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粮食节约减损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7 12:35
粮食安全与供应保障 - 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并于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3]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 [3] - 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市场化收购占比超过九成 [3][6] 粮食仓储物流设施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较"十三五"期末增加5800万吨 [3] - 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仓容达到2.2亿吨较"十三五"期末增加7000万吨 [3] - 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和关键节点建设步伐加快流通效率提升 [3] 粮食产业发展与应急保障 - 2024年全国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 [4] - 粮食产业技术创新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涌现 [4] - 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4] 节粮减损成效 - 近3年粮食储存加工运输环节年均损失量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 [7] - 农户储粮损失率降至3%较10年前降低5个百分点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7] - 粮食运输损失率降低至0.8‰粮食加工损失率降低至0.8% [7] 秋粮收购工作重点 - 着力推进市场化收购强化人员仓容资金运力等要素保障 [5][6] - 精心组织政策性收储及时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合理把握储备收储轮换时机 [6] - 持续优化为农服务优化产后烘干加强储粮技术指导把粮食损失降到最低 [6]
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
辽宁日报· 2025-10-17 09:05
活动概述 - 活动于10月16日第45个世界粮食日举行,由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主办 [1] - 活动主题为“2025年世界粮食日和全省粮食安全宣传周”,并进行了粮食安全宣传和好粮油产品展示 [1] - 2025年粮食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 [1] 行业背景与核心议题 -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多重挑战,粮食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1] - 行业需推动全社会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以应对风险 [1] - 行业需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持续深化粮食节约减损行动 [1] 行业举措与目标 - 行业旨在凝聚社会合力,耕好节粮减损“无形良田”,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贡献 [1] - 宣传周期间将重点展示全省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积极实践 [1] - 行业将宣传在践行大食物观、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 [1] 公众影响与教育 - 活动旨在加深公众对全省粮食生产、粮食产品、粮食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了解 [1] - 目标是引导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爱粮节粮 [1]
锐财经丨中国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7 08:46
粮食安全与供应保障 - 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2]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比"十三五"期末增加25公斤 [2] - 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 粮食流通基础设施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比"十三五"期末增加5800万吨 [2] - 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仓容达到2.2亿吨,比"十三五"期末增加7000万吨 [2] - 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和关键节点建设步伐加快,粮食流通效率不断提升 [2] 粮食产业发展与应急保障 - 2024年全国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 [3] - 粮食产业技术创新加快,特色产业集群、知名品牌、优质产品竞相涌现 [3] - 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秋粮收购工作重点 - 市场化收购占比超过九成,是粮食收购的"大头" [4] - 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以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4] - 优化为农服务,统筹用好线上线下渠道,让售粮主体少排队、快售粮 [4] 节粮减损成效 - 近3年粮食储存、加工、运输环节的年均损失量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 [7] - 农户储粮损失率为3%,比10年前降低了5个百分点;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7] - 粮食运输损失率降低至0.8‰,粮食加工损失率降低至0.8% [7] 节粮减损措施与技术 - 出台《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等文件,对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作顶层设计 [7] - 全国主要产粮大县建成一批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提供干燥、清理、收储等服务 [8] - 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等"四合一"储粮技术广泛普及应用,粮仓关键性能指标提升 [8]
耕好“无形粮田” 守护粮食安全
人民日报· 2025-10-17 06:20
活动背景与总体成效 - 第四十五个世界粮食日及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主题为“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 [1] - “十四五”以来,粮食储存由安全储粮、减损降耗迈向绿色优储、保质保鲜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节粮减损氛围更加浓厚 [1] 科技创新与机收减损 - 加快粮食节约减损技术创新、产品应用和装备升级步伐,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作用 [2] - 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低损高效联合收获机,搭载粮损机械测试验证平台,实现粮损检测自动化,可在30分钟内完成测试计算 [2] - 2024年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机收损失率分别为0.93%、1.76%和2.06%,比2021年降低1至2个百分点 [2] 仓储技术与减损成效 - 辽宁铁岭推广使用粮食风干仓与立体储粮仓组合应用,帮助农户告别“地趴粮” [3] - 通过技术研发和应用,农户储粮损失率降至约3%,比10年前降低5个百分点 [3] - 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3] 粮食资源综合利用 - 安徽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数智监控将一粒小麦加工成7份原粉、2份麸皮、1份次粉和1份麦胚,共11个部分,实现价值最大化 [4] - 加工副产品如麸皮、次粉和麦胚被转化为功能性食品、工业原料、牲畜饲料等,实现循环再利用 [4] - 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E型浸出器能将豆粕里的剩余油量降到0.5%以下,以日产能5000吨的生产线计算,每天可多产出8吨植物油 [4] - “十四五”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制修订一系列质量标准,引导企业挖掘副产物综合利用潜力 [5] 全社会参与与消费环节减损 - 通过《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等文件系统部署全社会粮食节约工作 [6] - 江苏常州遥观中心小学师生将爱粮惜粮价值认同转化为实际行动,推行按需取餐、按克计价 [6] - 中国人民大学建设全链条数智治理体系,覆盖食品原料采购、验收、加工、出品及反馈各个环节,利用智慧程序分析就餐偏好以精准采购 [6] - 餐饮消费市场小份菜、合理点餐、剩菜打包等行为愈发普遍,全民节约意识明显提升 [6]
近三年储存、运输、加工环节粮食年均损失率约为2%——耕好节约减损这块“良田”
经济日报· 2025-10-17 06:11
粮食节约减损成效 - 近3年我国粮食储存、运输、加工环节年均损失量约占粮食年产量的2% [3] - 粮食储存损失率在1.9%,其中农户储粮损失率约3%,较10年前降低了5个百分点 [3] - 粮库储粮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基本消除 [3] - 粮食运输损失率降低至0.8‰,粮食加工损失率降低至0.8% [3] 全链条科技赋能减损 - 田间应用北斗导航、无人机、物联网传感器和遥感技术实现精准播种、智能灌溉与病虫害预警 [4] - 智能收割机与低损脱粒机可根据作物密度、湿度自动调节参数,降低田间收获损失 [4] - 现代化粮仓集成应用粮情测控、智能通风、智能气调、智能控温等绿色储粮技术,仓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5℃以下,储粮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 [4] - 加工领域采用色选机、柔性碾米机、数字磨粉机等先进设备提高出品率,并发展精深加工将米糠、麦麸、豆粕等副产物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5] 具体实践案例 - 河南柘城县豪鑫种植合作社通过“小轮改大轮、大轮改双轮、双驱改四驱”及加装三角履带方式提升湿软地块通过能力,保障秋收进度 [2] - 合作社自有烘干塔日处理能力达600吨,为周边农户提供烘干服务 [2] - 黑龙江建三江农垦华之盛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2000亩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平均亩产约1300斤,稻谷通过自有烘干塔和粮仓及时处理储存 [4] - 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通过精洗去除小麦表面杂质,面粉加工运用分层剥刮梯度分离技术加工出204种基础粉 [5] 政策与长效机制建设 - 推动粮食节约减损需在常态化长效化上下功夫,健全粮食节约长效机制 [6] - 坚持系统思维,贯通产购储加销各环节提高粮食节约减损效能,深入推进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 [6] - 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逐步增加全谷物在居民膳食中的比重 [6] - 组织制修订小麦粉、大米、菜籽油等国家标准,引导企业合理掌握加工精度,提高粮油产品出品率 [7]
“十四五”以来,粮食资源利用更充分,节粮减损氛围更浓厚 耕好“无形粮田” 守护粮食安全
人民日报· 2025-10-17 05:57
粮食节约减损技术进展 - 新型低损高效联合收获机搭载粮损机械测试验证平台 实现粮损检测自动化 30分钟内完成测试计算 有效降低机收损失率[2] - 2024年小麦 水稻 玉米三大主粮机收损失率分别为0 93% 1 76%和2 06% 比2021年降低1至2个百分点[2] - 粮食风干仓与立体储粮仓组合应用 农户储粮损失率降至约3% 比10年前降低5个百分点 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3] 粮食资源综合利用 - 小麦加工通过皮磨 渣磨 清粉和心磨系统 可产出7份不同特性原粉 两份粗细各异麸皮 一份次粉和一份麦胚共11个部分 实现价值最大化[4] - 副产品如麸皮 次粉和麦胚可转化为功能性食品 工业原料 牲畜饲料等 实现循环再利用[4] - E型浸出器能将豆粕里剩余油量降到0 5%以下 以日产能5000吨生产线计算 每天可多产出8吨植物油[4] 节粮减损政策与社会参与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发布"粮食节约人人有责"典型案例并发出粮食安全主题倡议[1] - 《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等政策先后出台 系统部署全社会粮食节约工作[6] - 学校餐厅与机关食堂推行按需取餐 按克计价 利用智慧程序分析就餐偏好 为标准化菜单和精准匹配原料采购提供数据支持[6]
我省粮食节约减损取得新成效
新华日报· 2025-10-17 05:12
生产环节减损成效 - 大力推广机收减损技术,2024年全省小麦机收损失率为0.8%,低于全国1%的标准[1] 流通环节储粮能力 - 积极改善储粮条件,现代型仓容覆盖率达90%以上[1] - 低温准低温仓容量为全国第一,政策性粮食储存综合损耗率为0.53%,远低于全国1%的标准[1] 消费环节反浪费举措 - 全省各地围绕贯彻落实《反食品浪费法》,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1] - 因地制宜出台各类制度规范,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1]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国推进粮食节约减损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01:44
中国粮食安全与节约减损成效 - 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1] - 保障粮食安全需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粮食节约减损并取得显著成效[1] - 近三年中国粮食储存、运输、加工环节年均损失量约占粮食年产量的2%[1] 粮食减损具体数据 - 中国粮库储粮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1] - 中国农户储粮损失率已降至3%,较10年前下降了5个百分点[1] 未来粮食节约减损方向 - 将在全链条协同上下功夫,贯通产购储加销各环节以提高粮食节约减损效能[2] - 深入推进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 - 倡导爱粮节粮、崇尚节约的社会风尚[2]
我国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取得新成效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17
制度体系建设 - 粮食安全保障法于2024年6月1日正式施行并设立粮食节约专章 标志着全链条粮食节约减损步入依法治理新阶段 [2] -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于2021年4月修订施行 对粮食收储、运输、加工等经营主体粮食节约减损作出规范 [2]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先后印发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方案等多项文件 依法管粮治粮节粮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2] 农户储粮减损 - 农户储粮损失率已降至约3% 较10年前下降5个百分点 [3]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全国建成一批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基本实现产粮大县粮食产后服务全覆盖 [3] - 2024年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共清理粮食约6900万吨、烘干粮食约4000万吨 减少粮食损失300多万吨 [3] 粮食储存减损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3亿吨 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仓容达到2.2亿吨 [4] - 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6700多万吨 控温、气调等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比例不断提高 [4] - 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因保管不善造成的储粮损失已基本消除 [5] 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 - 国家级科研平台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针对粮食清理、干燥、储藏等环节突出问题开展技术攻关 [6] - 十四五以来组织制修订小麦粉、小麦麸、大米等节粮减损相关标准30多项 [7] - 鼓励粮油加工企业生产更多绿色优质粮油产品 积极挖掘副产品综合利用潜力 提高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7]
推进粮食节约减损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17
文章核心观点 -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以“粮食节约人人有责”为主题 旨在深化粮食节约减损理念 倡导全社会形成爱粮节粮风尚 [1] - 保障粮食安全需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 将节约减损作为重要途径 标志着全链条粮食节约减损步入依法治理新阶段 [1] - 粮食节约减损工作成效显现但损失浪费现象仍不容忽视 需在全产业链各环节持续加力 [2] 政策法规与顶层设计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等文件 对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 [1] - 2021年修订施行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对粮食收储 运输 加工等经营主体节约减损作出规范 [1] - 2024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设立“粮食节约”专章 对各方责任作出规定 [1] 全链条减损成效与措施 - 通过优化产后服务 农户储粮损失率已降至约3% 较10年前下降5个百分点 [4]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3亿吨 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4] - 推动解决“地趴粮”问题 深入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 加强高标准粮仓建设 [4] 科技创新与应用 - 国家级科研平台“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针对粮食清理 干燥 储藏等环节开展技术攻关 [5] - 全国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仓容达2.2亿吨 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6700多万吨 [6] - 推动制修订一批重要标准 引领粮油加工企业生产绿色优质产品 提高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6] 社会参与与文化基础 - 结合世界粮食日等重要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 推广普及科学知识 [7] - 各地广泛开展劳动体验 科普宣传 “光盘行动”等主题活动 全社会节粮氛围更加浓厚 [7] - 中华传统文化为深入推进粮食节约减损提供了扎实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