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
搜索文档
我国建成世界 规模最大辐射环境监测网
科技日报· 2025-05-14 08:54
监测网络规模与覆盖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辐射环境监测网 [1] - 国家级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立1835个监测点,覆盖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重要边境口岸及核设施周边 [2] - 核设施周围监督性监测系统布设超过100个监测点位,覆盖5公里至15公里以外范围 [2] - 各省区市建设了点位更多的省控监测网 [2] 监测数据质量与成效 - 监测点位的实时数据获取率稳定在97%以上 [2] - 监测数据显示我国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核设施周围辐射环境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无明显变化 [2] 技术能力与监管水平 - 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及长白山实验室投入使用,审评技术能力大幅增强 [3] - 生态环境部三家监测单位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网络,实验室检测分析能力达国际先进水平 [3] - 信息公开水平提高,公众可通过《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及生态环境部网站了解辐射监测结果 [3]
已安全运行600堆年!揭秘核电站抗震防灾“硬核”措施(视频)
中国经济网· 2025-04-29 08:25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9日讯(记者 杨秀峰 李冬阳) 今年是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10周年。核安全是国家安全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截至目前,我国大陆地区核电机组已安全运行600多堆年, 一直保持良好安全业绩。 在设计阶段,根据法规标准的要求,核电厂与核安全有关的设备和构筑物不仅要能够抵御相应等级的地 震,还要具有一定的安全裕度。例如,我国福建福清核电厂5、6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堆型,其抗震设计 设防水平是0.3个重力加速度,远高于其厂址区基本烈度0.1个重力加速度。此外,核电厂抵御各类自然 灾害的要求极高,必须对暴雨、河流洪水、风暴潮、海啸在内的各类水文灾害进行评价。一般情况下, 核电厂暴雨灾害防护设计基准是超过万年一遇的"可能最大降水",河流洪水灾害防护设计基准是超过万 年一遇"可能最大洪水"等,远远不是"千年等一回"。 侯英东介绍,为确保核电厂安全稳定运行,我国核电厂均配备了地震监测系统,可用于提供报警,并制 定了相应的规程,根据相关报警信号保守地采用反应堆降功率或停堆、核查机组状态、启动应急响应等 措施。 "目前我国核电厂厂址均远离发震构造,附近不存在能动断层,地震危害性较低,并充分考虑了暴雨 ...
原子能法草案二审 应急保密双升级筑牢核安全
快讯· 2025-04-27 18:13
原子能法草案二审稿核心内容 - 草案二审稿重点完善核事故应急管理制度,增加国家统筹制定应急预案的规定 [1] - 要求相关部门和核设施营运单位依法制定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 [1] - 明确原子能产业作为高科技战略产业的国家安全基石地位 [1] 行业规范与保密管理 - 从事涉密原子能活动的单位需建立保密管理制度和完善防护措施 [1] - 强化保密宣传教育与监督检查机制 [1]
中国核电机组已安全运行600多堆年
中国新闻网· 2025-04-23 16:38
核电安全运行记录 - 中国大陆地区核电机组已安全运行600多堆年且保持良好安全业绩 [1] 核电装机规模 - 已颁发运行许可证核电机组58台、建造许可证机组31台、核准待建机组13台 [1] - 机组总数达102台且装机容量1.13亿千瓦 规模全球第一 [1] 技术安全水平 - 新建机组全部采用三代及以上核电技术(AP1000/EPR/华龙一号/国和一号/高温气冷堆) [1] - 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指标显示82.18%机组达优秀值(前1/10)、84.79%达先进值(前1/4)、92.07%达中值(前1/2) [1] 监管体系特点 - 建立完善核动力厂法规标准体系 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标准并坚持纵深防御原则 [1] - 实施分阶段核安全许可制度(选址/建造/运行/退役)与特殊工种严控资质管理 [2] - 对核电厂实行全天候驻厂监督且对违规操作零容忍 [2]
中广核电力发布2024年度业绩 年度上网电量2272亿千瓦时
深圳商报· 2025-03-30 02:36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中广核电力严守核安全保持稳健经营,上网电量、装机规模、业绩等表现良好,机组达世界先进水平,技术不断优化,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员工发展 [1][2][3] 经营业绩 - 2024年上网电量达2272.84亿千瓦时,同比提升6.13% [1] - 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8.14亿元,同比提升0.83%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为107.13亿元,同比提升0.94% [2] - 董事会建议2024年度末期现金股息为0.095元/股,分红比例达44.36% [2] 装机规模 - 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8%,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1] - 公司管理的28台在运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截至2024年底在运、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超5120万千瓦,装机规模国内领先 [1] 机组水平与项目进展 - 2024年公司管理的28台在运机组超86%的WANO指标达世界先进水平,平均能力因子约92% [3] - 2024年5月25日防城港4号核电机组正式商运,“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全面建成 [3] - 2024年8月公司管理的6台机组获国家核准,截至2024年底共管理16台在建机组,项目进度符合计划 [3] 技术创新 - 公司围绕核能主业打造型谱化产品体系,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关键问题,提升核电安全性和经济性 [4] - “华龙一号”核电技术不断优化完善,完成多项重大试验,宁德核电机组实现热套管远程在线维修,陆丰6号机组应用先进建造技术 [4] 社会责任与员工发展 - 2024年公司全年累计上网电量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6891.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87亿吨,相当于种植超51万公顷森林 [5] - 公司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职业发展通道,营造职场氛围助力员工实现自我价值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