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细化治理
搜索文档
【榆林】科技赋能助力城市精细化治理
陕西日报· 2025-06-05 06:38
空地一体化智能巡检系统 - 榆林市引入全国领先的无人机项目,配备2台固定机库与1套移动机库,每架无人机每日可执行10个架次巡检任务,覆盖半径达5公里 [2] - 无人机搭载双光摄像头,具备全景拍摄与红外热成像技术,可识别违章搭建、车辆违停、占道经营等问题 [2] - 今年以来累计开展739架次飞行,总巡航时长615小时,巡查里程达4434公里,相当于环绕榆林市榆阳区边界飞行10圈 [3] - 相比传统人工巡查,问题发现效率提升5倍,人力成本降低超90%,共发现1525起城市管理问题 [3] 地面智能巡查网络 - 智能巡查车配备多光谱摄像头,以每小时40公里速度行驶,AI算法5秒完成问题识别分类并通过5G网络推送工单 [4] - 配备20余台智能两轮巡查电动车,搭载180度全景摄像头与边缘计算设备,可识别垃圾堆积、墙面小广告等问题 [5] - 智能巡查车日覆盖50公里,是人工巡查(5公里/日)的10倍效率 [5] - 构建起全域地面巡查网络,实现从"人海战术"向"精准智治"转变 [5] 全民参与治理体系 - 市民可通过"榆林城管"小程序拍照上传或拨打热线3700789反馈问题,成功立案可获得积分奖励 [6] - 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已打通9大信息采集渠道,联动58个成员单位 [6] - 累计接收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近20.5万件,受理超13.9万件,已处置超10.4万件 [7] - 构建"空中巡航+地面扫描+全民参与"的立体治理体系,形成全链条闭环流程 [6][7]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加快推进数字化平台迭代升级,延伸精细化管理触角,确保城市管理无死角无盲区 [7][8] - 将持续优化市民参与机制,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8]
虎丘街道焕新古街“面子”夯实治理“里子”
苏州日报· 2025-06-03 08:21
景区商圈治理 - 七里山塘景区在端午假期迎来客流高峰,虎丘街道通过精细化治理保持秩序井然[1] - 街道启动"大扫除+大走访"双轮驱动模式,重点整治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和秩序维护[1] - 七里山塘发展联盟组织志愿者对公共区域开展深度清洁,强化商户"门前三包"责任落实[1] 街区市容升级 - 虎丘路商业街完成焕新升级,统一店招设计与绿化带形成协调景观[2] - 专项工作组约谈餐饮店整改油污问题,责令加装油污分离设施并依法处罚[2] - 多部门联合开展虎丘路市容秩序提升行动,清理卫生死角和小广告[2] 老旧小区改造 - 街道聚焦老旧小区楼道、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推进环境整治提升含"绿"量[2] - 通过"一街一景"改造目标,发动商户参与沿线卫生死角和绿化带垃圾清理[2] - 号召居民共建"家门口"微花园,强化部门联动解决治理痛点[2] 长效管理机制 - 街道党工委深化"社情民意联系日"机制,推动精细化管理融入社区肌理[3] - 加强商户联动提升群众获得感,以专项行动为契机建立常态化治理体系[3]
G层、LG层、UG层……楼层标识不能搞成乱码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5 09:00
公共标识混乱问题 - 大型商超、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楼层标识混乱,存在B层、G层、LG层、UG层、M层等多种命名方式,导致用户难以定位 [2] - 楼层标识缺乏统一标准,例如L层可能代表"Level"或"Lobby",M层可能指"Mezzanine"或"Metro",同一建筑内甚至存在多套命名体系 [3] - 公共卫生间标识设计晦涩难懂,常使用几何图形或抽象艺术图案,造成使用困扰 [3] 标识设计核心问题 - 当前标识设计过度追求高级感和创意性,忽视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3] - 公共标识的核心功能应为提供清晰信息指引,便于用户理解和遵守 [3] - 公共场所标识应突出实用性和服务性,平衡"面子"与"里子"的关系 [4] 改进方向建议 - 建议以规范汉字作为公共场所标识的基本服务用字,简化现有复杂标识系统 [4] - 标识设计需强化受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减少形式化设计元素 [4] - 可参考经过实践检验的通用标识标准,建立统一的公共标识规范体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