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
搜索文档
新华社权威快报|《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发布
新华社· 2025-09-19 19:54
2025年9月19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 《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 实践与成就》自皮书 新时代中国妇女事业发展 取得历史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新华社权威快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9日发布《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 白皮书强调,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为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人类走过了不平坦、不平凡的历程。党的十八 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 化的重要内容,对妇女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开创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决策部署。 记者:董博婷、孙少龙 海报制作:栾若卉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
我国妇女平均预期寿命达80.9岁,“半边天”作用凸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8:14
白皮书发布与核心理念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系统介绍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理念和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就 [1] - 白皮书旨在展示中国践行《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成果,介绍新时代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中国理念、实践与成就 [1] - 国家在出台法律、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两性现实差异和妇女特殊利益,为妇女全面发展营造环境、扫清障碍、创造条件 [2] 妇女健康水平提升 - 妇女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0.9岁,比2010年提高3.5岁 [2] -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升至94.9%,比2012年提高7.3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比2012年下降41.6% [2] - 国家持续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目前全国有妇幼保健机构3081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349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3221个 [4] - 2009年以来已开展免费宫颈癌筛查3.42亿人次、乳腺癌筛查2.45亿人次,国家已投入30.1亿救助患病妇女 [4] 妇女教育与社会保障 - 基础教育性别差距基本消除,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生占比达到50.76% [2] - 妇女社会保障实现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妇女占参保总人数48%以上 [2] - 失业、工伤保险参保妇女分别是2012年的1.7倍、1.6倍 [2] 妇女经济参与与政治参与 - 女性在就业人员中占比43%,在科技工作者中占比45.8%,在数字贸易、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从业者中占比三分之一 [5] -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女性占比创历史新高 [5] - 居委会、村委会成员中女性分别占54.3%和26.1%,比2012年提高5.5个和4个百分点 [5] 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 国家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妇女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3] - 建成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大中型医院和科研机构为支撑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4] - 实施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对孕产妇按妊娠风险进行五色分级分类管理,加强危急重症救治 [4] - 国家将推出面向适龄女生的HPV疫苗接种服务,并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4]
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
新华网· 2025-09-19 17:22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日发布《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全文如下: 前言 结束语 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 (2025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为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人类走过了不平坦、不平凡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把实现妇女解放和发展、实现男女平等写在自己奋斗的旗帜上,始终把广大妇女作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 发展的重要力量,始终把妇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领导广大妇女得解放、求进步、谋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作为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妇女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开创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 一、全面开拓中国妇女事业发展之路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二)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三)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四)充分发挥妇女主体作用 (五)携手全球妇女共建共享美好世界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
新华网· 2025-09-19 16:28
2025年9月19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 《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 实践与成就》 白皮书 新时代中国妇女事业发展 取得历史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白皮书介绍,中国把妇女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把妇女发展水平作为衡量经 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实现妇女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 落实,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妇女,使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 保障、更可持续。 白皮书说,中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拓展妇女参与渠道、提高参与能力、激发创造活力,广大妇 女"半边天"作用充分彰显。中国推动妇女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平等参 与,在文化繁荣发展中展现风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担当作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干奉献。 白皮书指出,当今世界,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既面临机遇,又任重道远。中国愿与世界各国 一道,携手共进,加速行动,共创妇女发展美好未来,共谱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新篇章! [ 责编:袁晴 ] 新华社权威快报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记者董博婷、孙少龙)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日发布《新时代中 ...
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丨白皮书:中国全面开拓中国妇女事业发展之路
新华社· 2025-09-19 16:18
白皮书指出,中国把妇女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把妇女发展水平作为衡量经 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实现妇女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 落实,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妇女,使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 保障、更可持续。 白皮书介绍,中国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 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发出中国倡议、提供中国 方案、承诺中国行动。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记者孙少龙、马卓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日发布的《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 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立足基本国情,顺应历史潮 流,团结带领广大妇女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实现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 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正确道路。 白皮书介绍,中国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在出台法律、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 男女两性的现实差异和妇女的特殊利益,促进男女两性权利、机会和结果的平等,依法保障妇女权益。 ...
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
新华社· 2025-09-19 16:18
白皮书核心观点 - 白皮书强调妇女是人类文明开创者和社会进步推动者,并将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1] - 中国把妇女发展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 [1] - 中国推动妇女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拓展参与渠道并彰显“半边天”作用 [2] - 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创妇女发展美好未来 [2] 妇女事业发展框架 - 白皮书分为全面开拓中国妇女事业发展之路、把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作为国家行动等五个部分 [1] - 实现妇女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落实 [1] 妇女参与领域与成就 - 妇女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平等参与 [2] - 妇女在文化繁荣发展中展现风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担当作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干奉献 [2] - 广大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1]
《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英文版出版发行
新华社· 2025-09-07 18:12
出版发行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翻译的两部著作英文版近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并面向海内外发行 [1] - 两部著作分别为《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和《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 [1] 著作内容 - 著作收录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1] - 该系列论述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妇女儿童和家庭领域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1] - 为新时代妇女儿童事业和家庭家教家风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1] 国际影响 - 英文版出版正值全球妇女峰会召开前夕 有助于国外读者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 [1] - 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在推动全球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方面的智慧与方案 [1] - 增强国际社会对加强全球妇女事业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 [1]
倾听尼山2025|孙晓梅:我们需要系统的家庭教育
经济观察报· 2025-07-05 16:34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 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3][4] - 分议题涵盖文明起源 儒家文化 齐鲁文化 全球现代化 家庭意义 人工智能与人类文明等方向 [4] 婚育观与可持续发展 - 健康婚育与科学育儿是推动家庭教育发展和人口均衡发展的核心 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 [7] - 需建立科学婚恋观教育体系 建议将婚恋课程纳入大学甚至高中教育 内容涵盖价值观匹配 冲突处理 家庭关系等 [9][10] - 现行离婚冷静期需评估实际效果 缺乏统计数据支撑其利弊 应加强夫妻关系调解与家庭教育前置 [8] 家庭教育政策与实践 - 家庭教育"十四五"规划实现多部门联动 博物馆 图书馆 公园等公共场所融入亲子活动与家风展览 [13][14] - 现行《家庭教育促进法》范围狭窄 需扩展至家庭成员全周期教育 包括老年人尊重与基层社会治理 [15] - 留守儿童问题因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有所缓解 但根源在于缺乏系统性家庭学科教育 需从幼儿园起培养家庭责任意识 [18] 性别平等与职业发展 - 1995年男女平等成为基本国策后 相关立法如《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持续推进 [27] - "妈妈岗"政策旨在帮助产后女性重返职场 需通过税收优惠等激励企业落实 可参考国外弹性工作制经验 [21][25] - 产假政策需配套强化0-3岁托育服务 建议政府提高托育补贴至每月1000元(国家与地方各500元)以提升机构积极性 [22] 育儿与社会化支持 - 0-3岁阶段应提早开始儿童社会化 托育服务不足是抑制生育意愿的关键 需解决母亲返岗后的照护缺口 [19][22] - 母婴关系对早期发育至关重要 建议母亲亲自育儿而非依赖月嫂 需纠正网络信息中的育儿误区 [19] - 男性育儿假政策执行率低 需通过企业工会推动福利改进 借鉴国际企业减少工时等灵活安排 [21]
“每个男人都需要有自己的喉结罩”
虎嗅APP· 2025-07-05 11:09
流行文化现象 - 喉结罩成为当下性别话题中的热门商品 被视为男性时尚单品 具有装饰和保护喉结的功能[7][9][13] - 喉结罩的设定包含社会规范元素 男性从14岁开始需佩戴 体现"夫德"和贞洁观念[15][17] - 产品设计多样化 包括纯棉透气款、塑形款以及全包保守款 价格区间在几十元[16][34][36] 商业发展现状 - 喉结罩从概念嘲讽发展为实际商品 已在饰品直播间作为常规产品销售[36] - 商家推出多种材质款式 如钩针、蕾丝等 并赋予创意商品名称如"镂空奶油蛋糕"、"紫色小恶魔"[36] - 部分博主如@呐喊海纸成为喉结罩推广者 提供选购建议并推动产品认知[33][34] 内容创作趋势 - 性别反转短视频助推喉结罩流行 形成"大女人叙事"内容赛道[49][51] - 该题材视频高度同质化 采用固定表演模式和三件套(眼神、舌头动作、胯部动作)[56][57] - 内容创作逻辑聚焦情绪宣泄 通过骚扰男性角色制造爽点 实现精准流量获取[60][61][64] 行业生态观察 - 性别议题成为流量密码 催生大量争议性内容 形成赛博渔场效应[71] - 短剧市场呈现复仇爽文主导趋势 如《萌宝助攻:五十岁婚宠》采用逆袭反转套路[82][85] - 互联网内容碎片化加剧 用户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 推动快餐式内容生产[92][93] 社会文化影响 - 喉结罩现象反映性别权力关系重构 将男性置于被凝视的性客体位置[25][26] - 内容创作陷入以暴制暴循环 未能解决本质矛盾 反而加剧对立[67][68][69] - 愤怒情绪被算法放大 形成信息茧房 导致观点极端化和讨论空间压缩[104][106][108]
倾听尼山2025 |孙晓梅:我们需要系统的家庭教育
经济观察报· 2025-07-02 15:55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 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 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1][2] - 设置多项分议题包括文明起源与未来发展 儒家文化世界意义 齐鲁文化与世界文明 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 [2] - 论坛汇集全球专家学者 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和文明交流互鉴平台 [1] 家庭教育与婚育观 - 家庭教育需扩展至家庭成员全民教育 涵盖家庭建设 家风传承和社会治理领域 [12] - 当前《家庭教育促进法》主要关注父母对子女教育 缺乏对老年人尊重教育和撤销监护人资格后的托底机制 [12] - 科学婚恋观应包含人品考察 价值观匹配 冲突处理能力和家庭融合度等核心原则 [7] - 建议将婚恋观和家庭法律知识教育前置至大学甚至高中阶段 [7] 性别平等与职业发展 - 1995年确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后 相关政策如《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取得显著进展 [20] - "妈妈岗"政策旨在帮助生育后女性重返职场 但存在争议 部分专家建议更名为"家庭岗" [18] - 建议对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等政策倾斜 鼓励提供弹性工作安排以支持职业女性育儿 [16] 托育服务与政策建议 - 当前0-3岁托育服务薄弱 建议国家层面提高补贴至每月500元 地方政府配套500元以提升机构积极性 [17] - 托育服务需直接补贴机构而非仅依赖儿童数量 解决"无孩不补"问题 [17] - 产假政策需配套男性育儿假 并通过工会推动企业落实弹性工作制度 [16] 留守儿童与家庭建设 - 留守儿童问题随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逐步缓解 但根源在于缺乏系统化家庭教育体系 [13] - 建议从幼儿园阶段开设家庭学科课程 培养未来父母的育儿责任意识 [13] - 0-3岁早期社会化教育至关重要 应避免过度依赖月嫂等非亲属照料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