未来展望 - 钢铁行业正在从优化现有生产转向大规模资本支出投资于DRI和EAF等新技术 特别是在欧盟和美国等成熟市场 [34] - 为确保成功 钢铁企业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建立生态系统和完全循环经济以通过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和收购确保废钢供应 在受限市场中寻找全球新的更具成本效益的废钢来源 如非洲和拉丁美洲 并建立新的能力和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供应 开发新技能和能力以满足转型市场需求 [34][35]
The CSO at a Crossroads: Three Paths Forward for Sustainability Leaders
BSR· 2024-10-18 08:18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但强调了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成熟和重要性 并指出CSO角色的演变和未来潜力 [7][8][10] 核心观点 - 可持续发展领域经历了快速变化和动荡 现已进入专业化和监管整合阶段 CSO角色从创业型转变为专业化和整合型 嵌入公司治理和合规中 [7][8] - CSO角色面临更多机会和压力 当前时刻的特点是角色更加可见和受重视 但也可能过度关注合规而忽视创新和战略远见 [7][8] - CSO角色正处于十字路口 需要重新确立其愿景 报告提出了CSO未来的三种潜在路径 [10] 目录总结 1 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成熟与动荡 - 可持续发展领域经历了自愿采用、雄心、动荡等阶段 现已进入专业化和监管整合阶段 CSO面临多重挑战 包括美国对ESG的反弹、监管合规的增加以及现有承诺的落实 [8][20][24] - CSO角色在过去20年中经历了缓慢演变和快速变化 从2019-2021年的繁荣期到近年来的挑战期 CSO现在面临更多机会和压力 角色更加成熟 [22][23][25] 2 CSO在专业化和整合中的成功 - 许多CSO报告了组织结构的改进 使可持续发展从边缘职能转变为核心职能 通过整合可持续发展到核心业务运营中取得成功 [9][33][34] - CSO通过利用监管压力 将可持续发展整合到风险、合规、财务等核心职能中 并适应业务需求 增加资源以提供战略影响 [35][37][38] 3 重新确立CSO的雄心愿景 - CSO角色变得更加高级和专业 由于监管的兴起 角色更加相关 公司已从是否需要专门的可持续发展专业人员转向该人员的角色应是什么 [44][45] - 报告提出了CSO的三种类型 包括稳定管理者、整合战略家和变革推动者 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47][51][55] 4 总结 - 可持续发展常被描述为一段旅程 现在需要重新确立CSO作为有远见的商业领导者的角色 并激活其雄心和创业精神 以加速应对商业和社会的最大挑战 [58][59][60]
Global Banking Annual Review 2024: Attaining escape velocity
麦肯锡· 2024-10-18 08:08
行业投资评级 - 银行业整体表现良好,过去两年是自2007-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好的时期,盈利能力、资本和流动性均处于健康水平 [6] - 尽管银行业是全球最大的利润生成行业,但市场对其长期价值创造持怀疑态度,银行业的价格账面比在所有行业中排名最低 [6] - 银行业的价格账面比为0.9,是所有行业中最低的,表明市场预期该行业整体将侵蚀经济价值 [12] 核心观点 - 银行业在过去两年中表现强劲,全球银行在2023年创造了7万亿美元的收入和1.1万亿美元的净收入,有形股本回报率(ROTE)达到11.7% [7] - 银行业的表现主要受到利率上升的推动,但如果没有利率支持,行业的有形股本回报率可能会降至8%左右,低于资本成本 [17] - 银行业的生产力增长参差不齐,尽管银行在技术上的支出比例最高,但劳动生产力在某些主要市场(如美国)却在下降 [27] - 银行业面临来自非传统竞争对手的竞争压力,包括私人信贷、支付和财富管理等领域的专注攻击者 [6] 行业表现 - 2023年,全球金融系统中介了410万亿美元的资产,产生了约7万亿美元的收入 [8] - 全球银行业在2023年创造了1.15万亿美元的净收入,大致相当于能源和工业行业的总和 [10] - 银行业的有形股本回报率(ROTE)在2023年达到11.7%,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比率分别为12.8%和77.2% [7] 行业挑战 - 银行业的估值挑战普遍存在,全球银行业的市净率为0.9,是所有行业中最低的 [12] - 银行业的生产力增长参差不齐,尽管银行在技术上的支出比例最高,但劳动生产力在某些主要市场(如美国)却在下降 [27] - 银行业面临来自非传统竞争对手的竞争压力,包括私人信贷、支付和财富管理等领域的专注攻击者 [6] 行业机会 - 14%的银行预计将创造价值并表现优异,其市净率高于1,市盈率高于13,表明行业中存在“逃离重力”的路径 [37] - 银行业的经济利润分布更加分散,14%的银行占据了行业80%的经济利润,高于2013年的11% [43] - 银行业的表现差异较大,某些子行业(如支付)的股本回报率(ROE)达到14%,市净率为6,而其他子行业(如全能银行和商业银行)的ROTE为12%,市净率为0.8 [42] 行业结构 - 银行业的结构和混合对个别银行的表现有显著影响,某些国家(如美国、英国、印度、德国和尼日利亚)的表现优于2010-22年期间,而其他国家(如巴西、加拿大、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ROTE较低 [18] - 银行业的表现差异较大,某些子行业(如支付)的股本回报率(ROE)达到14%,市净率为6,而其他子行业(如全能银行和商业银行)的ROTE为12%,市净率为0.8 [42] 行业执行 - 银行业的表现差异较大,某些子行业(如支付)的股本回报率(ROE)达到14%,市净率为6,而其他子行业(如全能银行和商业银行)的ROTE为12%,市净率为0.8 [42] - 银行业的表现差异较大,某些子行业(如支付)的股本回报率(ROE)达到14%,市净率为6,而其他子行业(如全能银行和商业银行)的ROTE为12%,市净率为0.8 [42] 行业管理 - 10%的全球银行成功将其表现提高了五个或更多的十分位数,表明在该行业中确实有可能实现突破性表现 [58] - 银行业的表现差异较大,某些子行业(如支付)的股本回报率(ROE)达到14%,市净率为6,而其他子行业(如全能银行和商业银行)的ROTE为12%,市净率为0.8 [42]
Digitalization, Remote Work and Firm Resilience
世界银行· 2024-10-17 07: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但强调了数字化和远程工作在疫情期间对企业韧性的积极影响 [2][13] 核心观点 - 数字化和远程工作显著提升了企业在疫情期间的韧性,尤其是在数字化基础设施较好的国家 [2][13] - 远程工作的适应性在制造业中更为显著,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受益更多 [13] - 服务行业中,远程工作的适应性对非出口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13] - 数字化和远程工作的积极效应在疫情期间并未随时间减弱 [13] 数据与描述性统计 - 研究基于61个国家的68,007家企业数据,涵盖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 [20] - 样本中66%为小微企业(员工少于10人),23%为中型企业(员工少于50人),11%为大型企业 [20] - 19.3%的企业为出口企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占32%和32% [20] - 远程工作的适应性在不同行业中差异显著,金融服务的远程工作适应性最高(72%),而农业和采矿业的适应性最低(14%) [21] 实证策略 - 研究通过分析企业在疫情期间的销售变化,探讨远程工作适应性与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交互作用 [25] - 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控制国家和行业的特定因素,并引入季度固定效应以捕捉疫情冲击的变化 [27] - 通过三重交互项(远程工作适应性×数字化基础设施×出口企业)检验出口企业是否享有额外优势 [29] 结果分析 - 在数字化基础设施较好的国家,远程工作适应性较高的企业销售表现更为稳健 [31] - 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均受益于远程工作,但出口企业的受益程度更大 [33] - 制造业中,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从远程工作中获得更多优势,而服务行业中这一效应不显著 [34] - 远程工作适应性与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交互效应在疫情期间持续存在,未随时间减弱 [52] 稳健性检验 - 使用不同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指标(如安全互联网服务器数量)和远程工作适应性定义(4位数行业分类)进行检验,结果依然稳健 [36][39] - 通过引入平均销售额和人力资本等控制变量,排除了潜在的遗漏变量偏差 [41][45] 异质性分析 - 制造业中,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从远程工作中获得更多优势,而服务行业中这一效应不显著 [47] - 数字化和远程工作的积极效应在疫情期间持续存在,未随时间减弱 [52] 政策建议 - 政府应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尤其是那些适合远程工作的行业,通过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提升企业韧性 [55] - 提升数字化基础设施和企业的技术能力,有助于增强企业应对未来冲击的能力 [55] - 出口促进政策应提供信息、技能和技术支持,帮助出口企业通过远程工作减轻经济冲击的影响 [55]
Health and Long-Term Care Needs in a Context of Rapid Population Aging
世界银行· 2024-10-17 07: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和长期护理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 报告强调需要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模式 并实现全民护理覆盖 [6][15] - 报告指出 发展中国家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包括资源限制 服务覆盖不足 以及服务质量低下 但人口和流行病学变化的可预测性为政府提供了干预的机会 [13][14] - 报告强调 健康老龄化议程有助于控制与老龄化人口相关的成本 政策应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如体育活动和健康饮食 贯穿整个生命周期 [15][16] 主要趋势 - 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从1950年的47岁增加到2019年的726岁 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771岁 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从2019年的9%增加到2050年的16% [23][24] -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前所未有 一些国家从7%到14%的65岁以上人口比例增长仅需不到20年 而发达国家如法国需要115年 [26][28] - 全球83%的寿命增长是无残疾和疾病的健康寿命增长 其中发展中国家在健康寿命增长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31][32] 健康与医疗系统挑战 - 人口老龄化伴随着慢性病和老年神经系统疾病(如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增加 发展中国家还面临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双重负担 [41][42] - 医疗系统面临三大挑战:保证服务覆盖 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从以治疗为主转向以预防为主 以人为中心的综合护理模式 控制成本的同时不牺牲服务质量 [63][64] - 慢性病管理在发展中国家存在显著的不平等 老年人因费用或交通问题无法获得医疗服务的情况普遍存在 [67][70] 长期护理系统挑战 - 随着老龄化加剧 功能性依赖风险增加 长期护理需求上升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长期护理政策和项目进展缓慢且不均衡 [17][43] - 政府应提供和监管长期护理服务 鼓励居家护理 因为“就地养老”被证明是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首选 且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效果最佳 [17][47] - 社会护理和医疗护理部门的协调与整合至关重要 以实现对老年人的持续护理并获得效率提升 [18][58] 政策建议 - 报告建议采取全面的策略 包括加强医疗和长期护理系统 实现全民护理覆盖 并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如体育活动和健康饮食 贯穿整个生命周期 [15][16] - 报告呼吁增加对老龄化人口相关人力资源的培训 包括医疗和长期护理部门 因为熟练的人力资源是老年人护理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 [18][136] - 报告强调 健康老龄化议程有助于控制与老龄化人口相关的成本 政策应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如体育活动和健康饮食 贯穿整个生命周期 [15][16]
Education, Social Norms, and the Marriage Penalty
世界银行· 2024-10-17 07: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但通过分析南亚地区的婚姻惩罚效应,揭示了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在婚姻后的显著下降,尤其是在性别规范较为保守的地区[3][15] 核心观点 - 婚姻惩罚效应在南亚地区显著,婚姻使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12个百分点,而生育的边际惩罚效应较小[3][15] - 婚姻惩罚效应在受教育程度较高和性别态度较为开放的群体中较小,表明机会成本和社会规范在婚姻惩罚中起重要作用[3][16] - 男性在婚姻后享受婚姻溢价,劳动力参与率显著上升,且不受生育影响[15][41] 数据与方法 - 研究使用了南亚四国(孟加拉国、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的全国代表性人口与健康调查(DHS)数据,样本覆盖178万女性和38万男性[23][24] - 采用伪面板方法,通过匹配已婚和未婚女性的劳动力市场结果,分离婚姻和生育惩罚效应[13][14] - 研究假设婚姻时间与其他影响劳动力供应的冲击无关,并通过分样本方法排除生育作为混杂因素[34][35] 婚姻惩罚效应 - 南亚女性在婚姻后劳动力参与率下降12个百分点,而在生育后仅增加4个百分点,表明婚姻本身是家庭形成惩罚的主要驱动因素[15] - 印度的婚姻惩罚效应最大,马尔代夫最小,尼泊尔的婚姻惩罚主要由生育驱动[38][40] - 动态事件研究显示,婚姻后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立即下降,且在没有生育的情况下,这种下降持续到婚姻后五年[42][44] 婚姻溢价效应 - 男性在婚姻后劳动力参与率显著上升,南亚地区的婚姻溢价效应在12.8到17个百分点之间[41][45] - 男性的婚姻溢价效应不受生育影响,与现有文献一致[41][45] 婚姻惩罚的决定因素 - 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婚姻惩罚效应差异不大,城市地区的婚姻惩罚效应略高,但差异不显著[49] - 女性受教育程度显著降低婚姻惩罚效应,拥有高等教育的女性婚姻惩罚效应减少近一半[17][18] - 丈夫的受教育程度对婚姻惩罚效应的影响较小,表明女性的机会成本比家庭性别规范更为重要[54][55] - 性别态度对婚姻惩罚效应有显著影响,家庭决策权较高的女性婚姻惩罚效应较小[56][58] 政策启示 - 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可以有效减少婚姻惩罚效应,帮助女性实现劳动力市场潜力[63] - 促进家庭内部性别平等和改变社会规范的政策可能有助于减轻女性的婚姻惩罚效应[64]
Household and Firm Exposure to Heat and Floods in South Asia
世界银行· 2024-10-17 07: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气候变化增加了南亚家庭和企业对极端高温和洪水的暴露风险 南亚较贫困的家庭和较小的企业更容易受到高温和洪水的影响 [2][6][7] - 较贫困的家庭在高温和洪水暴露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城市地区的贫困家庭更容易遭受反复的洪水侵袭 [2][7][11] - 较小的非农业企业在高温和洪水暴露方面比大企业更为脆弱 尤其是在城市地区 高温和洪水对小型企业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 [11][12][13] 数据与方法 - 研究使用了相对财富指数(RWI)和印度经济普查数据 结合高分辨率的气候数据进行分析 RWI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和卫星数据估算财富分布 数据分辨率达到2 4公里 [19][20][21] - 温度数据来自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 洪水数据来自达特茅斯洪水观测站 研究还定义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划分标准 基于与城市的距离 [22][23][25] - 研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分析 分别对城市和农村地区进行回归 以探讨温度、洪水与财富或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 [26][27][28] 结果与分析 - 较贫困的地区在高温暴露方面更为显著 城市地区平均温度为34摄氏度的地区比30摄氏度的地区相对财富指数低0 5个标准差 农村地区则低0 3个标准差 [31][32] - 城市地区的贫困家庭更容易受到洪水的影响 每增加一次洪水事件 相对财富指数下降0 004个标准差 而农村地区的贫困家庭则较少受到洪水的影响 [34][35] - 在印度 较小的非农业企业更容易受到高温和洪水的影响 平均温度为33摄氏度的地区比31摄氏度的地区企业规模小0 25名员工 约12 5% 洪水次数增加也与企业规模减小相关 [37][39] 潜在机制 - 高温和洪水对贫困家庭和小型企业的影响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实现 包括经济产出下降、居住排序以及缺乏适应能力 贫困家庭可能因经济限制无法迁移到更安全的地区 而小型企业则可能因生产力下降而难以应对气候冲击 [40][41][44]
Financial Deepening and Carbon Emissions Intensity
世界银行· 2024-10-17 07: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但指出金融深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权衡,金融深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可能增加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 [13][14] 核心观点 - 金融深化(银行信贷占GDP比例的增加)在全球范围内平均导致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相对增加,表明金融机构倾向于为碳密集型投资和消费提供融资 [13] - 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缓解金融深化对碳排放强度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环境法规较强、法治水平较高以及金融体系更市场化的国家 [14] - 初始碳排放强度较低的国家可以通过改善制度环境(如法治水平)来缓解金融深化对碳排放强度的负面影响,而初始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国家则应侧重于加强环境法规 [14][41][42] 数据与方法 - 研究使用了1990年至2019年全球125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采用局部投影法(Local Projections)分析金融深化对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10][11] - 金融深化的主要衡量指标是私人部门信贷占GDP的比例,碳排放强度则通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衡量 [17][18] - 研究还控制了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金融危机等变量,并考虑了国家和时间固定效应 [20] 主要发现 - 金融深化平均导致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增加,信贷占GDP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在5年内增加0.11% [33] - 在环境法规较强、法治水平较高以及金融体系更市场化的国家,金融深化不会显著增加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 [36][37][38] - 初始碳排放强度较低的国家可以通过改善法治水平和推动金融市场发展来缓解金融深化的负面影响,而初始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国家则应加强环境法规 [41][42][43] 政策启示 -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加强制度环境(如环境法规和法治水平)以及推动金融市场发展来管理金融深化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权衡 [14][58] - 对于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国家,加强环境法规是缓解金融深化负面影响的关键政策工具 [42]
The Effect of Carbon Taxes on Aggregate Productivity
世界银行· 2024-10-16 07:08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碳税对多米尼加共和国的总生产率(TFP)具有异质性影响,具体取决于企业现有的投入市场扭曲程度 [2] - 当生产率较高的企业面临较低的扭曲时,碳税可能会降低总生产率;而当生产率较高的企业面临较高的扭曲时,碳税可能会增加或减少总生产率 [2] - 碳税对燃料的征收比对电力的征收更有效,且大多数行业的总生产率会因碳税而提高 [2][7] 行业分析 碳税的影响 - 碳税通过改变企业的能源成本,影响企业的投入选择和排放强度,进而通过资源重新分配影响总生产率 [7] - 碳税的实施将市场扭曲的负担从高生产率企业转移到低生产率企业,从而在大多数行业中产生总生产率的提升 [7] - 碳税对燃料的征收效果显著,尤其是对高排放强度的燃料 [13] 行业数据 - 2018年,多米尼加共和国的运输和存储、水泥制造和酒店服务是碳排放最高的行业,分别排放了6,397 KT、2,408 KT和1,016 KT的二氧化碳 [35] - 运输和存储行业以及水泥制造业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燃料燃烧,而酒店服务业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消耗 [35] - 大型企业虽然仅占企业总数的1%,但占据了33%的总生产、42%的能源支出和42%的碳排放 [30] 行业结构 - 多米尼加共和国的能源市场存在显著的扭曲,尤其是电力市场,由于基础设施差和电力盗窃,运营成本增加 [16] - 大多数行业中,生产率较高的企业面临最高的扭曲水平,因此碳税的引入可能会提高这些行业的总生产率 [13] 碳税收入 - 2018年,假设碳税为110美元/吨二氧化碳,预计将产生约9.2亿美元的税收收入,占当年总税收的10% [11] - 碳税收入最高的行业包括运输和存储、水泥制造和其他制造业 [66] 行业生产率 - 碳税对总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能源扭曲与资本和产出扭曲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能源扭曲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相关性 [24] - 在大多数行业中,碳税对总生产率的影响预计是积极的,尤其是当生产率较高的企业面临较高的扭曲时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