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项债项目论证
icon
搜索文档
地方审计暴露专项债新老问题 专家支招完善制度
搜狐财经· 2025-08-20 00:42
专项债问题现状 - 专项债发行规模持续攀升,2024年预计达4.4万亿元,截至6月底全国专项债务余额约34.8万亿元,占地方债务总额比重67% [1] - 审计发现17个省份存在专项债资金使用问题,包括监测系统数据不真实、项目报大建小、资金闲置、收益不及预期等 [1][2][3][4] - 部分项目因前期工作不扎实或融资问题导致停工,涉及金额超150亿元,如四川10个项目未开工、35个项目逾期未完工 [3] - 完工项目出现资产闲置或收益不足,部分地区利息偿还困难,如河北3个项目终止造成1.45亿元潜在损失 [3][4] 问题成因分析 - 地方政府项目管理能力与债务扩张速度不匹配,为争取额度夸大收益或包装项目,如云南1个县2个项目报大建小、重庆14个区县违规申报 [2][7] - 公益性项目收益覆盖要求与政策导向存在矛盾,部分项目收益测算脱离实际,采用"一刀切"标准 [7][8] - 专项债监测系统存在漏洞,山东审计发现执行数据与实际支出不符,影响全周期风险监控 [4] 政策优化方向 - 国务院出台《意见》扩大专项债投向领域"负面清单",允许10省份试点"自审自发"机制,优先保障在建项目 [9] - 建议引入金融机构参与项目评审,从严审核停车费、广告费等收益测算逻辑,建立项目储备机制 [10] - 需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明确专项债定位,将无收益项目转为一般债,避免挤压公共预算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