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利丛林
icon
搜索文档
【头条评论】 牢牢坚持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导向
证券时报· 2025-08-22 02:38
知识产权制度与技术创新的辩证关系 -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并非单一线性关系 更严格的保护不一定导致更多创新 还可能伴随专利丛林和专利流氓问题[1] - 知识产权制度设计需考虑产业发展阶段和企业能力差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专利保护与技术传播是非线性关系[1] - 知识产权并非唯一鼓励创新的方式 制度本身需随新兴技术调整 在保护与开放间权衡[1] 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实践与问题 - 美国专利诉讼年度费用达300亿美元 这些支出未转化为研发投入 历史上专利丛林问题曾影响飞机制造业[2] - 开放特征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技术创新合作 如Linux开源模式和AT&T贝尔实验室的开放性专利制度[2] - 德国形成专利自愿开放许可制度 推动专利技术扩散和实施[2] 全球知识产权格局与美国主导地位 - 2016年美国发明人占有全球授予专利总数近50% 美国知识产权出口达1220亿美元 占全球45%[3] - 美国 欧盟和日本知识产权出口合计占全球84% 分别达1220亿 660亿和390亿美元[3] - 尽管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 美国对中国知识产权调查次数仍在增加 目的是保护本土企业利益[3] 政府在美国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 过去70年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入超5万亿美元 近年年度支出均超千亿美元 是全球研发支出最多的政府[4] - 美国政府既扮演研发出资人角色 所属机构也直接承担重要研发任务[4]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构建方向 - 制度设计需平衡保护与技术扩散 使保护与消化吸收相适应 体现发展导向而非寻租导向[5] - 需防范专利丛林 专利流氓和专利常青化问题 关键产业如制药和集成电路的专利范围 期限和标准应审慎设计[5] - 通过反垄断法规制滥用知识产权的市场主体 在《关于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等法规中体现[6] - 确保经营主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平衡 对生命安全保障产业考虑专利强制许可甚至禁止许可[6] - 加强知识产权政策协调 使其更好体现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要求 适应国内外产业发展新趋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