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足球赛事

搜索文档
“汉超”揭幕战打响 绿茵盛宴掀起全民足球热情
中国新闻网· 2025-08-17 10:07
中新网武汉8月17日电 (记者张芹)2025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简称"汉超")16日晚在中国车谷·武汉体育 中心拉开战幕,该赛事首次实现武汉16个城区与8所在汉高校联动。 当晚超4万名球迷现场观赛,揭幕战在武汉经开区代表队和江夏区代表队之间展开,经过激烈角逐,最 终江夏队以2:1逆转经开区队取得本届"汉超"开门红。 作为武汉本土最高规格的城市足球赛事,本届"汉超"以三镇演义为主题,将16支城区足球队分在汉口、 武昌、汉阳三大赛区进行角逐,采用"分区单循环+三强双循环"的赛制:第一赛段各赛区参赛队单循环 比赛,决出赛区第一名;第二赛段由各赛区第一名进行主客场双循环比赛,决出最终城区组冠军。 从贵州"村超"到江苏"苏超"再到河北"五超",业余赛事持续引发全民足球热情。"汉超"揭幕战门票10分 钟内售罄,备战期间各代表队隔空"喊话",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不断升温。 "以前总羡慕别的城市有业余足球联赛,现在武汉也有了,必须来凑个热闹。"武汉市民欧阳登称,开票 时他就一口气抢了好几个场次的票,来到现场后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球迷们的热情,不虚此行。 本届"汉超"还打造"赛中购、购中娱"的沉浸式消费新场景。赛场外,"来一脚、 ...
到底是谁在踢苏超?
虎嗅· 2025-06-30 19:15
赛事热度与参与度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自5月10日开赛后关注度持续攀升,5月21日常州队对阵南京队的焦点战吸引36712名现场观众,创联赛上座纪录 [1] - 13支参赛球队共516名球员,包括85名本科及大专学生、69名高中及中专学生、29名职业球员(含4名在校生)和337名业余球员,年龄跨度16-40岁,平均24.09岁 [1] 球员故事与赛事影响 学生球员案例 - 盐城队17岁门将严子航(高二学生)在比赛中带伤扑救助球队1-0获胜,赛后需返校上晚自习,目标考入河海大学并进入职业队 [3][5][6] - 严子航小学二年级开始接触足球,五年级因身高优势转型守门员,2019年以8535票获江苏省青训联赛"最具人气球员"称号 [4][5] 职业转型球员案例 - 镇江队32岁球员许俊杰曾为职业球员(代表江苏出战全运会),现为空调维修工,通过苏超重拾梦想,每周训练4-5次兼顾工作与家庭 [7][8][9] - 南京队球员李享(平安银行客户经理)白天工作晚间训练,曾接受职业梯队训练,国家一级运动员背景助力其平衡金融工作与足球竞技 [15][16] 跨界社会角色球员案例 - 淮安队39岁球员戴虎为村支书兼退伍军人,每日清晨5点自主训练,希望通过足球带动乡村青少年体育参与和经济发展 [10][11][13][14] - 南京队教练戈伟(前职业球员,身高2米)退役后转型青训,现任U10男足主教练,认为苏超的"纯粹性"有助于扩大足球人口基础 [18][19][20] 赛事社会价值 - 联赛汇聚学生、蓝领、白领、公务员等多背景球员,体现业余足球对不同群体的梦想延续作用 [7][10][15] - 球员故事显示赛事带动企业支持员工参赛(如许俊杰雇主调整排班)、高校联动(河海大学公开回应严子航)等社会协同效应 [5][8]
苏超不是遮羞布,也不是救命稻草
虎嗅· 2025-06-10 16:25
赛事概况 - 赛事全称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昵称"苏超",由江苏省体育局与各地市政府联合主办,各地市体育局、省足协和省体育产业集团共同承办 [7] - 赛事不属于中国足协主办的现有联赛体系,也没有升降级关系,是政府主导参与的业余赛事 [8] - 13支地级市球队参赛,第一阶段单循环12轮比赛决出排名,前8名进行淘汰赛,赛程从5月持续至10~11月 [9] - 球员注册要求:16~40岁业余球员,需满足当地户籍、社保或学籍条件,每队允许3名职业联赛注册球员作为"外援" [10] 球队构成 - 南通队由海门珂缔缘俱乐部组建,多数球员为俱乐部青训培养,部分来自中乙梯队,保持一天两练的职业化训练强度 [12][15][17] - 泰州队与长春亚泰达成青训合作,队内包含部分亚泰U21球员 [19][20] - 南京队主要由前江苏舜天球员和雨花台中学校友组成 [22] - 镇江队一半球员来自江苏大学校队,另一半为有青训经历的业余球员,包括空调维修工、宽带安装员等职业 [22][24][25] 赛事热度 - 首轮后门票从赠票变为一票难求,场均观众超1.5万人 [32][39] - 端午假期推出"跟着苏超去旅游"活动,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300%,6个主场城市文旅消费增长14.63% [59] - 赛事带动地域文化传播,如"散装江苏"、"谁赢谁当省会"等网络梗广泛传播 [49][52] 经济基础 - 江苏省2024年GDP达1.92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全球第12,13个地级市均为二级财政,发展均衡 [34] - 经济实力支撑赛事运营,票价多为免费或5~10元低价,旨在赚人气和流量而非直接盈利 [36][37] 社会影响 - 赛事强化城市归属感,球员为家乡而战,观众为城市荣誉助威 [42][43][44] - 为青训球员和前职业球员提供展示平台,部分球员因此获得职业俱乐部关注 [57] - 赛事推动足球文化普及,吸引非球迷群体参与,形成社区足球氛围 [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