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市场多元化
icon
搜索文档
贸促会:今年逾60批次美企高管密集访华,工商界是双方经贸合作的主力军
第一财经· 2025-10-31 15:56
杨帆表示,中美工商界是双方经贸合作的主力军,也是受益者。 据商务部10月30日消息,中美两国元首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深入讨论了中美经贸关系等议题,同意加 强经贸等领域合作。 10月31日,中国贸促会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贸促会新闻发言人杨帆在回答相关问题时表 示,元首外交对中美关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引领作用。 据贸促会统计,今年前九个月,全国贸促系统签发往美国的原产地证书6.6万份。中国贸促会所属专商 所、港专公司今年以来共代理美国申请人在华专利、商标申请7000多件。 此外,在中国贸促会和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署共同建立的中美企业合作项目(CMP)框架下,双方共 同举办活动已超过100场,服务企业近3000家,推动双方企业在先进制造、轨道交通、节能环保、金 融、汽车等多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近期,贸促会还将结合项目实施20周年,举办高规格交流活动。 杨帆称,下一步,中国贸促会将积极推动两国元首会晤成果惠及中美企业,为两国工商界扩大经贸交流 合作搭台铺路、纾困解难,为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目前,中国贸促会正组织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在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 ...
春风动力20251029
2025-10-30 09:56
公司概况与核心事件 * 公司为春风动力,核心事件为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CBP)要求对公司从中国生产的UZ系列产品进行税则号归类调整,并追溯补缴关税,公司已收到总计约1,900万美元的补缴关税账单[2][3] * 事件源于2025年6月16日CBP针对另一家美国UTV品牌的海关税则号裁定,而非直接针对公司[2][3] * 公司已按CBP要求补缴约1,900万美元关税,同时保留申诉权利,若申诉成功将退还相应税款及利息,否则将启动诉讼程序[2][4][5] 关税政策影响与应对策略 * 美国进口UTV关税从40%上调至57.5%,公司自2025年9月起已按新税率缴纳[2][4][24] * 为应对高关税,公司调整全球生产布局,增加墨西哥和泰国产能,目标在2026年一季度前完成供应链布局,使业务以墨西哥和泰国产能为主[2][4][13][19] * 策略是大部分产品从墨西哥出口,泰国产品在产线改造完成后逐步增加出口量,以减少新关税政策影响[13] * 中国工厂仍将作为应急生产备选方案,但将尽量减少从中国供应以降低关税成本[32] 全球产能布局与规划 墨西哥工厂 * 墨西哥工厂具备车架焊接、涂装及总装线等完备的自制化工艺[9] * 优先生产满足USMCA认证的大批量车型,如优十Pro和Z十系列[2][9] * 预计2026年全年下线约3万多台全地形车,月产量预计超过3,000台[2][9] * 目前优时Pro车型本地化率约50%,计划在2026年一季度末达到60%以上,本土化率提升后有望享受零关税优惠[2][6][10] 泰国工厂 * 泰国工厂主要生产ATV,并通过总装线改造增加ATV和UZ系列车型的柔性生产能力[2][11] * 改造后总产能将达到每月3,000台,根据车型复杂度有所不同[2][11][30] * 泰国生产需焊接、喷涂等完整配套设施,由当地供应商支持,整体配套体系完善[12] * 泰国产品关税为21.5%,低于国内40%和墨西哥27.5%的关税,有助于提升盈利能力[2][12] * 计划在2026年一季度内实现UZ系列下线[2][11] 市场销售与业务结构 * 美国市场零售态势良好,供不应求[6] * 美国市场销售结构变化,ATV和优十系列占比上升,老款UTV如UZ系列占比下降[2][14] * 公司继续拓展非美业务,美国市场收入占比已降至30%以下,目标进一步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2][6] * 今年前三季度全地形车总销量15万台,美国市场占比相对较高,但非美市场表现良好[29] 财务影响与会计处理 * 约1,900万美元补缴关税账单尚未完全体现在三季报中,预计对四季度报表产生较大影响[2][4][17] * 影响为税前金额,还需考虑美国约30%的所得税率,这将显著增加公司财务负担[2][4][18] * 若账单持续到来,大概率在2025年第四季度进行整体会计确认[23][31] * 对净利润的具体影响取决于最终确认金额及划分至哪一年度财务报表,目前难以准确预测[20] 其他重要信息 * 针对美国市场的利润调整涉及四轮和两轮UV线产品,新的研发投入在非美与美国市场之间分摊[7] * 优十Pro和Z十系列的新车认证工作预计在2026年一季度末完成[26] * RUV车型的认证需视产量而定,若产量小可能不会在同一时间节点完成认证[27] * 补缴关税事件影响时间段主要集中在2025年第一季度左右,预计不会追溯到比2024年6月更早时期,且与2026年正常业务无关联[16][22] * 此次事件与2019年的ATV关税豁免申请情况不同[21]
趋势突变!广交会归国后,外贸订单现重大异动
搜狐财经· 2025-10-29 20:51
过去的展会是什么德行?简直就是个大型"砍价"现场。采购商们人手一个计算器,眼睛里冒着绿光,逮着个展位就冲上去问:"最低价?给个实诚价!"那架 势,恨不得把你的成本都给算出来,然后按着成本价再往下抹个零头。成交的单子,大多是量小利薄,做完这一单,下一单在哪儿还不知道,纯属一锤子买 卖,谈不上什么感情,更别提什么长远合作了。但这次,整个画风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我亲眼在浙江青霄科技的展位前,看到一位来自孟加拉国的客商,他 一上来根本没提钱的事儿。他摊开一张自己国家的地形图,指着上面标记的农田,一脸严肃地跟负责人探讨:"我们那儿是丘陵地带,需要把河里的水抽到 半山腰的田里去,你们这个喷射泵的扬程够不够? 我们那的电压不太稳,能不能针对性地改造一下?"你看,这哪是来买东西的,这分明是揣着个项目难题,来找技术合伙人的。企业负责人二话不说,直接 搬出了一款之前就为类似工况定制过的高扬程水泵。现场一通电测试,数据完全达标。那位孟加拉老兄当场就拍了板,六千台!他说,价格贵点没关系,能 实实在在解决他们国家农业灌溉这个"老大难"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这种订单,前期虽然要花心思去改设计、做测试,但一旦合作达成,后续就是稳定的 大单, ...
差距这么大?美国前8个月出口额13148亿美元,中国出口额让人意外
搜狐财经· 2025-10-25 10:49
美国出口表现 - 2025年前8个月货物出口总额为13148.68亿美元,但增速呈现持续下滑态势 [1] - 一季度出口额为2389.36亿美元,同比增速为6.4%,其中1月份增速达12.4% [3] - 二季度单季累计出口5315.32亿美元,增速转为-7.7%,首次出现负增长 [3] - 7月和8月出口增速均值跌至-14.1%,导致出口增速连续5个月下滑 [1][5] 美国出口结构分析 - 农产品出口受关税政策冲击严重,对华农产品出口同比下降51.8%,大豆和肉类是重灾区 [12] - 能源产品前8个月同比增长3.2%,但增速较去年同期的10.2%下降7个百分点 [13] - 9月第四周美国原油出口量降至每日375.1万桶,环比减少73.3万桶 [21] - 军工产品出口周期长且受国际政治环境影响,前8个月未出现大规模订单增长,未能抵消其他品类颓势 [21] 中国出口表现 - 2025年前8个月出口额达2.31万亿美元,规模远超美国,同比增速保持4.6%的稳定增长 [5] - 月度表现虽有波动,但未出现连续负增长,尤其在二季度全球需求收缩环境下仍维持正增长,韧性突出 [7] - 出口增速趋势与美国形成明显分化,美国“一路向下”,中国“稳中有升” [8] 中国出口结构分析 - 机电产品是出口压舱石,前8个月出口规模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9.2%,占出口总值60.2% [23] - 集成电路出口增速为23.3%,汽车出口增速为11.9%,直接拉动机电产品出口增长 [23] - 家电出口连续18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前8个月以美元计增长14.7% [25] - 新兴品类如工业机器人出口同比增长54.9%,风电设备出口同比增长23.9%,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 [27] -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情况好转,前8个月降幅较上半年收窄,纺织产品、塑料产品、家具等品类出口增速比8月份提升3个百分点以上 [27] 中美出口差异原因 - 美国2025年4月推出新关税政策,覆盖汽车、农产品、电子零部件等重点品类,导致企业为规避关税而重新规划供应链 [10] - 中国从两方面发力应对: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主动开拓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 [15][17] - 美国出口依赖农产品、能源、军工等传统品类,这些品类易受国际市场价格、需求波动和贸易政策影响,抗风险能力不足 [30] - 中国出口结构持续升级,向“中国智造”转型,品类覆盖广且市场多元化成效显著,抗风险能力更强 [32][34]
韧性凸显!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增速逐季加快
搜狐财经· 2025-10-23 23:02
外贸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3.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 [1] - 进出口增速逐季加快,一季度增长1.3%,二季度增长4.5%,三季度增长6% [3] - 9月单月进出口总值4.04万亿元,创年内单月新高 [3] 主要贸易伙伴 - 前三季度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9.6%,对拉美增长3.9%,对非洲增长19.5% [5]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货值17.37万亿元,同比增长6.2%,占进出口总值的51.7% [9] 重点省市外贸表现 - 上海市进出口总值3.34万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出口1.48万亿元,增长11.3% [8] - 江苏省进出口总值4.38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6.4% [11] - 浙江省进出口总值4.17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6.2% [13] 外贸结构与新业态 - 江苏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19万亿元,增长12.3%,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速5.9个百分点 [11] - 浙江省市场采购和跨境电商平台两大新业态合计出口增长25.6%,占全国的36.4% [13]
上海市前三季度外贸“阶梯式”上行 9月份规模突破4000亿元大关
新华财经· 2025-10-22 21:46
整体外贸表现 - 前三季度上海市进出口总值3.3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增速较前8个月加快0.9个百分点 [1] - 出口额为1.48万亿元,同比增长11.3%;进口额为1.86万亿元,同比增长1.1% [1] - 进出口规模呈阶梯式上行,第一、二、三季度规模分别为1.01万亿元(同比下降2.5%)、1.14万亿元(同比增长7.2%)、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 [1] - 9月单月进出口额4059亿元,突破4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2.5%,其中出口增长9.4%,进口增长15% [1] 主要贸易主体 - 民营企业进出口额1.32万亿元,同比增长27.1%,拉动全市外贸增长8.9个百分点 [1] - 民营企业进出口值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39.5%,较去年同期提升6.7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1] 主要贸易市场 - 对新兴市场进出口增长显著,其中对东盟进出口4748.2亿元(增长12.5%)、对中东进出口1211.3亿元(增长22.9%)、对非洲进出口1128.5亿元(增长32.5%) [2] - 对印度进出口741.4亿元,同比增长33%;对墨西哥进出口606.9亿元,同比增长17.4% [2] - 对欧盟进出口6003.1亿元,同比微降0.4% [2] 主要出口产品 -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强劲,集成电路出口1505.4亿元(增长10%)、通用机械设备出口290亿元(增长25%)、电气控制装置出口277.2亿元(增长20.5%) [2] - 绿色航运装备液货船出口206.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2.7% [2] - 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兴产品出口1121.7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锂电池出口321.5亿元,增长20.7% [2] -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496.3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纺织服装出口882.7亿元,增长2.7% [2] 主要进口产品 - 高新技术产品进口6015.8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比总体进口高5.3个百分点 [3] - 关键设备及零部件进口增长突出,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增长22.6%、电脑及其零部件进口增长16.1%、飞机进口增长1.2倍、飞机零部件进口增长30.2% [3] - 消费品进口3585.4亿元,同比下降6.5%,但乳品进口增长19.7%、水果进口增长15.3%、肉类进口增长2.8% [3] - 大宗商品进口2148.1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金属矿砂进口增长10.4% [4]
前三季度上海市进出口规模呈现“阶梯式”上行走势
中国新闻网· 2025-10-22 18:56
总体进出口走势 - 前三季度上海市进出口总值达3.3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增速较前8个月加快0.9个百分点 [1] - 进出口规模呈阶梯式上行,第一、二、三季度进出口额分别为1.01万亿元(下降2.5%)、1.14万亿元(增长7.2%)、1.19万亿元(增长11.3%) [1] - 9月单月进出口规模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4059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出口增长9.4%,进口增长15% [1] 按企业类型划分 - 民营企业进出口表现强劲,前三季度进出口值为1.32万亿元,大幅增长27.1%,拉动全市外贸增长8.9个百分点 [1] - 民营企业进出口值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39.5%,为历史最高值,较去年同期提升6.7个百分点 [1] 主要贸易伙伴 - 对东盟、中东、非洲进出口值分别增长12.5%、22.9%、32.5%,对印度、墨西哥进出口值分别增长33%、17.4% [1] - 对欧盟进出口值微降0.4% [1] 主要出口产品 - 集成电路、通用机械设备、电气控制装置出口值分别增长10%、25%、20.5% [2] - 绿色航运装备液货船出口值大幅增长82.7% [2]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值增长6.3% [2] 主要进口产品 - 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值增长6.4%,增速比总体进口值高5.3个百分点 [2] - 消费品进口值整体下降6.5%,但乳品、水果、肉类等民生类消费品进口值分别增长19.7%、15.3%、2.8% [2]
前三季度上海外贸逐季向好 9月份规模突破4000亿元大关
证券时报网· 2025-10-22 17:26
外贸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上海市进出口总值3.34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较前8个月加快0.9个百分点 [1] - 出口额为1.48万亿元,增长11.3%,进口额为1.86万亿元,增长1.1% [1] - 外贸规模呈现逐季阶梯式上行,一、二、三季度进出口规模分别为1.01万亿元(下降2.5%)、1.14万亿元(增长7.2%)、1.19万亿元(增长11.3%) [1] - 9月单月进出口规模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4059亿元,增长12.5%,其中出口增长9.4%,进口增长15% [1] 出口产品结构 - 主要工业品出口表现强劲,集成电路出口1505.4亿元增长10%,通用机械设备出口290亿元增长25%,电气控制装置出口277.2亿元增长20.5% [1] - 绿色航运装备液货船出口206.3亿元,大幅增长82.7% [1] - "新三样"产品出口1121.7亿元,增长6.3%,其中锂电池出口321.5亿元,增长20.7% [1] 市场主体结构 - 民营企业成为外贸增长主要动力,实现进出口1.32万亿元,增长27.1%,拉动全市外贸增长8.9个百分点 [2] - 民营企业进出口值占全市比重达39.5%,较去年同期提升6.7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2] 国际市场分布 - 对新兴市场进出口增长显著,对东盟进出口4748.2亿元增长12.5%,对中东进出口1211.3亿元增长22.9%,对非洲进出口1128.5亿元增长32.5% [2] - 对印度进出口741.4亿元增长33%,对墨西哥进出口606.9亿元增长17.4% [2] 进口产品结构 - 产业升级带动高技术产品进口增长,进口高新技术产品6015.8亿元,增长6.4%,增速高于总体进口5.3个百分点 [2] - 关键设备及零部件进口增速突出,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增长22.6%,电脑及其零部件进口增长16.1%,飞机进口增长120%,飞机零部件进口增长30.2% [2] - 消费品进口3585.4亿元,下降6.5%,但民生类消费品如乳品进口增长19.7%,水果进口增长15.3%,肉类进口增长2.8% [2] - 大宗商品进口2148.1亿元,增长2.5%,其中金属矿砂进口增长10.4% [2]
从落后到反超全国4.2个百分点,上海外贸出口凭什么“逆袭”
第一财经· 2025-10-22 12:23
前三季度,一方面,上海对欧盟、美国进出口分别为6003.1亿、3257.2亿元,分别下降0.4%、8.1%,合 计占全市外贸总值的27.7%,占比下降2.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对非传统市场进出口增长8.7%,贡献率 达87.8%。尤其在出口市场开拓上,对巴西、印度等其他金砖国家出口增长27.7%,对非洲增长79.2%。 首先,在市场格局的调整中,企业的全球化已从初期的"卖产品"升级为涵盖技术、资本与管理的价值输 出,并在与本地化共赢的思维中实现产业链的系统性落地,同时反向赋能中国的制造转型。 作为工业级绿色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电气集团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与利润实现"双增长", 其中海外营收已占集团总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上。在高端装备和软件等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及国产化替代的 同时,上海电气在海外市场取得一系列突破。比如,旗下企业成功实现首根自主研发5G70船用低速柴 油机曲轴出口,风电集团接连中标波黑两个风电项目,振华轴承在保加利亚的首个欧洲工厂也进入调试 阶段。 从开局落后全国到大幅反超,上海三季度外贸强势"逆袭"。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市进出口增长5.4%,增速超过全国1.4个百分点。其中, 出口增势更加明 ...
美国钢铝关税上调至 50%!中小外贸企业如何破局?
搜狐财经· 2025-10-22 11:07
2025 年 6 月起,美国对进口钢铝产品关税从 25% 上调至 50%,要求严格申报钢铝含量,违 规者将面临罚款或进口权丧失。 2025 年 6 月 1 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正式发布公告,对进口钢铝产品的关税 税率从 25% 大幅上调至 50%,同时出台更严苛的申报要求:所有进口钢铝制品需提供完整 的 "材质成分报告""生产流程说明",甚至要求追溯原材料来源国,违规申报者将面临最高 10 万美元罚款或永久丧失美国进口权。这一政策覆盖了几乎所有钢铝相关产品,包括钢结 构件、铝制家具、机械配件、汽车零部件等,直接影响中国超 2 万家中小外贸企业,涉及出 口额超 300 亿美元。 此次关税上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 "制造业回流" 战略的重要一环。钢铝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原材 料,其关税上调的核心目标是保护美国本土钢铝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时为美国制造业提供低成本原材料 支撑。 数据显示,2024 年美国本土钢铝产能利用率仅为 72%,关税上调后,预计将带动本土产能利用率提升 至 85% 以上,创造约 2 万个就业岗位。 对中国中小外贸企业而言,关税从 25% 升至 50% 意味着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在墨 ...