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

搜索文档
又改口了?特朗普称希望公布所有爱泼斯坦案相关文件
央视新闻· 2025-08-02 10:20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希望公布所有与爱泼斯坦案相关的文件"。 当地时间8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希望公布所有与爱泼斯坦案相关的 文件"。 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7月7日发布备忘录,认定没有可信证据表明爱泼斯坦掌握一份用于勒索知名人 士的"客户名单"、没有证据表明爱泼斯坦死于谋杀,并表示今后不会发布更多爱泼斯坦案相关文件。特 朗普此前也一直称,"没有人关心"爱泼斯坦,绝不能在他的案子上浪费更多时间或精力。 特朗普政府这一转变引发美国国内震动,上述调查结论在支持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阵 营内部引发质疑和不满。不少民众希望美国司法部公开爱泼斯坦案所有相关文件。 特朗普称,自己希望公开全部信息,但不希望有人因此受到伤害,或让相关人士受到牵连。特朗普还表 示,如果掌握文件的人手中真有什么和他相关的信息,早该在总统选举之前就公布出来。 爱泼斯坦与大批美国政商名流交往密切,因涉嫌性犯罪被捕后,2019年8月死于狱中,被判定为"自 杀"。特朗普2024年竞选总统期间承诺,上台后将公布爱泼斯坦案相关文件档案。然而,首批档案今年2 月底公布时,并无爆炸性新信息。 ...
特朗普要求公开爱泼斯坦案证词,喊话要终结“民主党炮制的骗局”
金十数据· 2025-07-18 11:56
特朗普政府要求公开爱泼斯坦案证词 - 特朗普要求司法部长帕姆·邦迪向法院申请解封所有相关大陪审团证词记录 [1] - 特朗普称这是民主党炮制的骗局,应尽快结束 [1] - 邦迪回应称已准备好向法院提交申请 [1] 爱泼斯坦案相关争议 - 《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曾给爱泼斯坦写过一封带有签名的"低俗"信件 [1] - 司法部能否说服纽约联邦法官公开证词记录尚不确定 [1] - 大陪审团证词通常保密,仅在极有限情况下才会公开 [1] 证词公开的潜在影响 - 不清楚证词公开能否平息对邦迪"不再公开文件"决定的批评 [2] - 公开的证词仅是检察官和FBI收集证据中的一小部分 [2] 爱泼斯坦案引发的阴谋论 - 特朗普支持者质疑爱泼斯坦自杀的官方结论 [3] - 支持者呼吁公开爱泼斯坦"客户名单"并追究其他涉案人员责任 [3] - 特朗普与爱泼斯坦曾为友多年,后关系破裂 [3] 共和党内部对公开文件的态度 - 包括前副总统彭斯在内的共和党人要求邦迪公开更多材料 [3] - 白宫新闻秘书称特朗普不建议任命特别检察官审查此案 [3] 司法部调查结果 - FBI备忘录显示未发现"有罪证的客户名单" [3][4] - 未发现爱泼斯坦勒索知名人士的可信证据 [4] - 备忘录支持爱泼斯坦自杀的官方结论 [4] 监控视频争议 - 《连线》杂志报道称监控视频有近3分钟画面被剪辑 [4] - 司法部和FBI此前称视频为"完整原始"版本 [4]
特朗普提名MAGA网红担任美驻马大使,马来西亚前部长怒批:这是一种侮辱
环球网· 2025-07-16 20:37
政治任命争议 - 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名尼克·亚当斯出任美国驻马来西亚大使,亚当斯是"MAGA"支持者 [1] - 亚当斯曾发表支持以色列的极端言论,称"不与以色列站在一起就是与恐怖分子站在一起" [3] - 马来西亚前法律部长扎伊德·易卜拉欣谴责该提名是"侮辱",称马来西亚不应成为"意识形态煽动者的垃圾场" [3] 马来西亚国内反应 - 马来西亚伊斯兰党青年领袖苏克里·奥马尔敦促政府就亚当斯提名发出明确反对信号 [3] - 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秘书长、交通部长陆兆福计划反对该任命,该党将发表声明 [3] - 马来西亚约70%人口为穆斯林,亚当斯因反伊斯兰教言论和缺乏外交经验引发争议 [3] 亚当斯个人背景 - 亚当斯现年40岁,2012年从澳大利亚移居美国,2021年成为美国公民 [4] - 移居美国前在悉尼从政,因辱骂记者退出自由党,自诩为"阿尔法男" [4] - 长期支持特朗普,2024年为其助选,特朗普称其为"最喜欢的作者之一" [4] - 在社交平台X和照片墙拥有大量粉丝,常发表挑衅性言论,个人主页自称"特朗普总统最喜欢的作者" [4]
“立场软化”?外媒:特朗普称任何“可信的”爱泼斯坦案文件都该被公布
环球网· 2025-07-16 11:52
特朗普对爱泼斯坦案的态度 - 特朗普称美国司法部应公布爱泼斯坦案所有"可信的"信息以平息支持者的批评 [1] - 特朗普此前承诺公开爱泼斯坦案件档案但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认定不存在"客户名单"且不会发布更多文件 [3] - 特朗普表示已收到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对爱泼斯坦档案审查的"非常简短的简报"并称司法部长邦迪"处理得很好" [5] MAGA阵营的反应 - 特朗普选民"基本盘"MAGA阵营对司法部结论不满要求司法部长邦迪下台的呼声高涨 [3] - 许多特朗普支持者无法接受司法部关于爱泼斯坦案的结论MAGA内部因此陷入分裂 [6] - 马斯克发帖质疑如果特朗普不公布爱泼斯坦文件公众将难以信任他 [6] 特朗普立场的变化 - 特朗普最新言论显示其立场有所软化此前曾替邦迪辩解并劝说MAGA阵营"放过"此事 [5] - 特朗普称爱泼斯坦案"非常无聊"并表示不明白为何引起人们兴趣 [5] - 联邦调查局副局长邦吉诺与邦迪冲突后请假考虑辞职 [6]
倒数10天,特朗普改变主意,不需各国作出妥协,日本成首个冤大头
搜狐财经· 2025-07-07 12:08
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决定不延长关税期限 将向包括日本在内的数百个国家发送税率变动通知 而非寻求贸易谈判[1][3] - 美国对日本汽车关税从2.5%提升至25% 增幅达10倍 可能导致日本对美出口产业链重组[5][7] - 日本成为新政策首要目标 因美日磋商中美国希望将防务和货币问题纳入谈判框架但条件过于苛刻[7] 美国经济策略 - 特朗普政府采取"温水煮青蛙"方式逐步实现关税目标 避免通胀数据出现灾难性后果[2] - 关税政策是"让美国再次伟大"承诺的体现 但特朗普政治阵营开始松动 新兴科技企业对持续增加的债务表示不满[4] - 特朗普提高债务上限但未实际动用5万亿美元债务 通过调整关税减轻政府支出压力[4] 行业影响 - 日本汽车行业面临毁灭性打击 25%关税可能迫使产业链彻底重组[5][7] - 若特朗普强硬征税成功 可能给其他国家带来"效仿"压力 减少逐国谈判需求[10] - 日本可能在其他领域寻求援助 美日关系进入新阶段[9]
MAGA深夜大逆转!特朗普凌晨游说关键议员 众议院惊险推进减税法案
智通财经网· 2025-07-03 17:14
法案进展 - 众议院共和党人以219票对213票通过程序性表决 为最终表决扫清障碍 [1] - 参议院此前以最小优势通过该法案 无党派分析显示未来十年将增加3 4万亿美元债务 [1] - 特朗普与众议院议长约翰逊通过闭门磋商说服党内异议人士 约翰逊特别感谢特朗普彻夜致电持反对意见的同僚 [1] 法案内容 - 延续2017年减税政策 削减9亿美元低收入群体医疗补助计划 [1] - 拨款支持强硬移民政策 取消多项绿色能源激励措施 [4] - 包含提高5万亿美元债务上限条款 国会需在未来数月采取行动 [4] 政治博弈 -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施压共和党议员 警告若法案遭否决将失去MAGA核心选民支持 [2] - 民主党集体反对该法案 批评税收优惠向富人倾斜 国会预算办公室预估1200万人可能失去医疗保险 [3] - 众议院民主党议员吉姆·麦戈文称该法案"灾难性" 认为其惩罚中低收入群体 [4] 立法程序 - 程序性投票曾持续七小时 最终表决定于凌晨5时30分进行 [1] - 众议院若对法案作出修改需参议院重新表决 将导致法案难以在7月4日最后期限前通过 [4] - 参议院为缓解共和党人担忧 专门增加乡村医院拨款 [4]
新低!特朗普,突传重磅!
券商中国· 2025-06-30 07:21
特朗普民调支持率 - 特朗普支持率降至历史最低点,43%美国人满意其表现,53%不满意,净支持率为负10% [2][5][6] - 支持率比前一天下降3个百分点,净支持率从负7%降至负10%,为4月29日以来最低 [7] - 其他民调显示特朗普支持率创新低:舆观调查公司/经济学人显示净支持率负14%,红腹灰雀集团显示负13% [12][13] - 支持率下降原因包括部署国民警卫队镇压抗议、空袭伊朗核设施等决策引发公众不满 [9][10] - 特朗普袭击伊朗决定令"MAGA"运动支持者不安,违背其"避免卷入外国纠纷"的竞选承诺 [3][15][16] "大而美"法案进展 - 美国参议院以51对49票通过程序性动议,推进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 [4][17] - 法案计划未来10年减税4万亿美元,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支出,延长2017年减税措施 [22] - 法案将提高联邦债务上限5万亿美元,预计未来10年使联邦债务增加3.8万亿美元 [23] - 法案包含增加国防支出、打击非法移民资金、小费和汽车贷款税收减免等条款 [22] - 马斯克强烈反对法案,称其将摧毁数百万就业岗位,是"历史上最大债务上限增幅" [24][25] - 法案仍需经历朗读、辩论、修正案投票等程序,民主党采取拖延策略 [19][20]
特朗普“坚定盟友”批其轰炸伊朗核设施决定:这不是我们的战斗,和平才是答案
环球网· 2025-06-23 13:19
政治立场分歧 - 佐治亚州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批评特朗普轰炸伊朗核设施的决定,称"这不是我们的战斗,和平才是答案" [1][3] - 格林的言论凸显特朗普核心支持阵营"MAGA"的内部分歧,部分人支持总统,部分人对美国卷入冲突表示怀疑 [3] 军事行动与反应 - 特朗普证实美军成功打击伊朗福尔道、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核设施 [3] - 伊朗强烈谴责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野蛮军事侵略",总统佩泽希齐扬称将作出回应 [3] 国内批评与风险 - 《纽约时报》称特朗普下令空袭伊朗核设施是一场"豪赌",赌美国能应对伊朗对4万名美军的打击报复 [4] - 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杰弗里斯批评特朗普未寻求国会授权,将美国置于中东战争风险中 [4] - 共和党籍众议员托马斯·梅西批评特朗普下令空袭"违反宪法" [4] - 共和党策略师莎拉·朗韦尔称空袭将被特朗普大部分支持者视为"不可饶恕的罪过" [4]
来自历史深处的MAGA人群
虎嗅· 2025-06-10 12:38
特朗普政治与MAGA运动 - 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外政策偏离美国常规程度远超第一任期 具有前所未有的断裂性 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1] - 特朗普政治成功源于动员历史上声音低弱 政治影响力与人口规模不匹配的群体 形成"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运动 [1] - MAGA人群主要由工薪阶层 农村居民构成 收入和教育水平低于平均 集中在城市外郊 小城镇和"锈带" 具有高度基督教认同 [3] - 该群体深怀爱国主义和本土主义情感 排斥都市精英及其文化多元主义价值 生活方式脱节于经济全球化和族裔多样化潮流 [3] 历史MAGA群类的特征 - 历史MAGA群类注重实际和本土偏向 关注切近事物 态度易受直觉和情感驱动 不擅长抽象原则和复杂知识 [9] - 该群体对"自由""自我依赖"和平等价值习惯性崇奉 加重对精英不信任 构造"他我之辨"方式粗疏武断 [9] - 在国际意识方面 该群体对海外世界不感兴趣 有美国例外论意识 相信美国国际行为道德纯洁性 [10] - 善恶二元对立是其自发思维模式 当提供直接理由时会快速认定国际敌人 包括此前非敌人对象 [10] 孤立主义传统与政策影响 - MAGA人群与杰克逊传统 19世纪90年代民粹主义运动 20世纪30-40年代"美国优先主义者"等历史孤立主义思潮有渊源 [4] - 该群体战争态度复杂 初始阶段易生应激性战争热情 但持久战争疲累会明显降低其战争意愿 [12] -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等历史案例显示 挫折导致的国际回退情绪在该群体中反应更快更强 [13] - 2024年皮尤调查显示 83%美国人认为国内政策应优先于对外政策 共和党人支持乌克兰意愿(13%)远低于民主党人(42%) [28] 当前政策动向与趋势 - 特朗普政府人事任命高度非常规 严重排挤传统外交政策精英 由MAGA效忠派主导 [31] - 当前政策如对俄乌战争"和平"倡议 施压盟友承担更多国防负担 提高关税等 具有强烈孤立主义意味 [32] - 反"深层国家"冲动下 拆毁"国家安全国家"基础组织设施的工程已启动 可能损害美国实施"体系性对抗"能力 [33] - 芝加哥全球事务理事会调查显示 认为美国应"积极介入世界事务"的共和党支持者从2018年70%降至2023年47% [29] 社交媒体与民意变化 - 社交媒体赋予历史MAGA群体发声 集结手段 使其从"沉默大多数"转变为有组织的政治力量 [25] - 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如布塞维茨 波索比克 塔克等 强化了民粹主义 本土主义 反智主义和反精英主义的正相关性 [26] - 社交媒体常见"搞关税别派部队""底特律都烂了干吗还支持台湾"等声音 显示MAGA群体关切更偏向贸易保护而非地缘政治 [30]
特朗普与马斯克闹翻 硅谷为何缄默?
新华社· 2025-06-09 18:21
硅谷企业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系 - 硅谷企业与特朗普政府近期关系密切,双方在多个领域达成商业合作 [1][2] - 特朗普政府政策使硅谷企业大幅受益,多数企业选择支持特朗普以获取有利经营环境 [2][3] - 硅谷企业通过深度联系影响联邦政府在加密货币、人工智能和国防等领域的政策 [2] 硅谷企业的商业动态 - 美国稳定币发行商瑟克尔互联网集团在纽交所上市,股价暴涨200% [2] - 人工智能企业Anthropic推出专为国家安全客户定制的新模型"克劳德政府" [2] - 国防科技初创企业安杜里尔公司最新一轮融资筹款25亿美元 [2] - 帕兰蒂尔公司获得五角大楼数亿美元合同 [3] - 特朗普5月中东之行促成美国人工智能企业签下大单 [3] 硅谷企业高管的动向 - 优步前高管埃米尔·迈克尔入职五角大楼高层 [3] - 科技投资人戴维·萨克斯出任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主席,负责加密货币与人工智能事务 [3] - 亿万富翁彼得·蒂尔因加注华盛顿而收益颇丰,旗下公司获得政府合同 [3] 硅谷企业对特朗普与马斯克争端的态度 - 多数硅谷企业对特朗普与马斯克的争端保持沉默,认为对行业影响有限 [3][4] - 部分硅谷大佬尝试与马斯克拉开距离,认为其影响力衰退 [3] - 硅谷企业与特朗普政府在签证、科研经费和关税等议题上存在分歧 [3] 硅谷企业的长期策略 - 硅谷企业认为当前非选举周期,保持沉默是安全策略 [4] - 部分人士呼吁硅谷脱离特朗普政府,认为支持者无法实现长期利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