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控管理

搜索文档
【商道论衡】 加强内控管理 确保上市公司良性运行
证券时报· 2025-08-15 02:22
中国上市公司内控管理现状 - 自2006年全面执行内控制度以来 上市公司内控管理质量逐渐提高 但部分公司仍存在内审不到位或不敢得罪人的问题 [1] - 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内控管理要求严格 包括证监会 证监局 上市公司协会和交易所的各种培训 巡检及违规处罚 [1] 内审机制失效案例(*ST龙宇) - 通过关联交易手段非经营性占用资金9.18亿元 至今仍有8.68亿元未归还 导致公司收到退市通知函 [1][2] - 关联交易失控 存在大额关联交易未履行审议程序且未对外披露 关联方资金往来审批和披露内控存在重大缺陷 [3] - 财务报告失真 对2018-2023年财务报表进行会计差错更正 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3] - 监督机制完全失灵 审计委员会和独立董事未能及时发现资金占用行为 内部审计部门未有效监控资金流向 [3] 有效内审机制案例(美国世通) - 内部审计师辛西娅·库珀通过异常支票发现财务造假线索 最终揭露38.5亿美元造假(其中30.6亿美元属2001财年 7.9亿美元属2002年第一季度) [3][4] - 向CEO报告被压制后坚持向审计委员会举报 直接导致SEC介入调查 使世通于2002年7月21日申请破产保护 [4][5] - 新任CEO主持的内部审计于2002年6月确认会计违规行为 SEC在2002年3月已对公司兼并事件展开调查 [5][6] 内审工作最佳实践 - 内审人员应做好内部控制制度调查表 在环境控制 销售 采购 仓储 发票 货币 投资等领域进行测试和对账 [7] - 在关联交易中细查审批流程及必要性 认真核对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7][8] - 需要做到正直而聪明 正直要求勇于担当揭露 不畏惧 聪明要求有方法取得线索并获得知情人配合 [8] - 发现问题后应及时向管理层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汇报 若受阻可直接向监管部门汇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