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世界分形
icon
搜索文档
为什么不要把“读书”神话了?
虎嗅· 2025-09-24 14:29
词语概念的模糊性 - 词语和文字存在上下位的等级秩序 例如动物是狗的上位词 不能混同讨论[1] - 互联网和短视频中普遍使用最广的上位词进行表达 导致不同想法的人使用同一概念 造成词义磨损和模糊[2][3] 对读书的误读 - 读书被不同人赋予不同外延 例如书中自有黄金屋原意是劝人科举当官入仕 而非单纯指阅读行为[4][5][6] - 阅读哲学思辨类书籍被视作有闲阶级的智力优越感 对于需要为生计奔波的普通人意义有限[8][12] - 高考及资格考试等读书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就业和找好工作 这是知识的真实价格[13] 书籍信息的局限性 - 书籍内容往往给出一两个核心概念后便草草结束 真正的好书稀少[14] - 许多即时信息 如降低生活成本的技巧或当下就业行情 书籍上要么没有要么信息滞后[16][18] - 书籍案例可能停留在过去 例如新媒体领域的书案例仍停留在2018至2020年 与当前现实脱节[17] 有价值的书籍类型 - 第一类是讲述底层原理的一手信息 如《资治通鉴》和《信息论》[20] - 第二类是讲授具体技能方法的书籍 如烹饪技巧或开店选址[20] - 第三类是某个领域的细致专著 如林梅村的《西域文明》 尽管评价者少但内在价值高[20] 读书的核心价值与应用 - 读书最大价值在于掌握世界的道和分形 即万物细节收敛于特定深层主题[22][24][25] - 底层系统知识可应用于多种场景 如游戏博弈 求职谈薪 人际交往等 体现世界分形[23][24][25] - 闷头读书收获少 通过人际交往获取不同信息以提炼专属情报更为重要[26] 读书与商业成功的关系 - 古代宣传读书是因其科举做官收益高 WTO后劝学英语是因去外企国际化收益高 读书与高收益行为挂钩[27] - 做生意与广义读书联系不大 成功关键在于细致调研 获取启动资金和构建商业模式 许多商业模式有历史惯性[27] 信息载体与传播环境的变化 - 信息不只存在于书籍 痴迷读书可能关闭其他信息渠道 损失对社会真实体感[29] - 当前新媒体媒介信息过载 软广和营销信息充斥 公域流量聒噪 有价值信息在小范围圈子流通[29] - 未来互联网部落化将加速 特定议题将成为链接信息孤岛的关键[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