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搜索文档
上海书展火热:文创让阅读“潮起来”“趣起来”
新华社· 2025-08-17 08:21
2025上海书展于8月13日至19日举办。为期一周的书展云集全国好书,而文创也成为书海中的最大亮 点。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作者:丁汀 孙丽萍 徐昳清 ...
书展在即,这份书单邀你共赴墨香之约
第一财经· 2025-08-06 10:33
领导力与商业逻辑 - 聚焦有效领导的核心命题,系统探讨领导力的本质、构成要素及实践方法 [4] - 展现埃隆·马斯克的传奇经历与颠覆性创新之路 [6] - 迪士尼前CEO罗伯特·艾格分享45年职业生涯的领导哲学与管理智慧 [7][11] - 百胜餐饮集团前中国区总裁分享餐饮行业管理、企业经营与个人成长的思考 [9] 自媒体与品牌营销 - 系统性掌握自媒体时代的内容策略、平台规则与实战技巧 [10] - 算法红利窗口期≤18个月,唯一能穿越周期的是"人格化IP+超级回复率" [13] - 解析智能网络隐私问题、电商直播带货行情、BiliBili破圈之路、腾讯未来发展方向 [17] 人工智能 - 从文明演进角度剖析信息网络的双刃剑效应,强调AI对人类协作模式的根本挑战 [20] - 系统梳理AI的理论基础与技术脉络,为非专业读者提供清晰的知识框架 [23] - 聚焦AI在商业与社会中的落地案例,揭示技术红利背后的伦理与经济矛盾 [25]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碳中和是"全要素生产率"革命,企业需建立"碳账本"以保持未来贸易竞争力 [28] - ESG是"风险定价"工具,未来5年全球监管趋同将降低"漂绿"空间 [30] - 探讨能源挑战、材料创新、仿生设计、氢能布局等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 [33] 汽车行业变革 - 汽车行业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需在技术、供应链、全球化建立护城河 [34] - 电动汽车技术革命冲击传统汽车公司,中国全产业链快速崛起 [36] - 电动车变革在于消费者需求和企业自我要求,未来胜负取决于市场本身 [40] 城市发展 - 探讨工业化进程中次级城市崛起、国家现代化加速器、基建-产业-人口连锁反应 [43] - 分析上海城市更新、消费变化趋势、新消费与城市分级、疫情后城市百态 [47] 教育 - "好的教育"应培养终身阅读能力与自由人格,强调"知识-思维-价值"三层目标 [50] - 涵盖投资哲学、决策方法、人生智慧,倡导终身学习以提升自我 [52][55] - 探讨教育业的AI冲击、"双减"后职业教育赛道、教育公司上市潮 [57] 中国文化 - 从空间、时间、文化三个维度展现中国,构建立体叙事 [61][62] - 将中国神鬼故事重编为"新编神怪短篇",展现传统叙事里的现代隐喻 [63][65] - 记录乡村教育现状,剖析"撤点并校"政策下的真实裂痕 [66][67]
没有一家网红书店,能逃得过被嫌弃
虎嗅· 2025-06-25 15:45
行业现状 - 网红书店面临大规模闭店潮,2024年初至2025年4月全国至少7家知名品牌关闭或退出市场,包括茑屋书店(关闭3家)、十点书店(厦门3家全关)、钟书阁(重庆旗舰店关闭)等 [3] - 叠加言几又从60家缩至3家(关闭57家),实际关停总数超50家,波及北京、上海等十余城 [4] - 实体书店在图书零售市场占比仅13.99%,不足线上渠道三分之一 [7] 商业模式困境 - 网红书店陷入"拍照打卡多、实际购书少"循环,文创产品(如170元袜子)滞销,电商冲击致价格成本劣势 [5][6] - 书店整体销售额中卖书仅占30%,利润贡献不足10%,70%依赖餐饮等非书业务 [8] - 转型依赖"书+"模式(咖啡、文创、高颜值空间),但坪效压力大,装修维护成本高企 [10][28][29] 转型案例与问题 - 茑屋日本成功依托7000万T-CARD用户数据做"生活方式提案",但中国水土不服连关3店 [12][16] - 国内书店定价虚高(如32元贴纸日本原价17元),文创性价比低致消费者热情消退 [18][21] - 书品类偏向小众艺术设计,大众读物稀缺,部分书店书架上区为装饰性书壳 [23] 可持续路径探索 - 未来盈利需拓展课程/知识服务、强化社交情感链接、线上线下融合 [33] - 中小型独立书店通过社区活动(亲子故事会、文化讲座)建立本地化链接 [35] - 部分书店回归选书专业性,如风入松设免费阅读座,主推"先阅读后购买"模式 [36][37] 核心矛盾与趋势 - 高颜值空间短期引流但难转化,流量与销量失衡导致商业泡沫破裂 [27][29] - 消费者需求从"打卡消费"转向专业服务与温度,社区化、教育化或成突破口 [35][38] - 行业共识为平衡创新与本质,避免过度追逐流量丢失书店文化属性 [31][32][40]
月薪5千和月薪2万没有本质区别
虎嗅· 2025-05-20 14:42
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关联性 - 月薪5000至2万在一二线城市的生活质量差异主要体现在租房条件、消费品牌选择及餐饮档次上,但本质仍属于依赖工资收入的打工人群体[5][9][12] - 薪资提升带来的物质改善具有边际效应,从月薪5000到1万时消费升级显著(如小米换苹果、路边摊转高档餐厅),但1万至2万阶段变化趋缓[8][9][11] - 薪资水平与抗风险能力不直接相关,任何层级劳动者均面临裁员导致的收入中断风险[12][13] 劳动力价值与收入结构 - 当前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价值洼地,体力劳动时薪普遍处于20-45元区间,技术岗位亦难突破行业平均水平[22][26] - 互联网网络效应创造超额收益机会,顶尖短视频剪辑手通过服务大V客户可实现年收入100万,远超传统点对点服务模式(如外卖、滴滴)[28][36][37] - 突破收入瓶颈需转向可复制的商业模式(自媒体、小程序开发等),但需承担初期低收入风险[39][40] 储蓄策略与财务自由路径 - 消费主义陷阱导致薪资提升与储蓄能力脱钩,月薪1万花9000与月薪5000花4800的实际抗风险能力相近[44][46] - 主动控制消费支出(如月薪1万仅花6000)可积累资本用于投资或创业,实现从劳动收入向被动收入的转化[45][47][51] - 薪资增长应作为财务自由的工具而非目标,长期储蓄与投资能力比短期消费升级更具变革性[57][59] 行业薪酬结构分析 - 服务业底层岗位时薪极低(如商场清洁工时薪12元),反映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成本压缩现状[24][25] - 技术岗位收入分化显著,仅头部从业者(如顶级剪辑手)能突破行业均值,多数从业者收入仍受限于标准化服务模式[28][38]
灯火里的夫妻店(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 2025-05-02 05:51
夫妻店经营模式 - 夫妻店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前店后家,源自农耕文明的商业形态,是社会发展的微缩细胞 [6] - 经营时间普遍较长,如超市每晚开到10点,牛肉粉店24小时营业,旧书店营业至晚上9点半 [6][8][17] - 经营品类多样,包括便民超市、牛肉粉店、旧书店等,满足社区居民日常需求 [6][16][20] 经营特点 - 吃苦耐劳是共同特点,如超市夫妻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牛肉粉店一天卖出2000碗,旧书店夫妇经常爬四五层楼搬书 [7][8][9] - 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超市坚持亲手制作面食保证品质,牛肉粉店坚持慢火熬制10小时汤头,旧书店为顾客留意特定书籍 [7][16][10] - 经营成本控制严格,如旧书店高价收来的书要考虑回本,牛肉粉店小本经营但能养家糊口 [10][18] 客户关系 - 建立深厚客户关系,超市熟知老顾客采购时间,牛肉粉店记得90多岁老顾客的专属口味,旧书店为老顾客预留书籍 [7][16][10] - 服务细致周到,超市备有现金方便老人支付,牛肉粉店根据顾客需求延长营业时间至24小时 [17][20] - 与社区形成共生关系,超市成为邻里交流场所,牛肉粉店成为"深夜食堂",旧书店成为爱书人聚集地 [16][17][20] 经营传承 - 部分店铺具有传承性,牛肉粉店由母亲传给女儿,旧书店儿子开始熟悉业务考虑接班 [13][15] - 经营知识可复制传播,牛肉粉店收过几百个徒弟,90%都是夫妻店 [18] - 经营理念代际传承,如"带着良心做才能做一辈子"的餐饮理念被延续 [16] 经营挑战 - 体力劳动强度大,超市夫妻一站就是半天,旧书店夫妇搬运沉重书籍 [7][9] - 健康问题影响经营,超市老板娘腰腿有伤,旧书店老板有低血糖和胃病 [8][9] - 经营与家庭平衡困难,超市夫妻想回老家但为攒钱坚持,牛肉粉店春节休假仍心系顾客 [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