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本地化

搜索文档
光伏|关税冲击下的光伏供应链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2 08:10
美国对华光伏关税影响 - 美国对华进口商品加征税率高达145%,但中国光伏长期面临"双反"+301+201的高关税,对美出口持续低位,已与关税脱敏 [2] - 中国光伏主要通过东南亚等海外生产基地实现对美间接出口,美国对东南亚四国电池"双反"和加征关税可能抬升海外产能成本,但相比美国本土制造成本仍具相对优势 [2] - 中东及周边地区面临关税较低,或受益于中国厂商主导的新一轮光伏产业迁移 [2] 美国光伏制造回流现状 - 截至2025年1月,美国硅料/硅片/电池/晶硅组件本土产能分别约21/0/2/35GW,供应链配套短板明显 [11] - 美国对光伏供应链的进口依赖将从组件部分转移至硅片、电池及上中游辅材等环节 [11] - 高关税或进一步推升美国本已较高的制造成本,可能导致光伏产业陷入"高成本-低需求-投资萎缩"的衰退螺旋 [11] 光伏出海2.0战略 - 市场多元化+业务本地化+向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成为对冲风险和盈利回升的关键 [15] - 硅料、硅片、电池及配套辅材等产业链上中游环节直接出口比例加速提升 [15] - 光伏供给端从产能竞赛逐步转向销售服务竞争,"光伏+"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日益重要 [15] 中国光伏企业海外布局 - 协鑫科技在阿联酋规划6万吨颗粒硅产能,最早2025年投产 [17] - 联合太阳能在阿曼规划10万吨多晶硅产能,投资13.5亿美元 [17] - TCL中环在沙特规划20GW硅片产能,投资20.8亿美元 [17] - 钧达股份在阿曼规划5+5GW电池片产能,投资7亿美元 [17] - 晶科能源在沙特规划10GW电池组件产能,投资9.85亿美元 [17] - 天合光能在阿联酋规划5万吨硅料+30GW硅片+5GW电池组件产能 [17] - 中信博、振江股份、安泰新能源等企业在沙特布局跟踪支架产能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