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世界模型(WA)
icon
搜索文档
智能驾驶,造不如买?
36氪· 2025-10-14 08:15
行业战略转向 -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智能驾驶从“加分项”转变为“必选项”,行业进入“军备竞赛”阶段 [1] - 传统车企战略明显转向,更倾向于直接收购或投资技术成熟、落地能力已验证的第三方智驾企业,而非投资初创公司 [1] - 多数车企对自研智驾投入趋谨慎,选择“两头下注”策略:既与第三方合作,也明确内部战略 [4][5] 主要合作与投资案例 - 一汽股份通过增资及股权收购获得卓驭科技35.8%股权,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双方将共同控制卓驭科技 [1] - 奔驰数字技术公司斥资13.4亿元战略入股千里科技,交易完成后持有其3%股份,成为第五大股东 [1] - 赛力斯投资115亿元收购华为持有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0%股权,以深化汽车智能化合作 [2] - 比亚迪旗下公司收购卓驭科技约5%股份,并与Momenta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深圳市迪派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2] 智驾供应商阵营划分 - 智驾供应商主要分为三大阵营:具备软硬件全栈能力的生态型巨头(如华为、地平线);专注于核心算法的纯算法供应商(如Momenta、卓驭科技);背靠主机厂的“嫡系部队”(如吉利支持的千里科技) [8][9] - 中国NOA市场中,Momenta以60%市占率稳居第一梯队,华为HI模式占据约30%份额,其余企业合计占比约10% [9] - 头部智驾供应商在数据、算力、算法迭代上优势凸显,行业呈现“强者愈强”格局 [9][16] 技术路线演进 - 智驾技术路线从强调“端到端”转向VLA大模型,VLA被描述为“更类人”的“执行者”,对算力与数据需求远超以往模型 [10][12] - 华为、Momenta主推世界模型路线,核心是使用云端模拟数据让模型理解世界,最终实现规模化L4自动驾驶 [14] - 一家智驾公司需交付10万辆级量产车,才具备搭建VLA架构的基本数据基础 [12] 合作模式与竞争态势 - 车企与智驾供应商的合作超越简单“拿来主义”,追求深度协同开发,通过投资内化核心能力,构建可控技术闭环 [19][21] - 车企与供应商普遍进行“多线布局”,形成复杂交错的联盟格局,以分散风险、整合资源,避免生态中“一家独大” [19] - 当主流车企均通过合作获得智驾能力后,竞争将回归整车成本效率、用户体验及数据迭代能力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