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方案

搜索文档
埃及总统谴责加沙战争旨在消灭巴勒斯坦事业
新华社· 2025-08-06 07:33
责编:陈菲扬、李萌 塞西说,目前埃及有5000多辆援助卡车随时准备进入加沙地带,过去21个月里,埃及为加沙地带提供了 超过70%的人道主义援助。"埃及将永远是输送援助物资的门户,而不会成为巴勒斯坦人民流离失所的 门户。"他说,埃及持续致力于斡旋加沙地带停火,敦促实施"两国方案",结束数十年来的巴以冲突。 根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消息,截至8月5日,已有超过6万巴勒斯坦人在新一轮巴以冲突中死亡,此外还 有超过15万人受伤。 新华社开罗8月5日电(记者姚兵)埃及总统塞西5日表示,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持续战争"已超出任何逻 辑或正当理由",演变成"一场造成饥荒、种族灭绝和消灭巴勒斯坦事业的战争"。 根据埃及总统府当天发表的声明,塞西在埃及首都开罗与到访的越南国家主席梁强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 会上表示,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的生命现在正被用作政治谈判的工具。他再次呼吁国际社 会介入,制止战争,并向加沙地带提供援助。 ...
澳外长警告:若不采取行动实现“两国方案”,未来或将再无“可供承认的”巴勒斯坦
环球网· 2025-08-05 16:20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倩】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在以色列对加沙发动毁灭性战争以及针对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 人的暴力活动不断增加之际,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当地时间8月5日在接受ABC采访时警告称,如果国际不采取行动,开辟一条通往"两国方案"的道路, 未来很可能将再无"可供承认的"巴勒斯坦。 她还提到,澳大利亚已于今年6月对内塔尼亚胡政府两名极右翼官员——国家安全部长伊塔马尔·本-格维尔和财政部长比撒列·斯莫特里赫,以及"极端主 义"以色列定居者实施了制裁。 "关于承认(巴勒斯坦国)的问题,我过去一年都提到过,这是时间问题,而不是是否(承认)的问题。"黄英贤还表示。 半岛电视台称,悉尼3日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反对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战争。据组织者称,大约有20万至30万人参加上述抗议活动,而警方最初估计参 与者大约有9万人。黄英贤在采访中回应了关于上述活动的问题。 黄英贤表示,澳大利亚政府与抗议者一样"渴望和平与停火",大批民众参与抗议活动反映出"澳大利亚社会普遍的震惊",以及"澳大利亚人对加沙局势、灾 难性的人道主义局势、妇女和儿童死亡以及援助被扣留的悲痛。" 在被问及澳大 ...
澳大利亚总理与巴勒斯坦总统通话 重申支持“两国方案”
中国新闻网· 2025-08-05 11:29
澳大利亚与巴勒斯坦外交动态 -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与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举行2023年11月后的首次通话 [1] - 阿尔巴尼斯重申支持"两国方案" 呼吁立即向加沙提供援助并实现永久停火 [1] - 阿巴斯强调当务之急是实现永久停火 加快人道援助以结束加沙饥荒 [1] 国际承认巴勒斯坦国进展 - 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近期相继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2] - 阿尔巴尼斯表示澳大利亚政府持续支持"两国方案" 将在适当时机作出决定 [2] 未来外交安排 - 双方同意在2024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会晤 共同推进和平进程 [1] - 阿尔巴尼斯寻求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话 具体时间未定 [2] 经济与人道主义合作 - 阿巴斯感谢澳大利亚提供的经济和人道主义援助 [1] - 巴方赞赏澳方对承认巴勒斯坦国的积极立场 [1]
欧美14国愿承认巴勒斯坦国 加沙的孩子能等到那一天吗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4 14:20
近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本轮巴以冲突中遇难的18500名儿童的名字。在巴以冲突初期,曾有50%的美国民众表示支持以色列,但这一比例如 今已下降至32%。7月29日,法国、加拿大、西班牙等14个国家外长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愿意承认巴勒斯坦国"。部分以色列被扣押人员的家属表示,想让 以政府签署(停火)协议。结束战争,结束50名被扣押人员的痛苦。 近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本轮巴以冲突中遇难的18500名儿童的名字。他们的名字密密麻麻,铺满了报纸的一整页甚至更多。 5月下旬,迫于国际舆论压力,以色列恢复允许援助物资通过"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GHF)运营的站点进入加沙,守卫这些站点的是美国私人安保公 司。 联合国及多家援助组织拒绝与"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合作,理由是该机构更注重实现以色列的军事目标,而非真正的人道主义需求。联合国数据显示, 自5月下旬以来,有超过1000名巴勒斯坦人在寻求援助物资时丧生,大多数死者是在"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物资分发点附近遇害。 以色列总理 内塔尼亚胡:加沙没有发生饥荒,我们也从未实施所谓的饥饿政策。 美国总统 特朗普:从电视画面来看,我不太同意(有关"加沙没有饥荒"的言论) ...
【环时深度】“两国方案”,离真正落地还有多远?
环球时报· 2025-08-04 06:45
两国方案的核心概念 - "两国方案"指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巴勒斯坦国,实现巴以和平共存 [3] - 该方案框架源于1947年联合国第181号决议,1993年《奥斯陆协议》是其里程碑 [3] - 目前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147国承认巴勒斯坦国,但美国等28国未承认以色列 [8] 实施障碍分析 - 耶路撒冷主权争议:以色列1967年占领东耶路撒冷并宣称其为"永久首都",与巴勒斯坦主张冲突 [4] - 领土分割问题: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修建定居点导致未来巴勒斯坦国土被侵占和碎片化 [4] - 难民回归权争议:1948年战争导致的数百万巴勒斯坦难民回归权遭以色列反对 [4] - 安全分歧:以色列要求防止哈马斯控制约旦河西岸,巴方要求结束军事占领 [4] 国际政治动态 - 西方国家立场转变:英国、加拿大计划承认巴勒斯坦国,但排除哈马斯参与治理 [9] - 美国角色弱化:1970年以来数十次动用联合国否决权偏袒以色列,特朗普政府放弃中立立场 [5][8] - 阿拉伯国家态度变化:部分国家未要求以色列承诺"两国方案"即实现关系正常化 [6] 替代方案与民意基础 - "一国方案"存在争议:平等权利版本可能引发内部冲突,极右版本剥夺巴勒斯坦人权利 [7] - 以色列民众支持率创新低:仅21%认为巴以和平共处可能,城市中左翼群体为主要支持者 [11] - 巴勒斯坦民意分化:在"认真谈判"前提下支持率达72.5%,无此条件时仅34% [12] 实施路径建议 - 国际社会需保持承认巴勒斯坦国势头,加强政治意愿并推动超越停火的变革进程 [10][11] - 巴勒斯坦需组建统一政府推进治理改革,以色列需拆除定居点 [11] - 谈判应明确双方"红线",借鉴北爱尔兰和平协议经验 [12]
澳大利亚多地举行游行活动 呼吁结束巴以冲突
中国新闻网· 2025-08-03 22:13
游行活动概况 - 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和阿德莱德等地举行游行活动,呼吁结束巴以冲突和加沙地带饥荒 [1] - 悉尼游行从市中心出发前往海港大桥,约9万人参与 [1] - 墨尔本游行在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举行,数千人参与,组织者鼓励携带锅碗瓢盆以象征加沙饥荒 [1] - 阿德莱德游行要求澳大利亚政府对以色列实施严厉制裁 [1] 参与人员 - 澳大利亚前外长鲍勃·卡尔和"维基揭秘"创始人阿桑奇等知名人士参与悉尼游行 [1] - 新南威尔士州警方在海港大桥附近增派数百名警察维持秩序 [1] 国际背景 - 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近期相继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1] - 澳大利亚总理表示支持"两国方案",将在适当时机决定是否承认巴勒斯坦国 [1]
扬之|德以关系:从赎罪到纵容看“国家理性”的真实含义
观察者网· 2025-08-02 13:53
德法关系与巴以冲突立场分歧 - 德国总理默茨在柏林接待法国总统马克龙 双方强调恢复德法作为欧盟领袖国的密切关系 但存在重大分歧 包括对以色列的态度[3] - 法国联合28国呼吁以色列停火 德国未签署联合声明 马克龙宣布9月联合国大会承认巴勒斯坦国[3] - 英国首相斯塔默对承认巴勒斯坦国持审慎态度 认为需作为"更全面计划"推进 德国明确表示无意短期内承认[3][4] 德国对以色列政策的历史渊源 - 1952年西德与以色列签署《卢森堡赔偿协议》 12-14年内支付34.5亿德国马克 其中45%为原油和工业钢材 30%用于船舶设备 25%为外汇现金[15] - 协议包含秘密条款:西德向以色列提供武器设计图纸和技术援助 1953-1962年德国钢材满足以色列工业用钢需求的82%[15] - 1965年西德与以色列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导致10个阿拉伯国家承认东德并与西德断交[22][24] 德国"国家理性"政策的内涵 - 德国基于纳粹迫害犹太人的历史 承诺对以色列安全负有特殊责任 即"国家理性"(Staatsräson)[7][29] - 该政策包含双重含义:1)优先保障以色列安全 2)为实现目标可容忍以色列的"过度自卫"[32] - 2008年默克尔在以色列议会演讲中正式将"以色列安全"定义为德国"国家理性"[34] 当前德以关系面临的挑战 - 德国政府承受巨大压力:74%民众要求对以色列加大施压 1000多份针对默茨的刑事状子指控其涉嫌反人类罪[7] - 欧盟提议暂停对以色列科技初创企业的资金支持 涉及无人机、网络安全和AI领域[7] - 德国外长警告以色列 若兼并加沙或约旦河西岸将作出"单方面反应" 但仍坚持巴勒斯坦建国是最终步骤[43] 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影响 - 哈马斯2023年恐袭造成1200人死亡 以色列报复行动导致加沙5万多人死亡 约旦河西岸950人死亡 平民占绝大多数[44] - 世界卫生组织称加沙陷入"人为造成的大规模饥荒" 因国际援助遭封锁[49] - 以色列部长称加沙必须"犹太化" 解救人质非战争首要目标 暗示长期军事占领意图[49]
西方多国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两国方案”能否向前一步?
中国新闻网· 2025-08-02 13:25
西方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动向 - 法国、英国、加拿大、马耳他等国宣布将在联合国大会期间承认巴勒斯坦国,法国计划在9月行动,英国则以以色列改善加沙局势为条件 [1] 西方态度转变的原因 - 加沙地带人道危机恶化:2023年10月以来饿死人数达162人,5月27日至7月31日有1373名巴勒斯坦人在寻求食物时遇害 [2] - 西方国内政治因素:欧洲国家穆斯林人口增长,执政者为争取选民支持调整政策 [2] - 国际关系考量:欧洲需与阿拉伯世界保持良好关系以维护能源和安全利益 [2] 以色列的应对措施 - 7月27日起在加沙部分地区每日暂停军事行动10小时,并开辟新援助通道 [3] - 约旦、阿联酋、比利时、法国等国向加沙空投援助物资 [3] - 以色列设立"人道主义城"以吸引民众,同时限制武器和资金流动,旨在削弱哈马斯 [3] 国际社会反应与"两国方案"进展 - 联合国召开高级别会议讨论"两国方案",125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出席,但美国和以色列抵制 [3] - 西方国家的承认表态虽无直接效果,但可能加剧以色列的国际孤立并增加其压力 [4] - 专家认为持久和平是落实"两国方案"的前提,但当前以哈冲突持续导致进展有限 [4]
国际观察丨西方多国“转向” “两国方案”真正落地还有多远
新华网· 2025-08-02 09:30
西方多国政策转向承认巴勒斯坦国 - 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相继宣布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这是落实"两国方案"的重要步骤 [1][3] - 超过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已承认巴勒斯坦国,但美国及其部分西方盟友此前未承认 [3] - 法国总统马克龙7月24日率先宣布承认计划,英国和加拿大随后跟进,英国设定了以色列必须采取实质行动结束加沙惨状的条件 [3] 国际社会推动"两国方案" - 法国和沙特主办的巴勒斯坦问题高级别国际会议在联合国总部举行,15个西方国家外长发表联合声明支持承认巴勒斯坦国 [5] - 葡萄牙政府正就承认巴勒斯坦国进行磋商,斯洛文尼亚成为首个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的欧洲国家 [5] - 德国外长表示"两国方案"是确保巴以和平的唯一途径,德国将在进程最后承认巴勒斯坦国 [5] 加沙人道危机促使政策转变 - 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和全面封锁导致人道灾难恶化,加沙绝大多数人口处于饥荒边缘 [6] - 230多名英国议会普通议员和约三分之一内阁成员敦促首相承认巴勒斯坦国 [6] - 以色列议会通过动议呼吁吞并约旦河西岸,表现出消灭巴勒斯坦的意图 [6] 美以面临国际孤立压力 - 联合国秘书长警告目前距离实现"两国方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远 [8] - 西方国家的政策转向对美以构成挑战,可能带动更多欧洲国家效仿 [10] - 此举短期可能迫使以色列允许更多援助进入加沙,长期将增强巴勒斯坦在国际机构的合法性 [10]
加沙人道危机引起多国愤怒,德外长警告:以色列在外交上“日渐孤立”
环球时报· 2025-08-02 06:49
加沙人道主义危机 - 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访问由美以支持的"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管理的援助物资分发点,引发国际关注 [1][3] - 联合国人权事务办公室称自5月底以来已有1373名巴勒斯坦人在等待援助期间被以色列军队杀害,其中859人死于该基金会分发点附近 [1][3] - 170多个国际组织联合声明要求停止该基金会援助行动,指控其借援助制造混乱,以军"几乎每天"向领取物资人群开枪 [3] - 加沙饥荒危机达"最糟糕"程度,饥饿儿童画面引发国际关注,联合国报告称食品运输车队路线附近有514人被杀害 [3][5] 美以政策转向 - 美方政策从寻求加沙停火转向完全支持以色列,要求解除哈马斯武装并实现加沙"非军事化" [1][4] - 以色列高官称美以达成一致不再寻求短期停火协议,改为推动全面解除哈马斯武装的方案 [4] - 白宫新闻秘书回避停火谈判问题,重申特朗普立场称哈马斯投降是解决危机最快方式 [4] - 以色列媒体承认美以"特殊关系"成为以方违反国际法的保护伞,演变为"协同实施战争罪行" [4][5] 国际社会反应 -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警告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问题上"越来越处于少数",面临外交孤立 [1][6] - 15国外长签署联合声明考虑在9月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超2/3联合国会员国已承认 [5] - 斯洛文尼亚成为首个禁止与以色列武器贸易及过境运输的欧洲国家 [5] - 法国、英国、加拿大等以色列传统盟友表态有意或有条件承认巴勒斯坦国 [5] 停火谈判僵局 - 哈马斯代表称在加沙饥饿危机缓解前对重启停火谈判"毫无兴趣" [4] - 以色列消息人士称哈马斯已切断与卡塔尔、埃及等斡旋方的联系 [4] - 以政府认为哈马斯立场难软化,扩大军事行动"不可避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