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义
搜索文档
中方不得不投弃权票
第一财经· 2025-11-07 12:00
安理会涉叙利亚制裁决议表决 - 安理会于2025年11月6日通过第2799号决议,决定将叙利亚政权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及内政部门负责人阿纳斯·哈塔卜从“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制裁名单中移除 [4] - 决议草案由美国起草,获得14票赞成,中国投了弃权票 [4] - 中国代表傅聪对决议未能回应有关各方合理关切表示遗憾,认为提案国未充分听取意见,为服务自身政治议程强行推动行动 [4] 中国对决议草案的立场与关切 - 中方主张安理会调整涉叙制裁时应充分考虑叙利亚反恐和安全形势、调整可能带来的复杂影响,并统筹长远利益和现实需要 [4] - 中方在磋商中积极参与,并对反恐问题特别是外国恐怖作战分子问题表达合理关切,提出建设性修改建议 [4] - 中方认为当前叙利亚安全形势脆弱,反恐任务艰巨,大批外国恐怖作战分子威胁叙利亚、地区及国际和平安全 [5] 决议内容与后续制裁执行 - 决议重申安理会反恐要求,明确叙利亚应兑现反恐承诺,采取果断行动打击恐怖主义行径及外国恐怖作战分子威胁,包括“东伊运”分子 [6] - 安理会1267制裁委员会列名清单中仍有160多个实体和430多名个人,对其旅行禁令、资产冻结、武器禁运等措施依然有效 [6] - 各国有责任严格执行安理会制裁决议,防止包括“东伊运”在内的所有仍被列名的组织和个人获取外部资金、武器和支持 [6]
全线重挫!特朗普突发威胁,非洲石油大国资产遭遇猛烈抛售
证券时报· 2025-11-04 06:33
地缘政治冲击 -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军事威胁,表示美国有可能在尼日利亚部署地面部队或发动空袭,以阻止“针对基督徒的大规模屠杀”[1][2] -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表示,在特朗普发布命令后,五角大楼正准备对尼日利亚采取行动[3] -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表示,美国有可能对尼日利亚“采取行动”并立即停止对该国所有援助[4] 资产价格反应 - 各期限尼日利亚美元债券全面下跌,占据全球新兴市场表现最差的10支债券的全部席位[2] - 2047年到期债券跌幅最大,一度下跌每一美元面值买价0.6美分,至每美元88.26美分[2] - 尼日利亚货币奈拉兑美元汇率一度暴跌1.47%,至1美元兑1424.59奈拉,创6月以来最大日内跌幅,是新兴市场中跌幅最大的货币[1][2] 经济与贸易影响 - 特朗普政府对从尼日利亚进口的大部分商品征收15%的关税,影响价值4亿美元的贸易[5] - 2023年美国为尼日利亚提供的援助资金为10亿美元,今年特朗普上任后,尼日利亚已收到的美国援助金额约2.5亿美元,比去年大幅减少[4] 尼日利亚经济基本面 -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产油国、世界第十大石油生产国及第七大原油出口国,也是欧佩克成员国[1][6] - 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370亿桶,居非洲第二位,世界第十一位[1][6] - 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44种,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石灰石等[6] - 得益于总统博拉·蒂努布推行的经济改革,包括取消昂贵的燃油补贴和允许奈拉货币贬值,外国投资者普遍将尼日利亚视为有吸引力的资金投资目的地[6] - 尼日利亚股市今年迄今为止以美元计价的总回报上涨了约65%,使其成为非洲新兴市场中表现仅次于加纳的最佳股市[6] 国内安全与政治局势 -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约2.3亿,基督徒和穆斯林几乎各占一半[7] - 被《2023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列为全球第八大受恐怖主义影响最严重国家,“博科圣地”、“伊斯兰国西非省”等恐怖组织频繁发动袭击[7] - 尼日利亚总统助理布瓦拉表示,尼日利亚是主权国家,绝不容许单方面干预,并指出特朗普的军事威胁似乎是强硬施压的惯用伎俩[5]
“特朗普”突袭!深夜,全线重挫!
券商中国· 2025-11-03 23:30
地缘政治冲击与市场反应 -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军事威胁后,尼日利亚资产遭遇全面抛售 [1][2] - 各期限尼日利亚美元债券全面下跌,占据全球新兴市场表现最差的10支债券全部席位 [3] - 尼日利亚货币奈拉兑美元汇率一度暴跌1.47%,至1美元兑1424.59,创6月以来最大日内跌幅,是新兴市场中跌幅最大的货币 [2][3] 美国政策行动的具体影响 - 特朗普表示可能停止对尼日利亚的所有援助,2023年美国为该国提供的援助资金为10亿美元,今年已收到的援助金额约2.5亿美元,比去年大幅减少 [5] - 特朗普政府对从尼日利亚进口的大部分商品征收15%的关税,影响价值4亿美元的贸易 [6] - 美国国防部据报正在准备对尼日利亚采取行动 [4] 尼日利亚的经济与资源概况 -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产油国、世界第十大石油生产国及第七大原油出口国,已探明石油储量约370亿桶,居非洲第二位 [2][7] - 该国已探明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44种,包括石油、天然气、煤、铁矿等 [7] -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约2.3亿 [7] 市场背景与改革成效 - 得益于总统博拉·蒂努布推行的经济改革,外国投资者普遍将尼日利亚视为有吸引力的资金投资目的地 [7] - 尼日利亚股市今年迄今为止以美元计价的总回报上涨了约65%,是非洲新兴市场中表现仅次于加纳的最佳股市 [7] 安全局势与冲突分析 - 尼日利亚安全形势复杂严峻,被《2023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列为全球第八大受恐怖主义影响最严重国家 [7] - 该国袭击事件动机多样,包括宗教冲突、资源争夺以及族群矛盾 [8] - 分析指出,美国对尼日利亚北部地区的军事打击不太可能产生太大经济影响,因该地区缺乏商业活动且已处于混乱状态 [8]
声称尼日利亚政府纵容暴力,美总统威胁对尼动武,尼方回应
环球时报· 2025-11-03 06:46
美国对尼日利亚政策动向 -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若尼日利亚未能严厉打击针对基督徒的杀戮行为已要求国防部为可能的快速军事行动做准备并威胁将立即停止对尼日利亚的所有援助[1] - 特朗普指示战争部准备行动并警告尼日利亚政府最好迅速行动称如果发起攻击将会快速猛烈且干脆[1] -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特朗普的言论表示战争部正为行动做准备并称要么尼日利亚政府保护基督徒要么美国就消灭伊斯兰恐怖分子[1] 尼日利亚被列为特别关注国家 - 特朗普已根据《国际宗教自由法》将尼日利亚列为特别关注国家声称基督教在尼日利亚正面临生存威胁[3] - 特别关注国家的标签意味着美国政府认为尼日利亚存在或容忍系统性持续性严重的宗教自由侵犯行为[3] - 尼日利亚曾在2020年特朗普首个任期内被列为特别关注国后在2021年拜登政府时期被移出[3] 尼日利亚政府的回应 - 尼日利亚总统府发言人表示只要国家领土完整得到尊重尼日利亚将欢迎美国协助打击伊斯兰叛乱分子[1] - 尼日利亚外交部发布声明否认特朗普关于尼基督徒遭大规模杀戮的指控称言论不符合实际情况[3] - 尼日利亚总统蒂努布驳斥有关尼日利亚宗教不宽容的说法并为该国保护宗教自由的努力进行辩护[3] 尼日利亚国内安全局势 -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超2 3亿也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4] - 该国长期面临来自多方的安全威胁包括极端组织博科圣地该组织试图推行其对伊斯兰教法的极端化解读版本[4] - 尼日利亚的暴力事件由多种因素引发部分事件带有宗教动机且对基督徒和穆斯林两大宗教群体均造成影响[4] 国际社会与专家观点 - 美国在非洲大陆最大的军事基地位于东非的吉布提该基地驻扎着5000多名士兵用于支持该地区的军事行动[5] - 专家表示基督教种族灭绝的说法是错误的而且过于简单化尼日利亚面临迫害的人群包括基督徒穆斯林非基督徒等[5][6] - 专家建议美国政府应与尼日利亚当局合作解决共同的敌人错误的做法是入侵尼日利亚并凌驾于当局之上[6]
外媒:涉嫌向以色列大使馆扔手榴弹,丹麦指控两名瑞典公民犯“恐怖主义罪”
环球网· 2025-10-29 20:39
事件指控 - 丹麦检方于10月29日指控两名瑞典公民犯有恐怖主义罪,其涉嫌在去年10月用两枚手榴弹袭击以色列大使馆[1] - 检察官评估认为袭击以色列大使馆的行为须被视为恐怖主义行为[3] - 两名年龄分别为18岁和20岁的被告向使馆附近运送了五枚手榴弹,其中两枚被扔向使馆方向但击中附近住宅建筑并爆炸[3] 法律诉求 - 丹麦检方以恐怖主义与未遂恐怖主义两项罪名提出指控,除寻求监禁刑罚外,还要求将被告驱逐出境并永久禁止入境丹麦[3] 相关背景 - 爆炸事件始于去年10月2日凌晨,发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以色列使馆遭枪击数小时后[3] - 自2023年10月巴以冲突升级以来,瑞典出现多起针对以色列目标的袭击,包括警方今年2月在以色列使馆园区发现未爆手榴弹,5月发生使馆外枪击事件[3] - 相关事件促使瑞典强化以色列相关设施与犹太社区的安全保障[3]
比利时挫败恐袭阴谋 袭击目标或包括首相
新华社· 2025-10-10 14:54
事件概述 - 比利时警方抓获三名涉嫌策划使用无人机对政界人士发动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袭击目标或包括比利时首相巴尔特·德韦弗 [1] - 警方在搜查中查获一个简易装置、一袋钢珠以及一台据信用于制造袭击装备的3D打印机 [1] - 比利时外交大臣表示恐怖主义威胁依然真实存在,并强调比利时正在积极加强应对新型恐怖主义的能力,尤其是在打击无人机滥用方面 [1] 安全行业影响 - 欧洲多地近期发生涉及无人机的安全事件,包括比利时一个靠近德国边界的军事基地受到无人机侵扰 [1] - 该事件凸显了无人机技术被滥用于恐怖活动的潜在风险,可能推动对反无人机技术和相关安防解决方案的需求 [1]
俄塔为进一步深化合作设定新目标
新华社· 2025-10-10 00:13
双边贸易与投资 - 俄罗斯是塔吉克斯坦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2024年双边贸易额增长超过7%,达到15亿美元 [1] - 双方将进一步扩大贸易和投资规模,并计划实施联合项目、开设工业园区 [1] - 两国地方、政府和部门间签署了系列文件,为深化合作目标提供保障 [1] 经济与产业合作 - 双方将加强数字化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 [1] - 目前约有100万名塔吉克斯坦公民在俄罗斯工作,俄方将确保其享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 [1] 地缘政治与安全合作 - 两国元首深入讨论了地区局势,重申将进一步加强协调 [1] - 双方将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武器走私和网络威胁等挑战 [1]
中方呼吁:将“俾路支解放武装”列入制裁名单
搜狐财经· 2025-10-07 10:5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第六委员会就消除国际恐怖主义提出三点主张,强调应坚持统一标准、国际法治和系统观念以应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反恐形势 [1][2] 中方提出的三点主张 - 第一点主张坚持统一标准以凝聚国际反恐合力,强调各国应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反对反恐采取双重标准或选择性反恐,并反对将恐怖主义与特定国家、民族或宗教挂钩 [1] - 第二点主张坚持国际法治以完善反恐法律框架,指出反恐应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落实相关决议及《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并支持制定《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全面公约》 [1] - 第三点主张坚持系统观念以打好国际反恐组合拳,提出消除恐怖主义应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注重铲除恐怖主义根源,并强调要重视发展问题及应对“数字恐怖主义”等新威胁 [2] 中国立场与具体呼吁 - 中国表明自身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并指出“东伊运”是安理会列名的国际恐怖组织,曾在中国境内制造多起恐怖袭击,目前仍在叙利亚、阿富汗等地持续活跃 [2] - 中方呼吁各方采取有效行动共同打击并铲除“东伊运”等恐怖势力,特别提出要将“俾路支解放武装”及其“马吉德旅”列入制裁名单 [2] - 中方表示愿与各方一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共同推进国际反恐事业 [2]
UK Confronts Rising Long-Term Terror Threat From Gaza War
MINT· 2025-10-04 13:31
事件概述 - 英国曼彻斯特希顿公园希伯来会堂发生恐怖袭击,袭击者驾车冲撞寺庙并用刀攻击礼拜者,这是自2020年以来最致命的国内恐怖袭击 [1][2] - 袭击者被确认为一名35岁的叙利亚裔英国公民,在与武装警察的对峙中被击毙 [2][3] 安全威胁背景 - 自2023年10月7日以来,英国安全部门一直担忧中东冲突会引发国内恐怖主义,风险被认为很高 [3] - 英国国内安全局军情五处负责人去年曾表示,他们高度警惕中东事件直接引发英国恐怖行动的风险 [4] - 安全官员担忧加沙地带的高清死亡视频可能对英国数千人(尤其是年轻人)产生不可估量的激进化影响,这既构成直接威胁,也存在“慢燃式激进化”的危险 [5] 社会紧张局势 - 亲巴勒斯坦集会已成为伦敦和许多其他城市的常规活动,穆斯林占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的6.5%(2021年数据) [5] - 反犹太主义报告在去年达到历史新高,犹太人口占比0.5%,伊斯兰恐惧症事件也有所增加 [7] - 极右团体利用这些示威活动组织自己的集会,例如活动家汤米·罗宾逊上个月在首都组织了11万人的集会 [18] 反恐活动与挑战 - 军情五处去年数据显示,约75%的反恐活动与伊斯兰极端主义有关,另外25%专注于极右翼恐怖主义 [7] - 过去一年反恐警察挫败了几起针对犹太人的阴谋,两名男子因计划对英格兰西北部的犹太社区发动受伊斯兰国启发的枪击案而将受审 [8] - 恐怖主义性质从有组织细胞转向独狼行动,这给反恐警察带来新挑战,近期一些成功的恐怖事件是由未被安全部门监控、单独行动的人实施的 [11] - 安全官员还担忧基地组织特别是伊斯兰国呼罗珊省试图利用加沙冲突再次向英国输出意识形态 [15] 政府应对与立场 - 首相斯塔默政府上月承认巴勒斯坦国以向以色列施压结束军事行动,但已呼吁组织者取消计划于周六在特拉法加广场举行的示威 [6] - 首相承诺为犹太场所提供额外的警察保护,但批评者指出曼彻斯特犹太教堂已设有大门和政府补贴的安全措施,需要更广泛的行动来打击反犹太主义 [10] - 政府官员认为加沙冲突与英国街头更广泛的骚乱存在联系,一名官员称亲巴勒斯坦示威活动经常越界成为犯罪行为,在犹太教堂袭击事件后的亲巴勒斯坦抗议活动中约有40人被捕,其中6人被指控袭击警察 [17] 网络激进化的作用 - 安全官员表示,人们在线获取的信息(许多是虚假或扭曲的)使得类似曼彻斯特的袭击更可能发生且更难预防 [19] - 前内阁秘书表示,政府长期了解并努力对抗网络内容在激进化思想(尤其是年轻思想)方面的力量,可能在未来许多年内都要面对哈马斯袭击和以色列回应所带来的网络余波 [19] - 英国的持续努力包括试图绕过恐怖嫌疑人的加密技术,这引发了与苹果公司和美国的斗争 [14]
AI等技术对反恐带来新挑战,多国嘉宾呼吁加强情报协作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19:11
反恐斗争面临的新挑战 - 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恐怖活动提供技术工具,包括AI、量子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1] - 恐怖活动呈现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新特点,恐怖组织利用社交网络传播信息、渗透认知、招募人员、策划袭击[1] - 恐怖势力善于利用互联网加密通信等新型技术逃避打击[1] - 以数字恐怖主义为代表的新兴恐怖主义风险成为全球焦点,恐怖分子利用社交媒体、虚拟货币、无人机系统、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1] 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技术应用 - 各国执法部门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手段对抗科技挑战[2] - 行业推动智慧警务建设,在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网络溯源、金融反恐等领域深入应用前沿技术[2] - 前沿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反恐行动的效果,行业已连续八年多未发生暴恐案事件[2] - 各国应共同研发应对新型威胁的技术手段,加强在网络安全、去极端化等方面的技术合作[2] 国际合作与综合治理 - 面对反恐新形势,国家和地区之间应利用双边或多边机制携手加强情报共享[2] - 加强情报共享有助于各国执法部门及时准确获取信息,提前了解恐怖活动动态,制定预防性、针对性策略[2] - 贫困、社会不平等、复杂的国际形势均可能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3] - 各国应重视统筹安全和发展,推动发展中国家健康发展,持续改善民生,以降低恐怖主义发生风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