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节约减损
搜索文档
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人民日报· 2025-10-15 10:57
粮食安全总体成就 - 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并于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2]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比"十三五"末增加25公斤 [2] - 年均粮食收购量超过4亿吨 [2] 粮食储备与流通基础设施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较"十三五"末增加5800万吨 [2] - 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仓容达2.2亿吨较"十三五"末增加7000万吨 [2][4] - 各级政府储备资源充足包括持续优化的中央储备和进一步落实的地方储备 [2] 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及7个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 [6] - 粮食应急加工企业由5448家增加到6872家增长26% [6] - 粮油应急日加工能力由120万吨增加到178万吨增长48%可满足两天消费需求 [6] - 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由4.3万家增加到5.9万家增长37% [6] - 成品粮油应急日供应能力由106万吨增加到167万吨增长57% [6] - 36个大中城市成品粮油储备可持续保障15天以上市场供应 [6] 粮食节约减损与科技创新 - 储存加工运输环节年均粮食损失量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 [5] - 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广泛普及应用 [5] - 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5] - 已建立30个技术应用示范点并计划逐步增加到100个 [5] 粮食产业与质量安全 - 2024年全国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 [4] -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各地落实财政资金462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840亿元实施8400多个项目 [7] - 带动引领897个优质企业品牌建设 [7] - 2021年以来推动制修订粮食领域国家标准100多项行业标准50多项突出绿色优质营养健康 [7] - 库存粮油质量总体良好储存较为安全 [7]
科技赋能、全链增值,山东滨州—— 小麦“变身”600多种产品(深阅读)
人民日报· 2025-08-16 05:48
盐碱地改良与育种突破 - 滨州市通过选育耐盐碱小麦品种实现120万亩盐碱地改良,培育出"裕田麦126"等12个优质新品种[2][4][6] - 采用人工模拟盐碱池进行定向培优,筛选出抗盐碱性能强的种子[3] - 初期推广采用"保底协议"模式,农户试验田亩产达1200斤,带动种植面积扩大至300亩[5] 小麦精深加工产业链 - 公司实现小麦麸皮高值化利用,膳食纤维粉价格从1800元/吨提升至3万元/吨[7][8] - 通过定制滤布技术实现高效分离,每吨麸皮可提取400公斤膳食纤维[10][11][12] - 开发600余种产品,小麦总产值从3700元/吨提升至9140元/吨,年新增利润1.1亿元[12] 循环经济模式创新 - 液态酒糟转化为液态饲料,年出栏10万头生猪的养殖场饲料利用率提升10%[14] - 采用厌氧发酵处理猪粪,沼液改良盐碱试验田,沼气用于发电[15][16] - 该模式年节约粮食2.8万吨,减少废水处理费5400万元,养殖经济效益提升20%[16] 全产业链技术整合 - 小麦利用率接近100%,年节约粮食50万吨[13] - 谷朊粉深加工为蛋白肽,价值从1.6万元/吨跃升至22万元/吨[12] - 形成"育种-种植-加工-养殖-能源"闭环系统,实现资源吃干榨净[16]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会见秘鲁农业发展与灌溉部部长马内罗
快讯· 2025-07-03 20:01
中秘粮食领域合作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会见秘鲁农业发展与灌溉部部长马内罗,双方围绕落实中秘两国元首会晤重要共识和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成果文件进行交流 [1] - 双方重点探讨粮食节约减损和产业数字化领域的合作机会 [1] - 两国表示将加强在多双边机制下的互相支持,开展粮食科技创新合作 [1] - 双方探讨建立交流合作机制,推动进一步扩大两国粮食领域合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