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证多牌
icon
搜索文档
贴牌玻尿酸:危脸的医美生意
医美行业"贴牌玻尿酸"现象 - 医美机构通过"贴牌玻尿酸"模式将正规品牌用于低价线上引流,实际使用自有贴牌产品替换[1] - 近期海关查获15337支未申报注射用医美产品,玻尿酸针剂为走私重灾区[1] - 非法产品逃避监管且质量参差,可能导致消费者面部溃烂甚至毁容[2] 贴牌玻尿酸的市场现状 - 医美用玻尿酸生产资质稀缺,国内仅15家本土企业布局,华熙生物(26.7%)、爱美客(13.3%)、昊海生科(13.3%)为TOP3[8][9] - "一证多牌"政策允许同一注册证覆盖多个品牌,2024年市场涌现超25种定制品牌[10][15] - 头部医美机构如美莱、艺星等推出多款贴牌产品,价格从1380元至12800元不等[17] 暴利商业模式 - 华熙生物2018年玻尿酸生产成本12元/毫升,出厂价267元/毫升,终端售价溢价可达10倍以上[18] - 美莱机构贴牌产品"瑞娅"(2680元)较市场同类溢价1.1倍,"伊诗芙"(3680元)溢价达5倍[19] - 机构通过"独家定制"等营销话术包装同质化产品,仅更换包装和含量[17] 监管盲区与违规风险 - 部分机构涉嫌使用无证产品,如美莱被投诉销售"概颜"等未在药监局备案的产品[27][29] - 国家药监局2022年明确禁止玻尿酸委托生产,2024年再次强调该规定[35][36] - 机构存在线上宣传正规品牌、线下替换为贴牌产品的操作模式[40] 行业影响与发展趋势 - 贴牌模式源于暴利诱惑、价格战和监管缺位,但可能危及行业公信力[41][43] - 2025年市场面临环境趋冷、消费者认知提升和监管收紧三重压力[44] - 可持续发展需建立在产品力、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基础上[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